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什么叫做辩证的看待问题?

什么叫做辩证的看待问题?1、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2、辨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
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
3、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4、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扩展资料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的核心是斗争论(矛盾论)。
或者说,辩证法就是矛盾论。
现在用于包括思维、自然和历史三个领域中的一种哲学进化的概念,也用来指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上只有两种世界观,一种是辩证法,一种是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从根本上对立的两种世界观。
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联结。
这个思想也是辩证法作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形而上学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脱离。
它或者只见斗争,不见联合,或者只见联合,不见斗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辩证思维。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测试题”调查(6分钟)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测试结 果.doc • 教师小结 人际环境既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自觉营造的。 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主动打开交往的 大门,学会与人和谐交往,合作共事,建立纯洁 而深厚的友谊,这样才能创造快乐人生。
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和谐中国
• • • • • • • • • • • • • • • • • • • • • 演唱 祖海 和风细雨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 和颜悦色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 和气致祥的好人家日子挺祥和 和衷共济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 和谐中国和谐中国 一个脉搏同心同德前程最辽阔 和谐中国和谐中国 一个中国同欢同乐一唱天下和 和而不同的好山岳崇高也谦和 和如琴瑟的好江河真情在弹拨 和如一家的大神州同唱一首歌 和平共处的好邻邦知音特别多 和谐中国和谐中国 一个脉搏同心同德前程最辽阔 和谐中国和谐中国 一个中国同欢同乐一唱天下和 和谐中国和谐中国 一个脉搏同心同德前程最辽阔 和谐中国和谐中国 一个中国同欢同乐一唱天下和
•
•
演唱 刘和刚 小小寰球 横空出世 神州起和谐之曲 广宇飞天籁之音 朝霞祥云齐飞 山川江河一色 江河山川一色 一色 和······ 与日和与月和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 和······ 和生万物 和风拂面 神清气爽 慨当以慷 把酒临风 放声歌唱 美哉我和谐中国 与天不老 与天不老 壮哉我和谐中国 与地无疆 与地无疆 啊······与地无疆 美哉我和谐中国 与地无疆 与天不老 与天不老 壮哉我和谐中国 与地无疆 与地无疆 啊······与地无疆 与地无疆 和谐大中国 -
第二单元-用辩证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人生态度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联系、人际关系、发展的含义和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了解人际关系的作用;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2.让学生懂得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
能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看待顺境和逆境【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启发教学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旧课前面我们学习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做好人生路懂得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讨论: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是好事还是坏事,归纳:(失败乃成功之母)坏事可以转化为好事导入新课。
板书: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三、讲授新课板书: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一)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1.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把我们任何一个人放在没有人烟的沙漠上一年你生存下来吗?P42人际交往是第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P43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1)联系的含义:P44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联系的分类:P44相关链接;(4)联系的特征:P45 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什么叫做辩证的看待问题?

什么叫做辩证的看待问题?在哲学上看,辩证的看待问题就是用联系的观点看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用内外因的观点分析问题细化而言更多如:矛盾具有特殊性则要——事物的具体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等等要仔细,可以去看高中哲学课本的辩证法一章辩证的否定 (dialectical negation):表征否定本质特点的哲学概念。
指事物自身内在的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在事物内在矛盾推动下而进行的自身否定,是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辩证过程。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环节,事物的新陈代谢,旧事物向新事物的飞跃,是事物辩证否定的结果。
只有通过事物的辩证否定,才能实现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实现事物由旧质态到新质态的飞跃。
辩证否定又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生长起来的,彼此之间有着前后相继的内在联系;事物自身的辩证否定,并不是对原有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舍弃原有事物中陈旧的、消极的东西,吸取、保留原有事物中积极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并以改造过的形式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作为事物发展和联系环节的辩证否定就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克服体现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保留体现着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辩证的否定或“扬弃”,就是事物自身发展的克服和保留、间断性和连续性的对立统一。
辩证的否定方式是多样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
这是由事物矛盾质的特殊性以及它们所处条件的多样性决定的。
不同性质的事物,以及同一事物处在不同的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辩证否定方式。
人们对事物辩证否定的方式,必须从事物自身矛盾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
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对立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包括人的认识,由于内在的矛盾性,都是通过扬弃自身而发展的。
浅谈我是如何用辩证观点看问题的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因此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在看到事物好的一面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坏的一面。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容易走极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的看待事物。
辩证观点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下面简单谈谈我是如何用辩证观点看问题的。
一、如何用辩证观点看待“知止”与“知不止”《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是提倡知止的精神。
北宋名臣张咏曾说:“大小之事,皆需用智,智犹水也,不流则腐。
”被后人引申为“水不流则腐,人不进则退”。
这是提倡知不止的精神。
知止与知不止是矛盾对立的观点,各自均有人以此为追求目标。
一说该止,一说不该止,到底孰是孰非呢?其实,宇宙的根本规律就是对立统一的。
我认为知止,应该是指个人的欲望、贪心而说的。
如不止欲而纵欲,就会出现欲壑难填的现象,被欲所害,走向毁灭。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众所周知,二战的发动者希特勒,他在短短的半年内占领了西欧,可他野心膨胀,又去进攻苏联,众叛亲离成为世人的公敌,最终兵败身亡,成为人类的败类,遗臭往年。
又如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贪官和珅,四处敛财,富可敌国,结果也落得被抄家的下场。
物欲横流之中,知止者智,知不止者愚。
希特勒与和珅为争名利,费尽心机,到头来却也是空来白走,这正是他们不知止的缘故。
知止,知不止是对立的,但它们也是可以统一于一身的。
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原子事业,放弃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
在深山中几十年如一日,在团体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1964年成功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波兰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在十分简陋的木棚中历经多年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世界上极其珍贵的镭。
可她却毅然放弃申请专利,并把她提炼出的镭全部上交,分文不取。
邓稼先和居里夫人在个人享乐方面懂得知止,而在为国家、社会、人类发展的事业上却知不止。
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 联系的观点- 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例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联系,如食物链的联系。
-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也是相互联系的。
-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例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的是间接联系。
- 题目解析- 例题:“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答案:①④。
解析:“蝴蝶效应”表明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南美洲蝴蝶扇动翅膀这一微小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美国的天气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体现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说法错误,重大事件的发生是偶然与必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说法错误,普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想象和推论的结果。
2. 发展的观点- 含义-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学会用辩证法分析问题

学会用辩证法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申论测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辩证法是非常必要的。
辩证法不仅有利于我们切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建立行之有效的解题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所谓辩证法,是指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都处在不断产生、消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恒的过程之中。
世界充满着矛盾,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矛盾着的两个对立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世界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表现为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的过程,采取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波浪式前进的路线。
辩证的否定构成从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肯定与否定是对立面的统一;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法的范畴包括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等,它们都是对立的统一。
一、对立统一(矛盾)规律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辩证法的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反对、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性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统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转化而实现的。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
方法论意义: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这种本质规定性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便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用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用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问题,在看到事物好的一面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坏的一面;在看到事物的这一面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不容易走极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看待事物;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感恩地去生活。
下面举几个用辩证法看待问题的例子:
一、对于法利赛人(包含教会中的法利赛人):我们一方面像耶稣一样以一种恨怒的眼光去
看他们,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以祈求神怜悯他们的心志去看待,同样对那些不信主的人也应该如此看待;
二、对于神,我们一方面要看到神的慈爱,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神的公义。
如果单单偏向一面,
我们对我们的神的认识就不全面、也不正确,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三、对于患难,也未必不是好处;对于安逸,也未必不是坏处
四、对于我们的敌人(尤其是政党之间),我们一方面痛恨,另一方面也要感谢我们的敌人,
是我们的敌人成就我们的纯洁、也是他们成就了我们的成长,如果说:他们的逼迫使我们中的少数人承受失败或者损失,而却能保证我们的纯洁的话,我认为这个还是值得的;
五、对于事业成功的人:我们一方面羡慕他们的成功;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他们也是人,也
有自己的软弱,一个人的成功不能掩饰他人性中的软弱
六、对于钱财,我们一方面在追求,另一方面,不论我们是贫是福,我们都应该学会感恩;
七、对于好处,我们感谢它;对于坏处,我们也应该感谢它,因为它使我们更加地珍惜现在
的好处,它也使我们更加地认识到现在的好处,它还使我们更加感恩地去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导行
【课堂小结】
爱岗敬业的意义 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的要求 一行 的理念
【课堂练习】
1.案例分析:5月12日,地震后的映秀镇里,面对埋在废 墟里的200万元左右现金和防暴枪弹,一名身体已经负 伤的农行职工熊英主动提出坚守岗位,留下来守护金 库。这一守就是6天6夜,这期间,熊英克服了常人难 以想象的困难。后援队赶到时,200万元左右现金和防 暴枪弹安然无恙,保护了国家和集体的财产。 问题: (1)熊英的事迹体现出怎样的职业道德? (2)爱岗敬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怎样做好爱岗敬业或爱岗敬业的要求是什么?
精业
升华
勤业
体现
乐业
前提
思考
问题一:有人瞧不起修 脚工作,认为是低贱 的,陆琴怎样看待这 项工作? 问题二:除了对修脚的 热爱,还有什么使陆 琴成为修脚大师? 问题三:生活并不总是 一帆风顺,如果有人 瞧不起你将来的工作 ,你会怎么办?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1)干一行、爱一行、专一 行是正确的职业态度 (2)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 职业观 (3)培养干一行、专一行的 职业技能意识
【课堂练习】
2. 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讨论该专业对应的职业 该如何爱岗敬业?可以分组讨论,要求每组 至少两条。
【课后作业】
1.搜集一个爱岗敬业道德模范的事例,并与同 学分享该模范是怎样做到乐业、勤业、精业 的。 2. 谈谈你对“今天不爱岗,明天就下岗;今天 不敬业,明天就失业”这句话的认识。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二单元 知荣辱 有道德
第四课 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二、爱岗敬业 立足岗位成才
创境激趣
暴雨中指挥交通的民警
抗震救灾中坚守岗位的蒋敏 1.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职业道德?
思考
2.你还知道哪些爱岗敬业的事例?
引思明理
爱岗敬业的意义
(一)爱岗敬业促使个人做好本职工作 (二)爱岗敬业促进行业发展 (三)爱岗敬业推动社会进步
小陈在一家快运公司负责递送快件,时间一久,他开 始厌倦自己的工作。经理建议他换一种方式—用“心”去 工作,与客户分享快乐。 他把一些格言、祝福语、笑话、天气预报等写在纸条 上,贴在快件上,客户接过快件时看到这些纸条,都格外 高兴,由衷地对他表示感谢,而他自己也从中分享到了工 作的乐趣。
问题一: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做某件事情一开始很感兴趣, 时间一久就感到厌烦了? 问题二:小陈是如何从工作中挖掘出乐趣的?
思考
问题一:什么叫 “绝活”,许振 超有哪些绝活? 问题二:这些绝 活,许振超是怎 样练成的? 问题三:你打算 如何将“精”的 要求落实到学习、 工作当中?
精业的要求
必须不断学习。 必须对工作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不断创新, 争创一流。
乐业、勤业、精业的关系
结论: 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问题三:如果将来对工作产生厌倦,你会怎么办?
思考
乐业的要求
乐业,要求我们对所从事的工作培 养起浓厚的职业兴趣,激发出强烈 的崇敬感和自豪感,树立起神圣的 事业心和责任心,保持乐观向上的 工作态度。 乐业,还要求我们在职业实践中体 味和享受职业之乐。
•
•
小胡在一个建筑工地打杂。每天早来晚走,勤奋工 作,而不管分内分外,有无报酬,整个工地被他收拾得 干干净净,工具、材料安排得井井有条。三个月后,老 板让他看管工地,并负责收料。 小胡更加努力地工作,干脆搬到工地上住了下来。 他处处留心,了解工地上的每一个角落,了解施工的每 一个环节,熟悉施工队里的每一个人。由于他工作认真 负责,管理细致到位,一年下来,为工程节约了因跑冒 滴漏造成的损失几万元。老板把他提升为财物总管。
思考
问题一:小胡为什么能得到提升? 问题二:小胡有什么过人之处? 问题三:在学习和班级工作中,你能做到象小胡 那样吗?请举例说明。
勤业的要求
勤业要求我们有忠于职守的工 作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 度和刻苦勤奋的工作精神。 忠诚、认真、勤奋是成功的金 科玉律,敷衍、马虎、懒惰是 成功的最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