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小班活动:我的爸爸妈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教学目标•认识“爸爸”、“妈妈”这两个词汇;•了解“爸爸”、“妈妈”的形象特点;•爱护家庭,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认识“爸爸”、“妈妈”;•能够准确表述“爸爸”、“妈妈”的形象特点;•培养孩子们对亲情的认识和珍惜感。

教学材料•手绘的《我的爸爸妈妈》绘本;•爸爸妈妈的照片;•包含“爸爸”、“妈妈”等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问孩子们:“你们认识爸爸妈妈吗?是谁呢?”2.孩子们回答后,老师展示《我的爸爸妈妈》绘本,让孩子们猜一猜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

3.老师简述故事情节,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正文(25分钟)1.老师向孩子们展示爸爸妈妈的照片,让孩子们认识“爸爸”、“妈妈”。

2.老师发给孩子们包含“爸爸”、“妈妈”等卡片,让孩子们组合成“爸爸妈妈”并说出来。

3.老师在绘本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向孩子们介绍“爸爸”、“妈妈”的形象特点,例如“爸爸很高,妈妈很漂亮”等。

4.教师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爸爸妈妈的形象特点,并写在小黑板上,以互相分享。

5.教师鼓励孩子们为自己的父母谈一些好话,表达出对他们的爱和感谢。

拓展(5分钟)1.教师通过手势,引导孩子们模仿爸爸、妈妈走路。

2.教师播放有关亲情的动画片或儿歌。

3.激发孩子们内心的亲情感受,让他们说出“I love you”这句话,向父母表达爱。

反思(5分钟)1.讲解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哪些方面需要改进;2.自我评价及听取同事意见;3.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形式丰富多样,针对幼儿园小班的特点进行设计,包括图片、手绘绘本以及小道具等,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中,有个别孩子无法充分参与互动环节,需要在后面的教学中寻找更多的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到互动环节中。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2)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2)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课程主题: 我的爸爸妈妈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爸爸妈妈的重要性,并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启发学生思考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材料:1. 神话、故事或诗歌,描述父母的爱。

2. 爸爸、妈妈的照片。

3. 艺术制作材料(彩色纸、颜料、画笔等)。

4. 社区资源,如访问父母在工作或社区中的角色和职责。

课程过程:1. 引入(10分钟)- 观看或朗读关于父母爱的神话、故事或诗歌。

- 导入讨论,询问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 分享学生对父母的故事或经历。

2. 探索(15分钟)- 向学生展示爸爸、妈妈的照片,并让学生谈论他们的爸爸妈妈。

- 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并讨论他们如何承担这些责任。

3. 表演和创作(20分钟)- 分组或个体活动,要求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展现他们对父母的感激和对父母的爱。

- 学生可以编写一份短剧本,展示父母的日常生活和付出。

- 学生可以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展示父母对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4. 分享和总结(15分钟)- 学生分享他们的表演或艺术作品,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赞美对方的作品。

- 总结课程,强调父母对我们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再次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完成家庭活动,如共同制作一份感谢卡,写下对爸爸妈妈的感激和爱。

2. 组织家长参观学生的作品展览,并鼓励家长与学生交流和分享他们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3.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资源,了解父母工作的地方和对社区的贡献,以深入了解他们的角色和责任。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水平。

2. 收集学生的艺术作品,并评估他们对父母的感激和爱的表达。

3. 倾听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对父母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 《我的妈妈》(故事书)- 作者: 汉娜·哈勒- 《爸爸妈妈》(绘本)- 作者: 安娜·葛斯夫- 《父爱无边》(诗集)- 作者: 顾城。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教学目标:1. 认识家庭成员的名字,并学会用正确的称谓称呼他们;2. 学会用简单的形容词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3. 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并能说出对爸爸妈妈的感受。

教学重点:1. 学会用正确的称呼称呼家庭成员;2. 学习形容词的基本用法;3. 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教学准备:1. 大纸张和彩色笔;2. 家庭成员的照片(可以是老师提供的或者学生自己带来的);3. 爸爸妈妈的工作照片(可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我的爸爸妈妈》。

2. 引导学生回忆上次课学习的内容,问一下学生能不能回忆起家庭成员的名字。

二、呈现家庭成员的称呼(10分钟)1. 准备大纸张和彩色笔,让学生帮助老师写下家庭成员的名字。

2. 让学生观察照片,并告诉他们这些人是他们的爸爸妈妈。

3.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称呼称呼这些家庭成员,例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三、形容爸爸妈妈(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形容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形容词的用法。

2. 让学生用简单的形容词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例如:高、瘦、聪明、漂亮等。

3. 鼓励学生用形容词给家人起外号,例如:高高、瘦瘦等。

四、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和日常生活(15分钟)1. 如果有爸爸妈妈的工作照片,可以选择展示给学生看,并告诉他们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

2.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感受,例如:觉得爸爸妈妈辛苦、爱他们、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等。

五、小结(5分钟)1. 请学生把今天学习到的家庭成员的称呼和形容爸爸妈妈的简单形容词整理在笔记本上。

2. 向学生询问他们对今天课程的感受,并进行简单的总结。

六、教学延伸(选择性)如果还有时间,可以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描述他们的爸爸妈妈。

学生可以带上家人的照片来辅助自己的介绍。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一、课程背景介绍《我的爸爸妈妈》是一节适用于小班幼儿的社会优质课。

通过本课,旨在让幼儿们了解家庭成员的身份、角色和特点,并培养他们关爱家人、理解家人的情感互动能力。

此课设计的时长为30分钟,适合3-4岁的幼儿。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1.让幼儿们明确自己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

2.培养幼儿们关爱、尊重和理解家人的情感能力。

3.提高幼儿们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一张大幅彩色图片,上面画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成员,包括爸爸、妈妈、宝宝,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其他家庭成员的图片。

2.一本绘本《我的爸爸妈妈》。

3.爸爸、妈妈、宝宝的卡片,上面写有对应的字母,以便幼儿进行识字。

四、教学步骤及内容步骤一:导入情境(5分钟)教师拿出一张大幅彩色图片,上面画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成员,包括爸爸、妈妈和宝宝。

教师问幼儿:“你们看这张图片有谁?”幼儿们回答后教师再问:“这些家庭成员是你们的爸爸、妈妈和宝宝,你们知道他们的身份和角色吗?”希望幼儿能开始思考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

步骤二:导入绘本故事(5分钟)教师拿出绘本《我的爸爸妈妈》,带着幼儿们一起观察书的封面,并提问:“你们看书的封面是什么?”幼儿们回答后,教师开始讲述绘本故事,介绍主要角色和情节。

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幼儿们思考家庭成员的角色,并培养他们关心、尊重家人的情感。

步骤三:合作认字活动(10分钟)教师拿出爸爸、妈妈、宝宝的卡片,分发给幼儿们。

教师告诉幼儿们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字母,并告诉幼儿们这些字母分别是“B”、“D”、“M”。

然后,教师逐个出示图片上的家庭成员并称呼他们的名字,例如:“这是爸爸,请找出写有B的卡片。

”幼儿们根据教师的指示,找出对应的卡片,并告诉教师。

步骤四:讨论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对课程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提问幼儿们如下问题:1.“你们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2.“通过这节课,你们了解到了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吗?”3.“你们会如何关心和尊重家人的感受呢?”教师鼓励幼儿们积极回答,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幼儿园小班《我的爸爸妈妈》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清楚连贯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专心倾听同伴的讲话。

2、在迁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说出喜欢爸爸妈妈的理由。

3、主动关心自己的父母,逐步养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幼儿全家合影一张,实物展示仪。

活动过程一、幼儿人手一张全家福照片,介绍家庭成员。

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的照片,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引导幼儿讲述父母的主要特征。

你喜欢你的爸爸妈妈吗?为什么?二、与同伴自由交谈。

向朋友介绍一下你的爸爸妈妈。

你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爸爸、妈妈哪里?你为什么喜欢他们?鼓励幼儿清楚连贯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专心倾听同伴的谈话。

三、启发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谈。

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我喜欢的爸爸妈妈”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谈论“我喜欢的。

爸爸妈妈”鼓励幼儿按照教师提出的思路,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爸爸妈妈四、引导幼儿想象如何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师:爸爸妈妈很爱你们,那你们爱他们吗?你们有没有告诉爸爸妈妈很爱他们?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除了用语言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你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引导幼儿说一说想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什么事?你想怎么关心爸爸妈妈?五、师生演唱歌曲《画妈妈》。

引导幼儿替换歌词仿编歌曲唱一唱歌曲《画爸爸》。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大胆地将自己的甜蜜与他人分享。

活动反思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表层和单薄,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

因此在活动中,我以幼儿身边的爸爸妈妈为切口,试图通过欣赏照片、制作和讲述记录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我的爸爸妈妈篇二活动目标:1、尝试着将爸爸妈妈的用品分类并学着模仿爸爸妈妈的日常行为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现,由一定的自信心。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的职业、特点和对自己的爱。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的职业、特点和对自己的爱。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培养幼儿感恩父母的情感。

2. 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四、教学准备:1. 家长事先准备有关自己职业、特点的图片或实物,如医生、老师、警察等。

2. 准备亲子游戏道具,如拼图、卡片等。

3. 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爸爸妈妈,让幼儿互相交流关于爸爸妈妈的职业、特点等。

2. 主题分享: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带来的职业图片或实物,让幼儿分享对父母职业的认识和感受。

3. 亲子互动:进行亲子游戏,如拼图、卡片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父母的特点。

4. 表达爱意: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如为父母按摩、献上小礼物等。

5.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的爸爸妈妈,并写下对他们的祝福。

7. 结束活动:教师宣布活动结束,感谢家长的参与,鼓励幼儿回家后向父母表达爱意。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父母职业、特点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亲子互动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

3. 观察幼儿在表达爱意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父母的爱。

4. 分析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作,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父母职业、特点的认识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亲子互动环节,幼儿的表现如何?家长是否积极参与?3. 表达爱意环节,幼儿是否能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4. 绘画活动中,幼儿的创作是否能体现他们对父母的了解和祝福?5. 针对本次教学,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八、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父母表达爱意,记录在日记本上。

幼儿小班社会领域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幼儿小班社会领域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幼儿小班社会领域教案《我的爸爸妈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家庭与朋友》的第一节《我的爸爸妈妈》。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爸爸妈妈的职业、外貌特征和兴趣爱好;学会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责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知道他们的职业、外貌特征和兴趣爱好。

2. 培养幼儿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增进亲子关系。

3. 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互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爸爸妈妈的职业、外貌特征和兴趣爱好,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责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卡片、爸爸妈妈的照片、家庭场景布置。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家庭场景布置,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家庭成员。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2. 讲解与互动(1)教师通过挂图和卡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爸爸妈妈的职业、外貌特征和兴趣爱好。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责任,让幼儿明白家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张家庭成员的照片,让幼儿根据照片内容,说出家庭成员的职业、外貌特征和兴趣爱好。

4.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的爸爸妈妈。

(2)幼儿相互展示作品,并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对爸爸妈妈的爱,并教给幼儿表达爱意的方式,如拥抱、亲吻、说“我爱你”等。

六、板书设计1. 爸爸妈妈的照片2. 家庭成员的职业、外貌特征和兴趣爱好3.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责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介绍他们的职业、外貌特征和兴趣爱好。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表达爱意,并告诉他们今天学到的知识。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认识家庭成员方面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我的爸爸妈妈优秀4篇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我的爸爸妈妈优秀4篇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我的爸爸妈妈优秀4篇我爱爸爸妈妈篇一活动意图: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表层和单薄,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

在活动中,教师以幼儿身边的爸爸妈妈为切口,试图通过欣赏照片、制作和讲述记录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活动目标:1、体验亲子的甜蜜和默契。

2、尝试用符号记录自己对爸爸妈妈的了解,并大胆讲述记录内容。

活动准备:一组亲子的照片,视频转换仪,记录卡,笔等。

活动过程:一、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1、听录音引出爸爸妈妈。

(内容见反面)2、欣赏照片。

照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二、我的爸爸妈妈。

1、教师记录自己的爸爸,主要内容是身高、属相、工作以及一起玩时最开心的事情。

2、教师和幼儿讨论记录妈妈的符号并加以记录。

谁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长得高吗?爸爸(妈妈)的属相是什么?爸爸(妈妈)干什么工作?爸爸(妈妈)最喜欢的人是谁?3、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画下来的爸爸和妈妈。

4、个别幼儿根据记录卡有顺序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三、我爱爸爸妈妈。

1、大胆地将自己的甜蜜与他人分享。

2、倾听录音,体验温馨的亲子情感。

附:我的爸爸妈妈是一棵棵高高的大树我总是象小动物一样趴在他们的身上我的爸爸是只老虎我的妈妈是只老鼠嘿嘿别怕别怕这是他们的属相我的爸爸是篮球教练还是个灌篮高手呢我的妈妈是警察专门抓小偷……要说我爸爸喜欢谁当然是我和妈妈喽爸爸妈妈也爱我《爸爸妈妈》教案篇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孩子长期与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各方面都浸润在爸爸妈妈的无私关爱之中,因而,孩子通常与爸爸妈妈之间十分亲近,感情也特别深厚。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表现特征来描绘父母、感受亲情,学会感恩。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爸爸妈妈的五官、表情、身材、习惯、动作等细节,比如妈妈洗衣服、织毛衣的样子,爸爸看报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活动: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活动我的爸爸妈妈
活动前的思考
1、本次活动应该发展孩子什么?(关键经验和认知的判断)
2、孩子的现状是什么?(对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判断)
3、孩子欠缺什么?(包括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思考)
4、本次活动到底需要些什么准备?
围绕目标到底设计什么环节?提什么问题?
活动目标
1、尝试选择多种材料制作表现自己爸爸妈妈的特征。

2、激发爱家人的情感。

情境创设
1、幼儿有制作人物的经验。

2、幼儿对自己的家人的不同特征有进一步认识。

3、全家福照片人手一份。

4、纸杯、记号笔、圆形纸板、扭扭棒、固体胶、透明胶、双面胶、剪有各种发型的操作纸。

5、范例、步骤图若干。

6、提供多种爸爸妈妈五官特征的图片,供幼儿欣赏、比较和选择。

活动重难点
重选择多种材料制作表现自己爸爸妈妈的特征。

难表现自己爸爸妈妈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欣赏重现
1、谈话引入
1)看看老师今天带了什么?(照片)照片上有谁呀?(教师照片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