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word参考模板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word参考模板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通过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定期或连续的监测,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

基础资料监测对象为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位于上海市西南角的闵行区,头枕申城母亲河――黄浦江,占地5000亩,是一个绿树葱郁、景色秀丽的花园单位。

闵行校区有学生宿舍94栋,总计建筑面积30.9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合计住宿的本科生、研究生2万多人。

校区内有医院、邮局、银行、影院、学生活动中心、各类体育场所等设施,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

上海市年平均气温为15.8℃;风向风速不定;气压基本在一个标准大气压左右;春夏两季多雨,秋冬两季少雨,但年降水量稳定;夏季日照时间为14小时,冬季日照时间为10小时。

二、监测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

三、采样点的布设3.1原则3.1.1监测点周围50米范围内不应有污染源。

3.1.2监测点附近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为其高度差的两倍以上。

3.1.3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保证270°以上的捕集空间,若一边靠近建筑物,应有180°以上的自由空间。

3.1.4监测点周围环境状况相对稳定,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

3.1.5监测点附近无强大的电磁干扰,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通信线路容易安装和检修。

3.1.6监测点周围迎合合适的车辆通道。

3.1.7对于手工间歇采样,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为1.5m~15m;对于自动监测采样,高度应为3~15m。

3.1.8在保证监测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前提下,若所选电位周围半径300~500m内建筑物平均高度在20m以上,其采样口高度可在15~25m内选取。

3.1.9在建筑物上安装监测仪器时,监测仪器的采样口离建筑物墙壁、屋顶等支撑物表面的距离应大于1m。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快,在城市中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

校园环境的质量对学生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帮助我们识别环境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健康。

1.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对校园内的大气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校园环境的质量,以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2.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包括校园内的空气质量、噪声和气味。

3.监测设备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可以测量如PM2.5、PM10等指标,设备应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分析软件。

以上设备应具有高质量精度和可靠性,以确保准确监测。

4.监测操作监测操作应该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

空气质量监测:安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在学校内的几个关键点,如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和体育馆。

24小时监测记录,将数据分析和比较以确定任何潜在的污染源。

噪声监测:使用噪声监测设备对校园内的各种区域进行监测,比如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噪声、学生宿舍内的噪声等。

24小时监测记录,将数据分析和比较以确定噪声水平是否达到了标准。

5.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监测时间和地点* 监测指标* 监测结果和结论* 推荐的纠正措施,以改善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报告应该由专业人员撰写,并定期向校方汇报监测结果和建议的措施。

6. 总结制定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是保障学生健康和安全的一个重要步骤。

准确监测校园内的空气质量、噪声和气味,可以发现潜在的污染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环境和健康。

监测报告应该由专业人员撰写,根据监测结果和结论提出纠正措施和建议供参考。

作为校园环境的保护者,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和监测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

新版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新版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中北大学空气环境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通过实训可以更进一步的巩固课本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氮氧化物、二氧化硫、TSP、PM10的测定方法。

(2)通过对污染物的测定可以知道本校园的空气质量好坏,从而可以想到改善环境的方法,更好的营造一个舒适的、健康的校园环境。

(3)通过实践操作,布点的基本原则,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布点,保证采集的样品无误,并掌握测定项目的一些采样方法。

(4)通过实训可以加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精神。

二.监测区域资料收集及主要的监测项目受西风环流和较高的太阳辐射影响,使其气候干燥,降雨量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气象条件,因此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资料,但学校校园内风向比较均匀,风速比较小,在监测时可以不考虑,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校园周边的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可选TSP、PM10、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这四项作为环境的监测项目。

三.监测点的布设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当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根据布点的原则用功能区划分布点法来布置采样点。

测点编测点名称测点方位号1#学生居住宿舍楼附近区2#教学区教学楼前距教室大约十米左右3#实验楼区实验楼附近4#食堂区各个食堂的门口前5#学校前门正对前门口保安室十米左右区四.监测时间和频次:时间:2012年 10月日至2012年10月日上午:9:00---10.00 中午:1:00---2.00 晚上:5:00---6.00五.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TSP/PM的测试方法—重量法10一.实验目的1.掌握TSP/PM的分析方法和采样方法。

102.了解环保学院TSP/PM的浓度。

103.了解环保学院的环境情况。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监测方案地点:扬州江海学院组员:李振昕、张冉时间:2012年6月14日一、校园环境空气监测实习方案2.校园大气环境影响因素大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虽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①校园大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大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主要大气污染来源:一、二、三食堂,图书馆门前,校园门前。

②校园周边大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大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CO、NOx、烟尘等污染物。

3.大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校园及其周边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大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TSP、SO2、NO2、作为大气环境监测项目。

4.大气监测方案初步认定监测地点为较有代表性的一食堂,二食堂,三食堂烟囱排放点和图书馆门前及校园门前的机动车较多地区。

采样点的布设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当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按功能区划分的布点法和网格布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布置采样点图1 江海学院卫星图(红色编号为监测点)5.数据处理表2 大气监测部分成分的采集情况NO2一食堂监测点二号食堂监测点三号食堂监测点机动车污染监测点采集样品室的压强P=93.28 kpa P=93.28 kpa P=93.28 kpa P=93.28 kpa 温度T=273+2.5=275.5K T=273+2.5=275.5K T=273+2.5=275.5K T=273+2.5=275.5K 采样流量0.4 L/min 0.4 L/min 0.4 L/min 0.4 L/min采样时间1h 1h 1h 1h样品吸光度A=0.376 A=0.300 A=0.379 A=0.512空白吸光度A0 =0.040 A0 =0.065 A0 =0.034 A0 =0.162标准曲线A=0.1813c - 0.0024 A=0.1813c - 0.0024 A=0.1813c - 0.0024 A=0.1813c - 0.0024SO2一号食堂监测点二号食堂监测点三号食堂监测点机动车污染监测点采集样品室的压强P=94.0 kpa P=94.0 kpa P=94.0 kpa P=94.0 kpa 温度T=273-3=270K T=273-3=270K T=273-3=270K T=273-3=270K 采样流量0.4 L/min, 0.4 L/min, 0.4 L/min, 0.4 L/min,采样时间1h 1h 1h 1h稀释倍数n=2 n=2 n=2 n=2样品吸光度A=0.326 A=0.313 A=0.342 A=0.468空白吸光度A0 =0.173 A0 =0.06 A0 =0.0154 A0 =0.0104标准曲线A=0.1813c - 0.0024 A=0.1813c - 0.0024 A=0.1813c - 0.0024 A=0.1813c - 0.0024TSP一号食堂监测点二号食堂监测点三号食堂监测点机动车污染监测点采集样品室的压强P=93.28 kpa P=93.28 kpa P=93.28 kpa P=93.28 kpa 温度T=273+2.5=275.5K T=273+2.5=275.5K T=273+2.5=275.5K T=273+2.5=275.5K 采样流量100L/min 100L/min 100L/min 100L/min采样时间1h 1h 1h 1hTSP 滤纸吸前的重量0.3824g 0.3820g 0.3822g 0.3824gTSP 滤纸吸后的重量0.3878g 0.3899g 0.3868g 0.3878g6.数据计算方法:mg/m3)=( A- A0-a )*n/b*V N①C(SO2,式中:A-----------样品溶液的吸光度A0----------------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a----------- 标准回归线的截距b -----------标准回归线的斜率V N ------------- 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n------------ 稀释倍数②C(NO2,mg/m3) =( A- A0-a )/b*f* V0式中:C NOx—空气中NO x的浓度(以NO2计,mg/m3);A、A0—分别为样品溶液和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b、a—分别为标准曲线的斜率(吸光度·mL/μg)和截距;V0—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f—Saltzman实验系数,0.88(空气中NO x浓度超过0.720 mg/m3时取0.77)。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的 (2)1. 项目背景介绍 (2)2. 监测目的与目标 (3)二、监测范围与内容 (4)1. 监测区域划分 (4)1.1 校园主要区域 (5)1.2 周边环境影响区域 (7)2. 监测内容设置 (8)2.1 空气质量指数监测 (9)2.2 温室气体监测 (10)2.3 有害气体及颗粒物监测等 (11)三、监测站点布局与设备选型 (12)1. 监测站点设置原则及布局图 (13)2. 设备选型与性能要求 (14)2.1 空气质量监测仪器 (16)2.2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选型 (17)四、监测时间与周期安排 (18)1. 监测时间段划分 (19)2. 监测频率及时长设定 (20)3. 数据采集与处理周期安排 (20)五、监测流程与方法学设计 (21)1. 监测流程设计概述 (23)2. 具体监测方法学介绍与应用步骤说明 (24)一、项目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校园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对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校园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学生呼吸道疾病频发,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加强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提高空气质量,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通过对校园内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为学校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校园空气环境质量,降低学生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具体行动。

1. 项目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

由于校园内可能存在多种污染源,如交通尾气、建筑工地扬尘、燃煤污染等,加之季节性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存在不确定性。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大气质量监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任务。

而校园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也需要进行大气质量监测,以确保学生和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标1.PM2.5浓度监测: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其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定期监测。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重要气体,其浓度的升高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监测:VOCs是造成室内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需定期监测。

二、监测方法1.PM2.5浓度监测:采用PM2.5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几个主要位置,并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传送至监测终端。

采集到的数据将实时显示在监测终端上,并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报警处理。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采用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同样安装在室内几个主要位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可以实时显示二氧化碳浓度,并设定阈值进行报警。

3.VOCs浓度监测:采用VOCs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几个关键位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可以实时显示VOCs浓度,并进行报警处理。

三、监测频率1.PM2.5浓度监测:每天监测一次,以监测全天的大气质量变化情况。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每天监测一次,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3.VOCs浓度监测:每周监测一次,以监测室内空气中VOCs浓度是否超标。

四、数据管理和处理1.数据管理:监测终端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包括监测时间、位置、浓度等信息。

2.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季节规律等信息。

3.报警处理:当监测到的浓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监测终端将发出警报,并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五、监测结果发布1.大气质量指数(AQI):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计算AQI,并将结果实时显示在监测终端上,供学生和员工查看。

中北大学校园环境大气监测方案

中北大学校园环境大气监测方案


3.3监测试剂和材料:N -(1硝酸盐标准工作溶液﹑校准用混合气。



3.4监测步骤:
3.4.1样品采集与保存 采样:取一支多孔玻板吸收瓶,装入 10.0mL吸收液,标 记吸收 液液面位置以0.4L/min ,采气60min。 现场空白:将装有吸收液的采样管带到采样现场,除了不 采气之外,其他环境条件与样品相同。 注:采样、样品运输及存放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 气温 超过25℃时,长时间运输及存放样品应采取降温措施。
2.4.2.2样品测定 样品溶液中如有混浊物,则应离心分离除去。样 品放置20 min,以使臭氧分解。 将吸收管中的样品溶液移入 10 ml 比色管中,用 少量甲醛吸收液洗涤吸收管,洗液并入比色管中 并稀释至标线。加入 0.5 ml 氨磺酸钠溶液,混匀, 放置 10 min 以除去氮氧化物的干扰。以下步骤同 校准曲线的绘制。

1.5滤膜平衡: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平衡24 小时,平衡温度取15~30℃中任一点,记录下 平衡温度和湿度。取出滤膜后称量滤膜,大流 量的精确到1mg,中流量的精确到0.1mg,记 录下滤膜重量Wo(g) 。


1.6滤膜安装和采样: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 膜夹。用清洁干布擦去采样头内及滤膜夹的灰 尘。将滤膜绒面向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对 正,拧紧,使不漏气。安好采样头盖顶,设置 采样时间,即可启动采样。 1.7尘滤膜平衡:采样完成后,用镊子取出滤膜, 在恒温恒湿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的 温度,湿度,平衡24h。取出称量滤膜,大流 量的精确到1mg,中流量的精确到0.1mg,每 次记录下滤膜重量W1(g) 。
滤膜重量
1.8: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计算:
2二氧化硫的测定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环境质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校园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与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建立一套校园环境质量监测方案,成为了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的本方案旨在对校园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监测与评估,为改善校园环境提供依据,确保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三、监测内容1. 空气质量监测:包括监测二氧化碳、甲醛、颗粒物等有害气体和污染物的浓度。

2. 水质监测:监测校园内各类水体的水质情况,包括饮用水、游泳池水等。

3. 噪音监测:对校园内的主要噪音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交通噪音、机器设备噪声等。

4. 光照强度监测:测量校园内各区域的光照强度,确保学生的视力健康。

5. 温湿度监测:监测校园内各房间的温度和湿度,保障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监测方法1. 空气质量监测:使用专业设备进行空气采样和分析,采集数据后进行定期评估。

2. 水质监测:对校园内各类水源进行定期采样分析,确保水质合格。

3. 噪音监测:采用声级计等设备对校园内相关区域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噪音水平。

4. 光照强度监测:使用光照计等设备对校园内不同区域进行定期测量,并记录数据。

5. 温湿度监测:利用温度计和湿度计等设备,对校园内不同房间的温湿度进行检测和记录。

五、监测频率1. 空气质量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估。

2. 水质监测:每月对校园内水质进行一次采样和分析。

3. 噪音监测:每月对校园内重要噪音源进行一次监测,按需要随时调整。

4. 光照强度监测:每季度对校园内光照强度进行一次测量和记录。

5. 温湿度监测:每天早上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湿度测量。

六、数据处理与评估监测数据将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出结果后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将根据标准值进行对比,判断环境质量是否达标。

七、监测报告与应对措施1. 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向相关部门和师生公示监测结果,接受监督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师大学空气环境监测案院系:姓名:学号:一、监测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法、分析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法。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背景介绍1、学校简介首都师大学本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具体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附近车流量较大。

学校占地约1,500亩,建筑总面积约63万平米。

学生总数29,632人。

2、学校功能区分布人口密集分布区主要有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操场,餐厅,宿舍及校医院。

具体功能区分布见下图:3、空气环境资料收集: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1)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容如表1所示。

表1 气象资料调查2)校园边空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

调查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校园边各路段汽车流量调查3)污染物分布及排污情况烹饪废气排放学校食堂校外小吃店污染源的污染物主要是烹饪油烟和天然气燃烧废气。

主要污染物有烹饪食品产生的醛、酮、烃、脂肪酸、醇、酯、酯、杂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燃气燃烧废气中的CO和甲醛。

因此增加的选测项目有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异氰酸甲酯和CO。

试验室废气增加的选测项目有CS2,Cl2,氯化氢,硫酸雾,HCN,NH3,Hg,Be,铬酸雾,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酚,异氰酸甲酯,甲基对硫磷。

上下课道路、体育场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扬尘道路、体育场和建设工地主要产生扬尘,因而增测TSP和PM10。

交通运输废气学校位于交通主干道上,而且每天有很多汽车通过学校,汽车尾气成为了最主要的污染源,因而增加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醛类、TSP、PM10、Pb等项目。

三、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校园及其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SO2、NO X、CO 、TSP、PM10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四、布设采样点、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1、采样点布点采用功能区布点法,结合首都师大学校本部的分布情况及监测点围50米围不应有污染源;监测点围环境状况相对稳定,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监测点附近无强大的电磁干扰,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通信线路容易安装和检修;监测点围应有合适的车辆通道,确定监测地点为:图书馆、综合餐厅、实验楼、校东门、体育场。

采样口需满足的条件:围水平面应保证270°以上的捕集空间,如果采样口一边靠近建筑物,采样口围水平面应有180°以上的自由空间;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1.5 -15米围。

2、采样时间和频率采用间歇性采样,连续监测3-5d,每天采样频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SO2、NO X、CO等每隔2-3h采样一次;TSP、PM10每天采样一次,连续采样。

采样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阴晴等气象因素。

采样时间及记录见小表。

表3采样时间表4 采样时间及气象状况五、采样法、分析法和仪器1、采样法和分析法:根据空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结果所确定的监测项目,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法》、《环境监测技术规》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采样法和分析法执行,具体法可按表5列出。

表5 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采样法及分析法2、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组成:采样系统由气样捕集装置、滤水井和气体采样器组成,采样系统如图图中:1—吸收瓶;2—滤水井;3—流量计;4 流量调节阀;5—抽气泵;6—稳流器;7—电动机;8—电源;9—定时器1) 气样捕集装置:根据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理化特性及其监测分析法的检测限,可采用相应气样捕集装置,通常采用气样捕集装置包括装有吸收液的多玻璃筛板吸收瓶(管)、气泡式吸收瓶(管)、冲击式吸收瓶、装有吸附剂的采样支管、聚乙烯或铝箔袋、采气瓶、低温冷缩管及注射器等。

各种气样捕集装置如图4-5。

当多玻板吸收瓶装有10ml 吸收液,采样流量为0.5L/min时,阻力应为4.7±0.7kPa,且采样时多玻板上的气泡应分布均匀。

2) 采样器:由流量计、流量调节阀、稳流器、计时器及采样泵等装置组成。

采样流量围为0.10~1.00L/min,流量计应不低于2.5 级。

采样量:六、采样体积计算1、气态污染物采样体积计算,如式所示。

式中:V nd——标准状况下采样体积,L;Q n——标准状况下的采样流量,L/min;Q s——采样时,未进行标准状况订正的流量计指示流量,L/min;T——采样时流量计前的气样温度,K;T0——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温度,273K;P——采样时气样的气压,Pa;P0——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压力,101.3kPa;n——采样时间,min。

2、颗粒物采样体积计算,如式所示。

式中:V n——标准状况下采样体积,L;Q n——标准状况下,采样流量,L/min;或m3/min;n——采样时间,min;Q1——口校正器流量,L/min 或m3/min;T1——口校准器校准时的温度,K;T3——采样时大气温度,K;P1——口校准器校准时的大气压,kPa;P3——采样时大气压力,kPa;3、间断采样质量保证:1) 每次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的气密性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无漏气现象后,可进行采样。

2) 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采样器。

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流量误差应不大于5%;采样时流量应稳定。

3) 使用气袋或真空瓶采样时,使用前气袋和真空瓶应用气样重复洗涤三次;采样后,旋塞应拧紧,以防漏气。

4) 在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和破损,滤膜的毛面应向上。

5)滤膜采集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对分析有机成份的滤膜采集后应立即放入-20℃冷冻箱保存至样品处理前,为防止有机物的分解,不宜进行称重。

6) 使用吸附采样管采样时,采样前应做气样中污染物穿透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

七、数据处理监测结果的原始数据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保留规则正确书写,监测数据的运算要遵循运算规则。

在数据处理中,对出现的可疑数据,首先从技术上查明原因,然后再用统计检验处理,经检验验证后属离群数据应予剔除,以使测定结果更符合实际。

1、监测结果表示及计算: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结果,通常以标准状况下的质量浓度(mg/m3或μg/m3)表示。

按式(1)及式(2)计算:式中:C——污染物浓度,mg/m3或μg/m3;V nd——标准状况下采样体积,m3;W——在相应采样体积中,污染物的含量,mg或μg;在实际工作时,有时也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10-6)表示气体污染物浓度。

两种单位的换算公式如下:式中:C——污染物的质量浓度,mg/m3(或μg/m3)M——污染物的摩尔质量,g/mol;X——污染物的体积分数,×10-6;22.4——标准状态下,1摩尔分子气体污染物的体积,L/mol。

2、监测数据平均值计算:某一监测点(某一污染物)监测数据在=1,2, · · ·,n时段的平均值计算,如式(3)所示:式中:C j——第j监测点在i=1,2, · · ·,n时段的平均值;C ij——第j监测点在第i个时段的监测数据;n——监测时段的总数。

3、若样品浓度低于监测法检出限时,则该监测数据应标明未检出,并以1/2最低检出限报出,同时用该数值参加统计计算。

多个监测点监测数据在i=1,2, · ··,n时段的平均值计算,如式(4)所示。

式中:C ij:第j监测点在第i个时段的监测数据;C:m个监测点在i=1,2, · · ·,n时段的监测数据平均值;m——监测点数目。

n——监测时段的总数4、超标倍数的计算:按式(5)计算:式中:r——超标倍数;C——监测数据浓度值;C0——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

八、分析结果的表示将SO2、NO X、CO 、TSP、PM10监测结果按样品数、检出率、浓度围进行统计并制成表格,可按表6统计分析结果。

表6 监测结果统计日均值编号测点名称样品数检出率/%浓度围超标率/%1#2#3九、对校园的空气质量进行简单评价:找出本组各采样时段不同的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同一天的不同时段及不同天的同一相应时段各污染物的浓度的变化趋势);将校园的空气质量与相应标准比较得出结论;分析校园空气质量现状;找出出现目前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提出改善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的建议及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