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1

语文试卷1
语文试卷1

八年级语文月考卷

一基础知识(23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美国蒙特里海湾的沿岸,一棵柏树,历经cāng()桑,独自守候了百年;浩浩戈壁,茫茫沙漠,胡杨将根深深扎进地下20多米,挺拔的身姿顽强撑起一片生命的绿洲;奇寒无比的雪山上,雪莲花傲然绽.()

放……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却有如许震hàn()人心的生命奇迹在上演。大自然就是以其神奇来导演一幕幕神话和传奇。请怀着一份敬畏之心去看待大自然,请珍惜、呵.()护每一个生命。

2.背诵默写。(4分)

⑴,病树前头万木春。

⑵春蚕到死丝方尽,。

⑶,出门俱是看花人。

⑷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刻画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的一句诗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制度的优越、国力的强大是中国成功撤离在利比亚人员的坚实基础。

B.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

C.甘肃接送幼儿的车辆与大型货车相撞造成20多人死亡,几十人受伤,国家教育部再次要求各地中小学要迅速完善和建立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D.春节期间,我市公安人员昼夜武装巡逻,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较平时下降了一倍。

4.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3分)

A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一蹴而就。

B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

....,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C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

....,是我们交友的典范。

D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

5.名著阅读(4分)

“……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进,鼻子外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屠户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的好!”

(1)这段文字所写的故事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2分)

(2)请从这段文字中任选一个人物作简要分析。(2分)

6古诗赏析(5分)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⑴.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

景象。(2分)

⑵这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二阅读

(一)关注你身边的湿度(15分)

①所谓湿度,是指空气和某些物质中所含水分的多少。科学研究表明,湿度跟人体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②人体是含有水份的有机体,液体占体重的60%—70%,通过热代谢和水盐代谢维持平衡,体内一旦失水,生命则难以维系。湿度不适中或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即可导致生病,对此,祖国传统医学称为“湿邪”。

③临床医生们发现,在天气潮湿的季节中,人极易患头痛、胃溃疡、皮疹和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等。湿度过高会使人感到憋闷不爽,夏天“三伏”时节,由于高温、高湿、低气压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蒸发,因而使人感到烦躁、疲倦、食欲不振,容易诱发胃肠炎、痢疾等病,甚至会导致某些行为改变。日常生活中,涉水淋雨、久卧湿地或居室潮湿的情况下,空气湿度大,对于老弱病残者都会招致疾病。

④湿度过低对人体也不利。干燥的空气容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得粘膜变干,出现口渴、声哑等现象,严重时会出现鼻腔出血、嘴唇开裂。空气干燥还会使表皮细胞脱水,角化加快,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因此变得粗糙起皱、开裂,有关学者认为这便是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妇女的皮肤不如江南一带女性的皮肤那么细腻光洁的主要原因。另外,湿度过低不仅使流感病毒和致病力很强的革兰氏阳性菌繁殖速度加快,而且易随粉尘一起扩散,导致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增高,哮喘、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明显增加。这一点在低湿的冬季尤为突出。

⑤由此可见,时刻关注身边湿度的变化,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常用湿拖把拖地,或在室内洒些清水,将湿毛巾搭在暖气片上,可起到一定的加湿作用;要降低湿热的憋闷不爽感,可用湿水沐浴、喝凉茶或在通风处休息一会。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居室内安装加湿器或去湿机等新型家电产品,改善小范围的湿度条件。

7 本文所要说明的中心是什么?(3分)

8 请你根据第二段内容给“湿邪”下个定义。(3分)

9 第五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10有关学者认为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妇女的皮肤不如江南一带女性的皮肤那么细腻光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1 如果你遇到一些哮喘病或支气管炎易患者,结合这篇文章,该如何对他说呢?(4分)

(二)清塘荷韵(14分)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②莲子,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命了。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原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③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漂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运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

④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广大,都是惊人的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荷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整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

⑤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的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

⑥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还隐藏着多少骨朵,都是在岸边难以看到的。粗略估计,今年大概开了将近一千朵。真可以算是洋洋大观了。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

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远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为我的荷祝福。

12 本文写的是荷花,简要概括全文围绕“荷”行文思路。(3分)

想荷——()——()——()——祝荷

13 第④自然段中说“我心中狂喜”,概括其原因?(3分)

14 文章标题为“清塘荷韵”,请你概括说说“荷韵”有哪些? (4分)

15 荷花经历数年艰辛才开始长出,却很快又遭遇寒冬,这是怎样的一种生命苦

难啊!联系社会实际或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生命苦难的看法?(4分)

(三)文言文(13分)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6分)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3)咨.其风土(4)俟.其欣悦

(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6)撰.长书以为贽

17.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18.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2分)

A.交友B.考察C.读书

19.这段文字表现的顾炎武和《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有哪些相同的特点?(2分)

三请以“让长驻心间”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30+5分)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