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网络管理期末复习

网络管理期末复习

第1章网络管理概论1.网络管理的定义: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网络管理是指规划、监督、设计和控制网络资源的使用和网络的各种活动,以使网络的性能达到最优。

2.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有关资源的管理信息由代理进程控制,代理进程通过网络管理协议与管理站对话。

3.各种网络管理框架的共同特点:①管理功能分为管理站和代理两部分;②为存储管理信息提供数据库支持;③提供用户接口和用户视图功能;④提供基本的管理操作。

4.网络监控:网络管理功能可分为网络监视和网络控制两大部分,统称网络监控(Network Monitoring)。

5.网络监控系统的通信机制:有两种技术可用于代理和监视器之间的通信。

一种叫做轮询(Polling),一种叫做事件报告(Event Reporting)。

6.面向对象的概念:多继承性,是指一个子类有多个超类;多态性源于继承性,子类继承超类操作,同时又对继承的操作做了特别的个性,这样不同的对象类对于同一操作会做出不同的响应;同质异晶性是指它可以是多个对象类的实例。

7.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一般划分为五个功能域(功能类),每一类分别执行不同的网络管理任务,合称FCPAS,即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

8.性能监视:就是指针对网络的工作状态,收集、统计、分析相关的数据,根据性能监测的结果可以改进性能评价的标准,调整性能监测模型,为网络控制提供依据。

对网络管理有用的两类性能指标:即面向服务的性能指标(可用性、响应时间、正确性)和面向效率的性能指标(吞吐率、利用率)。

9.例1.1 计算双链路并联系统的处理能力。

假定一个多路器通过两条链路连接到主机。

在主机业务的峰值时段,一条链路只能处理总业务量的80%,因而需要两条链路同时工作,才能处理主机的全部传送请求。

非峰值时段大约占整个工作时间的40%,只需要一条链路工作就可以处理全部业务。

假定一条链路的可用性为A=0.9。

整个系统的可用性Af可表示如下:Af=(一条链路的处理能力)×(一条链路工作的概率)+(两条链路的处理能力)×(两条链路工作的概率)两条链路同时工作的概率为A2=0.81,而恰好有一条链路工作的概率为A(1-A)+(1-A)A=2A-2A2=0.18。

网络管理复习

网络管理复习

★1.网络管理的概念。

网络管理是指规划、监督、控制网络资源的使用和网络的各种活动,以使网络的性能达到最优。

2.计算机网络的管理需要的有效保障。

技术和制度两方面的保障3.现代网络管理可概括为四个方面(OAM&P)运行,控制,维护和提供四个方面4.网络管理服务的层次划分。

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服务管理层,事务管理层★5.网络管理的结构模式有哪几种?简述每种结构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其优缺点。

集中式网络管理、层次化网络管理、分布式网络管理; 集中式网络管理一个管理节点负责检测和控制整个网络优点:高度集中、易于全面做出决断;结构简单、易于管理和维护;缺点:管理节点及其通信链路负载重;可扩展性差;可靠性低;适用环境:规模较小的网络;层次化网络管理若干管理者+总管理者;管理者(manager):管理各自所管辖的网络域;总管理者(MOM:Manager of Manager):总管整个网络;总管理者能和域管理者通信,域管理者之间不可通信;优点:分散了网络/资源的负荷(管理负荷、通信量);可靠性更高;缺点:比集中式系统更复杂;适合环境:网络规模较大;网络节点数据多且分散;具有层次化的业务管理特点;分布式网络管理多个对等管理者;每一个管理者负责一个网络域;管理者能够相互通信优点:完全分散网络/资源的负荷;管理规模可按需任意调整;很高的可靠性缺点:比层次式系统更加复杂;6.网络管理的五个功能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安全管理7.网络故障管理任务范围实时监测网络,当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报警,迅速找出故障点,判断故障原因,制定故障排除方案,实施故障排除作业以恢复网络运行8.网络配置管理任务范围用来支持网络服务的连续性而对管理对象进行的定义,初始化,控制,鉴别和检测,以适应系统的运行要求9.性能管理的目标收集统计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应用一定的算法进行分析,以获得系统的性能参数,保证网络可靠,稳定地运行10.性能管理的主要功能对网络中管理对象进行监测,收集与网络性能相关的数据,记录,统计,维护收集到的网络性能数据,分析网络性能数据以发现网络瓶颈,产生性能报警,报告性能事件,将当前收集到的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以此来分析并预测网络性能变化趋势,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网络性能的评价基准和监测模型,优化网络结构,配置和性能11.计费管理的主要功能1.通知用户缴纳费用;2.设置用户费用;3.在必须使用多个通信实体才能完成通信时,能够把使用多个管理对象的费用结合起来;4.收集,总结,分析和表示计费信息所用格式和手段的标准化;5.选取计费所需数据,6.根据资源使用情况调整收费标准;7.为用户提供计费信息查询服务12.安全管理的主要功能1.支持身份识别,规定身份识别的过程;2.支持访问控制;3.支持密钥管理;4.维护和检查安全日志★14.CMIP协议的特点由ISO制定;着重于普适性;针对OSI(TCP/IP)协议模型;需要能力强的处理机和大容量的存储器;目前支持CMIP的产品较少,多用于电信网;★15.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有两种实现方法代理方式、嵌入方式16.常见网络物理故障。

网络管理-复习资料

网络管理-复习资料

4、简述网络管理的基本模型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网络管理的基本模型是管理-代理者模型,它主要包括4个组成部分:(1)管理者:位于网络主干或接近主干的工作站或微机上的软件,负责发出管理操作命令、接受来自代理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以确定网络状态是否正常。

(2)管理代理:位于主机、网络互连设备等被管理设备内部的软件,接受管理者发出的命令并完成相应的操作,例如更改被管理设备的配置或返回所在设备的信息。

(3)网络管理协议:管理者和管理代理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约定。

(4)管理信息库:简称MIB,是一个概念上的数据集合,它由代理软件进行管理,其中存放了描述被管理设备的管理对象,MIB将管理对象组织为分层树形结构,而管理对象使用管理信息结构(SMI)进行定义。

MIB属于逻辑数据库,在内存中并没有数据集合的完整副本。

代理软件收到命令后,提取命令中的对象标识符,然后根据对象标识符去读取对应的硬件信息,并将该信息返回给管理者。

4.1什么是对象标识符?对象标识符(OID)是用于全局唯一标识管理对象的数字序列,使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管理对象被组织成分层树形结构,树的叶子结点表示管理对象。

树中的每个结点都有编号,从根到每个叶子结点都有唯一的路径,将路径上所有结点的编号按顺序以点分十进制的方法写出来,即为对象标识符。

5、MIB库中包含了哪些信息?MIB中的数据可以分为感测数据、结构数据和控制数据三类。

感测数据用于表示测量到的网络状态;结构数据描述网络物理和逻辑的组成;控制数据存储网络的操作配置。

6、什么是ASN.1?它有什么作用?ASN.1的全称是抽象语法表示,它是一种形式语言,提供统一的网络数据表示,通常用于定义应用数据的抽象语法和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PDU)的结构。

7、什么是BER编码?它的作用是什么?BER称为基本编码规则,用于将ASN.1表示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转换为二进制位串。

8、简述应用实体、表示实体和抽象语法、传输语法之间的关系。

网络管理复习资料

网络管理复习资料

Dynamic方式又分为Auto(自动)和 Desirable(期望的)。
– – 如果两个端口都被设置为dynamic auto, 那么这条链路永远不能成为trunk。 如果两个端口都被设置为dynamic desirable,那么这条链路将成为trunk。
VLAN干道协议(VTP):在一个VTP 域内,VTP通过干道链路在交换机之间 传送VLAN信息,从而使整个VTP域内 交换机的VLAN信息得到同步。在网络 中实现VLAN并不一定要VTP。
(1)列出所需要的子网掩码 (2)列出每个子网的地址范围
解:
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24 每个子网的地址范围如下(其中第一个地址表示网络,最后一 个地址是广播地址):
1. 2. 3. 4. 5. 6. 7. 8. 192.168.100.0~192.168.100.31 192.168.100.32~192.168.100.63 192.168.100.64~192.168.100.95 192.168.100.96~192.168.100.127 192.168.100.128~192.168.100.159 192.168.100.160~192.168.100.191 192.168.100.192~192.168.100.223 192.168.100.224~192.168.100.255
1. 利用VLAN控制广播风暴 2. 利用VLAN提高网络整体的安全性 3. 利用VLAN方便网络管理
NAT:要实现使用私有IP地址的内部网络用 户能够访问Internet,需要在路由器或防火 墙上配置NAT。
VLAN的实现方式:静态VLAN和动态VLAN – 静态VLAN是指网络管理员将交换机端口分配给 某一个VLAN,也称为基于端口的VLAN,是一 种最经常使用的配置方式。 动态VLAN是根据每个主机的MAC地址来划分, 必须先建立一个包含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及相应 VLAN号的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管理复习

计算机网络管理复习

计算机网络管理复习填空:1.子网掩码:子网掩码(subnetmask)又叫网络掩码、地址掩码、子网络遮罩,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

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

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主要用于子网的划分,由网络id,子网id,和主机id共3部分组成。

)2.ip地址分类:p197IP地址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主要包括IPv4和IPv6。

IPv4地址分为:a类地址:0xxxxxxx(0--126)主机主机主机(127.X.X.X用作环路测试地址;0.0.0.0用作广播地址;两者均不可用)B类地址:10XXXXXXXXXX主机(128.0.0-191.255.0.0)c类地址:110xxxxxxxxxxxxxxxxxxxxx主机(192.0.0.0―223.255.255.0)多播类:255.0 xxxx-255.0 xxxx(0x255.0 xxxx)地址类:1110 xxxx-255.0 xxxx例如:IP地址:192.168.225.54/24(24是子网掩码中“1”的数字)子网划分(主机数,子网数):p210新创建的子网数量=2n(n是默认掩码扩展的位数;包括子网0和1)。

每个子网可以容纳的主机数量=2n-2(n是可用主机地址的数量:8-n=n)网络协议:网络管理协议:SNMP(网络管理协议)CMIP(公共管理信息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协议中的互联网层:ip(网际协议)、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arp (地址解析协议)、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传输层的协议有: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应用层协议包括:电子邮件类:如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网络管理:如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域名解析:如DNS(域名服务)地址管理类:如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bootp(引导程序协议)循环地址/功能:P207回路地址是___一种保留的ip地址_______,功能是___用于网络软件测试和本地进程之间的通信。

自考计算机网络管理复习资料

自考计算机网络管理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管理复习第一章网络管理概论1、网络管理基本概念跨平台网络管理与局域网管理区别:局域网管理相对简单,运行统一的操作系统,只要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功能和操作命令就可以管好一个局域网,对于异构型设备组成的、运行多种操作的互联网的管理就不那么简单了,需要跨平台的网络管理技术。

TCP/IP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TCP/IP网络(具有开放性)中的简单管理工具---------ping程序;用ping发送探测报文可以确定通信目标的联通性及传输时延;当网络互联规模大时这种方法不适合,一是ping返回信息少,无法获取被管理设备详细情况,二是ping程序对很多设备逐个测试检查,工作效率低,这时出现了用于TCP/IP网络管理标准----------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适用于任何支持TCP/IP的网络。

此时,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出了OSI系统管理标准CMIS/CMIP。

网络管理平台:网络管理标准的成熟,刺激了制造商的开发活动,近年来市场上陆续出现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商用网络管理系统。

这些系统有的是主机厂家开发的通用网络管理系统开发软件,有的则是网络产品制造商推出的与硬件结合的网管工具,这些产品都可以称为网络管理平台。

网络管理的需求:有了统一的网络管理标准和适用的网络管理工具,还要及时采用新技术,需要有方便适用的网络配置工具,以便及时修改和优化网络配置,使网络更容易使用,提供多种多样的网络服务。

网络管理的目标:网络工作更加安全,网上传输信息更加保密,网络资源的访问要严加控制,防止计算机病毒和非法入侵者的破坏等。

2、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网络管理系统层次结构及与OSI模型的关系:OSI/RM图:网络管理系统层次结构网络管理系统框架结构:管理功能分为管理站和代理两部分;为存储管理信息提供数据库支持;提供用户接口和用户视图功能;提供基本的管理操作;管理信息库和用户视图的功能:管理站:(功能:作用:)代理:网络中的其他结点在NME的控制下与管理站通信,交换管理信息,这些结点中的NME模块叫做代理模块。

网管复习资料

网管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5题10分,2分/题)1、网络管理;2、故障管理;3、配置管理;4、性能管理;5、安全管理;6、计费管理;7、网络管理体系结构;8、SNMP;9、MIB;10、网络总体性能指标;11、节点性能指标;12、链路性能指标;13、网络安全管理;14、认证;15、防火墙;16IT服务;17、IT服务管理;18、服务台;19、IT服务事故管理;20、IT服务问题管理;21、IT服务配置管理;22、IT服务变更管理;23、IT服务发布管理;24、IT服务变更管理;25、IT服务发布管理;26、IT服务级别管理;27、IT服务财物管理;28、IT服务能力管理;29、IT服务可持续管理;30、IT服务可用性管理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是指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代理的组织形式。

SNMP是一种事实上的工业标准,是为了管理采用TCP/IP协议的网络而提出的一种网络管理协议,包括一系列协议和规范,它还提供一种简单的安全保护能力即共同体,它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简单性。

MIB:网络管理信息库是整个SNMP协议体系框架的基础,在整个数据库包中含着被管理实体的管理信息。

存储在管理信息库中的管理信息以树形结构进行组织,树形结构中的每一个叶子节点都代表一个信息、变量、配置,管理信息库由被管理实体自己维护,被管理实体通过对这棵树中相应的叶子节点赋值,反映自己的状态。

管理者通过管理读取相应的变量以获得被管理实体的状态信息,也可以通过管理代理修改某些值来实现控制被管理实体的功能。

认证:是一个实体向另外一个实体证明了某种所声称的属性过程。

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标识,二是认证。

标识是用来代表实体的身份,确保实体在系统中的唯一性和可确认性,一般用名称和标识符(ID)来表示;鉴别是对实体身份真实性进行识别,依据是用户所拥有的特殊信息或实物,这些信息是保密的,其他用户都不拥有的。

防火墙:由一些软硬件组合而成的网络访问控制系统,它根据一定安全规则来控制流过防火墙的网络包,能够屏蔽被保护网络内部的信息、拓扑结构和运行情况,从而起到网络安全屏障作用。

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复习

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复习

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复习答案及解析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及其设备通过通信线路和交换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基本概念:- 节点:在网络中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设备。

- 通信链路:节点之间传输信号的物理线路。

- 报文: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单元。

- 协议:计算机网络中各种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所遵循的规则和标准。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照规模:- 局域网(LAN):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如办公楼、校园等,连接多台计算机和设备的网络。

- 城域网(MAN):连接城市范围内多个局域网的网络。

- 广域网(WAN):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常用于连接不同地区的网络。

按照拓扑结构:- 星型网络:以一个中心节点为核心,其他节点通过通信链路与其相连。

- 总线型网络:所有节点通过一条主要的通信链路相连。

- 环形网络:节点按照环状连接,每个节点都与相邻的两个节点相连。

按照通信方式:- 广播式网络:信息在网络中广播,每个节点都可以接收到。

- 点对点网络:信息由源节点直接传送给目标节点。

3.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带宽:网络传输速度的衡量单位,通常以每秒传输的比特数来表示。

- 时延: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经历的时间。

- 发送时延:数据从发送端传输到链路上所需要的时间。

- 传播时延:数据在链路上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

- 排队时延:数据在网络节点的缓存队列中等待传输所需要的时间。

- 处理时延:数据在节点进行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 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

-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的数据量。

-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与带宽的乘积,表示在传输过程中能够存储的最大数据量。

4.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和组织方式,常见的有TCP/IP和OSI参考模型。

- TCP/IP参考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五层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简述网络管理的基本模型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网络管理的基本模型是管理-代理者模型,它主要包括4个组成部分:(1)管理者:位于网络主干或接近主干的工作站或微机上的软件,负责发出管理操作命令、接受来自代理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以确定网络状态是否正常。

(2)管理代理:位于主机、网络互连设备等被管理设备内部的软件,接受管理者发出的命令并完成相应的操作,例如更改被管理设备的配置或返回所在设备的信息。

(3)网络管理协议:管理者和管理代理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约定。

(4)管理信息库:简称MIB,是一个概念上的数据集合,它由代理软件进行管理,其中存放了描述被管理设备的管理对象,MIB将管理对象组织为分层树形结构,而管理对象使用管理信息结构(SMI)进行定义。

MIB属于逻辑数据库,在内存中并没有数据集合的完整副本。

代理软件收到命令后,提取命令中的对象标识符,然后根据对象标识符去读取对应的硬件信息,并将该信息返回给管理者。

4.1什么是对象标识符?对象标识符(OID)是用于全局唯一标识管理对象的数字序列,使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管理对象被组织成分层树形结构,树的叶子结点表示管理对象。

树中的每个结点都有编号,从根到每个叶子结点都有唯一的路径,将路径上所有结点的编号按顺序以点分十进制的方法写出来,即为对象标识符。

5、MIB库中包含了哪些信息?MIB中的数据可以分为感测数据、结构数据和控制数据三类。

感测数据用于表示测量到的网络状态;结构数据描述网络物理和逻辑的组成;控制数据存储网络的操作配置。

6、什么是ASN.1?它有什么作用?ASN.1的全称是抽象语法表示,它是一种形式语言,提供统一的网络数据表示,通常用于定义应用数据的抽象语法和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PDU)的结构。

7、什么是BER编码?它的作用是什么?BER称为基本编码规则,用于将ASN.1表示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转换为二进制位串。

8、简述应用实体、表示实体和抽象语法、传输语法之间的关系。

在互相通信的端系统中至少有一个应用实体和一个表示实体。

应用实体按照预先定义的抽象语法构造协议数据单元,用于和对等系统的应用实体交换信息,也就是说,应用实体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按照抽象语法来理解发送和收到的信息,它并不关心信息如何发送和接收。

表示实体对应用实体的抽象数据进行编码,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其转换成比特串。

把抽象数据转换成比特串的编码规则叫传输语法。

8.1 上题中的各个概念与实际语法之间的关系实际语法指编程语言采用的语法。

应用实体和表示实体是软件,都使用实际语法来实现。

在编程过程中要按照抽象语法的规则来表示数据,并按照传输语法的规则形成二进制位串。

9、简述ASN.1的数据类型。

(1)ASN中的一个数据类型由3个部分组成:标签、类型(关键字)和值。

其中标签是用于传输语法,而类型(关键字)是为了人类书写方便。

标签可以分成4种:通用标签(UNIVERSAL):标识ASN定义的标准类型。

应用标签(APPLICATION):标识用户自定义的类型。

上下文标签(CONTEXT):这种标签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私有标签(PRIV ATE):用户自定义标签。

(2)所有的数据类型可以分为4类:简单类型:由单一成分构成的原子类型。

构造类型:由两种以上成分构成的类型。

标签类型:由已知类型定义的新类型。

其他类型:包括CHOICE和ANY两种。

10、使用ASN.1描述如下学生信息:Name:John Age: 22 Address: Wood street 120请用ASN.1描述此记录结构,并写出此记录的值。

Person ::= SEQUENCE{name IA5String,age INTEGER,address IA5String }student ::= Person {name “John”,age 22,address “Wood Street 120” }11、用ASN.1的基本编码规则BER对下面的数据进行编码。

(1)布尔类型的两个值FALSE(0x00),TRUE(0xFF);(2)比特串10101;(3)NULL类型;(4)序列类型SEQUENCE{madeofwood BOOLEAN,length INTEGER}的值{ madeofwood TRUE, length 62};(5)Password∷=[APPLICATION 27]IMPLICIT OCTET STRING的值“Sesame”;(6)Password∷=[APPLICATION 48]INTEGER的值为十进制256;提示:相应的类型及标签为:BOOLEAN:UNIVERSAL 1;INTEGER:UNIVERSAL 2;BIT STRING:UNIVERSAL 3;OCTET STRING:UNIVERSAL 4;NULL:UNIVERSAL 5;“Sesame”的ASCII值(十六进制)为:53 65 73 61 6D 65。

答:(1)00 0 00001 0000 0001 0000 0000 (HEX:01 01 00)00 0 00001 0000 0001 1111 1111 (HEX:01 01 FF)(2)00 0 00011 0000 0010 0000 0011 10101000 (HEX:03 02 03 A8)(3)00 0 00101 0000 0000 (HEX:05 00)(4)00 1 10000 0000 0110 (HEX:30 06)00 0 00001 0000 0001 1111 1111 (HEX:01 01 FF)00 0 00010 0000 0001 0011 1110 (HEX:02 01 3E)(5)01 0 11011 0000 0110 53 65 73 61 6D 65(HEX:5B 06 53 65 73 61 6D 65)(6)01 0 11111 0011 00000000 010000 0 000100000 00100000 0001 0000 0000(HEX:5F 30 04 02 02 01 00)12、Internet网络管理框架由哪些部分组成?SNMP体系结构包括哪些协议层?(1)RFC1155定义了管理信息结构(SMI),即规定了管理对象的语法和语义(2)RFC1212说明了定义MIB模块的方法(3)RFC1213定义了MIB-2管理对象的核心集合,这些管理对象是任何SNMP系统必须实现的。

(4)RFC1157是SNMPV1协议的规范文件。

SNMP体系结构包括3各协议层:应用层协议SNMP,UDP协议,IP协议14.0 简述SMI的主要内容SMI称为“管理信息结构”(Struct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

它是用ASN.1语言书写的标准文档,主要包含若干模块定义和宏定义,其中模块用于定义网络管理所需的数据类型,宏用于定义管理对象。

RFC1155定义的模块如下所示:RFC1155-SMI DEFINITIONS ::= BEGINEXPORTS -- EVERYTHINGinternet, directory, mgmt,experimental, private, enterprises,OBJECT-TYPE, ObjectName, ObjectSyntax, SimpleSyntax,ApplicationSyntax, NetworkAddress, IpAddress,Counter, Gauge, TimeTicks, Opaque;-- the path to the rootinternet OBJECT IDENTIFIER ::= { iso org(3) dod(6) 1 }directory OBJECT IDENTIFIER ::= { internet 1 }mgmt OBJECT IDENTIFIER ::= { internet 2 }experimental OBJECT IDENTIFIER ::= { internet 3 }private OBJECT IDENTIFIER ::= { internet 4 }enterprises OBJECT IDENTIFIER ::= { private 1 }-- names of objects in the MIBObjectName ::= OBJECT IDENTIFIER -- syntax of objects in the MIBObjectSyntax ::= CHOICE {simple SimpleSyntax,application-wide ApplicationSyntax}SimpleSyntax ::= CHOICE {number INTEGER,string OCTET STRING,object OBJECT IDENTIFIER,empty NULL}ApplicationSyntax ::= CHOICE {address NetworkAddress,counter Counter,gauge Gauge,ticks TimeTicks,arbitrary Opaque}NetworkAddress ::= CHOICE {internet IpAddress}IpAddress ::= [APPLICATION 0] IMPLICIT OCTET STRING (SIZE (4))Counter ::= [APPLICATION 1] IMPLICIT INTEGER (0..4294967295)Gauge ::= [APPLICATION 2] IMPLICIT INTEGER (0..4294967295)TimeTicks::=[APPLICATION 3] IMPLICIT INTEGER (0..4294967295)Opaque ::= [APPLICATION 4]END15、简述宏表示、宏定义、宏实例的概念。

(1)宏表示:ASN提供的一种表示方法,用于定义宏。

(2)宏定义:用“宏表示”定义的一个宏,代表很多宏实例的集合。

(3)宏实例:用具体的值代替宏定义中的变量,代表一个具体的类型。

16、RFC1212给出的OBJECT-TYPE宏定义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说明其含义。

OBJECT-TYPE MACRO ::=BEGINTYPE NOTATION ::=-- must conform to RFC1155's ObjectSyntax“SYNTAX” type(ObjectSyntax) -- 管理对象的数据类型“ACCESS” Access -- 管理对象的访问级别“STATUS” Status --管理对象当前的使用情况DescrPartReferPartIndexPartDefValPartV ALUE NOTATION ::= value (V ALUE ObjectName)Access ::="read-only" | "read-write" | "write-only" | "not-accessible"Status ::="mandatory" | "optional" | "obsolete" | "deprecated“--必要的、可选的、过时的、废弃的DescrPart ::="DESCRIPTION" value (description DisplayString) | emptyReferPart ::= "REFERENCE" value (reference DisplayString) | emptyIndexPart ::= "INDEX" "{" IndexTypes "}" | emptyIndexTypes ::= IndexType | IndexTypes "," IndexTypeIndexType ::= value (indexobject ObjectName) | type (indextype)DefValPart ::= "DEFV AL" "{" value (defvalue ObjectSyntax) "}" | emptyDisplayString ::= OCTET STRING SIZE(0..255)END(1)SYNTAX,表示管理对象的抽象数据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