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极地地区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极地地区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极地地区知识点归纳极地地区是地球上较为恶劣的环境之一,但也是我们了解地球的重要资源之一。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下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点,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片神秘区域。

一、北极和南极的世界1.北极和南极的位置及环境:北极位于北极圈内,南极则位于南极圈内,二者都是极寒、缺氧、干燥、荒凉的环境。

2.南极洲和北极地区的区别: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冰陆,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拥有400多个冰川和冰山,并且是全球最寒冷的地方,而北极是海洋环境,四周是浮冰和海冰,由于融化的海冰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正对北极的陆地也受到了影响。

3.北极和南极的动植物:北极和南极的环境极端,只有少数动植物能在此生存,如北极熊、企鹅、北极狐等。

二、冰川和冰雪景观1.冰川和冰川的形成水在高山地带的融雪汇聚形成的,它们是大自然的“水库”,能缓冲洪峰、保持水源的平衡。

2.冰川的运动方式:冰川运动主要有滑移、流动、挤压等多种方式,大多数冰川都是大气和温度变化的链式反应,随着全球变暖,冰川也有着缩小和消失的趋势。

3.冰川退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全球气温的迅速上升,南极洲的西部和南部半岛地区的冰川正在迅速融化,这种变化为全球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涉及着海平面、气候、人口分布等众多方面。

三、极地科学研究1.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极地地区被科学家称为地球的“发动机房间”,是各种大气、环境、地球物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2.极地地区的气象研究: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可能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因此,对极地地区气象的研究至关重要。

此外,极地地区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预警站。

3.极地科学研究在生态、生物资源等领域的应用:极地科学研究在生态、生物资源等领域的应用,能够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环境,并挖掘出更多的生物资源。

四、鸟类和海洋生物1.极地地区的海洋生物鲸鱼、海豹等很多海洋生物都在极地地区有繁衍和产卵的习惯。

2.北极和南极的企鹅:企鹅是北极和南极地区独有的动物,特别是南极地区,常被称为“北极熊”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归纳(P92图10.1:找出南极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P93图10.2:找出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②海拔高,地表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③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世界寒极”、“冰雪高原”之称。

此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2.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也远不及南极。

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3.资源: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着丰富的矿产;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海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4.科学考察的宝地: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1985年2月14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

1989年2月26日,建立中山站。

(记住两个考察站在P101图10.2中的位置)。

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

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而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

中山站位于东半球(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为什么我国南极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因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高些;其次这时正值极昼期,白天时间长,利于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建站。

)●我国建立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第一个建立);中山站;昆仑站(2009在南极最高点建立了我国首个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地区的科考站)。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下第十章极地地区知识汇总大全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下第十章极地地区知识汇总大全

一、北极地区1.北极地区的位置:北纬66度30分以北。

2.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气温极低,年平均气温约为零下20摄氏度。

-冷极部位于亚洲,温和部位于北美。

-四季分明,夏季平均气温约为零上10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约为零下40摄氏度。

-极昼与极夜现象明显,夏季连续几个月白天不黑夜,冬季连续几个月黑夜不白天。

3.北极地区的地理景观:-冰面:冰盖、冰原、冰山等。

-冰山:由海洋的冰川冰漂浮在水面上形成的,高大且底部厚重。

-冰川:主要有陆地的冰川和浮冰。

-海洋:北极洋、白令海、贝尔琴海等。

-岛屿:斯瓦尔巴群岛、法罗群岛等。

4.北极地区的生物资源:-动物:北极熊、海豹、鲸鱼等。

-植物:苔藓植物、地衣等。

二、南极地区1.南极地区的位置:南纬60度以南。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气温极低,南极洲内陆气温最低可达零下80摄氏度。

-年平均气温约为零下57摄氏度。

-冰盖几乎无融化,没有产生河流。

-极夜与极昼现象明显,冬季连续几个月黑夜不白天,夏季连续几个月白天不黑夜。

3.南极地区的地理景观:-冰盖:南极洲的冰盖面积约1200万平方公里,储存了世界上90%的冰。

-冰山:由冰川冲击形成的。

-冰山湖:在冰盖下方形成的水域。

-大陆边缘:多山地、岛屿和海峡等。

4.南极地区的生物资源:-动物:企鹅、海豹、鲸鱼等。

-植物:苔藓植物、地衣等。

三、人类在极地地区的活动1.科学考察:人类前往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研究地质、气象、生物等,深入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变。

2.旅游观光:极地地区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许多人前往旅游观光。

3.资源开发: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的开采和渔业资源的利用。

总结:极地地区是地球上独特的地理区域,气候寒冷,地理景观奇特,生物资源稀缺。

了解极地地区的知识可以增强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地理极地地区知识点总结

地理极地地区知识点总结

地理极地地区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南极位于南纬90度的地方,被冰川覆盖着,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干燥的大陆。

北极则位于北纬90度,是一片海域,被冰层覆盖。

两极地区都是地球上最寒冷、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2. 地貌南极地区主要由大陆冰盖和浮冰构成,其中冰盖厚度约为2200米。

北极地区则是由海洋和浮冰组成,浮冰数量和范围随季节和气候变化而变动。

3. 地质极地地区的地质情况与其他地区不同。

南极地区主要由南极洲大陆组成,地质年代古老,岩石多样。

北极则是一片覆盖冰层的海域,地质活动有限。

二、气候特征1. 温度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约为零下50摄氏度,最低温度可达零下60摄氏度;北极地区的气温则较为温和,夏季气温约为零下2至零上10摄氏度,冬季气温约为零下30至零下20摄氏度。

2. 降水南极地区降水非常稀少,主要以雪为主;北极地区由于是海洋环境,降水量相对较多,主要为雪或冰雹。

3. 风速极地地区的风速非常大,南极地区风速可达每小时100公里以上,北极地区风速也很快,尤其是冬季季风。

三、生物多样性1. 植被极地地区的植被非常稀少,主要以苔藓、地衣和低矮植物为主。

南极地区植被更为稀疏,绝大部分地区几乎没有植被。

2. 动物极地地区的动物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适应极寒环境的动物种类丰富。

南极地区有企鹅、海豹、北极熊等动物,而北极地区有北极狐、北极熊、海豹等动物。

3. 海洋生物北极地区的海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生物栖息地之一,海豹、北极熊、数百种鸟类和鱼类生活在这片海域。

四、人类活动1. 科学研究极地地区是地球上少数可以开展科学研究的场所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

2. 旅游观光近年来,随着科技和交通的发展,极地地区的旅游观光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许多人前往南极、北极地区,探索这些神秘的地方。

3. 自然灾害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没有永久性的人类居住点,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升温速度是极地地区的其他地方的好几倍,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等问题。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一、极地地区的概述1. 极地地区的定义•极地地区是指地球两极附近的地理区域,包括北极和南极地区。

•极地地区的特点是寒冷、干燥,气候条件恶劣,几乎没有植被覆盖。

2.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北极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北纬66°34′以北的地区。

•南极地区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南纬66°34′以南的地区。

3. 极地地区的地形特点•极地地区主要由冰川、冰盖和冰山组成,地势较为平坦。

•北极地区有海冰和冰岛,南极地区则是由冰盖覆盖。

二、极地地区的气候1. 极地地区的气候类型•极地地区属于寒冷地区,气候类型为极地气候。

•极地气候的特点是寒冷、干燥,年均气温低于0℃,降水量较少。

2. 极地地区的气温•极地地区的气温极低,冬季气温可达-50℃以下,夏季气温也很低,一般在0℃以下。

3. 极地地区的降水•极地地区的降水量很少,大部分是以雪的形式降落。

•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导致极地地区的降水量很低。

4. 极地地区的风向•极地地区的风向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大气环流的影响。

•北极地区的风向主要为东北风,南极地区的风向主要为西风。

三、极地地区的动植物1. 极地地区的动物•极地地区的动物适应了恶劣的气候条件,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行为习惯。

•北极地区的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海豹等;南极地区的动物有企鹅、海豹、海象等。

2. 极地地区的植物•极地地区几乎没有植被覆盖,只有一些苔藓、地衣等耐寒植物能够生长。

•这些植物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存活,并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四、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1. 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极地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由于气候恶劣和交通不便等因素,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相对困难。

2.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由于极地地区的环境脆弱,对人类活动敏感,需要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

•国际社会普遍呼吁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3. 极地地区的环境变化•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变化。

地理极地知识点总结

地理极地知识点总结

地理极地知识点总结一、北极和南极的位置和特点1、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端的地区,由北极洋、格陵兰、加拿大、阿拉斯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俄罗斯北部的一部分组成。

2、南极则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地区,由南极洲和周围的南极洋组成。

二、气候1、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包括气温极低、降水稀少、风大等。

北极地区的气温通常在摄氏零下50度至零下30度之间,而南极地区的气温可达零下80度。

2、极地地区的冰川、冰盖和冰架占据了大部分土地面积,形成了独特的冰雪景观。

三、动植物1、由于气候极端,极地地区的植被少而分散,大多为苔藓、地衣和低矮的草本植物。

2、极地地区的动物生存条件极其苛刻,只有少数适应了极地环境的动物能在此生存,如北极熊、企鹅、海豹等。

四、冰层1、极地地区的冰层是全球气候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冰层反射太阳光线,起到了控制地球气温的重要作用。

2、北极地区的冰盖和南极地区的冰架不仅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气候,还对全球气候和海平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五、自然资源1、极地地区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矿产开发和能源资源的宝库,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石等。

2、然而,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生态压力,需要特别谨慎对待。

六、环境保护1、极地地区的独特生态环境受到全球关注,保护极地生态环境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重要议题。

2、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仅涉及到当地国家的责任,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和支持。

七、极地科研1、极地科研对认识地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各国在极地科研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合作项目,共同努力推动对极地地区的深入研究。

八、极地旅游1、极地旅游近年来逐渐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北极和南极地区参观冰川、观赏野生动物等。

2、极地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以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以上是关于地理极地的知识点总结,极地地区的独特环境、生态、资源和科研价值不容忽视,我们应当加强对极地地区的保护和研究,为人类认识和保护地球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一、南极洲的基本情况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大陆,位于南纬60°至90°之间。

它被智利、阿根廷、英国、挪威等国家主张为自己的领土,但根据《南极条约》,南极洲被国际社会共同管理和保护。

1. 地理环境•南极洲面积约为1.4亿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五大洲。

•南极洲的海域被称为南冰洋,是全球最大的海域之一。

•南极洲地势高低起伏,以冰盖覆盖着大部分土地。

2. 气候特点•南极洲气候寒冷,全年气温低于零摄氏度。

•冬季(4月至9月)气温更低,常常达到零下70摄氏度左右。

•夏季(10月至次年3月)气温较高,但仍然低于零摄氏度。

3. 生物多样性•南极洲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低的地区之一。

•南极洲的动植物适应了严寒的环境,如企鹅、海豹、鸥类等。

•南极洲的海洋生态系统也独特而丰富,有大量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

二、北极地区的基本情况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北端的地区,包括北冰洋及其周边陆地。

由于涉及到中国可能被视为敏感的话题,我们将重点介绍北极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环境保护问题。

1. 地理环境•北极是一个由海域和岛屿组成的地区,主要涉及到北冰洋和周边国家(如俄罗斯、加拿大、挪威等)拥有的领土。

•北极地区覆盖着大量冰川和浮冰,其中最大的是格陵兰岛上的冰盖。

2. 气候特点•北极气候寒冷,全年气温低于零摄氏度。

•夏季(6月至9月)气温升高,但仍然低于零摄氏度。

•冬季(10月至次年3月)气温更低,常常达到零下40摄氏度左右。

3. 环境保护问题•北极地区的冰川和浮冰正在快速融化,这是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影响。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和岛国造成威胁。

•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石油开采和渔业。

三、南极与北极的比较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两个极端的地区,它们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异。

1. 地理位置•南极位于南纬60°至90°之间,北极位于北纬66°34′至90°之间。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原创实用版)目录1.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定义和特点2.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3.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资源和生物4.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5.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与保护正文一、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定义和特点极地地区是指地球上纬度极高的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南极,是一个被冰川覆盖的大陆,主要由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组成。

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北极,是一个由冰川和海洋组成的地区,主要由北极洲和周围的海洋组成。

这两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二、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气候都非常寒冷,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系统的不同,两者的自然环境也有所不同。

南极地区的气候比北极地区更为寒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寒冷、大风和少雨。

而北极地区的气候相对较暖,降水量也较大。

三、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资源和生物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是资源丰富的地区。

南极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极磷虾。

北极地区的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等。

此外,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企鹅、海豹、北极熊等极地动物。

四、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未被大规模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之一,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涉及到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地质学、海洋学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与保护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是全球性的公共资源,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保护和利用。

目前,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有一系列的国际条约和协议来管理和保护这些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整

(P100图101:找出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P101图102:找出南极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海拔高,地表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世界寒极”、“冰雪高原”之称。

此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2、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也远不及南极。

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
3、资源: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着丰富的矿产;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海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4、科学考察的宝地: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198年2月14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
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

1989年2月26日,建立中山站。

(记住两个考察站在P101图102中的位置)。

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

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而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

中山站位于东半球(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极条约》。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为什么我国南极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
●7XX在南极最高点建立了我国首个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地区的科考站)。

南极洲拥有的世界之最:①跨经度最广的大洲(360°)②海拔最高的大洲③气候最寒冷的大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