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实验2012

合集下载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指导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指导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指导药物分析实验指导玉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药工艺学教研室2012年5月实验一药物的杂质检查一、目的 1.了解药物杂质检查的意义。

2.掌握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杂质限量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标准溶液的配制1.标准氯化钠溶液的制备称取氯化钠,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 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2.标准硫酸钾溶液的制备称取硫酸钾,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0μg 的SO4)。

3.标准铁溶液的制备称取硫酸铁铵[FeNH4(SO4)2·12H2O] ,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加硫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Fe)。

4.标准铅溶液的制备称取硝酸铅g,置于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 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蜜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Pb)。

配制与贮存用的玻璃容器均不得含有铅。

5.标准砷溶液的制备称取三氧化二砷,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ml,置100ml 量瓶中,加稀硫酸1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μg的As)。

(二)氯化钠的杂质检查 1.酸碱度取本品,加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滴。

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液(/L),应变为蓝色;如显蓝色或绿色,加盐酸液(/L),应变为黄色。

2.溶液的澄清度取本品,加水2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1 第二部分 实验设计题
(20 分)
该部分分药学和中药模块,选手可以任选一模块(每个模块20分)
一、 药学模块
阿司匹林(Aspirin )
OCOCH 3
COOH
化学名为 2-乙酰氧基苯甲酸。

本品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 ℃,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实验设计要求
1、药物化学部分 本品以对水杨酸与醋酐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形成阿司匹林。

合成路线如下: OH
COOH OCOCH
COOH (CH 3CO)2O H 2SO 4CH 3COOH
请根据给出的合成路线,设计出反应和后处理及其处理过程;包括主要的仪器;试剂,反应条件、反应监控,操作等,并给与合理解释。

2、 药物制剂部分 若该药定为口服片剂,请选用合适的片剂类型,设计其处方工艺,并进行处方分析和适当解释。

3、药理学部分 根据其临床主要适应症,设计2-3个药理学实验评价其药效(解热镇痛)。

4、药物分析部分 根据对阿司匹林合成过程,制剂工艺和药物的性质,制定该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标准(包括鉴别,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等)。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质量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阿司匹林鉴定试验的原理及与药物结构的关系;2. 掌握本实验中药物特殊杂质的来源和检查原理;3. 掌握阿司匹林分析的条件及要点二.实验原理1.药物本品为白色片,遇湿气易变质。

本品含阿司匹林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2.原理:⑴鉴别①三氯化铁反应:水杨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

阿司匹林加热水解生成水杨酸,可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

②水解反应: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加热,酯健水解,得水杨酸钠和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生成白色水杨酸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因此可用水解反应鉴别。

⑵检查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a. 杂质来源游离水杨酸为阿司匹林生产中未反应的原料或贮存过程中的水解产物。

b. 检查方法阿司匹林无游离酚羟基,不与高铁盐溶液作用,而水杨酸则可与之反应生成紫堇色,此种方法称之对照法,极为灵敏,可检出1ug 的游离水杨酸。

3.干燥失重测定法(1)定义: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量,以百分率表示。

主要指水分,也包括其它挥发性物质。

(2)干燥失重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 年版二部附录ⅧL)有烘箱干燥法、恒温减压干燥法及干燥器干燥法,后者又分常压、减压两种。

1)常压恒温干燥法:适用于受热较稳定的药物。

将供试品置相同条件下已干燥恒重的扁形称瓶中,于烘箱内在规定温度下干燥至恒重(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从减失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干燥失重。

干燥温度一般为105℃。

2)干燥剂干燥法:适用于受热分解且易挥发的供试品。

将供试品置干燥器中,利用干燥器内的干燥剂吸收水分至恒重。

常用的有硅胶、硫酸和五氧化二磷。

3)减压干燥法:适用于熔点低、受热不稳定及难赶除水分的药物。

在减压条件下,可降低干燥温度和缩短干燥时间。

减压后的压力在2.67kPa(20mmHg)以下。

恒温减压干燥法烘箱干燥法干燥器干燥法4.炽灼残渣检查药品(多为有机化合物)经高温加热分解或挥发后遗留下不挥发的无机物,经加硫酸并炽灼(700~800℃)后生成金属氧化物或其硫酸盐即为炽灼残渣。

药物分析实验

药物分析实验

实验一葡萄糖杂质的检查(一般杂质检查)一、目的要求1、通过葡萄糖的分析,了解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意义。

2、熟悉杂质检查的操作方法。

二、操作方法1、酸度取本品2.0g,加水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剂3滴与0.02mol/L氢氧化钠液0.2ml,应显粉红色。

2、溶液的澄清与颜色取本品5g,加热水溶解后,放冷。

用水稀释至10ml溶液迎接澄清无色。

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对照液(取比色用氯化钴液3ml,比色用重铬酸钾3ml与比色用硫酸铜液6ml,加水稀释至50ml)1.0ml,加水稀释至10ml比较,不得更深。

3、氯化物取本品0.60g,加水溶液使成25ml(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石蕊试纸显中性反应),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适量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加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

如发生浑浊,与标准氯化钠溶液一定量制成的对照液[取标准氯化钠溶液(10ugCl/ml)6.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稀释使成约40ml。

加硝酸银试液1ml,再加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比较,不得更深(0.010%)。

4、硫酸盐取本品2.0g,加水稀释使成40ml(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遇石蕊试纸显中性反应)。

溶液如不澄清,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2ml,加25%氯化钡5ml,加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纺织10min,如发生浑浊,与对照标准液[取标准硫酸钾(100ug SO4/ml)溶液2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使成40ml,加稀盐酸2ml,加25%氯化钡溶液5ml,加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放置10min]比较,不得更浓(0.010%)。

5、乙醇中不溶物取本品1.0g,加90%乙醇3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约10min,应溶解成澄明的溶液①。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药物分析实验,学习和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质量控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药物分析是指通过化学、物理等方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及质量控制的过程。

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包括重力法、滴定法、色谱法等。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材料:理化性质已知的药物样品。

2.仪器: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

四、实验步骤1.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选择样品,测定其溶解度、熔点、相对密度等理化性质。

a)溶解度测定:取一定量的药物样品,加入不同溶剂中,在不同温度下搅拌至完全溶解,根据药物的溶解度曲线确定其溶解度。

b)熔点测定:使用熔点仪或加热台,逐渐升温样品,观察其熔化时的温度范围。

c)相对密度测定:使用比重瓶或密度计,测定药物样品在空气中与水的相对密度。

2.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分析选择适当的方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或质量控制。

a)定性分析:通过比色反应、荧光反应等方法,确定药物的化学成分。

b)定量分析:使用滴定法、光度法等方法,测定药物中其中一成分的含量。

c)质量控制分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对药物样品中的有害物质、残留溶剂等进行分析,确保药物质量符合标准。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和质量控制方法分析,得到了药物样品的溶解度、熔点、相对密度等理化性质数据,以及其化学成分和部分含量的定量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对药物的品质进行评估和控制。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药物分析实验,我们学习和掌握了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和质量控制方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药物分析对于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了解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药物分析实验

药物分析实验

1、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0.1g,加乙醇1ml溶解后,加冷水适量使成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摇匀;30s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加水溶解后,加冰醋酸1ml,摇匀,再加水使成10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乙醇1ml、水48ml与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摇匀)比较,不得更深。

其限量为0.1%。

2、易炭化物
取本品0.5g,缓缓加入5ml硫酸中,振摇使溶解,静置15min后,溶液如显色,与对照液(取比色用氯化钴液0.25ml,比色用重铬酸钾0.25ml、比色用硫酸铜液0.40ml,加水使成5ml)比较,不得更深。

3、直接酸碱滴定法(测布洛芬)
取供试品约0.5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50ml,加酚酞3滴,用氢氧化钠(0.1mol/L)滴定。

每1ml氢氧化钠(0.1mol/L)相当于20.63mg 的布洛芬。

4、两步滴定法:氯贝丁酯用此法。

取供试品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10ml与酚酞数滴,加氢氧化钠(0.1mol/L)至显粉红色。

再精密加氢氧化钠(0.5mol/L)20ml,加热回流1h至油珠完全消失,放冷,用新沸过的冷水洗涤冷凝管,洗液并入锥形瓶中,加酚酞数滴,用盐酸(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氢氧化钠(0.5mol/L)相当于121.43mg的氯贝丁酯。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
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药物成分和性质的分析,可以了解药物的质量、纯度和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为药物设计和研发提供必要的支持。

本文将对药物分析实验报告进行详细阐述,探讨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正文内容:
一、药物分析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1.1药物分析的定义和意义
1.2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1.3实验设计和方法概述
二、药物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2.1药物样品的选择和采集
2.2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方法
2.3样品的储存和保存
三、药物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3.1药物成分的定性方法
3.2药物成分的定量方法
3.3实验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四、药物性质的物理化学分析
4.1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测定
4.2药物的溶液稳定性分析
4.3药物的光学性质分析
4.4药物的热力学性质测定
五、药物质量与纯度的评估
5.1药物纯度的评估方法
5.2药物质量控制的指标和标准
5.3药物质量与纯度的测定结果分析
5.4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潜在问题的分析
总结:
通过本次药物分析实验,我们对药物的成分、性质、质量和纯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估。

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物理化学分析以及质量与纯度的评估,我们深入了解了药物的组成和特性,为进一步的药物设计和研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和依据。

本实验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比如药物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的精确性等方面。

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我们有望提高药物分析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为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药物分析布洛芬实验报告(3篇)

药物分析布洛芬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布洛芬的理化性质。

2. 学习布洛芬的含量测定方法。

3. 提高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布洛芬(Ibuprofen)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的含量,原理如下:1. 样品制备:将布洛芬样品用适宜溶剂溶解,制成待测溶液。

2. 色谱分离:待测溶液经色谱柱分离,布洛芬与其他成分得到分离。

3. 检测:采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检测布洛芬的吸收峰,根据峰面积计算其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布洛芬对照品、布洛芬样品、甲醇、乙腈、醋酸钠缓冲液、水等。

2.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紫外吸收检测器、电子天平、移液器、容量瓶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布洛芬对照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制成对照品溶液。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布洛芬样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制成待测溶液。

2. 色谱条件: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醋酸钠缓冲液-乙腈(40:60);检测波长:263nm;流速:1.0mL/min;柱温:室温。

3. 测定:分别取对照品溶液和待测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根据峰面积计算布洛芬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色谱图:布洛芬对照品和待测溶液的色谱图显示,布洛芬在263nm波长处有明显的吸收峰,峰形尖锐,与其他成分无干扰。

2. 含量测定:根据峰面积计算,待测溶液中布洛芬的含量为(此处插入计算结果)。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含量,具有分离效果好、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等优点。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溶剂的选择和纯度,避免对色谱分离和检测造成干扰。

3. 本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说明本实验方法可行。

七、结论本实验成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布洛芬的含量,为布洛芬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八、实验报告(此处插入实验报告的详细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与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讨论、结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分析实验工程技术大学制药工程系目录实验一葡萄糖酸钙片的分析 2 实验二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 5 实验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分析 11 实验四过氧化苯甲酰凝胶的分析 15 实验五盐酸小蘗碱片的分析 17 实验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 24 实验七维生素AD滴剂中维生素A的鉴别与含量测定 26 实验八牛黄解毒片的鉴别 30实验一葡萄糖酸钙片的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葡萄糖酸钙片鉴别实验的原理;2.掌握滴定法测定葡萄糖酸钙片含量的原理与操作。

【基本原理】药物COO -CH OH HO H H OH H OH2OHCa2+2, H2O本品含葡萄糖酸钙(C12H22CaO14·H2O)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1原理(1)鉴别:①与苯肼反应本品在酸性条件下与苯肼反应生成黄色的结晶。

②本品与三氯化铁③本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

( 2) 含量测定钙紫红素先与钙离子络合生成紫红色络合物,随着EDTA络合剂的加入,由于EDTA 与钙离子的配位能力强于钙指示剂与钙离子的配位能力,而使钙紫红素先与钙离子络合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中的钙离子被EDTA夺取,将指示剂游离出来,溶液即显示游离指示剂的颜色,从而指示滴定的终点。

【实验操作】(一)鉴别:1.与三氯化铁反应取本品一片,研细,加温热的水10mL,振摇,过滤,吸取5mL溶液,加FeCl3溶液一滴,应显深黄色。

2.燃烧显色取铂丝,用盐酸浸湿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

3.与苯肼反应取本品约0.5g,置试管中,加水5 mL,微热溶解后,加冰醋酸0.7mL与新蒸的苯肼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放冷,用玻璃棒擦试管的壁,渐生成黄色的结晶。

(二)含量测定:取本品5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葡萄糖酸钙1g),加水50毫升,微热使葡萄糖酸钙溶解,放冷至室温,移植至100mL容量瓶中,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mL,加水75mL,加氢氧化钠溶液15mL与钙紫红素0.1g,用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自紫色转变为纯蓝色。

每1mLEDTA溶液(0.05mol/L)相当于22.42mg的葡萄糖酸钙。

标示量,(%)=[VEDTA ×22.42×100×W1/(1000×W2×25×0.5×5)]×100%W1:5片药品的重量(g)W2: 称重溶解的药品重量VEDTA滴定消耗的EDTA溶液的体积。

实验二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一.目的要求1.了解葡萄糖的全检过程;2.掌握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及炽灼残渣等一般杂质检查原理、操作方法及杂质限量计算;3.掌握旋光法216定葡萄糖注射液含量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结果计算;4.正确使用纳氏比色管、检砷器、高温炉及旋光仪,熟悉旋光仪的构造、以及保养。

二.基本原理葡萄糖分子结构中的五个碳都是手性碳原子,具有旋光性。

一定条件下的旋光度是旋光性物质的特性常数,测定葡萄糖的比旋度具有初步鉴别及估测纯度的意义。

葡萄糖分子中具有醛基,还原碱性酒石酸铜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本品除了检查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一般杂质外,还需检查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目的是检查水不溶性物质或有色杂质)、乙酸溶液的澄清度(目的是检查醇不溶性杂质,如蛋白质等)、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因为制备时使用的醇可能带有亚硫酸盐,而可溶性淀粉为引入的中间体)。

旋光度与溶液的浓度(c)和偏振光透过溶液的厚度(l)成正比。

当偏振光通过厚1dm且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使用光线波长为钠光D线(589.3nm),稳定温度为t记时,测得的旋光度称为该物质的比旋度,以[]αλt。

葡萄糖的比旋度[]αλt为﹢52.75°。

所以,测定葡萄糖溶液的旋光度可以求得其含量。

三.实验操作[一]性状本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或颗粒性粉末;无臭,味甜。

取本品约10.81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与氨试液0.2ml,溶解后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分钟,在25℃时测定比旋度,应为﹢52.5°至﹢53.0°。

[二]鉴别取本品约0.2g,加水5ml溶解后,缓缓滴入温热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中,即产生氧化亚铜红色沉淀。

[三]检查1.酸度取本品2g,加新沸过的冷水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与氢化钠滴定浓(0.02mol/l)0.20ml,应显粉红色。

2.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5g,置25ml纳氏比色管中,加热水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10ml,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Ⅰ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对照液(取比色用氯化钴溶液10ml,比色用重铬酸钾溶液30ml与比色用硫酸铜溶液20ml,加水稀释成100ml)0.4ml加水稀释至10ml比较,不得更深。

3.乙醇溶液的澄清度取本品1g,加90%乙醇3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约10min,溶液应澄清。

4.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取本品1g,加水10ml溶解后,加碘试液1滴,应即显黄色。

5.干燥失重取本品置与供试品同样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将供试品平铺于瓶底,厚度不超过5㎜,加盖,精密称定。

将称量瓶放入洁净的培养皿中,瓶盖半开或置瓶旁,放入105℃干燥箱中干燥。

取出后迅速盖好瓶盖,置干燥器放冷至室温,迅速精密称重(放置时间与称重顺序与空称量瓶一致)。

再于105℃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即得。

减失重量不得过9.5%。

6.蛋白质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加磺基水酸溶液(1→5)3ml,不得发生沉淀。

7.氯化物取本品0.6g,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调pH试纸显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

另取标准氯化纳溶液(10μg/ml的Cl)6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ml,用水稀释至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浊,供试溶液不得比对照溶液更浓(0.01%)。

8.硫酸盐取本品2g,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40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

另取标准硫酸钾溶液(100μgSO4/ml)2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5ml,用水稀释至50ml,充分摇匀,放置10min,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浊,供试溶液不得比对照溶液更浓(0.01%)。

9.铁盐取本品2g,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20ml溶解后,加硝酸3滴,缓缓煮沸5min,放冷,加水稀释使成45ml,加硫氰酸铵溶液(30→100)3ml,摇匀,如显色,与标准铁溶液(10μgFe/ml)2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1%)。

10.重金属取50ml纳氏比色管两支,甲管中加标准铅液(Pb8μg/ml)一定量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用水稀释至25ml:若供试液带颜色,可在甲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使之与乙管一致;再在甲乙两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min,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乙管中显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重金属不得过5ppm)。

四.注意事项限度检查应遵循平行操作原则,即供试管与对照管的实验条件应尽可能一致,包括实验用具的选择、试剂与事业的量取方法及加入顺序、反应时间的长短等。

1.比色、比浊前应使比色管试剂充分混匀。

比色方法是将两管同置于白色背景上,从侧面或自上而下观察;比浊方法是将两管同置于黑色背景上,从上向下垂直观察。

所用比色管刻度高低差异不应超过2ml,使用过的比色管应及时清洗,注意不能用毛刷刷洗,可用硫酸洗液浸泡。

一般情况下可取1份供试品进行检查,对供试品和对照管各复检2份,方可判定。

五.思考题1.葡萄糖的检查项目中哪些属于一般杂质?哪些属于特殊杂质?试述它们的来源及检查意义。

2.亚硝酸盐和可溶性淀粉超标会出现什么现象?3.氯化物、重金属及砷盐检查中的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比浊检查时为什么应将反应液稀释后再加沉淀剂?实验三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分析【目的要求】1. 熟悉片剂分析的项目与方法;2. 掌握阿司匹林鉴别实验的原理及与药物结构的关系;3. 掌握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含量的原理与操作,及容量分析法测定片剂含量的计算方法。

【基本原理】药物COO OHCO CH 3C 9H 8O 4性状:本品为肠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本品含阿司匹林(C9H8O4)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1原理 (1) 鉴别: ① 三氯化铁反应水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

阿司匹林加热水解生成水酸,可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

② 水解反应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加热,酯键水解,得水酸钠和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生成水酸沉淀,并发生醋酸得臭气,因此可用水解反应鉴别。

(2) 检查① 阿司匹林游离水酸得检查a.杂质来源游离水酸为阿司匹林生产中未反应的原料或贮存过程中的水解产物b.检查方法阿司匹林无游离酚羟基,不与高铁盐溶液作用,而水酸则磕与之反应生成生成紫堇色此种方法称为对照法,极为灵敏,可检测出1ug的游离水酸。

(3)含量测定阿司匹林分子结构中含有酯键,易水解成水酸和醋酸,片剂中为防止酯键水解加入少量酒石酸或枸橼酸做稳定剂,因此在片剂中有酸性杂质,含量测定时为消除酸性杂质干扰,采用两步滴定法。

第一步中和,消除酸性杂质(酸性附加剂和降解产物)的干扰酒石酸枸橼酸水酸醋酸COOHOCOCH3 + NaOH COONaOCOCH3 + H2O第二步水解后剩余滴定COOHOCOCH3 + NaOH COONaOH + CH3COONa2NaOH + H2SO4Na2SO4 + 2H2O 【实验操作】(一)鉴别与三氯化铁反应取本品的细分适量(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一滴,即显紫堇色。

(二)检查:游离水酸取本品3片,研细,用乙醇30mL分次研磨,并移入100mL容量瓶中,充分振摇,用水稀释致刻度,摇匀,立即过滤,精密量取滤液10mL,致50mL纳氏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致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銨溶液(取1mol/L盐酸溶液1mL,加硫酸铁銨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3mL,摇匀,三十秒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量取0.01%水酸溶液4.5mL,加乙醇3mL,0.05%酒石酸溶液1mL,用水稀释致50mL,再加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銨溶液3mL,摇匀)比较,不得更深(1.5%)(三)含量测定:取本品10片,研细,用中性乙醇70mL分数次研磨,并移入100mL容量瓶中,充分振摇,再用水适量洗涤研钵数次,洗液合并于100mL容量瓶中,再用水稀释致刻度,摇匀,过滤,精密量取滤液30mL(相当于阿司匹林0.3g),致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10mL,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致溶液显粉红色,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0mL,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致室温,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C9H8 O4阿司匹林标示量,%=(四)注意事项:1.掌握片剂的取样方法,并正确计算取样量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