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关系学第四章习题答案.doc

合集下载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公共关系学组织机构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部门:公共关系部门是组织内部针对一定的公关目标,为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而设置的专门职能管理机构或部门。

2.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它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各种专业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各种公共关系技术、咨询业务,或受客户委托为其开展专门性的公共关系活动的营利性组织。

二、问答题1.答:有公共关系部和公共关系公司两种类型。

公共关系部的利与弊。

任何社会组织,都需要公共关系组织机构来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部与公共关系公司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为了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组织首先必须了解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应明确两种机构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便综合利用这两种公共关系组织机构。

(1)在组织内部建立公共关系部,对于开展公共关系有以下好处:①熟悉组织情况;②能提供及时的公共关系服务;③有利于保持公共关系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④有利于节约经费。

公共关系部的弱点表现主要有:①职责不明,负担过重;②看问题有时不够客观,即所谓“当事者迷”;③总费用可能比聘请公共关系公司多;④有可能成为组织的一种负担。

(2)公共关系公司的利与弊。

与公共关系部比较,公共关系公司的长处有:①职业水准比较高;②看问题比较客观;③社会关系广泛;④信息比较灵通;⑤机动性强;⑥建议容易为人们所重视;⑦节约经费。

公共关系公司的弱点主要有:①不太熟悉客户情况;②工作缺乏连续性、持久性;③远离客户。

当然这两种机构的利与弊不能一概而论。

由于公共关系顾问的职业素质不同,具体情况不同,所以聘请公共关系顾问容易存在的弊病也不是绝对的。

组织除了自己设置公共关系部外,同时可聘请公共关系顾问,使二者密切配合,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达到最佳效果。

2.答:就组织中有关公共关系的政策和行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必要的时候,借助公共关系的科学方法,为最高领导层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服务。

由于公共关系工作关系到组织的信誉和形象,关系到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公共关系部不是一般的管理部门,而且组织的“智囊团”、“思想库”和“信息库”。

国开-00504-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和人员 自测题-学习资料

国开-00504-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和人员 自测题-学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和人员自测题-学习资料
特别提醒:本课程每道题的出题顺序可能会被打乱,请仔细逐一搜索每道题在作答,请
确保本材料是您需要的资料在下载!!
第1题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正确的答案是“对”。

第2题由于公共关系公司具有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对问题分析比较客观等优势,所以即使设立了公关部的组织,也常常请公共关系公司为其提供这种咨询服务,这是公关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

咨询性服务是一种硬件服务。



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3题技术型角色是公共关系部门从事专项技术的业务工作人员,他们是最普通、最基层的公共关系人员。



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4题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应该是性格、品德、智慧、教育和经验的组合,同时还应有组织领导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基本技能。



正确的答案是“对”。

第5题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



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6题公共关系部作为组织的职能部门有其自身的特点。

从机构性质上看,公共关系部的首项特点应该是()。

A. 协同性
B. 专业性
C. 自主性
D. 服务性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专业性
第7题设置公共关系部是现代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任何一个组织在设置公共关系部。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高频考题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高频考题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公众心理与行为一、客观题(一)单选1.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被称为()A.知觉B.感觉C.思维D.反馈2.作为思维的“窗口”,并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的心理因素是()A.性格B.态度C.需要D.知觉3.认为“教师文质彬彬,商人唯利是图”的心理定势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定型作用D.晕轮效应4.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学者是()A.韦伯B.马克思C.马斯洛D.麦克米兰5.人们希望归属于一个团体以得到关心、爱护、支持、友谊和忠诚,这种需要属于()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尊重需要6.马斯洛所提出的理论为()A.两级传播论B.双因素理论C.危机传播论D.需要层次论7.在知觉偏见的产生原因中,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称为()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8.肯定与否定、亲近与疏远体现了态度的()A.社会性B.稳定性C.两极性D协调性9.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对应的特定对象,这是指()A.态度的社会性B.态度的针对性C.态度的协调性D.态度的两极性10.提出“当一个人的行为自由受到威胁时,会处于动机唤醒状态,这种状态驱使他试图恢复自由”学者是()A.伯尼斯B.巴纳姆C.森特D.布林11.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的学者是()A.伯尼斯B.巴纳姆C.森特D.霍夫兰12.“一个对某问题享有盛誉的人总比无声誉的人更能引起更多人态度的改变”,证明了人的态度改变取决于()A.信息本身的作用B.说服者的条件C.问题排列技巧的作用D.知识储备的作用13.许多人竞相效仿特定人物的某种新奇行为而形成的社会风尚被称为()A.流行B.流言C.舆论D.时尚14.流行项目的最显著特征是()A.周期性B.新奇性C.时效性D.两极性15.被周围的人所信赖而起着舆论指导作用的人是()A.先驱者B.早期采用者C.前期追随者D.后期追随者16.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需求的流言是()A.愿望流言B.恐怖流言C.攻击流言D.喜悦流言17.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意见的“随大流”行为属于()A.自我评价行为B.社会逆反行为C.自我认知行为D.社会从众行为18.从众心理的主观原因是()A.团体压力B.不愿意被孤立C.权威命令D.他人劝说19.首次提出心理感应抗拒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A.法约尔B.阿基里斯C.布林D.麦格雷戈20.首次阐明人们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的美国心理学家是()A.霍夫兰B.纳普C.阿什D.布林(二)多选2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包括()A.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B.对象和背景的差别C.对象的组合D.需要E.知识22.形成知觉偏见的原因主要有()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蝴蝶效应E.刻板效应2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包括()A.动机B.兴趣C.性格D.气质E.经验知识24.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低级需要包括()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自尊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25.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包括()A.社会因素B.团体因素C.宣传因素D.个性因素E.态度系统特性因素26.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A.情感的需要B.交往的需要C.说服者的条件D.信息本身的说服力E.问题的排列技巧27.流行的特点包括()A.稳定性B.新奇性C.时效性D.周期性E.两极性28.根据表现的热情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流行可以分为()A.流言B.舆论C.时髦D.时狂E.盲从29.在下列情况中,团体中的个人易从众的有()A.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低B.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高C.个人的能力高D.个人能力低E.个人整体观念强二、主观题30.简述态度的特性。

《公共关系学》第4章自学测试题问答题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第4章自学测试题问答题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第4章自学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事项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机构。

(P.70)2、公共关系公司: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技术人员组成,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P.77)3、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公共关系人员角色上可以分为:专家型角色、领导型角色、技术性角色、事务型角色。

(P.81)4、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是指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人员的气质、性格、兴趣、风度、学识和技能方面的综合品质。

(P.84)二、判断题:1、√ 2. X 3. X 4. X三、单项选择题:1. D2. B3. A4. C四、多项选择题:1. ACDE2. BCE3.ADE4. ABCD5.ABCDE五、问答题:1、简述公共关系部的设置原则答:任何一个组织在设置公共关系部时,应该要考虑以下几项原则:(1)规模适应性。

所谓规模适应性,是指公共关系部规模的大小应当与组织的规模及其发展相适应。

(2)整体协调性。

所谓整体协调性,则是在设置公共关系部机构时,应与组织内部各部门相协调。

同时,在机构内部人员的设置也应考虑整体效应,使公共关系部协调一致地工作。

(3)工作针对性。

所谓工作针对性,是指公共关系部的机构设置,要根据不同组织的工作性质和自身所面向的社会公众的特殊性来确定。

(4)机构权威性。

公共关系部是代表一个组织进行工作的,它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到组织的形象和整个事业的顺利发展。

(P.72-73)二、从工作方式来考察,简述公共关系部的三种组织类型及各自的优点答:从工作方式来观察,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可以分为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手段型和公共关系复合型等三种类型。

(1)公共关系对象型,也称分类公共关系型。

优点是:有利于熟悉自己的工作对象,了解其需要和反映,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2)公共关系手段型,也叫做公共关系技术型。

公关关系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公关关系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A态度一致性的改变B态度不一致性的改变C态度两极性的改变D态度针对性的改变2、在下列气质类型中,具有选择性知觉的速度快,数量多的特点的是(A)A多血质型B胆汁质型C粘液质型D抑郁质型3、下列不属于流行现象的是(B)A一窝蜂B流言CxxD时狂4、态度外显因素是(C)A认知B情感C意图D需求5、对于新的构想持十分慎重的态度,直至压倒多数的人都采用时才加以采用的是(B)A落伍者B后期追随者C早期采用者D前期采用者6、在下列流言类型中,具有制造分裂作用的是(C)A愿望流言B恐怖流言C攻击流言D喜悦流言7、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是:(C)A认知B情感C意图D思维8、道德规范、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属于影响和改变态度因素中的(C)A宣传因素B团体因素C社会因素D个性因素9、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B)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冲突D社会运动10、人生观的核心是(D)A态度B需要C兴趣D价值观11、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C)A.需要B.态度C.知觉D.心理12、“五四运动”、“大生产运动”、“学先进活动”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D)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冲突D.社会运动13、“刻板印象”又称为(D)A.首因效应B.近因作用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14、“名人广告”、“名流公关”利用的是(C)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14.首次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文章是(B)A.《动机与人格》B.《人类动机理论》C.《有效的公共关系》D.《公众舆论的形成》15.态度形成的基础是(A)A.认知B.情感C.意图D.情绪16.人口膨胀、xx犯罪属于(B)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冲突D.社会运动17、在知觉偏见产生的原因中,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被称为(B)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18.二战期间,建立了“流言诊所”的国家是(A)A.xxB.xxC.xxD.xx19.首次阐明人们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的美国心理学家是(D)A.xxB.xxC.阿什D.xx20.商战、心战属于舆论形态中的(D)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运动D.社会冲突21.在一定条件下,多种需要中会有一种最为迫切、起主要支配作用的需要,即(D)A.自尊需要B.胜任需要C.成就需要D.优势需要22、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C)A.高级需要B.低级需要C.优势需要D.长远需要23.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需求的流言是(A)A.需要B.态度C.知觉D.心理27.从“喇叭裤”到“健美裤”表明流行的特点具有(A)A.两极性B.新奇性C.时效性D.周期性28、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被称为(C)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定型作用D.晕轮效应29.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对应的特定对象,这是指(B)A.态度的社会性B.态度的针对性C.态度的协调性D.态度的两极性30、第一印象往往左右着人们对事物的整体判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以后发展的长期看法,这一心理现象是(A)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二、多选题:1、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有(ABCDE)A社会因素B团体因素C宣传因素D个性因素E态度系统特性因素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低级需要包括(AB)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3、在下列情况中,团体中的个人不易从众的有(CDE)A重视人际关系B重视组织原则C情绪稳定D整体观念不强E在团体中的地位高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ACE)A能力B兴趣C气质D信念E性格5、团体成员是否从众的决定因素有(ABC)A.团体方面B.个人方面C.问题本身D.外来压力E.外来影响6、布林认为,决定心理抗拒强弱的因素有(ABCD)A.对自由的期望B.对自由剥夺的威胁C.自由的重要性程度D.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E.逆反心理7、根据表现的热情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流行可以分为(CD)A.流言B.舆论C.时髦D.时狂E.盲从8、一般说来,构成态度的要素包括(ABC)A.认知B.情感C.意图D.知觉E.需要9、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包括(ABCDE)A.需要和动机B.兴趣C.性格D.气质E.经验知识10.流行的特点有(ABCD)A.新奇性B.时效性C.周期性D.两极性E.单极性11、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ABC)A.舆论对象B.舆论主体C.意见D.建议E.态度12、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具有的特点有(ABCDE)A.有共同话题B.参与议论过程C.自发性D.松散性E.层序性13、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CDE)A.需要和动机B.经验知识C.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D.对象和背景的差别E.对象的组合14.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高级需要是指(C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自尊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15、常见的“心理定势”的具体表现有(ABC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E.远因效应三、简答题1、简述影响价值观的因素。

国开(河北)00504-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和人员 自测题-参考资料答案

国开(河北)00504-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和人员 自测题-参考资料答案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和人员自测题-辅导资料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第1题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第2题由于公共关系公司具有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对问题分析比较客观等优势,所以即使设立了公关部的组织,也常常请公共关系公司为其提供这种咨询服务,这是公关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

咨询性服务是一种硬件服务。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3题技术型角色是公共关系部门从事专项技术的业务工作人员,他们是最普通、最基层的公共关系人员。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4题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应该是性格、品德、智慧、教育和经验的组合,同时还应有组织领导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基本技能。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第5题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6题公共关系部作为组织的职能部门有其自身的特点。

从机构性质上看,公共关系部的首项特点应该是()。

A. 协同性B. 专业性C. 自主性D. 服务性正确答案是:专业性第7题设置公共关系部是现代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任何一个组织在设置公共关系部时,至少要考虑以下原则()。

A. 自主性、服务性、专业性B. 规模适应性、整体协调性、工作针对性、机构权威性C. 专业性、协同性、自主性、权威性D. 规模适应性、工作针对性、整体协调性正确答案是:规模适应性、整体协调性、工作针对性、机构权威性第8题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

A. 销售部门B. 广告宣传部门C. 接待部门D. 办公室正确答案是:广告宣传部门第9题公共关系部的组织机构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各种各样的类型。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与人员习题 (1)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与人员习题 (1)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与人员习题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公司: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组成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和经验,受企业委托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实务活动代理和有关公共关系方面问题咨询的服务性商业机构。

2.公共关系人员:专门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人员。

3.公共关系社团:指社会上自发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从事公关理论研究和实务活动的群众组织或群众团体。

二、单项选择题1.公共关系工作对公共关系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 D )。

A、身体健康B、能学会说C、埋头苦干D、灵活机智2.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 A )。

A、塑造形象的意识B、沟通交流的意识C、服务公众的意识D、真诚互惠的意识3.组建公关部是有效开展公关工作的( B )。

A、行动保证B、组织保证C、成功保证D、重要保证4.公共关系部是( A )。

A、服务部门B、领导部门C、生产部门D、销售部门5.公关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核心是( D )。

A、公关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知识B、公关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C、公关从业人员的知识与能力结构D、公关意识6.公关知识体系中的三个子系统中属于核心层内容的是( A )。

A、公关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知识B、与公关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C、有关组织的知识D、社交礼仪知识7.公关协会属于( A )。

A、协调型机构B、权利型机构C、合作型机构D、实业型机构8.在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中,按业务内部划分:专门为客户提供某种公共关系技术服务的公司是( B )。

A、专门业务服务公司B、专项业务服务公司C、综合服务咨询公司D、独立型公共关系公司9.公共关系协会等公共专业性社团组织,是非官方、非营利的( D )社团组织。

A、集体B、大众C、自发D、群众10.组织内部协调的基础是( C )。

A、相互尊重B、谅解互助C、信息沟通D、有效配合三、多项选择题1. 组建公共关系部的基本原则是( BCD )A国际化原则 B权力与责任平衡原则 C精简高效原则D专业性原则 E利益均衡原则2.公关部在组织中充当的角色为( ACE )。

《公共关系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A 4、A 5、B 6、A 7、C 8、A 9、B 10、A 11、C 12、C 13、A 14、A 15、A 二、多项选择题1、ACE 2、AD 3、ACDE 4、BE 5、AB 6、A.B 7、AB8、CDE 9、ABCDE 10、ACDE 11、ABCDE 12、ABCDE 13、ACE 14、BD 15、AC三、名词解释题1、传播管理说这类定义将管理说和传播说结合起来,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P3〕2、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公共关系状态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

它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根底,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

〔P10〕3、关系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这种相处和交往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的公众环境状态中比拟直观的方面。

公共关系“好〞还是“不好〞,从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就可以直接判断。

〔P16〕4、形象〔P18〕5、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它主要从个体关系的角度概括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其涵盖面包括个人在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P21〕6、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这种舆论反映和评价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

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根本态度和行为。

〔P17〕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传播观念、协调观念? P122、为什么说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 P13-143、为什么说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P15-16五、论述题1、从关系、职能、学科的角度论述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要点:公关本质属性;分别阐述关系、职能、学科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习题
一、单选题:
1、态度“质”的改变是指(B )
A态度一致性的改变B态度不一致性的改变C态度两极性的改变D态度针对性的改变2、在下列气质类型中,具有选择性知觉的速度快,数量多的特点的是(A )
A多血质型B胆汁质型C粘液质型D抑郁质型
3、下列不属于流行现象的是(B )
A一窝蜂B流言C时髦D时狂
4、态度外显因素是(C )
A认知B情感C意图D需求
5、对于新的构想持十分慎重的态度,直至压倒多数的人都采用时才加以采用的是(B )A落伍者B后期追随者C早期采用者D前期采用者
6、在下列流言类型中,具有制造分裂作用的是(C )
A愿望流言B恐怖流言C攻击流言D喜悦流言
7、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是:(C )
A认知B情感C意图D思维
8、道德规范、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属于影响和改变态度因素中的(C )
A宣传因素B团体因素C社会因素D个性因素
9、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B )
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冲突D社会运动
10、人生观的核心是(D )
A态度B需要C兴趣D价值观
11、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C )
A.需要
B.态度
C.知觉
D.心理
12、“五四运动”、“大生产运动”、“学先进活动"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D )
A.社会事件
B.社会问题
C.社会冲突
D.社会运动
13、“刻板印象”又称为(D )
A.首因效应
B.近因作用
C.堤:轮效应
D.定型作用
14、“名人广告”、“名流公关”利用的是(C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
14.首次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文章是(B )
A.《动机与人格》
B.《人类动机理论》
C.《有效的公共关系》
D.《公众舆论的形成》
15.态度形成的基础是(A )
A.认知
B.情感
C.意图
D.情绪
16.人口膨胀、青少年犯罪属于(B )
A.社会事件
B.社会问题
C.社会冲突
D.社会运动
17.在知觉偏见产生的原因中,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被称为(B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
18.二战期间,建立了“流言诊所''的国家是(A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tJ本
19.首次阐明人们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的美国心理学家是(D )
A.霍夫兰
B.纳普
C.阿什
D.布林
20.商战、心战属于舆论形态中的(D )
A.社会事件
B.社会问题
C.社会运动
D.社会冲突
21.在一定条件下,多种需要中会有-•种最为迫切、起主要支配作用的需要,即(D )
A.自尊需要
B.胜任需要
C.成就需要
D.优势需要
22.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C )
A.高级需要
B.低级需要
C.优势需要
D.长远需要
23.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需求的流言是(A )
A.愿望流言
B.恐怖流言
C.攻击流言
D.喜悦流言
24.马斯洛认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尊需要
D.生理的需要
25、在需要层次论中,归属和爱的需要为中间层次,是指(A )
A.社交需要
B.安全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尊需要
26、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是指人的(B )
A.需要
B.态度
C.知觉
D.心理
27、从“喇叭裤”到“健美裤”表明流行的特点具有(A )
A.两极性
B.新奇性
C.时效性
D.周期性
28、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被称为(C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定型作用
D.晕轮效应
29、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对应的特定对象,这是指(B )
A.态度的社会性
B.态度的针对性
C.态度的协调性
D.态度的两极性
30、第一印象往往左右着人们对事物的整体判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以后发展的长期看法,这一心理现象是(A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
二、多选题:
1、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有(ABCDE )
A社会因素B团体因素C宣传因素D个性因素E态度系统特性因素
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低级需要包括(AB )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
3、在下列情况中,团体中的个人不易从众的有(CDE )
A重视人际关系B重视组织原则C情绪稳定D整体观念不强E在团体中的地位高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ACE )
A能力B兴趣C气质D信念E性格
5、团体成员是否从众的决定因素有(ABC )
A.团体方面
B.个人方面
C.问题本身
D.外来压力
E.外来影响
6、布林认为,决定心理抗拒强弱的因素有(ABCD )
A.对自由的期望
B.对自由剥夺的威胁
C.自由的重要性程度
D.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
E.逆反心理
7、根据表现的热情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流行可以分为(CD )
A.流言
B.舆论
C.时髦
D.时狂
E.盲从
8、一般说来,构成态度的要素包括(ABC )
A.认知
B.情感
C.意图
D.知觉
E.需要
9、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包括(ABCDE )
A.需要和动机
B.兴趣
C.性格
D.气质
E.经验知识
10、流行的特点有(ABCD )
A.新奇性
B.时效性
C.周期性
D.两极性
E.单极性
11、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ABC )
A.舆论对象
B.舆论主体
C.意见
D.建议
E.态度
12、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具有的特点有(ABCDE )
A.有共同话题
B.参与议论过程
C.自发性
D.松散性
E.层序性
13、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CDE )
A.需要和动机
B.经验知识
C.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D.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E.对象的组合
14、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高级需要是指(CE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自尊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15、常见的“心理定势”的具体表现有(ABCD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E.远因效应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价值观的因素。

2、舆论的作用。

3、筒述舆论主体的特点。

4、如何及时制止流言的产生与传播。

5、简述人们追求某种生活方式的正态曲线类型。

四、论述题
1、试述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