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其中6、7题任选一题。每小题2.5分,共15分)

1、生境(habitat):指生物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综合环境。

2、生态位(niche):生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通常称为生态位,又称生

态龛。

3、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

的集合体。

4、边缘效应(edge-effect):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相邻群落增大

的现象。

5、生态系统(ecosystem):通常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

(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6、地质大循环(geological cycle):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

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然后生物有机体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

7、生物小循环(small biological cycle):指环境中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

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回到环境后,很快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的循环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5分)

1、生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2、一定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effective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

3、正相互作用按其作用程度分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协作3种类型。

4、种群数量受4个种群参数的影响,他们分别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5、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ec otone)。

6、生物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称为食物链(foo

d chain)

7、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物种结构、营养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

8、判断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性的标准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性、稳定性、高效性、协调性等几个方面。

9、衡量物质流动(或交换)效率高低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周转率和周转期。

10、能量是一种做功的能力,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有两种存在状态,即动能和潜能。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农业生态系统是(C )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

D、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

2、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C )

A、原始协作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寄生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 C )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下列哪一种植物与其它三种不属于同一生活型( D )

A、仙人掌

B、景天

C、芦荟

D、吊兰

5、下列哪项不属于农业生态系统时间结构的调节利用方式( C )

A、作物套作

B、作物轮作

C、植物间作

D、套养

6、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越大,生态中的食物链 ____,物种多样性___。( C )

A、不变,增加

B、变长,不变

C、变长,增加

D、不变,不变

7、指出下列哪一项不是沉积型循环的特点( B )

A、缓慢性

B、流动性

C、全球性

D、易受干扰性

8、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主要为:( C )

A.直接调控、间接调控

B.环境调控、生物调控

C.自然调控、人工调控

D.输入输出调控、结构调控

9、可能出现倒金字塔的生态学金字塔是( A )。

A、能量金字塔

B、生物量金字塔

C、数目金字塔

D、种类金字塔

10、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 C )

A、生产环

B、增益环

C、减耗环

D、复合环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限制因子就是主要作用因子。(×)

2、在自然界,生物往往并不处于其最适生境下,因为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妨碍他们去利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因此生理最适点与生态最适点常不一致。

(√)3、在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生态对策中,r对策者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的环境,k对策者适应于不可预测的多变环境。(×)

4、群落的形成是相互作用的物种之间竞争的结果。(×)

5、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多向流动,逐级递减。(×)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限制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的含义。

答: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被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因子: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也即生物对其生

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生物只有处于这两个限度范围之间才能生存,这个最小到最大的限度称为生物的耐受性范围。

2、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答:组成:从系统组分的性质看,生态系统的组成可以分为两类:即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其中生物组分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生物组分在生态系统中对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们取得营养的方式的不同,又可细分为生产者(自养生物)、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和分解者(主要为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三大功能类群。非生物组分指生命以外的环境部分,包括光、热、水、气、土和营养成分等。

特点: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对生态系统来说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没有环境,生物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也得不到能量和物质,因而也难以生存下去;仅有环境而没有生物成分也谈不上生态系统。

3、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

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生物群落演替。其概念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

○3演替以其稳定的生态系统,亦即由顶级群落所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的顶点。

4、简述库和流的含义及其意义。

答: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称为库,而在库与库之间循环移动的过程称为流。没有库,环境资源不能被吸收、固定、转化;没有流,库与库之间就不能联系、沟通,这样则会使物质循环短路,生态系统必将瓦解。

5、简述提高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途径。

答:(1)提高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①因地制宜,增加绿色植被覆盖,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②适当增加投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消除或减缓限制因子的制约;③改善植物品质特点,选育高光效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④加强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减少养分水分制约⑤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密植,实行间套种⑥调控作物群体结构,尽早形成并尽量维持最佳的群体结构⑦改善农田微气象条件(2)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①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经、饲”三元生产体系,增加饲料来源。②培育、改良和推广优良禽畜渔品种,不断提高良种推广率。③适度集约养殖,加强禽畜渔环境控制及设施工程建设,减少维持消耗;④推广渔禽畜结合,种养加配套的综合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和废弃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