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先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杨家林教授辨治月经先期经验介绍

杨家林教授辨治月经先期经验介绍摘要】杨家林教授认为月经先期的治疗宜清热、益气、养阴为主,兼顾经量的异常,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注意顾护阴液,协调气、阴、血之平衡。
【关键词】杨家林月经先期经验中药治疗杨家林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首届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杨老师从医40余年,潜心专研,治学严谨,具有独特的见解,自成体系,擅长治疗月经病、子宫肌瘤、不孕等。
笔者有幸从师杨老,现将老师治疗月经先期经验整理一、二,与大家交流。
1 病因病机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六、十七天一潮者,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月经前期”、“经水先期”“经早”等。
月经先期为临床常见的月经失调,因频繁出血,耗气伤阴,对女性健康危害较大,但临床病情易反复,故应积极治疗。
历代医家多从阳旺、血热立论治疗月经先期,如《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王子亨方论》说:“阳太过则先期而至”,《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脉类》亦认为“凡血热者,多有先期而至”等。
杨老师也认为月经先期以血热为多,热有实热或虚热。
由于素体阳盛、过食辛燥、外感热邪、环境过热等实热(阳热)使冲任得热,热伏冲任,热扰冲任,血海不宁发为先期伴见量多;或由于郁怒伤肝,木火妄动,疏泄过度,肝郁血热扰及冲任,血遂妄行,此二者为实热。
因素体阴虚、失血伤阴、久病失养、多产房劳等可伤阴,阴液亏损,虚热内生,热扰冲任,经血失其固摄而先期而下。
同时,老师认为气虚也是月经先期、量多的常见病机,脾肾气虚亦可见。
体质虚弱、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思虑过多等可伤脾,脾虚气陷,统摄无权而妄溢使月经先期而来;或因先天肾气不充、多次流产伤肾、断经前肾气渐衰等,肾气不固,封藏失司,冲任失于制约,经血下溢而为月经先期。
因此,临床辨证时当分清标本、知常达变,不能仅以热来考虑,除着重月经周期提前以外,必须结合月经的量、色、质及全身的兼证,参合脉证来辨证。
妇科------月经先期验方

妇科------月经先期验方[辨病论治]一、辨病要点临床实践中,部分月经先期患者,仅见月经周期提前,余无他证可供中医辨证,病史资料亦难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素体状况未见异常。
此时,就应注意把握本病主体病机的普遍性规律,辨病论治,遣方用药。
二、治疗方法1.养阴益气汤(《中医妇科治疗学》)组成:泡参、丹参、地骨皮、白芍、黄柏、麦冬、五味子。
功效:养阴益气,清热凉血。
此方原治月经先期气虚偏热者。
因血热所致先期多伴经血量多,且易继发气随血耗。
阴随血伤的机变,本方不仅清热凉血,又针对血热的主体病机,用泡参伍麦冬、五味子含生脉散气阴双补之意。
方药精当,多面兼顾,是以宜于月经先期无它证可辨者服之。
2.何子淮验方(《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组成:桑叶15g,生地15g,地骨皮15g,槐米12g,丹皮lOg,玄参12g,生白芍12g。
.炒玉竹15g,紫草根15g。
功效。
养阴清热凉曲.。
此方原治月经超前,量多色鲜者。
以其具养阴清热凉血,“潜移默夺子宫清凉而血海自固”之功,于血热致月经先期的主要病机相宜,故选用于此。
因黄体不健表现为月经先期者,月经提前是标证,是现象;黄体不健是根本,是本质。
只有改善、健全黄体功能,方能治愈疾病。
因而结合上述有关健全黄体功能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成果,“辨病施治”,实为治疗本类型月经先期患者的有效途径之一。
兹举孙宁诠补肾调周法,以资临证参考。
经后期(周期第4一u天),滋肾调气血。
基本方用药:女贞子、旱莲草、当归、丹参、制香附、木香、乌药、泽泻。
经间期(排卵前3天一后3天),温阳通络,行气活血。
基本方用药:桂枝、肉桂、葛根、红花、当归、丹参、制香附、木香、乌药、泽泻。
经前期(周期第17—28天),滋肾温肾,气血双调。
基本方用药:仙灵脾、仙茅、女贞子、旱莲草、当归、丹参、制香附、木香、乌药、泽泻。
月经期(行经期l一4天),行气活血调经。
基本方用药:桃仁、红花、川牛膝、苏梗、当归、丹参、制香附、木香、乌药、泽泻。
提前生理期的方法

提前生理期的方法提前生理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到来,通常是由于身体内部的某些原因导致的。
对于女性来说,提前生理期可能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因此了解一些缓解和调整提前生理期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应对提前生理期。
首先,调整饮食习惯。
饮食对月经周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提前生理期时,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缓解症状。
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6、维生素E和镁的食物,如香蕉、燕麦、坚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缓解经前期综合征和调整月经周期。
另外,要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因为这些物质会加重月经不适。
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调整月经周期有着积极的作用。
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都能帮助平衡荷尔蒙水平,从而缓解提前生理期带来的不适感。
此外,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因为这些都会对月经周期产生影响。
再次,采用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提前生理期是由于气血不调所致,因此可以通过中医调理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包括艾灸、针灸、中药调理等,这些方法能够帮助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缓解提前生理期带来的不适。
最后,心理调适。
情绪对月经周期同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提前生理期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可以通过放松心情、适当的运动和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情绪,从而减轻提前生理期带来的不适感。
综上所述,提前生理期是女性朋友们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但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采用中医调理和进行心理调适等方法,是可以缓解和调整提前生理期的。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女性朋友们,让她们在月经周期方面能够更加健康和舒适。
月经先期综述

月经先期的治疗
5 小结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月经先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强调
在处理月经先期时要辨清先期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月经先期不仅疗效好,而且安全可靠、副作用 少。但是中医药在月经先期中是如何调节内分泌、如何消 散炎症等,这些方面的报道尚不多。中医学要发展,必须 吸取现代高新技术的精华,随着腹腔镜、宫腔镜技术的广 泛应用,月经病的治疗会有更好的前景。但现代医学也存 在着如副作用多、费用高等问题,中医应发挥自己的优势 ,和西医有机结合起来,治疗效果将会大大提高。
月经先期的治疗
2 阳盛血热型月经先期的中医药治疗 引起月经先期的病因很多,其中阳盛血热型占有一定
比例,对于其治疗,各医家也有不同的观点。李氏[6] 治疗 月经先期伴经量多者60例,先用清经散合四乌贼骨一芦 茹丸加减:牡丹皮10g,地骨皮l0 g,白芍15 g,熟地黄 10 g,青蒿10g,黄柏10 g,茯苓l0 g,乌贼30 g,茜草 10g。l剂/d,水煎服,血止后,再用清经散加减,痊愈28 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88.33%。
月经先期的治疗
韩氏[10]采用归脾汤治疗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 导致的脾气虚型月经先期,总有效率94. 1%,其组 成为党参、白术、黄芪、当归、甘草、茯神、远志、 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血量多加茜 草、血余炭、侧柏叶;冲任不固加紫石英、煅龙骨、 煅牡蛎;阴虚加生地黄、知母、女贞子、旱莲草; 失眠心烦加夜交藤、山栀子;肾虚加杜仲、续断、 紫河车、山茱萸;肝郁加木香、香附。
月经先期的治疗
田氏[13]根据临床经验,认为基础体温对月经先期的诊
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检验疗效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笔者临证总结,完整、准确的基础体温曲线能反映月经先
月经先期实用单方

月经先期实用单方【西医理论】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缩短,月经来潮提前7日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一般以月经周期短于21日者为月经先期,亦称为“经水先期”“经早”“月经前期”等。
若偶然不规则,或月经初潮后第1~2年内以及更年期绝经前而出现的月经提前,皆不属于本病范畴。
本病可以合并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严重时可致贫血,崩漏,影响体质,甚至导致不孕。
【临床特点】月经提前7日以上,2周以内,而经期基本正常,可伴有经量偏多。
【辨证论治】月经先期分型治法代表方见图7-1。
辨证主要从气虚(脾气虚弱、肾气不固)和血热(阳盛血热、肝郁化热及阴虚血热)两个方面着手,以安冲为大法,可根据不同病因而采用补脾益气、固摄肾气、清热凉血、疏肝解郁、滋阴清热等治法,经前宜疏宜导;经后宜补宜调。
清热不宜用大苦大寒之物,以防寒凝瘀血,补虚须佐理气之品,以免骤补滞气。
一般经量多、色紫而质稠者为实热;经量少、色红、质稠者为阴虚夹热;量或多或少、色或红或紫,兼有胸闷胁痛,小腹作胀为肝郁化火;经量多、色淡清稀的为气虚。
另外,在经血排出不利,或兼有血块时,如无特殊不适,则不同于血瘀气滞,宜活血不宜破血,慎用如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峻猛之品,而应配以小剂量的川芎、丹参、牛膝等缓缓疏导。
图7-1 月经先期分型治法代表方1.脾气虚弱(1)症状:经行提前,经量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呆便溏。
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尺脉弱。
(2)治法:健脾益气,固冲调经。
(3)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脾胃论》(4)常用药:党参20g,黄芪20g,白术10g,炙甘草3g,陈皮6g,升麻10g,柴胡10g,山药20g,砂仁3g(后下),艾叶10g。
2.肾气不固(1)症状:经行提前,经量偏少,经色淡,质稀薄,面色晦暗,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隐痛,小便频数。
舌质淡暗,苔白,脉细无力。
(2)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月经先期的中医药治疗

月 经 先 期 的 中 医 药 疗 治
樊俊 华 , 李艳 青
( 成都 中医药大 学 , 四川 成都 6 0 7 ) 1 0 5
[ 键 词 ] 月 经 先期 ; 医药 治 疗 关 中 [ 图 分类 号 ] R 7 .1 中 2 11 [ 献标识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0 8—84 (0 7 2 8 9 2 0 )8—45 —0 26 2 2 13 肾虚 型 .. 邓 永 全 等 【 加 味 二 仙 汤 治 疗 月 经 先 期 6 以 3
个 疗程 后 月经 恢 复 正 常 。
至 。《 丹溪 心 法 》 “ 承 不 及 期 而 来 者 , 热 也 。 《 青 主 女 :经 血 ”傅 科 》 为“ 认 先期 者 , 气 之 冲 ” 又 日 “ 期 而 来 多 者 , 热 而 水 火 , 先 火 有余 也 ; 期 而 来 少 者 , 热 而 水 不 足 也 ” 可 见 血 热 有 实 热 、 先 火 , 虚热 之 分 。实 热 者 , 素 体 阳盛 , 恣 食 辛 辣 , 邪 热 客 于 血 系 或 或 分 , 误服 温 热 暖 宫 之 品 , 或 以致 热 扰 冲 任 , 血 妄行 , 行 先 期 迫 经 而至 ; 热 者 , 因素 体 阴 虚 , 大 病 久 病 , 血 伤 阴 , 虚 多 或 失 阴虚 内 热 而 迫 血 先期 而下 。此 外 , 热 引 起 的月 经 先期 , 其 病证 的 血 在 发 展 过 程 中常会 有 瘀 血 的兼 夹 , 因热 入 血 分 , 熬 津 液 ; 多 煎 或
2 2 专 方验 方 .
智 照 林 _ 以银 椿 汤 为 基 础 方 加 减 治 疗 月 经 6 J
先期 8 4例 , 用 : 花 1 、 皮 1 、 药 银 2 椿 g 2g 生牡 蛎 2 、 皮 6g 0g 丹 、 黄 芩 6 、 药 1 、 根 1 、 白芍 1 、 甘 草 1 。治 愈 山 g 5 茅 g 2g生 2g生 0 g 5 8例 占 6 .5 , 效 1 90 % 显 8例 占 2 .3 , 善 8例 占 9 5 %。 14 % 改 .2 2 3 中成 药 治疗 . 许 多 医家 对 内服 剂 型 进行 改进 , 成 了 片 制
中医确有专长个人综述妇科月经先期范文

中医确有专长个人综述妇科月经先期范文中医学在妇科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尤其在调理月经先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月经先期的定义、病因、中医治疗原则及方法、常用药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月经先期的定义月经先期指的是月经周期缩短,即月经来潮时间比正常周期提前,出现在预期的时间之前。
正常的月经周期为28-30天,若月经周期在此基础上有所变化,出现提前的情况即称为月经先期。
二、月经先期的病因1.情志不畅:情绪波动大、精神压力过大、情志不舒畅,都会导致体内气血不畅,从而影响到月经周期的正常。
2.营养不良:长期摄入大量垃圾食品,营养不良,导致体内阴阳失衡,气血不足,也容易造成月经先期。
3.肝郁气滞:情志不畅时,易导致肝郁气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月经先期的情况。
4.刺激:长期受到化学物质、辐射等外部刺激也会影响到月经的正常周期。
5.其他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也容易引起月经先期。
三、中医治疗原则及方法1.调理气血:气血的调理是中医治疗月经先期的核心原则,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调理,如当归、川芎、赤芍等。
2.疏肝理气:对于情志不畅导致的月经先期,可使用柴胡、香附等药物,疏肝理气,缓解情绪波动,进而调整月经周期。
3.补益脾肾:营养不良导致的月经先期,可使用补益脾肾的中药进行调理,如黄芪、党参、枸杞子等。
4.调理经络:针对肾虚导致的月经先期,可使用补肾的中药进行调理,如肉苁蓉、杜仲等。
四、常用中药治疗月经先期1.当归: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先期。
2.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的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月经先期。
3.益母草:具有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肾虚不足引起的月经先期。
4.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固表生津的作用,适用于脾肾阳虚引起的月经先期。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1.调节情绪:情绪平稳对月经周期的调节十分重要,需注意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
月经先期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好

月经先期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好*导读:月经先期证又叫经期超前证、经早证、经行先期证。
是指妇女月经周期至少连续两次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六、十七天潮者。
中医辨证施治疗……月经先期证又叫经期超前证、经早证、经行先期证。
是指妇女月经周期至少连续两次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六、十七天潮者。
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好。
肝气郁结型:症见月经提前,经行腹痛,经前乳房胀痛、常伴有情志抑郁,胸闷不舒,善太息,胸胁胀痛或窜痛,嗳气,头痛,失眠,烦躁,下腹胀闷不适,或咽间有异物感,舌苔薄自,脉弦。
治宜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菊花、茯苓、厚朴、枳壳、白芍、香附、青皮、陈皮、合欢皮、夜交藤、山楂、鸡内金、神曲、当归、丹参、旋复花各15克,半夏、川芎、郁金、代赭石、苍术、生姜、佛手各 lO克,甘草6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每日1剂。
肝郁化火型:症见月经提前,经行腹痛,经前乳房胀痛,常伴急躁易怒,胸胁胀痛,口苦咽干,眩晕,头痛,面红目赤,耳鸣,小便黄,大便秘,或嘈杂吞酸,或衄血,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清肝泻火。
方药:夏枯草、龙胆草、生地黄、柴胡、菊花、白芍、茯苓、当归、自术、丹皮、陈皮、乌药、川楝子各15克,栀子、黄芩、甘草各10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每日l剂。
肝郁血热型:症见经期提前,经量多或少,或正常或经期延长,经色紫红质稠粘或有块,排出不畅,常伴经行腹痛,胸胁胀痛,乳房胀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心烦口渴,咽喉发干,脘闷纳呆,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宜清肝凉血调经。
方药:夏枯草、龙胆草、生地黄、柴胡、菊花、白芍、当归、茺蔚子、丹参、丹皮、薄荷(后下)、白术、茯苓各15克,栀子10克,炙甘草 6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 次服,每日l剂。
阳盛血热型:症见月经提前、经量多或正常,经色呈深红或紫红,经质浓稠,经血排出时有热感,伴有发热,汗出,口渴喜饮,头昏,心烦,小便赤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宜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地骨皮、青蒿、金银花、芦根各30克,丹皮、白芍、生地、当归、丹参、茯苓、茺蔚子、蒲公英各15克,知母、黄柏各lO克,水煎分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每日l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提前,血更虚,肝火比以前旺,所以月经会不断提前,月经越提前失血越多,对你的身体是非常不利的。
你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凉血,清肝热,平怒气,所以要压下面的穴位:膈俞、血海、三阴交,上面的三个穴位是凉血用的,其中膈俞穴还有宽胸开膈的作用。
会让你的心情好一点。
具体方法有:
(1)耳穴埋藏取子宫、卵巢、内分泌区为主穴。
气虚加脾区、肾区;阴虚加肝区。
经前10天即用油菜籽埋穴或耳针埋藏。
(2)体针气虚针脾俞、肾俞、足三里穴,用补法;阴虚针肝俞、三阴交穴,用补法;血热针血海、三阴交穴,用泻法。
(3)针挑法:在督脉的阳关穴至腰俞穴之间任意挑选一点,用消毒针挑破表皮0.2-
0.3厘米、深约0.1~0.15厘米。
自上而下连挑三针,间隔0.1厘米。
挑时以有针刺感或出血为好。
挑后消毒针孔贴盖纱布。
本法在月经量开始增多时使用为好。
阳关穴:在第四腰椎下凹陷中。
腰俞穴:在两骶角(肛门旁的尾骨上方左右可以摸到小黄豆大小的
(4)敷脐法:生地、地骨皮各12克,丹皮、黄柏、青蒿各10克,研成粉,取少量醋调成厚糊状敷于脐孔上,胶布固定。
每日换1次。
(5)敷穴法:蓖麻子仁10克,捣烂如泥,敷于头顶百会穴。
见干燥后即更换。
(6)烟熏法:用艾条熏隐白穴,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本法最好在月经多前即熏。
隐白穴:在脚拇趾甲内侧角外一分处。
无艾条时可用香烟代替。
本病的治疗原则,应按其疾病的属性,或补或泻,或养或清。
如虚而有火,则重在补虚,当以养营安血为主。
或脉证无火,而经来先期者,则应视病位所在,或补中气,或固命门,或心脾同治,或脾肾双补,切勿妄用寒凉,致犯虚虚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