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卢沟谣》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卢沟谣》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卢沟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卢沟谣》是一首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它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深入浅出的歌词,展现了卢沟桥事变的历史画面,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雄的敬仰。
这首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历史,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乐理知识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歌曲《卢沟谣》,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3.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等。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高:歌曲中有一些音高较难的地方,需要学生反复练习。
2.节奏:歌曲的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感。
3.歌词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歌词的含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
2.音频设备:播放歌曲《卢沟谣》。
3.投影仪:展示歌曲歌词和相关图片。
4.乐谱:为学生提供歌词和乐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卢沟谣》,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讲解和练习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纠正。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演唱)卢沟谣》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3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演唱)卢沟谣》优质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卢沟谣》
课型:唱歌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唱并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了解卢沟桥的历史,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 能够为歌曲分段,了解段落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3. 掌握“渐强,反复跳跃,倚音”等音乐记号。
教学重点:
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节奏练习
1、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2、X 0 XXX∣X0 XX X∣X XX X X ∣X X X X X 0∣
3、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4、教师指导学生给第三条节奏填上词,并用节奏把词拍打出来。
5、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拍打节奏,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卢沟度―∣摆渡船―∣渡走春秋∣渡秦。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卢沟谣-范唱》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卢沟谣-范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卢沟谣-范唱》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卢沟桥为背景,展现了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场景,歌颂了我国英勇的抗日战争精神。
歌曲旋律激昂,节奏明快,词曲作者通过这首歌曲传递了对历史的铭记和对英勇抗战精神的传承。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元素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抗战精神的理解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歌曲学唱、赏析等环节,让学生感受歌曲所传递的情感,进而理解抗战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感受抗战精神。
2.学会歌曲《卢沟谣-范唱》,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卢沟谣-范唱》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感受抗战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感受抗战氛围。
2.示范教学法: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学生跟随学习。
3.小组合作法:分组学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4.音乐欣赏法:让学生聆听、分析歌曲,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乐谱《卢沟谣-范唱》。
3.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卢沟桥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
通过简要介绍,让学生对卢沟桥事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歌曲《卢沟谣-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在范唱过程中,注意强调歌曲中的重点音符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在学唱过程中,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跟上。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练习,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水平。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卢沟谣》说课稿1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卢沟谣》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卢沟谣》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歌曲学唱、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等,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音乐欣赏和情感体验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卢沟谣》的历史背景,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演唱歌曲的能力,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音乐节奏的掌握。
2.教学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欣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法、情感体验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和文字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2.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3.音乐欣赏:分析歌曲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中的情感变化,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可以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演唱能力和情感体验。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演唱)卢沟谣》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4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演唱)卢沟谣》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教学过程: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打开你的音乐宝库,跟着老师的琴声,用动物的声音模唱。
小猫怎么唱?喵123454321 青蛙怎么唱?呱1351 531看来大家的音乐宝库积累了很多的珍宝,希望今天的音乐之旅更能充实你的宝库。
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座桥。
在我们中国有一座这样的桥,它一边是历史的崎岖,一边是和平的坦途,八百年的风雨迷障,沉淀了沧桑,绘制了庄严。
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一起去领略这座桥的风采吧!(播放卢沟桥图片)1、知道这是什么桥吗?()2、你还知道这座桥的哪些故事吗?()二、新歌学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卢沟桥的歌曲《卢沟谣》(板书),李明圣先生为这首《卢沟谣》写来有有没得歌词,谁能帮我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谁来点评一下?()齐读这么美的歌词,让我们来听听它的旋律吧!边听边想,歌曲的情绪和力度有怎样的变化。
(播放歌曲)第一部分是抒情的、悠扬的、平静的,力度中强。
第二部分情绪激昂,力度强。
带着这样的情绪,跟着老师一起来唱一次。
(用柯达伊手势辅助音高)听到同学们的歌声,我仿佛漫步在卢沟桥上欣赏着卢沟晓月的美景。
你们可知道,在卢沟桥上也曾发生过一件让人心惊胆战的事。
晚清时期,中国开始被列强瓜分,资本主义帝国入侵中国,家园被践踏。
就在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演唱)卢沟谣》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5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演唱)卢沟谣》优质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卢沟谣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清新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卢沟谣》。
2.能用统一、和谐的声音唱好第五、六句的合唱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3.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一段漫长兴衰史,学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清新优美的声音学会歌曲《卢沟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难点: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活动一:卢沟晚事
活动任务: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活动流程及要求:
1.讲述“卢沟桥事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导学】
活动二:唱响卢沟
活动任务:请大家从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谈一谈你对歌曲的理解?活动流程及要求:
1.教师带领学生以朗诵童谣的形式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观看歌曲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唱整曲
(1)学生跟随音乐朗读歌词。
(2)教师唱谱,学生唱词;教师唱词,学生则唱谱。
(3)跟老师一起轻声唱歌曲第一段。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11课《卢沟谣》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11课《卢沟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谣》的历史背景及意义;2.学习唱《卢沟谣》并能正确理解歌词含义;3.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唱准《卢沟谣》的乐曲;2.正确理解歌词含义。
三、教学内容1. 《卢沟谣》的历史背景及意义(1)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
当时中国与日本皆有驻军在华北。
日本出于某种原因,派遣了100多名士兵和一个牛顿摄影组临江口彻底“侦察”中国军情。
因拒绝日军“检查”,引发了中日之间的“卢沟桥事变”。
(2)《卢沟谣》的意义《卢沟谣》是由王祖德配上民间传唱的卢沟桥之歌曲调歌词创作而成。
在不同的地方略有不同的文本内容,但都表达着英雄抗敌的精神。
这首歌曲为中国民族抗日战争增添了更多的革命激情,更让人们认识了中华民族国家利益和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2. 《卢沟谣》的歌曲欣赏(1)《卢沟谣》的乐谱和歌词卢沟桥上东风怒,队队日寇来,提刀行。
吓得鬼子飞上墙,华夏儿女今又当。
(2)唱《卢沟谣》的技巧《卢沟谣》的节奏细腻柔和,需要注意顿挫感的处理。
同学们需要注意调整音调和咬字清晰明了。
四、教学过程1. 了解《卢沟谣》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教师通过PPT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卢沟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这首歌曲的英雄主题和深刻内涵。
2. 初次欣赏《卢沟谣》教师播放《卢沟谣》的音频,指导学生认识曲调和歌词。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接触到歌曲的节奏和基本意思。
3. 歌曲欣赏和歌曲学习教师向学生展示歌曲的歌词和乐谱,并向学生示范如何唱。
随后,教师通过多次练习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歌曲的曲调和歌词,并分别向学生介绍音乐符号和歌词图示的含义。
4. 歌曲的深度分析教师对歌曲进行深度分析,让学生了解歌曲歌词和曲调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内涵,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卢沟谣》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意义。
五、教学反思本课以学生体验为核心,通过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在感受歌曲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意义。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卢沟谣-伴奏》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卢沟谣-伴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卢沟谣-伴奏》是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第6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欣赏并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曲。
歌曲以卢沟桥为背景,描述了卢沟桥事变的历史事件,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较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卢沟桥事变这一历史事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感受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卢沟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历史素养。
3.通过对歌曲的学唱,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历史背景和情感。
3.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图、历史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伴奏。
3.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卢沟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同时注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
教师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湘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卢沟谣》
《卢沟谣》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
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过程目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教学重难点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随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1.讲故事: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很好听的很特别的歌曲,但是呢,学这首歌之前,让我们来听一段历史故事。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
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抗日战争爆发。
二.欣赏歌曲《卢沟谣》第一遍:不带任何问题的欣赏第二遍:大家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看着你们手中的谱子,可以跟着念歌词。
通过老师刚才讲的故事,体会一下这首歌曲的内容。
第三遍:试着跟着音乐唱三.发声训练① 1 - 3 -- /5 - 3 - /1 - - - //哼鸣② 1 - 7 / 5 4 3 2 / 1 - 3 5/ 1 - - - //Lululululu lulululululu 第二课时一. 学唱卢沟谣学唱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以及刚开始音的跨度很大,从5到高一个八度的5,注意真假声的转换,这些在教师教唱的过程中穿插进行。
同学们已经学会唱这首歌了,那么我们要在唱这首歌的基础上,加上几个动作。
①歌词:写江山②歌词:浴血战③歌词:中国人,意志坚这三个地方,我们要加上三个动作。
教师示范,学生们学。
然后跟着音乐大家一起边唱边加动作。
这样学生跟着肢体动作可以使歌曲演绎得更形象,演唱得更有感情。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