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作文材料的选择与运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作文的选材》PPT课件_OK

《作文的选材》PPT课件_OK

8
抚今追昔法
用典型的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的方法。它以史作 证,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了考 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因而比一般的讲 道理更令人信服。
一、选例合适,叙例恰当。
二、叙述史实,可以具体,更要概括。
三、对议论文而言,叙述史实后,还要加以分析 阐释,不能以例代议。
合理安排好先后顺序。
――龚自珍

当挥手告别,我们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当转身离去,
我们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他们化离愁为和平,他们化离愁为奋
起,他们化离愁为忠心,他们独步汗青,身世人告示:告别不是
悲伤。
文成入蕃
她回头,看见秀美的大唐江山在苍茫的古道上渐去渐远,她
分明听见家乡那声声亲切的呼喊。但拭干眼泪,她告别繁华,告
别亲情,去塞外播种和平的种子。她的韶华在这满目的黄沙中消
作文的选材
2021/7/21
1
好文章的的基本要素:
1、中心明确、立意新颖、深刻; 2、语言通畅、准确、生动; 3、条理清楚、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一波
三折; 4、材料切题、具体、有个性、有时代性。
2021/7/21
2
(一)选材
——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 料来表现主题,使主题产生最好的效果。
2021/7/21
7
利用材料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方法:
与时俱进法 选材讲究一个“新”字,材料新鲜,指写进文
章中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尽量关注社会热点, 让自己的文章与社会脉搏同时跳动,面对社会 大舞台、大变革,面对环保与居住环境,面对 市场经济,面对腐败现象,面对许多的社会矛 盾,借助作文话题写出来。
2021/7/21
2021/7/21

作文指导作文选材ppt课件

作文指导作文选材ppt课件
运用排比和对偶
采用排比和对偶的句式结构,使文章节奏鲜明、 朗朗上口,更具表现力。
3
适当使用反问和设问
通过反问和设问的修辞手法,激发读者的思考和 共鸣,加深文章印象。
05 避免选材误区,提高选材能力
避免陈词滥调,追求新颖独特
摒弃俗套
避免使用被过度使用的素材和表达方式,如老套的节日庆 祝、常见的名言警句等。
避免堆砌材料,注重精炼简洁
精简素材
在选用素材时要注重精炼简洁,避免堆砌过多的材料和细节。
突出重点
选用能够突出文章重点、表达中心思想的素材,避免面面俱到。
适当剪裁
对于较长的素材或细节,可以进行适当的剪裁和压缩,使其更加符合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节 奏。
谢谢聆听
挖掘新意
从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入手,挖掘出与众不同的素材和观 点。
创新表达
运用新颖、生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 感染力。
避免虚假编造,坚持真实可信
尊重事实
确保所选用的素材和细 节真实可信,不夸大其 词或虚构情节。
深入调研
对于涉及具体事件、人 物或数据的素材,要进 行深入的调研和核实。
引用权威
03
观察社会
关注社会热点、风土人情、民间习俗,了解社会百态。
深入体验,感受生活
01
02
03
参加实践活动
积极参与学校、社区组织 的各类活动,亲身体验生 活。
尝试新事物
勇于尝试未曾接触过的事 物,如新的运动、艺术等 。
走进自然
到户外进行徒步、露营等 活动,亲近大自然。
记录点滴,积累素材
写日记
坚持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所见 所闻、所思所感。
典型性原则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事物本质 的材料。

《高考作文材料的运用》优秀课件 (45张PPT)【完美版】

《高考作文材料的运用》优秀课件 (45张PPT)【完美版】
清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一天收到 一封家书,信中家人称与邻居因三尺宅基 地而闹得不可开交,希望张英帮忙疏通下 关系。张英看了后笑了笑,挥笔写了封回 信,并附送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 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 秦始皇。家人看后,主动让出三尺,邻居 见状,也让了三尺,也就是后来六尺巷的 故事。
《高考作文材料的运用》优秀课件 (45张PPT)【完美版】
• 假言分析法: 《高考作文材料的运用》优秀课件 (45张PPT)【完美版】
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 著名演员蒋雯丽就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准确辉煌的人生
之路。她从小就是个活泼爱动的女孩子,而且尤其喜欢 体操,可因为体质不行,在市体操队练了五年,也没能 转为正式体操队员。后来,她又想成为一名作家,可是 由于受文学基础和生活环境所限,她一直找不到什么好 的写作题材,自然也就没什么成就。但她经过对自己的 客观认识后,毅然走上了演员之路,并发挥出了自己的 特长,成为了闪耀的明星。
《高考作文材料的运用》优秀课件 (45张PPT)【完美版】
素材运用策略
《高考作文材料的运用》优秀课件 (45张PPT)【完美版】
《高考作文材料的运用》优秀课件 (45张PPT)【完美版】
评析素材
• 充分利用课本材料
– 人文素材
• 诗词歌赋 • 作者生平 • 人物思想 • 化用课文故事章节
– 自然科学知识
《高考作文材料的运用》优秀课件 (45张PPT)【完美版】
多角度挖掘主题
• 正面挖掘
– 例: 哲理:成功者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价值 材料: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 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 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 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 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 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作文选材指导》ppt课件

《作文选材指导》ppt课件
《作文选材指导》ppt课件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选材原则与策略 • 各类作文选材方法 • 素材来源与积累 • 选材误区与避免方法 • 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01
选材原则与策略
2024/1/26
3
真实性原则
选择亲身经历或亲眼 所见的事情作为写作 材料,确保材料的真 实性。
注意事项
要突出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提出保护措施时,要具体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26
实战演练:根据给定主题进行选材练习
主题
《我的家乡》
2024/1/26
选材方向
可以从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 史、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选材, 展现家乡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
示例材料
家乡的山水田园风光旖旎迷人, 令人陶醉;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 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 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家乡的 美食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成为了 我永远的牵挂。
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挖掘生 活中的作文素材
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笔等,提高写 作能力和素材积累能力
建议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文学社团等 活动,锻炼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024/1/26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作文选材方法和技 巧应用到实际写作中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33
接触专家学者的观点和思想,激 发自己的思考和写作灵感。
2024/1/26
16
实践活动,丰富体验
1 2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了解社会现实和问题 。
组织或参加校园活动
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体验校园生活的多彩 多姿。

作文指导:作文选材PPT课件

作文指导:作文选材PPT课件

简评:
读完本文,恐怕我们都会有身临 其境的感觉。这熟悉的场景,这熟悉 的人物,经过作者的处理,鲜活地呈 现在我们眼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这首先得益于作者所选的材料是 真实的,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此外,文章点面结合的写法也值得 我们好好学习。
二、选材要小巧。
2、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话题进行选材。 • 材料一:我所在的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修了 一条公路,交通更便利了;兴建了一个大型农贸 市场,生意更兴隆了;兴建了一个文化娱乐中心, 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 • 材料二:十年来,我家搬了三次家。第一次搬进 “二室一长厅”,极差的居住条件带来了许多的 不便;第二次搬进了真正的“二室一厅”,比原 来的房子好多了,可时间一长,一连串的问题也 相继涌来;第三次爸爸从单位买了“三室一厅” 的住房,房子既宽敞又明亮„„ • 第一则材料是较大的事件,往往会因感受不深写 得肤浅空洞;第二则材料由于视点集中,容易写 出具体的内容和真实的感受。
一、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
1、自己亲身经历的。 2、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 3、作为生活素材的事件、细节、环境 、人物特征进行某种组合、改造,即 艺术加工,要合情合理。 只有用真实材料写出来的作文才会 有感染力。真实、本色是作文的最 高境界。
开考之前
‚当当、当当‛,下课铃声清脆地响着,忽 然听见一位同学喊道:‚‘悲惨世界’‛来临了 !一想,原来下节课要进行语文测验。
简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要博览群 书,尤其是中外名著,光靠课本上的 几篇文章远远不够。
学一学
材料怎么选
a. 围绕主题,认真选材
和中心关系密切、能充分表达主旨的材料,要多选;
和中心有些关系、但并不十分密切的材料,要少选; 和中心没有关系的材料,应该坚决舍弃,不选。

作文素材的选择与运用..共33页PPT

作文素材的选择与运用..共33页PPT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文素材的选择与运用..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作文怎样选材ppt课件精选教学PPT课件

作文怎样选材ppt课件精选教学PPT课件

陈旧老套无新意
选用过于熟悉的材料 ,缺乏新意和创意。
过于追求传统价值观 念,缺乏时代感和现 实意义。
停留在表面现象,没 有深入挖掘材料内涵 。
胡编乱造不真实
虚构故事情节,缺乏真实感和可 信度。
夸大或缩小事实,扭曲材料本质 。
随意拼接不同元素,造成逻辑混 乱和不合理。
堆砌材料无重点
罗列大量材料,缺乏主题和中心思想 。
文学名著
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接触到更广阔 的世界和更深刻的人性,从中汲 取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 表达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报刊杂志
报刊杂志是了解时事、社会动态的 重要窗口,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可以 获取新鲜的社会信息,为写作提供 具有时代感的素材。
其他书籍
除了文学名著和报刊杂志,其他类 型的书籍如历史、哲学、艺术等也 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拓宽 写作的思路和视野。
了解国内外时事热点和新闻事件,关注社会动态,积累与时代相关 的素材。
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将观察到的素材及时记录下来,包括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以便在 写作时运用。
体验生活,感受素材
积极参加各类活动
参加学校、社区或家庭组织的各种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演出、 志愿服务等,亲身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学生作文的修改示范,引导学生掌 握修改方法和技巧,提升作文质量。
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作文交流和互评活动,相 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经历,如旅行、探险、手工制作等,拓展自 己的生活领域和视野。
关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留意自己在生活中的情感和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从 中挖掘内心深处的素材。

议论文材料之选择与课本素材的应用PPT课件

议论文材料之选择与课本素材的应用PPT课件

二、独立的人格 独立的人格一般表现为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同邪恶 势力抗争而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可选用的例子,如《屈原列 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的屈原“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 中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其他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毅然辞官回归田园;仕途失意的欧阳修在滁州“醉翁之 意不在酒”;屡遭贬黜的苏轼在黄州“侣鱼虾而友麋鹿”。
可选用的例子,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有勇有谋, 在“完璧归赵”事件中,施巧计取回和氏璧,怒斥秦王;在 “渑池会”事件中,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不惜以“颈血溅” 秦王,斥退秦王左右。《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不畏强秦, 孤身前往秦师,对秦王晓以利害,凭借自己的才智劝退了秦师。
十四、注重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选用的例子,如《石钟山 记》,苏轼不轻信旧说,有疑必察,为了探明石钟山得名的原 因,“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进行了实地考察,提出了“事 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的观点。《报任安书》,司 马迁为写《史记》,周游各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 行事”,终成“一家之言”。
八、个人与国家
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要顾全大局,把国家利 益放在前面。可选用的例子,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面对廉颇 的扬言,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装病不上朝,不和廉 颇争列次,远远望到廉颇的车子,就赶紧掉头绕开。廉颇虽然居 功自傲,但最后还是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也是源于有一颗爱国之 心。《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因国家不能早早重用自己,心生 嫌隙,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不计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最后凭 着自己的智慧劝退秦师。相反的例子如《鸿门宴》,项伯因张良 曾相救,看重人情关系,泄露了军中机密,导致了项羽在鸿门宴 上的彻底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出国观光旅游、求学考察等,需要取 得护照才能顺利成行。要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 有意义,也需要护照。20世纪90年代 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年度报告中 指出,21世纪人类要带好两本护照, 一本是知识护照,一本是道德护照。 作为21世纪的青年,你对此有何看法、 体验、感受?
2、事实论据不能只例不论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片段)
“自古英才出寒家”。司马光出身贫 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年连 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 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 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是个流浪儿;居里 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 是一笔财富。
要持久地练好基本功
学习必须刻苦练习基本功,要持久积累。 纪昌学射,第一步练视而不眨,针刺眼边也 不眨眼;第二步练视小如大,视微如巨;然 后才开始学射。他这样刻苦练功,打好基础, 直至长期坚持,逐渐积累,终于成为名射手。
晋朝的王羲之,从小潜心学书,开始从 点横撇捺练起,也是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天 长日久,洗笔处池水变墨,最后,他成为大 书法家。
《辍耕录》问世,靠的是“勤奋”, 这则材料是证明“事业的成功在于勤奋” 的很好的论据,但上文却让人觉得说服力 不强,原因在哪?
——原因在于作者叙述时没有重视 材料中词句与观点的联系,未能字字 句句扣紧论点,论据和观点之间也就 缺乏强有力的逻辑联系了。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辍耕录》 是怎样写成的吧?据说元末陶宗仪 在松江教书之遐,一面从事耕作, 一面还紧张地著作。他凡有所得, 辄录在树叶上,七年如一日,辛勤 积存的树叶有整整的十余瓮。后来 又经过整理、成书。共三十卷,题 为《辍耕录》……
这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成才的非常之人。 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 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 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开出灿烂的花。由此可见,穷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 则思变,要干,要革命,要奋发图强。越 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不是一 笔财富呢?
要 注使 意用 的事 问例 题
1、事例要与观点统一
学习要刻苦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的确如此,我国古代的射箭手纪昌, 为了打好学射的基础……就先练基本功。第一步练 眼睛长久地睁着不动,直练到连针尖刺到眼边都不 眨,才练第二步。随后,每天都找一个细小目标, 眼睁睁地盯着,要求能把小东西看成大东西,这才 去练习射箭。经过苦练,他终于成为名射手。还有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从小潜心学书,从点、横、撇、 捺学起,不知经过多少寒冬酷暑,他练完就到池边 洗笔,天长日久,竟把池水染黑了。试想:如果他 们没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成为名家吗?避开 Nhomakorabea同的材料 。
议论文要求引用材料做到简明扼要,不能纠缠于个 别事例,不能陷入对具体人事的叙述和描写。叙事 类文章要求形象生动,在表象和过程上多做文章。
4、运用事例来提出对问题的思考
我常常凝眸破碎,常常沉思破碎,我也 常常因从破碎中玉成人性的完美而泪流满面。 可是我又常常面对我无法复原的碎玉哽咽难 眠,泪眼朦胧中,常常浮现自沉昆明湖的王 国维先生身着前清服装的身影,怀揣文化典 籍的“行走”。那一段玉碎海子的山海关的 铁轨常常竖成我人生行走的栅栏。在这栅栏 前,我常常为“玉为何碎,玉不得不碎吗” 的问题徘徊。
古人说:“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 ”要学有所成,就要 “自迩”“自卑”,就要刻苦自励,持久 不懈。纪昌、王羲之如果不是“自 迩”“自卑”地练习基本功,并且持久刻 苦,能成为大名家吗?
自古以来,任何专长的获得,都离不 开这个规律,贪捷径,走近路,或一曝十 寒,都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必须牢记这 一点: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持久地练好 基本功。
5、运用事例来回答对问题深入的思考
我有把握想通的倒是如何面对“不得 不玉碎”的问题。
我知道,面对破碎,不要恐惧,不要 回避,坦然面对。破碎时可以直接倾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苏轼 对破碎的直接倾诉;破碎时可以升华精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 文天祥对破碎的精神升华。不要拒绝破碎, 因为破碎之后是沙砾的去除,是珠玉的提 纯。
开头所引荀子的话应是作为中心论点,即 “学贵积累”。纪昌学射、羲之学书则是论据。
纪昌学射,着眼点在苦练基本功;羲之学 书,兼有苦练基本功和持久、刻苦的意思,与 观点不能全部切合。结语反问句是肯定“锲而 不舍”,而文题所揭示的却是“学习要刻苦”。
“积累”“基本功”“刻苦”“持久性” 都互有联系,但各属不同的概念。它们在文中 杂出,论点和论据不统一,缺乏一个贯穿全文
3、事例要紧扣观点,突出观点
论点:事业成功在于勤奋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辍耕录》是怎样写 成的吧?据说元末有个叫陶宗仪的人,他在 松江时,一面从事耕作,一面著作,有所得 辄录在树叶上。后来经过整理,写成了《辍 耕录》这部书。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事业的 成功在于勤奋,如果陶宗仪不是坚持不懈地 勤勤恳恳地搞业余创作,又哪里有《辍耕录》 的问世呢?
作文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选材原则 选材的标准是什 么呢?
不是指原始素材,而是经过典型化、文字
化的书面形态。
高考语文 《考试说 明》作文 发展等级 要求“材 料丰富”、 “材料新 鲜”。
1、准确感。 紧扣文章中心选材
2、典型感 3、现实感 4、新颖感 5、文体感
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有表现力,有感染力, 有震撼力,以一当十、 以少胜多,
上文有事例材料,但缺乏具体分析,论 点是论点,材料是材料,油水分离,未能融 在一起,所以缺乏说服力。
有了好的事例材料,还不能忽视一个重 要环节——就所引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
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是手段,讲道 理才是目的。缺乏分析,论据与观点就不能 很好地结合,就难以达到论证的目的。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 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范仲淹两岁 丧父,随母改嫁,有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 以吃得上;司马光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 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一 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前苏联伟 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 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