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之立国之本--观后感

合集下载

教育强国心得体会3篇

教育强国心得体会3篇

教育强国心得体会3篇教育强国心得体会1专题片《教育强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旨在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

xx学院结合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发展旅游学科专业,培养特色旅游人才的办学成就受到关注和报道。

全片分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4集,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

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央视一套专题片《教育强国》提到:“民办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始终是一支活跃力量,始建于2005年的xx学院,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开设高尔夫管理、邮轮管理等专业,不仅解决了当地旅游人才稀缺问题,而且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提升了学校的育人效果”。

xx学院旅酒学院会展专业学生王xx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我们大学期间,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比如xx目的地旅游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我们都参与到其中。

正因为这些经历,为我们的就业打下了基础”。

不仅如此,xx学院还紧跟时代发展培育高端旅游人才,“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对人才培育提出了新要求,不能仅停留在技能层面,更要积极面向未来,关注数字教育,关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用,关注智慧旅游。

”xx学院旅酒学院执行院长xx说。

xx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旅游人才培养的“换代升级”,该校还推动并加强学科融合,整合旅酒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信息与智能学院等力量,围绕“旅游+金融”“旅游+信息智能”,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并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教育强国心得体会2近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

2023学习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

2023学习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

2023学习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2023学习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篇1《教育强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联合摄制的4集纪录片,聚焦新中国教育事业,以时代线索展开,全面讲述新中国教育事业70年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纪录片共分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四集,每集都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

教育是立国之本,从1949年到1977年,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前进,中国教育事业同样开辟了新的历史、取得突出成就。

从制定《共同纲领》到召开第一届全国教育大会确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开展扫盲运动,让亿万中国人开始了读书识字的新生活,成就足以载入人类文明史册;整顿调整中小学校、从1952年开始大规模高校院系调整;向苏联和东欧派出留学生,为国家建设源源不断的提供急需人才……一系列重大事件,记录着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中国教育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克服困难,取得快速发展的辉煌历程。

2023学习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篇2回顾国家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感慨万千。

建国70周年征程是一部奋斗史。

在国家和党的领导下使得我们走向光明,走向幸福。

让我们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把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提高创新能力,完善自我,站在历史的潮头,传承文明,发扬传统,开拓逬取,为实现中国梦,奉献力量。

2023学习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篇3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4亿人口中80%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高达95%以上。

不但普通群众里没几个识字的,就连许多干部文化水平也非常有限,甚至自嘲道:“不怕枪,不怕炮,就怕写报告。

”面对国家建设的新局面,各行各业逐步开启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扫盲运动。

在,赛跑不用发令枪,谁先写出规定的字谁起跑。

优秀专题片《教育强国》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

优秀专题片《教育强国》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

优秀专题片《教育强国》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专题片《教育强国》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

专题片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展示了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以下是整理的《教育强国》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育强国》观后感范文一为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探索与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四集专题片《教育强国》于11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首播,每天播出两集。

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都是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如今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建成了世界上规模的教育体系,正一路向着教育强国迈进的奋斗历程。

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贵州、广西、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教育强国》观后感范文二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教育事业基础薄弱,1949年全国80%的人口是文盲。

经过70年努力,中国已建成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的世界上规模的教育体系。

自20XX年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

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中国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专题片《教育强国》观看心得体会全集【五篇】

专题片《教育强国》观看心得体会全集【五篇】

专题片《教育强国》观看心得体会全集【五篇】专题片《教育强国》观看心得体会全集【篇一】为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探索与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四集专题片《教育强国》于11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首播,每天播出两集。

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都是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如今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建成了世界上规模的教育体系,正一路向着教育强国迈进的奋斗历程。

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贵州、广西、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专题片《教育强国》观看心得体会全集【篇二】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教育事业基础薄弱,1949年全国80%的人口是文盲。

经过70年努力,中国已建成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的世界上规模的教育体系。

自2012年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

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中国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联合摄制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聚焦新中国教育事业,以时代线索展开,全面讲述新中国教育70年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该片将于今晚(11月5日)晚在央视一套播出。

2022《教育强国》专题片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六篇

2022《教育强国》专题片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六篇

2022《教育强国》专题片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六篇【篇1】2022《教育强国》专题片观后感心得体会11月6日,三亚学院亮相央视一套专题片《教育强国》。

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旨在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

三亚学院结合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发展旅游学科专业,培养特色旅游人才的办学成就受到关注和报道。

专题片《教育强国》全片分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4集,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

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央视一套专题片《教育强国》提到:“民办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始终是一支活跃力量,始建于20xx年的三亚学院,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开设高尔夫管理、邮轮管理等专业,不仅解决了当地旅游人才稀缺问题,而且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提升了学校的育人效果”。

三亚学院旅酒学院会展专业学生王妍苏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我们大学期间,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比如三亚目的地旅游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我们都参与到其中。

正因为这些经历,为我们的就业打下了基础”。

不仅如此,三亚学院还紧跟时代发展培育高端旅游人才,“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对人才培育提出了新要求,不能仅停留在技能层面,更要积极面向未来,关注数字教育,关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用,关注智慧旅游。

”三亚学院旅酒学院执行院长柴勇说。

三亚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旅游人才培养的“换代升级”,该校还推动并加强学科融合,整合旅酒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信息与智能学院等力量,围绕“旅游+金融”“旅游+信息智能”,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并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优秀专题片《教育强国》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

优秀专题片《教育强国》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

优秀专题片《教育强国》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专题片《教育强国》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

专题片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展示了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强国》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为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探索与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四集专题片《教育强国》于11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首播,每天播出两集。

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都是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如今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建成了世界上规模的教育体系,正一路向着教育强国迈进的奋斗历程。

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贵州、广西、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教育事业基础薄弱,1949年全国80%的人口是文盲。

经过70年努力,中国已建成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的世界上规模的教育体系。

自2012年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

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中国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联合摄制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聚焦新中国教育事业,以时代线索展开,全面讲述新中国教育70年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专题片教育强国观后感心得大全_看教育强国有感5篇

专题片教育强国观后感心得大全_看教育强国有感5篇

专题片教育强国观后感心得大全_看教育强国有感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2019专题片《教育强国》观后感第一集主要内容: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一个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不仅寄托着个人成长的希望、家庭的希望,也承载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希望。

中国教育的发展,铭刻着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艰辛探索,也铭刻着属于这一代人的荣光。

第二集主要内容:中国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9个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中国教育,背负着国家使命,承担着民族重任。

风雨兼程,一路前行。

第三集主要内容:教育是奠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基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个个教育故事,呈现了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指引下,中国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变革历程。

在偏远农村,在课堂一线,在实训现场,中国各类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学段普及水平持续提升,教育公平迈出稳健步伐,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升......所有努力,让中国教育事业凸显出全新的时代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人才支撑。

第四集主要内容: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

面向未来,当代中国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正在展开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革和探索。

思想政治课创新形式,为学生插上思想的翅膀;以安吉游戏为代表,中国学前教育在改革创新中焕发出中国特色和时代风采;随着劳动教育生动实践的开展、网络技术等创新应用,基础教育领域更加突出公平、变革,育人效果举世瞩目;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成就、职业教育发展的全新局面、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对话形成新格局......各领域的深入变革与砥砺前行,共同勾勒出当代中国教育勇担时代重任、以创新开启未来的气魄与格局。

2019专题片《教育强国》观看心得《教育强国》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组织观看《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精选5篇)

组织观看《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精选5篇)

组织观看《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精选5篇)第一篇:组织观看《教育强国》心得体会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关乎国家命运与民族复兴大计。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面向未来,同奋进、共前行!以下是写写帮文库网为大家整理的《组织观看《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组织观看《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近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

纪录片以真实的史料、鲜活的故事、典型的案例,全方位、多层次地讲述了新中国教育70年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以教育为切入点,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

该片可谓一部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影像史,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准。

首次全景式呈现新中国教育成就近年,教育题材的纪录片并不少见,但《教育强国》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风雨历程为纵轴,中国教育发展的各大领域、各个方面为横轴,全景式地呈现教育战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在纪录片中却是首创性、独创性的,具有很强的档案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育强国》篇幅不长,但贯通历史与现实,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从“211”“985”“双一流”到国际化交流,从公平教育、素质教育到特殊教育,可谓包容教育之万象。

为了容纳如此丰富的内容,该片在结构上亦有独到之处。

前两集以纵线叙事为主,先后讲述从1949年到1977年,伴随着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前进,中国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历史,使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以及从1978年到20xx年党的xx大召开,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发挥着基础和支撑作用。

后两集则以横向叙事为主,分别聚焦教育公平、均衡教育以及教育创新、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等主题。

全片在结构上纵横有序、构思精巧,既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

在反映成就的同时,《教育强国》的立意高远,深刻阐释了取得成就背后的原因和必然。

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新中国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强国》之立国之本观后感
第一集主要内容: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一个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不仅寄托着个人成长的希望、家庭的希望,也承载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希望。

中国教育的发展,铭刻着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艰辛探索,也铭刻着属于这一代人的荣光。

看完视频之后,我对我国教育制度方面的改革历程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一声惊叹悠然而生。

首先,我惊叹于国家的眼界与魄力。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主席指出“从全国80%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大多数国民的文化素养都还是文盲阶段,扫盲工作就这样在一个艰苦的条件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全国范围内,不同职业阶层的人们有着相对应的识字任务,大家把识字融入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举办冬校、夜校等补习班、小黑板下地、赶牲口识字等等,霎时,形成了全民识字之风。

再者,我对人民的智慧更加地崇敬,并折服于新中国的文化新风貌。

文化教员祁建华创建的注音识字法,极大地推动了扫盲进程,之后便有了一个个以新凤霞为典型代表的成功脱盲的人。

在扫盲的同时,文字改革的工作也在进行着,根据社会的迫切需要,确定了三项任务,分别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一个接着一个的规定和方案的诞生,伴随着我国15岁以上的文盲率从80%下降到了52%,这也意味着我国文字改革的逐渐成熟以及我国国民文化素养的逐步提高。

不得不说,看着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教育事业的逐渐强大。

在这方面,我国大范围吸收企业办学、教会等为公办也从英国人手里拿回了燕京大学,以及集社会各教育专家人才去编写并出版用于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材,这都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这基础上,一大批高文化高质量的领导干部和各类人才涌现,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的成立为我国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国内改革到国际化发展,再者,从陆地到航空发展,我国人才培养程度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能力越来越强。

1952年,我国通过调整,形成了高等院校的新格局,出现了各种专业性质的高等院校,为我
国高等教育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高考制度又为我国培养了数以亿计的大学生。

北京航空学院成立以后,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第一枚探空火箭、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在此诞生,学生们投身于国防建设,为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即使我国教育水平在19世纪50年代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我们还有一大段距离,面对这样的局面,邓小平同志的举措又着实让我钦佩了一次,主动向中央请缨,要求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他说“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他集中各方优秀学者的宝贵意见,讨论出来各种改进方案。

在著名的八八会议,明确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宏伟目标,邓小平同志还四次提出恢复高考,恢复高考为中国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我国的教育领域能够逐步前进,取得现今这般成就,都无疑有赖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回顾自身,我作为一名光荣的学生党员,我必定时刻谨记党的宗旨和使命,认真学习我国我党的历史、科学文化知识以及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理论知识的先进思想,更加要主动寻找一切学习的机会,以理论指导实践,逐步锻炼自己成为一个像邓小平同志那样有思想有手段有担当的共产党人。

日后进入社会,我必将时刻谨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做到爱岗敬业、终身学习,永葆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