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和栈试讲20分钟教案

合集下载

数据结构教案-详细版-第3章栈和队列教案

数据结构教案-详细版-第3章栈和队列教案

xxxx学院教案首页xxxx学院教案附页第一学时(栈的定义、常用操作与顺序存储的实现)一、情景导入(1)引出栈的概念由线性表引出栈:栈是线性表的一种,只是在操作上,与线性表有所差别。

如果没有道具,借用课本,粉笔盒或学生自主进行展示。

(2)进入主题,讲解栈的特点与线性表进行类比,栈与基础线性表的差别,在于它的操作受限、取数的方式不如线性表自由。

可以结合图3-1中的图示,引导学生回想存取碗时的具体操作,帮助学生领悟栈的特点。

图3-1 一摞碗二、知识讲解(1)栈的特点结合图3-2中栈的结构图,对栈的操作原则——后进先出,进行讲解。

图3-2 栈的结构图(2)栈的常用操作栈的常用操作如下:•创建栈(初始化栈)•判断栈是否为空•进栈•出栈•获取栈顶元素•获取栈的长度•销毁栈在对栈的原则进行讲解之后,对栈中常用操作进行总结。

(3)栈的顺序存储实现栈是线性表的一种,顺序存储的栈是一种顺序表。

在知识点(2)提到的操作中,进栈和出栈是可以展示出栈特点的特色操作,可以结合图示,对这两种操作的实现进行详细说明;此外,简单叙述栈中其余功能的实现方法。

在讲解完顺序栈中的各种操作之后,结合书中例3-1给出的代码,带领学生掌握栈的实现方法。

第二学时(栈的链式存储实现)一、知识回顾(1)对上节课留的作业进行答疑。

(2)回顾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

上个学时讲解了栈的定义、栈的特点与栈的顺序实现,本学时来探讨栈的链式存储实现。

二、知识讲解(1)链栈的数据结构定义链栈是一种链表,与顺序栈相同,链栈在操作时也受到限制,遵循“后进先出”的原则。

结合链表的数据结构定义,引导学生完成链栈的数据结构定义。

(2)链栈的实现链栈的存储方式与链表相同,操作原则与顺序栈相同。

从这两点出发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找到链栈实现的思路,然后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由学生自主分析巩固链栈操作的实现方法,之后结合学生自主实现链栈时遇到的问题,对链栈进行讲解。

(用栈实现四则运算)三、情境引入通过计算机的算术运算功能,引出本学时的主题: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大多都是基于对数据的操作,给出一个运算式,计算机能迅速计算出结果,若运算时有误,如运算式“1+3*(2+5”,右边少了一个“)”,编绎器会立刻检查出错误并报告,那么计算机是如何做到的呢?藉由以上问题,引出逆波兰表达式。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 竞赛班数据结构专项培训教程 03栈和队列教案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 竞赛班数据结构专项培训教程 03栈和队列教案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竞赛班数据结构专项培训教程 03栈和队列教案§3.1 栈栈(stack)是一种仅限于在称为栈顶(top)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另一端则被为栈底(bottom)。

不含元素的空表称为空栈。

栈的特点: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简称:栈的表示和实现和线性表类似,栈也有两种存储结构。

(1).顺序栈顺序栈即采用的顺序存储结构来表示栈,通常采用数组来实现。

采用顺序栈受数组空间的约束,有“溢出”的可能,编程前应作空间估算,若有溢出可能,应作溢出判断及相应的处理。

在一个程序中,常常会出现同时使用多个栈的情形。

为了不因栈上溢而产生错误中断,必须给每个栈预分一个较大的空间,但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栈实际所用的最大空间很难估计;而且各个栈的实际使用量在使用期间是变化的,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即其中一个栈发生上溢,而另一个栈还是空的。

设想,若令多个栈共享空间,则将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并减少发生栈上溢的可能。

所以,可以采用两个栈共享空间的方法:假设在程序中需设两个栈,并共享一维数组空间。

则利用“栈底位置不变”的特性,可将两个栈的栈底分别设在数组空间的两端,然后各自向中间伸展(如图),仅当两个栈的栈顶相遇时才可能发生上溢。

(2).链栈采用链式存储结构的栈简称链栈。

对于链栈,不含产生单个栈溢出的情况,但要记得回收结点空间(dispose(p)),否则会出现整个空间被占满,new(p)过程无法实现(即无法申请新的结点空间)的情况。

【练习】回文串识别输入一字符串,判断它是否为一回文串。

所谓回文串是指去掉其中的空格与标点符号等非字母符号后,从前后两个方向读到的串相同,例如:ten animals I slam in a net. (我将十只动物装在网里)输入:一字符串 输出:Yes 或No§3.2 队列队列(queue )是所有的插入都在一端进行,而所有的删除都在另一端进行的线性表。

栈和队列说课稿

栈和队列说课稿

数据结构(C语言版)栈的基本操作及特点说课文稿各位老师、同学们好,现在开始我的说课。

今天我的说课的内容是栈,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规划教材《数据结构(C语言版)》,该教材为严蔚敏、吴伟名编著、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栈。

本教材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满足职业院校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实际需求。

数据结构是高职高专院校各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核心课程。

通过数据结构的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非数值计算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操作在计算机中表示和实现的能力,以便为应用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相应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技术。

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和复杂程序设计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栈的基本操作和及其特点,本课是在学习了线性表之后的进一步学习,是学生将来学习编程的基础,在课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本课对学生了解区分栈和队列的入栈出栈、入队出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拟确定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应用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多种学习方法,提高抽象思维和举一反三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将以内容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职业能力为目标,社会需求为背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说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重点是掌握栈的特点,栈的基本操作的实现算法,我将通过讲授法生动形象的描述栈顶和栈底,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和概念,通过演示简单有趣的汉诺塔游戏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来加以突出。

数据结构详细教案——栈和队列资料

数据结构详细教案——栈和队列资料

数据结构教案第三章栈和队列目录3.1栈的基本概念 (2)3.1.1 栈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2)3.1.2 顺序栈 (2)3.1.3 链栈 (4)3.2栈的应用 (4)3.2.1 数制转换:将十进制数N转换成其他d进制数 (4)3.2.2 括号匹配的检验 (4)3.2.3 行输入处理程序 (4)3.2.4 迷宫求解 (5)3.2.5 表达式求值 (5)3.3栈与递归的实现 (6)3.4队列的基本概念 (6)3.4.1 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6)3.4.2 链队列 (7)3.4.3 循环队列 (8)3.5队列与栈的应用 (8)3.5.1 离散事件模拟 (8)第3章栈和队列3.1 栈的基本概念3.1.1 栈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1、栈的逻辑特征1)限定在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2)栈顶——表尾端;栈底——表头端3)后进先出的线性表2、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ADT Stack{数据对象:D={a i |a i∈ElemSet, i=1,2,…,n, n≥0}数据关系:R={R1},R1={<a i-1,a i>|a i-1,a i∈D, i=2,3,…,n }基本操作:InitStack( &S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栈SDestroyStack( &S )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操作结果:销毁栈SClearStack( &S )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操作结果:将栈S重置为空栈StackEmpty( S )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操作结果:若S为空栈,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StackLength( S )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操作结果:返回栈S中数据元素的个数GetTop( S, &e )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且非空操作结果:用e返回S中栈顶元素Push( &S, e )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操作结果:插入元素e为新的栈顶元素Pop( &S, &e )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且非空操作结果:删除S的栈顶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StackTraverse( S, visit( ) )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且非空操作结果:从栈底到栈顶依次对S的每个数据元素调用函数visit( )。

队列和栈试讲20分钟教案

队列和栈试讲20分钟教案
本堂课所要讲授的栈与队列,是数据结构中最基础的线性结构。通过本堂课学习,学员们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到了什么是数据结构,为后期数据结构设计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划分为理解、熟知、掌握三个层次
首先要让学员理解栈和队列的定义,以及其基本思想;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栈和队列的结构设计、操作过程了熟于心;最终目的是掌握栈和队列的算法设计技巧。
计算机中用到的栈。
给出春运示例。
如果队列突然变成栈,示例。
习题。
top初值为-1,栈满时为StackSize-1.
top表示的栈顶数据的位置
讲解为什么要这么定义顺序栈
为什么top的初值为-1。
数组的特性
如何判断一个栈空?
判断其top值是否为-1
如何判断一个栈满?
判断其top值是否为StackSize-1
假设s已指向某个栈
int StackFull(seqstack *s)
{
if( s->top = = StackSize-1)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4)入栈
int push(seqstack *s, char x)
{
if(s->top== StackSize-1 )
{ error(“栈满”); return 0; }
为什么是StackSize-1?
数组特性
入栈首先要判断是否栈满。
插入数据和top值改变哪个先?
top值
代码举例
出栈首先要判断是否栈空。
删除数据和top值改哪个先?
代码举例
和出栈的区别:不改变栈的状态。
(二)什么是队列
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FIFO)的数据结构,队列有两个指针一个指向队尾,一个指向队首。它是只允许在一端删除,在另一端插入的线性表,允许删除的一端叫做队头(front),允许插入的一端叫做队尾(rear),也就是说数据从队尾进,从队首出。

【教学课件】第三章 栈和队列

【教学课件】第三章 栈和队列

• 按照以上过程扫描到中缀表达式结束符@时, 把栈中剩余的操作符依次出栈并输出,就得 到了转换后的后缀表达式。
• 书中例子:
2021/8/17
35
• 后缀表达式求值时,不需要再考虑操作 符的优先级,只需从左到右扫描一遍后 缀表达式即可。可设置一个栈OPND用以 存放操作数。
• 后缀表达式求值算法的基本思路: • 从左到右扫描,依次读入表达式中的每
2021/8/17
2
进栈示例
2021/8/17
3
出栈示例
2021/8/17
4
• 例:
• 假定有4个元素A,B,C,D,按所列次 序进栈,试写出所有可能的出栈序列。 注意,每一个元素进栈后都允许出栈, 如ACDB就是一种出栈序列。
• 解:可能的出栈序列有ABCD,ABDC, ACBD,ACDB,ADCB,BACD, BADC,BCAD,BCDA,BDCA, CBAD,CBDA,CDBA,DCBA。
2021/8/17
14
(4) 取栈顶元素操作
• template <class T,int MaxSize>
• T SeqStack<T,MaxSize>::Top( )
•{
• if (top==-1)

{cerr<<"下溢"; exit(1);}
• return data[top];
•}
2021/8/17
38
队列的基本操作
1、构造一个队列 2、进队操作-----将新元素插入队尾 3、出队操作------队列头元素出队 4、取队列头元素 5、判定队列是否为空
2021/8/17
33
• 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的基本思路:

数据结构与算法栈与队列教学设计.

数据结构与算法栈与队列教学设计.

数据结构与算法“栈与队列”教学设计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赵海燕1. 栈与队列在课程中的定位和前测知识点栈和队列作为两种重要的线性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从简单的表达式计算到编译器对程序语法的检查,再到操作系统对各种设备的管理等等都有它们的用武之地。

从逻辑角度来说,栈和队列都是典型的线性结构。

但与线性表不同的是,栈和队列上的操作比较特殊,受到一定的限制,仅允许在线性表的一端或两端进行,因而栈和队列常被称为操作受限的线性表,或者限制存取点的线性表。

栈与队列一章主要介绍栈与队列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应的存储实现,并重点介绍了栈的应用,以表达式转换和求值为例来说明。

栈与递归之间关系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递归算法到非递归算法的机械转换是本章的选讲内容。

队列的顺序实现中的一些相关考虑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由此可揭示数据结构设计的一些准则。

作为基础的数据结构,栈与队列在本课程后续的章节中多有用到,例如,树结构和图结构的周游,因而本章在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中占有前测知识点要求如下,可以视情况给学生补充:(1)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2)排列、组合的概念和计算;(3)动态存储分配的概念。

2.学习目标(1)理解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2)熟练掌握栈和队列上的常用运算;(3)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栈解决实际问题;(4)理解函数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本质,了解栈与递归的关系;(5)了解递归算法到非递归算法的转换机理和方法;(6)掌握如何使用队列解决实际问题。

3. 知识点和学时分配理论授课4-5学时,建议安排实验6学时。

以下内容是本课程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在授课中必须完全涵盖,各知识点建议授课时间如下:栈的抽象数据类型10分钟顺序栈和链式栈50分钟表达式求值60分钟栈与递归60分钟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10分钟顺序队列30分钟链式队列20分钟此外,可视学生的状况和程度,选择补充讲授递归到非递归的转换60分钟4.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包括:(1)栈的运算及其顺序实现;(2)中缀表达式到后缀表达式的转换;(3)后缀表达式的求值;(4)栈与递归;(5)队列运算及其顺序实现。

栈和队列教案

栈和队列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数据结构(C语言版)授课班级:技校二年级学生授课学时:1学时授课章节:第三章栈和队列课型:理论课任课教师:***一下,地铁到终点站后想要再原路返回,向另一个方向出发,地铁是怎样调整方向的呢大家可以先在心里想一下,看是否与我们这节课所介绍的方法一致。

图1 地铁站入站出站再比如我们餐厅中一叠一叠的盘子,如果它们是按1,2,3,……,n的次序往上叠的话,那么使用的次序应该是什么样的必然是依从上往下的次序,,即n,......,3,2,1。

它们遵循的是规律正是本节课要讨论的“栈”的结构特点。

对图1 进行抽象,用地铁的每节车厢表示栈中每个元素这样就得到一个栈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 栈的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一个进栈的a1为栈底元素,最后一个进栈的an为栈顶元素,进栈和出栈也是同一个方向。

这也是最基本的栈的示意图。

需要同学们熟知。

其实,要解决这个出站问题就离不开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进约定a n端为栈顶,a1 端为栈底。

基本操作:InitStack(&S)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栈 S。

DestroyStack(&S)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栈 S 被销毁。

StackEmpty(S)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栈 S 为空栈,则返回TRUE,否则 FALE。

GetTop(S, &e)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用 e 返回 S 的栈顶元素。

StackLength(S)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 S 的元素个数,即栈的长度。

ClearStack(&S)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 S 清为空栈。

Push(&S, e)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插入元素 e 为新的栈顶元素。

Pop(&S, &e)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删除 S 的栈顶元素,并用 e 返回其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序栈:
利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自栈底到栈顶存放栈的数据元素。
栈顶top随着插入和删除而变化的,数据入栈或出栈时使整形变量top分别加1或减1。
思考:top的初值是多少?栈满时top是多少?
top表示的是栈顶数据的位置,还是栈顶数ackSize 10
数据结构的栈和队列
导课:
首先,回顾一下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线性表
线性表的定义:是n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
线性表是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即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数据元素之外,其他数据元素都是收尾相接的。线性表可以分为一般线性表和受限线性表。其中队列和栈就是受限线性表,受限表示对节点的操作受限制。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和操作,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数据结构。
计算机中用到的栈。
给出春运示例。
如果队列突然变成栈,示例。
习题。
top初值为-1,栈满时为StackSize-1.
top表示的栈顶数据的位置
讲解为什么要这么定义顺序栈
为什么top的初值为-1。
数组的特性
如何判断一个栈空?
判断其top值是否为-1
如何判断一个栈满?
判断其top值是否为StackSize-1
return x;
}
}
(6)取栈顶元素
int GetTop( seqstack *s,DataType *x)
{
if(s->top==0) return 0;
*x=s->data[ s->top ];
return 1;
}
四.小结
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引出顺序队列,下节课学习顺序队列。
给出M1911A1半自动手枪的示例,子弹进出弹夹就是一个生活中的栈
else
{
s->top++;
s->data[ s->top ]=x;
return 1;
}
}
(5)出栈
datatype pop( seqstack *s )
{
if(s->top== -1 )
{ error(“栈空”); return 0; }
else
{
x=s->data[s->top];
s->top--;
数据结构中的
栈和队列
学员十队五班
付彦丽
武警工程大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员能够了解栈和队列的定义、基本思想;熟知栈和队列的结构设计、操作过程;掌握栈和队列的算法设计技巧。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1.导课1分钟
2.栈和队列的相关概念5分钟
3.栈和队列的对比3分钟
4.顺序栈的实现10分钟
顺序栈的基本操作及判空判满
(1)构造一个空栈
假设s已指向某个栈
void initstack(seqstack *s)
{
s->top = -1;
}
(2)判栈空
假设s已指向某个栈
int StackEmpty(seqstack *s)
{
if( s->top =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3)判栈满
为什么是StackSize-1?
数组特性
入栈首先要判断是否栈满。
插入数据和top值改变哪个先?
top值
代码举例
出栈首先要判断是否栈空。
删除数据和top值改哪个先?
代码举例
和出栈的区别:不改变栈的状态。
假设s已指向某个栈
int StackFull(seqstack *s)
{
if( s->top = = StackSize-1)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4)入栈
int push(seqstack *s, char x)
{
if(s->top== StackSize-1 )
{ error(“栈满”); return 0; }
一.栈和队列
(一)什么是栈
栈是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是一种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 LIFO)的数据结构。我们把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top),另一端称为栈底(bottom),不含任何数据元素的栈称为空栈。
第一个进栈的元素在栈底,最后一个进栈的元素在栈顶;第一个出栈的元素为栈顶元素,最后一个出栈的元素为栈底元素。栈的插入操作通常称为进栈或入栈,栈的删除操作通常称为退栈或出栈。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的重难点,在顺序栈的实现、基本操作以及判空判满。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抽象,学生需要在脑海中勾勒出顺序栈的模型,才能更好的进行理解。
教学过程中借助PPT动画效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编程。
五.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学历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大三学员,课程主要开设在大三的上学期。学员在大一大二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程序语言设计》《C语言》等课程。所以其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并掌握了简单的C语言编程。但由于刚开始系统的学习计算机,所以其理论学习相对较多,实践应用较少,具有较好的模仿编程能力,但是独立编程能力较弱。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划分为理解、熟知、掌握三个层次
首先要让学员理解栈和队列的定义,以及其基本思想;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栈和队列的结构设计、操作过程了熟于心;最终目的是掌握栈和队列的算法设计技巧。
三.教学内容
栈和队列的相关概念
栈和队列的对比
顺序栈的实现
顺序栈的基本操作及判空判满
习题举例
其中重难点部分在顺序栈的实现及基本操作
六.教学方法手段
由于数据结构是一门很抽象的课程,单纯的讲授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故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学员学习方法采用讨论法、上机实验法。学员能在讨论中加深对栈和队列的理解,在课后的上机实验中对课程内容进行实现。
七.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
首先,回顾前面学习的线性表,作为导课,计算用时2min;利用生活实例对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进行讲授计划用时5分钟;将学员划分小组,对栈和队列进行对比,计划用时3分钟;结合演示讲解顺序栈的实现、基本操作、判空判满,计划用时10分钟;顺序栈应用精讲,计划用时4分钟;最后,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总结并布置作业。
typedef char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SeqStack
{ datatype data[ StackSize ];
int top;
} SeqStack;
SeqStack s; //s即为一个栈
SeqStack *sq=&s; //sq即为一个栈的指针
(二)顺序栈的基本操作
队列先进先出,栈先进后出。
栈是限定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队列是限定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操作的线性表。
它们都是在程序设计中被广泛使用的线性数据结构,即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相同,限定性的线性表结构。
三.顺序栈
栈的表示和实现有两种结构——顺序栈和链栈,本节课我们只讲顺序栈。
目前,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越来越深,各个学科对数据类型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数据结构这门课就是为了设计满足要求的数据结构。所以这门课不仅是一门必修课,还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堂课所要讲授的栈与队列,是数据结构中最基础的线性结构。通过本堂课学习,学员们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到了什么是数据结构,为后期数据结构设计打下基础。
5.顺序栈的应用举例4分钟
6.小结合布置作业1分钟
教学重难点:
顺序栈的实现、相关操作以及判空判满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上机实验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黑板
课型:
理论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及教学内容
备注
一.课程概述
这门课的名称叫做数据结构,所选用的教材为清华大学出版社,熊岳山编著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一书。这本书的理论讲解淑芬详细易懂,但应用实例相对较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添加相应的实例讲解。
(二)什么是队列
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FIFO)的数据结构,队列有两个指针一个指向队尾,一个指向队首。它是只允许在一端删除,在另一端插入的线性表,允许删除的一端叫做队头(front),允许插入的一端叫做队尾(rear),也就是说数据从队尾进,从队首出。
二.栈和队列的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