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七年级 下 语文 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教案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省优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熟悉《我的语文生活》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b.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c.运用已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a.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b.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c.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b.培养学生对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c.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理解《我的语文生活》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b.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c.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a.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词汇的掌握;b.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a.《我的语文生活》这篇文本;b.电脑、投影仪;c.黑板、彩色粉笔;d.相关练习册。
2.学生准备:a.学生提前阅读《我的语文生活》这篇文本;b.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并准备好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插图和问题导入《我的语文生活》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请看下面的插图,你们能猜出这篇课文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吗?”2.学习新课:b.词汇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我的语文生活》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进行相关练习。
c.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和解答课文中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和提问。
3.拓展延伸:a.解答疑惑:教师帮助学生解答遇到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拓展讲解。
b.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课文中,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
4.作业布置:a.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b.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语文生活的文章,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和描写。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的语文生活》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相关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但是,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该更加及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教学设计

“语”润万物,“文”化乾坤《我的语文生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的语文生活》隶属于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一堂综合性学习课。
本次综合性学习以观察和积累为主要活动方式,实施过程中侧重综合性学习课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认真观察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1、“闪亮的名字”。
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自身名字出发,从关注自我,到关注万物,从教室走向社会,走到大街上,去观察林立的店铺,去关注、捕捉身边的语文现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招牌不仅是店铺的广告,代表店铺的个性文化,还能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这一活动的主旨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名字”的文化意义。
2、“闪光的创意”。
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媒介的广告,拓宽视野。
学生记录广告并对精彩的广告词进行分析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赏析,注重语文的角度,多关注广告词中的修辞、炼字等手法,及歌曲、动画、诗词等表情达意的形式,并鼓励学生尝试学以致用。
3、“闪耀的梦想”。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搜集、鉴赏我国历代流传的经典对联,同时指导学生走出教室,搜集、欣赏本地有特点的对联。
分享交流环节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鉴赏“最美对联”。
二、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平日里学习任务较重,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时间较少,甚至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我的语文生活》是一个很好的引导他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机会。
经过一个漫长独立的寒假生活,重新回到校园的学生们,借助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系列活动,回归集体生活,参与并打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磨合,在磨合中体验,在体验中互助,在互助中提高。
教师在放手学生磨合、体验、互助、提高的过程中,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首先要唤醒学生的激情,有激情课堂才有效率,才能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学生才能有自己的收获。
一切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得,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创造。
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教案

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2. 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3. 身边的人物和事物4. 观察与表达5. 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4. 实践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观察练习:教师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记录下来。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5.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6. 语文实践:教师布置一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9.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10.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语文在生活中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七、教学资源1. 案例资料:收集生活中的语文应用案例。
2. 观察工具:提供观察记录表等工具。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外文使用不规范。中外文字混杂似乎成为门头店招牌的一种时尚,如“魅平淡の族”、“一飞の那里”等。
自我夸耀:“名扬广告”“久久鞋业”“千娇百媚”饰品屋、“王者陶瓷”……
偷梁换柱:“款款绅情”“碟碟不休”“天涯鞋角”“巴精火锅”(作家“巴金”的谐音,寓意为:火锅是“巴渝”饮食文化的“精华”)……
老师总结:招牌的命名,不管运用过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大家眼球,招揽四方宾客。当然,也不是大街上的每一块招牌都给人以美感,同学们在品味招牌的同时,有没有发现有些招牌也需要改进?
招牌:上街搜集招牌。提前两周要求学生上街抄招牌,或用数码相机拍下招牌,每人至少收集10个招牌,并弄清招牌的含义。
广告: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路牌、电子屏幕等地方去获取,每人最少3条,探明广告词的含义。
对联:居民住宅正门的门联,名胜古迹、市井闾巷、身边景区的对联,寿联、趣联以及古诗文中的对偶句中获取。每人2最少3幅。
(五)学写广告语
1.给“英雄”墨水拟一条广告语。
2.给校门外“阳光书屋”拟一条广告语。
3.作为五中的一名学生,你将用怎样的话语展示五中师生的风采呢?
4.给家乡特产拟写广告语。
(参考:1.看《英雄》,不如用“英雄”。2.走进“阳光”,心中一片“阳光”;书山有路勤为径,购书请进阳光书屋。3.今天,我为五中骄傲;明天,五中为我自豪。4、常宁蜜橘,甜甜蜜蜜就是我。)
第三课时
1、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那么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如下图:
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教案

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2. 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3. 身边的语文现象4. 语文解决生活问题的实例5. 学生实践演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分析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讲解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身边的语文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法:学生进行实践演练,提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身边的语文现象等内容。
2. 实例材料: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语文应用实例。
3. 实践道具:准备一些道具,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演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引发学生对语文与生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分析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讲解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身边的语文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实践演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演练,提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进行总结。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语文与生活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表达力和思辨能力。
4. 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包括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身边的人和事的关注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语文学科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教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是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生活中的语文现象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关系不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便于展示和讲解。
2.实例: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语文现象,用于教学实践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如广告、标语、说明书等,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提到的语文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修改一段不通顺的句子,编写一条宣传标语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25.2[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25.2[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1ae0174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1.png)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教学目标1.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强化规范用字的能力。
3.培养对广告词、对联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能敏锐地发现日常生活中不规范的用字现象,并能指出其错在哪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
2.了解广告词写作的基本要求,能写简单的广告词;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积累并欣赏,经典对联,尝试写对联。
教学难点了解广告词和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培养对广告词、对联的欣赏能力,尝试写简单的广告词和对联。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可以在生活中。
社会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街边的招牌广告,报摊的书籍报刊,屏幕里的影视节目,网络上的流行语言,门口的对联……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就会有收获。
新知探究一、正眼看招牌【活动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语文现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教师指导本次学习活动时,也可提示学生从招牌文化的角度进行综合性学习。
教师出示课件中的招牌示例,先引导学生认识招牌,再指出招牌不仅是店铺的广告,代表店铺的个性文化,还能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1.欣赏招牌,谈谈你的理解。
课件出示招牌,教师引导学生从谐音的趣味性角度进行赏析。
2.一起来找“茬”!你能看出下面的广告牌有什么问题吗?招牌中可能存在设计粗糙,没有特色的问题,也可能存在用语不规范的现象。
学生从错别字或拼音不规范角度为课件中出示的招牌纠错。
3.选择一个你认为设计得最好的商店招牌,在全班交流,说说你对这个招牌的评价。
学生可以搜集身边看到的招牌,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跟班里其他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好的招牌,发现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增强规范用语的能力,养成规范用字的好习惯。
二、来写广告词【活动内容】提起广告,你首先想到什么?或许是看电视节目时插播的广告,或许是某个夸张搞笑的画面。
相信也有很多人会因某句别出心裁的广告词而将一个广告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
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之“我的语文生活”要求最终实现的学习目标是:一是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二是尝试拟写广告词、对联,通过小组评比,创建分享园地等文学活动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初步了解到语文学习的范围不仅仅包括课堂,还包括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招牌、广告语和对联等事物非常熟悉,但是如何鉴赏、评价却是困难的。
同时,学生的关注热情也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被压制。
【教学目标】1.搜集并了解各种各样招牌的含义。
2. 发现招牌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招牌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一:解读名字,走近招牌文化提出问题:(出示“千仞冈”羽绒服店的招牌)猜猜看,这样起名是什么用意呢?【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对名称含义的思考,以趣味引入,让学生认识到招牌和姓名一样不仅仅只是一个称呼,其中蕴含着不同的独特含义。
活动二:交流收获,解读招牌文化提出问题:各小组已经收集到了相当丰富的关于招牌的信息,小组代表依次展示。
1.首先指出招牌中的错别字现象,组员可以补充。
2.呈现本组对招牌的分类情况,概括招牌取名的规律。
【设计意图】1.全班参与,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欲望,让讨论聚焦到招牌的语言文字和表达含义上面。
活动三:回归生活,延伸招牌文化提出问题:若干年后,你长大了。
假如你成了一名创业者,你准备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1.请你为自己的店铺设计一块有创意的招牌。
2.通过招牌“拍卖”活动,学生展示、解读自己创作的招牌。
【设计意图】换位思考体验为店铺起名的过程,从而了解到招牌的命名,不管运用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大家眼球,招揽四方宾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语文生活教案1.感受招牌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把语文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驾驭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3.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4.激发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重点】1.生活处处有语文,留心生活,运用语文。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难点】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体会汉字的奥妙、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意蕴。
1.分小组制订计划。
如何获得资料,寻找最亮招牌、对联,关注广告语。
2.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习惯,把搜集的招牌、广告语、对联进行分类。
3.小组分类整理,形成一个汇总表,小组分工,做好记录,注意错别字和语病,可以尝试按照招牌、广告、对联涉及的不同行业、领域的不同意义等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办一期有关“我的语文生活”的手抄报。
一周前布置怎样获取资料?关于招牌:首先,上街搜集招牌。
要求学生上街抄招牌,或用数码相机拍下招牌,每人至少收集20个招牌。
其次,遇到你觉得有意思,但又琢磨不透的招牌,可以走进店里问问店主。
最后,遇到一些有典故的招牌,还可以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
关于广告: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路牌、电子屏幕等地方去获取。
关于对联:居民住宅正门的门联,名胜古迹、市井闾巷、身边景区的对联,寿联、趣联以及古诗文中的对偶句中获取。
导入⇒资料助读⇒顺读课文⇒疏通文意⇒课堂小结冰心奶奶曾说过:语文是科目之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生活处处有语文,不信,你看!街道上,随便都能看见语文,能听见语文,能感受语文。
她能纳百川,化作空气,一点点地渗入我们的生活。
书本上、电视上、报纸上满是汉字。
街上的广告,寓居的门对,全都充斥着乡土气息、语文气息。
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们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提高我们的语文素质。
今天。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对此有更深的体悟,生活处处皆语文。
(一)解读名字,走近招牌文化1.师:同学们,从大家呱呱坠地起,父母就为我们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谁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说得真好,其实每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字,都凝聚了父母的一番心血和殷切希望。
同样,招牌也跟人名一样,也凝聚了店主的几多智慧!最近,老师在街上看到一家羽绒服专卖店,名为“千仞冈”,(出示“千仞冈”羽绒服店的招牌)猜猜看,是什么用意?(学生小组交流)2.师:(学生交流后,老师可以适时补充自己对“千仞冈”招牌的理解)“仞”是高度单位,陆游有诗句曰“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我们不是学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样的对偶句吗?取名为“千仞冈”的用意大概是在非常高的山冈之上,穿上这样的羽绒服也丝毫不感觉到冷!3.师:我们对“我的语文生活”已经准备一周了,大家准备好了吗?(要求小组把整理好的素材拿出来展示)〔明确〕从哪些方面来品味招牌文化?可以从招牌的语言魅力、美学价值、灯光文化、营造的商业氛围等方面品味招牌文化,但要明确这次活动的重点是品味招牌的语言艺术。
(二)交流收获,解读招牌文化1.以学生搜集的招牌作载体,上一节品味招牌语言特色的汇报课,充分展示学生对招牌的诠释。
(每个组派一名代表上台交流展示,首先指出招牌中的错别字现象,组员可以补充)生1:这是开发区的一家花店,名叫“花花世界”,店主借用成语“花花世界”暗示店里的花不但鲜艳夺目,而且品种很多,是花的世界。
生2:我搜集到一个名叫“碟碟不休”的餐馆。
店主巧妙地将成语“喋喋不休”中的“喋”偷梁换柱,换成了“碟子”的“碟”,意思是:这家餐馆的菜肴味道很美,顾客吃完一碟又要一碟,一碟一碟不停地端上来,这就叫“碟碟不休”!生3:这是河东的一家服装店,叫“紫迈66裤业”。
开始我觉得这个招牌取得莫明其妙,仔细琢磨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我走进店里一问,店家告诉我,店里的裤子一律只卖66元。
“紫迈66”,不就是“只卖66”的谐音吗?为什么只卖66呢,因为六六大顺嘛!既暗示店里的生意欣欣向荣,又暗示穿上这里的裤子会一路顺风。
生4:这是我在我家小区发现的一家店铺,叫“正南齐北”烟行。
“正南齐北”是我们綦江的方言,意思是:这家烟行卖的烟是从正规厂家进的,是货真价实的。
生5:这是我们学校对面的“五斗米”酒楼,店门上有一副对联:中华五斗米,陶令也折腰。
“陶令”指的是东晋时期的大文学家陶渊明,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
关于“五斗米”,我还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取自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4.师:大家对搜集的招牌品味得真好,老师知道每个小组对招牌都进行了分类整理,下面我们分组交流,看看招牌取名有些什么规律。
(学生将搜集的招牌有的依葫芦画瓢制成展板,有的用数码相机拍下制成PPT,有的将店家取名的缘由制成录音带……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妙用典故:如“五斗米”“水帘洞茶楼”“景阳冈风味食府”……巧用成语:有的借用整个成语,有的则只借用一半。
如“余味无穷”餐馆、“千娇百媚”饰品店;“万代商城”(千秋万代)、“五洲宾馆”(五洲四海)……正话反说:如“怪难吃”包子店、“狗不理”包子、“歪鱼庄”……地名人名:如“郑胖子”萝卜干、“中山路花店”“霍仁林酒楼”……名人效应:如“乔丹体育用品”“施特劳斯音乐艺术学校”……俗语妙用:如“正南齐北烟行”“夜游神夜宵”“掌上感觉”(专营鹅掌的火锅店)……影视歌曲:“再回首酒楼”“发如雪”理发店、“大长今”……自我夸耀:“名扬广告”“久久鞋业”“千娇百媚”饰品屋、“王者陶瓷”……偷梁换柱:“款款绅情”“碟碟不休”“天涯鞋角”“巴精火锅”(作家“巴金”的谐音,寓意为:火锅是“巴渝”饮食文化的“精华”)……5.师:招牌的命名,不管运用过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大家眼球,招揽四方宾客。
当然,也不是大街上的每一块招牌都给人以美感,同学们在品味招牌的同时,有没有发现有些招牌也需要改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总结出了以下招牌需要改进)平淡无味:“夜稀饭”“黄毛烧烤”“綦城理发店”……俗气:“财富大厦”“大富豪”迪吧、“辣得翻”火锅……书写错误:常见的牌匾广告中的错别字问题主要分为下面几类:第一,繁体字和简体字混杂使用。
牌匾广告的不规范用字中,许多都是繁体字、简化字混写。
有些商铺在使用繁体字时,也会写出错字、别字,如混淆“發”和“髮”,把化妆的“妝”写成“粧”等。
第二,使用别字和第二批汉语简化字(简称“二简字”)。
“二简字”已经被国家明令禁止,但使用“二简字”的问题在一些私人摊点和商品标签上仍比较普遍,如“副食”写成“付食”、“大饼”写成“大并”、“盒饭”写成“合饭”等。
第三,外文使用不规范。
中外文字混杂似乎成为门头店招牌的一种时尚,如“魅平淡の族”、“一飞の那里”等。
(三)回归生活,延伸招牌文化设计一:1.若干年后,你长大了。
假如你成了一名创业者,你准备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出示:饭店、旅馆、服装店、文具店、理发店……)请你为自己的店铺设计一块有创意的招牌吧!2.通过招牌“拍卖”活动,让学生展示、解读自己创编的招牌:生1:“奔向未来”(汽车加油站)生2:“颈上添花”(项链专卖店)生3:“一枝独秀”(饰品店)生4:“诚心诚意超市”(“诚心”为该生姓名“程欣”的谐音)生5:“岁月无痕”(化妆品专卖店)设计二:留意大街上的招牌,看看哪些店铺的招牌还不抢眼,请你为它重新设计一个新颖独特的名字。
(一)情境过渡今天,我们这节课的另一个内容是学写广告语。
广告就是向公众告知某一件事或劝告大众遵守某一规定。
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但大家也许对广告的有关知识还不够了解,比如广告的独特之处,怎么写广告语等等,下面大家打开你收集的广告。
(二)了解广告的类型出示两则广告:大宝,明天见;大宝呀,天天见。
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
〔明确〕广告分营利性广告(推销商品或劳务获取利益)、非营利性广告(达到某种宣传目的)。
(三)明白广告语的要求:1.语言简明精练。
2.内容关注主题。
3.形式新颖别致。
4.给人深刻印象。
5.易读易记。
做到以上要求,才能使人一见心为之动,再见情为之夺,三见志为之移,四见产生购买欲望。
(四)体会广告语的写作技巧(出示一组广告语,了解其包含的背景信息)1.天天保龄参,越来越精神。
(效用命名法)2.好空调,格力造。
(产地命名法)3.我的眼中只有你,娃哈哈纯净水。
(歌名点化法)4.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就在麦当劳。
(好兆命名法)5.胃(喂),你好吗?(谐音命名法)6.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俗语点化法)7.治中风,华佗再造显神功。
(人物命名法)8.美加净生发灵:聪明不必绝顶。
(词语活用法)9.白沙集团:鹤舞白沙,我心飞翔。
(内涵法)10.孔府家酒: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攻心法)11.脑白金: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矛盾法)12.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效果法)13.农夫山泉有点甜。
(实在法)14.联想电脑: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结合法)在此基础上,探究写广告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突出,简明易懂,有趣,动人,有号召力。
问题:有没有你认为拟得不好的广告语?(同学们交流自己欣赏的广告语,说出其精彩之处。
)【例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戴比尔斯钻石广告语)【赏析】这句广告语,不仅道出了钻石的真正价值,而且也从另一个层面把爱情的价值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使人们很容易把钻石与爱情联系起来,这的确是最美妙的感觉。
【例2】一臭万年,香飘万家。
(王致和臭豆腐的广告语)【赏析】“一臭万年”化用成语“遗臭万年”。
“一”与“遗”谐音,前者是数词,后者是动词,因此,“遗臭”是动宾结构,意为留下恶名。
而“一臭”结构为数词“一”加形容词,“一”表示变化的出现,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一臭万年”强调产品历史悠久。
运用这种方法文字活泼,富于变化,产品信息的表达灵活自如,别具一格。
(五)学写广告语1.给“英雄”墨水拟一条广告语。
2.给校门外“阳光书屋”拟一条广告语。
3.作为五中的一名学生,你将用怎样的话语展示五中师生的风采呢?4.给家乡特产拟写广告语。
(参考:1.看《英雄》,不如用“英雄”。
2.走进“阳光”,心中一片“阳光”;书山有路勤为径,购书请进阳光书屋。
3.今天,我为五中骄傲;明天,五中为我自豪。
4、常宁蜜橘,甜甜蜜蜜就是我。
)(一)教师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
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对联特点展示。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