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构造超强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房屋建筑构造大一知识点

房屋建筑构造大一知识点

房屋建筑构造大一知识点房屋建筑构造是建筑学的重要基础,它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房屋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日后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一学生应该了解的房屋建筑构造的主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常用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砖石、木材等。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材料,具有耐久性和强度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构造中。

钢材在建筑结构中承载力强,适用于大跨度和高层建筑。

砖石常用于墙体和隔墙,具有较好的隔热和隔声性能。

木材则常用于屋架和地板等,其质轻、易加工的特点使得木结构在特定场合有特殊应用。

二、房屋结构房屋结构是指建筑物的骨架,用于承受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

常见的房屋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悬挑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它由柱、梁和板组成,承担着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作用。

框剪结构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剪力墙,提高了抗震能力。

悬挑结构则通过悬挑梁的方式实现大跨度的空间设计。

三、荷载及其计算荷载是指施加在建筑物上的各种外力和内力。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要准确计算和考虑各种荷载的大小和作用方式。

荷载包括静载和动载两种。

静载是指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恒定荷载,如自重、楼板荷载等。

动载则是指可变的荷载,如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等。

对于不同的荷载类型,有相应的计算方法和标准,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安全。

四、结构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是指通过工程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确定和计算建筑物的内力和变形等参数。

目前常用的结构分析方法主要有静力学方法和有限元方法。

静力学方法通常适用于简单的结构,通过力的平衡条件和变形方程来计算内力和变形。

而有限元方法则适用于复杂的结构,通过将结构划分为有限个小单元,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

五、基础工程基础工程是指建筑物承担荷载并传递到地基上的工程。

常见的基础形式包括承台基础、桩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等。

承台基础适用于小型房屋结构,通过承台将荷载分散到地基上。

房屋构成知识点总结归纳

房屋构成知识点总结归纳

房屋构成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房屋是指人类在地面上或地表以下利用各种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建造的供人们居住、工作、储藏、生产等活动所使用的建筑物。

房屋构成是指房屋的各个部分的组成和结构。

二、房屋构成的基本组成部分1. 基础房屋的基础是整个房屋结构的基础,它支撑和传递整个房屋结构的重力。

基础一般由地基和地基下部的一层层土层构成,它可以采用砖、石、水泥或木材等材料建造,以保证房屋的稳定和安全。

2. 结构房屋的结构是支撑房屋重力和承受外部风力、地震力等作用的主要构件,包括梁、柱、墙、屋架等。

结构一般由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木材结构等材料构成,它的设计和施工对房屋的安全和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

3. 墙体房屋的墙体是支撑地板和屋面的主要承重构件,它还承受着外部风力、地震力等作用。

墙体可以分为承重墙、隔墙和柱式墙等,它一般由砖、石、水泥等材料构成,以保证房屋的稳定和牢固。

4. 地板房屋的地板是人们行走、活动和放置家具等的基础,它一般由水泥、砖、木板等材料构成,以保证房屋的舒适和安全。

地板还承受着地面和家具的重力以及人们的活动和行走带来的荷载。

5. 屋面房屋的屋面是保护房屋内部不受雨水、风沙等自然界的侵害,它还保证了房屋的保温和隔热。

屋面一般由瓦、金属板、水泥板等材料构成,以保证房屋的舒适和干燥。

6. 门窗房屋的门窗是连接室内和室外的通道,它不仅保证了室内的采光和通风,还保证了室内的安全和密封。

门窗一般由木材、塑料、金属等材料构成,以保证房屋的舒适和安全。

7. 设备房屋的设备是保证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一系列设施和设备,包括水暖、电气、通风、空调等。

设备的设计和施工对房屋的舒适、安全和便利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房屋构成的施工技术1. 地基施工地基施工是房屋施工的第一步,它包括地基基础的挖掘、排土、压实、浇筑等工序,以保证房屋的稳定和安全。

2. 结构施工结构施工是房屋施工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梁、柱、墙、屋架等构件的浇筑、安装、连接等工序,以确保房屋的稳定和牢固。

平房房屋构造知识点总结

平房房屋构造知识点总结

平房房屋构造知识点总结一、基础1. 地基基础地基基础是平房房屋结构的基础,包括地基垫层和地基底层。

地基垫层是指用碎石、砂石等材料铺设在地基上,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地基底层是指直接与地基垫层接触的地基层,常见的有浇筑混凝土地基底层和砌筑砖石地基底层。

2. 基础类型平房房屋的基础类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浅基础和深基础。

浅基础适用于地基质量较好的地方,一般选用扩大底板、筏板基础和带梁基础等;深基础适用于地基质量较差的地方,一般选用桩基础、沉井桩基础和桩承台基础等。

二、结构1. 墙体结构平房房屋的墙体结构通常采用砖瓦结构或者砖混结构,墙体材料有砖、砖瓦和砖混等。

砖瓦结构的墙体一般有青砖、红砖和其他粘土砖等,而砖混结构的墙体一般有混凝土墙和预制板墙等。

2. 梁柱结构平房房屋的梁柱结构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和柱的截面形状有矩形、T形和I形等。

梁柱结构的承重墙一般选用混凝土砌块或者红砖砌块,而非承重墙一般选用轻质砖块或者砌筑石材。

3. 屋面结构平房房屋的屋面结构一般采用木质结构或者钢结构,屋面材料有瓦、石板和钢板等。

现代平房的屋面结构还可采用轻钢结构或者复合结构,以减轻屋面负荷和提高抗风抗震能力。

三、构造1. 地面构造平房房屋的地面构造一般选用水泥混凝土地面、水泥砂浆地面或者水磨石地面,以实现地面的平整、防水和耐磨。

2. 墙面构造平房房屋的墙面构造一般选用砌筑墙体或者抹灰墙体,墙面材料有砖、石材、水泥砂浆和粉刷等。

3. 顶面构造平房房屋的顶面构造一般选用承重屋面结构和非承重屋面结构,顶面材料有砖、瓦、钢板、水泥砂浆和沥青等。

四、其他1. 设备构造平房房屋的设备构造包括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和通风系统等,这些设备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2. 防水构造平房房屋的防水构造包括墙体防水、屋面防水和地面防水等,这些构造的设计和施工需要保证房屋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

以上就是关于平房房屋构造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

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

1.组成构件
(1)竖向构件:基础、墙体、门、窗
(2)水平构件:屋顶、楼面、地面。

(3)交通构件:楼梯。

2.影响外因
(1)外力的作用:自重、使用荷载、附加荷载、特殊荷载等。

(2)自然气候的影响:口辐射、降雨量、风雪、冰冻、地下水位、地震烈度等。

(3)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房屋使用人不慎而产生的噪声、火灾、卫生间漏水等。

3.一般构造的原理与方法
(1)防水构造
地下室防水: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的标高时,要设防水。

屋顶防水:坡面升高与其投影长度之比i≤10%为平屋顶;i>10%为斜屋面。

(2)防潮构造
勒脚:隔潮;散水:排潮;地下室:防潮。

(3)保温构造
室内采暖的气温要求为16℃~20℃
(4)隔热构造
采用浅色光洁的外饰画;采用遮阳——通风构造;合理利用封闭空气间层;绿化植被隔热。

房屋建筑构造超强知识点总结

房屋建筑构造超强知识点总结

房屋建筑学学习总结一、摘要:建筑物的用途分类及特点,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类,按建筑结构承重方式分类,地基与基础、墙或柱、楼板与地面、门窗、楼梯、屋顶等组成。

二、关键字:房屋建筑学,课程学习,总结。

三、正文:建筑物的用途分类及特点:1、民用建筑:供人们生活、居住、从事各种文化福利活动的房屋。

按其用途不同,有以下两类:民用建筑(1)居住建筑: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

(2)公共建筑:供人们从事社会性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各种福利设施的建筑物,如各类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

2、工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总称。

通常将这些生产用的建筑物称为工业厂房。

包括车间、变电站、锅炉房、仓库等。

工业建筑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类:1、砖木结构:这类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用砖、木构成。

其中竖向承重构件如墙、柱等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等采用木材制作。

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层数较少,多用于单层房屋。

2、砖混结构:建筑物的墙、柱用砖砌筑,梁、楼板、楼梯、屋顶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成为砖—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种结构多用于层数不多(六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及小型工业厂房,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梁、柱、楼板、基础全部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梁、楼板、柱、基础组成一个承重的框架,因此也称框架结构。

墙只起围护作用,用砖砌筑。

此结构用于高层或大跨度房屋建筑中。

4、钢结构:建筑物的梁、柱、屋架等承重构件用钢材制作,墙体用砖或其他材料制成。

此结构多用于大型工业建筑。

按建筑结构承重方式分类:1、承重墙结构它的传力途径是:屋盖的重量由屋架(或梁柱)承担,屋架支撑在承重墙上,楼层的重量由组成楼盖的梁、板支撑在承重墙上。

因此,屋盖、楼层的荷载均由承重墙承担;墙下有基础,基础下为地基,全部荷载由墙、基础传到地基上。

2、框架结构主要承重体系有横梁和柱组成,但横梁与柱为刚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通常通过端部钢筋焊接后浇灌混凝土,使其形成整体)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刚架(或称框架)。

房屋构造设计知识点总结

房屋构造设计知识点总结

房屋构造设计知识点总结一、建筑设计基础知识1. 测绘学测绘学是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之一,它涉及到地形测量、图形投影、地图制图等内容。

建筑设计师需要了解测绘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便进行规划设计、地形分析和建筑定位等工作。

2. 建筑美学建筑美学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建筑形式、比例、色彩、材料等方面。

建筑设计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根据功能需求和环境特点设计出美观、实用的建筑作品。

3. 建筑构造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它涉及到建筑结构、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

建筑设计师需要了解各种建筑结构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能够根据功能需求和建筑形式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4. 建筑技术建筑技术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工程管理等方面。

建筑设计师需要了解建筑施工的各种工艺和方法,能够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方案的调整和优化。

二、建筑结构设计知识1. 结构形式建筑结构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形式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一般包括框架结构、梁柱结构、桁架结构、壳体结构等。

每种结构形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2. 结构计算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进行结构计算,包括荷载计算、受力分析、结构稳定性分析等。

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地理环境进行结构计算,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结构材料建筑结构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一般包括混凝土、钢材、木材、玻璃等。

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结构形式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保证结构的牢固性、耐久性和美观性。

4. 抗震设计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进行抗震设计,根据建筑的地理位置和地震烈度进行抗震计算和设计。

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结构设计,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安全性和稳定性。

5. 结构施工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施工的可行性和技术要求,确保结构设计能够在施工过程中顺利实施。

建筑设计师需要了解建筑结构施工的各种工艺和方法,为施工单位提供设计方案和技术支持。

建筑构造重点笔记

建筑构造重点笔记

建筑构造重点笔记简答题1建筑三要素:①建筑功能是人们对建筑的具体要求,它体现了建筑物的目的性。

是建筑的最基本要求,是决定建筑性质、类型的主要因素②建筑技术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是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建筑技术是建筑功能实施的保证条件③建筑形象是建筑物内外感官的具体体现,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艺术效果。

这三要素相互制约、互不可分。

2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①外力作用影响:包括构件自重和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人流、设备、风、雪、地震力等作用。

外力的大小对结构形式、建筑材料和构件断面尺寸、形状影响很大,是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

②自然因素的影响:指建筑物在使用周期内受到风雪霜冻地下水、日照等自然因素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它是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建筑构件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③使用因素的影响:指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对建筑物的影响,如化学腐蚀、火灾、机械振动、噪音、虫害等。

要采取防御措施。

2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为了使建筑品、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有较大的通用性和互换性,提高建筑标准化和工业化水平,协调建筑设计、施工和构件之间的的尺度关系,应选定标准尺寸单位即模数。

建筑模数的协调统一有利于加快建设速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建筑构价。

3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①必须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由于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使用性质不同,对建筑构造设计的要求也有不同,在构造设计师要综合专业技术知识,优化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构造措施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②必须保证结构安全:建筑构件除满足荷载大小、建筑结构强度要求外,对栏杆、扶手顶棚等的装饰以及抗震加固等,要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保证其安全可靠。

③必须注重建筑经济的综合效益:采用合理的构造方案,既要注意建筑造价,减少材料的消耗,又要有利于降低运行、维修和管理费用。

房屋建筑构造知识点整理笔记

房屋建筑构造知识点整理笔记

第一部分民用建筑构造第1章概述1.建筑三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建筑功能-主导作用;建筑技术-对功能具有约束和促进作用;建筑形象-功能和技术在形式美方面的反应;2.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3.建筑物分类}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园林建筑;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按承重结构所用材料分类:木结构、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其他类型结构;按建筑层数1~3低层建筑;4~6多层建筑;7~9中高层建筑;10层及以上高层建筑;按建筑总高度分类:公共建筑总高度24m以下为非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物总高度超过100m时,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按建筑物规模和数量分类: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4.建筑标准化包括: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建筑标准设计;5.几种尺寸: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标志尺寸-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制品、建筑物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构造尺寸-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的设计尺寸;(一般构造尺寸+缝隙尺寸=标志尺寸)实际尺寸-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生产制作后的实际尺寸;6.定位线:确定建筑物主要结构构件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基准线,也是施工放线依据;^用于平面称平面定位线;用于竖面称竖向定位线;设横向定位轴线(阿拉伯数字从左向右编写)和纵向定位轴线(拉丁字母从下向上编写);7.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作为建筑空间、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等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和增值单位;模数: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导出模数: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倍)和分模数(基本模数的分值);}8.建筑物标高:建筑物在竖向对结构构件的定位,用标高标注;绝对标高、相对标高、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9.建筑构配的竖向定位线包括:室内地坪、楼地面、屋面及门窗洞口的定位线;10.建筑节能要点:(1)选择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朝向;(2)选择有利于节能的建筑平面和体型;(3)改善外围护构件的保温性能,并尽量避免热桥;^(4)改善门窗设计;(5)重视日照调节与自然通风;(6)采暖系统的节能;/\第2章地基与基础'1.地基概念:是基础下面承受其传来全部载荷的土层;分类: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指天然土层本身就具有足够承载能力,不需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可以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对地基的要求:强度要求、变形要求、稳定性要求;人工地基的常见做法:换土法、压实法、挤密法;2.3.]4.基础概念:是建造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对基础的要求: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经济方面的要求;3.基础埋深概念:指室外设计地坪到基础底面的距离;室外地坪分:自然地坪和设计地坪;根据基础埋深深度的不同:浅基础(基础埋深深度不超过5m)和深基础(超过5m);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地基土层构造、建筑物自身构造、地下水位、冻结深度、相邻基础的埋深;/4.基础分类按基础所用材料分: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按构造形式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桩基础、箱型基础;按材料受力特点分: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常用基础构造: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5.基础沉降缝三种处理方式:双墙式处理方法、交叉式处理方法、悬挑式处理方法;6.管沟三种类型:沿墙管沟、中间管沟、过门管沟;,7.地下室分类按使用性质分:普通地下室、人防地下室;按埋入地下深度分:全地下室、半地下室;按结构材料分:砖墙结构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8.地下室构造:一般由墙、底板、顶板、门和窗、采光井等部分组成;9.目前我国地下工程防水常用做法:防水混凝土防水、水泥砂浆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塑料防水板防水、金属板防水层等;10.人防地下室的出入口形式有:直通式出入口、单向式出入口、穿廊式出入口、竖井式出入口、楼梯式出入口;@第3章墙体1.墙体的作用:承重作用、围护作用、分隔作用;2.墙体分类按墙体受力情况分:承重墙、非承重墙;按墙体材料分:砖墙、石墙、土墙、钢筋混凝土墙、砌块墙;按构造方式分:实体墙、空体墙、复合墙;按施工方法分:叠砌墙、板筑墙、装配式板材墙;]3.墙体设计的要求:墙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墙体具有保温隔热的性能、墙体隔声、其他要求;4.叠砌墙体:由砂浆将砖或砌块等块体按一定规律和技术要求砌筑而成的砌体;5.砖按材料和制作方法不同分: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6.砖砌墙体常用的砂浆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砂浆强度等级有M15、M10、M7.5、M5、M2.5五个等级);7.勒脚构造勒脚的作用:保护墙体防止各种机械性碰撞、防止地表水对墙角侵蚀、对建筑物立面的处理产生美观效果;勒脚处墙体的构造做法:(1)在勒脚部位抹20~30mm厚1:2:5水泥砂浆或水刷石;(2);(3)用天然石材或人工石材作为勒脚贴面;(4)勒脚部位的墙体采用天然石材砌筑;8.过梁作用:承受上部砌体传来的各种荷载;常见的门窗过梁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9.窗台分类:内窗台和外窗台(外窗台作用:防止雨水集聚在窗下侵入墙身和向室内渗透;外窗台构造要点:(1)窗台表面做不透水面层;(2)窗台表面做10%左右的排水斜坡;(3)悬挑窗台下做滴水或斜抹水泥砂浆;10.圈梁概念: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连续闭合交圈的按构造配筋的梁;作用:与楼板配合加强房屋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减少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振动荷载而引起的墙身开裂;"11.构造柱概念:在多层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厚浇筑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构造柱的构造要点:(1)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纵向钢筋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每层楼面上下各适当加密;(2)施工时,先放构造柱的钢筋骨架,再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3)构造柱可不单独设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基础梁内;12.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13.轻质隔墙按构造形式分:砌墙隔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14.幕墙特征:不承重,但要承受风载荷,并通过连接件将自重和风载荷传给主体结构;按材料分:玻璃幕墙和铝板幕墙;幕墙安装构造:有框式幕墙、全玻式幕墙、点式幕墙;15.墙体保温提高墙体保温性能的途径:(1)增加墙体厚度;(2)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材料;(3)(4)&(5)做复合保温墙体;(6)加强热桥部位的保温;(7)采取隔汽措施;(8)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漏;外墙保温有:内保温、外保温、中保温三种形式,外墙保温目前应用最广泛;常用外墙外保温构造:外贴保温材料、单面钢丝网架夹芯聚苯板现浇会混凝土外墙外保温、胶粉聚苯保温颗粒浆料外保温;16.墙面装修墙面装修的作用:保护墙体、改善墙体性能、美化和装饰等作用;·墙面装修按所处部位不同分:室外装修和室内装修;按材料和施工方式不同分: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裱糊类和铺钉类;抹灰层由:基层、中层、面层组成;其中中层起找平作用(5~10mm),面层起装修作用(2~5mm);第4章楼地层1.楼板层由:面层、结构层、顶棚层、功能层组成;2.楼板层设计要求:(1)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具有防火、隔声、保温、隔热、防潮、防水等功能;…(3)合理设置各种管线;(4)具有经济合理性;3.楼板类型按所用材料分:木楼板、砖拱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和钢衬板组合楼板;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分:板式楼板、、无梁楼板;~单向板、双向板、井式楼板4.装配整体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种类:实心平板和空心板;5.顶棚按构造做法分:直接式顶棚和吊式顶棚;吊式顶棚由:吊杆、基层、面层组成;6.地坪层由:面层、垫层、基层组成;~7.楼地面按所用材料和施工方式不同分:整体类楼地面、块材类楼地面、卷材类楼地面;整体类楼地面:水泥砂浆楼地面、细石混凝土滚压楼地面、现浇水磨石楼地面;块材类楼地面:地面砖、缸砖、陶瓷锦砖楼地面;花岗石、大理石、预制水磨石楼地面、木制、竹制楼地面;卷材类楼地面:塑料地毯、橡胶地毯、化纤地毯、纯羊毛地毯、麻纤维地毯等;)第5章楼梯和电梯1.楼梯组成楼梯由:楼梯段、楼梯平台、栏杆扶手组成;)梯段的踏步级数一般不超过18级,不少于3级;楼梯段宽达三股人流(1650mm)时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2200mm)时加设中间扶手;2.楼梯类型3.楼梯的尺寸梯段宽度计算依据:每股人流宽度为550mm+(0~150mm);楼梯梯段净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征按人流股数计算,并不少于2股人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建筑学学习总结一、摘要:建筑物的用途分类及特点,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类,按建筑结构承重方式分类,地基与基础、墙或柱、楼板与地面、门窗、楼梯、屋顶等组成。

二、关键字:房屋建筑学,课程学习,总结。

三、正文:建筑物的用途分类及特点:1、民用建筑:供人们生活、居住、从事各种文化福利活动的房屋。

按其用途不同,有以下两类:(1)居住建筑: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

民用建筑(2)公共建筑:供人们从事社会性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各种福利设施的建筑物,如各类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

2、工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总称。

通常将这些生产用的建筑物称为工业厂房。

包括车间、变电站、锅炉房、仓库等。

工业建筑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类:1、砖木结构:这类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用砖、木构成。

其中竖向承重构件如墙、柱等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等采用木材制作。

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层数较少,多用于单层房屋。

2、砖混结构:建筑物的墙、柱用砖砌筑,梁、楼板、楼梯、屋顶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成为砖—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种结构多用于层数不多(六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及小型工业厂房,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梁、柱、楼板、基础全部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梁、楼板、柱、基础组成一个承重的框架,因此也称框架结构。

墙只起围护作用,用砖砌筑。

此结构用于高层或大跨度房屋建筑中。

4、钢结构:建筑物的梁、柱、屋架等承重构件用钢材制作,墙体用砖或其他材料制成。

此结构多用于大型工业建筑。

按建筑结构承重方式分类:1、承重墙结构它的传力途径是:屋盖的重量由屋架(或梁柱)承担,屋架支撑在承重墙上,楼层的重量由组成楼盖的梁、板支撑在承重墙上。

因此,屋盖、楼层的荷载均由承重墙承担;墙下有基础,基础下为地基,全部荷载由墙、基础传到地基上。

2、框架结构主要承重体系有横梁和柱组成,但横梁与柱为刚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通常通过端部钢筋焊接后浇灌混凝土,使其形成整体)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刚架(或称框架)。

一般多层工业厂房或大型高层民用建筑多属于框架结构。

3、排架结构主要承重体系由屋架和柱组成。

屋架与柱的顶端为铰接(通常为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柱的下端嵌固于基础内。

一般单层工业厂房大多采用此法。

建筑构造组成部分:1、建筑构成部分:地基与基础、墙或柱、楼板与地面、门窗、楼梯、屋顶等组成。

(1)地基和基础:楼地层、屋盖及阳台、雨篷的基本构造地基与基础施工地基:系建筑物下面的土层。

它承受基础传来的整个建筑物的荷载,包括建筑物的自重、作用于建筑物上的人与设备的重量及风雪荷载等。

基础:位于墙柱下部,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

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的全部荷载并把它传给地基。

(2)墙和柱:承重墙和柱是建筑物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屋顶、楼板层传来的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基础。

此外,外墙还能抵御风、霜、雨、雪对建筑物的侵袭,使室内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即起围护作用;内墙还把建筑物内部分割成若干空间,起分割作用。

(3)楼板和地面:楼板是水平承重构件,主要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

同时将建筑物分为若干层。

楼板对墙身还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底层房间的地面贴近地基土,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直接传给地基。

(4)楼梯:是指楼层间垂直交通通道。

(5)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的覆盖构造层,它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

它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各种荷载并连同屋顶结构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同时又起到保温、防水等作用。

(6)门和窗:门:是提供人们进出房屋或房间以及搬运家具、设备等的建筑配件。

有的门兼有采光、通风的作用。

窗:其主要作用是通风采光。

一般来说,基础、墙和柱、楼板、地面、屋顶等是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门、窗、楼梯等则是建筑物的附属部件。

2、基础(1 )基础的类型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

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

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于六层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

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这种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比较大、地基比较柔软、用刚性基础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

按构造又分为伐形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伐形基础:是埋在地下的连片基础,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力较低、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

箱形基础:当伐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制成整体箱形基础。

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

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桩基。

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

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这种桩在施工现场或构件场预制,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然后再在桩顶浇注钢筋混凝土承台。

其承载力大,不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耐久性好。

但自重大,运输和吊装比较困难。

打桩时震动较大,对周围房屋有一定影响。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分为套管成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爆扩成孔灌注桩三类。

(2)基础的埋置深度: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

基础的埋置要有一个适当的深度,既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又节约基础用材,并加快施工进度。

决定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应考虑下列几个条件:土层构造的影响:房屋基础应设置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要设置在承载力较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

基础埋深与土层构造有密切关系。

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对某些土层的承载力有很大影响。

如粘性土含水量增加则强度降低;当地下水位下降,土的含水量减少,则基础将下降。

冰冻线的影响: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成为冰冻线。

当建筑物基础处在冻结土层范围内时,冬季土的冻胀会把房屋向上拱起;土层解冻时,基础又下沉,使房屋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如新建房屋周围有旧建筑物时,除应根据上述条件决定基础埋深外,还应考虑新建房屋基础对旧有建筑的影响。

墙体结构门窗过梁1、墙体(1)墙体的分类:按其在平面中的位置可分为内墙和外墙。

凡位于房屋四周的墙称为外墙,其中位于房屋两端的墙称为山墙。

凡位于房屋内部的墙称为内墙。

外墙主要起围护作用,内墙主要分隔房间作用。

另外沿建筑物短轴布置的墙称为横墙,沿建筑物长轴布置的称为纵墙。

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直接承受上部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而不承受外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

按其使用的材料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砌块和大型板材墙等。

对墙面进行装修的墙称为混水墙;墙面只做勾缝不进行其它装饰的墙称为清水墙。

根据其构造又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复合墙。

实体墙由普通黏土砖或其它实心砖砌筑而成;空体墙是由实心砖砌成中空的墙体或空心砖砌筑的墙体;复合墙是指由砖与其它材料组合成的墙体。

(2)砖墙的厚度砖墙的厚度符合砖的规格。

砖墙的厚度一般以砖长表示,例如半砖墙、3/4砖墙、1砖墙、2砖墙等。

其相应厚度为:115MM、(称12墙)178MM、(称18墙)240MM、(称24墙)365MM、(称37墙)490MM、(称50墙)墙厚应满足砖墙的承载能力。

一般说来,墙体越厚承载能力越大,稳定性越好。

砖墙的厚度应满足一定的保温、隔热、隔声、防火要求。

一般讲,砖墙越厚,保温隔热效果越好。

(3)过梁与圈梁过梁:其作用是承担门窗洞口上部荷载,并把荷载传递到洞口两侧的墙上。

按使用的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过梁:当洞口较宽(大于1.5M),上部荷载较大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端深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240 MM。

砖砌过梁:常见的有平拱砖过梁和弧拱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钢筋砖过梁是在门窗洞口上方的砌体中,配置适量的钢筋,形成能够承受弯矩的加筋砖砌体。

圈梁:为了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的震动荷载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常在房屋外墙和部分内墙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砖圈梁。

其一般设在外墙、内纵墙和主要内横墙上,并在平面内形成封闭系统。

圈梁的位置和数量根据楼层高度、层数、地基等状况确定。

2、地面与楼板(1)地面:是指建筑物底层的地坪。

其基本组成有面层、垫层和基层三部分。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地面,还设有防潮层、保温层、找平层等构造层次。

每层楼板上的面层通常叫楼面,楼板所起的作用类似地面中的垫层和基层。

面层: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生产直接接触的地方,是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地面与楼面表层。

垫层:在面层之下、基层之上,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均匀地传至基层。

基层:垫层下面的土层就是基层。

地面的种类:整体地面:其面层是一个整体。

它包括水泥沙浆地面、混凝土地面、水磨石地面、沥青砂浆地面等块料地面:其面层不是一个整体,它是借助结合层将面层块料粘贴或铺砌在结构层上。

常见的块料种类有:陶瓷锦砖、大理石、碎块大理石、水泥花砖、混凝土和水磨石预制的板块等。

(2)楼板:是分隔承重构件,它将房屋垂直方向分隔为若干层,并把人和家具等竖向荷载及楼板自重通过墙体、梁或柱传给基础。

按其使用的材料可分为:砖楼板、木楼板和钢筋混凝土楼板等。

砖楼板的施工麻烦,抗震性能较差,楼板层过高,现很少采用。

木楼板自重轻,构造简单,保温性能好,但耐久和耐火性差,一般也较少采用。

钢筋混凝土楼板具有强度高,刚性好,耐久、防火、防水性能好,又便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是现在广为使用的楼板类型。

钢筋混凝土楼板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和预制两种。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其楼板整体性、耐久性、抗震性好,刚度大,能适应各种形状的建筑平面,设备留洞或设置预埋件都较方便,但模板消耗量大,施工周期长。

按照构造不同又可分为如下三种现浇楼板: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当承重墙的间距不大时,如住宅的厨房间、厕所间,钢筋混凝土楼板可直接搁置在墙上,不设梁和柱,板的跨度一般为2—3米,板厚度约为70—8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