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动教案《甜甜的糖果》
小班综合活动甜甜的糖果教案

小班综合活动甜甜的糖果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糖果制作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分享和交流的习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糖果若干,各种形状、颜色;2. 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绘画材料;3. 音乐CD、故事书《甜甜的糖果》。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形状、颜色的糖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糖果的名称,如圆形、方形、红色、蓝色等。
2. 糖果分享会: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带来的糖果,引导幼儿说出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3. 糖果绘画:教师发放画纸和绘画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糖果。
4. 糖果手工:教师发放糖果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糖果。
5. 糖果故事:教师讲述故事《甜甜的糖果》,引导幼儿学习分享和交流。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观察到了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并在绘画和手工制作中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分享和交流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孩子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制作糖果手工,并拍摄照片,下节课分享。
2. 环境创设:将本次活动制作的糖果作品装饰在教室里,营造温馨的氛围。
3. 后续活动:组织一次糖果品尝会,让幼儿品尝各种糖果,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六、活动六:糖果角色扮演1.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加强幼儿对糖果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活动准备:糖果角色道具(如糖果公主、糖果商人等)。
糖果种类介绍卡片。
糖果味道体验包(不同味道的糖果)。
3. 活动过程:教师介绍糖果角色道具和卡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选择喜欢的糖果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在扮演过程中,分享糖果的知识(形状、颜色、味道等)。
进行糖果味道体验,让幼儿描述不同味道的糖果。
小班科学教案《甜甜的糖果》

小班科学教案《甜甜的糖果》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1.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3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排队等待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糖果若干,各种形状、颜色。
2.2 糖果盘子、夹子、剪刀等工具。
2.3 记录表格、画笔等。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引入:教师展示糖果,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3.2 幼儿自主探索:幼儿自由选择糖果,尝试用夹子、剪刀等工具进行操作,观察糖果的变化。
3.3 分享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到的糖果特点。
3.4 糖果分类:教师引导幼儿将糖果按照形状、颜色等进行分类。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4.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糖果主题墙,展示幼儿作品。
4.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设置糖果实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糖果的特性。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2 评价幼儿对糖果的认知程度,以及与人分享、排队等待的良好行为习惯。
5.3 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糖果的观察和认识。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实物展示法:通过展示糖果实物,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6.2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糖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6.3 观察比较法: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6.4 小组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七章:教学内容7.1 糖果的形状:圆形、方形、心形等。
7.2 糖果的颜色:红色、蓝色、绿色等。
7.3 糖果的味道:甜味、酸味等。
7.4 糖果的分类:按照形状、颜色等进行分类。
第八章:教学步骤8.1 引入:展示糖果实物,引起幼儿兴趣。
8.2 观察糖果:让幼儿观察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小班教案:《甜甜的糖果》

⼩班教案:《甜甜的糖果》⼩班教案:《甜甜的糖果》 作为⼀名⼈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编精⼼整理的⼩班教案:《甜甜的糖果》,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班教案:《甜甜的糖果》1 设计思路: ⼩班幼⼉的年龄特点之⼀就是爱吃,于是我就利⽤宝宝们爱吃的糖果来进⾏⼀次活动。
为了让活动有序地进⾏,所以我⼀开始采⽤的是假糖果,其中,让幼⼉能够通过红、黄、绿3种颜⾊认识到红、黄、绿这3个汉字,使幼⼉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与亲⼈分享的愉快。
活动⽬标: 1、认识红、黄、绿三种颜⾊,并认识汉字红、黄、绿。
2、幼⼉愿意参加操作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个幼⼉⼀件折纸的⾐服、⼀颗中间写有字的糖果。
2、糖果头饰⼀个、红、黄、绿包装糖若⼲。
3、汉字红、黄、绿 4、红、黄、绿糖果的家。
5、红、黄、绿垃圾桶 活动过程: ⼀、认识汉字红、黄、绿: 1、教师戴上头饰:⼩朋友们,你们好,我是糖果姐姐。
今天我带来了⼀样礼物,你们猜猜它是什么? 2、哦?让我们来看看它究竟是什么? 3、真的是糖啊!那宝宝们再来看⼀看都有些什么颜⾊的糖啊? 4、哦,有红⾊的糖果宝宝,那我们就送它字宝宝“红”。
宝宝跟我⼀起念“红”。
5、那绿⾊的糖果宝宝我们应该送它字宝宝什么?嗯,你们真棒!那我们⼀起来念字宝宝“绿”。
6、那黄⾊的糖果宝宝我们应该送它什么?嗯,你们真厉害!我来请⼀个⼩朋友来送⼀下。
好,让我们⼀起来念⼀下“黄”。
7、好,糖果宝宝都有了⾃⼰的字宝宝,让我们再来认识⼀下它们,这个是字宝宝“红”,这个是字宝宝“绿”,这个是字宝宝“黄”。
看清楚了吗?那我们就要和他们做游戏了。
8、宝宝,在你们的桌⼦上也有许多糖果宝宝,这些糖果宝宝找不到家了,让我们来送他们回家好吗? 9、看看,红⾊的糖果宝宝应该送它到哪个家⾥? 对了,应该送它到有字宝宝“红”的家⾥。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甜甜的糖果》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甜甜的糖果》一、教案简介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甜甜的糖果》,适用于小班学生。
通过这个主题,我们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糖果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本教案分为四个部分:目标、准备、活动过程和评估。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糖果的种类和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图片资料介绍不同种类的糖果。
2.准备材料:糖果模具、糖浆、食用色素。
3.教师准备一些糖果作为示范和奖励。
四、活动过程活动一:了解糖果种类1.引导学生观察糖果图片,并向他们介绍糖果的种类,如棒糖、软糖、巧克力等。
2.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列举他们所知道的糖果种类,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活动二:制作糖果1.教师向学生介绍糖果的制作过程,并展示糖果模具和其他制作所需材料。
2.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糖果制作的种类。
3.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制作糖果所需的材料,并指导他们进行制作。
4.学生根据指导进行操作,制作自己的糖果。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指导。
活动三:品尝糖果1.学生完成糖果制作后,将糖果取出模具。
2.教师带领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糖果,让学生品尝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糖果的味道和口感。
活动四:分享和展示1.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糖果进行展示,并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的糖果。
2.学生可以用图片、口头说明等方式分享自己的糖果,让其他小组了解不同种类和口味的糖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甜甜的糖果》的主题活动,学生们对糖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并记忆了不同种类的糖果名称和特点。
在糖果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发挥了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小组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品尝糖果环节,学生们以简单的语言描述了糖果的味道和口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学生在制作糖果时没有按照指导进行操作,导致糖果的口感和形状不够理想。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甜甜的糖果》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甜甜的糖果》教案:《甜甜的糖果》教学目标:1. 了解糖果的制作原理;2. 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砂糖、水、植物油、醋、碘酒、盐、小锅、火源、玻璃杯、玻璃棒、实验报告纸等;2. 学生准备:实验台、安全用品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活动教师可以来引入此次活动,例如介绍糖果的种类,展示一些精美的糖果图片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 实验准备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
Step 3 实验操作1. 实验一:糖的熔化(1)学生先把糖加入小锅中,加热熔化,并观察糖的变化。
(2)观察完后,学生写下实验结果和自己的观察。
2. 实验二:酸对糖的影响(1)学生将少量白砂糖放入两个玻璃杯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和醋,搅拌均匀。
(2)观察砂糖在两种液体中的溶解情况,并写下实验结果和自己的观察。
3. 实验三:碘酒对糖的影响(1)学生将少量白砂糖放入两个玻璃杯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和碘酒,搅拌均匀。
(2)观察砂糖在两种液体中的溶解情况,并写下实验结果和自己的观察。
4. 实验四:盐对糖的影响(1)学生将少量白砂糖放入两个玻璃杯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和盐,搅拌均匀。
(2)观察砂糖在两种液体中的溶解情况,并写下实验结果和自己的观察。
Step 4 实验总结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实验的结果和观察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糖的溶解规律。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活动以糖果为主题,通过糖的溶解实验,让学生了解糖的特性以及它在不同液体中的变化情况。
活动设置了多个实验环节,促使学生参与其中,观察现象,写实验报告。
同时,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糖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甜甜的糖果》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甜甜的糖果》含反思教案名称:甜甜的糖果教学目标:1.认识糖果是由什么做成的。
2.观察研究糖果的特点和形状。
3.了解糖果的指示用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糖果的由来和成分。
2.糖果的外观和颜色。
3.糖果的味道和口感。
教学准备:1.准备几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糖果。
2.准备放大镜和显微镜。
3.准备一些糖果的包装袋和说明书。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糖果的种类,问学生们有没有吃过糖果,并让学生说出他们吃过的糖果的种类。
2.展示(15分钟)老师将准备好的糖果摆放在桌上,让学生观察研究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外观。
可以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让学生更仔细地观察。
3.探究(20分钟)让学生亲手拿起糖果,闻一闻,尝一尝,并描述糖果的味道和口感。
引导学生思考糖果为什么会这样甜和好吃。
4.讨论(15分钟)和学生一起讨论糖果是由什么做成的。
引导学生提到糖果的成分是糖、水、色素和香料等。
并利用包装袋和说明书,让学生了解糖果的指示用法和注意事项。
5.总结(10分钟)通过讨论,总结出糖果是由糖、水、色素和香料等成分制成的。
并引导学生发现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和口感是多样的。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糖果是由糖、水、色素和香料等成分制成的。
通过亲自观察、闻味和尝味,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糖果的特点和口感。
通过集体讨论,学生了解到糖果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观察和描述,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图示和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糖果的特点和用途。
在总结环节,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只有通过课后的反思和综合评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甜甜的糖果》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甜甜的糖果》教学目标•通过参与实验,学生能够感知物体的性质和特征。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推断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活动教学以《甜甜的糖果》为主题,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实验1:糖果融化教学过程:1.教师给每位学生发放一颗糖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糖果的特征。
2.请学生将糖果放在烤盘上,放在教室的暖气面前,观察糖果发生什么变化。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糖果发生的变化,并通过口头描述将现象表达出来。
教材要点: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内能增加会导致物质发生各种变化,像是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的改变、物体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等等。
实验2:糖果冷凝教学过程:1.请学生将糖果放在冰水中,观察糖果发生什么变化。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糖果发生的变化,并通过口头描述将现象表达出来。
教材要点:在冷却过程中,物质的内能降低会导致物质发生各种变化,像是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的改变、物体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等等。
小组探究:糖果和水的搭配教学过程:1.给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在班级内组成3-4人的小组,让学生一起探究糖果和水的搭配。
2.请小组内的每位学生在自己的组内分享糖果和水的搭配所得到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对糖果和水的搭配进行探讨。
3.最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口头表述,向全班分享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的东西。
教材要点: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发现学生对实验有着较高的兴趣,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望。
在实验中,学生表现得比较积极主动,没有出现特别明显的安全问题。
但在口头表述环节中,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更加具体、生动地描述实验过程和观察现象。
同时,在小组探究的环节中,需要有一定的讨论时间,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总结。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鼓励他们在实验中更多的发声。
小班科学甜甜的糖果教案5篇

小班科学甜甜的糖果教案5篇小班科学甜甜的糖果教案篇1活动目标1. 幼儿在猜猜、抓抓、尝尝的游戏中,体验感知糖果的不同(数量、形状、软硬、味道等)。
2. 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简单事物的能力。
3.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 红、黄、小罐各一对,分别标上记号。
2. 各种糖果若干。
(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糖等。
)3. 两个透明塑料桶,多条糖果排列纸条。
4. 每位幼儿粘纸照片、糖果帖纸。
5. 敲碎的按叶糖,小袋装的跳跳糖若干。
活动过程一、回忆体验:1、出示区域游戏中的图片,引起幼儿对游戏活动“送糖果”情景的回忆。
提问:这张图片认识吗?我们是用它来做什么游戏的?这上面有谁?(让幼儿将名字一一念出。
)遮掉一半的画面,提问:___喜欢吃什么糖,还记得吗(教师必须清楚的了解谁的喜爱,如好朋友之间的)。
二、操作,游戏(一)“猜糖果”1、红罐中的糖果“一和许多”(罐内放置各种形状的糖果)抓住两点:一是听辩是否正确,可数一数验证;二猜猜看糖纸里藏着什么形状的糖果?(重点介绍椭圆形)教师小结:糖果是有各种形状的。
2、猜黄罐中“多与少”(多些棉花糖与5个硬糖果),靠近孩子摇,多摇几遍,嘴里关照“仔细听。
”问题提示:明明这个罐子里轰隆隆的,怎么这个少,那个多呢?(注意故抓住两点:一是验证。
二是引导幼儿思考糖果的软硬差异。
(原来啊,软的糖果发出的声音轻,硬硬的糖果发出的声音响。
)(二)抓糖果1、教师出示透明大桶,交代游戏规则:一个手抓一次。
2、准备两个大桶(装红色的糖),节省时间,幼儿抓数自己的糖果。
(抓住两点:一是否每个幼儿都在数,二是数的对吗?会说总数吗?)3、教师图象化统计:用事先准备好的糖果纸条与幼儿粘纸对应统计,统计最多的与最少的。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抓糖的过程问题提示:(1)猜猜顾老师抓糖能抓几颗?为什么我抓的可能多?(2)教师用大手演示抓糖过程,引发幼儿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猜猜、抓抓、尝尝的游戏中,体验感知糖果的不同(数量、形状、软硬、味道等。
)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简单事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红、黄、小罐各一对,分别标上记号。
2.各种糖果若干。
(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糖等。
)
3.两个透明塑料桶,多条糖果排列纸条。
4.每位幼儿粘纸照片、糖果帖纸。
5.敲碎的按叶糖,小袋装的跳跳糖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体验:
1.出示区域游戏中的图片,引起幼儿对游戏活动“送糖果”情景的回忆。
提问:这张图片认识吗?我们是用它来做什么游戏的?
这上面有谁?(让幼儿将名字一一念出。
)
遮掉一半的画面,提问:***喜欢吃什么糖,还记得
吗(教师必须清楚的了解谁的喜爱,如好朋友之间
的。
)
二.操作,游戏
(一)“猜糖果”
1.红罐中的糖果“一和许多”(罐内放置各种形状的糖果)抓住两点:一是听辩是否正确,可数一数验证;二猜猜看糖纸里藏着什么形状的糖果?(重点介绍椭圆形)
教师小结:糖果是有各种形状的。
2.猜黄罐中“多与少”(多些棉花糖与5个硬糖果),
靠近孩子摇,多摇几遍,嘴里关照“仔细听。
”
问题提示:明明这个罐子里轰隆隆的,怎么这个少,
那个多呢?
故抓住三点:一是验证。
二是引导幼儿思考糖果的软硬差异。
(原来啊,软
的糖果发出的声音轻,硬硬的糖果发出的声音响。
)
(二)抓糖果
1.教师出示透明大桶,交代游戏规则:一个手抓一次。
2.准备两个大桶(装红色的糖),节省时间,幼儿抓数自己的糖果。
抓住两点:一是否每个幼儿都在数,二是数的对吗?会说总数吗?
3.教师图象化统计:用事先准备好的糖果纸条与幼儿粘纸对应统计,统计最多的与最少的。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抓糖的过程。
问题提示:(1)猜猜顾老师抓糖能抓几颗?为什么我抓的
可能多?
(2)教师用大手演示抓糖过程,引发幼儿思
考。
(为什么大的手抓的糖果少?)
(3)幼儿讨论,教师尝试。
5.幼儿第二次抓糖。
让幼儿试一试,如不行。
教师可提示语言,抓住后,数数
多了吗?
教师观察幼儿比较,排列的方法等。
(教师小结:抓的方
法不一样,抓到的糖果也会不一样多。
下次我们到区角活
动继续去玩一玩,比一比。
)
(三.)吃糖果
1.尝“桉叶糖”
●教师请客幼儿品尝小小的桉叶糖
●询问幼儿吃在嘴里什么感觉?平时我们都吃甜舔的糖,辣辣的糖什么时候吃?
●读“按叶糖”的介绍,知道这是一种治疗的糖。
2.尝“跳跳糖”
幼儿闭眼张嘴尝,高兴结束。
(原来有那么有趣的一种糖,
吃在嘴里还会跳舞呢。
真是又好吃又好玩。
)
3.引导幼儿吃糖时别忘了保护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