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推算1
涨潮规律及时间计算

涨潮规律及时间计算海水涨落潮规律是:每天涨潮有两次,相隔12小时。
高潮时间一般能维持一个多小时才开始退潮,最低潮时间在两次高潮中间的时间。
涨潮时间每天不同,15天轮回一次,因此,下一天涨潮是头天涨潮时间推迟0.8小时(48分钟),可根据农历日期计算每天涨潮的时间,计算公式如下:农历初一到十五:涨潮时间=日期*0.8农历十六到三十:涨潮时间=(日期-15)*0.8掌握了规律,记住计算公式应该不是难事,下面就拿几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此公式:1)2000/12/31冲动之旅:农历日期是初六,因此涨潮时间是6*0.8=4.8,也就是说涨潮时间是早上和晚上4点48分,2)2001/10/28:农历日期是十二,因此涨潮时间是12*0.8=9.6,也就是说涨潮时间是早上和晚上9点36分,3) 2002/1/1,农历是十八,涨潮时间是(18-15)*0.8=2.4,也就是说涨潮时间是早上和下午2点24分,(注:此公式是根据道听途说及本人的一些经验整理,尚有待进一步证实,尤其是高潮时间到底的维持多长,确实很难观察判断。
)还有另外一种算法,就是农历十五和农历三十都是12:00的水时,其他时候就都是40分钟的倍数(以初八为例:三十是12:00,初八就是8*40=320分钟,就是12:00加上320分钟,也就是5小时20分钟,就是5:20和17:20)算法比较烦琐,不过还是挺准的!夏天水时都会推后一些潮水表潮水是海洋受月球的吸引力而来的.每天两次.时间早晚相同.第二天往后顺延48分钟.大潮日期:农历的十八和农历的初三. 潮水表如下: (指南京长江下关水位时间)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08:00 08:48 09:36 10:24 11:12 12:00 12:48 13:36 14:24 15:12 16:00 16:48 17:36 18:24 9:12 20:00 20:48 21:36 22:24 23:12 24:00 00:48 01:36 02:24 03:12 04:00 04:48 05:36 06:24 07:12上海这边可能要比南京早一些,黄蒲江和通江河的涨潮时间不知和南京长江是否一样,据不少人的经验,确实在涨潮的时候鱼好钓一些.还有就是铅坠掉得比较少.每天的潮水情况是大概是这样的:从开始涨潮到开始退潮,大概要经过6个小时.即:涨潮2小时,平潮2小时,退潮2小时.比如说,明天27日是农历初二.那么根据潮水表,早晨8点48分和晚上20点48分开始涨潮,10点多钟潮水最大,12点多钟开始退潮.2点多钟恢复到原来的水位.不知对不对,没有实地核对过,估记差也差不了多少涨潮和退潮是月亮和太阳共同用引力拉动大海。
潮汐的变化规律

潮汐的变化规律由于太阳与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作用,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均有一昼夜各出现海水涨落两次的潮汐现象。
每月的农历初一至初五(或农历十六至二十)为大潮汐(当地人称“大活汛”);农历初六至十二(或农历二十一至农历二十五)为小潮汐(当地人称“死汛”);而初九或二十四为最小潮(当地人称“死汛底”)。
每天的潮汐时间均后延45分钟左右,如此周而复始有个计算公式共,仅供大家参考。
满潮时间=(农历日—1或16)乘以0.8+10:32干潮时间=满潮时间加或减6:12潮汐表编辑潮汐预报表的简称。
它预报沿海某些地点在未来一定时期的每天潮汐情况。
在航运方面,有些水道和港湾须在高潮前后才能航行和进出港;在军事方面,有时为了选择有利的登陆地点和时间,就必须考虑和掌握潮汐的情况;在生产方面,沿海的渔业、水产养殖业、农业、盐业、资源开发、港口工程建设、测量、环境保护和潮汐发电等,都要掌握潮汐变化的规律。
潮汐表就是为这些方面服务的。
中文名潮汐预报表外文名Tidal prediction table作用预报沿海某些地点潮汐情况服务行业航运,军事,生产...最早文献《海涛志》包括主港逐日预报表,附港差比数等目录1简介2文献来源3港差比数4潮汐信息5简便算法6潮汐时间1简介编辑cháo xī biǎo潮汐表tide tables潮汐表又称潮汐长期预测表,即在正常天气情况下由天文因素影响所产生的潮汐。
2文献来源编辑英国开尔文中国唐代窦叔蒙在《海涛志》一文中提出了根据月相推算高潮时刻的图表法,这是保存下来的介绍潮汐预报方法的最早的文献,大约比英国的《伦敦桥潮候表》早400年。
19世纪60年代末,英国开尔文和G.H.达尔文等人提出了潮汐调和分析方法,后来还设计和制造了机械的潮汐推算机,使潮汐表的编算工作得到迅速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已广泛应用在潮汐推算工作中。
潮汐表一般包括主港逐日预报表(通常有高潮和低潮的时间和潮高,有的港还有每小时的潮高)、附港差比数、潮信和任意时刻的潮高计算等内容。
潮汐简便计算法

潮汐简便计算法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发现海水有规律的涨落,而涨落的时间和高度又有着周期性的变化,由此人们把这种海水涨落的现象叫潮汐。
而随着海水的涨落、水位的升降,出现了海水的水平流动,这种海水流动的现象叫潮流。
海水有周期性涨落规律,如在每日里出现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
通过长期实践、观察、发现每日的高潮大多出现在月亮的上、下中天(即过当地子午线时1前后。
低潮时间则在月出月落前后,并且每日的高(低)潮时间逐日后程约48分钟,即每天晚48分钟(0.8小时)。
每月的两次大潮是农历初一、十五附近几天,两次小潮是在农历的初七、八和甘二、廿三附近几天。
人们还发现,潮汐现象同月亮、太阳、地球的相对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地球在一定轨道上绕太阳运转,月亮又在一定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离心力,这种力就是产生潮汐现象的基本因素。
但实际潮汐涨落的主要成因却是月球对地球(表层)的吸引力,其次是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太阳的乍用较小,约为月球的2/5,因月球离地球较近,故此月球的乍用较大。
据科学推测是:月球绕地球转,每一个月(29.5天多一点)转一圈,当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线时,潮涨落的最大,这时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时候,当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时潮涨落的最小,这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时候。
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因为地球形状很复杂,所以各地发生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时间要比理论上拖后几天。
如:山东半岛沿海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潮的涨落最大,而初十和廿五前后潮的涨落又最小。
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使地球上某点与月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每天(太阳约24时48分)为一周期。
每24时48分,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由高潮到低潮约经过6时12分,由第一个高潮到第二个高潮约经过12时24分。
潮汐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与月球的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刻相符合,但实际上常常推迟。
潮汐计算

潮汐计算1.中国潮汐表1)实际水深=海图水深+潮高+(海图基准面-潮高基准面)2)利用《潮汐表》推算潮汐;A) 应用差比数进行推算附港高(低)潮时=主港高(低)潮时+高(低)潮时差附港高(低)潮高=〔主港高(低)潮高-(主港平均海面+主港季节改正数)〕×潮差比+(附港平均海面+附港季节改正数)当主附港季节改正数<10㎝,可不比进行平均海面的季节改正,而直接用差比数栏中的改正值求得附港的潮高,即附港高(低)潮高=主港高(低)潮高×潮差比+改正值B)求任意时的潮高和潮差任意时的潮高的公式:潮高改正数Δh=1/2潮差-x=1/2潮差×(1-cosθ)式中,Δh ---任意时潮高与低潮潮高之差潮差---相邻高潮潮高与低潮潮高之差θ-----任意时刻的相位角,由低潮时起算θ=t/T×180=t----任意时与低潮的时间间隔;T----落潮或涨潮的时间间隔所以:任意时的潮高=低潮潮高+潮高改正数=低潮潮高+潮差×1/2〔1-cos(t/T×180=)〕=高潮潮高-潮高改正数=高潮潮高-潮差×1/2〔1-cos(t' /T×180=)〕t'--任意时与高潮的时间间隔-任意时的潮时=高潮时-潮时改正值(t')2.英版潮汐表附港潮汐计算公式附港高(低)潮时=主港高(低)潮时+高(低)潮时差附港高(低)潮高=主港潮高-主港平均海面季节改正+潮高差(经内插)+附港平均海面季节改正3.往复流平均流速=1/2(大潮日流速+小潮日流速)若仅给出大潮日流速则小潮日流速=1/2大潮日流速平均流速=3/4大潮日流速=3/2小潮日流速注意:我国各地大潮日(农历初八,十八)及其前后两天(农历初一至初五及十六至二十),用大潮流作为当天的最大流速;在小大潮日(农历初十,二十五)及其前后两天(农历初八至十二及二十三至二十七),用小潮流作为当天的最大流速;其余日期用平均流速作为当天的最大流速.。
潮汐推算

潮汐推算潮汐的发生和太阳,月球都有关系,也和我国传统农历对应。
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即朔点时刻处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故农谚中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之说。
另外在第天也有涨潮发生,由于月球每天在天球上东移13度多,合计为50分钟左右,即每天月亮上中天时刻(为1太阴日=24时50分)约推迟50分钟左右,(下中天也会发生潮水每天一般都有两次潮水)故每天涨潮的时刻也推迟50分钟左右。
我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来总结经验出来许多的算潮方法(推潮汐时刻)如八分算潮法就是其中的一例:简明公式为:高潮时=0.8h×[农历日期-1(或16)]+高潮间隙上式可算得一天中的一个高潮时,对于正规半日潮海区,将其数值加或减12时25分(或为了计算的方便可加或减12时24分)即可得出另一个高潮时。
若将其数值加或减6时12分即可得低潮出现的时刻——低潮时。
但由于,月球和太阳的运动的复杂性,大潮可能有时推迟一天或几天,一太阴日间的高潮也往往落后于月球上中天或下中天时刻一小时或几小时,有的地方一太阴日就发生一次潮汐。
故每天的涨潮退潮时间都不一样,间隔也不同。
潮汐能是以位能的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是指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
海水涨落的潮汐现象是由地球和天体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在海洋中,月球的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和背月面的水位升高。
由于地球的旋转,这种水位的上升以周期为12小时25分和振幅小于1m的深海波浪形式由东向西传播。
太阳引力的作用与此相似,但是作用力小些,其周期为12小时。
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产生大潮(spring tides);当它们成直角时,就产生小潮(neap tides)。
潮水的计算方法

潮水的计算方法
在厦门旅行,就应该了解一些潮水问题,因为我们要和海来个亲密的接触。
海水的涨潮退潮是月球引力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地理现象。
厦门水域,一天涨潮退潮各两次,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五都是12点高潮水,即12:00、24:00,然后每日推迟约40分钟。
高潮时间一般能维持一个多小时才开始退潮,最低潮时间在两次高潮中间的时间。
可根据农历日期计算每天涨潮的时间:
1.在农历初一至十五,把日期乘以0.8小时,得出的数字即当天最高潮时间。
例:农历初十、即10×0.8=8,就是早上8时及晚上8时达到高潮。
农历十四、即14×0.8=11.2,就是中午11:10分及晚上11:10分达到高潮。
2.在农历十六至三十,把日期减去15再乘以0.8小时,例:农历廿五,即是(25-15)×0.8=8,就是晚上8时及早上8时达到高潮。
提示:
1、具体高潮时间要根据海水情况而定,都是大约时间。
2、农历日期乘以0.8 得出有小数点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闽南语读‘字’(谐音)。
字和分钟换算法如下,一个小时分成12个字,1字=5分钟。
例如11.2,把小数点后面的2乘以5得出10分钟,即11.2 = 11:10分。
涨潮规律及时间计算

涨潮规律及时间计算海水涨落潮规律是:每天涨潮有两次,相隔12小时。
高潮时间一般能维持一个多小时才开始退潮,最低潮时间在两次高潮中间的时间。
涨潮时间每天不同,15天轮回一次,因此,下一天涨潮是头天涨潮时间推迟0.8小时(48分钟),可根据农历日期计算每天涨潮的时间,计算公式如下:农历初一到十五:涨潮时间=日期*0.8农历十六到三十:涨潮时间=(日期-15)*0.8掌握了规律,记住计算公式应该不是难事,下面就拿几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此公式:1)2000/12/31冲动之旅:农历日期是初六,因此涨潮时间是6*0.8=4.8,也就是说涨潮时间是早上和晚上4点48分,2)2001/10/28:农历日期是十二,因此涨潮时间是12*0.8=9.6,也就是说涨潮时间是早上和晚上9点36分,3) 2002/1/1,农历是十八,涨潮时间是(18-15)*0.8=2.4,也就是说涨潮时间是早上和下午2点24分,(注:此公式是根据道听途说及本人的一些经验整理,尚有待进一步证实,尤其是高潮时间到底的维持多长,确实很难观察判断。
)还有另外一种算法,就是农历十五和农历三十都是12:00的水时,其他时候就都是40分钟的倍数(以初八为例:三十是12:00,初八就是8*40=320分钟,就是12:00加上320分钟,也就是5小时20分钟,就是5:20和17:20)算法比较烦琐,不过还是挺准的!夏天水时都会推后一些潮水表潮水是海洋受月球的吸引力而来的.每天两次.时间早晚相同.第二天往后顺延48分钟.大潮日期:农历的十八和农历的初三. 潮水表如下: (指南京长江下关水位时间)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08:00 08:48 09:36 10:24 11:12 12:00 12:48 13:36 14:24 15:12 16:00 16:48 17:36 18:24 9:12 20:00 20:48 21:36 22:24 23:12 24:00 00:48 01:36 02:24 03:12 04:00 04:48 05:36 06:24 07:12上海这边可能要比南京早一些,黄蒲江和通江河的涨潮时间不知和南京长江是否一样,据不少人的经验,确实在涨潮的时候鱼好钓一些.还有就是铅坠掉得比较少.每天的潮水情况是大概是这样的:从开始涨潮到开始退潮,大概要经过6个小时.即:涨潮2小时,平潮2小时,退潮2小时.比如说,明天27日是农历初二.那么根据潮水表,早晨8点48分和晚上20点48分开始涨潮,10点多钟潮水最大,12点多钟开始退潮.2点多钟恢复到原来的水位.不知对不对,没有实地核对过,估记差也差不了多少涨潮和退潮是月亮和太阳共同用引力拉动大海。
潮汐规律口诀

潮涨潮落的规律潮水受月亮与地球引力的影响,每天2 4小时涨落潮各两次,白天涨为潮,夜间涨为汐,每个月以农历为准,月大3 0天,月小2 9天,又分为上弦:即初一到十五;下弦十六至三十。
各十五天。
对应上弦和下弦每天潮汐涨落尽相同,例如初一与十六相同等等。
简易计算方法口诀头尾两天永不变,月小天数无关联;前五、中五和后二,对照退八求涨潮。
前五减去一点四,中五相差二点五;后二只减一点二,廿九相差一小时,初五、初六计算后,两天各慢约半时。
也就是说:上弦的初一与下弦的十六为头,涨潮的时间都是5 点50分;上弦的十五与下弦的三十为尾,涨潮的时间都是5点10 分永不变。
汐涨的时间基本分别于当天下午5点5 0分以后与潮涨的时间皆相同。
月小只有二十九天,对下一个月的初一潮涨的时间均无影响。
廿九也是下弦的最后一天为尾潮,同上个月的三十最后一天尾潮5点10分,刚好相差一小时,为4点10分,对应月大的廿九也是4点10分,亦是永不变。
计算方法:在上下弦的十五天中,除头尾两天以及月小的下弦廿九为尾日外,剩下十二天中划为三个部分,前五:即初二至初六(十七至廿一);中五:初七至十一(廿一至廿六);后二:十二与十三(廿九与廿八)。
前五基数1 .4,中五基数2 .5,后二基数1 .2。
计算公式:某天乘以0.8减去基数加初一(十六)头潮5点5 0分就是当日涨潮时间。
例如初二,即:(2X 0.8—1.4]+5.50= [02+5.50=6.02 (因为1小时是60分,0. 2为12分),这样大体与当天涨潮时间基本相符。
按上述计算后初五与初六慢约半小时,应各减去3 0分。
虽然这种计算方法与实际涨潮略有一点点偏差,但在自然界中潮水受大水潮、枯水、洪水及风力的影响,大海涨落潮的时间也会受到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 汐计 算
一 求任意时间的潮高和任意潮高的潮时
(1)公式法
1)求任意时间的潮高
A )以高潮为基准
高、低潮时分别为T HW 、T LW ,高、低潮高分别为H HW 、H LW ,潮差R=H HW -H LW 。
θ为相位角。
△h 称为潮高改正数
任意时潮高H t : h H H HW t ∆-=
而 )cos 1(2cos 22θθ-=-=∆R
R R h
︒⨯--=180HW
LW HW
T T T T θ
所以,任意时潮高H t : )cos 1(2θ--=R
H H HW t )]180cos(1[2︒⨯----=HW
LW HW
HW T T T T
R
H
T H T T
H H
T .D .B
R △h
△h′R () /2/2R H 求任意时潮高
高潮面
任意时水面平均海面低潮面
潮高基准面
B )以低潮为基准(对应图中的θ'与h '∆),
任意时刻T 的潮高H t 可由下式求得:h H H LW t
'∆+=
而 )cos 1(2
θ'-=
'∆R h 所以,任意时潮高H t : )cos 1(2θ'--
=R H H LW t )]180cos(1[2︒⨯---+=LW
HW LW LW T T T T R H 例:求1992年2月8日铜沙T=1200的潮高H t 。
已知铜沙该日潮汐为0428 108;0959 418;1737 101;2219 350。
解:
因为 6.471805909371759090012180︒=︒⨯--=︒⨯--=m
h m h m
h m h HW LW HW T T T T θ )(317101418cm H H R LW H W =-=-=
)cos 1(2
θ-=∆R h =)(5.51)6.47cos 1()2/317(cm =︒-⨯
所以 )(36652418cm h H H H W t =-=∆-=
以低潮为基准计算H t :
4.1321805909371700123717180︒=︒⨯--=︒⨯--=m
h m h m
h m h HW LW LW T T T T θ )cos 1(2
θ'-=∆R h )(4.265)4.132cos 1(2
317cm =︒-= )(366265101cm H H LW t =+==
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完全一致。
2)求任意潮高的潮时
A )以高潮为基准
H t )]180cos(1[2︒⨯----=HW
LW HW HW T T T T R H 已知任意时潮高H t ,则高潮潮高H HW 与H t 之差。
t HW H H h -=∆ 由于)cos 1(2
θ-=
∆R h
于是,由上式得 )21arccos(R h ∆-
=θ 由于 ︒⨯--=180HW
LW HW T T T T θ
由上式得任意潮高的潮时T HW HW LW T T T T +-⨯︒=)(180θ
B )以低潮为基准,H t 与低潮高H LW 之差
LW t H H h -='∆
于是
)21arccos(R
h '∆-='θ 由上式得任意潮高的潮时T
LW LW HW T T T T +-⨯︒'
=)(180θ
例:求1992年2月8日午前铜沙潮高达到3m 的潮时T 。
已知铜沙该日潮汐为0428 108;0959 418;1737 101;2219 350。
解:按题意午前铜沙潮高涨到3m 的潮时只能在0428~0959之间发生,因此,利用该涨潮曲线以HW 为基准求T
潮差R=418-108=310
差值△h=H HW -H t =418-300=118(cm)
于是 )21arccos(R
h ∆-=θ 1896.76)310
11821arccos(︒=⨯-= 按上式求得3m 潮高的潮时T
HW HW LW T T T T +-⨯︒
=)(180θ m h m h m h 5909)59092804(18019.76+-⨯︒︒= m h 3907=
现以LW 为基准求T :
cm H H h LW t 192108300=-=-='∆
)21arccos(R
h '∆-
='θ 8104.103)310
19221arccos(︒=⨯-= LW LW HW T T T T +-⨯︒
'=)(180θ m h m h m h 2804)28045909(18081103+-⨯︒︒= m h 3907=
(2)图解法
1)利用“等腰梯形图卡”求任意潮时及潮高
此“图卡”由三部分组成:
①主图:由左右两个等腰梯形构成。
左侧指示潮时,右侧指示潮高。
②潮时尺:分两侧读数:涨潮时尺和落潮时尺。
涨潮时应将涨潮时尺向上,落潮时应将落潮时尺向上,尺的两头可以相接,使时间相连续,以便查算跨日潮汐。
③潮高尺:分上、下两种刻度。
上段大刻度自1 m至8m,适用于一般潮高;下段小刻度自1 m至12m,适用于潮高大于8m或小于1m 者(小于1 m时,可将潮高扩大10倍,查后再缩小10倍)。
有了某港的高(低)潮时及潮高就可以从图上直接读出任意时的潮高及任意潮高的潮时。
例:已知某港某日低潮时为0200,低潮高为1.0 m,高潮时为0800,高潮高为4.0m。
求0330的潮高及潮高为2.5m的潮时。
解:如图所示,因该题所述是个涨潮过程,所以应使涨潮潮时尺向上并且使右边读数0800和0200分别与主图左侧上下两斜边相接,使潮高尺读数4.0 m和1.0 m分别与主图右侧上下两斜边相接(潮时尺、潮高尺均应与主图的垂线平行放置)。
这时通过主图中的放射线即可查得:
0330的潮高为1.4m,潮高为1.5m的潮时是0335;
0400的潮高为1.7m,潮高为2.0m的潮时是0422;
0700的潮高为3.8m,潮高为2.5m的潮时是0500。
2)利用英版《潮汐表》中提供的“求任意时潮高曲线图”求任意潮时及潮高
Devonpont港求任意时潮高用曲线
例:求英国Coverack港1998年5月1日0900至1500间潮高为3.0 rn的时间和1300的潮高。
解:由于Coverack的主港是Plymouth(Devonport),所以利用Devonport的曲线图进行求解。
该曲线图位于Plymouth港资料的首页,曲线图的左边上、下横坐标是标示潮高的坐标轴,上边标高潮潮高,下边标低潮潮高;曲线图的右边是潮汐涨落曲线,其下是潮时坐标;潮汐涨落曲线的中线上的数字为求任意时潮高用的系数(Factor)。
第一卷各港的曲线图的涨落潮曲线共有两条,实线为大潮曲线,虚线为小潮曲线;大潮和小潮的潮差在图的右上方给出。
在求任意潮高和潮时时,如果当时潮差等于或接近大潮潮差,则利用大潮曲线;潮差等于或接近小潮差,利用小潮曲线;其它情况在二曲线间内插。
由例中可以看出本题的两个问题是位于从0834至1501的落潮过程中,高、低潮高分别为4.8m 和1.0m。
基于该高、低潮时和潮高,计算步骤如下:
①在曲线图左边上横坐标4.8m点和下横坐标1.0m点间连一辅助线。
在潮时坐标高潮(HW)下的方格内填入高潮时0834,因是落潮,再向右每间隔l h的空格内填入相应时间至能将所求问题的时间包括在内为止。
②从图左部分上(或下)横坐标的3.0m处向下(或向上)引一垂线交辅助线后水平向右引至与大、小潮曲线之间并稍靠近大潮曲线处(因本例潮差为 3.8 m,而大、小潮曲线所代表的潮差分别为4.7m和2.2m),再由此处竖直向下引直线交潮时坐标轴于一点,此点便为潮高为3.0m的潮时:1150。
③从潮时坐标1300向上引竖直线至大、小潮曲线间并稍靠近大潮曲线的一点,再从此点水平向左引直线交辅助线后向上(或向下)作竖直线交潮高坐标轴于一点,该点坐标便为1300的潮高:1.9m。
此外,从横直线与潮汐曲线中线的交点可得出系数,1300的系数为0.23,用此系数乘以潮差(3.8m)可得出潮高改正值(也可以在乘积表表Ⅱ中利用该系数和潮差作引数查出)为0.874m,约0.9m,该值和低潮高相加即为所求1300的潮高1.9m
例:求韩国釜山港1998年5月1日0800的潮高。
解:该题应利用英版《潮汐表》第四卷提供的曲线图求解。
该曲线图如图所示,与第一卷曲线图不同点在于其不是给出大、小潮曲线,而是给出涨落潮时间为5h,6h和7h的三条曲线,以适应不同港口使用。
求任意时潮高用曲线图
从例中可以得出0800位于0600至1110的涨潮过程中,0600的潮高为0.2 m,1110的潮高为1.1m。
参考上例中求潮高的方法(注意:由于是涨潮过程,标注潮时时,以高潮时为基准向左标注;由于涨潮时间为5h10min应在5h和6h两曲线间作适当内插)可以求出0800的潮高为0.5m。
第二、三卷英版潮汐表所提供的通用曲线图只适合于涨(落)潮时为5h至7h之间且没有浅水
改正的情况,如条件不满足必须使用调和常数法求取这一点在使用中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