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瞻园建筑文化赏析
浅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造景手法——以南京瞻园为例

文化长廊浅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造景手法——以南京瞻园为例赵新意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谭淳月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武岳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之母,以其古代匠人的精雕细琢以及文人墨客的浓厚造园艺术积淀为特色,在世界园林舞台上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我国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瞻园。
也以其独特的造景艺术效果,为后世所赞叹。
本文主要以南京瞻园为例,浅析了我国古典私家园林造景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瞻园;植物[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195-011.瞻园概况瞻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坐北朝南,全园仅八亩,园林绿化面积达到15500平方米。
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
瞻园也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园内布局精巧,设计独特。
1960年刘敦桢教授受政府委托主持瞻园的修复工作。
修复后不仅保留了园林原有的格局,而且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造园艺术[1]。
清康熙、雍正年间袁江曾绘《瞻园图》(图二),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一座山水清幽的江南园林。
明清时期,瞻园曾以“石坡、梅花坞、平台、抱石轩、老树斋、北楼、翼然亭、钓台、板桥、木香廊、竹深处”等十八景名噪一时,目前可考的只有十二景[2]。
就如同传统的江南私家园林一样,瞻园也体现着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向往生活、桃源之志。
寄托着他们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志趣,方寸之间体现着造园匠人的崇尚自然、淡泊、恬淡、寡欲、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由假山石、植物、水体及亭廊榭等塑造出一种文人所特有的园林意境之美。
2.造园艺术2.1置石理水“相地和宜,构园得体”,造园与自然条件、社会状况、环境因素等相结合,精心谋划、巧妙布局,方可构成佳园。
瞻园以石胜,采用山为主、水为辅的山水布局。
[1]“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3]。
名家对南京瞻园的评价句子摘抄

名家对南京瞻园的评价句子摘抄一、引言概述南京瞻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以其精美的园林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同时,许多名家也纷纷为瞻园题词、作诗,留下了宝贵的评价。
这些评价不仅代表了名家的个人观点,更是对南京瞻园独特魅力的肯定与赞誉。
本文将摘录一些名家对南京瞻园的评价句子,以展示瞻园的非凡之处。
二、正文1. 园林艺术之美1.1 瞻园的园林设计独具匠心,布局精巧,一步一景,令人流连忘返。
- 郑燮《瞻园》1.2 瞻园的建筑与园林相得益彰,既有古朴典雅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舒适与便利。
- 郭沫若《游瞻园》1.3 瞻园的园林艺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叶圣陶《赞江南园林》2. 文化底蕴之丰厚2.1 瞻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余秋雨《南京的历史与文化》2.2 瞻园见证了南京数百年的历史变迁,是中华文明与江南文化的结晶。
- 陈从周《江南园林志》2.3 瞻园的石刻、碑文、楹联等文化艺术品,无不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朱自清《南京的历史与文化》3. 自然与人文之和谐3.1 瞻园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融为一体,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3.2 瞻园的植被丰富多样,四季皆宜游览。
春有百花盛开,夏有绿荫浓郁,秋有黄叶飘落,冬有雪景如画。
- 朱权《四季景色之美》3.3 瞻园的水景处理得当,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给游客带来宁静、清新的感受。
- 吴冠中《江南水乡之美》4. 建筑风格之独特4.1 瞻园的建筑风格既有明清的古韵,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古今交融,别具一格。
- 李渔《闲情偶寄》4.2 瞻园的建筑色彩雅致、造型优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 余光中《赋建筑以生命》4.3 瞻园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等建筑形式丰富多样,富有层次感。
- 刘鹗《古今建筑之变迁》5. 人文氛围之浓厚5.1 瞻园的人文氛围十分浓厚,这里曾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故事。
瞻园造园手法和特点

瞻园造园手法和特点研究了这么久瞻园的造园手法和特点,总算发现了一些门道。
先说这个布局吧,一进去就感觉像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
它的回廊呀,就像一条条丝线把各个建筑和小园子给串联起来。
比如说我从一个亭子,沿着回廊走,一会儿就到了一个小庭院。
这种布局很巧妙,就好比我们玩那种串珠子的游戏,珠子就是各个小景点,回廊就是线,把整个园子串得妥妥当当的。
然后是它的假山,哎哟,这假山可大有讲究。
我一开始觉得不就是堆几块石头嘛,但仔细看才知道这里面门道多了去了。
有的假山就像真的小山峰一样,石块的堆叠那叫一个复杂。
有的地方看着就像个小山洞似的可以钻进去。
听人家说这假山的形状还不是随便弄的,还有风水啥的讲究在里面呢,这我就有点搞不太明白了。
不过我觉得这假山放那,既可以划分空间,又让人有捉迷藏一样的趣味,好像自己进入了一个巨石阵一样。
再说说植物的搭配吧。
瞻园里不同季节有不一样的植物开花结果。
像春天的时候走在园子里,桃花、杏花都开了,红彤彤粉嘟嘟的,特别好看。
树木啊花草啊都放在合适的地方。
就像梅树旁边一般都有那种比较素雅的竹子搭配。
就像人们搭配衣服似的,不能太花哨,得和谐。
那些高一点的树可以挡住阳光给下面的花草一个比较阴凉的地方生长。
还有它的水面设计呢,有的地方水面宽敞平静,像一面镜子一样,可以倒映着旁边的亭子和树木。
有的地方却是那种有小水流的,还有一些石头铺在水里,就像一条小溪似的。
要是坐在水边的亭子里面,看着这个水面就感觉整个园子都灵动起来了。
不过让我困惑的是,这么大的园子,它的排水是怎么做到的呢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造园手法我到处看也没研究明白。
我还发现瞻园里的建筑,像亭子或者楼阁啊,它的位置很有讲究。
它们大多都在景色比较好的地方,要么在水边,要么在满园子风景的中间。
从亭子往外看就像一幅画似的。
而且每个建筑的风格虽然都是古色古香的,但是又不完全一样,都有自己独特的小细节。
比如说某个亭子的角的造型就比别的亭子更精致一些。
浅析南京瞻园的造园艺术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SNL/QR7.5.4-3专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摘要瞻园是南京现存最为悠久的园林。
其瞻园山石布局奇巧,池水以小见大,园中造景手段丰富,园北静而南宣,建筑布局十分灵活。
瞻园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色彩,本文以瞻园的造园手法为研究目的,从瞻园主要的景点以及山石、水景多个角度入手以点概面,并且分析景与景之间的联系,山水的布局,以及回廊、凉亭等小品设计的独到之处,挖掘其中的蕴含的形式美和自然美。
In Nanjing the most existing long garden. The sunflower rocks the ingenious layout, seeing a pool, garden landscaping means rich, Park North static and South Xuan, the layout of the building is very flexible. Sunflower is rich in poetic and artistic flavor, the sunflower gardening practices for research purposes, from sunflower main attractions and rocks, features multiple angle of almost face to point and analysis the link between the king and king, landscape layout, and a cloister, arbor and sketch design unique, mining which contains the form beauty and natural beauty.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自然美;山石取胜;理水深妙目录1、瞻园简介2、江南古典园林审美特点3、研究思路4、瞻园的空间布局5、主要景点及小品的布置5.1静妙堂以及布局5.2院内廊的特点5.3岁寒亭的布局6、瞻园的山石之景6.1南假山6.2北假山7、瞻园的水景处理7.1北池7.2南池7、总结1、瞻园简介瞻园又称中国第一园,大明王府,乾隆行宫。
瞻园园林艺术赏析

瞻园园林艺术赏析藏书瞻园是故宫新建时的后花园,位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故宫的东南角,东接紫禁城,西接养心殿,南连昭觉殿,与故宫的161号楼通道相连。
它由国内知名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在中国历史文化底蕴和国家标准中精心园林设计而成,集丰富的园林格调和优美的花景于一身,被誉为山水池塘引发室外游览之欢乐,登上楼层可以俯瞰故宫景色,令人激动不已。
瞻园园林以高山水、廊坊及花园等面貌向外开放,为游览者提供了优美的视觉效果。
瞻园园林以古老的中式园林技巧为基础,廊坊四边包括绿木细柳,彩瓦矮屋中可以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其中融入了众多的艺术设计,结合几朵芍药、奔蔷薇等花木,形成了一派诗画一样的风光。
瞻园园林内的景观诸如破竹潭、九尺高台、太平山、幽灵桥等山水结合具有浓郁的古典色彩,充满着灵动感,而且绿色植物皆由自然而生,弥漫着清新沁凉的气息。
千葉山不仅给游览者带来优美的视觉,而且在中间更设计了三五林栖木间,更多的是成就古代一半空间生肖的中式园林。
藏书瞻园园林技艺的施工也由著名的园林设计师完成,他以现代技术,将传统的园林技艺注入现今大胆的创意和先进的设计,巧妙的结合了紫禁城、原宫殿以及其他相连体中的文化属性及历史内涵,将整个园林打造成一个真正的文化空间,实现了文化与自然之趣的完美结合,带给游览者无限美妙的历史感受,更有足够的空间及时间停留沉思,体会古朴的园林文化气韵。
藏书瞻园不仅是历史悠久的学术遗迹,也是宁静的休闲乐园,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景观。
它将故宫古朴的历史气息和中国文化淳厚的古典底蕴以及清新优美的花韵融合在一起,可以说藏书瞻园将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出来,它也代表着新兴的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方向。
南京瞻园园廊营造艺术探析

南京瞻园园廊营造艺术探析摘要:南京瞻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体现了江南园林精巧秀丽的造园特点,是我国传统造园理论和营造技法的成熟展现。
本文从瞻园中的从属建筑“廊”入手,分析了瞻园园廊的营造艺术及功能。
关键词:古典园林;瞻园;园廊;营造艺术作为南京现存最久的古典园林,瞻园已有600余年历史。
瞻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瞻园初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为开国功臣徐达的西花园。
新中国成立后,于1960年由刘敦桢教授受托主持修复工作。
修复后的瞻园园中有园,景中含景,既存留了原本的建筑格局,又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的造园精髓。
瞻园位于南京秦淮河畔,占地约1500~1600平方米。
由于是小型园林,所以通过人工手法分割组景,建成自然式的山水园。
因为形态狭长,瞻园主体空间以静妙堂为界分为南小北大两个部分,以蜿蜒长廊联系引导各庭院、轩榭、亭子,使得观景序列层次渐进,有序组织。
瞻园主体院落以水体为中心,采用内向布局形式,建筑物、亭榭、回廊都在园区四周布置,从而形成一个亲切、宁静且富有变化的空间环境。
整个东部景区可划分北部、中部和南部。
南部的建筑分量较重,由各式厅堂和深邃曲折的庭院组成相对独立的空间。
中部是草坪绿地,并配置花木,方便游人休憩和活动。
东侧为长长的曲廊与几重叠落廊结合,沿水面,经坡地,蜿蜒前行,贯穿南北空间。
三景区原本散乱独立的庭院空间经廊道的有机衔接,得以发挥其功能和艺术价值。
瞻园园廊的营造及布局是古典园林中园廊设计营造的典范,深入分析其营造艺术及功能对于现代园林中园廊的运用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1 入口空间旷奥对比强烈中国传统园林讲究“入门奥如”,习惯在入口处设成或奥或旷的曲折空间,较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之与园林的庭院空间产生鲜明对比,以烘托园内的主要景点是设计的重点[1]。
瞻园入口由旷奥程度不同的廊空间将大小不同的天井和院落串联起来承载交通,避免行人在封闭狭长的空间内感到乏味。
其围合方式依据廊的开敞情况各不相同,院落的组织对丰富入口至主馆的序列起了重要作用。
瞻园园林分析

2、院落形态 ● 围合方式
I、
II、
III、
IV、
● 尺度(左:IV横剖面,右:II纵剖面)
● 界面 水平界面
静妙堂东侧庭院以紫藤花架为上界面。
硬质铺地/小划分/卵石/青砖/瓦
软质铺地
垂直界面
实/建筑立面/实墙 虚/镂空墙/廊
● 交通方式
各院 落之间以 廊承载主 要的交通, 院落像是 挂在交通 流线上的 不均匀排 布的单元。
南假山
南假山为我国著 名园林建筑大师 刘敦桢教授及其 学生、园林专家 叶菊华的得意之 作。 南假山以绝壁、 主峰、溶洞、山 谷、水洞、瀑布、 步石和石径等组 成。由于运用了 矮山伴高山,水 池分两重,池岸 与环山小径融为 一体等巧妙手法, 因而出现了“一 卷代山,一勺代 水”的艺术效果 和典雅意境。
●廊
在瞻园中主要采用曲廊,迤逦曲折,用一部分依墙而建,其他部分转折向外,组 成墙与廊之间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小院落,其中栽花木叠山石,为园林增添无 数空 间层次多变的优美景色。廊不仅是联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划分 空间,组成一个个景区的重要手段,也是组成瞻园动观与静观的重要手法。
。
跨人嵌有“瞻园”二字问额的园门,走进雅致的回廊,数步后,便可见到一 玲拢的奇石“仙人峰”
合
园林建筑类型
●园门:
我国古典园林中的门,犹如文章的开头,是构成一座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造园家在规划构思设计时,常常是搜奇夺巧,匠心独运。比如瞻园入口的门,简 洁、朴实 无华,小门一扇,墙上藤萝攀绕,于街巷深处显得清幽雅静,游人涉 足入门,空间则由“收”而“放”。一入门只见庭院一角,山石一块,树木几枝, 经过曲廊,便 可眺望到园的南部山石、池水建筑之景时,使人感到这种欲露先 藏的处理手法,正所谓“景愈藏境界愈大”了,把景物的魅力蕴含在强烈的对比 之中。
瞻园园林艺术赏析

空间意匠
-------空间对比
(1)入口处运用了 欲扬先抑的空间对 比手法来组织空间 序列。 在入院内主 要景区前有意识安 排了若干小空间, 借此突出院内主要 景区。
入口处,起先给人的感觉 是园子小,随着步步进入,园内 的景观使人大开眼界。有种豁然 开朗,心旷神怡之感。穿过一面 玄关,迎面的是波光粼粼的水面, 让人眼前一亮。 水边的两座亭子 形成了一对景。整个湖面感觉 特别的大。
瞻园园林艺术赏析空间对比目录?瞻园简介?园林布局?空间意匠1欲扬先抑2翼然亭两边的对比3碑廊两面水域面积的对比4高低落差的对比5假山体量的对比6建筑布局对比瞻园简介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江南四大名园之
瞻园园林艺术赏析
-----空间对比
目录
• 瞻园简介 • 园林布局 • 空间意匠
(2)“翼然亭” 两边的对比
水道
盆景园
一面是绿草茵茵的大草坪、 一边是 细细窄窄的水道,两边形 成鲜明对比。
对比
(3)碑廊两面水域面积的对比
南、北假山所在的湖面 水域面积和碑廊 另一面窄窄的水道对比
观平 了亭的 眼地 ,子亭 前上 视所子 景的 角坐运 。亭 也落用 子 变的地 视 得高形 角 开度的 平 阔也起 。
(5)假山“体量”的对比
瞻园以山石取胜假山为全 园的主景和骨干,全园有南、 北、西三座假山,体量较大 。 而其他的山石多以一簇簇或单 独而立。
(6)建筑布局对比
小组分工:
PPT制作:李婷 PPT修改:李志博 小景速写:沈舒文、葛阳、李婷、李志博 图片资料收集:沈舒文、葛阳
(1)欲扬先抑
(2)“翼然亭” 两边的对比 (3)碑廊两面水域面积的对比 (4)高低落差的对比 (5)假山“体量”的对比 (6)建筑布局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瞻园建筑文化赏析
园位于南京市瞻园路208 号,又称大明王府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瞻园始建于明朝初年,是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现仍留存的石矶及紫藤,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这里曾为东王杨秀清的王府。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该园毁于兵燹。
同治、光绪年间两次重修,但园景远不及旧观。
1960年,我国著名古建专家刘敦桢教授主持瞻园的恢复整建工作,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格局特点,而且还充分地运用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造园艺术。
瞻园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勾勒出一幅深院回廊,奇峰叠嶂,小桥流水,四季花香的美丽画卷,犹如南京繁闹都市中的一处世外桃源。
它蕴藏着几百年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特别是王府中至今珍存着镇宅之宝——虎字碑,堪称“百年古碑,天下第一”,相传它是朱元璋称帝后御赐给功高盖世的虎将徐达的,其中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传奇历史故事。
王府中的普生泉相传在乾隆年间秦淮河大旱时救过成千上万的百姓,几百年来一直传为佳话。
王府有一大奇迹,世界上最早的空调建筑——铜亭,它是最早的取暖设备。
走遍天下名山大川的乾隆皇帝来到瞻园被秀美的景色深深打动,借用“瞻望玉堂,如在天上”的诗句御赐园名,回北京后,又钦命内务府仿照瞻园于京城长春园内建“如园”。
因此后人说瞻园是卧虎藏龙的风水宝地。
瞻园-结构布局
瞻园分东西两个部分。
大门在东半部,大门对面有照壁,照壁前是一块太平天国起义浮雕。
大门上悬一大匾书“金陵第一园”,字系赵朴初所题。
进门正中是一尊洪秀全半身铜像,院中两边排列着当年太平天国用过的大炮20门。
二进大厅上有郭沫若题写的“太平天国历史陈列”匾额,主要陈列文物有天父上帝玉玺、天王皇袍、忠王金冠、大旗、宝剑、石槽等300 多件,总陈列面积约1200平方米。
该馆现已收集到太平天国文物1600余件,其中有42件一级文物。
西半部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园内古建筑有一览阁、花篮厅、致爽轩、迎翠轩及曲折环绕的回廊,这些建筑和回廊把整个分成瞻园分成5个小庭院和一个主园。
静妙堂位于主园中部,三面环水,一面依陆,堂之南北各有一座假山,水是相通的,西边假山上还有岁寒亭一座。
园虽不大,却颇具特色,是江南名园之一。
瞻园-景观名胜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位于南京夫子庙西侧,是中国惟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馆园合璧的博物馆,东侧是五进气势雄伟的古建筑
群,为展区部分,西侧是素有“金陵第一园”之美誉的江南古典名园——瞻园。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收藏太平天国文物最多、史料最丰富的文博单位。
先后征集到太平天国高级将领的官服“团龙马褂”、太平天国印制的《钦定士阶条例》、《钦定军次实录》、《钦定英杰归真》原刻本等一批稀世珍品。
收藏有太平天国文物2800余件;各类文物及遗址、遗迹照片10000余张;清方原始档案、函札资料2000余卷宗;有关太平天国史图书6000余册;并已整理出版太平天国资料书籍30多部700余万字。
假山瞻园以山为主、以水为辅。
主景与骨干由三座各具风姿的假山组成,北假山陡峭雄峙,西假山蜿蜒如龙,南假山巍峨雄浑,游人至此,无不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北假山以体态多变的太湖石堆成,尚保留有若干明代“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叠山技法,临水有石壁,下有石径,临石壁有贴近水面的双曲桥。
山腹中有盘石、伏虎、三猿诸洞。
石壁下有两层较大的石矶,有高有低,有凸有凹,中有悬洞,形态自然,丰富了岸线的变化,增加了游人游览的趣味。
西假山以土为主体,用太湖石驳岸,石头犹从土中长出,充满自然野趣,山侧留一洞口,供游人涉足探幽。
西山上有为赏景而设的两座亭子。
“岁寒亭”因周围栽有松、竹、梅,又被称作“三友亭”;形同折扇而得名的“扇面亭”,四周种有常青乔木,绿意浓郁,苍翠欲滴,山林幽雅,游人至此,仿佛步入仙境。
南假山,一千多吨太湖石经筛选后,按纹理走向拼成斜列状;石缝成竖向相叠以水泥沙浆胶合置于山后;为承受硕大无比的山体重压,底部打下梅花桩,桩中缝隙用石块挤紧,使之既经得起游人的攀登,又经得起暴风骤雨的冲刷;山有两重层次,分别以石包土,土包石的方法相互交替使用;轮廓上采取矮山伴高山错落有致的方式。
叠成绝壁、主峰、危崖、洞龛、钟乳石、山谷、配峰、次峰、步石、石径,使南假山呈现嶙峋多姿、群峰跌宕、层次分明、自然幽深的壮丽景观,加上人工瀑布与水洞,遍植的藤萝、红枫与铺地黑松,将南假山装扮得生机盎然,郁郁葱葱,展现出一幅青松伴崖石的美妙画卷,成为建国后中国垒山造园艺术中独具特色的经典范例。
静妙堂园内的主题建筑,它一面建在水上,宛如水榭。
该堂把全园分成两部分,南小而北大,北寂而南喧,南北各建一假山和水池,以溪水相连,有聚有分,水居山前,隔水望山,相映成趣。
瞻园又以石取胜,造景效果与实用功能巧妙结合,“妙境静观殊有味,良游重继又何年”。
瞻园作为江南名园,风景优美,布局合理。
整座园林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景观,游人到此,定会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龙蟠学院07级通信工程
魏娴072111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