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基本原理分解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气相色谱法》课件

定义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利用不同物质 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 异进行分离。
原理
通过将待测样品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之 间进行吸附、脱附、溶解、挥发的过 程,使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 配系数,从而实现分离。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气相色谱法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 善的过程,逐渐成为一种高效、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法的优缺点
优点
高分离效能
气相色谱法具有很高的分离效能,能够分离复杂 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
快速分析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可以实现快速分析,提高工 作效率。
ABCD
高灵敏度
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气相色谱法能够检测出低 浓度的物质,满足痕量分析的要求。
应用广泛
气相色谱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监测、 食品检测、药物分析等。
分离柱
常用的分离柱有填充柱和 毛细管柱,选择合适的分 离柱是关键。
分离温度
温度对分离效果影响较大 ,需根据被测物质性质选 择合适的温度范围。
检测技术
热导检测器
基于热导原理,对气体或蒸气进行检测。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用于检测有机化合物,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电子捕获检测器
用于检测电负性物质,如有机氯、有机磷等。
信号处理
检测器输出的信号需要经过放大、处 理和记录,以便准确测量各组分的浓 度。
进样系统
功能
进样系统负责将样品引入色谱柱。
类型
常见类型有直接进样、分流进样和不分流 进样等。
进样量控制
进样方式
进样量的大小和准确度对实验结果有重要 影响,因此需要精确控制进样量。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利用不同物质 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 异进行分离。
原理
通过将待测样品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之 间进行吸附、脱附、溶解、挥发的过 程,使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 配系数,从而实现分离。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气相色谱法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 善的过程,逐渐成为一种高效、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法的优缺点
优点
高分离效能
气相色谱法具有很高的分离效能,能够分离复杂 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
快速分析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可以实现快速分析,提高工 作效率。
ABCD
高灵敏度
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气相色谱法能够检测出低 浓度的物质,满足痕量分析的要求。
应用广泛
气相色谱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监测、 食品检测、药物分析等。
分离柱
常用的分离柱有填充柱和 毛细管柱,选择合适的分 离柱是关键。
分离温度
温度对分离效果影响较大 ,需根据被测物质性质选 择合适的温度范围。
检测技术
热导检测器
基于热导原理,对气体或蒸气进行检测。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用于检测有机化合物,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电子捕获检测器
用于检测电负性物质,如有机氯、有机磷等。
信号处理
检测器输出的信号需要经过放大、处 理和记录,以便准确测量各组分的浓 度。
进样系统
功能
进样系统负责将样品引入色谱柱。
类型
常见类型有直接进样、分流进样和不分流 进样等。
进样量控制
进样方式
进样量的大小和准确度对实验结果有重要 影响,因此需要精确控制进样量。
气相色谱(共13张PPT)

气化室温度100℃;检测室温度120℃;
在没有组分流出时,色谱图的记录是检测器的本底信 GC所能直接分离的样品应是可挥发,且是热稳定的,沸点一般不超过500oC。
常用的载气有氦气,氮气和氢气。
号,即色谱图的基线。 检测器能将奖品组分的存在与否转变为电信号,而电信号的大小与被检测组分的量成正比例。
固定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或液体)称为固定相。
第3页,共13页。
GC所能直接分离的样品应是可挥发,且是热 稳定的,沸点一般不超过500oC。有些虽然 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样品,可通过特殊进样 技术,如裂解进样和顶空进样,也可用GC间 接分析。
第4页,共13页。
GC分析流程图
样品 进样汽化
色谱柱分离 检测器
载气 信号记录
第5页,共13页。
第6页,共13页。
第8页,共13页。
气相色谱法分析氮乙烯单体中的杂质
1 实脸部分
1.1 /仪器
1102一气相色谱仪(上海分析仪器厂); FID检测器;CDMC一1EX色谱数据处理机; TG一328A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 1.2 试剂
1,1一二氯乙烷(GR);乙醛(GR);乙炔 (99.99%);偏抓乙烯(GR);1,2一二氯乙烷
第2页,共13页。
GC用气体做流动相,又叫载气。常用的载 气有氦气,氮气和氢气。与LC相比,GC流 动相的种类少,可选择范围小,载气的主要 作用是将样品带入GC系统进行分离,其本身 对分离结果的影响很有限。换个角度看,GC 的操作参数优化相对LC要简单一些。此外, 一般GC载气的成本要低于LC的流动相的成 本.
第12页,共13页。
参考文献
<<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刘虎威 编著
在没有组分流出时,色谱图的记录是检测器的本底信 GC所能直接分离的样品应是可挥发,且是热稳定的,沸点一般不超过500oC。
常用的载气有氦气,氮气和氢气。
号,即色谱图的基线。 检测器能将奖品组分的存在与否转变为电信号,而电信号的大小与被检测组分的量成正比例。
固定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或液体)称为固定相。
第3页,共13页。
GC所能直接分离的样品应是可挥发,且是热 稳定的,沸点一般不超过500oC。有些虽然 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样品,可通过特殊进样 技术,如裂解进样和顶空进样,也可用GC间 接分析。
第4页,共13页。
GC分析流程图
样品 进样汽化
色谱柱分离 检测器
载气 信号记录
第5页,共13页。
第6页,共13页。
第8页,共13页。
气相色谱法分析氮乙烯单体中的杂质
1 实脸部分
1.1 /仪器
1102一气相色谱仪(上海分析仪器厂); FID检测器;CDMC一1EX色谱数据处理机; TG一328A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 1.2 试剂
1,1一二氯乙烷(GR);乙醛(GR);乙炔 (99.99%);偏抓乙烯(GR);1,2一二氯乙烷
第2页,共13页。
GC用气体做流动相,又叫载气。常用的载 气有氦气,氮气和氢气。与LC相比,GC流 动相的种类少,可选择范围小,载气的主要 作用是将样品带入GC系统进行分离,其本身 对分离结果的影响很有限。换个角度看,GC 的操作参数优化相对LC要简单一些。此外, 一般GC载气的成本要低于LC的流动相的成 本.
第12页,共13页。
参考文献
<<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刘虎威 编著
气相色谱仪原理及应用课件

水质分析
气相色谱仪用于检测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保障水质安全 。
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生物样品分析
气相色谱仪用于分析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和药物代谢物,研 究生物代谢过程和药物作用机制。
新材料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仪用于分析新材料中的化合物组成和结构,促进新 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THANKS FOR WATCHING
定期老化
新购置的色谱柱应进行老化处理,以优化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清洗与再生
根据需要清洗和再生色谱柱,以去除残留物和恢复性能。
05 气相色谱仪的应用领域
在石油和化工领域的应用
石油分析
气相色谱仪用于分析石油中的烃类化 合物,如烷烃、芳烃和环烷烃,以及 硫、氮、氧等非烃类化合物。
化工原料分析
气相色谱仪用于检测化工生产过程中 的原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的成分 ,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
化学方法
结合其他化学分析方法,如质 谱、红外光谱等,对未知样品
中的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方法
外标法
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未知样品色谱图中各组分 的峰面积或峰高,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浓度。
内标法
在未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内标物,利用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 或峰高之比,计算待测组分的浓度。
气相色谱仪原理及应用课件
目录
• 气相色谱仪基本原理 • 气相色谱仪的组成及部件 • 气相色谱仪的操作及应用 • 气相色谱仪的维护与保养 • 气相色谱仪的应用领域
01 气相色谱仪基本原理
色谱法原理
1 2 3
分离原理
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通过不同物质在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实现分离。
气相色谱仪用于检测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保障水质安全 。
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生物样品分析
气相色谱仪用于分析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和药物代谢物,研 究生物代谢过程和药物作用机制。
新材料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仪用于分析新材料中的化合物组成和结构,促进新 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THANKS FOR WATCHING
定期老化
新购置的色谱柱应进行老化处理,以优化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清洗与再生
根据需要清洗和再生色谱柱,以去除残留物和恢复性能。
05 气相色谱仪的应用领域
在石油和化工领域的应用
石油分析
气相色谱仪用于分析石油中的烃类化 合物,如烷烃、芳烃和环烷烃,以及 硫、氮、氧等非烃类化合物。
化工原料分析
气相色谱仪用于检测化工生产过程中 的原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的成分 ,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
化学方法
结合其他化学分析方法,如质 谱、红外光谱等,对未知样品
中的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方法
外标法
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未知样品色谱图中各组分 的峰面积或峰高,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浓度。
内标法
在未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内标物,利用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 或峰高之比,计算待测组分的浓度。
气相色谱仪原理及应用课件
目录
• 气相色谱仪基本原理 • 气相色谱仪的组成及部件 • 气相色谱仪的操作及应用 • 气相色谱仪的维护与保养 • 气相色谱仪的应用领域
01 气相色谱仪基本原理
色谱法原理
1 2 3
分离原理
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通过不同物质在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实现分离。
气相色谱法PPT课件

平缓。如A 前延峰(leading peak): 前沿平缓,后
沿陡峭。如B
A
B
对称因子[ƒs (symmetry factor)]
即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
用来描述峰形对称程度的。
计算公式为:
fs
W0.05h 2A
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特点
(一)分类 按固定相的聚集状态分: 气固色谱法(GSC),属吸附色谱 气液色谱法(GLC),属分配色谱
按操作形式分,气相色谱属柱色谱.
按柱的粗细不同分:
填充柱色谱法:将固定相填充在金属
或玻璃管中(内径4mm~6mm)
毛细管柱色谱:毛细管柱(0.1mm~0.5mm)
分为
开口毛细管柱
和固体。(沸点在500℃以下,热稳定性 好,分子量在400以下的物质)。 目前气相色谱法所能分析的有机物,约 占全部有机物(约300万种)的20%。
气相色谱两大弱点: a.受试样蒸汽压限制 b.定性困难
二、气相色谱仪 gas chromatographic instruments
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
柱制备对柱效有较大影响,填料装填 太紧,柱前压力大,流速慢或将 柱堵 死;反之空隙体积大,柱效低。
4.检测系统(detection system) 色谱仪的眼睛。包括检测器、控温装 置;若作制备,则在检测器后面接分 步收集器。 作用:按组分浓度或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转化成相应电信号
检测器:
广普型——对所有物质均有响应;
气化室: 将液体试样瞬间气化的 装置。无催化作用。
3.色谱柱系统(column system) 包括恒温控制装置,是色谱仪的心脏部
分。
柱材质:不锈钢管或玻璃管,内径3-6 毫米。长度可根据需要确定。
沿陡峭。如B
A
B
对称因子[ƒs (symmetry factor)]
即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
用来描述峰形对称程度的。
计算公式为:
fs
W0.05h 2A
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特点
(一)分类 按固定相的聚集状态分: 气固色谱法(GSC),属吸附色谱 气液色谱法(GLC),属分配色谱
按操作形式分,气相色谱属柱色谱.
按柱的粗细不同分:
填充柱色谱法:将固定相填充在金属
或玻璃管中(内径4mm~6mm)
毛细管柱色谱:毛细管柱(0.1mm~0.5mm)
分为
开口毛细管柱
和固体。(沸点在500℃以下,热稳定性 好,分子量在400以下的物质)。 目前气相色谱法所能分析的有机物,约 占全部有机物(约300万种)的20%。
气相色谱两大弱点: a.受试样蒸汽压限制 b.定性困难
二、气相色谱仪 gas chromatographic instruments
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
柱制备对柱效有较大影响,填料装填 太紧,柱前压力大,流速慢或将 柱堵 死;反之空隙体积大,柱效低。
4.检测系统(detection system) 色谱仪的眼睛。包括检测器、控温装 置;若作制备,则在检测器后面接分 步收集器。 作用:按组分浓度或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转化成相应电信号
检测器:
广普型——对所有物质均有响应;
气化室: 将液体试样瞬间气化的 装置。无催化作用。
3.色谱柱系统(column system) 包括恒温控制装置,是色谱仪的心脏部
分。
柱材质:不锈钢管或玻璃管,内径3-6 毫米。长度可根据需要确定。
气相色谱培训ppt

气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对于保证气相 色谱仪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洁。
载气在气相色谱仪中起到携带样品的 作用,而燃气则用于为检测器提供能 量。
进样系统
进样系统是将样品引入气相色 谱仪的装置,其设计应尽可能 减少样品在进入色谱柱前的损 失和污染。
进样系统通常包括进样口、衬 管、玻璃毛和注射器等部件。
实验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确保空气 流通,防止有毒有害气体聚集。
在实验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 护装备,如化学防护眼镜、实验服、 化学防护手套等,以防止化学品的伤 害。
实验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 尽量使用长柄工具或机械手进行操作。
仪器维护与保养
01
02
03
04
气相色谱仪应定期进行清洁和 维护,保持仪器内部的清洁和
从而实现各组分的分离。
检测原理
经过分离后的组分依次进入检测器,检测器将组分的浓度或质量转化为电信号,记录色 谱峰并进行分析。常见的检测器有热导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等。
02
气相色谱仪器介绍
气路系统
气路系统是气相色谱仪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负责提供载气和燃气。它通常 包括气瓶、减压阀、压力调节器、流 量控制器和气化室等部件。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是应用广泛 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农 药残留。
详细描述
气相色谱法具有高分离效能和灵敏度,能够 有效地分离和检测出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在 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中,气相色谱法可以检 测出多种农药残留,包括有机磷、有机氯、 拟除虫菊酯等。通过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检 测器,可以实现对农药残留的定性和定量分
正常运行。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仪器的 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是否 正常,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气相色谱法》课件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制药和石油等行业。
气相色谱仪的组成
仪器组成及原理
了解气相色谱仪的各个部件 以及其工作原理对有效分析 至关重要。
样品处理方法
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 气相色谱法的分离效果和检 测灵敏度。
检测器种类及选择
不同的检测器适用于不同类 型的化合物,选择适合的检 测器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气相色谱法的优缺点
优点
• 高分离效率 • 高灵敏度 • 快速分析
缺点
• 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 • 对样品的预处理要求严格 • 不能分析不易挥发的大分子化合物
Hale Waihona Puke 结与展望气相色谱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气相色谱法是一项重要的分析工具,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精确、快速、高效的分析手段。
可能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和改进气相色谱法的分离效果和检测灵敏性。
操作步骤
1
柱的装配
2
将柱装入气相色谱仪中,并确保柱
的正确安装和连接。
3
样品的进样
4
将处理过的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
实现样品的分析和检测。
5
样品制备
如何准备样品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柱的条件设置
配置适当的柱温和载气流速等条件, 以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分离。
数据分析
对色谱图进行解析和数据处理,得 出分析结果及结论。
《气相色谱法》PPT课件
欢迎进入《气相色谱法》PPT课件!本课程将带您了解什么是气相色谱法,其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操作步骤。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令人兴奋的科学之旅 吧!
什么是气相色谱法
定义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方法,通过样品的蒸发和气相流动来实现分离。
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制药和石油等行业。
气相色谱仪的组成
仪器组成及原理
了解气相色谱仪的各个部件 以及其工作原理对有效分析 至关重要。
样品处理方法
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 气相色谱法的分离效果和检 测灵敏度。
检测器种类及选择
不同的检测器适用于不同类 型的化合物,选择适合的检 测器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气相色谱法的优缺点
优点
• 高分离效率 • 高灵敏度 • 快速分析
缺点
• 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 • 对样品的预处理要求严格 • 不能分析不易挥发的大分子化合物
Hale Waihona Puke 结与展望气相色谱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气相色谱法是一项重要的分析工具,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精确、快速、高效的分析手段。
可能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和改进气相色谱法的分离效果和检测灵敏性。
操作步骤
1
柱的装配
2
将柱装入气相色谱仪中,并确保柱
的正确安装和连接。
3
样品的进样
4
将处理过的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
实现样品的分析和检测。
5
样品制备
如何准备样品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柱的条件设置
配置适当的柱温和载气流速等条件, 以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分离。
数据分析
对色谱图进行解析和数据处理,得 出分析结果及结论。
《气相色谱法》PPT课件
欢迎进入《气相色谱法》PPT课件!本课程将带您了解什么是气相色谱法,其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操作步骤。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令人兴奋的科学之旅 吧!
什么是气相色谱法
定义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方法,通过样品的蒸发和气相流动来实现分离。
气相色谱原理基础ppt课件

捕集小分子烃类物质
氧气捕集器
微量的氧气会破坏色谱柱,特别是对毛细管柱。 氧气捕集器应连接在分子筛干燥器和仪器安装设备的进样口之间。
11
3.3管路和净化器注意事项
须使用GC 专用铜管或不锈钢管。
塑料管会渗透O2和其它污染物。还可能会释放其它可被 检测到的干扰物。
管子使用前确保洁净,否则先用甲醇冲洗,载气吹干。
一般情况下进样速度必须很快,因为当进 样时间太长时,试样原始宽度将变大,色谱峰 半峰宽随之变宽,有时甚至使峰变形。一般地, 进样时间应在1s以内。
19
5.分离系统:
分离系统是指把混合样品中各组分分离的装置,它由 色谱柱组成。
色谱柱的分类:
1)填充柱 由不锈钢、玻璃和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常用 的为不锈钢柱,柱管内径为2-6mm,柱长1-5m。柱形有U 型和螺旋型二种。
15
4.3进样口类型
1)分流/不分流进样口 (SSI) 2)隔垫吹扫填充柱进样口 (PPI) 3)冷柱头进样口 4)程序升温汽化进样口 (PTV):进样口的加热丝可程序升温,
适合多组分难分离的物质分离 5)顶空进样 6)微相固萃取进样
16
4.4进样口的日常维护
更换隔垫 清洗或更换进样针 进行泄漏测试和维修 清洗或更换衬管/内插件 更换O-形环 清洗或更换分流平板和金属垫片(SSI)
13
4.1进样器
液体样品的进样一般采用微量注射器。 气体样品的进样常用色谱仪本身配置的推拉
式六通阀或旋转式六通阀定量进样,也可采用 气密性针进样(手动进样)
14
4.2汽化室
为了让样品在气化室中瞬间气化而不分解,因 此要求气化室热容量大,并不使样品分解。为了尽 量减少柱前谱峰变宽,气化室的死体积应尽可能小。 常用金属块制成汽化室、外套加热块,为消除金属 表面的催化作用,在汽化室管内有石英衬管,衬管有 分流与不分流之分。衬管是可以清洗的。
氧气捕集器
微量的氧气会破坏色谱柱,特别是对毛细管柱。 氧气捕集器应连接在分子筛干燥器和仪器安装设备的进样口之间。
11
3.3管路和净化器注意事项
须使用GC 专用铜管或不锈钢管。
塑料管会渗透O2和其它污染物。还可能会释放其它可被 检测到的干扰物。
管子使用前确保洁净,否则先用甲醇冲洗,载气吹干。
一般情况下进样速度必须很快,因为当进 样时间太长时,试样原始宽度将变大,色谱峰 半峰宽随之变宽,有时甚至使峰变形。一般地, 进样时间应在1s以内。
19
5.分离系统:
分离系统是指把混合样品中各组分分离的装置,它由 色谱柱组成。
色谱柱的分类:
1)填充柱 由不锈钢、玻璃和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常用 的为不锈钢柱,柱管内径为2-6mm,柱长1-5m。柱形有U 型和螺旋型二种。
15
4.3进样口类型
1)分流/不分流进样口 (SSI) 2)隔垫吹扫填充柱进样口 (PPI) 3)冷柱头进样口 4)程序升温汽化进样口 (PTV):进样口的加热丝可程序升温,
适合多组分难分离的物质分离 5)顶空进样 6)微相固萃取进样
16
4.4进样口的日常维护
更换隔垫 清洗或更换进样针 进行泄漏测试和维修 清洗或更换衬管/内插件 更换O-形环 清洗或更换分流平板和金属垫片(SSI)
13
4.1进样器
液体样品的进样一般采用微量注射器。 气体样品的进样常用色谱仪本身配置的推拉
式六通阀或旋转式六通阀定量进样,也可采用 气密性针进样(手动进样)
14
4.2汽化室
为了让样品在气化室中瞬间气化而不分解,因 此要求气化室热容量大,并不使样品分解。为了尽 量减少柱前谱峰变宽,气化室的死体积应尽可能小。 常用金属块制成汽化室、外套加热块,为消除金属 表面的催化作用,在汽化室管内有石英衬管,衬管有 分流与不分流之分。衬管是可以清洗的。
气相色谱法PPT课件

根据需要检测的物质性质和浓度范围,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检测器,以确保
最佳的分离和检测效果。
设计实验流程
根据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特点,设计 合理的实验流程,包括样品处理、进 样、分离、检测等步骤。
优化实验条件
通过调整实验参数,如温度、压力、 流量等,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效 率和准确性。
实验操作技巧
样品处理
数据处理系统
功能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采集、处理和分析实验数 据,生成报告。
软件要求
需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能进行基线校 正、峰识别、定量计算等操作。
硬件配置
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配置需满足数据处理速 度和存储需求。
输出方式
数据处理系统应支持多种数据输出方式,如 文本、图表等,方便结果展示和交流。
03 气相色谱法的操作流程
气相色谱法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气相色谱法简介 •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构成 • 气相色谱法的操作流程 • 气相色谱法的实验技术 •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实例 • 气相色谱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气相色谱法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 杂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通过 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分离。
样品前处理
样品收集
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差。
样品浓缩
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进行浓缩,以便后续分析。
样品净化
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品衍生化
将某些不易检测的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更易检测的化合物。
气化与进样
气化
将样品加热使其变成气体,以便进入色谱柱进行分离。
进样
最佳的分离和检测效果。
设计实验流程
根据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特点,设计 合理的实验流程,包括样品处理、进 样、分离、检测等步骤。
优化实验条件
通过调整实验参数,如温度、压力、 流量等,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效 率和准确性。
实验操作技巧
样品处理
数据处理系统
功能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采集、处理和分析实验数 据,生成报告。
软件要求
需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能进行基线校 正、峰识别、定量计算等操作。
硬件配置
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配置需满足数据处理速 度和存储需求。
输出方式
数据处理系统应支持多种数据输出方式,如 文本、图表等,方便结果展示和交流。
03 气相色谱法的操作流程
气相色谱法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气相色谱法简介 •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构成 • 气相色谱法的操作流程 • 气相色谱法的实验技术 •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实例 • 气相色谱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气相色谱法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 杂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通过 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分离。
样品前处理
样品收集
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差。
样品浓缩
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进行浓缩,以便后续分析。
样品净化
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品衍生化
将某些不易检测的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更易检测的化合物。
气化与进样
气化
将样品加热使其变成气体,以便进入色谱柱进行分离。
进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形管柱,柱长一般为2-6m 毛细柱:多用石英毛细管制成,柱长最常
用的为30m 30m*0.32mm*0.25µm
分离系统
按填料可分为:气固色谱,气液色谱 气液色谱:固定相在使用操作温度下时是液态,在室温
为固态或液态。
固定液的要求
• (1)操作柱温下固定液呈液态(易于形 成均匀液膜)
• (2)操作条件下固定液热稳定性和化学 稳定性好
极性
KB -PLOT Q 二乙烯基苯聚合物非极 性
色谱柱的选择
• 原则:相似相溶 • 为了利用“相似相溶”原则选择固定
液,必须了解样品种各组分按极性 分类的情况。
样品组分性质已知时固定液的选择
• 常用的选择原则
• 非极性组分——选非极性固定液,按沸点顺序出 柱,低沸点的先出柱。
• 中等极性组分——选中等极性固定液,基本按 沸点顺序出柱。
Needle Valve
input
N2
分流放空 清扫放空
input
H2
input
AIR
毛细气路
进样器 FID
二位三通阀
背压阀
毛细管色谱柱
气源
气源可分为:钢瓶气和气体发生器 一般要求钢瓶气为4个9,对于特殊检测器
要求达到5个9以上。 对于助燃气大部分为发生器。
气体净化器
填料 失效现象 硅胶再生
进样系统
色谱
组分
一.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 溶于流动相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 固定相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 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 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
色谱分类
按流动相形态分为:
气固色谱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气液色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
特点
三高 一快 一广
色谱分析的目的
色谱分离的三个要素
气相色谱 1.色谱柱
液相色谱 1.色谱柱
2.温度
2.液体的组成
3.气体的流量
3.液体的流量
气相色谱仪介绍
气相色谱流程
气源
N2 input
稳压阀
H2 input
稳压阀
AIR input 稳压阀
填充气路
色谱柱
压力表
压力表
检测器
信号处理 计算装置
INJ FID
稳流阀
Needle Valve
化学分析的目的:
1.要确定被分析物是什么性质,即给物质定性。 2.要确定被分析物中每个组份的含量的大小,即给物质定量。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定性定量分析
• 定性分析
• 常用的方法: • 1)已知对照物定性 2)相对保留值定性
• 定量分析
• 常用的方法:以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 定量方法
• 1.归一化法 2.外标法 3.内标法 4.内标对比法
• 强极性组分——选极性固定液, • 按极性顺序出柱,极性强的后出柱。 • 注:对于中等极性组分,若沸点相同,则按极性
顺序出柱,极性较强的后出柱
样品组分性质未知时固定液的选择
• 用毛细管柱进行初分离 • 尝试法 • 可先用最常用的3根色谱柱进行测试
样品的分离
• 1.增加柱效是提高分离度的一个直接有 效手段
气相色谱
目录
一、色谱理论发展简况 二、色谱分离基本原理 三、气相色谱仪介绍 四、实例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品中 环氧乙烷分析
五、气相色谱发展趋势
分析仪器关乎人类生活的质量与安全
瘦肉精事件
茶叶农残事件
食品危机!
地沟油事件 苏丹红事件
毒豇豆事件
三聚氰胺事件
民生
分析仪器
经济
色谱起源
石油醚
色素
碳酸钙颗粒
点100℃~150℃ • 沸点<300℃的混合物:柱温可低于沸点低
50℃~60℃
程序升温
• 柱温固定的色谱分析过程,称作恒温色谱( IGC)或定 温色谱。使用于沸程差不大的样品。
• 对宽沸程样品,柱温选在平均沸点左右的折衷办法对 大部分组份不合适;
• 低沸点组份因柱温太高很快流出,色谱峰尖而重叠, 紧挤在一起,测量、定量误差很大;
• (3)固定液的蒸气压要低(柱寿命长, 检测本底低)
• (4)固定液对样品应有较好的溶解度及 选择性
常用色谱柱
• KB-1 PC-1
PLOT 柱
• 100% 二甲基聚硅氧烷柱 非极性
•
•
•
•
KB-5 PC-5
5%苯基二甲基聚硅氧烷柱 弱极性
KB-624 PC-624
6%氰丙基二甲基硅氧烷柱 中极性
KB –PLOT AL2O3/S Na2SO4去活氧化铝
弱极性
• KB-1701 PC -1701
• 14%氰丙基二甲基硅氧烷柱 中极 性
• KB-50 PC-50
• 50%苯基二甲基硅氧烷柱 中极性
• KB-Wax PC-WAX
• 聚乙二醇柱
强极性
KB –PLOT AL2O3/L KCL 去活氧化铝 中
进样方式:注射器、阀、自动进样器 进样系统:填充进样和毛细进样
填充柱进样口
填充色谱柱
硅橡胶垫
进样口导向件
载气入口 (接稳流阀出口)
色谱柱的两种接法 1.柱上进样接法
2.普通接法
毛细进样口
载气输入 稳流阀
三通管
针形阀
隔垫清扫输出 0.5-5ml/分钟
二位三通电磁阀 由主机微机板控制
背压阀
分流输出 根据分流比调节
• *N2的最佳实用线速度为10cm/s~15cm/s;H2为15cm/s ~20cm/s。
样品的分离
• 3.柱温
• 选择原则是:在使难分离物质对能得到良好 的分离,分析时间适宜,并峰形不拖尾的前 提下,尽可能采用低柱温。具体柱温按试样 沸点不同而选择.
• 高沸点混合物(300℃~400℃):柱温可低于沸
• 高沸点组份则因柱温太低,流出时间长,且峰宽且矮, 有的不能在 一次分析中流出,而在随后的分析中作为 基线噪音出现,或作为无法说明的“鬼峰”出现,增 加了测量、鉴定的困难。
样品的分离
• 4.其它条件的选择 • a.气化室温度 • 一般稍高于沸点, 高于柱温30℃~50℃。
• 具体的方法是:
• a.增加柱长
• b.采用粒度较小、均匀填充的固定相 • c.分配色谱应控制固定液液膜厚度
样品的分离
• 2.适宜的操作条件:
• 载气的流速和种类
• 在低流速时(0~u最佳),选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
,如N2、Ar,可使组分的扩散系数较小,从而减 小分子扩散的影响,提高柱效。 • 在高流速时,选用分子量较小的气体,如H2、He 作载气,可以减小气相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不分流状态
毛细管色谱柱
经稳后载气入口 稳流阀
载气输入
三通管
针形阀
隔垫清扫输出 0.5-5ml/分钟
二位三通电磁阀 由主机微机板控制
背压阀
分流输出 根据分流比调节
分流状态
毛细管色谱柱
毛细进样系统
分流? 尾吹? 清洗?
分离系统
按柱粗细一般可分为填充柱与毛细柱 填充柱:多用内径3mm的不锈钢管制成螺
用的为30m 30m*0.32mm*0.25µm
分离系统
按填料可分为:气固色谱,气液色谱 气液色谱:固定相在使用操作温度下时是液态,在室温
为固态或液态。
固定液的要求
• (1)操作柱温下固定液呈液态(易于形 成均匀液膜)
• (2)操作条件下固定液热稳定性和化学 稳定性好
极性
KB -PLOT Q 二乙烯基苯聚合物非极 性
色谱柱的选择
• 原则:相似相溶 • 为了利用“相似相溶”原则选择固定
液,必须了解样品种各组分按极性 分类的情况。
样品组分性质已知时固定液的选择
• 常用的选择原则
• 非极性组分——选非极性固定液,按沸点顺序出 柱,低沸点的先出柱。
• 中等极性组分——选中等极性固定液,基本按 沸点顺序出柱。
Needle Valve
input
N2
分流放空 清扫放空
input
H2
input
AIR
毛细气路
进样器 FID
二位三通阀
背压阀
毛细管色谱柱
气源
气源可分为:钢瓶气和气体发生器 一般要求钢瓶气为4个9,对于特殊检测器
要求达到5个9以上。 对于助燃气大部分为发生器。
气体净化器
填料 失效现象 硅胶再生
进样系统
色谱
组分
一.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 溶于流动相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 固定相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 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 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
色谱分类
按流动相形态分为:
气固色谱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气液色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
特点
三高 一快 一广
色谱分析的目的
色谱分离的三个要素
气相色谱 1.色谱柱
液相色谱 1.色谱柱
2.温度
2.液体的组成
3.气体的流量
3.液体的流量
气相色谱仪介绍
气相色谱流程
气源
N2 input
稳压阀
H2 input
稳压阀
AIR input 稳压阀
填充气路
色谱柱
压力表
压力表
检测器
信号处理 计算装置
INJ FID
稳流阀
Needle Valve
化学分析的目的:
1.要确定被分析物是什么性质,即给物质定性。 2.要确定被分析物中每个组份的含量的大小,即给物质定量。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定性定量分析
• 定性分析
• 常用的方法: • 1)已知对照物定性 2)相对保留值定性
• 定量分析
• 常用的方法:以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 定量方法
• 1.归一化法 2.外标法 3.内标法 4.内标对比法
• 强极性组分——选极性固定液, • 按极性顺序出柱,极性强的后出柱。 • 注:对于中等极性组分,若沸点相同,则按极性
顺序出柱,极性较强的后出柱
样品组分性质未知时固定液的选择
• 用毛细管柱进行初分离 • 尝试法 • 可先用最常用的3根色谱柱进行测试
样品的分离
• 1.增加柱效是提高分离度的一个直接有 效手段
气相色谱
目录
一、色谱理论发展简况 二、色谱分离基本原理 三、气相色谱仪介绍 四、实例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品中 环氧乙烷分析
五、气相色谱发展趋势
分析仪器关乎人类生活的质量与安全
瘦肉精事件
茶叶农残事件
食品危机!
地沟油事件 苏丹红事件
毒豇豆事件
三聚氰胺事件
民生
分析仪器
经济
色谱起源
石油醚
色素
碳酸钙颗粒
点100℃~150℃ • 沸点<300℃的混合物:柱温可低于沸点低
50℃~60℃
程序升温
• 柱温固定的色谱分析过程,称作恒温色谱( IGC)或定 温色谱。使用于沸程差不大的样品。
• 对宽沸程样品,柱温选在平均沸点左右的折衷办法对 大部分组份不合适;
• 低沸点组份因柱温太高很快流出,色谱峰尖而重叠, 紧挤在一起,测量、定量误差很大;
• (3)固定液的蒸气压要低(柱寿命长, 检测本底低)
• (4)固定液对样品应有较好的溶解度及 选择性
常用色谱柱
• KB-1 PC-1
PLOT 柱
• 100% 二甲基聚硅氧烷柱 非极性
•
•
•
•
KB-5 PC-5
5%苯基二甲基聚硅氧烷柱 弱极性
KB-624 PC-624
6%氰丙基二甲基硅氧烷柱 中极性
KB –PLOT AL2O3/S Na2SO4去活氧化铝
弱极性
• KB-1701 PC -1701
• 14%氰丙基二甲基硅氧烷柱 中极 性
• KB-50 PC-50
• 50%苯基二甲基硅氧烷柱 中极性
• KB-Wax PC-WAX
• 聚乙二醇柱
强极性
KB –PLOT AL2O3/L KCL 去活氧化铝 中
进样方式:注射器、阀、自动进样器 进样系统:填充进样和毛细进样
填充柱进样口
填充色谱柱
硅橡胶垫
进样口导向件
载气入口 (接稳流阀出口)
色谱柱的两种接法 1.柱上进样接法
2.普通接法
毛细进样口
载气输入 稳流阀
三通管
针形阀
隔垫清扫输出 0.5-5ml/分钟
二位三通电磁阀 由主机微机板控制
背压阀
分流输出 根据分流比调节
• *N2的最佳实用线速度为10cm/s~15cm/s;H2为15cm/s ~20cm/s。
样品的分离
• 3.柱温
• 选择原则是:在使难分离物质对能得到良好 的分离,分析时间适宜,并峰形不拖尾的前 提下,尽可能采用低柱温。具体柱温按试样 沸点不同而选择.
• 高沸点混合物(300℃~400℃):柱温可低于沸
• 高沸点组份则因柱温太低,流出时间长,且峰宽且矮, 有的不能在 一次分析中流出,而在随后的分析中作为 基线噪音出现,或作为无法说明的“鬼峰”出现,增 加了测量、鉴定的困难。
样品的分离
• 4.其它条件的选择 • a.气化室温度 • 一般稍高于沸点, 高于柱温30℃~50℃。
• 具体的方法是:
• a.增加柱长
• b.采用粒度较小、均匀填充的固定相 • c.分配色谱应控制固定液液膜厚度
样品的分离
• 2.适宜的操作条件:
• 载气的流速和种类
• 在低流速时(0~u最佳),选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
,如N2、Ar,可使组分的扩散系数较小,从而减 小分子扩散的影响,提高柱效。 • 在高流速时,选用分子量较小的气体,如H2、He 作载气,可以减小气相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不分流状态
毛细管色谱柱
经稳后载气入口 稳流阀
载气输入
三通管
针形阀
隔垫清扫输出 0.5-5ml/分钟
二位三通电磁阀 由主机微机板控制
背压阀
分流输出 根据分流比调节
分流状态
毛细管色谱柱
毛细进样系统
分流? 尾吹? 清洗?
分离系统
按柱粗细一般可分为填充柱与毛细柱 填充柱:多用内径3mm的不锈钢管制成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