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汉字的演变过程》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汉字的演变过程》教案
《汉字的演变》与《甲骨文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九年义务教育课标本第九册第五单元《我爱你,汉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
2、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2)从这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以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种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生5:我从作文本和作业中整理出这些常写错的字……
生6:预防错别字,我有巧办法。
2、搜集有关写错别字闹出的笑话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3、整理出作文本和作业本中错别字。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提出学习目标
(1)了解错别字的类型及原因,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
(2)探求纠正、不写错别字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生1:读了《一字值万金》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在工作中一定要严谨细致,否则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3、读了这个故事,我了解到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现存的最早的文字系统。
4、我发现,在生活中只有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三)资料搜集展示:
1、采用编汉字小报的方式介绍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最初模样,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的字体还有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后来到了秦代,秦代就统一了文字小篆。甲骨文是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小屯村的,甲骨文从殷墟出土,故又称“殷墟文字”,它的特点是图画文字;金文产生于商代后期,通行于西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它的特点是象形程度降低;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使用的文字。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化统一,字体定型,笔画整齐,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
“车”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简体)
此字为“众”。上图从左到右分别为拓片、摹写、漫画、照片图示。 字形为太阳下的三个人,到金文“日”讹变为“目”。
表示众多的意思;也表示某一种身份的人,如同现在的“群众”。 甲骨文中的“众”与“众人”从事农业生产、战争、狩猎、做工等。 是商王朝的劳动者,其身份为奴隶还是平民,众说纷纭。
黄德宽统计,甲骨文中象形字占29.34%,
金文中形声字占45.76%。
B、文字构形较甲骨文规范和固定。
①异体字相对减少; ②偏旁逐渐趋于平直化; ③ 合文大大减少。 所謂合文是指將幾個字合寫成一體,形似一個字, 但認讀時仍當作幾個字對待。甲骨文中的合文多數 出現在數目字中或殷商先公先王的廟號中。例如:
最早传世之作:钟繇《墓田丙居帖》。行书第一: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图为最擅长写行书
图为《兰亭集序》
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的唐人摹本
行书第一 王羲之《兰亭序》
行书 颜真卿《祭侄稿》
行书 欧阳询《千字文》
兰 亭 集 序
汉 字 形 体 演 变 图
“众”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这个字是“男”。(左为拓片,中为摹写,右为图示)。左为“田”,右为 “力”。“力”表示的是一种古代农具“耒”的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 职责,因此,用“男”来表示男人。
A、从楷书开始,汉字的笔画和方块字形已基本定型。
楷书改隶书的波势挑法为横平竖直,方便易认,改隶书的 扁方字形为长方字形,端庄秀丽。点画形态比隶书丰富, 个性特征比隶书鲜明。
B、楷书是历代正规使用的典范文字。
楷书之祖钟繇(yáo)《宣示表》,书圣王羲之《乐毅论》

《汉字的演变》笔记摘抄(3篇)

《汉字的演变》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

从甲骨文到现在的简化字,汉字的演变历程可谓漫长而曲折。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二、汉字的起源1.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那时,人们用图画记录生活、表达思想,这些图画被称为“图画文字”。

2. 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画文字逐渐演变成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事。

三、汉字的发展1. 西周时期,汉字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汉字的笔画逐渐规范,字形也更加规整。

2.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形成了“六国文字”。

这一时期的汉字,字形和笔画更加丰富多样。

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对汉字进行了规范化整理,形成了小篆。

小篆是秦朝时期的一种正式书写文字,为后来的隶书、楷书等字体奠定了基础。

四、汉字的演变1. 隶书:隶书是秦朝晚期至汉初的一种字体,它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隶书字形更加简化,笔画更加流畅,便于书写。

2. 楷书:楷书是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约出现在东汉时期。

楷书字形规整,笔画工整,成为后世书法的主要字体。

3.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变体,大约出现在魏晋时期。

行书字形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笔画更加自由,书写速度更快。

4. 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极简字体,大约出现在汉代。

草书字形极为简化,笔画简练,书写速度极快。

5. 简化字:简化字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的一种汉字书写形式。

简化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书写速度,降低识字难度。

五、汉字演变的意义1. 传承文化:汉字的演变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汉字的演变,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2. 促进交流:汉字的演变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字更加统一,有利于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3. 提高效率:简化字的推行,使得汉字书写更加快捷,提高了人们的书写效率。

六、结语汉字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第七课时《汉字的演变》与《甲骨文的发现》

第七课时《汉字的演变》与《甲骨文的发现》
在几千年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为了 记录语言、相互交际的需要,人们在不 断地改进着汉字的书写形体。从甲骨文 到现在的楷体,字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 五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 小篆)、隶书和楷书。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 只有少数卜人史官使用。 它主要是用刀刻在龟甲兽 骨上。由于龟甲兽骨坚硬, 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 少圆转。

小结:《甲骨文的发现》是真实的故事。从 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现存的最 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 骨文,距今已有四五千年。
巩固提升
1、甲骨文欣赏
巩固提升
2、背诵默写汉字的演变
盘点收获 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 习方法?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1、甲骨文
因为用尖刀雕刻,所以线 条细而均匀。甲骨文是最 早的汉字,具有早期汉字 的特点:图画性强,写法 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 随意性大。
“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

“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
监←鉴
“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
甲骨文写的书法
2、。它们共同的 特点是象形性强,定型性差,字由线条 构成,没有形成构字的元素──笔画。隶 书以后的汉字为今汉字。今汉字的特点 是符号性强,定型性强,字由种类有限 的笔画构成。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正 式的书写体,也称为“汉隶”(也称今 隶)。汉隶书写风格多样,一种以方笔 为主,如,《张迁碑》;一种以圆笔为 主,如,《曹全碑》。
3.篆书
小篆笔画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粗细 一致,更加圆转,符号性增强了,图画 意味大大削弱了。因为小篆在大篆的基 础上简化而成,一般说小篆是大篆的简 体。

《文字的演变》学案

《文字的演变》学案

《汉字的演变》学案一.学习目标1.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2.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3. 收集汉字演变的材料,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共享。

二、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 很多学者认为,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2.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叫。

商朝的一些上也铸有文字,叫金文。

3.汉字是由发展而来的,从开始我国的历史可靠的文字记载。

4.秦统一全国后,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是,也逐渐流行。

5.汉朝广泛使用。

草书、楷书、行书趋向成熟。

问题探究我们每天写汉字、阅读用汉字排印的书报,你知道汉字是由哪种文字发展而来的吗?商朝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折公文?例题精析例1.(2007年山西)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

”主要原因是()A.商朝的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解析】抓住题干中“一片甲骨惊天下”,之所以甲骨文惊天下,不是因为它是商代的文字或者刻在龟甲兽骨上,而是因为它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因此选C。

例2.(2007年连云港)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十八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

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属于()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金文【解析】甲骨文是商朝时出现的文字,金文是商周时出现的文字,隶书秦朝时虽有,但只是民间流行的文字。

秦统一后为便于文化交流和加强统治,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故选B。

课堂小结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语言一样,瑟吉欧人们日常生活中,由不断尝试到约定俗成,逐步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所以,文字是文明社会的标志,它不仅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联接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同学们要规范汉字书写,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三.目标检测1.隶书与小篆相比,能够逐渐流行,主要是因为()A.隶书比小篆美观B.隶书比小篆有观赏价值C.隶书比小篆书写简便D.国家统一命令使用隶书2.通过对商代甲骨文的研究,我们才知道了以下哪项纪录?()A.中国文字的最初起源形态 B.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纪年C.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D.关于划分季节的最早记录3.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于书写的文字应该是()A.一些原始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4.《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完整版)汉字的演变

(完整版)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1.总论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

经过了6000多年的演变,形成了独有的七种结体方式:甲金篆隶楷草行,简谓“七体”。

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整理出六种构造条例(非造字法则):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史称“六书”。

汉字是造物对中华民族的偏爱,它不仅在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而且有别于拼音文字,它是表意文字,是一种智慧的符号。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而没有中断,汉字在其中起到的承传作用功不可没。

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辐射影响了周边国家与地区,甚至全球寰宇。

缅怀过去,当感恩,展望未来,怀信心。

语言的产生——口头交流语言和文字关系密切,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为了交流的便捷,也许在劳动中喊出第一声号子,也许模仿大自然发出一个声音,也许无缘无故自然而然产生了口头交流的方式——语言。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在《易.系辞下》中有记载,结绳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其意图是用来计数或者记录事件发生点,以便通过结绳数来提醒记忆,该方法在上古时期的中国、秘鲁、印地安皆有用过,在现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中依然沿用。

传说仓颉造字——草创文字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人类的学习和继承主要以口耳相传为主,由于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急需要一种能用于书面使用的工具。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之一。

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原始文字——旦(刻划符号,中国文字的雏形)原始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

《汉字的演变》课件

《汉字的演变》课件
简化汉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
简化汉字的方法包括笔画简化、结构简化、同音替代等。 通过这些方法,一些复杂的汉字被简化成了更简单、易写 的形式。
简化汉字的意义
简化汉字对于提高汉字的易用性和普及率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推动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的定义
规范汉字是指符合国家颁布的规 范标准的汉字,包括简化字、传
形声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汉字构造方式,它由一个表示意义的形旁和一个表示声音的声旁组成。例如,“江”字 由“工”和“水”组成,“工”是声旁,“水”是形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
转注
总结词
对同一个字进行不同的解释或分 类,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详细描述
转注字是对同一个汉字进行不同 的解释或分类,以表达不同的意 思。例如,“考”字既可表示“ 老”,也可表示“考察”。
会意
总结词
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
详细描述
会意字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形 成一个新的汉字,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例如,“男”字由 “田”和“力”组成,表示男人在田地里劳动。
形声
总结词
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声音的声旁组成,既表示意义又表示声音。
详细描述
汉字与古代哲学思想的融合
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古代哲学思想的载体和表现形式,通过 汉字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们的哲学思考和智慧。
汉字与文学艺术
汉字与诗歌
汉字的韵律和节奏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基础,古代诗人通过巧妙运用汉字的音韵和意义, 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歌作品。
汉字与书法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通过笔墨的运用和变化,将汉字的形态、结构和意义完美地 呈现出来,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汉字的演变》教案

《汉字的演变》教案

《汉字的演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掌握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楷书的演变顺序。

2. 使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美感的文字,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自豪感。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2. 各个时期汉字的特点和演变原因。

3. 汉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1.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2. 汉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难点:1. 汉字演变过程中,不同字体的识别和区分。

2. 汉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特点及艺术价值。

2. 对比法:展示不同字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汉字的演变过程,揭示演变规律。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汉字演变过程中的文化内涵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汉字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汉字演变过程的图片、案例分析等。

2. 汉字演变资料: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3. 书法用品:毛笔、墨汁、纸张等。

4. 参考书籍:关于汉字演变、汉字文化等方面的书籍。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汉字演变过程的PPT,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演变。

2. 讲解汉字演变过程:详细讲解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演变过程,分析各个时期的特点及演变原因。

3. 案例分析:以具体汉字为例,分析其演变过程,使学生深入了解汉字演变规律。

4. 讨论汉字艺术价值:组织学生讨论汉字在艺术上的价值,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感。

5. 讲解汉字文化内涵:分析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实践环节:指导学生进行汉字书法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楷书 (草书行书)
汉末魏晋
2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汉字的演变
整理课件
1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女儿说: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 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 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
整理课件
2
汉字的起源
•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 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记事 方法,最原始得计事方法是:结绳记事 和契刻记事。
整理课件
3
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 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 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 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 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刻有秦国文字— —大篆的石鼓
整理课件
15
四、小篆
秦代的统一文字,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 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 《峄山刻石》。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整理课件
16
五、隶书
• 隶书,是小篆的 简便写法,最早 流行于秦代下层 人物中间,相传 为程邈在监狱中 将其整理成一种 新字体。
19
图 为 楷 书 的 创 始 人 钟 繇。
整理课件
20
整理课件
21
七、草书
• 由篆书、八分、章 草,沿袭多种古文 字变化而成。
• 草书主要有章草、 今草和狂草3种。
图为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整理课件
22
八、行书
•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 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 的一种书(字)体。是 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 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
整理课件
6
整理课件
7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 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 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 图画中分离出来。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 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 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 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整理课件
8
一 甲 骨 文 、
整理课件
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图 为《兰亭集序》的唐人摹本。
23
整理课件
24
整理课件
25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1.甲骨文:指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
汉 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演
文 字
字 的 演
变而来的。
2.金文:指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铭文
图为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
整理课件
17
• 小篆演变为隶书后,象形面貌完全消失 ,这是汉字形体发生的最大变化。从此 ,汉字告别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的 行列。
整理课件
18
六、楷书(真书、正书、今隶)
汉字字体的楷模 • 出现于东汉,形体方正,笔画平实。
什么时候楷书成为汉字的主要书写字体?
魏晋南北朝后
整理课件
”。
3.大篆:西周晚期的一种文字样式。
变 4.小篆、隶书:秦统一后以小篆为统一的文字,后
来隶书出现。
5.楷书、行书、草书: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
艺术,出现了楷书、行整理书课件和草书。
2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商周 秦朝 秦汉
汉字演变规律: 结构: 繁 简 笔势: 圆 方
曲直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10
整理课件
11
整理课件
12
二、金文(钟鼎文)
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 叫钟鼎文。
特点:比甲骨文进一步稳定、规范、 简化,内容也更丰富其字体有粗而宽的笔 画,点画圆浑,体势雍容。
整理课件
13
整理课件
14
三、大篆
• 到了西周晚期,金文形体 趋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 齐、匀称,这种字体叫做 大篆。
请输您要的文字
商朝刻写在 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一
种象形文字。
发现:清朝末年 王懿荣
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推到了:
商 代
整理课件
9
甲骨文是商请朝输(入约您公要元的文前字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 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 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 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 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目前 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 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 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整理课件
4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 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 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 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 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 的。
整理课件
5
•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 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 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 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 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