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新版)..
课程标准)哲学与人生 2023统编思政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注意事项1、红色文字为填写说明,完成该课程标准编写后要把红色文字删除。
2、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进行创新尝试,大力支持教师进行“情景式”、“项目式”、“教学做一体式”教学;体现课程思政。
课程标准中要明确考核方式,不同课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应当注重过程、强化动手,体现当代学生的特点。
3、修订时按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4、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检查的重要依据,请大家认真对待。
6、此格式有需要改进之处,请及时与教科研室联系。
格式说明:1、字体为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2、表格内文字为宋体、五号字。
电子版:以“课程名称+所授班级+教师姓名”发至邮箱****************。
例:“《色彩》+20级学前教育(5-8)+张三”。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一、适用专业哲学与人生适用于我校五年制高职各专业。
二、开课时间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
三、课程定位3.1课程性质《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人生教育。
3.2教学任务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程培养目标4.1总体目标本课程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2具体目标4.2.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新版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PPT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 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 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 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
启示:想问题、办事情不能照搬书本,应尊重客观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一、世界具有多样性和物质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基本原理,内容:
第一,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第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以多种多样的形
• (1)哲学是人们在实践和生活中获得的具体知识, 即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各种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2)哲学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使一部分人有时间有可能 对世界的一般问题作理论探讨的时候才产生的。
• 因此,哲学产生后对具体科学的产生提供了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指导。
实事求是,是指找出事物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 鲁国都城住着一对夫妻,男的善于编草鞋,女的善于织白绸子,两口子日 子过得不错。他们听说越国是个鱼米之乡,两个子想要搬过去谋生,其邻居看见 了,叫他们不要搬,因为越国到处是水乡,越人从小就光脚走路,不用穿鞋,绸 子是做帽子用,越国经常下暴雨,越人从不戴帽子,如果去了一个用不着他们手 艺的国家,他们自然要受穷。
• 我国现在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 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我们要做到:坚持社会主义而不能离开社会 主义,要从初级阶段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第一课新哲学与人生

---主观认识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一切从实际出发(哲学)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经济学)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 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 为的思想。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第一单元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 韩子德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认知目标: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 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情感目标: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 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和观念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 分受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 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 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 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 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 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 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国 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 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 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 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2、注意人生选择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故事分享: 西边邻居家有五个儿子。一个儿 子老实,一个儿子聪明,一个儿子 瞎,一个儿子驼背,一个儿子瘸。 父亲就让老实的务农,聪明的经商, 瞎子算命,驼背搓麻绳,瘸子纺线, 五个儿子都不为衣食发愁。
中职高教修订版哲学与人生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第10页,共20页。
挤牛奶 P5
思考:主 人这样做 错在哪里 ?没有实事
求是,臆 造规律。
第11页,共20页。
在处理人生问题时:
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什么是人生的客观实际?
1、… 2、…
P6、7
3、…
第12页,共20页。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
的提前和基础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旅馆老板:“温暖的环境,愉悦的气氛,注重私密性。”
是因为人生发展的现实性 牙医:“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及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一个动人的微笑。”
药剂师:“爱是万灵药。”
与可能性 P10 货车司机:“经常想到,不能成为好伙伴,这段行程会变得艰辛孤独而遥远。”
邮递员:“勤于做沟通工作。”
思考:为什么不同职业的人,对爱的解释不同?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 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 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 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 声,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 拔光秃鹰的羽毛。
P9 什么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P9
第16页,共20页。
爱的秘诀: 记者:“请问你们夫妻为什么能相处得这么久?”
救火员:“我们不让星星之火酿成燎原之势。”
木匠:“基础稳固是最重要的。”
老师:“彼此还在研究及了解对方。”
出版商:“我们把彼此的优点做了最精确的拷贝。”
电器工:“时而会有火花,但我们接了安全地线。”
第13页,共20页。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1 理解哲学的概念和作用1.2 探讨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3 分析哲学对人生的影响第二章:人生的价值观2.1 理解价值观的概念和作用2.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价值观2.3 分析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和影响第三章:道德哲学与人生道德3.1 理解道德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2 探讨道德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3.3 分析人生道德的选择和判断第四章:人生哲学与人生意义4.1 理解人生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4.2 探讨人生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4.3 分析人生意义的追求和实现第五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1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内容5.2 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意义5.3 分析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第六章:哲学思维与问题解决6.1 理解哲学思维的特点和方法6.2 探讨哲学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6.3 分析哲学思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第七章:美学与人生审美7.1 理解美学的概念和作用7.2 探讨美学在人生中的意义7.3 分析人生审美的培养和体验第八章:宗教哲学与人生信仰8.1 理解宗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8.2 探讨宗教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8.3 分析人生信仰的形成和影响第九章:社会哲学与人生社会9.1 理解社会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9.2 探讨社会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9.3 分析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第十章:当代全球伦理问题及其哲学思考10.1 理解全球伦理问题的概念和特点10.2 探讨全球伦理问题对人生的影响10.3 分析哲学在全球伦理问题解决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理解哲学的概念和作用探讨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分析哲学对人生的影响难点一:哲学对人生的具体影响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念体系,如何具体影响个人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形成。
重点二:人生的价值观理解价值观的概念和作用探讨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价值观分析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和影响难点二: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如何在多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塑造自己的价值观。
新版哲学与人生推荐课堂PPT

25
2024/6/26
、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不同的人对我们的认识和看法 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令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喜欢你、欣赏 你。事实上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所以,我们每一个 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每一方面,给出自己客观的评价。别 人的评价只是一个参考,我们要想完善自己,首先要自己 充分认识自己。
——高尔基
送给你, 希望你更自信!
28
2024/6/26
一、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
29
2024/6/26
你想拥有美 好人生吗? 去创造吧!
30
你怎么看待小树的自由和约束?
19
2024/6/26
正确理解和对待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
人的自由总是在一定基础上和一定条件下的自由。一 方面,任何人的个性自由应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
另一方面,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影响别人的自由。任 何个人自由都必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前提。
20
2024/6/26
3.在职业活动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作为职业人来讲,每个人应根据一定的条 件来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在职业活动中不断 丰富、发展和完善自我。
21
数学不及格
钱钟书10岁入东林小学,在 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 受中学教育,19岁被清华大学破 格录取。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 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 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 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 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 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 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 学外文系录取。
最新新课程《哲学与人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学课件

生活德育的理解
® “自由是德性的运用和善的获取的先决条件。” ® 学生生活的陶冶与内外世界和谐统一境界的达
成,是以“有意义的生活自由”为前设,由 “自主”和“自为”来体现。我们在学校生活 中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生 命的幸福,让学生懂得如何“寻善”,在“寻 善”的过程中,由“要我寻”转变为“我要 寻”,因此,生活意味着自由选择。只有把握 了这样的生活,也才把握了学校德育的出发点。 ® 生活意味着精神的创造和满足。
®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 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发展也是千差万别、 千姿百态的。多样的世界为我们的人生 发展提供了多种的可能性,个人能够从 中选择适合于自己并符合实际的人生道 路。
世界的多样性
®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没有 完全相同的两片雪花,没有完全相同的 两个人。如果世界只有一种叶子,只有 一种雪花,只有一种人,那么世界便不 再美丽。正因为世界的多样性,世界才 显得多姿多彩。
® ?仔细观察你周围的世界中,都有着哪 些事物?
多元智能理论
®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 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 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 提出以来,迄今已有近 20 年的历史,已经逐 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20世纪90 年代 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 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 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 力
八种智能:
® 八种智能: ® 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 音乐—节奏智能( 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 逻辑—数理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 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 身体—动觉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 自知—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 交往—交流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 自然观察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新版哲学与人生.PPT

结合上述事例,说说科学思维方法对人 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何作用?
.
9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第一,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认识世界;
第二,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 题的能力,正确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改造世界。
光是由无 数微粒构 成的粒子
流
他们二人的思维是 :二者必居其一, 非此即彼。不是这 个,就是那个。
.
17
“波粒二象说”
爱因斯坦提出的 “波粒二象说”,从 思维方法上看,他运 用了什么思维方法?
光既是波,又是微粒, 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 的。自然界喜欢矛盾。
他运用了辩证思维方法, 即矛盾分析方法。
.
结合上述事例,说明思维方法与人的认识能力的关系。
.
6
评:
人人都有思维,但是,不同的人在处理不同的问题时, 采取的思维方法却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只有进行科学的思维,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帮 助我们提高认识能力,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
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
7
2.科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要求我们要运用辩证思 维的方法。
造纸术的发明 吸水纸巾的发明 爱因斯坦的“波粒二象”说
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 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 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 分析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 事物。
学而不思则惘。 ------孔子
光的本质的发现
光是一种连 续不断的波
.
3
第九课
一、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确如此,我亲爱 的朋友。我希望你知道 其中的缘由后会谅解我。 因为我是一个好学的人, 而田园草木不能让我学 得什么,能让我学得一 些东西的是居住在这个 城市里的人民。”
——柏拉图:《裴德诺篇》
苏格拉底这里的田园草木其实是泛指自然。在苏格拉 底之前的哲学家大多是自然哲学家,他们哲学关注的焦点 是宇宙和自然,而苏格拉底一反前人的做法,将哲学思考 重心由自然转向了人本身和人的社会。从而开启了西方哲 学深远而持久的致思方向。
——马克斯· 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马克斯· 舍勒
一、哲学是最关切人生的学问
我们知道西方的哲学虽然在泰勒斯那里肇始,但是在 苏格拉底那里才获得了一种自觉的形态。而这一转折的标 志,用罗马思想家、政治家西塞罗的话说: 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回到了人间。
在柏拉图的《裴德诺篇》 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有一天苏格拉底和他的学 生裴德诺一边散步,一边谈话, 不觉来到了雅典城门外的一个 地方。苏格拉底突然赞赏起这 个地方美丽来,其神情活像一 个导游。裴德诺打断了老师, 问道:“你从未出过城门吗?” 于是,苏格拉底作了这样一个 意味深长的回答:
哲学与人生 (之一)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云南大学哲学系 李 兵
按照中国的传统,学习哲学 不是一个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 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 都应当去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 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要成为 某种特殊的人。 ——冯友兰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 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已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 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 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 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 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 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在各种 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 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已被 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 固而不动摇的中心。”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
恩斯特· 卡西尔
如果说西方哲学是关切人生的学问,那么中国哲学毋 宁说本身就是人生哲学。因为这一特点,中国哲学还受到 了站在近代知识论立场上的一些西方哲学家的诟病,成为 了他们否定中国有“哲学”的重要证据。殊不知,这不仅 是对中国哲学和一般哲学的误读,也是对他们自己老祖宗 的背叛和不恭!
我们再看以人类的自由解放为最高 旨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 目标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所谓共 产主义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决不 是凌驾于人之上的某种外在的社会建 构,而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这 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 由发展的条件。”
卡尔有争议的。 但是,读过马克思原著的人会发现,在他的文字中几乎 看不到与人无关“纯自然”的影子,虽然他承认外部 “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但在他看来,“先于人类历史 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对人来说,“是不存在的自然 界”。
“在人类知识的任何时代中,人从未 像我们现在这样对人自身越来越充满疑问。 我们有一个科学的人类学、一个哲学的人 类学和一个神学的人类学,它们彼此之间 互不通气。因此我们不再有任何清晰而连 贯的关于人的观念。从事研究人的各种特 殊科学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与其说是阐 明我们关于人的概念,不如说是使这种概 念更加混乱不堪。”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现在有了那么发达的科学理论 和技术手段,我们对人的认识甚至已经达到了基因的层 面,我们还有那么多与人直接相关的社会科学,它们也 从不同的维度揭示了人的存在本质和某种属性。在这样 的情况下,我们似乎已经不再需要哲学了。 现代哲学人类学的奠基者马克斯·舍勒的这段话, 也许能够较好地回答这种质疑:
马克思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能够在任 何物以及物和物的关系背后,看到人以及人和人的关 系。为此,他曾这样批判他的前人: “如果说有一个英国人把人变成了帽子,那么, 有一个德国人就把帽子变成了观念。这个英国人就是 李嘉图,一位银行巨子,杰出的经济学家;这个德国 人就是黑格尔,柏林大学的一位专任哲学教授。” 因此,在马克思那里,无论商品、货币,还是资 本,本质上都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私有 制条件下,这种关系还会导致人的异化,亦即“动物 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
“按照中国的传统,学习哲学不是 一个专业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 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该进教 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 不是要成某种特殊的人。”
冯友兰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儒家哲学是什么》一文中说道: “中国哲学以研究人类为出发点,最主要的是人之为人 之道:怎样才算一个人?人与人相互有什么关系?”他 进一步说道:“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起来说,其用 功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 的最高目的可以《庄子》的‘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做 修己的功夫,做到极致,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 到极致,就是外王。” 可见,中国传统哲学更是把人生问题自始至终置于 全部思想的核心地位。
自知其无知。 认识你自己。 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 不仅如此,他还为人类初步锻造了探究人自身奥秘的 最为适宜的方法——辩证法(论辩和对话),即通过反复 地诘问,暴露人们思想中的矛盾,从而逐步地去接近和 发现真理。
可见西方哲学是从认识自我开始的。 海德格尔有句名言:怎样开始,怎样持存。 由苏格拉底开启的这一思想定向,不仅决 定了西方哲学开端,也预示了这种思想传统的 未来。 文化哲学卡西尔在其名著《人论》中,开 宗明义说了这样一段话:
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 中曾引用过金岳霖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哲学家,在不同程度上 都是苏格拉底,因为他把伦理、哲 学、反思和知识都融合在一起了。”
金岳霖
冯先生说:“中国的儒家,并不注 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在于求理想的 生活。求理想的生活,是中国哲学的主 流,也是儒家哲学的精神所在。”
我们关于哲学有一个非常熟悉的定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但是,什么是世界观呢?按照我们过去的理解,世 界观是关于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这种理解,其实是 “观世界”,也就是我们在世界之外去把握一个与人无 关的世界。这是很荒谬的。 世界观的“世”是“在世之在”的“世”;世界观 的“界”,是“人在途中”的“界”,世界观“观”, 是“人”的目光,而非“神”的目光。 由此看来,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就是本质意义上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