护国战争简介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真

27
1915年1月18日,日 本向袁世凯提出了“二 十一条”要求,其中包 括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 山东的一切权益﹐承认 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 古东部居住﹑往来、经 商等特权,聘用日本人 为政治﹑军事﹑财政顾 问等。袁世凯几乎全部 接受,图为袁世凯批准 “二十一条”的法律文 书。
28
杨 度
授意亲信成立“筹安 会”; 组织起复辟“请愿 团”, 请求变更国体, 制造 “民意”借口。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1)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1
3
一、二次革命(1913)
1、原因:袁世凯专权 ①对内:制造“宋教仁案”、镇压革命党人 ②对外:进行“善后大借款”(目的) 2、经过: 3、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 A、主观:革命党人力量焕散; B、客观:袁世凯力量强大。 4、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独裁,保卫民 5 主共和的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二、护国运动(1915—1916年) 1、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如何复辟帝制的? ①强迫国会选其为“正式”大总统(1913) ②解散国民党和国会(1913) ③炮制《中华民国约法》《总统选举法》(1914) ④基本接受“二十一条”(1915) ⑤制造帝制舆论(1915) ⑥操纵国体投票,获“全票拥护”(1915) ⑦改元、登极(1916)
段祺瑞专制 护法运动
17
护国运动 武装斗争
谢谢!
18
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辛亥革命组织者之一 宋教仁(1882—1913)
1913年3月20
19
20
黎元洪 总统
冯国璋 副总统
段祺瑞 内阁总理
21
22
“善后大借款”
英 法 德 俄 日 五 国 银 行 团 代 表 善 后 借 款 合 同 文 本
2019年上半年初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题护国战争.docx

初中历史《护国战争》一、考题回顾题目xxx5月18日天津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护国战争2.内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梁启超与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护国战争形式示意图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
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其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
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战争结束。
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讲解清楚护国战争袁世凯战败的原因。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1.请简述护国运动与护法运动的区别。
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电影《建党伟业》的片段,请学生观看。
提问:影片中孙中山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中原豪俊,望旆来归,草泽英雄,闻风斯起,大兵既至,诛罚必申。
”孙中山要讨伐的是谁?学生可根据所学和影片回答:袁世凯。
教师引导:孙中山为什么要讨伐袁世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护国战争的背景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讨伐袁世凯呢?哪位同学可以结合上节课的知识说一下。
学生可根据上节课所学回答:因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
教师继续提问:正如刚刚影片中宋庆龄提问的那样,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交由袁世凯之后,并不担任要职,也没有军队,那他如何讨伐袁世凯呢?教师继续播放影片,请学生结合课本和影片进行归纳。
学生观看影片后结合课本回答:梁启超和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
1915年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除蔡锷之外,南方宣告独立的还有李烈钧、唐继尧。
2022版新高考历史:第六单元 课题20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2)概况。 ①时间:1915 年底。 ②地点:云南。 ③人物:唐继尧﹑蔡锷﹑李烈钧。 ④过程: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广东、浙 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3)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关键词汇】 二次革命
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 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 次革命”。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原因:人们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 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着。 2.兴起: (1)标志:1915 年9 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思想阵地: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
【知识补遗】 民国社会生活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1)西方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2)政府推动;(3)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4) 民族工业的发展;(5)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
【素养点拨】 搜集民国成立后社会生活变化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掌握民国初年社会生活 的新气象;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2)概况。 ①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②_纺__织__、_面__粉__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③以_荣__宗__敬__、__荣__德__生__兄__弟__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 速壮大起来。 (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 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时间 1914年8月以前 1914年8月至1920年
注册公司(个) 146 272
资本总额(元) 41 148 205 117 434 500
护国战争——作业

护国运动
实践教学作业
“护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 护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 意义。 意义。
袁世凯帝制自为
1.1913年7月任命进步党的熊希龄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 张謇、梁启超、汪大燮等入阁。 进步党是梁启超于1913年5月策动共和党、统一党、民 主党合并而成,当时的目的是与国民党抗衡。 2.制造先选总统、后制宪法的舆论。 1913年4月国会召开后,应该先制定宪法,后选举总统, 但是袁世凯却指使党徒要求先选总统。 袁世凯指使梁士诒组织公民党。党员每月发200元津贴。 有100多名议员加入。1913.9.18组成。鼓吹先选举总统。 黎元洪和各省都督、民政长致电参政两院,要求选举总统。
护国战争 - 评价
护国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全国人民拥护共和, 反对帝制,护国军的兴起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愿,因而仅有 2万余人的护国军能够打败优势袁军的进攻。从军事方面分 析,护国军的领导者蔡锷、李烈钧、方声涛等人以及大部分 中下级军官,都是忠于共和的、爱国的,有的还是革命的军 人,他们首先举起义旗,武装讨袁,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和 调动广大士兵的战斗热情,从而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另外, 护国军习惯于山地作战,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北洋军则对 西南的地形和气候都不适应,以致士气低落,在护国军英勇 作战面前,无可奈何。
复辟帝制
1913年6月袁世凯通令学校祀孔。 1914年2月发布《大总统祭圣告 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 与天无极……国纪民彝,赖以不 坠。”1914.9.28袁世凯亲临孔 庙叩拜。12月23日到天坛祭天。 12 23 鲁迅写道:“从二十世纪开始以 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 到袁世凯时代,却又重新记得, 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 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 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 鼓吹复辟者:黎元洪、徐世昌、 冯国璋、张勋、阎锡山、张宗昌、 吴佩孚、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盖沙令、李佳白、有贺长雄、庄 士敦、卫礼贤。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题后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护国战争】黑龙江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黑龙江大学2017年历史学基础真题;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中国史综合真题正确答案:1915年蔡锷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
1915年,袁世凯伪造民意,重建帝制,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通电反袁,宣布云南独立,成立了护国军;贵州、广西、广东等省也通电反袁。
袁世凯派军入川,镇压护国运动,遭到失败。
北洋军阀冯国璋拥兵观望,西方列强也警告袁世凯暂缓称帝,袁世凯不得不于1916年3月被迫宣布放弃帝制。
6月,袁世凯忧郁而死。
进步党乘机勾结西南各省实力派,与北洋军阀段祺瑞合作,以拥立黎元洪为总统,恢复国会为条件,结束了护国战争。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2.【中华革命党】南京大学2006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兰州大学2017年历史学综合真题;首都师范大学2017年历史学基础综合真题;北京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正确答案: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4年7月,孙中山召集在日本东京的部分国民党员组建中华革命党,以讨袁革命为己任,要求铲除帝制,维护约法,恢复国会,重建共和。
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建成中国国民党。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3.【欧事研究会】北京大学2000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正确答案:1914年在东京组织的以研究欧事为名的政治团体。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部分流亡日本、尚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同盟会员,为探讨世界大战与中国革命关系,加强联络,以研究欧事为名成立该会。
主要成员有李根源、邹鲁、章士钊、李烈钧、程潜等人,黄兴为名誉主席,实际负责人为李根源。
该会对国事主张停止内争,一致对外。
1915年下半年,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步伐,部分成员李烈钧、李根源等开始向孙中山靠拢,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
护国运动

1916年1月下旬,王文华率护国黔军进抵黔湘边境后,立即分路向湘西北洋军进攻。第1团于2月2日晚乘湖 南晃州(今老晃)城中北洋军欢度旧年除夕之机发起攻击,北洋军不备,次日败逃蜈蚣关(距晃州东约15公里)。黔 军进占晃州。4日,攻克蜈蚣关,歼北洋军第5混成旅和镇远道守备部队各一部。第3团于2月5日克黔阳。其间, 第2团攻占麻阳城外围部分据点,曾两次攻城未果。13日,第1、第3团联合向沅州(今芷江)发起攻击,北洋军弃 城逃走。14日,黔军占沅州。王即以第1团一部兵力支援第2团再攻麻阳城,16日攻克该地。至2月下旬,护国黔 军连克洪江、靖县、通道、绥宁等地,击溃北洋军约3个混成团兵力。3月中旬,北洋军向麻阳、黔阳等地发动反 攻。护国黔军顽强抗击,牵制湘西北洋军向主要方向四川转移兵力。
讨袁护国军约2万人,蔡锷、李烈钧分任第1、第2军总司令,唐继尧任都督府都督兼第3军总司令。计划第1 军攻川,第2军入桂、粤,第3军留守云南,乘机经黔入湘,尔后各军在武汉会师北伐。另由都督府左参赞戴戡率 一部兵力入黔策动起义。
事件经过
1
云南起义
2
四川之役
3
湘西之战
4
滇桂边之战
5
运动胜利
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向全国发出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武力讨袁。按照 中华民国成立时的体制和名称,设立都督府,以唐继尧为都督。组织护国军,以蔡锷、李烈钧为护国第一、二军 总司令,统兵出征,分别进入四川、广西等地;唐继尧兼任护国第三军总司令,留守云南。 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
01 历史背景
03 事件经过 05 历史意义
目录
02 交战双方 04 事件分析
护国运动(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护国之役、洪宪之役),1915年-1916年,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 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历史
点击进入演练广场 点击进入检测试题
历史
谢谢观赏
Thanks!
点击思维 1.
(1)袁世凯为什么暗杀宋教仁? (2)这反映了哪两种政治势力的斗争? 答案:(1)宋教仁力图以议会政治来限制袁 世凯,他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在参众两院 的议席中获得优势,准备返京组阁。 (2)民主共和势力和专制独裁势力。
历史
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洪宪帝制” (1)由总统到终身总统 国民党 ,并着手 ①1913 年 10 月,袁世凯胁迫国会将他选举为“正式”大总统,然后下令解散 取消国会。 ②1914 年,炮制《中华民国约法》,将 责任内阁制 改为总统制。 ③炮制新《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并提名继任者。 (2)寻求帝国主义支持:1915 年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 (3)制造帝制舆论 ①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②组织复辟“请愿团”,制造“民意”借口。 ③帝国主义代言人也大造复辟舆论。 (4)操纵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 (5)建立帝制:袁世凯下令 1916 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潮。 2.护国运动(1915~1916 年) (1)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2)经过 ①孙中山发表《 讨袁宣言 》,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 梁启超 ② 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反对袁世凯称帝。 ③蔡锷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 ④许多地方的反袁势力纷纷响应,贵州、广西等省宣布独立。 ⑤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 (3)结果:1916 年 3 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不久,他在忧惧中死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 乱局面。
(3)方式:进行武装斗争。
(4)性质: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 (5)作用:都推动了中因、对象和目的有异: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镇压革命势力和独裁专制; 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和国会。 (2)结果: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失败;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但也没
护国运动介绍.psd

壹 发起背景
1.直接原因:袁世凯盗取革命成果,倒行逆施复辟
帝制。
研究思路与方法
Th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2.云南军政界中,许多老同盟会员多次秘密集会或 串联,酝酿反袁斗争。
3.袁世凯为取得日本政府对复辟的支持,1915年5 月与其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
二十一条
贰 事件经过
运动发起
1915年12月25日
全国通电
1915年12月25日
运动胜利
1916年3月—7月
滇桂边之战
1916年2月20日
四川之役
1916年1月16日
湘西之战
1916年1月下旬
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
梁启超的进步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蔡锷
唐继尧
叁 护国运动的“双重结果”
1、成功——袁世凯取消帝制 ①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 革命党人的坚决斗争。 ③ 北洋军阀内部的斗争。 ④ 人民群众反对袁世凯复辟。
护国运 动
目录
壹 发起背景 贰 事件经过 叁 结果 肆 历史意义
护国运动是什么?
护国运动(1915-1916)是辛亥革命后孙中 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袁世凯 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 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 讨袁,因此也称为“云南起义”。而袁世凯在内外 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
① 护国战争并未最终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② 国家政权并没有发生革命性转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地位仍然没有改变。
补充知识: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之间的联系
感谢您的聆听
2、失败——护国运动没有成功 ① 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国战争简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为反对洪宪帝制,领导云南、贵州等省军民讨伐袁世凯的战争。
因其所组织的军队名护国军,所以称护国战争。
1915年起,袁世凯加紧推行帝制复辟计划。
5月,他不顾全国人民反对,接受除第五项以外的日本“二十一条”要求(见中日“二十一条”交涉)。
以换取日本对帝制的支持。
8月,策动杨度等人组织筹安会,公开鼓吹帝制。
10月,命令组织“国民代表大会”,进行国体投票。
12月,公然宣布承认帝位,下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准备次年元旦正式登基。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激起了全国人民,包括资产阶级各派政治势力的坚决反对。
孙中山自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即组织中华革命党,继续从事反袁武装斗争护国战争。
黄兴和一部分未参加中华革命党,另组欧事研究会的革命党人,自袁世凯帝制活动公开化后,也放弃“停止革命”的错误政策,重新举起反袁旗帜。
原进步党领袖梁启超及其学生蔡锷,为了不致落为“牛后”,也走上了反袁道路,并在云南护国起义中发挥了主要的组织和领导作用。
筹安会出笼后的第二天,蔡锷赶到天津,与梁启超秘密商定:由梁作篇文章,表明反对帝制的态度,蔡则伪装拥护帝制,麻痹袁世凯,以便逃出北京。
随后,梁启超写成《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于9月3日公诸报端;蔡锷一面回北京召集军界要人举行赞成帝制签名活动,一面密电云南将军唐继尧等速作反袁准备,并派专人送信给远在美国的黄兴,报告他准备回云南发难,请予协助。
11月中旬,蔡锷以赴日治病为名离开京津。
12月19日,经日本、上海、
香港、河内,秘密回到昆明,与唐继尧以及早两天到达这里的李烈钧会合。
22日,唐继尧召开军事会议,与会者一致赞同蔡锷所提立即兴师讨袁的主张。
23日,唐继尧等向袁世凯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取消帝制,惩办元凶,限25日上午10时以前答复。
25日,袁世凯拒不答复,唐继尧、蔡锷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按照民国元年旧制恢复都督府,以唐继尧为都督。
又将云南陆军编成护国军第一、二、三军,由蔡锷、李烈钧分任第一、二军总司令,统兵出征;唐继尧兼任第三军总司令,留守云南,护国战争正式爆发。
护国军以夺取四川为首要目标。
1916年1月,蔡锷亲率护国第一军向四川进发。
1月下旬至3月下旬,在川南与优势袁军展开激战,相继攻占叙州(今宜宾市)、江安、南溪、纳溪等地。
此外,护国军还先后开辟了湘西和滇桂边两个战场。
1月27日,贵州响应云南独立后,一面北援蔡锷攻川,一面东进湘西,占领晃州、芷江、麻阳等地。
2月21日,李烈钧率护国第二军进军广西,先后收复皈朝、剥隘、龙潭等要地,并在友军配合下,于广西百色迫使从广西进犯云南的袁军缴械投降。
3月15日,陆荣廷宣布广西响应云南独立,护国战争达到高潮。
袁世凯见大势已去,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命四川将军陈宦与蔡锷谈判议和,妄图退保总统地位。
但护国军坚持袁不退位,无调停可言。
4月6日和12日,广东、浙江先后宣布独立。
5月8日,独立各省在广东肇庆成立中华民国军务院,否认袁世凯政府的合法地位。
袁世凯内部又分崩离析,段祺瑞、冯国璋拒绝合作,陕西、四川、湖南纷纷宣布独立。
6月6日,袁世凯在恐惧和怨恨中死去。
【29日,
继任大总统黎元洪宣布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7月14日,唐继尧通电撤销军务院,护国战争宣告结束。
护国战争推翻了洪宪帝制,埋葬了袁世凯,具有革命进步意义。
但是,代之而起的是北洋军阀段祺瑞的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远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