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一、引言平面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器件之一,它具有将光线反射的特性。
通过对平面镜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成像原理。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法。
3.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 平面镜2. 光源3. 尺子4. 白纸四、实验步骤1. 将平面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 将光源置于平面镜的一侧,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射向平面镜。
3. 在平面镜的另一侧放置一张白纸,调整白纸的位置,使其能够接收到反射光。
4. 观察白纸上的成像现象,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5. 更换光源的位置和角度,重复步骤3和4,记录不同条件下的成像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平面镜成像是通过光线的反射实现的。
2. 光线从光源射入平面镜后,经过反射,形成一个虚像。
3. 虚像与实物的位置关系是左右对称的。
4. 虚像的大小与实物的大小相等。
5. 虚像的位置与实物的位置相等。
六、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为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尽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光线的干扰。
2. 仔细调整光源和白纸的位置,确保光线能够准确射向平面镜和反射到白纸上。
七、实验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 道路上的交通镜可以利用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使驾驶员能够更好地观察到交通情况。
2. 医学中的内窥镜也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反射光线来观察人体内部的情况。
3. 平面镜还被广泛应用于照明装置、激光设备等领域。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平面镜成像是通过光线的反射实现的,形成的是一个左右对称的虚像,大小与实物相等。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 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 蜡烛的大小关系。
1.像和物大小相等 2.像和物左右相反 3.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 距离相等 4.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 、 移 到 蜡 烛 的 位 置 , 观 察 其 像 的 大 小 有 无 变 化 。 5.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结论
像与物关于镜面成轴对称
小组成员签名 小组组长签名
纳雍县阳长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
组别
实验时间
2019年 10 月 30 日
实验课题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指导老师
实验目标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器材或药品 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光具座、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观察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在玻璃板的一 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报告单

2.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目的:1.探究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的位置。
2.探究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
实验器材:平板玻璃、两只相同的蜡烛、一张白纸、刻度尺、支架(或橡皮泥)、铅笔。
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1.将白纸对折,然后重新打开,用铅笔把对折线画出来。
2.如图所示,组装仪器,把玻璃板竖直放置在白纸的对折线上。
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4.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位置。
5.在纸上记下物的位置和像的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6.XXX点燃的蜡烛,重复刚才的步骤,进行多次实验。
7.拿去白纸上的物品,剩下白纸。
8.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对应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把数据填入下表: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cm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9.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1.物与像大小相等。
2.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相交于垂直平面镜的法线上,即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实验拓展:1.通过测量物与像的大小来比较它们是否相等。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平面镜的反射较弱,不易观察。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无法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平面镜成像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平面镜成像形式和性质,加深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器材: 平面镜、白纸、光源(电筒)等。
实验原理: 平面镜成像规律是物体和像之间的位置关系,即从物体到镜面,再从镜面到像的顺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实验方法:
1. 将平面镜竖直地插在镜座上,并调整好角度。
2. 在平面镜距离地面约20厘米左右的位置放置一张白纸,作为成像屏。
3. 用光源照射物体(如书本)并使其位于第一焦点处,物体与镜面垂直,通过观察成像屏上出现的物体像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属性得到实验结果。
4. 在不同位置放置物体并分别观察成像屏上的物体像,比较不同位置放置物体时成像的差异。
实验结果:
1. 物体与镜面垂直时,成像物体与物体本身垂直且等大,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相等且在镜面后面,成像为正立。
2. 物体离开镜面越近,成像越小;物体离开镜面越远,成像越大。
3. 物体距离镜面小于焦距,成像为放大、正立、虚像;物体距离镜面等于焦距,成像为实焦点;物体距离镜面大于焦距,成像为缩小、倒立、实像。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发现,平面镜成像规律是具有一定特点的,如成像位置、大小、形状等都有其规律性,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思考: 在本次实验中,镜面和成像屏垂直位置和角度有助于获得清晰的物体像,也可以用像距离、物距离、镜面曲率和焦距计算物像距离和物像大小。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最全(有答案)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2)通过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4个特点;(3)感受并体会什么是“虚”像。
二、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三、实验器材:玻璃板、光具座、刻度尺、铅笔、两只完全相同的模拟蜡烛、光屏。
四、实验步骤利用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①在桌面上铺上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②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③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④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第③步。
⑤熄灭蜡烛,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五、实验处理用刻度尺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出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10\相同10第二次1515相同第三次20,20相同六、分析论证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结论(平面镜成像的四大特点):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七、达标检测反馈矫正(1)本实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的研究方法。
(2)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_便于找到像的位置_2、用薄的玻璃的目的:_防止前后两个面各自反射成像_3、选两只相同的蜡烛的目的:_便于比较物体和像大小关系4、刻度尺作用:_测量物体和像到镜子的距离_。
5、白纸板作用:_相当光屏,探究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_6、反复做三次目的:__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__7、玻璃板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是为了:防止成像在斜上方或斜下方,物象不能重合 8、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或者说遵循的规律)是;光的反射规律。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虚像特性。
3.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位置关系。
三、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当光线从物体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平面镜上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在平面镜的另一侧形成一个虚像。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四、实验器材1. 平板玻璃板一块2. 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3. 刻度尺一把4. 打火机一个5. 火柴若干6. 白纸一张五、实验步骤1. 将平板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在玻璃板上放置一张白纸,以便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点燃一支蜡烛A,将其放置在平板玻璃板前,用眼睛观察蜡烛A在玻璃板上的像。
3. 在玻璃板后放置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用眼睛观察蜡烛B在玻璃板上的像。
4. 调整蜡烛B的位置,使其在玻璃板上的像与蜡烛A在玻璃板上的像完全重合。
5.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数据。
6. 重复步骤2-5,改变蜡烛A的位置,观察蜡烛B的像是否与蜡烛A的像重合,并记录数据。
7.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蜡烛A的位置如何改变,蜡烛B的像始终与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具有对称性。
2. 实验数据表明,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 实验结果表明,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说明平面镜成像具有等大性。
4. 实验数据还表明,平面镜成像的像是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
七、实验结论1. 平面镜成像具有对称性,即像与物体在平面镜两侧对称。
2. 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 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4. 平面镜成像的像是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
八、实验讨论1. 实验中玻璃板的厚度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玻璃板的厚度对实验结果没有显著影响,只要玻璃板足够薄,即可观察到清晰的像。
完成平面成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验证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即光的反射规律。
3. 通过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会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当光线从物体射向平面镜时,光线会发生反射,形成物体的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正立、等大、虚像。
三、实验器材1. 平面镜(一块)2. 白纸(一张)3. 蜡烛(两支)4. 刻度尺(一把)5. 粉笔(一盒)四、实验步骤1.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平面镜垂直放置在白纸上。
2. 在平面镜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从侧面观察,可以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
3. 在平面镜后放置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改变其位置,直到从侧面观察,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4. 用粉笔在白纸上标记出点燃的蜡烛和未点燃的蜡烛的位置。
5. 移开蜡烛和镜子,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与物体形状相同。
2. 观察到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 通过测量,发现蜡烛和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a.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正立、等大、虚像。
b.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c.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正立、等大、虚像,且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这些特点在光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制作潜望镜、眼镜等。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平面镜的垂直放置,以保证成像的准确性。
2. 在测量蜡烛和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时,确保刻度尺与平面镜平行,避免因角度偏差导致测量误差。
3.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蜡烛和其像的变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名称
平面镜成像
实验时间
年月日
班,第组
实验
目的
①直观感受平面镜成像的情况。
②学习分析探究的方法。
③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
器材
大小相同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铁架台一个
本实验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猜想:
2.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猜想:
3.像的大小、正倒及虚实关系。 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与结论
第一步
检查实验器材
第二步
在桌上铺上白纸,用铁架台夹住平板玻璃竖直的放在白纸上,并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第三步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第四步
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成的是(正/倒)立的。
第五步
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物距u=像距v=
第六步
将后面的蜡烛取下与前面蜡烛对比大小关系。
物的大小与像的大小
第七步
连接物与像的位置观察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
第八步
将书在像的位置,观察书上用无图像。
书上(有/没有)图像,所以是(实/虚)像。
第八步
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小结
平面镜成像规律:
1.成的是一个立的,(放大、缩小、等大)的,(实/虚)像。
2.物距u像距v
3.物与像的连线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