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电学实验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题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题

12 电学物理实验1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等势线实验所用的电流表是零刻度在中央的电流表,在实验前应先测定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将电流表、电池、电阻、导线按图1或图2 连接,其中R 是阻值大的电阻,r 是阻值小的电阻,用导线的a 端试触电流表另一端,就可判定电流方向和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该实验是用恒定电流的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与电池正极相连的A 电极相当于正点电荷,与电池负极相连的B 相当于负点电荷。

白纸应放在最下面,导电纸应放在最上面(涂有导电物质的一面必须向上),复写纸则放在中间。

2 伏安法测电阻1伏安法测电阻有a 、b 两种接法,a 叫(安培计)外接法,b 叫(安培计)内接法。

外接法的系统误差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测量值总小于真实值,小电阻应采用外接法;内接法的系统误差是由电流表的分压引起的,测量值总大于真实值,大电阻应采用内接法。

如果无法估计被测电阻的阻值大小,可以利用试触法:如图将电压表的左端接a 点,而将右端第一次接b 点,第二次接c 点,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若电流表读数变化大,说明被测电阻是大电阻,应该用内接法测量;若电压表读数变化大,说明被测电阻是小电阻,应该用外接法测量。

(这里所说的变化大,是指相对变化,即ΔI /I 和ΔU/U )。

(1)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也有a 、b 两种常用的接法:a 叫限流接法,b叫分压接法。

分压接法被测电阻上电压的调节范围大。

当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或要求电压调节范围尽量大时应该用分压接法。

用分压接法时,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阻值小的;用限流接法时,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阻值和被测电阻接近的。

(2)实物图连线技术无论是分压接法还是限流接法都应该先把伏安法部分接好;对限流电路,只需用笔画线当作导线,从电源正极开始,把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伏安法四部分依次串联起来即可(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滑动变阻器应调到阻值最大处)。

对分压电路,应该先把电源、电键和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丝三部分用导线连接起来,然后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之中任选一个接头,比较该接头和滑动触头两点的电势高低,根据伏安法部分电表正负接线柱的情况,将伏安法部分接入该两点间。

高中物理6个电学实验

高中物理6个电学实验

高中物理6个电学实验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电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电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下面将介绍6个适合高中物理学生进行的电学实验。

**实验一: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实验目的:**了解电池的电动势,并学会用伏特表进行电动势的测量。

**实验材料:**伏特表、导线、干净的电池。

**实验步骤:**1. 将伏特表的两个引线分别连接到正负极,观察伏特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2. 分别连接不同规格的电池,记录下伏特表指针的示数。

3. 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计算出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二:欧姆定律实验****实验目的:**验证欧姆定律,了解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实验材料:**电池、导线、电阻丝、安培表、伏特表。

**实验步骤:**1. 接上电路,电池连接到伏特表、安培表,通过电阻丝,构成串联电路。

2. 调节电压,记录下相应的电流和电压数值。

3. 绘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理解这两种电路的连线方式。

**实验材料:**电池、开关、灯泡、导线等。

**实验步骤:**1. 搭建串联电路:将多个灯泡依次串联连接,接通电源进行观察。

2. 搭建并联电路:将多个灯泡并联连接,接通电源进行观察。

3. 对比两种电路的亮度、电流和电压等数据,总结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

**实验四:焦耳效应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焦耳效应,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的发热现象。

**实验材料:**导线、电池、安培表、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 用导线连接电池,使电流经过导线,记录电流值。

2. 使用温度计测量导线的温度变化。

3.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焦耳热量,观察焦耳效应现象。

**实验五:磁感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验证电流与磁场的关系。

**实验材料:**电池、导线、指南针等。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大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大全1. 电流与电阻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阻。

我们发现,在一个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我们可以观察到电流的变化。

这个实验帮助我们理解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且为之后的实验打下了基础。

2. 串联和并联电阻实验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效果。

我们将多个电阻连接在一起,并测量整个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我们发现,在串联电路中,电阻的总和等于每个电阻的总和。

而在并联电路中,电阻的总和等于每个电阻的倒数的和的倒数。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路中电阻的连接方式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3. 欧姆定律实验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并测量电流的变化。

我们发现,当电压增加时,电流也增加,而当电阻增加时,电流减小。

这个实验验证了欧姆定律,并帮助我们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4. 电流和磁场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电磁铁和一个电流表来研究电流在磁场中的行为。

我们发现,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会产生一个磁场。

我们还发现,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探索了电磁感应的原理。

5. 电容实验电容是一个能够存储电荷的装置。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电容器和电压源来研究电容的性质。

我们发现,电容的大小取决于电容器的尺寸和介质的性质。

我们还发现,当电容器接上电压源时,电容器会储存电荷,并且电容器的电压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容的基本原理,并学习了如何计算和测量电容。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电容和磁场等基本概念。

这些实验帮助我们加深对电学原理的理解,并且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巧。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学知识。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
一、前言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是电学知识的实践运用,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电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包括静电实验、电流实验等,希望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实验指导和学习参考。

二、静电实验
静电实验是研究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

学习静电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荷的性质和作用。

在静电实验中,可以通过摩擦等方式给物体带上静电荷,然后观察不同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现象,验证库仑定律等原理。

三、电流实验
电流实验是研究电荷流动的实验。

学习电流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特性。

在电流实验中,可以通过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方式观察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验证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原理。

四、磁场实验
磁场实验是研究磁场的实验。

学习磁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磁场的特性和作用。

在磁场实验中,可以通过电磁铁、磁铁等方式观察磁场的产生和磁场对物体的影响,验证安培环路定理、磁感应定律等原理。

五、总结
通过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夯实电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希望学生们在实验中能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成为真正的物理学研究者。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
高中物理学科中的电学实验是绝对不能少的,对于理解电学的基本原理有很大的帮助。

电学实验包括了普通的物理实验,利用普通实验仪器来检测电磁现象,以及利用电学实验
装置分析及检验电学相关的物理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电学实验:
1.当电压通过绝缘体时的电压分布实验:实验中将一个绝缘体放入电解质溶液中,再
将施加电压,测量绝缘体表面电势分布,观测到电压分布在某一方向上会有变化,从而得
到绝缘体中电压的分布规律。

2.蓄电池实验:利用电源与蓄电池接通,观察蓄电池内部发生的电子现象及最终产生
的作用,从而验证蓄电池的电动势。

3.共极绕线形成电抗器实验:将绝缘绳按一定的模式绞缠,再加以外部电源的干扰,
从而观察绕线形成的抗电容现象,由此认识电抗器的实质及作用。

4.调相门实验:用三极管与一定的实验电路相联接,利用所产生的电路,能够调节两
个电路的相位,以达到调节电压阶跃或电压调制的目的,观察调相门的控制作用。

5.电感实验:实验中用磁铁与金属管联接,用电源施加一定的低频交流电,从而ul>
观察电感对电流的影响,从而认识电感的作用。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科目的实验给学生以实践的方式理解物理知识,有助于学习更加深刻,可以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去理解电学知识,从而了解电学的基本原理,并能够更
好地应用。

物理必修三电学实验

物理必修三电学实验

物理必修三电学实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学实验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物理必修三中,电学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电学实验,我们可以深刻理解电的性质和规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物理必修三中的电学实验吧。

一、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实验1. 实验原理:这个实验是为了研究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流是成正比的关系,即电流大小与电压大小成正比。

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会通过改变电压大小,观察电流的变化,来验证这一定律。

(1) 直流电源(2) 电流表(3) 电压表(4) 电阻丝(5) 电压表(6) 开关(1) 将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电流表和电压表上。

(2) 将电流表和电压表与电阻丝相连,电阻丝的两端连接开关。

(3) 关闭电源,调节电源的电压大小,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4) 改变电压大小,继续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5) 将实验数据整理,画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

二、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这个实验是为了研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串联电路是电路中元件依次排列在一条线上,而并联电路是电路中元件并列排列的,不同电路的连接方式会影响电流和电压的分布。

(1) 搭建串联电路:将灯泡依次排列在一条线上,连接电源和开关。

(2) 搭建并联电路:将灯泡并列排列连接到电源和开关上。

(3) 关闭电源,开启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和电压电流的表现。

(4) 拔掉某一个灯泡,观察其他灯泡的表现。

(5) 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而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而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

这说明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会对电流和电压的分布产生影响。

三、电能转换实验这个实验是为了研究电能的转换规律。

电能可以通过不同元件进行转换,例如电阻丝转换为热能,电能转换为光能等。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知识总结
出几组、值
⑤求、计算.
【注意事项】①金属丝电阻较小,用安培表外接
五、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仪器装置图】
【测电阻步骤】
机械调零,指针指左边的零,否则调中间的螺丝(一般不用调)
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孔
选欧姆档,进行欧姆档调零(第二次调零).方法:使红黑
一、描绘小灯泡伏安曲线
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实验步骤】
①按图连接电路
②变阻器由端移动到端(A、V表读数从0开始),读出几组、值
③画-图
④结论:灯丝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注意事项】
①电键闭合前滑片应移到最左端;
②测量电路采用安培表外接法(灯泡电阻较小,大内小外);
③供电电路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从0V开始,应用阻值小的滑动变阻器)
三、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原理】
1图线与纵轴截距:电动势E
2图线与横轴截距:短路电流I0
3图像斜率:内阻r
实验步骤:
(1)如图连接电路
(2)电建闭合前滑片应移到最左端
(3)闭合电建,移动滑动变阻器指针,测几组U、I
(4)断开电键,整理器材
(5)画U-I图,求E、r
表笔短接,调节欧姆档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右边的零。
四、电表的改装
①用灵敏电流计改装成电压表
量程放大倍数:
串联
②用灵敏电流计改装成电流表
量程放大倍数:
并联
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原理,
【实验仪器】螺旋测微器、刻度尺、被测金属丝及电路中仪器
【实验步骤】
①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上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
②按图连接电路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设计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设计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设计引言: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际操作和现象观察,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电学原理和相关实验技巧。

本文将设计一系列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包括电流、电阻、电势差等方面的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学知识,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一:串联与并联电阻的测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方法,了解电阻的计算方法和测量原理。

实验器材:1.直流电源(12V)2.电阻箱3.电流表4.电压表5.导线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电路,将电阻箱调至合适的阻值,并串联或并联连接电阻。

2.分别测量串联电阻电压和电流,记录测量结果。

3.分别测量并联电阻电压和电流,记录测量结果。

4.根据所测得的电压和电流数值,计算出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

实验二:欧姆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电阻与电流关系,验证欧姆定律的成立。

实验器材:1.直流电源(12V)2.电流表3.电压表4.电阻丝5.导线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电路,将电阻丝与电阻中相连。

2.改变电压值,分别测量电阻丝上的电流和电压。

3.计算电阻丝上的电阻值,并绘制电压-电流曲线。

4.通过实验结果验证欧姆定律是否成立。

实验三: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电势差,探究电场强度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1.直流电源(12V)2.电压表3.金属导线4.几个测试点实验步骤:1.在电路上选择几个不同位置作为测试点。

2.分别测量不同测试点的电势差,并记录测量值。

3.计算不同测试点的电场强度,比较得出结论。

4.探讨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电场的概念。

实验四:电阻与导体温度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导体的电阻值,探究电阻与导体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1.导体样品(铜、铁等)2.电流表3.温度计实验步骤:1.将导体样品加热至不同温度。

2.分别测量不同温度下导体的电阻值。

3.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电阻与导体温度的关系。

4.讨论导体的温度系数以及与材料的关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是高考必考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难就难在:电路选择;电表内、外接;器材的选取;电表改装、校对、表头内阻的测量及测量值与真实值大小比较;多用电表原理应用等等。

这里我们就以这几个问题加以说明:一、滑动变阻器两种接法(限流和分压)的选择无论滑动变阻器以何种方法接入电路,都应遵循安全性、精确性、节能性、方便性原则灵活选取,但一般来说:“能限流不分压”。

1、下列三种情况必须选用分压式接法:(1)要求回路中某部分电路电流或电压从零开始可连续调节时(如:测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校对改装后的电表等),即大范围内测量时,必须采用分压电路。

(2)当负载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电阻的最大值时,且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或要求测多组数据)时,必须采用分压电路。

(3)若采用限流电路,电路中的实际电压(或实际电流)的最小值仍超过待测电阻的额定值时,只能采取分压电路。

2、下列情况可选用限流接法:(1)测量时电路电流或电压没有要求从零开始连续可调,只是小范围测量,且待测阻值与滑动变阻器相比拟时。

采用限流接法。

(2)电源的放电电流或滑动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太小,不能满足分压式接法要求时,采用限流接法。

(3)没有很高要求,仅从安全性和精确性角度分析,两者均可采用时,但考虑到安装简便和节能因素,一般采用限流接法。

二、电流表内、外接的选取方法:(1)大电阻内接,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大内偏大)(2)小电阻外接,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小外偏小)三、电表改装与电表内阻的测量(1)将灵敏电流表改装为大量程的电流表:并联一个小电阻分流。

(2)将灵敏电流表改装为大量程的电压表:串联一个大电阻分压。

(3)“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原理及实验步骤略实验误差分析: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原理与实验电路存在系统误差。

由于并联接入电阻R后,实际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所以通过电阻R的电流要大于满偏一半,所以通过电流表的实际电流就小于满偏的一半了,由并联电路的特点知R A>R,故测量值是偏小的。

(4)“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原理(分压电路)及实验步骤略实验误差分析:U g时,加到V与R两端电压值实际已超过U g,即此时电阻箱两(1)考虑到实际情况,当调节电阻箱阻值,使V表示数为12U g,因此,测量值偏大。

端电压值已大于12四、实验器材的选取方法:(1)选取顺序: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变阻器。

(2)最优选取原则:A:方法误差尽可能小B:实现较大范围的灵敏调节C:在大功率装置中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小功率电路中,在不超过用电器额定值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电源、电压值,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根据以上原则,电学仪器的选择建议如下:①电表的选择:在使用电压表或电流表时,指针偏到满偏有1/3到2/3间的读数是比较准确的。

因此在选择电表量程时,应首先估算电流值是否达到半偏左右,若实验要求电流或电压从零开始连续调节,则调节到电流或电压到最大时应超过半偏。

②滑动变阻器的选取:实验时若是限流电路,一般选阻值适当大点的滑动变阻器,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因阻值太大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只用到阻值很小一部分,这样滑片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调节,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不利于较精确地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电路若采用分压电路,应选取阻值较小的变阻器,这样可以使分出的电压值随滑片移动成正比改变,调节起来方便。

③电源的选取:在不超过待测器材允许的最大电压值的情况下,选电动势较大的电源(以获得较多的测量数据),在相同电动势的情况下应选内阻较小的电源(以获得较稳定的路端电压)电学实验训练题1、(2013、华师一附中)(9分)用以下器材测量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待测电阻R x :阻值约为30Ω;电源E :电动势约为6.0V 、内阻忽略不计; 电流表A 1:量程50mA 、内阻r 1=20Ω;电流表A 2:量程300 mA 、内阻r 2约为4Ω; 定值电阻R 0:阻值为100Ω;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为10Ω; 单刀单掷开关S 、导线若干.(1)测量中要求使用两块电流表且它们的读数都不小于其量程的1/3,试将方框中测量电阻R x 的实验电路原理图补充完整(原理图中的元件用题干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2)如图某次测量中电流表A 1和电流表A 2 的示数分别为I 1和I 2, 则I 1= mA , I 2= mA .(3)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计算R x = Ω.(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2、(2013、武汉外校、黄冈中学联考)(10分)将两个金属电极插入任何一个水果中就可以做成一个水果电池,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用“水果电池”,这是为什么呢?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1)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将锌、铜两电极插入水果中,电动势大约会有1伏多一点。

他们找来了一个苹果做实验,用量程为0一3V 、内阻约5k Ω的伏特表测其两极时读数为0.75V 。

但当他们将四个这样的苹果电池串起来给标称值为“3V ,0.5A ”的小灯泡供电时,灯泡并不发光。

检查灯泡、线路均没有故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应当是:(2)接着他们用内阻约50Ω的灵敏电流表直接接一个“苹果电池”的两极,测得电流为0.40mA ,根据前面用伏特表测得的0.75V 电压,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得“苹果电池”内阻:30.75 1.90.4010E r k I -==Ω=Ω⨯.这个结果是否准确?如认为不准确,请说明主要理由 。

(3)请用以下器材尽可能准确测定“苹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由以上两个“苹果电池”串联的电池组,电压表V (量程3V ,内阻约5k Ω),电流表A (量程为0~0.6mA ,内阻约为50Ω),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约4k Ω)),导线和开关。

①在方框中画出电路图。

②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③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U 一I 图像,由图像可知每个“苹果电池”的电动势为 V ,内电阻为 K Ω。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2013、苏北三市联考)(10分)在物理课外活动中,刘聪同学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多用电表,图1为电表的电路图。

已知选用的电流表内阻R g=10Ω、满偏电流I g=10mA,当选择开关接3时为量程250V的电压表。

该多用电表表盘如图2所示,下排刻度均匀,C为上排刻度线的中间刻度,由于粗心上排刻度线对应数据没有标出。

(1)若指针指在图2所示位置,选择开关接1时其读数为;选择开关接3时其读数为。

(2)为了测该多用电表电阻档的电阻和表内电源的电动势,刘聪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了一个电阻箱,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将选择开关接2,红黑表笔短接,调节R1的阻值使电表指针满偏;②将电表红黑表笔与电阻箱相连,调节电阻箱使电表指针指C处,此时电阻箱的示数如图3,则C处刻度应为Ω。

③计算得到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V。

(保留2位有效数字)(3)调零后将电表红黑表笔与某一待测电阻相连,若指针指在图2所示位置,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Ω。

(保留2位有效数字)4、(2013杭州七校联考)(9分)表格中所列数据是测量小灯泡U-I关系的实验数据:U(V)0.0 0.2 0.5 1.0 1.5 2.0 2.5 3.0I(A)0.000 0.050 0.100 0.150 0.180 0.195 0.205 0.215(1)分析上表内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用的实验电路图是图;(2)在方格纸内画出小灯泡的U-I曲线。

分析曲线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I变大而(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丙所示,用一个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和上述小灯泡组成串联电路,连接到内阻不计、电动势为3V 的电源上。

则流过灯泡的电流约为A。

AA B123RR12图1图2Ω--VAΩ∞CPn图3⨯1⨯10⨯100⨯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1000VS R 2E乙O丙U1 21R 5、(江苏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9分)某实验小组要描绘一个标有“3.8V ,1W ”的小灯珠R L 的R ~U曲线,所供选择的器材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A .电压表V (量程5V ,内阻约为5k Ω) B .直流电源E (电动势4.5V ,内阻不计) C .电流表A 1(量程150mA ,内阻约为2Ω)D .电流表A 2(量程300mA ,内阻约为1Ω)E .滑动变阻器R 1(阻值0 ~ 10Ω)F .滑动变阻器R 2(阻值0 ~ 200Ω)⑴实验中为较准确测量、方便调节,电流表应选用 ▲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 (填写仪器符号);⑵要求实验中小灯珠电压从零逐渐增大到额定电压,测量误差尽可能小。

请你为该实验小组设计电路图,画在答题纸方框中;⑶据实验数据,计算并描绘出了R -U 的图象,如乙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当所加电压为3.00V 时,灯珠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 ▲ W 。

假设灯丝电阻R 与其温度t 的关系是R =k (t +273)(k 为比例系数),室温为27℃ ,可知该灯珠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约为 ▲ ℃;⑷小灯珠的电功率P 随电压U 变化的图象及其伏安特性曲线可能分别是图丙中的 ▲ 。

A .①和③B .①和④C .②和③D .②和④6、(2013、12月武汉联考)(10分)某研究小组收集了两个电学元件:电阻R 0(约为2kΩ)和手机中的锂电池(电动势E 标称值为3.7V ,允许最大放电电流为100mA )。

实验室备有如下器材: A .电压表V (量程3V ,电阻R V 约为4.0kΩ) B .电流表A 1(量程100mA ,电阻R A1 约为5Ω)C .电流表A 2(量程2mA ,电阻R A2 约为50Ω)D .滑动变阻器R 1(0~40Ω,额定电流1A )E .电阻箱R 2(0~999.9Ω)F .开关S 一只、导线若干 ⑴为了测定电阻R 0的阻值,小明设计了一电路,如图甲所示为其对应的实物图,图中的电流表A 应选 ▲ (选填“A 1”或“A 2”),请将实物连线补充完整。

⑵为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

根据测量数据作出1U —21R 图象,如图丙所示。

若该图线的斜率为k ,纵轴截距为b ,则该锂电池的电动势E = ▲ ,内阻r = ▲ (用k 、b 和R 2表示)。

该实验的测量值偏小,造成此系统误差主要原因是 ▲ 。

甲▲▲▲①②P U③④I U0 丙0 1U /V2 432 4 6 8 R /Ω 10 14 12 0乙甲VA + - 锂电池 R 0 R 17、(2013、武汉四月联考)(10分)某同学为了研究某压敏电阻的伏安特性,通过实验得到了该压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a所示.(1) 该同学所用蓄电池的电动势为6 V,还有导线、开关及以下器材: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分别为量程A(0~3 A)和量程B(0~0. 6 A)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分别为量程C(0~3 V)和量程D(0~15V)滑动变阻器,有两种规格,分别为E(0~10Ω,1.0 A)和F(0~200Ω,1.0 A)则电流表选量程,电压表选量程,滑动变阻器选规格.(仅填代号即可)(2)请在图b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实验仪器连接成完整的实验电路.(3)通过进一步实验研究知道,该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变化的图像如图c所示.某同学利用该压敏电阻设计了一种“超重违规证据模拟记录器”的控制电路,如图d.已知该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均为6V,内阻为1Ω,继电器电阻为10Ω,当控制电路中电流大于0.3A时,磁铁即会被吸引.则只有当质量超过_____kg的车辆违规时才会被记录.(取重力加g=10m/s2 )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小灯泡L,规格“4.0V,0.7A”;电流表A1,量程3A,内阻约为0.1Ω;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r2=0.2Ω;电压表V,量程3V,内阻r V=9kΩ;标准电阻R1,阻值1Ω;标准电阻R2,阻值3kΩ;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10Ω;学生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S及导线若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