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 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之病句修改 作业(全国卷用)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8)

2020届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双人从,三人众。
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①。
你不是一个孤单的人,因为你的身后有大家的身影;②,因为很多的点聚在一起,就是长长的线,宽广的面。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③,进而连线成面,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而是大家的世界②你也不是一个寂寞的点③用爱将无数的点连缀成线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前文有“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后文有“有大家的身影”,故此处应强调“而是大家的世界”;第②处要结合前文“你不是一个孤单的人”和后文“很多的点”来考虑;第③处要把握后文的“进而连线成面”来考虑。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朋友,你自己去寻出一个本不成问题的问题,“①?”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
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
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②。
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就无穷了。
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③。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人生有什么意义②而在于怎样生活③试着做点有意义的事解析①处需要和后面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衔接;②处需要和前面“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衔接,同时后面的“白昼做梦”“发愤振作”也有一定的提示;③处应与前面“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衔接照应。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3)

2020届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请仿照示例,另选对象,写一组对话。
要求和示例句式一致,内容贴切,语意连贯。
(6分)示例:“我们萧萧的树叶都用声响回答那风和雨。
你是谁呢,那样的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
”答:解析:仿写时,先要注意领会“树叶”和“花朵”的关系,表达的情感以及使用的修辞手法。
拟写答案时,可以选择“蝴蝶与小草”“星星与月亮”等属性一致的事物。
再要注重分析示例表述的句式特征以及使用的修辞手法。
示例使用拟人的手法写一组对话。
第一句话,首先写“我们”(树叶)的特征,然后询问对方“沉默”的原因;第二句话,写“花朵”的回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我们翩翩的蝴蝶都用舞姿打扮那春与夏。
你是谁呢,那样的安静着?”“我不过是一株草。
”(示例二)“我们闪闪的星星都用光芒照耀那天与地。
你是谁呢,那样的羞涩着?”“我不过是一弯新月。
”2.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花朵”“刺枣”作为描述对象。
(5分)示例:我不是妩媚的花朵,只会给你我的娇柔。
我是山野的刺枣,教你在贫瘠中育果。
答:解析:作答本题要注意在句式和结构上与示例一致,并且要选好恰当的对象并准确描述对象的特点。
参考答案:我不是柔弱的柳条,只会给你我的感伤。
我是沙漠的胡杨,教你在焦渴中发芽。
3.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合乎事理,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江南”作为描述对象。
(5分)示例: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答:解析:仿写句子要注意“形似”和“神似”。
“形似”,要注意句式、修辞等;“神似”,要注意情感、事理等。
明确这些后,选取恰当的对象进行仿写即可。
参考答案:春天,遂想起童年,诗文里的童年九岁时放风筝于其中,打弹珠于其中4.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遗产。
请参照示例,从二十四节气中另选一个节气来仿写一首小诗,内容要合乎该节气的特点。
(5分)示例:立春一枚草,又一枚草拱破冬天厚厚的壳在暖风里摇着生命颤颤的渴望答:解析:本题规定了仿写的内容,即二十四节气之一。
2020届二轮复习人教版 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6)

2020届二轮复习人教版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南开大学徐文涛团队与美韩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世界上的柔性人造触觉神经,更智能的人造皮肤出现。
人类皮肤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其中成千上万个感受器用于感知压力、温度、位置等信息。
( )。
如果能让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皮肤的触觉,可以感知温度、压力,甚至具有神经活动,那么它们将“解锁”更多的新技能,进而实现的目标。
据介绍,这种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能够很好地模拟人类皮肤触觉功能,能够与生物体神经信号兼容,实现人造神经与动物神经形成的杂化反射弧。
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其与蟑螂腿实现的连接以及运动控制,初步证实了这种兼容性。
这种人工神经触觉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柔性和高灵敏度,它可应用于假肢中与人体神经系统相兼容,柔性轻质的结构将使相关产品具有很好的舒适性,相关产品便会,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意义。
同时,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冠绝一时指日可待随心所欲锦上添花B.首当其冲唾手可得随心所欲画龙点睛C.冠绝一时唾手可得为所欲为画龙点睛D.首当其冲指日可待为所欲为锦上添花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神经信号由这些信息转化而成,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B.这些信息转化成了神经信号,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C.神经信号将这些信息进行了转化,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逐级传送D.这些信息被转化成神经信号,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逐级传送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因而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
B.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的作用,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
C.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的作用,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之病句修改作业(全国卷用)

2020届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之病句修改作业(全国卷用)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对世界文学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作家对本土文化传统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先锋文学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学的现实主义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
中国文学正向世界发出自己有力的声音、建构起自己鲜明的形象,正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A.近年来,先锋文学的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
B.近年来,诸多先锋文学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学的现实主义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
C.近年来,先锋文学的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讲述中国故事。
D.近年来,诸多先锋文学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讲述中国故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
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
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最终被否定;同样,对信息传播也需要养成质疑的习惯。
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A.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B.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D.如果受众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对农民来说,背井离乡和抛家别亲进城务工牺牲太大,在本区域内多元发展,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取收益的模式更为可行。
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A.没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2020届 二轮复习 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5)

2020届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发布了酝酿已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向世界清晰展示了未来建立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
在全球湾区发展中,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条件,( )。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地区已经取得了的发展,如今仅从经济总量来看,即便相比国际顶尖的三大湾区也,加之粤港澳地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才能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在两万余字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中,有大量的篇幅描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各项细化措施。
由此可见,完成目标的时间设置并不是,而是切实可行的。
一年多来,仅珠三角九市和相关部门就举办了近百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题峰会、论坛等活动,三地各界广泛参与。
把握历史机遇、建设一流湾区,正在激发内地与港澳社会各界集思广益、共襄盛举的豪情壮志。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A.地处对外经济贸易的关键位置,已经具备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区位优势明显。
B.区位优势明显,对外经济贸易这一关键位置,已经具备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
C.地处对外经济贸易的关键位置,区位优势明显,所以其已经具备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
D.区位优势明显,所以地处对外经济贸易的关键位置,具备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A.决定了“敢为人先”的精神将继续秉承,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将要完成。
B.决定了它将继续秉承“敢为人先”的精神,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
C.必然让“敢为人先”的精神继续秉承,最终形成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
D.“敢为人先”的精神必将被它继续秉承,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A.令人侧目相视失色横空出世放任自流B.举世瞩目相视失色一鸣惊人无的放矢C.令人侧目毫不逊色一鸣惊人放任自流D.举世瞩目毫不逊色横空出世无的放矢二、仿写1.仿照下面的示例,从下面提供的角色中任选两个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3)

2020届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年的央视春晚、观照时代,以欢娱、激扬的节目来表现70年来新中国的,激发新时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豪迈情怀。
这其中,歌舞节目最为凸显。
这些节目中,满怀深情的歌唱与欢乐动感的舞蹈构成了节目的主体,后景的渲染画面也是的元素,( )。
在娱乐功能之外,今年的央视春晚有着更强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
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轴设计而获得了文化深度,因小品等节目的丰富创新而获得了娱乐维度,这形成了己亥年央视春晚两大亮点。
今年春晚已过,明年的春晚又将出发。
继往开来,获得文化价值与娱乐价值的统一,将是央视春晚面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选择的最佳路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A.不务空名天翻地覆举足轻重陈陈相因B.脚踏实地日新月异不可或缺推陈出新C.脚踏实地天翻地覆不可或缺推陈出新D.不务空名日新月异举足轻重陈陈相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文本,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①不务空名:切实地工作,不追求虚名。
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
句中突出央视的务实精神,也为了与下文“观照时代”形成对比,故选“脚踏实地”比较恰当。
②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或闹得很凶。
也说地覆天翻。
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句中想要表现建国70年来的快速发展与巨大变化,选用“日新月异”更为恰当。
③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不可或缺:指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
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
根据句意可知,舞台背景只是歌舞节目的有机衬托,不能用“举足轻重”来形容,故选用“不可或缺”比较恰当。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

2020届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下面是一位高三同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自荐信(节选),信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自荐信尊敬的XXX学校领导、考官:你们好!我是XX学校2015级应届毕业生X X X,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视我的材料,我十分希望能够通过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进而实现在贵校学习的梦想。
......从小到大听见无数周围人对贵校的溢美之词,更加深了我对贵校的印象,所以我十分希望能够进入贵校的某个专业学习。
展望过去,期望将来。
如果能进入贵校学习,我希望能使自己收获真挚的友情,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得到最大的提升。
此致敬礼!自荐人:XXX2018年X月X日2、在下面文字的每个横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常人的看法是,在生物世界的食物链中,植物几乎总是处于最低层,①__________,然而有少数植物却能吃动物。
它们能够捕食昆虫,如苍蝇、蚊子等,②__________;有时它们甚至可以捕捉一些体型较大的动物,如蛙类、小蜥蜴、小鸟等,所以又被称作食肉植物。
自然界有不少食肉植物,③__________,可以分为被动捕捉型和主动捕捉型两种。
被动捕捉型食肉植物,以自身的优势或特点来引诱昆虫,然后把它们囚禁起来,消化吸收;主动捕捉型食肉植物,则要通过自身的运动,将猎物捕获,再慢慢地消化。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留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如八大山人画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看”到满眼碧波,这就是①__________。
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时②__________,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实写诗人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灌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表现手法,也可以称之为③__________。
2020届 二轮复习 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9)

2020届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综合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艺术来源于生产与生活。
科技带来的变化如暴风骤雨,席卷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这是当今世界的共性。
而中国还有其特殊性,那就是我们用30多年的时间跑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过的路程,( )“来不及”的文学题材与体裁也就。
段子就是当下来不及表达的人们表情达意的最佳表达方式。
人类一直在追求闲适、安全、富足的生活,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上路了。
令人意外的是,大家一路,从散步到健步如飞,再到百米冲刺,进而搭上了高铁。
人们再也没有功夫“琵琶弦上说情思”。
人是二律背反的动物。
贫乏时,铺张为阔;富裕时,朴素为高;富足才显悠闲之气度,悠闲才有品味之乐趣,品味才出各种各样的滋味。
当人类离开了劳动必须性的限制,进入全面自由发展的新时代,就有心思关照自己心情的口味与心灵的品味。
那个时候,或许人们会把老祖宗们留下的文艺家当请出来:一壶老酒,一杯新茶,的新老“物件”。
全面自由发展的时代当然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表现在文学艺术上自然也是万紫千红的,不会再是某一种文学形式。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而产生了“来不及”这一显著特点。
B.由此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显著的特点:来不及!C.由此“来不及”这一显著特点被表现出来了。
D.因而我们有了一个显著的特点:来不及!B[承接上文“而中国还有其特殊性,那就是我们用30多年的时间跑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过的路程”,主语承前省略,排除D项;结合下句“‘来不及’的文学题材与体裁”分析,“来不及”应放在句末,关联下句,排除A、C两项。
故选B。
]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应运而生一马当先丰富多彩拔得头筹B.顺势而为奋勇争先丰富多彩独占鳌头C.顺势而为一马当先琳琅满目拔得头筹D.应运而生奋勇争先琳琅满目独占鳌头D[应运而生: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之病句修改作业(全国卷用)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对世界文学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作家对本土文化传统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先锋文学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学的现实主义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
中国文学正向世界发出自己有力的声音、建构起自己鲜明的形象,正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A.近年来,先锋文学的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
B.近年来,诸多先锋文学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学的现实主义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
C.近年来,先锋文学的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讲述中国故事。
D.近年来,诸多先锋文学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讲述中国故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
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
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最终被否定;同样,对信息传播也需要养成质疑的习惯。
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A.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B.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D.如果受众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对农民来说,背井离乡和抛家别亲进城务工牺牲太大,在本区域内多元发展,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取收益的模式更为可行。
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A.没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B.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C.没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D.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田园综合体没有产业支撑,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当今时代,文化因素在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谁的文化兴旺发达,实力强大,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独占鳌头。
只要推动文化走向繁荣兴盛,就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照应的文化软实力,日益为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有力的支撑,就能在国内真正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A.只要推动文化走向繁荣兴盛,就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照应的文化软实力,日益为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有力的支撑,就能在国内真正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B.只要推动文化走向繁荣兴盛,就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应的文化软实力,就能在国内真正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日益提供有力的支撑。
C.只有推动文化走向繁荣兴盛,才能在国内真正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有力的支撑。
D.只有推动文化走向繁荣兴盛,才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在国内真正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有力的支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破除封建迷信、反对伪科学,无疑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近年来,一些迷信活动又披上了时鲜热门的科学外衣,出现在人们视线中。
量子科技最火,量子鞋垫、牙刷防癌治癌产品便很快问世;航天取得成功,相关的航天保健产品俯拾皆是。
这个问题不仅中国有,国外也屡见不鲜。
破除封建迷信,科普战线是天然的主力军。
同时人们还需意识到,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将封建迷信、伪科学等活动斩草除根的神兵利器。
当人们暂时面对无法解释或未知时,最有助于人们正确做出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科学思维追求严谨求实的精神,主张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伪科学往往借助科学的旗号,地确立观点,然后再牵强附会地寻求“证明”。
地说,科学是瞄准靶心再射箭,而伪科学则是先射箭,再画上靶心。
( )——科学的思维方式。
尽管伪科学、封建迷信活动仍有一定生存的土壤,但科学思维方式的确立,终会将它们驱除出去。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改头换面甚至先入为主通俗B.乔装打扮以至喧宾夺主通俗C.改头换面以至先入为主准确D.乔装打扮甚至喧宾夺主准确6,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当人们面对未知或暂时无法解释时,最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B.当人们面对未知或暂时无法解释的事物时,最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C.当人们面对暂时无法解释或未知时,最有助于人们正确做出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D.当面对未知或人们暂时无法解释的事物时,最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想要破除伪科学,让公众知晓射箭规则尤为必要B.要让公众知晓射箭的规则,才能根本破除伪科学C.如果公众知晓射箭的规则,就能彻底破除伪科学D.想要破除伪科学,就必须让公众知晓射箭的规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言人人殊,。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
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
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
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
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
而茶之“苦”,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
如此,茶才意味深长,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
前人于此常有出神入化的描绘。
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
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
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众说纷纭难以置信不但注意B.莫衷一是不足为据不但注重C.莫衷一是难以置信不过注意D.众说纷纭不足为据不过注重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更有生活的酸甜苦辣B.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又有酸甜苦辣的生活C.茶里面既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D.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10,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一杯茶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C.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艺术的完整世界。
D.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答案与解析1.D 解析本题存在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的问题。
按“属、数、动、形、名”的定语顺序,“诸多”应放在“先锋文学”前;“现实主义”是“文学立场”的修饰性定语,应放前面;“描绘中国故事”搭配不当,应为“讲述中国故事”。
2.C 解析画线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语序不当,导致主语残缺,将“如果”和“受众”对调。
二是语序不当,将“助推谣言的再传播”和“被谣言蒙蔽”互换位置。
3.C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比较高”不能修饰中心词“待遇”,可将“待遇”改为“水准”。
二是语序不当,“支撑产业”应改为“产业支撑”。
4.C 解析原句有多处语病。
关联词使用不当,应该用“只有……才”;“照应”与“国际地位”搭配不当;“日益”语序不当,应放在“走近”之前,且三个分句排序不合逻辑,应该是先“展现本国的文化魅力”,在此基础上再“形成文化软实力”,“形成文化软实力”才有助于“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C项修改最恰当。
5.A 解析“改头换面”,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乔装打扮”,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
此处应该用“改头换面”。
“甚至”是表程度的副词,“以至”是表结果的连词,此处应该用“甚至”。
“先入为主”,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可能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喧宾夺主”,指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
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此处应该用“先入为主”。
“通俗”是往浅处说;“准确”是往科学性上说。
从后面的比喻手法来看,选用“通俗”恰当。
6.B 解析 A项,“当人们面对未知或暂时无法解释时”,成分残缺;C项,“当人们面对暂时无法解释或未知时”,成分残缺;“最有助于人们正确做出判断”,语序不当。
D项,“当面对未知或人们暂时无法解释的事物时”,语序不当。
7.D 解析从承接前文“而伪科学则是先射箭,再画上靶心”的角度分析,应先“想要破除伪科学”,排除B、C两项;从后句的破折号看,是对“射箭的规则”的解释,应承接上句的宾语“规则”,排除A项。
8.B 解析“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众说纷纭”,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
“众说纷纭”与“言人人殊”重复。
同时,文意强调“得不出一致的结论”,应选“莫衷一是”。
“不足为据”,不能作为依据。
“难以置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
语境说《食经》是伪书,不能把它当作依据,应选“不足为据”。
“不但”,不只是,表递进。
“注重”,注意并重视。
根据语境,选“不但”和“注重”。
9.B 解析根据上文“品茶就是品味人生”,重点应是谈“人生”,因此,“斑驳色彩”与“酸甜苦辣”均应放在句子最后,且“大千世界”在前,“生活”在后。
10.D 解析 A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
“中国人”不是“艺术世界”。
B项,语序不当,“完整的”应调到“一个”后;C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造成歧义,“艺术”应与“完整”对调;“一个”与“艺术”也不搭配,同时,是“一个艺术”还是“一个世界”表意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