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细讲解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C2.A3.D4.B5.A6.A7.D8.C9.D 10.B二、判断题1.√2.X3.X4.X5.X6.√三、简答题1.稀缺性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
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远存在的问题,任何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无法摆脱稀缺性,相对于人们的愿望资源总是稀缺的;经济学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
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必要。
2.机会成本是指当一项资源被用于某一活动时所放弃的将该项资源用于其他活动中所能获得的最大的收益。
3. 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即“是什么”;而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即“应该是什么”,它研究的内容没有客观性,其结论也无法通过事实来直接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1.A2.D3.A4.A5.C6.A7.B8.D9.A 10.C二、判断题1.X2.X3.X4.√5.√6.√7.X8.X9.X 10.√三、简答题1.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预期;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技术水平、对未来的预期;2.根据凡勃伦效应,消费者购买高档商品大多是为了满足炫耀的需求。
当高档名牌服装在超市打折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偏好发生了变化,使得需求曲线左移。
所以,一方面,根据需求规律,打折后该商品的需求量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偏好的变化使得需求减少了,如果需求的减少超过了需求量的增加,该商品打折后反而卖不出去。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供需定理:(1)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3)需求和供给同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但均衡价格的变动则不确定(存在上升、下降或不变三种可能)。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一、概念识记答案详见教材。
二、单项选择1.C ,2.C ,3.B ,4.A ,5.C ,6.B ,7.D ,8.A ,9.B ,10.D 三、多项选择1.ABD ,2.AC ,3.AC ,4.AD ,5.ABCD ,6.BCD ,7.ABCD ,8.BCD ,9.ABC ,10.ABC 四、判断1.×,2.√,3.×,4.√,5.×,6.×,7.×,8.×,9.×,10.√ 五、简答答案详见教材。
六、应用1.某学生1小时可读8页经济学,或10页心理学,他每天学习8小时。
请画出他阅读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写出函数式;分析他多读1页经济学的机会成本。
解: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1.1所示。
2.试分析计算你读大学的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1)会计成本计算提示:列出在大学期间发生的与学习相关的明细费用项目及金额,汇总明细项目金额即得读大学的会计成本。
(2)机会成本计算提示:列出因读大学所放弃的各种选择机会,预计各种选择的可能收益,取其中最大值作为读大学的机会成本。
图1.1 生产可能性曲线)(25.1页-=∆⋅=∆∆∆=x k y xy k3.有人说,农村人比城里人更愿意多生孩子,请做个小型调查,验证这一说法,并用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
答:一般来说,城里人生养孩子要放弃更高的薪水和升迁机会,生养孩子的机会成本高于农村人。
4.答案略。
5.答案略。
第二章供求与价格理论一、概念识记答案详见教材。
二、单项选择1.B,2.A,3.C,4.A,5.B,6.C,7.B,8.A,9.B,10.B三、多项选择1.AB,2.ACD,3.ABC,4.AD,5.BD,6.AD,7.BC,8.ABCD,9.ABC,10.ABCD四、判断1.√,2.√,3.√,4.×,5.×,6.×,7.×,8.√,9.×,10.×五、简答1~5,答案详见教材。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解析大全

第1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简单地说,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稀缺性: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或生产转换线,它是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两类商品最佳产出数量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考察社会的经济总量。
它研究的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
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是在给出假定的前提下,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预测经济活动的结果。
均衡分析:是指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过程分析:是包含着时间因素的经济分析。
事实上,任何经济变量从不均衡状态变动到均衡状态总是要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分析就是要分析变化发生的过程。
由于过程分析通常要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期间的变化情况,所以过程分析也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只是在假定条件下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是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将如何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量的基础上,考察研究不同时点上诸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知识拓展训练参考答案项目一 揭开经济学的面纱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2.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二、单项选择题1-5 CDCAB 6-10 BADDA 三、判断题1-5 √√×√× 6-10 ×√×××。
五、技能题项目二 感悟价格的魅力一、名词解释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需求定理:在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面包(百万条)公寓(千套)10 20 30··ABCDEF····生产可能性边界3020 103.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动。
二、单项选择题1.B2.C3.BD4.C5.B6.A7.A8.A9.B 10.D 三、判断题1-5 √×××× 6-10 ×√√×√ 五、计算题1.解:已知E d =2.0,ΔP/P=-10%,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P P QQE d ∆∆-=需求量会增加:ΔQ/Q=E d ·(-ΔP/P)=2.0×10%=20%。
2.解: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25.155-44040-50-==∆∆-=P P QQ E d 3.解:(1)已知P 1=1,Q 1=1000,E d =2.4,P 2=0.8代入公式112112--P P P Q Q Q E d -=,求得Q 2=1480,即如果降价为0.8元,此时的销售量是1480。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简)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B、资源的充足性;C、资源的稀少性;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B、厂商;C、劳动者;D、政府;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C、生产者行为理论;D、分配理论;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D、宏观经济政策;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二、判断题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假设就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5、通过验证证明正确的假说就是理论。
()6、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7、“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

1复习思考题1.答: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单位(即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一个社会的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2.答:稀缺是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因为相对于人的欲望,资源总是不够的。
3.略。
4.答:(一)资源配置问题(二)资源利用问题(三)经济体制问题。
5.实证经济学是利用实证分析,指排除任何价值判断,首先明确规定所研究的变量的含义,然后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提出假说并依此预测未来,最后用经验和事实来验证预测的经济学。
规范分析经济学是利用规范分析,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经济现象的标准,作为确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理论和政策的经济学。
6.略。
2复习思考题1.答: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政府的经济政策、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2.答: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3.答: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和政府的政策等。
4.答: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经济学基础 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C D C D A A
错错错对对错
问答:1. P10 P21
2. P18 关键概念
应用训练:(1)提示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侧移动
第二章:A D D B D C
错错错错错错
问答:1. 从发展过程,运行流程,基本元素,市场体系来理解
2. 计划经济P21 ,商品经济P22,市场经济P22
应用训练:提示P25页的图形理解,即第一次课后作业
第三章:B C B C C C
对错错错对错
问答:1. P38
2.P44
应用训练:提示: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企业制度的核心。
重点不需放在逻辑式,而应该是产权制度本身的理解,结合产权关系的概念深入理解产权对市场经济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B C D (无)D A
第四题还应该补充同向或异向,以及变动幅度是否相等这两个条件才能判断
错错对错错错
问答:1. P55 P59
2. P63
应用训练:提示:需要分别考虑轿车价格下降,汽油(互补品)价格上升,城市
停车位(互补)增多,居民收入增加分别对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带来的影响。
实际图表:市场状况变动可以结合P64的供求变动表来看
仅能判断方向,没有幅度的具体数字,是无法判断价格和数量实际趋势。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解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解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1.1 知识要点本章的目的是引领初学者走进经济科学的殿堂,并解释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经济学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经济思维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弄清的问题。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对这门学科有个整体、框架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现象加深理解和认识。
1、经济学的产生源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导致人们把资源用在一种用途时会有机会成本,人们在理性人的原则下权衡成本和收益做出经济选择。
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科学就是经济学。
(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
(2)机会成本:某种资源用于一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用于其他经济活动而创造的最大价值。
(3)理性人假定:在经济分析中,需要假定进行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都遵循一定行为准则,这一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
2、资源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解决方式。
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经济制度: (1)计划经济制度,即生产和消费都由政府计划部门决定的制度;(2)市场经济制度,即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3)混合经济制度,即计划与市场有不同程度结合的制度。
3、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规范分析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2)最优化与均衡分析。
最优化分析指借助最优化理论分析个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从各种可能中选择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佳行为;均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个体各自在作最优决策时,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而达到一定的平衡的。
(3)边际分析:指增加最后一单位自变量时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1.1知识要点本章的目的是引领初学者走进经济科学的殿堂,并解释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经济学研究什么,用什么方过对本法来研究经济学,经济思维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弄清的问题。
通理解和认识。
章的学习,可以对这门学科有个整体、框架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现象加深1、经济学的产生源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导致人们把资源用在一种用途时会有机会成本,人们在理足性人的原则下权衡成本和收益做出经济选择。
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人类需要的科学就是经济学。
(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
(2)机会成本:某种资源用于一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用于其他经济活动而创造的最大价值。
(3)理性人假定:在经济分析中,需要假定进行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都遵循一定行为准则,这一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
2、资源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解决方式。
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经济制度:(1)计划经济制度,即生产和消费都由政府计划部门决定的制度;(2)市场经济制度,即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3)混合经济制度,即计划与市场有不同程度结合的制度。
3、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
辑上加(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以证明或证伪;规范分析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2)最优化与均衡分析。
最优化分析指借助最优化理论分析个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从各种可能中选择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佳行为;均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个体各自在作最优决策时,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而达到一定的平衡的。
(3)边际分析:指增加最后一单位自变量时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动量。
一般可以(4)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经济现象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它采用语言文字、几何图形、数学符号三种表示方式。
一个实证的经济模型主要包含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四部分。
建立一个经济模型的步骤是:明确定义、作出假设、提出假说、进行预测。
经济学所建立的理论(或模型)是从一系列假设中推导出来的。
(5)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
前者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在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美联系得理论。
后者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4、我们一般把运用成本和收益比较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称为经济学的思维。
1.2习题解答【关键概念复习】在B栏中寻找与A栏中术语相应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在术语前边。
AB4稀缺1.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
优使用价值。
1宏观经济学2.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是经济品的次5微观经济学3.不带价值判断(的研究),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
6规范经济学4.人们需要的物品和资源(或者禀赋)是有限的。
3实证经济学5.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
2机会成本6.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研究),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研究的结论以研究者的阶级地位和社会伦理观为基础,不同的研究者对同样的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往往无法通过事实来直接检验。
【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相对。
答案:有限性2.经济学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就是人类社会面对如何决策的科学。
答案:稀缺和欲望无限3.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
答案:机会成本1.3“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几个问题被称为问题。
答案:资源配置5.稀缺性迫使人类作出选择,所以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即研究人类社会在面对资源稀缺和人类欲望无限时就、和作出选择的科学。
答案: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6.经济制度就是一个社会作出选择的方式,或者说解决和的方式。
答案:资源配置资源利用7.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三种,一种是,一种是,一种是。
答案:市场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8.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适当干预的经济制度被经济学家称为。
答案:混合经济或现代市场经济9.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制度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答案:市场经济10.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核心理论是,研究方法是。
答案: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价格理论或均衡价格理论个量分析11.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家庭和企业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化,即家庭要实现,企业要实现。
答案: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1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核心理论是,研究方法是。
答案:整个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量分析13.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和;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和。
答案: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14.经济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
答案:“是什么”“应该是什么”15.一个实证的经济模型包括、、、。
答案:定义假设假说预测(二)单项选择题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
A.欲望的无限性B.资源的绝对稀缺性C.资源的相对有限性D.欲望的相对有限性答案:C2.稀缺性问题()。
A.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B.只存在于依靠中央计划机制的经济中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答案:C3.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
A.必须作出选择B.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下降C.一个人不应该把今天能买到的东西留到明天来买D.需要用政府计划来配置资源答案:A4.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
A.决策者必须作出选择B.政府必须干预经济C.不能让自由市场来作重要的决策D.竞争是不好的,必须消灭它答案:A5.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
A.消费者必须具有完全信息B.政府必须决定谁的要求能被满足C.必须有一套市场系统起作用D.必须作出选择答案:D6.当资源有限而欲望无限时,人们必须()。
A.作出选择B.降低他们的期望C.使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D.自给自足答案:A7.选择具有重要性,基本上是因为()。
A.人们是自利的,他们的行为是为了个人私利B.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C.一个经济要靠市场来解决稀缺性的问题D.政府对市场的影响有限答案:B8.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
A.必须作出选择B.政府必须分配资源C.某些人必须忍受贫穷D.除了富人之外所有人都要作出选择答案:A9.由政府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经济学基本问题的经济制度属于()。
A.混合经济B.计划经济C.市场经济D.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答案:B10.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国际贸易B.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C.通货膨胀和失业D.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答案:D11.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作为总体经济组成部分的个体的行为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和通货膨胀等C.市场经济D.单个消费者和企业的相互作用答案:B12.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整个经济如何实现最大化D.国民收入的决定答案:B13.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D.开放经济理论答案:A14.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经济学称为()。
A.实证经济学B.规范经济学C.微观经济学D.宏观经济学答案:C15.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A.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C.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D.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答案:B16.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A.互相对立的B.没有任何联系的C.相互补充的D.完全相同的答案:C17.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实证方法是()。
A.研究如何作出评价B.对作出评价没有帮助C.主要研究“是什么”的问题D.主要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答案:C18.下列说法中属于实证表述的是()。
A.低利率会刺激投资B.应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C.现在的存款利率太低D.税收太高答案:A19.下列说法中属于实证表述的是()。
A.目前的社会救济金太少B.医生挣的钱比工人多C.男女应同工同酬D.降低失业比抑制通货膨胀更重要答案:B20.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规范方法()。
A.描述经济如何运行B.研究“是什么”的问题C.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D.预测行动结果答案:C2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规范表述的是()。
A.治理通货膨胀比增加就业更重要B.利率上升有利于增加储蓄C.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收入差距拉大这种现象是正常的D.效率就是生产率的提高答案:D22.下列说法中属于规范表述的是()。
A.20世纪80年代的高预算赤字导致了贸易逆差B.低利率会刺激投资C.应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D.扩张的财政政策会降低利率答案:C23.经济学所建立的理论()。
A.是从一系列假设中推导出来的B.是凭空产生的C.是基于一些不现实的假设,因此对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没有什么价值D.没有什么价值,因为它不能在试验室中得到验证答案:A24.经济理论或模型是()。
A.对经济发展的预测B.数学等式C.根据经济学规律提出的政府政策改革建议D.基于若干假设以及由这些假设推导出来的结论答案:D25.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变量有内生变量与()。
A.存量B.流量C.变量D.外生变量答案:D(三)判断题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答案:√2.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答案:√3.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答案:╳4.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答案:╳5.“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答案:╳6.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答案:√7.混合经济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而不是对市场经济的改进。
()答案:╳8.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答案:╳9.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答案:╳10.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答案:√1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