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1造血器官和血细胞分化(1)

胚胎
造血
1,血岛造血:第二周未时开始到第9周。卵黄囊壁上血岛是最早造血器官。
2,肝脏造血:始于胚胎第六周到第七月。3—6个月的胎肝是主要造血场所.
3,骨髓造血:始于胚胎第三个月,第八个月时已经成为造血中心场所。
4,血C顺序是:红—→粒—→巨核—→淋巴—→单核.
5,2周(血岛)—→6周(胎肝)—→3月(骨髓)—→6月—→骨髓为主。
C:造血干C能高度自新分化,进行不对称有丝分裂。
CD34+和CD38—则进行对称有丝分裂,在各种细胞因子作用下,向多个方向分化。
D:存在于骨髓、肝、脾、外周血、脐血中。不仅是在骨髓中。
造血祖C
由造血干C分化而来,无自我更新能力、过渡性的增殖性的C,
也叫定向干细胞,仅有分化功能
造血调节因子
1:正向调节因子:
骨髓
造血
1,4岁前全为红骨髓。从5岁开始有部份黄骨髓。
2,黄骨髓:脂肪化的骨髓,占总量的50%.黄骨髓仍有造血功能,可转为红骨髓。
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造血
骨髓内造血干C→淋巴干C→T淋巴祖C(流到胸腺、脾、淋巴结中)和B淋巴祖C流到骨髓中)
髓外造血
1,正常下,出生2个月后,婴儿的肝、脾、淋巴结不再造血。
2,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某些血液病时,肝、脾、淋巴结又能造血。
干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RBC生成素,BPC生成素,
2:反向调节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干扰素,趋化因子。
对于粒单核系祖细胞培养时,细胞团数≥50时,叫集落。
3----15个叫小簇。15---40个叫大簇≤40个叫为簇。
3,髓外造血器官也包括胸腺,肾上腺,胃肠道,腹腔的脂肪。
第二篇造血及血细胞分化发育

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一、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为造血。
1.胚胎期造血胚胎期可相继分成三个不同的造血期.(1)中胚叶造血期此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2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周时止。
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血岛。
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2)肝脏造血期始于胚胎第6周,至胚胎第7个月逐渐退化。
肝脏造血的发生是由卵黄囊血岛产生的造血干细胞随血流迁移到肝脏后种植到肝脏而引起造血的。
3个月~6个月的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
(3)骨髓造血期在胚胎第3个月长骨髓已开始造血,随胚胎发育,骨髓造血日趋发育。
第8个月时,骨髓造血已高度发育,髓腔中呈现密集的造血细胞灶且各系造血细胞均可见到,缺乏脂肪,这时骨髓成为造血中心,从此肝、脾造血功能减退,骨髓造血迅速增加。
胚胎时三个造血阶段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替此消彼长的,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分别是: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2.出生后造血器官(1)骨髓造血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
从出生至4岁,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
5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脂肪化有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
至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如颅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黄骨髓脂肪化的骨髓称为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
健康成人黄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50%。
黄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又可重新转变为红骨髓参与造血,因此正常情况下,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较强。
(2).淋巴器官造血在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淋巴干细胞,其再分化成T、B淋巴祖细胞。
B淋巴祖细胞在骨髓内发育;T祖细胞随血流迁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结内发育成熟。
造 血

疾病:
白细胞系统 *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急淋——50%出现阳性 急粒——阳性 急单——阳性率较高 急粒单——有急粒和急单的特点
*毛细胞性白血病——强(+) *浆细胞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偶见(+) *慢淋——(+)
红细胞系统 *红系病态造血:
幼红细胞可呈(+)反应,百分比增加,阳性程 急单 度增加,有 时红细胞也呈阳性,而其他类型急性和慢 性白血病红系细胞大多呈阴性。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和白介素的调空
SC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Meg N Eo BA M BL TL IL-1 (+) (+) (+) (+) (+) + + IL-2 + ++ IL-3 + + + + ++ + IL-4 (+) (+) (+) (+) ++ + + IL-5 ++ ++ +IL-6 全髓增殖因子 IL-11 全髓增殖因子 GM-CSF + + + + ++ + G-CSF (+)(+) (+) ++ + M-CSF + + EPO ++ TPO 巨核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性磷酸酶染色
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规律

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规律
血细胞是由造血组织产生的,而造血过程称为血细胞发生。
在骨髓中,造血干细胞逐渐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系列,包括红细胞系列、白细胞系列和血小板系列。
下面是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1. 红细胞系列:
-造血干细胞经过一系列分化发育,形成原始红细胞。
-原始红细胞经过细胞核缩小、细胞内色素增加、胞质减少等过程逐渐发育成为成熟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失去细胞核,变为无核红细胞。
2. 白细胞系列:
-造血干细胞经过一系列分化发育,分化为髓系和淋巴系。
-髓系白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经过细胞核形态、细胞质颗粒和细胞固有酶的变化逐渐发育成熟。
-淋巴系白细胞经过分化途径发育成为成熟淋巴细胞。
3. 血小板系列:
-造血干细胞经过一系列分化发育,形成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在骨髓中发育,细胞内包含大量血小板原代颗粒。
-巨核细胞的核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多,细胞内的颗粒逐渐成熟,分裂成多个血小板。
血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反映了血细胞的分化和成熟过程。
这一过程是复杂的,涉及到遗传因素、细胞分化相关因子以及调控蛋白等多个因素的作用。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基本规律,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规律可能会发生异常变化。
简述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

简述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初级血细胞:在胚胎发育期间,血液中的单细胞血细胞开始分化成最初的血细胞,称为初级血细胞。
初级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
红细胞通过造血过程产生,白细胞主要由父母代细胞直接生成。
初级血细胞的形态演变遵循着从多细胞到单细胞的定律,即从原始血细胞到分裂成家的细胞的转变。
2. 次级血细胞:在出生后,初级血细胞逐渐衰老和死亡,形成了次级血细胞。
次级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和白细胞在造血过程中已经成熟,形态演变规律遵循着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趋势。
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形态演变也遵循着从多细胞到单细胞的趋势。
3. 成熟血细胞:成熟血细胞是血细胞中最后形成的细胞类型,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成熟血细胞的形态演变规律遵循着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趋势,并且细胞体积、数量和形态逐渐稳定。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是随着生命的成长和生理变化而变化的。
这些变化有助于维持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
2.1.1造血器官与造血

幼红 细 胞 岛
幼红细胞造血岛(erythroblastic island): 各阶段幼红细胞成堆存在,其中心有 1-2个巨噬细胞,幼红细胞从巨噬细
胞 中摄取铁。增多见于红系增生旺盛。
红骨髓
红骨髓主要由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造血实质细胞组成,由网状纤维 和网状细胞构成立体网架,各发育阶段的血细胞位于网孔中。红骨髓内有丰 富的血管系统,血窦是最突出的结构。血窦内是成熟的血细胞,血窦间充满 各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
等多种功能。
(三)髓外造血
1.定义
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 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 胞和血小板,
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 殖性疾病以及某些恶性贫血时,
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 造血(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 EH)。
髓外造血
一、胚胎期造血器官
(一)卵黄囊造血期(中胚层造血期)
造血时间
人胚第2周末~人胚第9周时止。
造血特点
1.血岛形成。
2.唯一的血管内造血。
3.产生第一代巨幼红细胞,主要
有三种特殊Hb:
第6周后,卵黄囊造血功能逐渐退化,由 肝和脾取代,第9周卵黄囊造血完全停止。
Hb-Gower1 Hb-Gower2 Hb-Portland。
骨髓、淋巴结
红系、粒系
红、粒、巨、淋、单系
造血器官
中胚层造血
肝脏造血 脾脏造血
胸腺造血 淋巴结造血 骨髓造血
人胚胎期造血器官及造血特点
造血时间
造血特点
人胚2周末~9周
人体唯一的血管内造血,可形成第一代巨幼红细胞,产生HbGower1、Hb-Gower2和Hb-portland
临床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小知识点

造血: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出生后的造血分为骨髓造血和淋巴造血。
髓外造血(EH):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造血微环境(HIM):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生存的场所。
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CFU-S:能形成脾结节的干细胞称脾集落形成单位。
造血祖细胞(HPC):是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等干细胞的共性,可在不同环境中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是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无效造血:幼红细胞在骨髓内分裂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原位溶血”,或红细胞进入循环后很快被破坏,称无效造血。
骨髓细胞学检查:通过普通显微镜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最为简单、使用,可以了解骨髓中各种血细胞数量、细胞形态有无异常等,从而诊断、协助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骨髓穿刺适应证:(1)不明原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成分异常:如一系和/或一系以上细胞减少或增多,外周血中出现原始细胞等(2)不明原因发热、肝肿大、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3)不明原因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4)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化疗后的疗效观察(5)其他:骨髓活检、骨髓细胞表面抗原(CD)测定、造血干/祖细胞培养、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电镜检查、骨髓移植、微量残留白血病测定、微生物培养(如伤寒、副伤寒、败血症)及寄生虫学检查(如疟疾、黑热病)等。
临床血液学检验-1-1-造血组织和造血调控

CD34 - 、Lin + + 原幼细胞成熟和功能完善
45
图 造血干细胞的自我维持和早期、晚期造血祖细胞群体
(3)造血祖细胞的形态学
39
造血干细胞
CD34 +细胞
CD34 - 细胞
CD34 + 细胞
造血干细胞
早期 造血祖细胞
图 造血干细胞和CD34 +细胞
40
(5)造血干细胞的检测
单个细胞在生物体内有能力长期重建造血是判断该细 胞为造血干细胞的“金标准” 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极少,且形态上不能区别,目前还 没有建立体外直接测定造血干细胞的方法 脾集落测试法(脾集落形成试验):1961年Till等首先 采用小鼠脾集落形成试验间接证明了造血干细胞的存 在 免疫表型检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及分选D34+CD38— 细胞,其性能接近于造血干细胞
图 造血理论的完善及其衍生的医学
32
(一)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
1.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
(1)概念 造血干细胞: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 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上难以辩认的类似 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33
(2)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征
造血干细胞随血流大量迁移到肝、脾及淋巴结等部位
3
图 卵黄囊血岛形成
4
血岛细胞 周边部分细胞 原始内皮细胞(血管干细胞) 原始血管壁 中央部分细胞
原始血细胞(造血干细胞)
生成原红细胞样细胞
迁移到肝、脾及淋巴组织
5
2.
肝脏造血
造血时间:始于人胚胎发育第6周初,至第5个月后逐渐 减弱,到出生后停止
造血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单项选择题]
1、干细胞因子的英文缩写是().
A.SCF
B.TNF-β
C.ILS
D.TGF-β
E.CSF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干细胞因子的英文缩写是SCF;转化生长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CF-β;集落刺激因子的英文缩写是CSF;白细胞介素的英文缩写是ILS;肿瘤坏死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NF-β。
[单项选择题]
2、肿瘤坏死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
A.SCF
B.TNF-β
C.ILS
D.TGF-β
E.CSF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干细胞因子的英文缩写是SCF;转化生长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CF-β;集落刺激因子的英文缩写是CSF;白细胞介素的英文缩写是ILS;肿瘤坏死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NF-β。
[单项选择题]
3、自我复制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A.网织红细胞
B.定向祖细胞
C.前体细胞
D.造血干细胞
E.淋巴细胞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并有进一步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
[单项选择题]
4、中胚叶造血期首先形成血岛的是以下哪个组织()
A.骨髓
B.胸腺
C.卵黄囊
D.肝
E.脾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中胚叶造血期:此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2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周时止。
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血岛。
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单项选择题]
5、红细胞破坏后,受何者吞噬()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脾
E.肝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
当红细胞逐渐衰老时,细胞变形能力减退而脆性增加,在血流湍急处可因机械冲击而破损,在通过微小孔隙时也发生困难,因而特别容易停滞在脾和骨髓中被巨噬细胞所吞噬。
[单项选择题]
6、干细胞培养中常将40个或40个以上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称为()
A.集落
B.微丛
C.小丛
D.大丛
E.集团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干细胞培养中常将40个或40个以上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称为集落。
[单项选择题]
7、造血微环境不包括()
A.微血管系统
B.基质
C.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D.网状细胞
E.成熟红细胞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造血微环境是指造血器官实质细胞四周的支架细胞和组织。
它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网状细胞、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单项选择题]
8、造血干细胞的主要分子标志是()
A.CD3
B.CD25
C.CD34
D.CD38
E.CD90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对人体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的研究,是用单克隆抗体CD34证明的。
CD34单克隆抗体检测的抗原即为CD34分子。
自人骨髓细胞中应用FACS可分离纯化CD34细胞群,如与造血因子共同体外培养可获得含有各种血细胞的混合集落,所以CD34细胞为骨髓中造血干细胞,CD34抗原可视为骨髓造血细胞标志之一。
[单项选择题]
9、属于集落刺激因子的是()
A.TPO
B.IGF
C.CSF-GM
D.HGF
E.PDGF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在进行造血细胞的体外研究中,发现一些细胞因子可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这类因子被命名为集落刺激因子(CSF)。
根据它们的作用范围,分别命名为粒细胞CSF(G-CSF)、单核细胞CSF(M-CSF)、粒,单细胞和细胞CSF(GM-CSF)和多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又称IL-3)。
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起促增殖分化的作用,是血细胞发生必不可少的刺激因子。
[单项选择题]
10、人体内具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
A.T淋巴系祖细胞
B.红系祖细胞
C.粒系祖细胞
D.造血干细胞
E.巨核系祖细胞
参考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