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过程

合集下载

梦的科学分析

梦的科学分析

梦的科学分析欧阳柏林Ouyang4501@[内容摘要] 文章以大脑的物质构造、工作原理为基础,结合心理学理论,对梦进行新的分析。

认为:动词意义的梦(即做梦)是睡眠状态中,脑部的各区域、身体各感官均处非常态(被抑制、半抑制、间隙活动)不能正常参与信息比对的情形下,由大脑随机获取的信息元构成信息流的思维过程;名词意义的梦即是这个思维过程产生的信息流。

主要观点:梦从身心本质上说和醒觉状态下的思维活动没有本质性差别,都是思维过程或思维过程在大脑中留下的记忆。

差别仅在于思维过程中构成信息流的信息元是否得到了比对、甄别。

文章重点对比了两种状态下思维过程的区别:醒觉状态下,思维过程不断得到新信息的比较、修正、补充,因而整个思维过程显得严谨、周密、可信。

而在睡眠状态下,得不到新信息的比较、修正、补充,因而整个思维的信息显得混乱无序。

所以,相对于醒觉状态下严谨、周密、可信的思维过程而言,做梦就是“准思维”。

为了阐明梦的科学意义,文章分析了一些流行观点的错误。

[关键词]非常态;随机获取;信息比对;信息元;信息流;准思维引言《说文》:“梦,寐而觉者也。

”认为梦是人在睡眠中产生的一种心境觉解。

《正韵》解释是“觉之对,寐中所见事形也。

”梦是人在睡眠中所见到的事情。

这些解释很笼统,但方向是正确的。

东汉时期的王符就认为:“人有所思,即梦其到;有忧,即梦其事。

”“昼夜所思,夜梦其事。

”明代的熊伯龙亦认为,“至于梦,更属‘思念存想之所致’矣。

日有所思,夜则梦之。

”同代思想家王廷相也认为:“梦,思也,缘也,感心之迹也。

”这些观点都强调“所思”导致梦。

但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梦又并非“所思”导致的。

而宋代张载的看法更符合现代理论。

他说:“寤,形开而志交诸外也;梦,形闭而气专乎内也。

寤所以知新于耳目,梦所以缘旧于习心。

”寤醒状态下,耳目等感知器官处于开启状态,因而人的神志可以和外界事物相交触,人们能借助耳目等感觉来获取外界事物新的信息;睡梦状态下,耳目等感知器官处于关闭状态,因而人的神志不能和外界事物相交触,所以梦只能依据人曾有的生活经验,内容只能限于已经有的资料。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过程中的认知特征——对《梦的解析》的评论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过程中的认知特征——对《梦的解析》的评论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过程中的认知特征——对《梦的解析》的评论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产生和梦的工作并不是盲目、非理性的,而是带有很大的目的性和思考性。

梦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潜意识里压抑已久的欲望,这个欲望需要通过凝缩、润饰等伪装方式实现。

它可能表征做梦者的某种真实情绪,也包含着某种心理障碍问题。

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可以看出,梦是在意识活动没有控制无意识活动下伪装而生的思维,是一种“超我”表现。

一、精神分析理论中梦的机制弗洛伊德指出,任何梦都可分为显相和隐相。

所谓显相是指梦的表面现象,这些显相可以通过人们的记忆或者描述表达出来,相当于我们生活中的伪装面具或者假象。

所谓隐相是指梦内容的实质部分,这部分内容带有真实性。

隐相和显相就相当于我们真实的生活和充满谎言的生活。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认为无论是梦的运作还是梦的化装,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显相,比如象征、凝缩等,这些方式就好比文章写作中所用的表现手法。

《梦的解析》基本理论观点是:意识可以控制大脑运转。

在白天,意识活动控制无意识活动。

因此在无意识情况下滋生的欲望就无法得到满足、发泄或者实现。

晚上,在没有意识的控制下,无意识活动下产生的欲望就会通过梦的途径将其显现。

在梦中,大脑所产生的欲望就会得到有效发泄和实现。

这是一种精神理论。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在梦里可以实现杀人抢劫的愿望,也可以实现金钱满天飞的欲望。

这些欲望会一点一点侵犯人们的内心,并侵蚀那颗正直、善良的心。

这正是一种“超我”表现。

“本我”总是在做“坏梦”,“超我”就会生气或者愤怒,这就是梦的形成过程和梦的机制。

弗洛伊德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开始了对梦境的探索和人性多面性的解析。

二、梦的工作过程认知特征分析(一)梦的工作机制“人为什么要做梦?”“做梦为什么会存在工作机制?”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个人的意识操纵问题,也是一个人潜意识和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潜意识里面,无意识下活动的欲望会通过象征、凝缩、移置等多种伪装途径躲避意识的监督和稽查,在伪装之后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人的大脑,最终进入人的梦境。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民族复兴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伟大愿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需要从底层的生长开始,沿着历史进程一步步铺设。

下面将从历史的角度分步骤阐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

第一步: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并以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后,中国的传统社会被西方列强彻底摧毁,实行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接着,中国先后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社会动荡,中国人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痛苦。

中华民族陷入了缅怀悲痛的泥淖中。

第二步:中国人民的觉醒在饱经沧桑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的觉醒逐渐开始。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思考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以及中华民族的衰落问题。

随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五四运动的爆发,更是推动了中国人民觉醒的进程。

中国人民有了新的信念,有新的决心,开始走上了寻求民族复兴之路。

第三步: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崭新里程碑。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仇敌压迫,更是为寻求民族复兴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步:改革开放的启示结束文革后,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大门逐渐打开。

新型思想和经济的引进,中国开始了蒸蒸日上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自信心和骄傲感,同时也成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推动力。

第五步:十八大后的中国梦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梦的理念被正式提出。

中国梦是治国理政的总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共同愿景的总体呈现。

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兼具历史及现实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全面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国家富强及千年文化传承。

综上所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需要从民族觉醒、新中国的兴起、改革开放、直到中国梦的提出和推动。

中国梦,不仅仅是个人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的代表。

在通向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国梦既是前行的航标,更是时间的证明,它鼓舞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灵,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走向光明的未来。

实现梦想的步骤

实现梦想的步骤

实现梦想的步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无论是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还是追求艺术的卓越,亦或是帮助他人改变世界。

然而,梦想的实现往往需要努力和决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实现梦想的步骤,并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指导。

第一步:明确梦想的目标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是明确自己的目标。

无论您的梦想是什么,都需要写下来并告诉自己。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明确的目标可以激励自己朝着梦想努力奋斗。

详细描述您的梦想,包括时间范围、具体的目标和期望的结果。

这样一来,您可以更好地追踪和评估自己的进步。

第二步:设定可行的计划一旦您明确了自己的梦想目标,下一步就是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

计划要具体、可衡量,并且需要紧密地与目标相关。

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并为每个小目标设定时间限制。

通过这种方式,您可以更容易地跟踪自己的进展,并且在每个阶段享受成功的满足感。

此外,计划还可以帮助您避免分心和拖延,使您更专注于实现梦想的实际行动。

第三步:积极寻求知识和经验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知识和经验是宝贵的财富。

无论您追求什么梦想,都需要积极学习和获取相关的知识。

这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寻求导师的指导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与有同样梦想或已经实现梦想的人交流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可以给予您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并且与他们的交流还可以激发您的灵感和动力。

第四步:克服困难和面对挑战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您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这是正常的,并且也是获得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面对困难时,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要害怕失败,相反,把失败看作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决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勇往直前。

第五步:持之以恒实现梦想需要时间和耐心。

持之以恒是最重要的一步。

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下去。

人们常说“成功的冰山只露出了一角”,这意味着成功背后常常隐藏着无数的付出和坚持。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实现梦想。

【初一作文】梦―过程

【初一作文】梦―过程

【初一作文】梦―过程
梦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有时,我们会做噩梦,有时则梦见美好的事情。

但无论如何,梦都是一种神秘而难以解释的过程。

在进入梦境之前,我们的身体会逐渐进入一种轻松的状态,大脑则开始集中注意力。

这种状态被称为REM睡眠。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眼球会迅速移动,大脑开始产生各种各样的图像和思维。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经常会梦见很多奇怪、不连贯的事情。

当我们进入深度睡眠阶段时,我们的身体会变得更加放松,心率和呼吸率也会减缓。

这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因为这个时候我们身体内的细胞会进行修复和更新,使我们的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在梦中,我们可以梦见各种各样的场景和事物。

有时,我们可能会在梦中遇到彼此熟悉的人或场景,而有时则可能会做出完全不符合现实的事情。

无论是什么样的梦境,它们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关。

有时,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或解决难题,有时则可能会使我们感到不安或不安。

当我们从梦境中醒来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我们需要时间来分析这些梦境并理解它们的意义。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梦境会给我们一个启示,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尽管梦境非常神秘和难以理解,但它们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理解和解释梦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情感状态,并提高我们的意识水平。

因此,无论我们的梦境是美好还是不愉快,它们都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梦的补充:
• “梦”其实只有12种
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帕特里夏-加菲尔德公布了一项有关人类 梦境的研究成果:尽管全球有60多亿人,但大家做的梦其实 只有12种。也可以说,是12对梦。因为相对于每一种噩梦, 一般都有 1.追击邻居或电影明星并与之拥抱(美梦);被野兽或怪 物等可怕的东西追击(噩梦); • 2.大病初愈重获新生或成功报仇(美梦);受了伤却无法 还击(噩梦); • 3.刹车失灵无法停车(噩梦无相应美梦); • 4.得到豪宅或汽车等贵重物品(美梦);丢失贵重物品, 或房子失火倒塌(噩梦); • 5.成功通过考试或演出圆满(美梦);答不出考卷或唱不 出声音(噩梦); 6.飞翔(美梦);从高空坠落,或从悬崖坠 入海中(噩梦);
显梦与隐梦(manifest dream,latent dream)
具体的梦境为显梦,隐藏在梦境背后的本能 欲望为隐梦。 梦的意义也被分成了“显义”(manifest dream-content)和“隐义”(latent dream-content)。
此处弗洛伊德提出了两个假设:“我们须假 设每个人在其心灵内,均有两种心理步骤, 第一个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 二个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
梦是最近生活痕迹的复现。弗洛伊德认为梦与日 常生活的痕迹有联系,特别是做梦的前一天的经 验。最近所发生的印象能构成梦的材料,组成其 来源。同样,很久以前发生的现象也能对梦的内 容产生影响。弗洛伊德说,只要是那些早期的印 象与做梦当天的某种刺激能有所关联的话,那么 梦的内容是可以包含一生各种时间所发生过的印 象。
法走路(噩梦);
12.遇到已故亲人,梦醒后宁愿相信那个亲人是从另一个 世界来看望自己的(无法定义是美梦还是噩梦)。
2013/3/18
梦的象征

为什么人会做梦

为什么人会做梦

为什么人会做梦?
人会做梦是因为在睡眠过程中,大脑的活动仍然在继续,尽管处于睡眠状态,但大脑的各种神经信号和活动依然在进行。

以下是人会做梦的几个主要原因:
1. **REM睡眠阶段:** 梦通常发生在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脑的活动模式类似于清醒状态,而身体的肌肉则处于松弛状态。

大脑在REM睡眠期间会产生丰富的电活动,并且与清醒状态下的大脑活动相似。

2. **大脑记忆整理:** 梦可能是大脑在整理和处理一天中的经历和记忆。

在睡眠期间,大脑会重新组织和加工从白天的经历中收集到的信息,帮助我们形成记忆和学习。

梦境中出现的情景和内容可能与我们白天的经历有关,是大脑在处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

3. **情感释放和应激处理:** 梦也可能是大脑在处理情感和应激的过程中产生的。

梦境中可能出现的情感、压力和焦虑等情绪是大脑在睡眠期间释放和处理的结果,有助于我们应对白天的压力和情绪。

4. **意识的活跃表现:** 在梦境中,人们可能经历各种奇幻的情景和体验,这反映了大脑意识活动的一种表现。

梦境中的体验可能是大脑在睡眠期间自由联想和创造的产物,有时候可能与现实中的经历和情感有关,但也可能是完全虚构的。

总的来说,人会做梦是因为大脑在睡眠期间依然活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神经信号和活动。

梦境可能是大脑整理记忆、处理情感和应激、自由联想创造的结果,是睡眠过程中复杂神经活动的体现。

心理学—梦

心理学—梦

心理学—梦
梦是一种人类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的自发性心理活动。

在心理学中,梦通常被视为内心世界的反映,能够揭示个体的潜意识和心理过程。

梦的研究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可以从不同的理论角度进行解释。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理学理论解释梦的观点:
1. 符号解释: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梦是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和冲突的表达方式。

梦中的符号和象征代表着潜在的欲望和冲突,通过解析这些符号可以揭示个体内心的隐含情感和欲望。

2. 清醒思维解释:清醒思维的观点认为,梦是一个个体在睡眠状态下对日常经历和情绪的加工和整合过程。

梦中的场景、人物和情节可能是个体在清醒状态下遗留的思绪和情绪在潜意识中的再现。

3. 记忆整理解释:这一理论认为,梦是人类大脑对日常生活中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储存的过程。

在睡眠过程中,大脑会重新组织和加工记忆,将重要的信息储存下来,这些信息可能在梦中以各种形式再现。

除了这些理论解释,梦还可以被视为一种情绪调节和心理宣泄的方式,通过梦的表达,个体可以释放情绪、处理心理问题,或者寻求解决方案。

梦是心理学中一个复杂而丰富的领域,通过研究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个体的心理世界和潜意识的运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的过程
其实我们每天睡觉的时候都会做梦,它只是大脑皮层的一种运动状态而已,大部分我们醒来后根本都不会意识到。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会觉得自己天天在做梦的原因。

实际上那些能记住的梦只是因为我们可能白天的压力太大了,睡觉没休息好的缘故。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那些觉得自己很少做梦的人反而是精神状态最好的。

通常,人们在白天工作,夜晚睡觉。

在工作和学习时,人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在睡觉时,大脑则处于抑制状态,一般对外界强烈的刺激如轻微的声音或者较弱的皮肤接触不能感知。

不过,大脑的抑制程度有深浅,如果睡的不熟或刚刚入睡,外部的刺激就会影响大脑,大脑皮层的一部分便会兴奋起来,于是人就做起梦来。

如果他很冷,他便会梦见在冰天雪地里赤脚行走:如果他牙床肿胀,他便会梦见牙齿一个个都掉了;如果他有尿意,那么他就会梦见到处找厕所,急得要命。

梦的产生只要与思想,愿望,想象和回忆有关。

(参考资料:少年儿童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
做梦是人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进展,对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千百年笼罩在梦境中的神秘面纱被渐渐撩开,“有梦睡眠有助于大脑健康”,就是最近的研究结论之一。

做梦
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人入睡后,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这就是梦的基础。

据研究,人们的睡眠是由正相睡眠和异相睡眠两种形式交替进行,在异相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80%正在做梦,在正相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7%正在做梦。

一个人每晚的梦境可间断持续1.5小时左右。

由于梦相伴睡眠周期循环规律,所以在异相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多,而在正相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少。

此外,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进入觉醒时,而刚入睡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另一原因。

潜意识与梦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能有很大潜力,一般情况下只用了不到1/4,另外的3/4潜藏在无意识之中,而做梦便是一种典型的无意识活动,通过做梦能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把新知识与旧知识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最后存入记忆的仓库中,使知识成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梦境可帮助你进行创造性思维,许多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丰硕成果,不少亦得益于梦的启迪。

无梦睡眠
无梦睡眠不仅质量不好;而且还是大脑受损害或有病的一种征兆。

临床医生发现,有些患有头痛和头晕的病人,常诉说睡眠中不再有梦或很少做梦,经诊断检查,证实这些病人脑内轻微出血或长有肿瘤。

医学观察表明,痴呆儿童有梦睡眠明显地少于同龄的正常儿童,患慢性脑综合征的老人,有梦睡眠明显少于同龄的正常老人。

最近的研究成果亦证实了这个观点,即梦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机体各种功能的结果,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

倘若大脑调节中心受损,就形成不了梦,或仅出现一些残缺不全的梦境片断,如果长期无梦睡眠,倒值得人们警惕了。

当然,若长期恶梦连连,也常是身体虚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预兆。

做梦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因为这影响你的生活。

而且有梦是反梦的说法,就是说梦到不好的事情,现实中,反倒是要有好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