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

合集下载

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五则」_名人故事素材

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五则」_名人故事素材

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五则」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1:华罗庚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生命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刻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领悟,用一年半时刻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着《堆垒素数论》。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2:张海迪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领悟,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领悟,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性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年张海迪透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4年参加远南户外会。

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20xx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古今中外残疾人励志成功故事

古今中外残疾人励志成功故事

古今中外残疾人励志成功故事(一):张海迪张海迪被誉为身残志坚的一代楷模,自学成才的著名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我的德国笔记》等,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文著作。

她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xx。

她用顽强的意志粉碎了医生对她生命长度的预言,她用积极的态度努力过好每一天,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

在上世纪80年代,她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全国年轻人看到了奋斗的力量,鼓舞了一大批中国青年。

她就是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的张海迪。

(二):史铁生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三)::霍金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

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身残志坚的故事5篇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身残志坚的故事5篇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身残志坚的故事5篇第一篇身残志坚的故事: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真实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从中受到许多教益.这篇课文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说话,用手指“讲话”,并掌握了五种语言,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此后,她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及高等学院的赞扬和嘉奖.一个不幸的聋盲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和荣誉,是多么地令人折服啊,如果她向命运低了头,那她可能是一个让人可怜的寄生虫.然而她没有屈服于命运,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人生道路,并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成为一个知识广博令人尊敬的人.海伦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给予我们及大的鼓舞,一个又盲又聋的残疾人都能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最后成为一位那么令人尊敬的.而我们有些健全人呢,却总以条件差呀困难多啊作为没有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海伦相比,这些困难是多么微不足道啊!一个人只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我们少年儿童都要学习海伦·凯勒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努力克服一切困难.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成功彼岸,真正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第二篇身残志坚的故事:坚持作文700字生命因坚持而精彩——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坚持作文700字生命因坚持而精彩——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跟随父亲,下放聊城农村,给孩子们当起教书匠。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

身残志坚名人故事励志

身残志坚名人故事励志

身残志坚名人故事励志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有哪些?那么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些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身残志坚名人故事励志张海迪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

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霍金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

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着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

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集锦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集锦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集锦1.张海迪张海迪这个勇于与疾病顽强搏斗的身残志坚的女性,她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偶像,是当代的“保尔·柯察金”。

五岁的张海迪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

从那时起,张海迪便开始了她特殊的人生之路。

她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背着书包去上学,只能在家里坐着轮椅,自学那些正常的孩子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

不久,她做了一次手术。

这次手术之后,她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了,甚至连脖子都不能扭一下。

她请妈妈在桌子上支一面镜子,这样她就可以从镜子里面看书了。

就这样,张海迪系统地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后来又开始自学英语。

她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每天背熟10个英语单词,如果背不全,忘了几个就狠狠地咬几下自己的手指。

因此她的英语进步得非常快,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单位翻译英语资料。

有一次,她翻译了一部长篇小说——《海边诊所》。

当她捧着厚厚的翻译稿来到出版社时,老编辑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亲自为她书写了序,题目是: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始终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2.桑兰桑兰,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97年获得全国跳马冠军,1998年7月22日,参加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

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运动生涯1991年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高低杠第一名;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1995年南京“全国城市运动会”全能和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二名。

有关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有关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有关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名人故事吧,你知道那些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1一、邰丽华的故事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

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

那以后,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

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伤心地哭了。

为此,父亲带她辗转上海、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一线治疗希望就不会放过,但始终不见好转。

眼看要满7岁了,父母将她送人市聋哑学校学习。

舞蹈使邰丽华品尝到无穷的欢乐,但她知道,在现代化的今天,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

17岁那年,她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上大学。

于是她又将自己练舞的倔劲放在学习文化课上,1994年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如今,邰丽华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

她不仅担任了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队队长,出任了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的副主席,同时她也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个国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剧照总是出现在艺术团宣传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二、海伦·凯勒的故事海伦凯勒能够不因缺废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上进,所以最后才有卓绝的成就。

我们平常人既聪明又健康,假如还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话,真是很对不起自己啊!你相信奇迹吗?你相信既盲又聋又哑的人也能成为作家吗?有的,这个人便是伟大的海伦凯勒女士。

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

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

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

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

她了解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对她的期望。

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

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

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

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篇11.张海迪张海迪这个勇于与疾病顽强搏斗的身残志坚的女性,她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偶像,是当代的“保尔·柯察金”。

五岁的张海迪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

从那时起,张海迪便开始了她特殊的人生之路。

她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背着书包去上学,只能在家里坐着轮椅,自学那些正常的孩子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

不久,她做了一次手术。

这次手术之后,她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了,甚至连脖子都不能扭一下。

她请妈妈在桌子上支一面镜子,这样她就可以从镜子里面看书了。

就这样,张海迪系统地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后来又开始自学英语。

她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每天背熟10个英语单词,如果背不全,忘了几个就狠狠地咬几下自己的手指。

因此她的英语进步得非常快,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单位翻译英语资料。

有一次,她翻译了一部长篇小说——《海边诊所》。

当她捧着厚厚的翻译稿来到出版社时,老编辑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亲自为她书写了序,题目是: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始终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2.桑兰桑兰,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获得全国跳马冠军,年7月22日,参加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

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运动生涯1991年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高低杠第一名;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1995年南京“全国城市运动会”全能和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二名。

历史上身残志坚典型人物及事迹

历史上身残志坚典型人物及事迹

历史上身残志坚典型人物及事迹历史上“身残志坚”的典型人物及事迹1、孙膑战国时齐国人,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

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

他早年曾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

后来,庞涓到魏国做了将军,很得魏惠王的信任。

庞涓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孙膑取代他的位置,就假意把他请到魏国,暗中却在魏惠王面前诬告他私通齐国。

魏惠王大怒,处以膑刑,命人把孙膑的膝盖骨挖去,还在他脸上刺了字。

孙膑假装发疯,躲避了杀身大祸,后来,孙膑逃回齐国,齐威王很佩服孙膑的才能,对他大加重用。

孙膑被齐威王任为军师后,他指挥过围魏救赵、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此战役庞涓智穷兵败,自杀而死。

),著作有《孙膑兵法》传于后世。

2、司马迁: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的伟大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受了宫刑还写出《史记》这部巨著,是我国古代历史中身残志坚的典范。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年轻时期曾经游历四方,增长见闻,为日后的文风形成和史记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后随汉武帝封禅泰山,并参与了黄河抗洪。

父亲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

掌管天文与历史。

汉武帝晚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

他按照汉朝法令的规定出钱赎罪或受“腐刑”。

司马迁因为考虑到《史记》尚未完成,因而选择了宫刑,他发愤著书,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写《史记》中,用了14年时间完成了这部50多万字的伟大著作。

《史记》这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史书。

鲁迅先生曾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中国当代保尔”张海迪80年代,一个光辉的名字--张海迪,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张海迪的事迹到处传颂,海迪精神到处弘扬。

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之神屈服的姑娘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80年代的新雷锋”。

张海迪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国典型。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
励志故事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
发表日期:2013-12-01 13:36 来源:编辑:点击:199142次
文章标签:
文章导读: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有哪些?分享一些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包括中国励志人物华罗庚,张海迪,桑兰的励志故事和贝多芬,霍金,凯勒的励志故事等外国名人故事。

身残志坚的有哪些?分享一些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中国里,华罗庚,张海迪,桑兰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而在外国名人故事里,贝多芬,霍金,凯勒的励志故事也让我们80后一代懂得,什么叫坚强,一起来看看这些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着《堆垒素数论》。

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

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桑兰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

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

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容总能给人希望!
贝多芬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贝多芬是世界着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

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

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

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

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

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

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

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

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

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

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

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

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

他着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

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

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

”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

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

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霍金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

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着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

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
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

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

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

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

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海伦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

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

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

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

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

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

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