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苏科版九年级上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检测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3年苏科版九年级上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检测题含答案

2013年苏科版九年级上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检测题含答案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检测题【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晨检体温测量中,学生甲连续10天的体温与36 ℃的上下波动数据为:0.2,0.3,0.1,0.1,0,0.2,0.1,0.1,0.1,0,则对这10天中该学生的体温波动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A.平均数为0.12B.众数为0.1C.极差为0.3D.方差为0.022.对甲、乙两名同学100米短跑进行5次测试,他们的成绩通过计算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02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0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短跑成绩比乙好 B.乙短跑成绩比甲好C.甲比乙短跑成绩稳定D.乙比甲短跑成绩稳定3.(2011湖南益阳中考)“恒盛”超市购进一批大米,大米的标准包装为每袋30 kg,售货员任选6袋进行了称重检验,超过标准重量的记作“+”,不足标准重量的记作“-”,他记录的结果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那么这6袋大米重量..的平均数和极差分别是( )A.0,1.5B.29.5,1C.30,1.5D.30.5,04.数据70、71、72、73的标准差是()B.2 D.5 45.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中,数字20和30分别表示样本的()A.众数、中位数B.方差、标准差C.数据的个数、平均数D.数据的个数、中位数6.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所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A.3.5B.3C.0.5D.-37.一组数据的方差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将该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乘2,所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是()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8.体育课上,八年级(1)班两个组各10人参加立定跳远,要判断哪一组成绩比较整齐,通常需要知道两个组立定跳远成绩的()A.平均数B.方差C.众数D.频率分布9.(2011山东德州中考)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12场比赛得分情况用图表示如下:对这两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比较,下列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甲运动员得分的极差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极差B.甲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C.甲运动员得分的平均数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平均数D.甲运动员的成绩比乙运动员的成绩稳定10.已知一组数据:-1,x ,0,1,-2的平均数是0,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B.2 C.4 D.10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对某校同龄的7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测量,其中最高的是169 ㎝,最矮的是146 ㎝,对这组数据进行整理时,可得极差为 .12.某校九年级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两个班能参加比赛的学生每分钟输入汉135有一位同学根据上面表格得出如下结论:①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人数比甲班优秀人数多(每分钟输入汉字达150个以上为优秀);③甲班学生比赛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学生比赛成绩的波动大.上述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13.一组数据1,3,2,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 数学活动(含答案)-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 数学活动(含答案)-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数学活动活动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培养运用操作能力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活动主题脉搏是由心脏的收缩使血液通过动脉所产生的节律性搏动.一般情况下,脉搏的次数与强弱和心搏次数、心股收缩力一致,故计数脉搏即代表心率.脉搏搏动的快慢和强弱,与体质、活动、疾病等有关.你知道你和其他同学的脉搏情况吗?请你做一个调查,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脉搏情况.活动过程3个人组成一组进行工作:一人记作(以1min为计时单位),•一人按住脉搏计数,一人收集数据.然后把全班同学的数据汇总起来,计算出这些数据的平均数、极差和方差,并将这些数据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注意事项:测量脉搏前让同学安静,取坐或卧坐.测量脉搏一般是测量手腕拇指侧桡动脉为多(中医常在此诊脉),检查者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按住脉搏动处,以指尖触诊.后花园妙趣角 6 174猜想1955年,卡普耶卡(D.R.Kaprekar)研究了对四位数的一种变换:任意给出四位数k0,用它的4个数字由大到小重新排列成一个四位数m,再减去它的反序数rev(m),得出数k1=m-rev(m),然后继续对k1重复上述变换,得出数k2.如此进行下去,卡普耶卡发现,•无论k0是多大的四位数,只要4个数字不全相同,最多进行7次这样的变换,就会出现四位数6 174.例如:k0=5 298,k1=9 852-2 589=7 263,k2=7 632-2 367=5 265,k3=6 •552-2 556=3 996,k4=9 963-3 699=6 264,k5=6 642-2 466=4 176,k6=7•641-•1 •467=•6174.后来,这个问题就流传下来,人们称这个问题为“6 174问题”,上述变换称为卡普耶卡变换,简称K变换.一般地,只要在0,1,2,…,9中任取4个不全相等的数字组成一个整数k0(不一定是四位数),然后从k0开始不断地做K变换,得出数k1,k2,k3……则必有某个m(m≤7),使得k m=6 174.如果从0,1,2,…,9中任取n个不全相同的数字组成一个十进制数k0(不一定是n位数),然后,从k0开始不断地做K变换,得出k1,k2,……那么结果会是怎样的呢?•现在已经知道的是:n=2,只能形成一个循环:(27,45,09,81,63).例如取两个数字7与3,•连续不断地做K变换,得出:36,27,45,09,81,27……出现循环.n=3,只能形成一个循环:(495).n=4,只能形成一个循环:(6 174).n=5,已经发现三个循环:(53 855,59 994);(62 964,71 973,83 952,74 943),(63 954,61 974,82 962,75 933).n=6,已经发现三个循环:(642 654,…),(631 764,…),(549 945,…),n=7,已经发现一个循环:(8 719 722,…).n=8,已经发现四个循环:(63 317 664),(97 508 421),(83 208 762,…),•(•86 308 632,…).n=9,已经发现三个循环:(864 197 532),(975 296 421,…),(965 296 431,…).答案:略、。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共56套带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共56套带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共56套带答案)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测试范围:3.1~3.3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一组数据1,3,4,2,2的众数是( ) A.1 B.2 C.3 D.4 2.一组数据7,8,10,12,13的平均数是( ) A.7 B.9 C.10 D.12 3.一组数据3,3,5,6,7,8的中位数是( ) A.3 B.5 C.5.5 D.6 4.一次数学检测中,有5名学生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86,89,78,93,90.则这5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87.2分,89分 B.89分,89分 C.87.2分,78分 D.90分,93分 5.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数学兴趣小组设计并组织了“生活中的全等”的比赛,全班同学的比赛结果统计如下表:得分(分) 60 70 80 90 100 人数 7 12 10 8 3 则得分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70分,70分 B.80分,80分 C.70分,80分 D.80分,70分 6.如图4-G-1是根据某班40名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那么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图4-G-1 A.16小时,10.5小时 B.8小时,9小时 C.16小时,8.5小时 D.8小时,8.5小时 7.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丙、丁四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候选人甲乙丙丁测试成绩 (百分制) 面试 86 92 90 83 笔试90 83 83 92 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根据四人各自的平均成绩,公司将录取( ) A.甲 B.乙 C.丙 D.丁 8.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x,则数据x1+3,x2+3.5,x3+2.5,x4+2,x5+4的平均数为( ) A.x+2 B.x+2.5 C.x+3 D.x+3.5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在演唱比赛中,5位评委给一位歌手的打分如下:8.2分,8.3分,7.8分,7.7分,8.0分,则这位歌手的平均得分是________分. 10.如图4-G-2是根据某地某段时间的每天最低气温绘成的折线图,那么这段时间最低气温的平均数是________.图4-G-2 11.某班学生综合实践作物栽培操作能力评估成绩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成绩/分 3 4 5 6 7 8 9 10 人数 1 12 2 8 9 15 12 则这组成绩的众数为________. 12. 某校在进行“阳光体育活动”中,统计了7名原来偏胖的学生的情况,他们的体重分别降低的千克数为5,9,3,10,6,8,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13.一个样本为1,3,2,2,a,b,c,已知这个样本的众数为3,平均数为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__. 14.某校抽样调查了七年级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整理数据后制成了如下所示的频数分布表,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在第________组.组别时间(时) 频数第1组0≤t<0.5 12 第2组0.5≤t<1 24 第3组1≤t<1.5 18 第4组1.5≤t<2 10 第5组2≤t<2.5 6 三、解答题(共44分) 15.(8分)已知一组数据:3,a,4,5,b,c,6.(1)若这组数据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则中位数是________;(2)若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2,求a+b+c的值.16.(10分)一销售某品牌冰箱的公司有营销人员14人,销售部为制定营销人员月销售冰箱定额(单位:台),统计了14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表:每人销售量(台) 20 17 13 8 5 4 人数 1 1 2 5 3 2 (1)这14名营销人员该月销售冰箱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2)你认为销售部经理给这14名营销人员定出每月销售冰箱的定额为多少台才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17.(12分)九(3)班A,B,C三名同学的知识测试、实践能力、成长记录三项成绩(单位:分)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测试成绩 A B C 知识测试 90 88 90 实践能力 82 84 87 成长记录 95 95 90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评价他们的综合成绩,那么谁的成绩最好? (2)如果把他们的知识测试、实践能力、成长记录三项成绩按5∶3∶2的比例计入综合成绩,那么谁的成绩最好?18.(14分)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生每天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不少于1小时,为了解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情况,对部分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4-G-3中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调查中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 (2)求户外活动时间为0.5小时的人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3)求表示户外活动时间为2小时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4)本次调查中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是否符合要求?户外活动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各是多少?图4-G-3详解详析 1.B 2.C 3.C [解析] 这组数据已经从小到大排列了,中间的两个数是5和6,故中位数是(5+6)÷2=5.5. 4.A 5.C [解析] 全班有40人,取得70分的人数最多,故众数是70分;把这40人的得分按大小顺序排列后知,第20个与第21个得分都是80分,故中位数是80分. 6.B [解析]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所以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是8小时;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第20个和第21个数都是9,故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中位数是9小时. 7.B [解析] 因为甲的平均成绩为86×0.6+90×0.4=51.6+36=87.6(分);乙的平均成绩为92×0.6+83×0.4=55.2+33.2=88.4(分);丙的平均成绩为90×0.6+83×0.4=54+33.2=87.2(分);丁的平均成绩为83×0.6+92×0.4=49.8+36.8=86.6(分).所以乙的平均成绩最高.故选B. 8. C 9.8.0 [解析] 根据题意,得(8.2+8.3+7.8+7.7+8.0)÷5=8.0(分). 10.4 ℃ 11.9分 12.6 13.2 14. 2 [解析] 中位数应是第35个和第36个数的平均数,第35个数和第36个数都在第2组.15.解:(1)5 (2)由题意可知17(3+a+4+5+b+c+6)=12,所以a+b+c=66. 16.解:(1)平均数为20×1+17×1+13×2+8×5+5×3+4×214=9(台), 8台出现了5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8台, 14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第7个,第8个数都是8,所以中位数是(8+8)÷2=8(台). (2)每月销售冰箱的定额为8台才比较合适.因为8台既是众数,又是中位数,是大部分人能够完成的台数.若定为9台,则只有少量人才能完成,打击了大部分职工的积极性. 17.解:(1)xA=13(90+82+95)=89(分); xB =13(88+84+95)=89(分); xC=13(90+87+90)=89(分).可见,三名同学的成绩一样. (2)xA=90×50%+82×30%+95×20%=88.6(分); xB=88×50%+84×30%+95×20%=88.2(分); xC=90×50%+87×30%+90×20%=89.1(分).可见,C同学的成绩最好. 18.解:(1)共调查了32÷40%=80(名)学生. (2)户外活动时间为0.5小时的人数为80×20%=16(名).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 (3)表示户外活动时间为2小时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1280×360°=54°. (4)本次调查中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为16×0.5+32×1+20×1.5+12×280=1.175(时).∵1.175>1,∴平均活动时间符合要求.户外活动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均为1小时.第2章对称图形――圆 [测试范围:2.1~2.3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O的半径为8,点P与点O的距离为6 2,则( ) A.点P在⊙O的内部 B.点P在⊙O的外部 C.点P在⊙O上 D.以上选项都不对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直径不是弦;②三点确定一个圆;③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④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A.1 B.2 C.3 D.4 3.如图2-G-1,在半径为13 cm的圆形铁片上切下一块高为8 cm的弓形铁片,则弦AB的长为( ) A.10 cm B.16 cm C.24 cm D.26 cm 图2-G-1 图2-G-24.如图2-G-2,在Rt△ABC中,∠ACB=90°,∠A=26°,以点C 为圆心,BC长为半径的圆分别交AB,AC于点D,E,则BD�嗟亩仁�为( ) A.26° B.64° C.52° D.128° 图2-G-3 5.如图2-G-3,已知⊙O的半径为10,弦AB=12,M是AB上任意一点,则线段OM的长可能是( ) A.5 B.7 C.9 D.11 6.一个点到一个圆上的点的最短距离是3 cm,最长距离是6 cm,则这个圆的半径是( ) A.4.5 cm B.1.5 cm C.4.5 cm或1.5 cm D.9 cm或3 cm 7.如图2-G-4所示,一圆弧过方格的格点A,B,C,试在方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的坐标为(-2,4),点C的坐标为(0,4),则该圆弧所在圆的圆心坐标是( ) A.(-1,2) B.(1,-1) C.(-1,1) D.(2,1) 图2-G-4 图2-G-5 8.如图2-G-5,在⊙O中,弦AB∥CD,直径MN⊥AB且分别交AB,CD于点E,F,下列4个结论:①AE=BE;②CF=DF;③AC�啵�BD�啵虎�MF =EF.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 10.在平面内,⊙O的半径为3 cm,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7 cm,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11.如图2-G-6,⊙O的半径为5,点A,B在⊙O上,∠AOB=60°,则弦AB 的长为________.图2-G-6 图2-G-712.如图2-G-7,在半径为5的⊙O中,AB,CD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弦,垂足为P,且AB=CD=8,则OP的长为________. 13.如图2-G-8,矩形ABCD与⊙O交于点A,B,F,E,DE=1 cm,EF=3 cm,则AB=________ cm. 图2-G-8 图2-G-914.已知:如图2-G-9,A是半圆上的一个三等分点,B是AN�嗟闹械悖�P是MN上一动点,⊙O的半径为1,则AP+BP的最小值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52分) 15.(12分)如图2-G-10,AB,CD为⊙O的直径,点E,F在直径CD上,且CE=DF. 求证:AF=BE. 图2-G-1016.(12分)如图2-G-11,AB是⊙O的直径,AC�啵�CD�啵�∠COD=60°. (1)△AOC是等边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2)求证:OC∥BD. 图2-G-1117.(14分)如图2-G-12,已知AB是⊙O的直径,AB=10,弦CD与AB相交于点N,∠ANC=30°,ON∶AN=2∶3,OM⊥CD,垂足为M.(1)求OM的长; (2)求弦CD的长.图2-G-1218.(14分)把球放在长方体纸盒内,球的一部分露出盒外,其截面如图2-G-13所示.圆O与纸盒交于E,F,G三点,已知EF=CD=16 cm. (1)利用直尺和圆规作出圆心O; (2)求出球的半径.图2-G-13详解详析 1.B [解析] ∵82=64,6 22=72,且64<72,∴8<6 2,∴点P与点O的距离大于⊙O的半径,∴点P在⊙O的外部.故选B. 2.A [解析] ③正确,这是根据圆的轴对称的性质来判断的.①错误,直径是过圆心的弦;②错误,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才能确定一个圆;④错误,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不一定相等,所对的弦也不一定相等,缺少“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条件.正确的只有③.故选A. 3.C 4.C [解析] ∵∠ACB=90°,∠A=26°,∴∠B=64°.∵CB=CD,∴∠CDB=∠B=64°,∴∠BCD=180°-64°-64°=52°,∴BD�嗟亩仁�为52°.故选C. 5.C [解析] 连接OA.过点O作ON⊥AB,垂足为N.∵ON⊥AB,AB=12,∴AN=BN=6.在Rt△OAN 中,ON=OA2-AN2=102-62=8,∴8≤OM≤10.故选C. 6. C [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设圆的半径为r cm,分两种情况来考虑: (1)如图①,若点P在圆内,则PA+PB=2r,∴3+6=2r,解得r=4.5,即圆的半径为4.5 cm; (2)如图②,若点P在圆外,则PA-PB=2r,∴6-3=2r,解得r=1.5,即圆的半径为1.5 cm. 故此圆的半径为4.5 cm或1.5 cm.故选C. 7.C [解析] 连接AB,AC,利用网格图的特征,作出AB,AC的垂直平分线,其交点即为圆心,则可得它的坐标为(-1,1).故选C. 8. C 9.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解析] 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 10.点P在⊙O外[解析] ∵⊙O的半径为3 cm,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7 cm,∴d>r,∴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P在⊙O外. 11.5 [解析] ∵⊙O的半径为5,∴OA=OB=5. 又∵∠O=60°,∴∠A=∠B=60°,∴△ABO是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AB=5. 12.3 2 [解析] 如图,过点O分别作OM⊥AB于点M,ON⊥CD于点N,连接OB,OD. ∵AB=CD=8,∴BM=DN=4. 又∵OB=OD=5,∴OM=ON=52-42=3. ∵AB⊥CD,∴∠DPB=90°. ∵OM⊥AB,ON⊥CD,∴∠OMP=∠ONP=90°,∴四边形MONP是矩形.又∵OM=ON,∴矩形MONP是正方形,∴PM=OM=3,∴OP=3 2. 13.5 [解析] 由图形的轴对称性易知CF=DE. ∵DE=1 cm,∴CF=1 cm. ∵EF=3 cm,∴DC=5 cm,∴AB=5 cm. 14.2 [解析] 利用对称法,作点A或点B关于MN的对称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图,作点A关于MN的对称点A′,连接A′B,交MN于点P,则此时PA+PB的值最小,连接OA,OA′. ∵点A与点A′关于MN对称,点A是半圆上的一个三等分点,∴∠A′ON=∠AON=60°,PA=PA′,∴PA+PB=PA′+PB=A′B. 连接OB. ∵B是AN�嗟闹械悖�∴∠BON=30°,∴∠A′OB=90°,∴在Rt△A′OB中,A′B=OA′+OB2=2,∴PA+PB的最小值为2. 15.证明:∵AB,CD为⊙O的直径,∴OA=OB,OC=OD. ∵CE=DF,∴OE=OF. 在△AOF和△BOE 中,OA=OB,∠AOF=∠BOE,OF=OE,∴△AOF≌△BOE(SAS),∴AF =BE. 16.解:(1)△AO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AC�啵�CD�啵�∴∠AOC=∠COD=60°. ∵OA=OC,∴△AOC是等边三角形. (2)证明:∵∠AOC=∠COD=60°,∴∠BOD=60°. ∵OB=OD,∴△OBD 是等边三角形,∴∠OBD=60°,∴∠OBD=∠AOC,∴OC∥BD. 17.解:(1)∵AB=10,∴OA=5. ∵ON∶AN=2∶3,∴ON=2. ∵∠ANC=30°,∴∠ONM=30°,∴在Rt△OMN中,OM=12ON=1. (2)如图,连接OC. 在Rt△COM中,由勾股定理,得CM2=CO2-OM2=25-1=24,∴CM=2 6. 又∵OM⊥CD,∴CD=2CM=4 6. 18.解:(1)如图①所示,点O即为所求. (2)如图②,过点O作OM⊥EF于点M,连接OF,延长MO,则MO与BC的交点为G. 设球的半径为r cm,则OF=r cm,OM=(16-r)cm,MF=12EF=8 cm. 在Rt△OFM中,由勾股定理,得OF2=OM2+MF2,即r2=(16-r)2+82,解得r=10. 即球的半径为10 cm.。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某区“引进人才”招聘分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按60%、面试按40%计算加权平均数作为总成绩.吴老师笔试成绩为90分.面试成绩为85分,那么吴老师的总成绩为()分A.85B.86C.87D.882.5个相异自然数的平均数为12,中位数为17,这5个自然数中最大一个的可能值的最大值是()A.21B.22C.23D.243.用计算器计算数据13.49,13.53,14.07,13.51,13.84,13.98,14.67,14.80,14.61,14.60,14.41,14.31,14.38,14.02,14.17的平均数约为()A.14.15B.14.16C.14.17D.14.204.在“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85分,甲的成绩方差是16,乙的成绩方差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B.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C.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5.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的例行体温检查中,员将高出37℃的部分记作正数,小亮在一周内的体温测量结果分别为+0.1,﹣0.3,﹣0.5,+0.1,+0.2,﹣0.6,﹣0.4,那么他一周内所测量体温的平均值为()A.37.1℃B.37.2℃C.36.9℃D.36.8℃6.已知一组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2,则数据3x1+2,3x2+2,…,3x n+2的平均数是()A.8B.6C.4D.27.如果a和7的平均数是4,则a是()A.1B.3C.5D.78.如果a、b、c的中位数与众数都是5,平均数是4,那么a可能是()A.2B.3C.4D.69.若数据2,x,4,8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是()A.2和3B.3和2C.2和2D.2和410.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由此求出的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A.3.5B.3C.0.5D.﹣3二.填空题11.某学习小组有5人,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分别是102,106,100,105,102,则他们成绩的平均数是.12.一组数据2,6,5,2,4,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3.若一组数据7,3,5,x,2,9的众数为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东营市某学校女子游泳队队员的年龄分布如下表:年龄(岁)131415人数474则该校女子游泳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岁.15.如果一组数据:5,x,9,4的平均数为6,那么x的值是.16.如果一组数a,2,4,0,5的中位数是4,那么a可以是(只需写出一个满足要求的数).17.为了参加区中学生篮球联赛,某校篮球队准备购买10双运动鞋.其尺码如下表:尺码/cm24.5252626.527购买量/双23311则这组数据中位数是.18.有一组数据如下:3、7、4、6、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9.选作题(要求在①、②中任选一题作答,若多选,则按第①题计分)①如图,AB∥CD,EF⊥DB,垂足为点E,∠1=50°,则∠2的度数是;②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71,75,63,89,100,77,86的平均数为(精确到0.1).20.某同学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的一个数据105输入成15,则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三.解答题21.春节期间为了表达美好的祝福,抢微信红包成为了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某中学九年级六班班长对全班学生在春节期间所抢的红包金额进行统计,并绘制成了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Ⅰ)本次抽取的学生人数为,图①中m的值为;(Ⅱ)求统计的这组红包金额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22.如图,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港珠澳大桥,粗大的钢索将桥面拉住,钢索的抗拉强度尤其重要.建桥公司从甲、乙两家生产钢索的厂方各随机选取5根钢索进行抗拉强度的检测,数据如表(单位:百吨):钢索12345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甲厂10119101210.410 1.04乙厂10812713(1)求出乙厂5根钢索抗拉强度的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直接填在表格内.(2)建桥公司应该用哪些统计量来选择生产钢索的厂家,为什么?23.某校对全校3000名学生本学期参加艺术学习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其中甲班学生本学期参观美术馆的次数以及艺术评价等级和艺术赋分的统计情况,如下表所示:(1)甲班学生总数为人,表格中a的值为;(2)甲班学生艺术赋分的平均分是分;(3)根据统计结果,估计全校3000名学生艺术评价等级为A级的人数是多少?艺术评价等级参观次数(x)艺术赋分人数A级x≥610分10人B级4≤x≤58分20人C级2≤x≤36分15人D级x≤14分a人24.对于三个数a,b,c,用M{a,b,c}表示a,b,c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b,c}表示a,b,c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如:M{﹣1,2,3}==,min{﹣1,2,3}=﹣1.(1)若M{x﹣1,﹣5,2x+3}=(1+3x),求x的值;(2)已知M{2x,﹣x+2,3},min{﹣1,0,4x+1},是否存在一个x值,使得2×M{2x,﹣x+2,3}=min{﹣1,0,4x+1}.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为宣传6月8日世界海洋日,某校九年级举行了主题为“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竞赛活动.为了解全年级500名学生此次竞赛成绩的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赛学生的成绩,整理并绘制出如下不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如图).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以下问题:知识竞赛成绩分组统计表组别分数/分频数A60≤x<70aB70≤x<8010C80≤x<9014D90≤x≤10018(1)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了名参赛学生的成绩;(2)表1中a=;(3)所抽取的参赛学生的成绩的中位数落在的“组别”是;(4)请你估计,该校九年级竞赛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约有人.26.某校为了解七、八年级学生英语听力训练情况(七、八年级学生人数相同),某周从这两个年级学生中分别随机抽查了30名同学,调查了他们周一至周五的听力训练情况,根据调查情况得到如下统计图表:周一至周五英语听力训练人数统计表年级参加英语听力训练人数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1520a3030七年级2024263030八年级合计3544516060(1)填空:a=;(2)根据上述统计图表完成下表中的相关统计量:年级平均训练时间的中位数参加英语听力训练人数的方差七年级2434八年级14.4(3)请你利用上述统计图表对七、八年级英语听力训练情况写出两条合理的评价;(4)请你结合周一至周五英语听力训练人数统计表,估计该校七、八年级共480名学生中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有多少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27.对于三个数a,b,c,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ax{a,b,c}表示这个三个数中最大的数.例如:,max{﹣1,2,3}=3,,解决下列问题:(1)①=.②如果max{2,2x+2,﹣2x}=2,则x的取值范围为.(2)①如果,则x=.②根据①,你发现了结论“如果M{a,b,c}=max{a,b,c},那么(填a,b,c的大小关系)”.③运用②的结论,填空:若,并且x+6y+5z=150,则x+y+z=.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根据题意得,吴老师的综合成绩为90×60%+85×40%=88(分),故选:D.2.解:∵5个相异自然数的平均数为12∴5个相异自然数的和为60;∵中位数为17,∴这5个数中有2个数比17小,有两个数比17大;又∵求这5个数中的最大一个的可能值的最大值,∴设这5个数中两个最小的数为0和1,而比17大的最小的自然数是18,∴剩下的第5个数是:60﹣0﹣1﹣17﹣18=24,即第5个数是24,∴这5个数为0,1,17,18,24.∴这5个自然数中最大一个的可能值的最大值是24;故选:D.3.解:借助计算器,先按MOOE按2再按1,会出现一竖,然后把你要求平均数的数字输进去,好了之后按AC键,再按shift再按1,然后按5,就会出现平均数的数值.故选:B.4.解:∵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85分,而甲的成绩方差是16,乙的成绩方差是5,即甲的成绩方差大于乙的成绩方差,∴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故选:B.5.解:(+0.1﹣0.3﹣0.5+0.1+0.2﹣0.6﹣0.4)÷7=﹣0.2(℃),﹣0.2+37=36.8(℃).故选:D.6.解:∵一组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x=2,∴x1+x2+…+x n=2n,∴数据3x1+2,3x2+2,…,3x n+2的平均数=(3x1+2+3x2+2+…+3x n+2)=[3(x1+x2+…+x n)+2n]=×(3×2n+2n)=×8n=8,故选:A.7.解:根据题意得:a=4×2﹣7=8﹣7=1;故选:A.8.解:设另一个数为x,则5+5+x=4×3,解得x=2,即a可能是2.故选:A.9.解:∵数据2,x,4,8的平均数是4,∴这组数的平均数为=4,解得:x=2;所以这组数据是:2,2,4,8,则中位数是=3,∵2在这组数据中出现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是2;故选:B.10.解: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即使总和减少了90;那么由此求出的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3.故选:D.二.填空题11.解:他们成绩的平均数为=103,故103.12.解:=3.8,故答案为3.8.13.解:∵这组数据众数为7,∴x=7,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3,5,7,7,9,则中位数为:=6.故6.14.解:该校女子游泳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14(岁),故14.15.解:∵5,x,9,4的平均数为6,∴x=6×4﹣(5+9+4)=24﹣18=6∴x的值是6.故6.16.解:∵这组数据有5个数,且中位数是4,∴4必须在5个数从小到大排列的正中间,即这组数据的重新排列是0,2,4,a,5或0,2,4,5,a,∴a≥4或a≥5,故答案是4(答案不唯一).17.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25+26)÷2=25.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5.5cm.故25.5cm.18.解:平均数为:(3+7+4+6+5)÷5=5,S2=×[(3﹣5)2+(7﹣5)2+(4﹣5)2+(6﹣5)2+(5﹣5)2]=×(4+4+1+1+0)=2.故答案为2.19.解:①∵EF⊥DB,∴∠FED=90°,∴∠1+∠D=90°,∵∠1=50°,∴∠D=40°,∵AB∥CD,∴∠2=∠D=40°,故40°.②≈80.1,故80.1.20.解: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的一个数据105输入成15,即少加了90;则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3.故答案为﹣3.三.解答题21.解:(Ⅰ)4+6+12+10+8=40(人),m=100×=25.故答案是:40,25;(Ⅱ)∵=33,∴这组红包金额数据的平均数为33,∵这组数据中,30出现了12次,出现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为30,∵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是30,∴,∴这组红包金额数据的中位数为30.22.解:(1)乙厂的平均数(10+8+12+7+13)÷5=10(百吨);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7,8,10,12,13,最中间的数是10,则乙厂的中位数是10百吨;乙厂的方差[(10﹣10)2+(8﹣10)2+(12﹣10)2+(7﹣10)2+(13﹣10)2]=5.2(平方百吨);填表如下:钢索12345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甲厂10119101210.410 1.04乙厂1081271310 10 5.2(2)甲厂的钢索质量更优,从平均数来看,甲厂的平均数是10.4百吨,而乙厂的平均数是10百吨,所以甲厂高于乙厂;从中位数来看甲厂和乙厂一样;从方差来看,甲厂的方差是1.04平方百吨,而乙厂的方差是5.2平方百吨,所以甲厂的方差小于乙厂的方差,所以甲厂更稳定;所以从总体来看甲厂的钢索质量更优.23.解:(1)甲班学生总数为:20÷40%=50(人),a=50﹣10﹣20﹣15=5(人),故50,5;(2)根据题意得:(10×10+8×20+6×15+4×5)÷50=7.4(分),答:甲班学生艺术赋分的平均分是7.4分;(3)根据题意得:3000×=600(人),答:全校3000名学生艺术评价等级为A级的人数是600人.24.解:(1)由题意:M{x﹣1,﹣5,2x+3}==x﹣1,∴x﹣1=(1+3x),解得:x=﹣3.(2)由题意:M{2x,﹣x+2,3}==,若4x+1≥﹣1,则2×=﹣1.解得x=﹣.此时4x+1=﹣25<﹣1.与条件矛盾;若4x+1<﹣1,则2×=4x+1.解得x=.此时4x+1=>﹣1.与条件矛盾;∴不存在.25.解析(1)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的学生有18÷36%=50(人),故答案为50.(2)a=50﹣18﹣14﹣10=8,故答案为8.(3)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50名学生,中位数落在C组,故答案为C.(4)该校九年级竞赛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有500×=320(人),故320.26.解:(1)由题意得:a=51﹣26=25;故25;(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8、25、27、30、30,∴八年级平均训练时间的中位数为:27;故27;(3)参加训练的学生人数超过一半;训练时间比较合理;(4)抽查的七、八年级共60名学生中,周一至周五训练人数的平均数为(35+44+51+60+60)=50,∴该校七、八年级共480名学生中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的人数为480×=400(人).27.解:(1)①﹣(﹣2)=2,﹣|﹣2|=﹣2,=,∵2>>﹣2,∴=2,故2;②由max{2,2x+2,﹣2x}=2可得,,解得,﹣1≤x≤0,故﹣1≤x≤0;(2)①由题意得,3=x+1=x,解得,x=2,故2;②由三个数的平均数等于这三个数中的最大数,所以这三个数相等,即a=b=c;故a=b=c;③由题意得,==,且x+6y+5z=150,解得,x=6,y=9,z=18,所以x+y+z=6+9+18=33,故33.。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章节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章节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章节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一组数据7、8、10、12、13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7、10B.9、9C.10、10D.12、112.某学习小组7名同学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一章的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85,90,89,85,98,88,80,则该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A.85,85B.85,88 C.88,85D.88,883.甲、乙两台机床生产一种零件,在10天中两台机床每天生产的次品个数的平均数是x甲=x乙=2,方差是s2甲=1.65,s2乙=0.76,出次品的波动较小的机床是()A.甲机床B.乙机床C.甲、乙机床一样D.不能确定4.一组数据2、4、6、x、3、9的众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B.3.5C.4D.4.55.在课外活动中,有10名同学进行了投篮比赛,限每人投10次,投中次数与人数如下表:则这10人投中次数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3.9次,7次B.6.4次,7.5次C.7.4次,8次D.7.4次,7.5次6.王明同学随机抽查某市10个小区的绿化率情况,结果如下表:则关于这10个小区的绿化率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极差是13% B.众数是25% C.中位数是25% D.平均数是26.2% 7.冉冉的妈妈在网上销售装饰品.最近一周,每天销售某种装饰品的个数为:11、10、11、13、11、13、15.关于这组数据,冉冉得出如下结果,其中错误的是()A.众数是11B.平均数是12C.方差是187D.中位数是138.在某次演讲比赛中,五位评委给选手圆圆打分,得到互不相等的五个分数.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x;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y;同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z,则()A.y>z>x B.x>z>y C.y>x>z D.z>y>x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一组数据1、4、7、-4、2的平均数为________.10.热爱劳动,劳动最美!某合作学习小组6名同学一周居家劳动的时间(单位:h),分别为4、3、3、5、5、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11.胡老师对圆周率的小数点后100位数字进行了如下统计:数字0 1 2 3 4 5 6 7 8 9频数8 8 12 11 10 8 9 8 12 14 那么,圆周率的小数点后100位数字的众数为________.12.已知一组数据1、3、a、10的平均数为5,则a=________.13.某公司欲招聘员工,对候选人进行三项测试:语言、创新、综合知识,并将测试得分按143确定测试总分.已知某位候选人的三项得分分别为88分,72分,50分,则这位候选人的测试总分为________分.14.为迎接九年级体育测试,小强每天坚持引体向上锻炼,他记录了某一周每天做引体向上的个数,如下表:其中有三天的个数被墨汁覆盖了,但小强已经计算出这组数据唯一的众数是13,平均数是12,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15.从甲、乙两种玉米种子中选择一种合适的推荐给某地.考虑到农民对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十分关心,选择之前,为了解甲、乙两种玉米种子的情况,某单位各用了10块自然条件相同的试验田进行试验,得到各试验田每公顷产量(单位:t)的数据,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是x甲=7.5,x乙=7.5,方差分别是s2甲=0.010,s2乙=0.002,你认为应该选择的玉米种子是________.16.某班五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分别为4、4、5、x、6.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17.若一组数据21、14、x、y、9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21和15,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__.18.在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数x、3、6、8、12中再加入一个数,若这六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与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相等,则x的值为________.三、解答题(19~21题每题8分,22~23题每题10分,24题每题12分,共56分) 19.某商场张贴巨幅广告,称这次“真情回报顾客”活动共设奖金20万元,最高奖每份1万元,平均每份奖金200元.一位顾客幸运地抽到一张奖券,奖金数为10元,她调查了周围正在兑奖的其他顾客,一个也没有超过50元,她气愤地要与商场经理评理,经理安慰她说不存在欺骗,并向她出示了下面这张奖金分配表.你认为“平均每份奖金200元”是否欺骗了顾客?这一说法能够很好地代表中奖的一般金额吗?20.在“爱满扬州”慈善一日捐活动中,学校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捐款情况,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捐款金额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1)这50名学生捐款金额的众数为________元,中位数为________元;(2)求这50名学生捐款金额的平均数;(3)该校共有600名学生参与捐款,请估计该校学生的捐款总金额.21.要从甲、乙两名同学中选出一名,代表班级参加射击比赛.如图是两人最近10次射击训练成绩的折线统计图.(1)已求得甲的平均成绩为8环,求乙的平均成绩;(2)观察统计图,直接写出甲、乙两名同学这10次射击成绩的方差s2甲、s2乙哪个大;(3)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7环左右,本班应该选________参赛更适合;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9环左右,本班应该选________参赛更适合.22.为发展乡村经济,某村根据本地特色,创办了山药粉加工厂.该厂需购置一台分装机,计划从商家推荐试用的甲、乙两台不同品牌的分装机中选择.试用时,设定分装的标准质量为每袋500 g,与之相差大于10 g为不合格.为检验分装效果,工厂对这两台机器分装的成品进行了抽样和分析,过程如下:[收集数据]从甲、乙两台机器分装的成品中各随机抽取20袋,测得实际质量(单位:g)如下:甲:501497498502513489506490505486502503498497491500505502504505乙:505499502491487506493505499498502503501490501502511499499501[整理数据]整理以上数据,得到每袋质量x(g)的频数分布表.[分析数据]根据以上数据,得到以下统计量.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表格中的a=________,b=________;(2)综合上表中的统计量,判断工厂应选购哪一台分装机,并说明理由.23.现有A、B两家农副产品加工厂到某快餐公司推销鸡腿,两家鸡腿的价格相同,品质相近.该公司决定通过检查质量来确定选购哪家的鸡腿.员从两家分别抽取100个鸡腿,然后再从中随机各抽取10个,记录它们的质量(单位:克)如下表:(1)根据表中数据,求A加工厂的10个鸡腿质量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2)估计B加工厂这100个鸡腿中,质量为75克的鸡腿有多少个?(3)根据鸡腿质量的稳定性,该快餐公司应选购哪家加工厂的鸡腿?24.为了发展学生的健康情感,学校开展多项体育活动比赛,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注重增强体质,从全校2 100名学生60秒跳绳比赛成绩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的成绩,通过分组整理数据得到下面的样本频数分布表.(1)已知样本中最小的数是60,最大的数是198,组距是20,请你将该表左侧的每组数据补充完整;(2)估计全校学生60秒跳绳成绩能达到最好一组成绩的人数;(3)若以各组两个端点数的平均数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求出样本平均数(结果保留整数)及众数;分别写出用样本平均数和众数估计全校学生60秒跳绳成绩得到的推断性结论.答案1.C1.C2.B3.B4.B5.D6.A 7.D 8.A二、9.2 10.4.5 11.9 12.6 13.65.75 14.87 15.乙 16.5 17.16 18.1三、19.解:∵÷(3+10+87+350+550)=200(元),∴没欺骗顾客,平均每份奖金是200元,但这一说法不能够很好地代表中奖的一般金额,由于奖金数额差距过大,此时平均数不能代表数据的一般特征. 20.解:(1)15;15.(2)150×(8×5+14×10+20×15+6×20+2×25)=13(元). ∴这50名学生捐款金额的平均数为13元. (3)600×13=7 800(元).∴估计该校学生的捐款总金额为7 800元.21.解:(1)x 乙=8+9+8+8+7+8+9+8+8+710=8(环).(2)s 2甲大. (3)乙;甲.22.解:(1)501;15% (2)工厂应选购乙分装机.理由如下:比较甲、乙两台机器的统计量可知,甲与乙的平均数相同,中位数相差不大,乙的方差较小,且不合格率更低.以上分析说明,乙分装机的分装合格率更高,且稳定性更好,所以乙分装机的分装效果更好,工厂应选购乙分装机.23.解:(1)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的数是第5个和第6个数的平均数,则中位数是75+752=75(克).因为75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所以众数是75克.平均数是110×(74+75+75+75+73+77+78+72+76+75)=75(克).(2)100×310=30(个).答:估计B加工厂这100个鸡腿中,质量为75克的鸡腿有30个.(3)x A=75克,x B=110×(78+74+…+75+75)=75(克),s2A=110×[(74-75)2+(75-75)2+…+(76-75)2+(75-75)2]=2.8(克2),s2B=110×[(78-75)2+(74-75)2+…+(75-75)2+(75-75)2]=2.6(克2).∵x A=x B,s2A>s2B,∴该快餐公司应选购B加工厂的鸡腿.24.解:(1)(2)∵样本中能达到最好一组成绩的学生有60-4-6-11-22-10-4=3(名).∴2 100×360=105(名).故估计全校学生60秒跳绳成绩能达到最好一组成绩的有105名.(3)由题意可得:样本平均数=(4×70+6×90+11×110+22×130+10×150+4×170+3×190)÷60≈127(次),众数为130次,从样本平均数来看,全校学生60秒跳绳平均水平约为127次;从众数来看,全校学生60秒跳绳成绩在120次到140次之间的人数较多.。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2.3 确定圆的条件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2.3 确定圆的条件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 2.3 确定圆的条件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A=45°,连接OB、OC,则边BC的长为()A.R B.R C.R D.2.如图,O为锐角三角形ABC的外心,四边形OCDE为正方形,其中E点在△ABC的外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O是△AEB的外心,O不是△AED的外心B.O是△BEC的外心,O不是△BCD的外心C.O是△AEC的外心,O不是△BCD的外心D.O是△ADB的外心,O不是△ADC的外心3.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把沿BC折叠后,与弦AB交于点P,恰好OP⊥AB.若OP=1,AB=4,则BC:AC等于()A.B.C.D.4.已知⊙O的半径OA长为,若OB=,则可以得到的正确图形可能是()A.B.C.D.5.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点P在⊙O内,点O在△P AB内,若∠C=50°,则∠P 的度数可以为()A.20°B.50°C.110°D.80°6.如图,AD是△ABC外接圆的直径.若∠B=64°,则∠DAC等于()A.26°B.28°C.30°D.32°7.如图,线段AB=6,C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以AC、BC为边作等边△ACD和等边△BCE,⊙O外接于△CDE,则O半径的最小值为()A.6B.C.2D.38.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D⊥BC于D点,且AC=13,CD=5,AB=12,则⊙O的直径等于()A.B.15C.13D.179.已知⊙O的半径为4cm.若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3cm,则点P()A.在⊙O内B.在⊙O上C.在⊙O外D.与⊙O的位置关系无法确定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C(0,4),A(3,0),⊙A半径为2,P为⊙A上任意一点,E是PC的中点,则OE的最小值是()A.1B.C.2D.二.填空题(共5小题)11.(2019•绥化)半径为5的⊙O是锐角三角形ABC的外接圆,AB=AC,连接OB、OC,延长CO交弦AB于点D.若△OBD是直角三角形,则弦BC的长为.12.(2019•衡阳)已知圆的半径是6,则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长是.13.(2018•凉山州)如图,△ABC外接圆的圆心坐标是.14.(2018•临沂)如图.在△ABC中,∠A=60°,BC=5cm.能够将△ABC完全覆盖的最小圆形纸片的直径是cm.1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O为矩形ABCD的中心,以D为圆心1为半径作⊙D,P为⊙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OP,则△AOP面积的最大值为.三.解答题(共5小题)16.如图,△ABC内接于⊙O,AD为⊙O的直径,AD与BC相交于点E,且BE=CE.(1)请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BC=6,ED=2,求AE的长.17.如图,已知△ABC及其外接圆,∠C=90°,AC=10.(1)若该圆的半径为5,求∠A的度数;(2)点M在AB边上(AM>BM),连接CM并延长交该圆于点D,连接DB,过点C作CE垂直DB的延长线于E.若BE=3,CE=4,试判断AB与CD是否互相垂直,并说明理由.18.如图,在⊙O的内接三角形ABC中,∠ACB=90°,AC=2BC,过C作AB的垂线l 交⊙O于另一点D,垂足为E.设P是上异于A,C的一个动点,射线AP交l于点F,连接PC与PD,PD交AB于点G.(1)求证:△P AC∽△PDF;(2)若AB=5,=,求PD的长.19.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交△ABC外接圆于另一点D.点E在BA延长线上,DE=DB.(1)求证:EA=BC;(2)若EB=8,BC=2,求ED2﹣CD2的值.20.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C=BC,D为上一点,延长DA至点E,使CE=CD.(1)求证:AE=BD;(2)若AC⊥BC,求证:AD+BD=CD.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A=45°,连接OB、OC,则边BC的长为()A.R B.R C.R D.【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BOC=90°,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BC=OB=R,【解答】解:∵∠A=45°,∴∠BOC=90°,∵半径为R,∴OB=OC=R,∴BC=OB=R,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正确圆周角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如图,O为锐角三角形ABC的外心,四边形OCDE为正方形,其中E点在△ABC的外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O是△AEB的外心,O不是△AED的外心B.O是△BEC的外心,O不是△BCD的外心C.O是△AEC的外心,O不是△BCD的外心D.O是△ADB的外心,O不是△ADC的外心【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心得出OA=OC=OA,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OA=OC<OD,求出OA=OB=OC=OE≠OD,再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连接OB、OD、OA,∵O为锐角三角形ABC的外心,∴OA=OC=OA,∵四边形OCDE为正方形,∴OA=OC<OD,∴OA=OB=OC=OE≠OD,∴OA=OE≠OD,即O不是△AED的外心,OA=OE=OB,即O是△AEB的外心,OA=OC=OE,即O是△ACE的外心,OB=OA≠OD,即O不是△ABD的外心,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心与外接圆,能熟记知识点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正方形的四边都相等.3.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把沿BC折叠后,与弦AB交于点P,恰好OP⊥AB.若OP=1,AB=4,则BC:AC等于()A.B.C.D.【分析】连接AO并延长交⊙O于点M,过点O作OD⊥BM于点D,过点A作AN⊥BC 于点N,由垂径定理和圆周角定理可得∠ABM=90°,AP=PB=AB=2,由三角形中位线可得BM=2OP=2,OD=2,由锐角三角函数可得AN=2CN,由勾股定理可求AC 的长,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N=AN,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连接AO并延长交⊙O于点M,过点O作OD⊥BM于点D,过点A 作AN⊥BC于点N,∵AM是直径∴∠ABM=90°∵OP⊥AB∴AP=PB=AB=2,且AO=OM∴BM=2OP=2∴点M与点P关于BC对称,∴∠CBA=∠CBM=45°∵OD⊥BM,∴BD=DM=1,且AO=OM∴OD=AB=2,∵∠C=∠M,∴tan∠C=tan∠M=∴设CN=a,则AN=2a,∴AC==a,∵AN⊥BC,∠ABC=45°∴AN=BN=2a,∴BC=3a,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外心,折叠的性质,圆的有关知识,勾股定理等知识,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4.已知⊙O的半径OA长为,若OB=,则可以得到的正确图形可能是()A.B.C.D.【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即可.【解答】解:∵⊙O的半径OA长为,若OB=,∴OA<OB,∴点B在圆外,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数据判断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难度不大.5.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点P在⊙O内,点O在△P AB内,若∠C=50°,则∠P 的度数可以为()A.20°B.50°C.110°D.80°【分析】延长AP交圆O于D,连接B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APB>∠ADB >50°,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延长AP交圆O于D,连接BD,则∠ADB=∠C=50°,∴∠APB>∠ADB>50°,∵点O在△P AB内,∴∠APB<90°,∴∠P的度数可以为8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AD是△ABC外接圆的直径.若∠B=64°,则∠DAC等于()A.26°B.28°C.30°D.32°【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CD=90°,∠ADC=∠B=64°,然后利用互余计算∠DAC的度数.【解答】解:∵AD为直径,∴∠ACD=90°,∵∠ADC=∠B=64°,∴∠DAC=90°﹣64°=2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7.如图,线段AB=6,C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以AC、BC为边作等边△ACD和等边△BCE,⊙O外接于△CDE,则O半径的最小值为()A.6B.C.2D.3【分析】分别作∠A与∠B角平分线,交点为P.由三线合一可知AP与BP为CD、CE垂直平分线;再由垂径定理可知圆心O在CD、CE垂直平分线上,则交点P与圆心O重合,即圆心O是一个定点;连OC,若半径OC最短,则OC⊥AB,由△AOB为底边4,底角30°的等腰三角形,可求得OC=.【解答】解:如图,分别作∠A与∠B角平分线,交点为P.∵△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AP与BP为CD、CE垂直平分线.又∵圆心O在CD、CE垂直平分线上,则交点P与圆心O重合,即圆心O是一个定点.连接OC.若半径OC最短,则OC⊥AB.又∵∠OAC=∠OBC=30°,AB=6,∴OA=OB,∴AC=BC=3,∴在直角△AOC中,OC=AC•tan∠OAC=3×tan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需要掌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为三角形的垂心,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注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应用.8.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D⊥BC于D点,且AC=13,CD=5,AB=12,则⊙O的直径等于()A.B.15C.13D.17【分析】作直径AE,连接BE,如图,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D=12,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BE=90°,∠AEB=∠ACB,则可判断△ABE∽△ADC,然后利用相似比求出AE 即可.【解答】解:作直径AE,连接BE,如图,∵AD⊥BC,∴∠ADC=90°,∴AD==12,∵AE为直径,∴∠ABE=90°,∴∠ABE=∠ADC,而∠AEB=∠ACB,∴△ABE∽△ADC,∴=,即=,∴AE=13,即⊙O的直径等于1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9.已知⊙O的半径为4cm.若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3cm,则点P()A.在⊙O内B.在⊙O上C.在⊙O外D.与⊙O的位置关系无法确定【分析】直接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解答】解:∵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3cm,而⊙O的半径为4cm,∴点P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点P在圆内,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的位置可以确定该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反过来已知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可以确定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C(0,4),A(3,0),⊙A半径为2,P为⊙A上任意一点,E是PC的中点,则OE的最小值是()A.1B.C.2D.【分析】如图,连接AC,取AC的中点H,连接EH,OH.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EH=1,推出点E的运动轨迹是以H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解答】解:如图,连接AC,取AC的中点H,连接EH,OH.∵CE=EP,CH=AH,∴EH=P A=1,∴点E的运动轨迹是以H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C(0,4),A(3,0),∴H(1.5,2),∴OH==2.5,∴OE的最小值=OH﹣EH=2.5﹣1=1.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坐标与图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正确寻找点E的运动轨迹,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二.填空题(共5小题)11.(2019•绥化)半径为5的⊙O是锐角三角形ABC的外接圆,AB=AC,连接OB、OC,延长CO交弦AB于点D.若△OBD是直角三角形,则弦BC的长为5或5.【分析】如图1,当∠ODB=90°时,推出△ABC是等边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得到BC =AB=5,如图2,当∠DOB=90°,推出△B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得到BC =OB=5.【解答】解:如图1,当∠ODB=90°时,即CD⊥AB,∴AD=BD,∴AC=BC,∵AB=AC,∴△ABC是等边三角形,∴∠DBO=30°,∵OB=5,∴BD=OB=,∴BC=AB=5,如图2,当∠DOB=90°,∴∠BOC=90°,∴△B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OB=5,综上所述:若△OBD是直角三角形,则弦BC的长为5或5,故答案为:5或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2.(2019•衡阳)已知圆的半径是6,则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长是6.【分析】易得正三角形的中心角为120°,那么中心角的一半为60°,利用60°的正弦值可得正三角形边长的一半,乘以2即为正三角形的边长.【解答】解:如图,圆半径为6,求AB长.∠AOB=360°÷3=120°连接OA,OB,作OC⊥AB于点C,∵OA=OB,∴AB=2AC,∠AOC=60°,∴AC=OA×sin60°=6×=3,∴AB=2AC=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先利用垂径定理和相应的三角函数知识得到AC的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2018•凉山州)如图,△ABC外接圆的圆心坐标是(4,6).【分析】因为BC是线段,AB是正方形的对角线,所以作AB、BC的垂直平分线,找到交点O即可.【解答】解: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作AB的垂直平分线,两条线相交于点O所以O的坐标为(4,6)故答案为:(4,6)【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外心.解决本题需仔细分析三条线段的特点.14.(2018•临沂)如图.在△ABC中,∠A=60°,BC=5cm.能够将△ABC完全覆盖的最小圆形纸片的直径是cm.【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合适的辅助线,然后根据圆的相关知识即可求得△ABC外接圆的直径,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设圆的圆心为点O,能够将△ABC完全覆盖的最小圆是△ABC的外接圆,∵在△ABC中,∠A=60°,BC=5cm,∴∠BOC=120°,作OD⊥BC于点D,则∠ODB=90°,∠BOD=60°,∴BD=,∠OBD=30°,∴OB=,得OB=,∴2OB=,即△ABC外接圆的直径是cm,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外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作出合适的辅助线,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O为矩形ABCD的中心,以D为圆心1为半径作⊙D,P为⊙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OP,则△AOP面积的最大值为.【分析】当P点移动到过点P的直线平行于OA且与⊙D相切时,△AOP面积的最大,由于P为切点,得出MP垂直于切线,进而得出PM⊥AC,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得AC的长,进而求得OA的长,根据△ADM∽△ACD,求得DM的长,从而求得PM的长,最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解答】解:当P点移动到过点P的直线平行于OA且与⊙D相切时,△AOP面积的最大,如图,∵过P的直线是⊙D的切线,∴DP垂直于切线,延长PD交AC于M,则DM⊥AC,∵在矩形ABCD中,AB=3,BC=4,∴AC==5,∴OA=,∵∠AMD=∠ADC=90°,∠DAM=∠CAD,∴△ADM∽△ACD,∴=,∵AD=4,CD=3,AC=5,∴DM=,∴PM=PD+DM=1+=,∴△AOP的最大面积=OA•PM=××=,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P处于什么位置时面积最大.三.解答题(共5小题)16.如图,△ABC内接于⊙O,AD为⊙O的直径,AD与BC相交于点E,且BE=CE.(1)请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BC=6,ED=2,求AE的长.【分析】(1)如图,连接OB、O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设半径OC=r,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AD⊥BC,理由:如图,连接OB、OC,在△BOE与△COE中,,∴△BOE≌△COE(SSS),∴∠BEO=∠CEO=90°,∴AD⊥BC;(2)设半径OC=r,∵BC=6,DE=2,∴CE=3,OE=r﹣2,∵CE2+OE2=OC2,∴32+(r﹣2)2=r2,解得r=,∴AD=,∵AE=AD﹣DE,∴AE=﹣2=.【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已知△ABC及其外接圆,∠C=90°,AC=10.(1)若该圆的半径为5,求∠A的度数;(2)点M在AB边上(AM>BM),连接CM并延长交该圆于点D,连接DB,过点C作CE垂直DB的延长线于E.若BE=3,CE=4,试判断AB与CD是否互相垂直,并说明理由.【分析】(1)先证明AB是⊙O的直径,根据半径可以求出A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得出BC=AC,从而求出∠A的度数;(2)先根据题意作出图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再证明∠A=∠CDE.由直角三角形ABC可以得出tan A===,可得tan∠CDE=tan A=.在Rt△CDE中,可以求出DE,从而求出BD=5=BC,由OC=OD得出OB⊥CD,即AB⊥CD.【解答】解:(1)∵∠C=90°,∴AB为△ABC外接圆的直径,∵该圆的半径为5,∴AB=10,∴在Rt△ABC中,AC2+BC2=AB2.∵AC=10∴102+BC2=(10)2.∴BC=10,∴AC=BC.∴∠A=∠B.∴∠A==45°;(2)AB与CD互相垂直,理由如下:由(1)得,AB为直径,取AB中点O,则点O为圆心,连接OC,OD.∵CE⊥DB,∴∠E=90°.∴在Rt△CBE中,BE2+CE2=BC2.即32+42=BC2.∴BC=5.∵,∴∠A=∠BOC,∠CDE=∠BOC.∴∠A=∠CDE.∵∠ACB=90°,∴在Rt△ACB中,tan A===.∴tan∠CDE=tan A=.又∵在Rt△CED中,tan∠CDE=,∴=.即=.∴DE=8.∴BD=DE﹣BE=8﹣3=5.∴BC=BD.∴∠BOC=∠BOD.∵OC=OD,∴OM⊥CD.即AB⊥C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圆的有关性质和计算,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三角形和圆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在⊙O的内接三角形ABC中,∠ACB=90°,AC=2BC,过C作AB的垂线l 交⊙O于另一点D,垂足为E.设P是上异于A,C的一个动点,射线AP交l于点F,连接PC与PD,PD交AB于点G.(1)求证:△P AC∽△PDF;(2)若AB=5,=,求PD的长.【分析】(1)根据AB⊥CD,AB是⊙O的直径,得到=,∠ACD=∠B,由∠FPC =∠B,得到∠ACD=∠FPC,结论可得;(2)连接OP,由=,得到OP⊥AB,∠OPG=∠PDC,根据AB是⊙O的直径,得到∠ACB=90°,由于AC=2BC,于是得到tan∠CAB=tan∠DCB=,得到==,求得AE=4BE,通过△OPG∽△EDG,得到=,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果.【解答】(1)证明:连接AD,∵AB⊥CD,AB是⊙O的直径,∴=,∴∠ACD=∠B=∠ADC,∵∠FPC=∠B,∴∠ACD=∠FPC,∴∠APC=∠ACF,∵∠F AC=∠PDF,∴△P AC∽△PDF;(2)连接OP,则OA=OB=OP=AB=,∵=,∴OP⊥AB,∠OPG=∠PDC,∵AB是⊙O的直径,∴∠ACB=90°,∵AC=2BC,∴tan∠CAB=tan∠DCB=,∴==,∴AE=4BE,∵AE+BE=AB=5,∴AE=4,BE=1,CE=2,∴OE=OB﹣BE=2.5﹣1=1.5,∵∠OPG=∠PDC,∠OGP=∠DGE,∴△OPG∽△EDG,∴=,∴==,∴GE=,OG=,∴PG==,GD==,∴PD=PG+GD=.【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证得△OPG∽△EDG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交△ABC外接圆于另一点D.点E在BA延长线上,DE=DB.(1)求证:EA=BC;(2)若EB=8,BC=2,求ED2﹣CD2的值.【分析】(1)连接A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DBA,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BC=∠DB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过D作DH⊥AB于H,于是得到EH=EB=4,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连接AD,∵DE=DB,∴∠E=∠DBA,∵BD平分∠ABC,∴∠DBC=∠DBA,∴∠DBC=∠E,∵∠EAD=∠BCD,∴△DBC≌△DEA(AAS),∴EA=BC;(2)解:过D作DH⊥AB于H,∵DE=DB,DH⊥AB,∴EH=EB=4,∵EA=BC=2,∴AH=EH﹣EA=2,∵∠DBC=∠DBA,∴CD=AD,CD2=AD2,∵ED2=HD2+HE2=HD2+16,AD2=HD2+HA2=HD2+4,∴ED2﹣CD2=16﹣4=12.【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外心,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C=BC,D为上一点,延长DA至点E,使CE=CD.(1)求证:AE=BD;(2)若AC⊥BC,求证:AD+BD=CD.【分析】(1)先证出△AEC≌△BDC,只要再找一对角相等就可以了,利用边相等,可得∠CAB=∠CBA,∠CEA=∠CDE,而∠CAB=∠CDB=∠CDE,故∠CEA=∠CDB,(CE=CD,∠CAE=∠CBD)再利用SAS可证出△AEC≌△BDC.(2)利用(1)中的全等,可得,AE=BD,∠ECA=∠DCB,那么就有∠ECD=∠ECA+∠ACD=90°,根据勾股定理得DE =CD,而DE=AD+AE=AD+BG,所以有AD+BD =CD.【解答】证明:(1)∵△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C=BC,∴∠ABC=∠BAC,∵CE=CD,∴∠CDE=∠CED;又∵∠ABC=∠CDE,∴∠ABC=∠BAC=∠CDE=∠CED,(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ACB=∠DCE,∴∠BCD=∠ACE,在△AEC和△BDC中,,∴△AEC≌△BDC(SAS),∴AE=BD.(2)∵AC⊥BC,∴∠ACB=90°,∴∠DCE=90°;又∵CD=CE,∴△D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 =CD,又∵DE=AD+AE且AE=BD,∴AD+BD =CD.【点评】本题利用了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还有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其内对角等知识.21。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 对称图形—圆 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 对称图形—圆  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 对称图形—圆 单元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位置上)1.(本题3分)如图,AB 为⊙O 的直径,点C 在⊙O 上,若50OCA ∠=︒,4AB =,则BC 的长为( )A .103πB .109πC .59π D .518π 2.(本题3分)在一个圆中任意画4条半径,则这个圆中有扇形( )A .4个B .8个C .12个D .16个3.(本题3分)如图,半径为5的⊙A 中,弦BC ED ,所对的圆心角分别是BAC ∠,EAD ∠.已知6DE =,180BAC EAD ∠+∠=︒,则弦BC 的弦心距等于( )A B C .4 D .34.(本题3分)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PA 切O 于点A ,线段PO 交O 于点C ,连接BC ,若36P ∠=︒,则B 等于( )A .27︒B .32︒C .36︒D .54︒5.(本题3分)如图,半圆的圆心为0,直径AB 的长为12,C 为半圆上一点,⊙CAB =30°,AC 的长是( )A .12πB .6πC .5πD .4π6.(本题3分)如图,一块直角三角板ABC 的斜边AB 与量角器的直径重合,点D 对应54°,则⊙BCD 的度数为( )A .54°B .27°C .63°D .36°7.(本题3分)如图,半径为3的⊙O 内有一点A ,OA P 在⊙O 上,当⊙OP A 最大时,S ⊙OP A 等于( )A .32BCD .18.(本题3分)如图,点A 、B 、C 在O 上,,CD OA CE OB ⊥⊥ ,垂足分别为D 、E ,若40DCE ∠=︒,则ACB ∠的度数为( )A .140︒B .70︒C .110︒D .80︒9.(本题3分)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及相关数据,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 .a >cB .b >cC .a 2+4b 2=c 2D .a 2+b 2=c 2 10.(本题3分)O 的半径为5,同一个平面内有一点P ,且OP =7,则P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A .P 在圆内 B .P 在圆上 C .P 在圆外 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相应位置上)11.(本题3分)如图,将长为8cm 的铁丝首尾相接围成半径为2cm 的扇形.则S =扇形________2cm .12.(本题3分)如图,在O 中,半径OC 垂直AB 于,8,2D AB CD ==,则O 的半径是_____.13.(本题3分)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且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则⊙D =______.14.(本题3分)如图,AB 是⊙O 的弦,点C 在过点B 的切线上,且OC ⊙OA ,OC 交AB 于点P ,已知⊙OAB =22°,则⊙OCB =__________.15.(本题3分)已知圆心角为120的扇形的面积为212cm π,则扇形的弧长是________cm .16.(本题3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3,以顶点D 为圆心作半径为r 的圆,若要求另外三个顶点A ,B ,C 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外,则r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7.(本题3分)在一个圆中,有个圆心角为160°的扇形,则这个扇形的面积是整个圆面积的________. 18.(本题3分)如图,⊙ABC 内接于⊙O ,若⊙OBC=25°,则⊙A=_____.19.(本题3分)如图,Rt ABC △中,90C ∠=︒,30ABC ∠=︒,6AB =.点D 在AB 边上,点E 是BC 边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且DA DE =,则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0.(本题3分)如图是一个圆锥的主视图,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单位:cm ),计算这个圆锥侧面展开图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60分,请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1.(本题5分)如图所示是一个纸杯,它的母线延长后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锥,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OAB,经测量,纸杯开口圆的直径为6cm,下底面直径为4cm,母线长EF=9cm,求扇形OAB的圆心角及这个纸杯的表面积.(结果保留根号和π)22.(本题5分)如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厘米,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结果保留π)23.(本题5分)如图所示,⊙B=⊙OAF=90°,BO=3 cm,AB=4 cm,AF=12 cm,求图中半圆的面积.24.(本题5分)某地出土一个明代残破圆形瓷盘,为复制该瓷盘需确定其圆心和半径,请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瓷盘的圆心(不要求写作法、证明和讨论,但要保留作图痕迹)25.(本题5分)如图,两正方形彼此相邻且内接于半圆,若小正方形的面积为216cm,求半圆的半径.26.(本题5分)如图,某工厂要选一块矩形铁皮加工成一个底面半径为20 cm,高为的圆锥形漏斗,要求只能有一条接缝(接缝忽略不计),请问:选长、宽分别为多少厘米的矩形铁皮,才能使所用材料最省?=,以AB为直径的O分别交BC,AC于点D,27.(本题6分)已知:如图,在ABC中,AB ACE,连结EB,交OD于点F.⊥.(1)求证:OD BE(2)若DE =,5AB =,求AE 的长.28.(本题6分)如图,O 的两条弦//AB CD (AB 不是直径),点E 为AB 中点,连接EC ,ED . (1)直线EO 与AB 垂直吗?请说明理由;(2)求证:EC ED =.29.(本题8分)如图,在Rt⊙ABC 中,90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点O 在AB 上,⊙O 经过A 、D 两点,交AC 于点E ,交AB 于点F .(1)求证:BC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是2cm ,E 是弧AD 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和根号)30.(本题10分)如图,在Rt ⊙ABC 中,⊙C =90°,以BC 为直径的⊙O 交斜边AB 于点M ,若H 是AC 的中点,连接MH .(1)求证:MH 为⊙O 的切线.(2)若MH =32,AC BC =34,求⊙O 的半径. (3)在(2)的条件下分别过点A 、B 作⊙O 的切线,两切线交于点D ,AD 与⊙O 相切于N 点,过N 点作NQ ⊙BC ,垂足为E ,且交⊙O 于Q 点,求线段NQ 的长度.答案1.B解:⊙⊙OCA=50°,OA=OC,⊙⊙A=50°,⊙⊙BOC=2⊙A=100°,⊙AB=4,⊙BO=2,⊙BC的长为:10021819ππ⨯=故选B.2.C解:图中有四条半径,以其中一条半径为始边,可以找到3个扇形, 所以可以把这个图分成4×3=12个扇形,故选C.3.D解:作AH⊙BC于H,作直径CF,连结BF,如图,⊙⊙BAC+⊙EAD=180°,⊙BAC+⊙BAF=180°,⊙⊙DAE=⊙BAF,⊙DE BF=,⊙DE=BF=6,⊙AH⊙BC,⊙CH=BH,而CA=AF,⊙AH为⊙CBF的中位线,⊙AH=12BF=3,故选:D.4.A⊙PA 切O 于点A ,⊙90PAO ∠=︒,⊙36P ∠=︒,⊙903654POA ∠=︒-︒=︒, ⊙1272B POA ∠=∠=︒, 故A .5.D解:如图,连接OC ,⊙OA =OC ,⊙CAB =30°,⊙⊙C =⊙CAB =30°,⊙⊙AOC =120°,⊙弧AC 的长度l =12064180ππ⨯=. 故选:D .6.C⊙一块直角三角板ABC 的斜边AB 与量角器的直径重合, ⊙点A. B. C. D 都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点D 对应54°,即⊙AOD=54°, ⊙⊙ACD=12⊙AOD=27°, ⊙⊙BCD=90°−⊙ACD=63°.故选C.7.B解:如图所示:OA 、OP 是定值,PA OA ∴⊥时,OPA ∠最大,在直角三角形OPA 中,OA =3OP =,PA ∴=12OPA S OA AP ∆∴=⋅12==. 故选:B .8.C解:在优弧AB 上取一点F ,连接AF ,BF .⊙,CD OA CE OB ⊥⊥ ,⊙⊙CDO=⊙CEO=90°.⊙40DCE ∠=︒,⊙⊙O=140°,⊙⊙F=70°,⊙⊙ACB=180°-70°=110°.故选C .9.D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是圆锥,根据勾股定理得,a 2+b 2=c 2故选:D .10.C解:因为75OP =>,所以点P 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点在圆外,故选:C11.4⊙扇形周长等于铁丝的长为8 cm ,扇形的半径是2 cm ,⊙扇形弧长是4 cm ,⊙12S lr=扇形214242cm=⨯⨯=.故4.12.5设⊙O的半径为r,则OD=r-2,⊙OC⊙AB,⊙AD=BD=12AB=4,在Rt⊙AOD中,⊙OD2+AD2=OA2,⊙(r-2)2+42=r2,解得r=5,即⊙O的半径为5.故5.13.60°⊙四边形ABCD内接于⊙O,⊙⊙D+⊙B=180°,由圆周角定理得,⊙D=12⊙AOC,⊙四边形OABC为平行四边形,⊙⊙AOC=⊙B,⊙2⊙D=180°−⊙D,解得,⊙D=60°,故60.14.44°连接OB,⊙BC是⊙O的切线,⊙OB⊙BC,⊙⊙OBA+⊙CBP=90°,⊙OC⊙OA,⊙OA=OB ,⊙OAB=22°,⊙⊙OAB=⊙OBA=22°,⊙⊙APO=⊙CBP=68°,⊙⊙APO=⊙CPB ,⊙⊙CPB=⊙ABP=68°,⊙⊙OCB=180°-68°-68°=44°,故答案为44°15.4π令扇形的半径和弧长分别为R 和l ,则S=2120360R π=12π, ⊙R=6cm , ⊙l=0208161π⨯=4πcm . ⊙扇形的弧长为4πcm .16.35r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BD=5,三个顶点A 、B 、C 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内,点A 与点D 的距离最近,点A 应该在圆内,所以r>3,三个顶点A 、B 、C 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外,点B 与点D 的距离最远,点B 应该在圆外,所以r<5,所以r 的取值范围是35r <<.17.49160°÷360°=49 故答案为.4918.65°.连接OC .⊙OB=OC ,⊙OBC=25°⊙⊙BOC=130°, ⊙⊙A=12⊙BOC=65°. 故答案是:65°.19.23AD ≤<以D 为圆心,AD 的长为半径画圆,当圆与BC 相切,如图⊙,DE BC ⊥时,30ABC =︒∠, ⊙12DE BD =, ⊙DA DE =⊙2DB DA =6AB =,2AD DE ∴==⊙DE 到BC 的最短距离为2⊙2AD ≥当圆与BC 相交时,如图⊙,若交点为B 和C ,则132AD AB ==, ⊙3AD < AD ∴的取值范围是23AD ≤<.20.120⊙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圆锥的底面周长为2π,⊙圆锥的高是⊙圆锥的母线长为3,设扇形的圆心角为n°, ⊙32180n ππ⨯==2π,解得n=120.即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圆心角为120°.故答案为120°.21.40度 49π2cm解:由题意可知:BA =6πcm , CD =4π,设⊙AOB=n ,AO=R ,则CO=R ﹣9,由弧长公式得:l =180n R π,⊙618041809n nR nR ⨯=⎧⎨⨯=-⎩,解得:n=40,R=27,故扇形OAB 的圆心角是40度.⊙R=27,R ﹣9=18,⊙S 扇形OCD = 12×4π×18=36π(cm 2),S 扇形OAB = 12×6π×27=81π(cm 2),纸杯侧面积=S 扇形OAB ﹣S 扇形OCD =81π﹣36π=45π(cm 2),纸杯底面积=π•22=4π(cm 2)纸杯表面积=45π+4π=49π(cm 2).22.(16)4π+厘米;(32)8π+平方厘米解:周长:π×8×14×2+8×12×4 =8π×12+16=4π+16(厘米);面积:8×8×12+π×282÷()×12=32+8π(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周长是4π+16厘米,面积是32+8π平方厘米.23.图中半圆的面积是169π8cm 2. 解:如图,⊙在直角⊙ABO 中,⊙B =90°,BO =3 cm ,AB =4 cm ,⊙AO 5 cm.则在直角⊙AFO 中,由勾股定理,得到FO 13 cm ,⊙图中半圆的面积=12π×2FO ⎛⎫ ⎪⎝⎭2=12π×169π169π88=(cm 2). 答:图中半圆的面积是169π8cm 2. 24.作图见解析. 在圆上取两个弦,根据垂径定理,垂直平分弦的直线一定过圆心,所以作出两弦的垂直平分线即可.25.R =.如下图所示,圆心为A ,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2x ,圆的半径为R ,⊙正方形有两个顶点在半圆上,另外两个顶点在圆心两侧,⊙AE BC x ==,2CE x =,⊙小正方形的面积为216cm ,⊙小正方形的边长4cm EF DF ==,由勾股定理得,22222R AE CE AF DF =+=+,即()2222444x x x +=++,解得4x =,⊙R =.26.选长为90 cm,宽为60 cm的矩形铁皮,才能使所用材料最省.⊙圆锥形漏斗的底面半径为20cm,高为,⊙圆锥的母线长为R==60(cm).设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n°,则有60180nπ⨯=2π×20,解得:n=120.方案一:如图⊙,扇形的半径为60 cm,矩形的宽为60 cm,易求得矩形的长为cm.此时矩形的面积为60⨯(cm2).方案二:如图⊙,扇形与矩形的两边相切,有一边重合,易求得矩形的宽为60 cm,长为30+60=90(cm),此时矩形的面积为90×60=5 400(cm2).⊙>5400,⊙方案二所用材料最省,即选长为90 cm,宽为60 cm的矩形铁皮,才能使所用材料最省.27.(1)见解析;(2)3(1)证明:⊙AB为⊙O的直径,⊙⊙AEB=90°,⊙AB=AC,⊙⊙C=⊙ABC.⊙BO=OD,⊙⊙ODB=⊙ABC,⊙⊙C=⊙ODB,⊙OD//AC,⊙OD⊙BE;(2)解:⊙OD⊙BE,⊙弧BD=弧DE,⊙AB=5,则OB=OD=52,设OF=x,则DF=52-x,⊙BF2=BD2-DF2=OB2-OF2,即2-(52-x)2=(52)2-x 2, 解得x=32, ⊙OF//AE ,OA=OB , ⊙AE=2OF=2×32=3. 28.(1)直线EO 与AB 垂直.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1)直线EO 与AB 垂直.理由如下:如图,连接EO ,并延长交CD 于F .⊙ EO 过点O ,E 为AB 的中点,EO AB ∴⊥.(2)EO AB ⊥,//AB CD ,EF CD ∴⊥.⊙ EF 过点O ,CF DF ∴=,EF ∴垂直平分CD ,EC ED ∴=.29.(1)证明见解析 (2)23π(1)连接OD .⊙OA =OD ,⊙⊙OAD =⊙ODA .⊙⊙OAD =⊙DAC ,⊙⊙ODA =⊙DAC ,⊙OD ⊙AC ,⊙⊙ODB =⊙C =90°,⊙OD ⊙BC ,⊙BC 是⊙O 的切线. (2)连接OE ,OE 交AD 于K .⊙AE DE =,⊙OE ⊙AD .⊙⊙OAK =⊙EAK ,AK =AK ,⊙AKO =⊙AKE =90°,⊙⊙AKO ⊙⊙AKE ,⊙AO =AE =OE ,⊙⊙AOE 是等边三角形,⊙⊙AOE =60°,⊙S 阴=S 扇形OAE ﹣S ⊙AOE 2602360π⋅⋅=2223π=- 30.(1)证明见解析;(2)2;(3)4813. 解:(1)连接OH 、OM ,⊙H 是AC 的中点,O 是BC 的中点⊙OH 是⊙ABC 的中位线 ,⊙OH ⊙AB ,⊙⊙COH =⊙ABC ,⊙MOH =⊙OMB又⊙OB =OM ,⊙⊙OMB =⊙MBO ,⊙⊙COH =⊙MOH ,在⊙COH 与⊙MOH 中,⊙OC =OM ,⊙COH =⊙MOH ,OH =OH⊙⊙COH ⊙⊙MOH (SAS ),⊙⊙HCO =⊙HMO =90°,⊙MH 是⊙O 的切线;(2)⊙MH 、AC 是⊙O 的切线,⊙HC =MH =32, ⊙AC =2HC =3, ⊙AC BC =34, ⊙BC =4 ,⊙⊙O 的半径为2;(3)连接OA 、CN 、ON ,OA 与CN 相交于点I , ⊙AC 与AN 都是⊙O 的切线 ,⊙AC =AN ,AO 平分⊙CAD ,⊙AO ⊙CN ,⊙AC =3,OC =2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 O ⊙12AC •OC =12AO •CI ,⊙CI ,⊙由垂径定理可求得:C N =13, 设OE =x ,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CN CE ON OE -=-, ⊙22144(2)413x x -+=-, ⊙x =1013, ⊙CE =1013,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EN =2413, ⊙由垂径定理可知:NQ =2EN =4813.。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二章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方程(x+1)(x-2)=0的根是()A.x=-1 B.x=2C.x1=1,x2=-2 D.x1=-1,x2=2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8x+7=0,则方程可变形为() A.(x-4)2=9 B.(x+4)2=9C.(x-8)2=16 D.(x+8)2=573.已知α是一元二次方程x2-x-1=0较大的根,则下面对α的估计正确的是()A.0<α<1 B.1<α<1.5C.1.5<α<2 D.2<α<3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2+4x-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没有实数根D.无法确定5.若x=-2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52ax+a2=0的一个根,则A的值为()A.1或4 B.-1或-4C.-1或4 D.1或-46.某县为了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全县学校的设施和设备进行全面改造和更新.2016年县政府已投资5亿元人民币,若每年投资的增长率相同,预计2018年投资7.2亿元人民币,那么每年投资的增长率为() A.20%或-220% B.40%C.120% D.20%7.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是方程x2-13x+36=0的根,则三角形的周长为()A.13 B.15C.18 D.13或188.从正方形的铁片上截去2 c m宽的长方形,余下的面积是48 c m2,则原来的正方形铁片的面积是()A.8 c m2B.32 c m2C.64 c m2D.96 c m29.若关于x的方程x2+2x+A=0不存在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A.A<1 B.A>1C.A≤1 D.A≥110.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m-2=0的两个实数根,是否存在实数m使1x1+1x2=0成立?则正确的结论是()A.m=0 时成立B.m=2 时成立C.m=0 或2时成立D.不存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已知x1=3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C=0的一个根,则方程的另一个根x2=__ ____.12.一小球以15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它在空中的高度h(m)与时间t(s)满足关系式:h=15t-5t2,当t=_________时,小球高度为10 m.小球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________m.1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值可能是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1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方程x2-14x+48=0的两实根,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15.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2=0的两根为x1,x2,且(x1-2)(x1-x2)=0,则k的值是___________.16.如果关于x的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96分)17.(16分)解方程:(1)(x+8)2=36;(2)x (5x +4)-(4+5x )=0;(3)x 2+3=3(x +1);(4)2x 2-x -1=0(用配方法).18.(8分)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x +n =0有两个实数根-2,m ,求m ,n 的值.19.(10分)先化简,再求值:m -33m 2-6m ÷? ??m +2-5m -2,其中m 是方程x 2+2x -3=0的根.20.(10分)有一个两位数等于其各位数字之积的3倍,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求这个两位数.21.(10分)利用一面墙(墙的长度不限),另三边用58 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面积为200 m2的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长和宽.22.(10分)为落实国务院房地产调控政策,使“居者有其屋”,某市加快了廉租房的建设力度.2015年市政府共投资3亿元人民币建设了廉租房12万平方米,2017年投资6.75亿元人民币建设廉租房,若在这两年内每年投资的增长率相同.(1)求每年市政府投资的增长率;(2)若这两年内的建设成本不变,2017年建设了多少万平方米廉租房?23.(10分)当m为何值时,一元二次方程(m2-1)x2+2(m-1)x +1=0?(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没有实数根?24.(10分)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在顾客得实惠的前提下,商家还想获得6 080元的利润,应将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25.(12分)在矩形ABCD中,AB=6 cm,BC=12 cm,点P从点A沿边AB向点B 以1 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沿边BC 向点C以2 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时间为t s.问:(1)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 cm2?(2)是否存在t,使△PDQ的面积等于26 cm2?参考答案一、1.D 2.B3.C【解析】解方程x 2-x -1=0,得x =1±52,∵α是方程x 2-x -1=0较大的根,∴α=1+52.∵2<5<3,∴3<1+5<4,∴32<1+52<2.4.B 5.B 6.D 7. A 8.C9.B【解析】∵方程不存在实数根,∴Δ=4-4A <0,解得A >1.10.A【解析】∵x 1,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mx +m -2=0的两个实数根,∴x 1+x 2=m ,x 1x 2=m -2.假设存在实数m 使1x 1+1x 2=0成立,则x 1+x 2x 1x 2=0,∴m m -2=0,∴m =0.当m =0时,方程为x 2-2=0,此时Δ=8>0,∴m =0符合题意.二、11.1 【解析】∵x 1+x 2=4,x 1=3,∴x 2=1.12. 1或2 454【解析】当小球高度为10 m 时,有10=15t -5t 2,解得t 1=1,t 2=2.小球达到的高度h =15t -5t 2=-5(t 2-3t )=-5? ????t -322+454,故当t =32时,小球达到的最大高度为454 m.13. 0(答案不唯一) 14. 2415.-2或-94【解析】先由(x 1-2)(x 1-x 2)=0,得出x 1-2=0或x 1-x 2=0,再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如果x 1-2=0,将x =2代入x 2+(2k +1)x +k 2-2=0,得4+2(2k +1)+k 2-2=0,解得k =-2;②如果x 1-x 2=0,由Δ=(2k +1)2-4(k 2-2)=0,解得k =-94.综上所述,k 的值是-2或-94.16. A <1且A ≠0【解析】由题意,得Δ=4-4A >0且A ≠0,解得A <1且A ≠0.三、17.(1) 解:直接开平方,得x +8=±6,∴x 1=-2,x 2=-14. 4分(2) 解:提公因式,得(4+5x )(x -1)=0,则4+5x =0或x -1=0.∴x 1=-45,x 2=1. 8分(3)解:整理,得x 2-3x =0,分解因式,得x (x -3)=0,则x =0或x -3=0,∴x 1=0,x 2=3. 12分(4)解: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 2-12x -12=0,移项,得x 2-12x =12,配方,得? ??x -142=916,开平方,得x -14=±34,∴x 1=1,x 2=-12.16分18.解:将x =-2代入原方程,得(-2)2-2+n =0, 1分解得n =-2, 3分因此原方程为x 2+x -2=0, 5分解得x 1=-2,x 2=1, 7分∴m =1. 8分19.解:原式=m -33m (m -2)÷? ??m 2-4m -2-5m -2 =m -33m (m -2)·m -2(m +3)(m -3)=13m (m +3), 4分∵m 是方程x 2+2x -3=0的根,∴m =-3或m =1. 6分当m =-3时,原式无意义; 8分当m =1时,原式=13m (m +3)=13×1×(1+3)=112. 10分 20.解:设个位数字为x ,则十位数字为(x -2),这个两位数是[10(x -2)+x ].2分根据题意,得10(x -2)+x =3x (x -2),整理,得3x 2-17x +20=0,5分解得x 1=4,x 2=53(不合题意,舍去).8分当x =4时,x -2=2,∴这个两位数是24. 10分21.解:设垂直于墙的一边为x 米, 1分依题意得x(58-2x)=200. 3分解得x1=25,x2=4. 6分∴另一边为8米或50米. 9分故矩形长为25米,宽为8米或长为50米,宽为4米. 10分22.解:(1)设每年市政府投资的增长率为x,1分根据题意,得3(1+x)2=6.75,3分解得x1=0.5=50%,x2=-2.5(不合题,舍去). 5分则每年市政府投资的增长率为50%. 6分(2)6.753×12=27(万平方米).则2017年建设了27万平方米廉租房. 10分23.解:Δ=[2(m-1)]2-4(m2-1)=-8m+8. 1分(1)根据题意,得-8m+8>0,且m2-1≠0,2分解得m<1且m≠-1. 4分(2)根据题意,得-8m+8=0,且m2-1≠0,可知无解,6分则方程不可能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7分(3)根据题意,得-8m+8<0,且m2-1≠0,8分解得m>1. 10分24.解:设应降价x元,则售价为(60-x)元,销售量为(300+20x)件,1分根据题意,得(60-x-40)(300+20x)=6 080,5分解得x1=1,x2=4,8分又需使顾客得实惠,故取x=4,即定价为56元,故应将销售单价定为56元. 10分25.解:(1)设x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 cm2.∵AP=x,QB=2x.∴PB=6-x. ∴12(6-x)·2x=8,2分解得x1=2,x2=4,4分故2秒或4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 cm2. 5分(2)假设存在t使得△PDQ的面积为26 cm2,6分则72-6t-t(6-t)-3(12-2t)=26,8分整理得,t2-6t+10=0,∵Δ=36-4×1×10=-4<0,∴原方程无解,11分∴不存在t,使△PDQ的面积等于26 cm2. 1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检测题【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晨检体温测量中,学生甲连续10天的体温与36 ℃的上下波动数据为:0.2,0.3,0.1,0.1,0,0.2,0.1,0.1,0.1,0,则对这10天中该学生的体温波动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A.平均数为0.12B.众数为0.1C.极差为0.3D.方差为0.022.对甲、乙两名同学100米短跑进行5次测试,他们的成绩通过计算得;,=0.025,=0.0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短跑成绩比乙好B.乙短跑成绩比甲好C.甲比乙短跑成绩稳定D.乙比甲短跑成绩稳定3.(2011湖南益阳中考)“恒盛”超市购进一批大米,大米的标准包装为每袋30 kg,售货员任选6袋进行了称重检验,超过标准重量的记作“+”,不足标准重量的记作“-”,他记录的结果是那么这6袋大米重量..的平均数和极差分别是( )A.0,1.5B.29.5,1C.30,1.5D.30.5,04.数据70、71、72、73的标准差是()A. B.2 C. D.5.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中,数字20和30分别表示样本的()A.众数、中位数B.方差、标准差C.数据的个数、平均数D.数据的个数、中位数6.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所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A.3.5B.3C.0.5D.-37.一组数据的方差为,将该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乘2,所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是()A. B. C.2 D.48.体育课上,八年级(1)班两个组各10人参加立定跳远,要判断哪一组成绩比较整齐,通常需要知道两个组立定跳远成绩的()A.平均数B.方差C.众数D.频率分布9.(2011山东德州中考)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12场比赛得分情况用图表示如下:对这两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比较,下列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甲运动员得分的极差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极差B.甲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C.甲运动员得分的平均数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平均数D.甲运动员的成绩比乙运动员的成绩稳定10.已知一组数据:-1,x,0,1,-2的平均数是0,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A. B.2 C.4 D.10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对某校同龄的7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测量,其中最高的是169 ㎝,最矮的是146 ㎝,对这组数据进行整理时,可得极差为 .12.某校九年级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两个班能参加比赛的学生每分钟输入汉班级参加人数平均字数中位数方差甲55 135 149 191乙55 135151 110有一位同学根据上面表格得出如下结论:①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人数比甲班优秀人数多(每分钟输入汉字达150个以上为优秀);③甲班学生比赛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学生比赛成绩的波动大.上述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13.一组数据1,3,2,5,的平均数为3,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______________.14.已知数据1,2,3,4,5的方差为2,则11,12,13,14,15的方差为_____________ ,标准差为__________.15.数据,,,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5,那么各个数据与之差的平方和为__________.16.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比赛,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他们的平均成绩均为7环,10次射击成绩的方差分别是:=3,=1.2,则两人成绩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17.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那么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____.18.一组数据中若最小数与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46分)19.(6分)(2011山东济宁中考)上海世博会自2011年5月1日到10月31日,历时184天.预测参观人数达7 000万人次.如图是此次盛会在5月中旬入园人数的统计情况.(1)请根据统计图完成下表:众数中位数极差入园人数/万(2)推算世博会期间参观总人数与预测人数相差多少?20. (6分)从A、B两种品牌的火柴中各随机抽取10盒,检查每盒的根数,数据如下:(单位:根)A:99,98,96,95,101,102,103,100,100,96;B:104,103,102,104,100,99,95,97,97,99.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极差、平均数及方差.21.(8A B C D E 平均分标准差数学71 72 69 68 70英语88 82 94 85 76 85(1)求这5位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成绩的平均分和英语成绩的标准差.(2)为了比较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好与差,采用标准分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标准分的计算公式是:标准分=(个人成绩-平均成绩)÷成绩标准差.从标准分看,标准分高的考试成绩更好,请问A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与英语哪个学科考得更好?22.(8分)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9,7,8,9,7,6,10,10,6,8;乙:7,8,8,9,7,8,9,8,10,6.(1)分别计算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2)根据计算结果比较两人的射击水平.23.(9分)甲、乙两个小组各10名同学进行英语口语会话练习,各练习5次,他们每个同学合格的次数分别如下:甲组:4,1,2,2,1,3,3,1,2,1; 乙组:4,3,0,2,1,3,3,0,1,3.(1)如果合格3次以上(含3次)作为及格标准,请你说明哪个小组的及格率高? (2)请你比较哪个小组的口语会话的合格次数比较稳定? 24.(9分)(2011浙江丽水中考)王大伯几年前承办了甲、乙两片荒山,各栽100棵杨梅树,成活98%,现已结果,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为了分析收成情况,他分别从两山上随意各采摘了4棵树上的杨梅,每棵的产量如折线统计图所示.(1)分别计算甲、乙两山样本的平均数,并估算出甲、乙两山杨梅的产量总和; (2)试通过计算说明,哪个山上的杨梅产量较稳定?杨梅树编号3636483436404050乙山甲山产量(千克)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检测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解析:,故D不正确.2.C 解析:由于,所以甲比乙短跑成绩稳定.3.C4.C5.C6.D解析:设其他29个数据的和为,则实际的平均数为,所求的平均数为,故.7.D 解析:由于方差是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当各数据都乘2时,它们的差的平方就都乘4,所以最后的方差应是原来方差的4倍.8.B9.D10.B 解析:因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0,则-1+x+0+1+(-2)=0,所以x=2.从而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故选B.二、填空题11.23 解析:(cm).12. ①②③解析:由于乙班学生的平均数为135,中位数为151,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达到每分钟150个以上,而甲班学生的中位数为149,说明不到一半的学生达到150个以上,说明乙班优秀人数比甲班优秀人数多,故②正确;由平均数和方差的意义可知①③也正确.13.解析:由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3,得x=4,从而可求得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14.2 解析:根据方差的定义进行求解.15.100 解析:由于数据的标准差为5,故方差为25,由,得.16.乙17.4 3 解析:由题意得,则,方差为.18.0解析: 一组数据中若最小数与平均数相等,则每个数据都相等.从而方差为0.三、解答题19.解:(1)24,24,16.(2)(万).答:世博会期间参观总人数与预测人数相差约2 418.4万.20.解: A组数据的极差为103-95=8,平均数为,方差为.B组数据的极差为104-95=9,平均数为,方差为.21.解: (1)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70,英语成绩的标准差为6.(2)A同学数学成绩的标准分是;英语成绩的标准分是.可以看出数学成绩的标准分高于英语成绩的标准分,所以A同学的数学成绩要比英语成绩考得好.22.解: (1)甲的平均数为,方差为.乙的平均数为,方差为.(2)由(1)可得,所以甲、乙两人的平均水平相同,但乙的方差比甲小,说明乙的稳定性比甲好.23.解:(1)由数据可以看出甲组10名同学中有3名同学合格3次以上(含3次),乙组10名同学中有5名同学合格3次以上(含3次),故乙组的及格率高.(2)甲组数据的平均数为,方差为.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方差为.可知甲组的口语会话的合格次数比较稳定.24.解:(1)甲山上4棵树的产量分别为:50千克、36千克、40千克、34千克,所以甲山产量的样本平均数为:千克;乙山上4棵树的产量分别为:36千克、40千克、48千克、36千克,所以乙山产量的样本平均数为:千克.甲、乙两山杨梅的产量总和为:2×100×98%×40=7 840(千克).(2);.所以.答:乙山上的杨梅产量较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