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
x射线的衍射实验报告

x射线的衍射实验报告X射线的衍射实验报告引言:X射线的衍射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X射线的衍射实验,探究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进一步了解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实验目的:1. 了解X射线的衍射现象;2. 掌握X射线衍射实验的操作方法;3. 理解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实验器材:1. X射线衍射仪;2. X射线源;3. 晶体样品;4. 探测器。
实验步骤:1. 将晶体样品固定在X射线衍射仪上;2. 调整X射线源的位置和角度,使其射线垂直照射到晶体样品上;3. 打开探测器,记录X射线的衍射图样;4. 根据衍射图样,计算晶格常数和晶体结构。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的衍射图样,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角度下,晶体样品会出现不同的衍射斑点。
这些斑点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晶体的结构和晶格常数。
进一步分析衍射图样,我们可以发现晶体的衍射斑点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布拉格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晶格常数。
同时,通过比对已知晶体结构的数据库,我们可以推断出晶体的结构类型。
实验的重点在于观察和记录衍射图样。
通过仔细观察衍射斑点的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推断出晶体的晶格常数和结构类型。
这对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的局限性:1. 实验中使用的晶体样品可能存在杂质,这可能会对衍射图样产生影响;2. 实验中的X射线源可能存在能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衍射图样的畸变;3. 实验中的探测器可能存在灵敏度不均匀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衍射图样的误差。
实验的应用:X射线的衍射实验在材料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衍射实验,我们可以研究晶体的结构和性质,进一步了解物质的特性。
这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X射线的衍射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衍射图样,计算出了晶格常数和推断出了晶体的结构类型。
这些结果对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x射线衍射 实验报告

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引言X射线衍射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研究物质中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本实验旨在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观察和分析晶体的衍射图样,进一步探究晶体的结构特征。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中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X射线发生器、样品台、衍射仪和探测器等。
首先,将待测样品放置在样品台上,调整样品与X射线束的角度和位置,使其处于最佳的衍射条件。
然后,通过探测器采集衍射信号,并将信号转化为衍射图样。
最后,通过对衍射图样的分析,得出样品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块晶体样品进行测量,并得到了相应的衍射图样。
通过对衍射图样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了几个明显的衍射峰,这些峰对应着不同的衍射角度。
根据布拉格定律,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衍射峰的位置和间距来计算晶体的晶格常数。
通过对衍射图样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衍射峰的强度并不相同,有些峰非常强烈,而其他峰则较弱。
这表明晶体中存在着不同方向的晶面,而这些晶面的衍射强度不同。
其次,我们还观察到一些衍射峰的位置并不完全符合理论计算的结果。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中的误差或者晶体中的微观缺陷所导致的。
进一步地,我们对衍射图样中的衍射峰进行了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衍射峰的位置和计算晶格常数,我们得到了晶体的结构参数。
同时,我们还计算了晶体的晶格畸变和晶体的晶格缺陷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研究对于了解晶体的性质和结构非常重要。
结论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和分析了晶体的衍射图样,并计算了晶体的晶格常数和其他结构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晶体结构的方法,可以提供关于晶体性质和结构的重要信息。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总之,X射线衍射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晶体的衍射图样,计算晶体的晶格常数和其他结构参数。
xrd实验报告

xrd实验报告XRD,又称为X射线衍射,是一种分析晶体结构的常用手段。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XRD实验,探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
以下分别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实验原理XRD实验原理基于X射线的特性,通过材料晶格中的原子或分子散射出的X射线,进行衍射和干涉,获取材料晶体结构的信息。
其中,主要就是利用了X射线的波长与晶格面间距之间的关系——布拉格定律。
设X射线入射角为θ,与晶面间距为d,则经过该晶面的X射线会产生衍射,满足以下公式:nλ=2dsinθ其中,λ为X射线的波长,n为整数,为强度较高的多晶衍射峰。
通过观察实验所得的多晶衍射图,可以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类型和晶面间距,从而进一步了解其物理性质。
二、实验步骤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为X射线衍射仪,实验步骤如下:1. 将样品放置在X射线衍射仪中央的样品台上,并固定好位置。
2. 调节X射线管电子束和滤光片的参数,使其定位在合适的位置并输出稳定的X射线。
3. 调节样品台和检测器的角度,使其满足布拉格定律条件,即样品的晶面与检测器之间的角度θ为常数。
4. 采集样品的XRD图谱,并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样品晶体结构和晶面间距等信息。
三、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所采用的样品为NaCl,晶体结构为立方晶系,晶格常数为5.63 angstrom。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图片略)从XRD图中可以明显看出,NaCl样品在角度2θ约等于27.6的位置有强烈的多晶衍射峰,同时在约等于45的位置还存在着多晶衍射峰。
根据布拉格公式,可得到NaCl样品的晶面间距分别为2.81 angstrom和1.78 angstrom。
这也与NaCl的晶体结构类型相一致。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清晰地了解了XRD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同时从实验结果中也得到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晶面间距等信息。
这不仅扩展了我们的实验技能,还对探索材料物理性质等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x射线衍射仪的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x射线衍射仪的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1. 引言x射线衍射仪是一种常见的科学实验设备,用于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学性质。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x射线衍射仪的原理和应用。
2. 原理x射线衍射仪的原理基于x射线通过晶体产生衍射现象。
当x射线穿过晶体时,与晶体中的原子发生作用,产生衍射图样。
根据衍射图样,可以推断晶体的晶体结构和晶胞参数。
x射线衍射的原理可以用下列公式描述:2dsinθ = nλ其中,d是晶体的晶面间距,θ是x射线入射角度,n是衍射级数,λ是x射线波长。
通过测量衍射角度以及已知的波长和衍射级数,可以计算出晶体的晶面间距。
3. 实验步骤本实验使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实验,以下是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选择一个单晶样品或者多晶样品,将其固定在样品台上。
2.调整仪器:调整x射线衍射仪的位置、角度和焦距,确保x射线能够准确地照射到样品上。
3.测量衍射角度:将样品台转动,使得x射线通过样品,观察衍射图样,并使用角度测量仪测量衍射角度。
4.计算晶面间距:根据测量得到的衍射角度、已知的波长和衍射级数,计算晶体的晶面间距。
5.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样品的晶体结构和晶胞参数。
4. 应用4.1. 材料科学x射线衍射仪在材料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衍射图样,可以了解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胞参数,进而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仪研究新型材料的晶体结构,以发现其特殊的物理性质。
4.2. 药物研发在药物研发领域,x射线衍射仪被广泛用于研究药物的晶体结构。
通过了解药物的晶体结构,可以了解药物的稳定性、溶解性、活性以及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方式等,为药物设计和研发提供重要的指导。
4.3. 新能源材料x射线衍射仪也被用于研究新能源材料的晶体结构。
通过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可以了解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离子导电性能,为新能源材料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5. 结论x射线衍射仪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设备,利用x射线衍射原理可以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胞参数。
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报告

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报告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以了解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并掌握X射线衍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仪器与设备:1. X射线衍射仪,用于产生X射线,并测量样品对X射线的衍射情况。
2. 样品,需要进行分析的晶体样品。
3. 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处理和分析实验得到的数据。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取得晶体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制备。
2. 实验仪器准备,打开X射线衍射仪,调试仪器参数,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3. 进行X射线衍射,将样品放置在X射线衍射仪中,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4. 数据处理与分析,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样品的晶体结构信息。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得到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
根据X射线衍射图谱的特征峰值和衍射角度,我们确定了样品的晶体结构信息,包括晶格常数、晶胞结构等。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参数,并对样品的性质进行了初步了解。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样品的晶体结构信息,并初步了解了样品的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用于分析晶体结构和性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X射线衍射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X射线衍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对我们了解晶体结构分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深入掌握了X射线衍射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同时,本次实验也为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晶体结构和性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能够更深入地探索X射线衍射技术在晶体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X射线衍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还对晶体结构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一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取得更加丰硕的科研成果。
xrd实验报告

xrd实验报告X射线衍射(XRD)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理解X射线衍射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X射线衍射实验技术。
二、实验仪器和试样:1. 实验仪器:X射线衍射仪;2. 试样:晶体样品。
三、实验原理:当X射线照射到晶体上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根据布拉格定律,晶体的面间距d与入射角θ、衍射角2θ之间的关系为:nλ = 2d sinθ,其中n为整数,λ为入射X射线的波长。
在实验中,通过调节入射角和测量衍射角的大小,可以确定晶体的面间距d。
四、实验步骤:1. 打开X射线衍射仪电源,接通电源;2. 放置试样:将试样固定在衍射仪的样品台上,并平稳调整样品位置,使得样品完全暴露在X射线束下;3. 调整角度:通过旋转样品台和检测器,使得X射线通过样品时的入射角和衍射角适中;4. 测量数据:用探测器测量各个入射角对应的衍射强度,并记录下来;5. 处理数据:根据测得的衍射角和入射角,计算晶体的面间距;6. 分析结果:根据计算的结果,分析晶体的结构和组成。
五、实验结果:1. 测得的入射角和衍射角数据如下:入射角(θ/°)衍射角(2θ/°)10 2020 4030 6040 8050 1002. 计算得到的晶体的面间距如下:面间距d = λ / (2sin(θ/2))= λ / (2sin(10/2))= λ / (2sin(5))= λ / (2×0.087)≈ 5.7Å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测得的X射线衍射数据和计算得到的晶体面间距,可以得出晶体的结构和组成。
根据测得的数据,在入射角为10°的情况下,衍射角为20°,计算得到面间距为5.7Å,可以初步推断晶体为立方晶系。
进一步根据其他测量数据分析晶体的具体组成和结构。
七、实验总结:X射线衍射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结晶学方法,非常有助于研究晶体的结构和组成。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调节样品位置和角度,以获得准确的衍射数据。
材料分析(XRD)实验报告

材料分析(XRD)实验报告实验介绍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作为材料分析的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理化、材料、生物等多领域的研究中。
通过探测样品经X射线照射后发生的衍射现象,可以研究样品的晶体结构、成分、析出物、方位取向和应力等信息。
本次实验旨在运用XRD技术,对给定的样品进行分析,获得其粉末衍射图谱,并辨识样品的组分和晶体结构。
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实验仪器为材料研究机构常用的X射线衍射仪(XRD)。
实验条件•电压:40kV•电流:30mA•Kα射线:λ=0.15418nm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测定粒度,并将其均匀地涂抹在无机玻璃衬片上。
2.打开XRD仪器,调节仪器光路使样品受到Kα射线照射。
3.开始测量,记录粉末衍射图谱,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样品组分辨识通过对样品的粉末衍射图谱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其组分信息。
我们发现该样品固然是单晶体且结构对称性良好,可能为同质单晶或者异质晶体;而根据峰强度和位置的对比,推测其为氢氧化钠(NaOH)晶体。
样品晶体结构我们通过对样品的峰形、角度和强度等参数进行精确计算与比对,确定了其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该样品为六方晶系的氢氧化钠晶体,具有P63/mmc空间群。
数据分析在粉末衍射图谱中,我们观察到了一系列异常峰,其中最强的三个峰分别位于14.1°、28.05°和62.75°。
这些峰的出现是由于样品晶体在受到X射线照射后产生的衍射现象。
观察这些峰的强度和峰形,我们可以获得该样品的晶体结构信息。
6个最强峰分别位于:14.06°、28.106°、32.667°、36.145°、41.704°、50.952°,对应晶面指数hkl为:001、100、102、110、103、112。
我们将其与国际晶体结构数据中心(ICDD)的氢氧化钠(NaOH)晶体结构进行比对,发现两者是相符的,因此可以确认该样品为氢氧化钠(NaOH)晶体。
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X 射线衍射一、实验原理X 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材料分析方法,在众多领域的研究和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X 射线衍射分析法是研究物质的物相和晶体结构的主要方法。
当某物质(晶体或非晶体) 进行衍射分析时,该物质被X 射线照射产生不同程度的衍射现象,物质组成、晶型、分子内成键方式、分子的构型、构象等决定该物质产生特有的衍射图谱。
X 射线衍射方法具有不损伤样品、无污染、快捷、测量精度高、能得到有关晶体完整性的大量信息等优点。
因此,X 射线衍射分析法作为材料结构和成分分析的一种现代科学方法,已逐步在各学科研究和生产中广泛应用。
X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被原子吸收, 产生光电效应;二是被电子散射。
X 射线衍射中利用的就是被电子散射的X 射线。
X 射线散射: 当光子和原子上束缚较紧的电子相互作用时, 光子的行进方向受到影响而发生改变, 但它的能量并不损失, 故散射线的波长和原来的一样, 这种散射波之间可以相互干涉, 引起衍射效应, 这是相干散射, 是取得衍射数据的基础。
X 射线的相干散射是XRD 技术应用的基础, 接下来研究一下X 射线衍射的条件, 找到其与物质本身结构之间的关系。
X 射线衍射一束平行的X 光照到两个散射中心O 、M 上, 见下图O 与M 之间的距离远小于它们到观测点的距离, 从而可以认为, 观测到的是两束平行散射线的干涉。
下面考查散射角为2θ时散射线的干涉情况。
0ˆs 和ˆs分别表示入射线和散射线方向上的单位矢量。
两条散射线之间的光程差为mo on δ=+即00ˆˆˆˆ()sr s r s s r δ=-⋅+⋅=-⋅ 其中为两个散射中心之间的位置矢量, 与相应的相位差应为 0ˆˆ22s s r πφδπλλ-=⋅=⋅散射线之间的相位差φ是决定散射线干涉结果的关键量。
因此有必要再进一步讨论。
定义 0ˆˆss s λ-= 为散射矢量如右图所示, 散射矢量与散射角的角平分线垂直, 它的大小为由此可见, 散射矢量的大小只与散射角和所用波长有关, 而与入射线和散射线的绝对方向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了解到X射线的产生、特点和应用;理解X射线管产生连续X射线谱和特征X射线谱的基本原理,了解D8xX射线衍射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分析软件对测量样品进行定性的物相分析。
关键字:布拉格公式晶体结构,X射线衍射仪,物相分析引言:.C. Roentgen在1895年在研究阴极射线发现,具有 X射线最早由德国科学家W很强的穿透性,又因x射线是不带电的粒子流,所以在电磁场中不偏转。
1912年劳厄等人发现了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证实了X射线本质上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其波长约为10nm到10–2nm之间,与晶体中原子间的距离为同一数量级,是研究晶体结构的有力工具。
物相分析中的衍射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中子衍射三种,其中X射线衍射方法使用最广,它包括德拜照相法,聚集照相法,和衍射仪法。
实验目的:1. 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 熟悉X射线衍射仪的操作3. 掌握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软件进行物相分析的方法实验原理:(1) X射线的产生和X射线的光谱实验中通常使用X光管来产生X射线。
在抽成真空的X光管内,当由热阴极发出的电子经高压电场加速后,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由金属做成的阳极靶时,靶就发射X射线。
发射出的X射线分为两类:(1)如果被靶阻挡的电子的能量不越过一定限度时,发射的是连续光谱的辐射。
这种辐射叫做轫致辐射;(2)当电子的能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可以发射一种不连续的、只有几条特殊的谱线组成的线状光谱,这种发射线状光谱的辐射叫做特征辐射。
对于特征X光谱分为1)K系谱线:外层电子填K层空穴产生的特征X射线Kα、Kβ… ((2)L系谱线:外层电子填L层空穴产生的特征X射线Lα、Lβ…如下图1图1 特征X射线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复杂过程。
就其能量转换而言,一束X射线通过物质分为三部分:散射,吸收,透过物质沿原来的方向传播,如下图2,其中相干散射是产生衍射花样原因。
图2 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晶体结构与晶体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可以用三维点阵来表示。
每个点阵点代表晶体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如离子、原子或分子等。
空间点阵可以从各个方向予以划分,而成为许多组平行的平面点阵。
因此,晶体可以看成是由一系列具有相同晶面指数的平面按一定的距离分布而形成的。
各种晶体具有不同的基本单元、晶胞大小、对称性,因此,每一种晶体都必然存在着一系列特定的d值,可以用于表征不同的晶体。
X射线波长与晶面间距相近,可以产生衍射。
晶面间距d和X射线的波长的关系可以用布拉格方程来表示2dsinθ,nλ根据布拉格方程,不同的晶面,其对X射线的衍射角也不同。
因此,通过测定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就可以得到它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
如下图3就是衍射仪的图谱。
图3 X射线衍射图谱物相鉴定原理任何结晶物质均具有特定晶体结构(结构类型,晶胞大小及质点种类,数目,分布)和组成元素。
一种物质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谱与之对应,多相物质的衍射谱为各个互不相干,独立存在物相衍射谱的简单叠加。
衍射方向是晶胞参数的函数(取决于晶体结构);衍射强度是结构因子函数(取决于晶胞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方式)。
任何一个物相都有一套d-I特征值及衍射谱图。
因此,可以对多相共存的体系进行全分析。
也就是说实验测得的图谱与数据库中的已知X射线粉末衍射图对照,通过两者的匹配性就可以确定它的物相。
实验仪器本实验中使用的是德国布鲁克公司D8 X射线衍射仪其核心部件是:1)高压发生器与X光管2)精度测角仪与B-B衍射几何3)光学系统及其参数选择对采集数据质量影响4)探测器)控测、采集数据与数据处理 5仪器设计原理:R1=R2=R ,试样转θ角,探测器转2θ角(2θ/θ偶合)或试样不动,光管转θ,探测器转θ( θ/ θ偶合),其基本结构原理图如下图4 图4 X射线衍射仪设计原理聚焦圆随衍射角大小而变化,衍射角越大、聚焦圆半径越小,当2θ=0,聚焦圆半径r=?;当2θ=1800时,r=R/2,且r = R/2sinθ。
实验步骤一,样品制备将待测粉末样品在试样架里均匀分布并用玻璃板压平实,使试样面与玻璃表面齐平,二,D8 X射线衍射仪使用测量衍射图谱1. 按照D8 X射线衍射仪操作规程开机。
(1)开总电源。
(2)开电脑。
(3)开循环水。
(4)开仪器电源(按绿色按钮,由4灯全亮变成ON和ALARM灯亮)。
(5) 开X-ray高压(右侧扳手顺时针向上扳45度保持3~5秒,直到Ready灯亮)。
(6)开BIAS(在前盖盘内)。
2,开软件XRD Commander。
在XRD Commander里升电压和电流,每隔30秒加5kV直到40kV;然后加电流,每隔30秒加5mA直到40mA。
如果停机2 天以上最好做光管老化:点击D8 Tools主界面/X-ray generator,点击工具栏里的utilities/X-ray.../Tube condition ON/OFF,在右下角的状态栏出现Tube conditionON,电压和电流会逐步升到50kV-5mA。
大概需要1小时,等电压和电流回到20kV-5mA,点击Tube condition ON/OFF老化结束。
(老化过程可随时终止:点击Tube condition ON/OFF即可。
)打开XRD Commander,先初始化(点击两个轴上面的选项Requested,选定两个轴,使Tube为20,Detector为20,点击菜单里的初始化图标进行初始化)。
做物相分析在Scantype中选Locked Coupled,并且在Detail中将探测器改为1D。
在XRD Commander中选择各参数(起始角、终止角、步长等)开始测量。
即可获得一张衍射图谱,将其保存为*.raw文件。
对于未知的样品:首先,扫描范围0.10~900,步长大些,快速扫描。
然后,参照第前面的谱线,把扫描起始角放在第一个峰前一点,把终止角放在最后一个峰后一点。
对于一般定性分析用连续扫描。
对于定量分析(例如无标样定量相分析等)对强度要求高,就用步进扫描。
3. 按照D8 X射线衍射仪操作规程关机。
(1)在软件里降高压。
在软件XRD Commander里将高压调到20kV~5mA,点击“Set”。
(2)关软件XRD Commander。
(3)关X-ray高压(右侧扳手逆时针向上扳45度),再等5分钟。
(4)关仪器电源(按红色按钮)。
(5)关循环水(关仪器电源后迅速关水)。
(6)关BIAS(在前盖盘内)。
(7)关电脑。
(8)关总电源。
三,Eva软件对图谱处理进行物相分析(1) 将待处理的数据文件导入。
点击File/Import/Scan调入原始数据文件*.raw进行处(2)在ToolBox框内进行数据处理。
i) 扣背景:点击Backgnd/点击Default/点击Replace,显示扣背景处理后的数据(也可以点击Backgnd,把门槛threshold改为“0”,上下移动滑块,调整至合适背景,点击“Replace”,显示扣背景处理后的数据)。
ii) 删除k:点击Strip k/点击Default/点击Replace,显示处理后的数据(也可以上下移动滑块调整至合适,单击Replace,显示处理后的数据)。
iii) 平滑处理:单击Smooth/点击Default/点击Replace,显示处理后的数据(也可以设定需要平滑的参数,左右或上下移动滑块进行调整,合适后单击Replace,显示处理后的数据)。
iv) 寻峰:点击Peak Search,设定寻峰参数(门槛threshold与峰宽Width 标定,可以上下移动滑块进行调整)。
点击“Append to list”标定全谱衍射d值(标定漏峰只需按左键将“?”拖移至峰顶点击即可,删除峰可点击删除峰与“×”即可),此时数据在peak状态列于框内。
(2) 选定所有的峰,单击Made DIF生成DIF文件。
(4)物相的定性分析:点击Search/Match。
在Search/Match框内选择前三个Quality Marks,选择可能的元素,并选择Pattern,点击Search进行检索/匹配。
(先选Toggle All/点击左上角的元素“H”可以将所有的元素变为红色,即肯定没有。
/选择肯定有的点成绿色。
/选择可能有的点成灰色。
红色肯定没有。
)。
最后根据列表给出的可能物质通过比较卡片内的谱线和实际测量出谱线的吻合程度来确定组成成分,也就完成了X射线衍射的初步分析工作。
实验数据处理:(1)对Fe和Cu样品,其中可能氧化有氧,实验初步测量结果图如下图5 样品1的测量谱线通过实验软件,定性分析出其中有Fe2O3,,CU2+1O,以及alpha Fe2O3,。
其图谱与测量的匹配性如下;对于alpha Fe2O3,其谱线与测量谱线的吻合度如下图6,蓝色线为alphaFe2O3的谱线图6 alpha Fe2O3谱线与测量谱线的匹配可以看出有几个明显的峰吻合,可以判断样品中含有alpha Fe2O3; 对于Fe2O3,其蓝色谱线与测量谱线的吻合度如下图7图7 Fe2O3谱线与测量谱线的吻合同样可以看出。
有几个小峰与测量谱线重合,样品中存在Fe2O3对于CU2+1O的蓝色谱线与测量谱线的吻合度如下图8图8 CU2+1O的谱线与测量谱线的吻合可以看出,几个特别强的峰均与CU2+1O吻合,可以说样品中含有CU2+1O。
综上和三者谱线之和与测量谱线的吻合度,可以看出,三种样品的图谱基本上把所有的峰都匹配了,如下图9由此基本上可以定性分析出样品中的物质是Fe2O3,,CU2+1O,以及alphaFe2O3(2)Mg和Si样品,其中可能氧化有O,其实验测量的谱线图如下图10 样品2的测量谱线同样通过分析软件,可以分析出样品中只含Mg和Si两种物质,其各自的匹配性如下:Mg的蓝色谱线与测量谱线的吻合度:2.Si的蓝色谱线与测量谱线的吻合度:3.综合Si和Mg两者谱线和与测量谱线的吻合度如下图,可以基本看出,测量谱线所有的峰都被匹配了。
从此图可以基本上定性分析出该样品中只含有Mg和Si.实验讨论物相鉴定方法特点与注意点不是单纯的元素分析,能确定组元所处的化学状态(式样属何物质,那种晶体结构,并确定其化学式)。
可区别同素异构物相,尤其是对多型、固体有序-无序转变的鉴别。
样品由多组份构成时,可区别是固溶体或是混合相(多组份物相)。
可分析粉末状、块状、线状试样。
样品易得,耗量少,与实体系相近,应用非常广泛。
物相必是结晶态,可检出非晶物。
微量相(如<1%wt)物相鉴定可利用物理化学电解分离萃取富集办法,如无法萃取可加大辐射功率,使有可能出现3条衍射峰,即可鉴定物相,如辅之以其它方法更有利判定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