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解剖学
静脉输液技术(外周及中心静脉)

留置期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1)
并发症 导管相关 性感染
表现 局部皮肤红斑、触 1. 痛,有渗出物; 渗出物、导管或血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 2. 阳性; 3. 无明显原因的发热、 寒战、头痛、恶心、4. 高通气等; 严重时出现休克。
处理 对可疑病例行导 管细菌培养,阳 性者更换导管; 直接更换导管; 使用感染菌敏感 的抗菌素治疗; 根据个案情况具 体处理。
更换敷料
自下向上拆除原有敷料 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导管刻度、导管有无损坏, 皮疹等等。
再次洗手,打开无菌换药包。
用酒精消毒皮肤三次(避开穿刺点),直径达20cm 碘伏棉球清洁三次(以穿刺点为中心) 待干(确保敷贴粘贴得更牢
只能抽不能推 堵塞导管的再通 堵塞原因:血凝、药物沉积 堵塞程度:不完全 表现:输液速度减慢,但是仍可入液 处理:速度减慢的初期 ——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脉 冲冲管无法 缓解
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 2~3厘米,股动脉搏动的内侧1厘米, 针与皮肤呈45°角,对准对侧耳进针。
腹股沟韧带 耻骨结节
股管
股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缝匠肌 内转长肌
ARROW 中心静脉导管 独特的四大专利设计
由尾端置入导丝的蓝空针
有良好手感的导丝推送架
特殊聚脲胺酯材质的导管
一体化蓝色柔软尖端设计
– 神经损伤
– 导管位置放置错误 – 气胸、血胸
急性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
并发症 表现
处理
1.
预防
1.
空气栓塞
原因不明的突然缺 氧或心血管障碍; 肺部水泡音,肺高 压,呼吸困难; 中心静脉、肺动脉 压力升高,胸痛, CO降低,低血压; 病人出现烦躁、意 识淡漠或昏迷等精 神症状。
最全人体解剖学图谱

利用X射线、CT和MRI等放射影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无创性检查, 以获取内部结构和组织形态的信息。
超声影像技术
利用高频声波显示人体软组织和器官的形态,适用于实时监测和 诊断。
光学成像技术
利用内窥镜、显微镜等光学设备对人体内部进行观察,适用于组 织结构和细胞水平的观察。
人体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定义
03
详细描述: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内部的构造和功能, 包括骨骼、肌肉、内脏、神经系统等各个部分。通过了解 人体解剖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和疾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医学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
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
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人体解剖学是 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是 医学生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它 不仅为临床医学提供了理论支持,还 为手术操作、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 重要的指导。此外,人体解剖学还为 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研究提供了丰富的 资料和经验。
运动康复
根据运动员的解剖学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促进其快 速恢复。
运动生物力学
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 效率。
05
人体解剖学研究展望
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人体解剖学与生物化学物理地质材料 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深入 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促进医学和相 关领域的发展。
人体解剖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人体解剖学领域,通过图像识别和 分析,提高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人工智能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建立更加精确的人 体结构模型,为医学教育和培训提供更好的模拟工具,提高 医学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解剖学-第七章 脉管系统 第三节 动脉

2、静脉
与同级动脉比较
① 管径大、管壁薄、管腔 大而不规则; ② 三层分界不清; ③ 中膜薄,外膜厚; ④ 管径大于2mm的有凸 向管腔的静脉瓣。
静脉瓣: 内膜向管腔折叠 形成,防止血液逆流。
静脉
结构特点
腔大、壁薄、腔不规则 内、外弹性膜不明显, 三层分界不清 中膜平滑肌少,排列稀疏 外膜比中膜厚,含纵行平滑肌束 静脉瓣 (valve of vein)
血管壁结构:
内膜
内皮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有些动脉)
中膜 弹性膜和平滑肌等 外膜 疏松结缔组织
(含营养血管、神经等)
1.内膜 (1)内皮 (2)内皮下层 (3)内弹性膜
1.内皮 2.内弹性膜 3.中膜 4.外膜
图16 小动脉模式图
图 10 大 动 脉 模 式 图
2.中膜 其厚度及结构成分与血管种类有关。
名 称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管 径 >10 mm 1-10 mm 0.3-1 mm <0.3 mm
内 内皮
有
有
有
有
内皮下层 较厚
较薄
极薄
无
膜
内弹性膜
不明显
明显
有
无
平滑肌
中 膜 弹性膜
10-40层 40-70层
3-10层
1-2层 无
外 外弹性膜 膜
不明显
明显
无
无
别名
弹性动脉 肌性动脉 肌性动脉
脉管系统
解剖学基础
第七章 脉管系统
第三节 血管 一、血管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二、肺循环的主要血管 三、体循环的主要血管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学习目标:
一、了解血管的结构及功能 二 、了解肺循环的血管 三 、理解体循环的动脉
PICC相关的血管解剖及穿刺部位

4、大隐静脉
通常大隐静脉与下腔静脉的距离较长,不适合穿刺PICC插管,但对于 特殊群体,如长期应用静脉高营养的患儿,采用经下肢置入PICC导管估
经股静脉插管的解剖学基础及优点
1. 股静脉官腔粗大,血流量大,位置固定,血管走形直,因而容易穿 刺,穿刺成功率高
2. 周围无重要的结构,远离心脏,为正压静脉,置管安全系数高,穿 刺引起并发症少,气胸的发生率低。
在足外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经外 踝后方, 沿小腿后面上行,至腘窝下 角处穿深筋膜,注入腘静脉。 小隐静脉收集足外侧部和小腿后部 浅层结构的静脉血。
小隐静脉
20
PICC的静脉选择与评估
选择与评估
PICC的静脉选择与评估
主要有肘部静脉
➢ 贵要静脉---首选 ➢ 肘正中静脉---次选 ➢ 头静脉---第三选择
9
概述
锁骨下铮脉
头颈部静脉
续于腋静脉, 在胸锁关节 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而成头 臂静脉。
10
概述
锁骨下铮脉
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由下颌 后静脉的后支与耳后静脉在 下颌角处汇合而成,沿胸锁 乳突肌表面下行,在锁骨上 方穿深筋膜,注入静脉角。
11
概述
2、上肢静脉
① 贵要静脉
上
肢
② 头静脉
浅
静
③ 肘正中静脉及其属支 脉
31
选择与评估
股静脉插管的注意点
股静脉的体表解剖特点,距离肛门、会阴部较近,易被汗水、 排泄物污染,导管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机会增加,故以下 三种患者不适合股静脉穿刺: ① 穿刺部位皮肤有炎症感染的患者。 ② 腹内压增高的患者(腹水、腹部肿瘤等)、骨盆骨折的
患者。 ③ 凝血功能严重异常的患者。
32
药物化学-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传
出 植物神经系统
神
(自主神经)
经
系 运动神经系统
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支配骨骼肌
二、 传出神经系统递质及受体
1、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1)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 2)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Ach) 3) 多巴胺(dopamine,DA)
a、传出神经递质的合成、贮存与释放
N OO
Br
O
M胆碱受体拮抗基本结构
氨基部分为季铵时,少中枢作用
N
(CH2)
r1
x
c
r2
r3
溴丙胺太林
较强的外周抗M胆碱作用 对胃肠道平滑肌有选择性
SPIRIVA(tiotropium)
噻托溴铵 长效 COPD维持 24小时以上 M1与M3 2012年28亿美元 TOP200的15位
Combivent
樟柳碱
N HO
O
OH
O
山莨菪碱
N
O
O
OH
O
东莨菪碱
构效关系
6,7-位氧桥,中枢作用增加 α位羟基,中枢作用减小。
中枢作用
东莨菪碱>阿托品>樟柳碱>山莨菪碱
临床应用
解除平滑肌痉挛 制止腺体分泌 扩瞳 缓慢型心律失常 抗体克
解除血管痉挛,舒张外周血管
人工合成M胆碱受体拮抗剂 ---溴丙胺太林
来自阿托品的改造 氨基醇酯类
阿托品
天然生物碱为左旋莨菪碱(不稳定)
提取过程中得到消旋莨菪碱— 阿托品
N O
莨菪烷骨架
莨菪醇
H2SO4 H2O +
OH
莨菪酸
解剖学名词解释(考试必背)

1、器官:几种不同组织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结构。
2、系统:形态不同、共同完成一种连续的功能的器官组合在一起称为系统3、内脏:呼吸、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腹、盆腔内,并借孔道与外界相通,统称为内脏4、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掌心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5、椎孔:椎体与椎弓构成椎孔,所有椎孔连成椎管,内容纳脊髓6、椎间孔:相邻两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椎间孔内有脊神经通过。
7、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
是骶管麻醉的定位标志8、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围成,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9、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推体之间,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后外侧纤维环薄弱,易引起椎间盘突出10、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借骨连接连接而成,具有参与呼吸运动,保护胸腹腔器官的功能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微凸的角称胸骨角,两侧与第二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骨序数的标志。
12、胸骨下角:两侧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内有剑突13、肋弓:第8~10对肋软骨的前端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下缘形成肋弓14、翼点:位于颅侧面的颞窝内,是额、顶、颞、蝶四骨之间相交的区域,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骨折时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15、前囟:位于颅顶矢状缝前端充填的纤维组织膜,呈菱形,新生儿多于生后1岁半闭合。
16、鼻旁窦:位于同名颅骨内,并开口于鼻腔的含气空腔,由骨性鼻旁窦内衬黏膜构成;包括上颌窦、蝶窦、筛窦、额窦各一对17、桡神经沟:肱骨中段的后上方从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内有桡神经通过18、尺神经沟:肱骨内上髁后方的浅沟,内有尺神经经过19、肘后三角: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在伸肘180°时呈一直线,当肘关节前屈90°时呈一等腰三角形,这种位置关系发生改变,提示有肘关节脱位20、耻骨下角:两侧耻骨下支、坐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所成的夹角称耻骨下角21、足号:跗骨和跖骨借骨连接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形结构称为足弓,具有缓冲震荡,保护脑和内脏器官等作用22、腹般沟韧带:腹外斜肌膜下缘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
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知识之静脉

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知识之静脉静脉的知识总结如下:大循环的静脉可分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⑴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一胸肋关节后合成,垂直下行,汇入右心房。
在其汇入前有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
接纳头颈、上肢和胸部和静脉血。
头臂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称为静脉角。
①头颈部的静脉头颈部的静脉有深、浅之分。
深静脉叫颈内静脉,起自颅底的颈静脉孔,在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外侧下行。
它除接受颅内的血流外,还受纳从咽、舌、喉、甲状腺和头面部来的静脉。
浅静脉叫颈外静脉,起始于下颌角处,越过胸锁乳突肌表面下降,注入锁骨下静脉。
②上肢的静脉上肢的深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
上肢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和臂外侧上行,汇入腋静脉。
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尺侧上行。
在臂内侧中点与肱静脉汇合,或伴随肱静脉向上注入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在肘部前面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
③胸部的静脉右侧肋间静脉、支气管静脉和食管静脉汇入奇静脉;而左侧肋间静脉则先汇入半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然后汇入奇静脉。
奇静脉沿胸椎体右前方上行,弓形越过右肺根汇入上腔静脉。
⑵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接受膈以下各体部(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四腰椎下缘处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行,穿过膈的腔静脉孔,注入右心房。
①下肢的静脉下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由股静脉续于髂外静脉。
下肢的浅静脉有: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沿下肢内侧上行,在股前部靠上端处汇入股静脉。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端,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在腘窝注入腘静脉。
②盆部的静脉有壁支和脏支之分。
壁支与同名动脉伴行。
脏支起自盆腔脏器周围的静脉丛(如膀胱丛、子宫阴道丛和直肠丛等)。
壁支和脏支均汇入髂内静脉。
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在骶髂关节前方,汇成髂总静脉。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

⑴ 反射弧与反射过程 感受器:颈A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器 传入神经:窦N→舌咽N 主A神经→迷走N 神经中枢:延髓 传出神经:心交感,心迷走,交感缩血管N 效应器:心脏,血管
BP↑→ 颈A窦、主A弓感受器(+)
(-)
窦N 主A N
舌咽N 迷 走 N
延髓孤束核
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
(二)血管的神经支配
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⑴ 起源与作用
脊髓胸、腰段(T1-L3)→节后纤维→NE
→血管平滑肌
受体→血管收缩 2受体→血管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 α受体:血管收缩(结合能力强)
(NE)
阻断剂:酚妥拉明
β2受体:血管舒张(结合能力弱) 阻断剂:心得安
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以血管收缩效应为主
Anti-ADH/AVP(Antidiuretic Hormone;Arginine Vasopressin)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1.来源
循环血量↓
动脉血压↓ →肾血流量减少
球 旁
肾交感N兴奋
↓
细
肾近球细胞分泌肾素
胞
血管紧张素原(肝脏产生) ↓肾素
“ 称为交感正性作用”
心脏交感神经丛(NE)
β1受体阻断剂有普 萘洛尔(心得安)、
心肌细胞膜(β1受体)
↓第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使cAMP作
阿替洛尔、美托洛 尔(倍他乐克)
ICa-L激活,If激用活,肌质网Ca2+释放
↓
↓
↓
窦房结 房室交界 心房肌、心室肌 (4期↑) (0期↑) (兴奋-收缩耦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血管
一、血管壁的组织结构
(一)动脉:血液离开心脏所经过的血管为动脉。
按管径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种。
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构成。
1、内膜薄而光滑,可减少血流的阻力。
2、中膜最厚,主要由环行的平滑肌和夹在平滑肌细胞之间的弹性纤维构
成,使血管具有弹性和收缩性,以便调节血流量。
3、外膜是管壁的最外层,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有营养血管,神经
和淋巴管。
(二)、静脉:血液返回心脏所经过的血管为静脉。
静脉与动脉一样,也可分大、中、小三种,管壁也是分内膜、中膜和外膜。
与伴行的动脉相比,《1》、静脉管壁略大,管壁较薄,而外膜较发达
《2》、中膜中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较少,收缩力和弹性都较差。
《3》、在受重力作用较大的部位,如四肢的静脉中,管壁内有内膜皱襞形成的静脉瓣。
静脉瓣通常成对存在,可阻止血液逆流,促使血液向心回流。
(V瓣一般分布在血流比较困难的地方,四肢较多,下肢比是肢多)。
(三)、毛细血管
1、管径最小《7--9微米》
2、管壁薄《内皮细胞和薄层结缔组织》
3、在某些器官,毛细血管腔可以扩大形成血窦。
分布特点:
1、不均衡新陈代谢高,分布密
新陈代谢低,少而稀
2、交替开放。
毛细血管管壁最薄,通透性大,管径小,血流缓慢。
所以有利于管内血液与管外组织液在此进行物质交换。
二、肺循环的血管
肺A→右心室发出→左右肺A入肺→在肺内逐级分支→毛细血管
网包绕肺泡→肺V→左右肺V出肺→左心房
三、大循环A的主要分支表
心
↓
升主动脉左、右冠状A(营养心脏)
↓
↓右颈总A 颈外A→甲状腺上A、
↓面A
主动脉弓头臂干颞浅A
上颌A→脑膜中A
颈内A→颅腔内的脑和视觉
右锁骨下A→腋A→肱A→尺A 掌浅弓
桡A 掌深弓
椎A
甲状颈干甲状腺下A
胸廓内A
颈总A分叉处:颈A小球“化学
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化学成
分,当血液中的CO2浓度升高射
性调节呼吸加深、加快。
末端“颈
A窦”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
时,调节心跳,以降低血压。
左颈总A(分支与右侧同)
左锁骨下A(分支与右侧同)
壁支肋间A脏支
胸主动脉支气管A
食管A
脏支
腹腔A 胃左A 肝固有A
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A→胃网膜右动脉
脾A
肠系膜上A 肠A
腹主动脉结肠A→→阑尾A
右结肠A
中结肠A
左结肠A
肠系膜下A 乙状结肠A
直肠上A
左右肾上腺中A
左右肾A →入球小A→出球小A《营养腹腔、肾脏》
左右精索内A
腰A
膀胱A
直肠下A
髂内A 子宫A《女性》
阴部内A 肛门A
左右髂总A 髂外A →股A→月国A→胫前A→→足背A
胫后A 足低外侧A 腹壁下A 足低内侧A
股深A 旋股内A
旋股外A
二、体循环的V
V由毛细血管开始,经各级V最后汇合心V系
上腔V系
下腔V系
1、上腔V系主要收集头颈、上肢和胸部等处V血
头颈部的V 颅内V
上颅外V 头腔
V上肢的V深V:手桡V→肱V→腋V→锁骨下V臂系尺V
浅V干
V
胸V
心V系心的V→冠状窦→→
房
腹腔的V腹腔成对脏器的V(肾V等)
腹腔不成对的肠系膜上V
下脾V门V肝血窦
腔肠系腹下V
骨盆的V 骨盆的壁层V→→髂内V→→→→髂
骨盆脏脏器V 总
胫前VV
深V、足V髂外V
上腔V 胫后
浅V
大隐V
2、下腔V系:主要收集下肢、腹壁、骨盆壁、盆腔和腹腔脏器等处的V血。
3、奇V、半奇V起着沟通上腔V系和下腔V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