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在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第二单元主要是讲述了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发展阶段。
本文将介绍这个单元中的主要知识点,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一、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埃及、中国、印度、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的文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重要的发明包括文字、农业、建筑、法律和社会组织等。
二、希腊罗马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是人类文化艺术的两个顶峰,有着重要的政治、哲学、文学和艺术成就。
其中,古希腊社会是现代文明的开端,有着重要的政治实践和哲学思考,这成为了西方文化发展的基础。
罗马文明是通过征服和殖民扩大了其领土,有着重要的法律和组织成就,成为了现代国际法、军事战略和政治组织学的基础。
三、中世纪中世纪是欧美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主要是讲述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欧洲社会逐渐形成了分权制衡的特征,而天主教会则成为了欧洲文化的代表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人类文化艺术的一次革命,主要在15世纪发生在欧洲地区。
这次革命在亚洲和非洲没有同样的影响。
这个时期,人文主义成为了欧洲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思潮,它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思考,是西方文化发展的基础。
五、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是欧洲海外扩张时期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时期,欧洲航海家通过探险、发现新的地球和移民等活动,开辟了新的海上贸易路线,这成为了当时经济和政治格局的重要变化。
在这个时期,欧洲和亚洲之间也形成了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联系。
总的来说,在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第二单元中,人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知识。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同时也可以增加对于人类文明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考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1)建立时间、人物: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2)统治建设: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2.“家天下”: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
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s hàn)让制。
考点二、商朝的统治3.灭夏:夏朝后期,商人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边势力,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
4.商朝的建立和发展: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5.商朝末期概况:末代商王纣(zhòu)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liǎn),施行严刑峻(jùn)法,导致民不聊生。
考点三、西周的兴衰6.过程: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
7.结果: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hào)京,史称西周。
8.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2)分封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等(4)分封内容: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diào qiǎn);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5)实质: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6)贵族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7)作用:①(积极)通过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②(消极)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分散了国家权力,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必考简答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必考简答题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建立者?继承者是谁?夏朝禹禹的儿子启2、新的王位传递制度?夏朝的亡国之君是谁?世袭制桀3、商朝的建立者?商朝中期的迁都事件?暴君是谁?汤盘庚迁殷商纣王4、西周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通过哪次战役?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镐京(今西安)牧野之战5、西周开创了什么制度?分封的对象?分封制宗亲和功臣分封制的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为了巩固统治)诸侯的权力?诸侯的义务?权力:周天子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允许建立诸侯国。
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分封制的四个等级分别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的作用?①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②消极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强大后会威胁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6、夏商西周散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出现了暴君,残暴的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夏商西周的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示?暴政可以亡国;只有施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由食器发展为礼器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代表作品?泥范制作法司母戊鼎、四羊方尊3、甲骨文的含义?最早出现于哪个朝?发掘的地点?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商朝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发现的意义?(①②)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4、甲骨文的造字特点?(①②③④)各举一例?象形(日、田、人)指事(上、下、本、末)会意(明、从、休)形声(河、饭、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春秋时期农业发生了什么变化?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2、诸侯崛起的表现有哪些?(①②不再……)①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分封制逐步瓦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吴越争霸
战国时期 战役:桂陵之战、
退避三舍、卧薪藏胆
成语故事: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秦汉时期 战役:巨鹿之战、
纸上谈兵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春秋争霸
齐桓公 (春秋的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楚庄王 (卧薪尝胆 勾践) 齐楚 (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韩燕魏 赵秦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战国七雄
3、经济上 都江堰 (秦国 李冰 岷江) 4、政治上 商鞅变法 时间 支持者 历史作用
三、灿烂文化
司母戊鼎 作用及其地位 三星堆 成都平原 2、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书 帛书 3、天文历法 4、医学 :扁鹊。 “望闻问切”四诊法 5、文学 : 屈原。代表作《离骚》。端午节。 6、音乐: 钟鼓之乐 湖北随州、整套编钟、 儒家:孔子 《论语》 孟子 7、诸子百家 道家 :老子 《道德经》 庄子 法家 :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1、青铜文明
第二单元复习课
夏
一、 早期国家
商
西周
夏朝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
(1)建立时间 : 公元前2070年。
(2)国都: 阳城 (3)建立国君 : 禹 (4)亡国之君 :桀(暴君) (5)大禹治水发方法: 疏导。 (6)启继承父位。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标志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朝
(1)建立时间 :公元前1600年。
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启发?
一、客观原因:暴政引起民愤。
二、主观原因:(1)重视生产、关心百姓
(2)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3)伐无道、除暴君、得民心。 启发: 古今多少兴亡事、成由勤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
2024秋季部编版七年级第二单元单元解读及大单元教学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单元解读一、单元课标解读【导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和甲骨文为特征的文明成就。
西周取代商朝后实行分封制。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发展。
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内容要求】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知道我国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的发展历程;知道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夏、商、西周时期发达的文明;知道《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先秦时期的杰出文学成就代表。
【素养目标】唯物史观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理解人心所向是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知道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知道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知道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史料实证查阅史料,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参观博物馆、观察相关文物图片,直观感受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成果;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查阅史料,了解商鞅变法、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查阅诸子百家的代表作品,理解和认识各学派学说的主要观点时空观念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识读《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信息历史解释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知道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辩证认识诸侯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培养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知道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家国情怀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对霸主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三、单元教材分析【大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百家争鸣

4. [2024 重庆期末]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 想是“仁”。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 同情心。孔子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 子,其中包含贵族子弟、商人及一大批出身贫贱的平 民,如穷居陋巷、箪食瓢饮的颜回等。材料体现出孔子 的教育主张是( C )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有教无类 D. 学思结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图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图B
材料二:战国以来赋役逐渐加重,一方面强化了国 家职能,另一方面也成为生产者的沉重负担,引起社会 各界广泛关注。诸子轻徭薄赋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一般认识。春秋末期,孔子已提出“敛从其薄”“使 民以时”的观点,除法家稍有不同外,先秦诸子的赋役 主张大多遵奉这一原则。
答案:(1)政治主张:实行德政、礼教。(2 分) 主张:人们互爱互利。(1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体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治国 思想。(1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 的原因。(2 分) 答案:思想:轻徭薄赋。(1 分)原因: 农业的发展;赋役沉重,民众不堪 重负。(一点1 分,共2 分)
A. 社会转型 C. 战争频繁
B. 经济发达 D. 文化昌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思想文化是 一定现实的反映”就是其中一条基本结论。百家争鸣 的学术局面反映的主要社会现实是( B )
A. 国君提倡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 B. 社会急剧变化并经历动荡变革 C. 当时的知识分子喜欢议论时政 D. 经济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考点1.战国时期各国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确立封建统治2.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是在春秋时期3.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春秋时期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战国时期5.孔子的思想主要有仁和礼6.商鞅变法后,要想获得爵位的方式是建立军功7.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8.商鞅变法后,要想免除徭役、获得奖励可以通过多种粮食多织布9.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建立县制10.秦国贵族都讨厌商鞅变法的原因是商鞅以军功为标准授予爵位11.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12.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秦孝公13.商鞅变法后,要受到严厉处罚的是经商致贫的人14.“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决定性因素是铁器牛耕的广泛应用1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6.牛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战国时期17.秦国一跃成为大的诸侯国的最重要原因是商鞅变法18.推崇法治和中央集权,主张变法强兵的思想家是韩非子19.孔子的思想中适合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0.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21.孙子的军事名言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2.古书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称为千耦其耘23.提倡对立统一、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老子24.我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学派被合称为诸子百家25.战国时期对各国影响的思想派别是法家26.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7.提倡民贵君轻、施行仁政的思想家是孟子28.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对立统一的派别是道家29.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人是孔子30.战国七雄中,处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诸侯国是齐楚秦燕31.我国已知最早、最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3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朝代是商朝33.青铜器主要的用途是祭祀和打仗34.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在生产力方面的进步是青铜器的使用35.商朝最发达的手工业是青铜器制造业36.目前世界已知的青铜器是后母戊鼎37.都江堰修建的时期是战国时期38.都江堰的修建者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39.都江堰的地点是四川成都岷江流域40.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防洪和灌溉(今天还有旅游的作用)41.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42.战国时期的编钟出土于今天的湖北随州43.战国编钟主要使用的场合是祭祀和宴会44.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45.甲骨文主要刻在龟甲或兽骨上46.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有铜锡铅47.发现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地点主要都在河南安阳的殷墟中48.四川成都被称为是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都江堰49.战国编钟从制造材料来讲,属于青铜器50.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51.用甲骨文记载的商王室的占卜内容,被称为卜辞52.我国文字的源头是甲骨文53.按照六分法,人类社会的先后发展阶段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54.都江堰中,用于灌溉的是内江55.都江堰中,用于分洪的是外江56.都江堰中,具有泄洪排沙功能的部分是飞沙堰57.孔子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论语》58.都江堰中,用于对江水进行分流的是分水鱼嘴59.我国现在推行的县制,最早开始于商鞅变法时期60.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个“潮流”指的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法,确立封建统治历史学习的十个有效方法1. 阅读历史文献阅读历史文献是学习历史的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单元复习课件

1. [2019·黔南州] 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 时代开始于( A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 [2020·黔西南] 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B )
A.禅让制 C.世袭制
B.分封制 D.选举制
3. 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 B ) A.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B.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儒家,道家。特点: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与融合。
材料二: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 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 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后代儒教 历史的起点”的含义。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 家学说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一直持续2000多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 会变革
单元强化提升
单元知识导图
单元专题综合
中考真题演练
专题一 夏、商、西周和东周的兴衰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备注
夏 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 阳城 因桀暴政而亡
商 约公元前 1600 年 汤 殷 因纣暴政而亡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备注
西周
D.东周
专题二 禅让制、世袭制和分封制的比较
项目 不时 同期 点特
点 目 的
禅让制
世袭制
分封制
传 说 尧 舜 禹 始于夏朝 始于西周
时期
天下为公, 父死子承,兄 按血缘关系远近和
选贤举能 终弟及
功劳大小封邦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 加强对全国统治
内容 1.把土地、平民、将士分
给子弟、亲戚、功臣,让 他们在封区内做诸侯
2.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 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作用
1、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2、对于稳定西周王朝对全国的统 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1.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A.公元前2700年;禹 B.公元前2070年;禹 C.公元前2007年;启 D.公元前2070年;启 2.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出现的 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A.2000年左右 B.3000年左右 C.4000年左右 D.5000年左右
铁 工具进步,生产发展 器 诸侯争战,各国变法 时 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代
夏、商、西周的兴亡
公元前 2070年
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禹
桀
汤
周武 王
纣
周幽 王
夏朝的建立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 隶社会开始 2.建立军队,颁布刑法,设置监狱,完善了国家机构
禹死后, 启 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 代 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家天下 。
七上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青
早 期
铜
青铜器 甲骨文
国 家
文 明
社 会 变 革
今 天 , 我 们读 了一篇 文章《 一只离 群的蜜 蜂》。 文中的 小蜜蜂 太骄傲 自大, 情 方 奋 粒 福 午 蜜 吉 两 上认 自 我 个 陷 下 我 笔 “ 了 怕 告 配 户慢说 勇 , 你 的 祥 位 烫法 。为 私 参 小 阵 一 们 , 不 。 神 ,料 户条说导向 全 , 枣 , 数 伤个 涂 现:自 自 加 组 ” 这 要 ” 一: 真斯,同 了 在 语前 心 粒 馅 捎 字 膏珍己 利 了 进 , 队 , 每 样甜 热理欢1学 起 好 :的 全 粒 , 去 是 ,惜功 的 新 行 我 仅 就 一 的蜜 闹2地迎、。 来 了祝劲 意 给 我 我 的 以。劳 蜜 华 绘 连 剩 直 组 对+;好大说只 。 吧祝快头 的 力 用 美 用 防福大 蜂 社 画 忙 一 接 都 手好。家乐见 “ ,您, 实 。 欢 好 户 被大, 。 组 比 拿 个 趴 画 ,1“阅05爱他 咚 不+端端 力 欣 的 , 摊家不 织 赛 起 同 在 完 就、 、开读我左 ” 然自午 , 的 祝 可 主端午知 的 。 彩 学 地 了 怕端 艾心们参7手 的 我在己节 我 粽 福 以 的午节道 活 笔 了 上 , 猪、午 蒿+画考拿 一 们现宽 ;, 亲 子 : 到 开节快其 动 , , 画 就 一端节 高!完着 声 能“祝 爱 叶 端 街 水快乐实容它 慌 加 ! 剩 样—午快 高了黑 , 得福 的 把 午 边 泼乐!三+1蜜 慌 油 ” 我 的生—乐 门到7忠。色 不 第、语 朋 这 节 小 到,,参蜂 张 ! 我 们 队活我! 前,诚”笔 好 一1, 友 一 快 摊 !下一也 张 “ 着 了 友中二观、们舞挂=只1涂 , 名头 , 切 乐 上 端面出 地 好 急 。 !,,千毛送3幸,香都见、头 画 !头 端 紧 ! 免 午是了 涂 , 地 不 ”我一只哥你6福驱包是、第发 板 ”无是 午 紧 费 快美力 着 继 叫 用 我也,酸一纸;邪;一四龙, 掉数道 节 包 领 乐文。 。 续 道 想 责有开菜鹤个气小1个右 了舟代, , 在 取 !网这 “ 换 。 , 备过始基粽4给3,8、组手 。今 、头香 祝 一 粽小表只 好 人 “ 我 道像!地子、你防高敬拿 那天 保米 福 起 子编,快小 , ! 不 们 ,小”。,,吃五高1着 个告,质粒 你 , 。收永乐蜜 换 ” , 是 “蜜一上含6烦粽毒、举红 同听:, , 系集不的期蜂 人 最 地 最 你蜂声午量恼子;起一色 学了真 粒 上整止糯端缺 。 后 上 后 这一令:参永成,了1笔 将千这心 粒 幸理步米午乏 ” 一 画 一 个样下一观份5远放1、手涂 笔个朵诚 有 福的的,节团 我 个 得 名 傻的,辈基:1离鞭、。切衣 放故意 利 的关奔里当玫结 赶 同 慢 。 瓜事我子地开%炮“高服 下事记的 , 红于头面天瑰纯精 紧 学 。 “ ,情第,;;我, ,,高,威 端 丝端,藏,给关神 将 紧 ” 都 不:一下们快 去我兴力 午 带午狮着手你事, 笔 张 那 怪 听几个午心49也、完 捡很兴、, 节 ,节子代机,先是 交 地 位 你 我星“分; 画成 画惭保过甜 , 充的头表号要要家一 给 接 同 ! 的期冲成完了 板愧端存枣 祝 满心,甜头你抹只 了 过 学 不 劝前锋四家2! 。,、
燕
填
一
填
赵
齐
秦
魏
韩
楚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
齐魏
马陵之战
齐魏
长平之战
秦赵
围魏救赵 减灶诱敌 纸上谈兵
1.“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 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 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2.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是由下列哪一诸 侯国分裂而来 A3..下晋列国成语B典.故齐与国产生C这.个鲁成国语典D.故卫的国战争不 能互相对应的的一项是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思想: “仁” “礼”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孔 子
教育成就: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教育思想: 树立诚实的学习态度,
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政治:
以礼治国 以德教化百姓
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
子
主要思想: 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 题,具有辩证思想。
主要著作: 《道德经》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 春秋和 两战个国时期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楚
庄
王
宋齐 襄桓 公
秦 穆 公
齐桓公争霸 政治上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积极扩充军队
外交上 运用“尊王攘夷”的谋略
结果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争霸和楚庄王争霸
在 城濮之大战败楚军,晋文公成为 霸主 中原 晋楚争霸百年后, 楚庄王 做了中原霸 主
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三星堆”文化
1.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工艺精湛,目 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产生于我国哪个 朝代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 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 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 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和改革。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3.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 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中华文化的勃兴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商朝) 金文
比较成熟的文字 又叫钟鼎文, 有文字可考历史, 刻于青铜器上 开始于商朝
小篆
灿烂的青铜文明
1.代表作: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特点: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湛
4.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判读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 历史认识是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已的政治主张。
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③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主张“兼爱”、“非
攻”
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
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 春秋末期已使用牛耕
都江堰
时间
战国时期
人物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
岷江中游
1.据报道,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我 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虽然位于重灾区,但 其主体工程受损不严重。都江堰修筑的时间是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 D.隋朝时期
2.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 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 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C.建立县制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A.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B.长平之战——纸上谈 兵 C.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D.马陵之战——卧薪尝 胆
商鞅变法
1、变法的背景
生产力发展 土地私有出现
剥削方式改变
奴隶主→封建地主
奴隶制
封建制
奴 隶→ 封建农民
2、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内 容
大变革的时代
农业的发展 水利工程
孔子
儒 家
孟子
荀子
道 老子 家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春秋 晚期
战国
“仁
《论语》
“ “礼”
反对战争,主张“仁政” 《孟子》
战国 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春秋 晚期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 面, 辩证思想 主张“无为”
《道德经 》
战国 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战国 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墨子》 《பைடு நூலகம்非子》
1.右图是“记有日食的甲骨文”,这是哪 个朝代的记载?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右图是某电视剧中出现的一 块匾额。匾额题字中“仁”的思 想源自哪一学派?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3.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