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拆装实验与注射成型实验
注射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注射模具拆装实验报告试验目的:进一步学习掌握注射模的基本结构及分类,学习注射模具的装卸过程,了解注射模的运动过程。
实验器材:内六脚扳手,一副塑料模具,两副金属模具,手套,橡皮锤,紫铜棒,两根直径12的螺丝,游标卡尺。
试验过程:1.观察塑料模具。
仔细观察塑料模具,在模具分开时了解模具的基本结构,观察动定模上的器件以及模腔,想象出成型件的形状是如何。
来回推动模具,了解注射生产过程模具是如何运动的,推动顶针,了解顶针如何将成型件顶出。
经试验指导员介绍,了解模具的各个基本组成部件。
2.拆卸金属模具。
共两副金属模具,大小都差不多,一副有吊环,带上手套,开始拆卸模具,先拆小的模具。
将模具横放,用橡皮锤均匀敲打动模座板四周,使动定模分离。
然后用内六脚扳手卸下定模上的螺丝,再卸下定位圈上的螺丝,将定模座板,定模板,定位圈和注口衬套分离,定模拆卸完毕。
将拆卸好的定模部件放在操作台的另一边,原理操作区,摆放整齐,接下来拆卸定模。
将2根直接12的螺丝旋入动模边缘的调模螺孔内,然后借助其动模旋转,使定模底部朝上,拆下四个长螺丝,即直径较大的。
然后将动模座板和模脚拿下来,再拆除动模座板上余下的四个螺钉,将定模座板和模脚分离。
推板和退出固定板被螺丝固定在一起,可直接将推板从动模板上拉出来将推板和推出固定板和顶针分离。
3.装配模具。
装配定模,将注口衬套和定位圈装上定模座板,然后对准定模板上为注口衬套留的孔,将定模座板和定模装配在一起,然后拧上螺丝。
然后装配定模,先将推板装上动模垫板,然后对准插入顶针,将定模座板和模架装好,上紧短螺丝,按照模具侧面配对记号,将装好的动模座板和模架倒放装再以装好的动模垫板上。
最后将动定模装好。
4.完成另一副模具的拆装。
这副模具与上一副基本相同,大体拆装过程相似,区别是,1,有吊环,2,有行程限制块,拆模具之前先把活动镶件上的固定推板的螺丝拆下来,3,此模具上的顶出装置用的是推板,直接用顶针将其顶出。
塑料拆装模具实训报告

塑料拆装模具实训报告
报告人:学号:报告班级:
报告时间:同组人员:
一、实训目的
1、通过本单元的实训,使学生掌握一般塑料注射模具的拆装工序、拆装工艺及模
具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熟悉塑料注射模具的结构组成及动作原理,为以后学习塑料注射模具的
结构设计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
二、拆装步骤
1、在钳工台上,分离定、动模具,用铜棒或铝棒,或者在模板或零件上垫上较大
面积的铁板后,方可以用锤子敲击,保证导柱导套不要划伤。
2、拆开定模部分所有零部件,注意不要刮伤工作表面,同时,在拆卸模板的固定
螺钉时,必须采用对角交叉逐渐松开的方法,而不能逐个地彻底地拆卸,填写实训报告。
3、拆开动模部分所有零部件,注意不要刮伤工作表面,填写实训报告。
4、分别组装起定、动模部分。
5、合并定、动模部分呢。
6、收拾工具,清理现场。
三、实验装备
1、塑料注射模具
2、操作工具:铜棒、内六角扳手、润滑油等
3、测量工具:钢直尺等
四、注意事项
1、在拆装模具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防止模板或模具零件砸到同伴或者自己。
2、在拆装模具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防止拆装工具伤害到同伴或者自己。
五、实训报告
(*表示若模具中有此结构则画“√”)
2、分离定、动模具
1)定模部分是由
组成。
2)动模部分是由
组成。
(*表示若模具中有此结构则画“√”,并填写相应的尺寸)
4、成型零部件。
《塑料模具设计》拆装与测绘实验报告 (4)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实验指导书陈璞陈绮丽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2007年01月实验指导书实验项目名称: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实验项目性质:普通实验所属课程名称: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实验计划学时:2一. 实验目的1.了解典型注射模的基本结构,认识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作用。
2.了解注射模具与注射机的安装关系,掌握注射模设计时要校核的注射机基本参数。
3.了解在注射机上安装模具的程序。
4.学习对试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安装模具到注塑机上,调整锁模机构使模具处于安全工作状态。
2.测试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
3.注射标准试样。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1.SZ-60塑料注射成型机一台。
2.塑料试样注射模具一副。
3.工具:钢尺、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螺丝刀、锤子、铜棒等。
4.实验用塑料:聚丙烯(PP)、聚乙烯(PE)或聚苯乙烯(PS)。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1.根据所加工塑料调整注射机料筒、喷嘴的加热温度并打开加热。
打开注射座冷却水开关。
2.把模具安装在注射机上。
(1)用钢尺测量模具厚度,调整注射机锁模机构的闭合厚度与模具厚度相适应(约小于模具厚度1mm)。
(2)测量注射机定位孔尺寸,在模具上装上相同尺寸的定位环。
(3)测量注射机锁模机构水平拉杆、垂直拉杆的内侧距离,检查模具长宽尺寸是否能安装在该注射机上。
(4)把顶出杆调整在最小顶出距离的位置,把注射机的控制旋钮置于手动操作位置,打开动模板,将模具用起吊装置吊入注射机锁模机构中,并将模具的定位环对正注射机的定位孔中,用点动使注射机的动模板慢速合模,用螺栓或压板固定模具前定模板,放松吊装机构,点动松开注射机动模板少许距离后重新锁紧模具,用螺栓或压板固定模具动模。
开闭模几次检查合模时导柱导套及抽芯机构的运动是否顺畅,如果不顺畅,需松开动模重新调整,直至模具合模时导柱导套及抽芯机构的运动顺畅。
(5)调整锁模力及开模过程快慢速转换、低压保护,调整开模距离和顶出距离。
注塑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注塑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注塑模具拆装
实验目的:通过注塑模具的拆装实验,掌握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和调试速度。
实验器材:注塑机、注塑模具、手动工具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开启注塑机电源,调整注塑机工作温度和注塑模具所需的温度;准备必要的手动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
2. 拆卸注塑模具:按照注塑模具的拆卸顺序,依次拆卸模具上的螺丝、活塞等零件,将模具的主体分解出来。
3. 检查注塑模具:检查模具内部的零件,如喷嘴、熔体道、冷却水道等是否有损坏和堵塞情况,如有需要清洁或更换。
4. 组装注塑模具:按照注塑模具的组装顺序,将拆卸的零件按
照正确的位置和方向组装到模具上,并将各个部位的螺丝紧固。
5. 调试注塑模具:开启注塑机进行模具的注塑调试,调整注塑
机的参数和模具的熔体温度、冷却水温度、开模速度等参数,直
至注塑过程稳定。
实验结果:经过注塑模具的拆装实验,能够熟练掌握模具的结
构和工作原理,能够快速且准确拆卸、检查、维修、组装和调试
注塑模具,提高模具使用效率和调试速度,确保生产工作的正常
进行。
实验结论:注塑模具的拆装实验是注塑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
环节,通过此次实验能有效提高模具使用效率和调试速度,确保
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同时,注塑模具的维修和保养也非常重要,定期清洗、润滑和更换零部件可以延长模具的寿命,减少生产成本。
塑料模具拆装实验2

南京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验项目名称塑料模具拆装实验实验学生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指导教师赵利群实验时间实验地点 5-111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塑料注射模拆装,掌握典型注射模结构组成,各部件功能和动作顺序,特别要分析浇注系统、顶出部分、抽芯机构的形式特点。
2.预习要求做本实验之前,每个学生要熟悉单分型面、双分型面注射模结构组成及各部件作用。
二、实验设备与用具塑料注射模、扳手、起子、游标卡尺、HT80卧式螺杆注射机。
三、实验原理注射模具的结构是由注射机的形式和制件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的。
凡是注射模具,均可分为动模和定模两大部分。
注射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型腔和浇注系统,开模时动模与定模分离,取出制件。
定模安装在注射机的固定模板上,而动模则安装在注射机的移动模板上。
根据模具上各个部分所起的所用,可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成型部件型腔是直接成型塑料制件的部分.它通常由凸模(成型塑件内部形状),凹模(成型塑件外部形状),型芯或成型杆、镶块等构成。
2.浇注系统的构成将塑料由注射机喷嘴引入型腔的流道称为浇注系统,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及冷料井组成。
从注塑机喷嘴至模具型腔的熔融树脂流路称之为流道,其浇口套内树脂流路称之为主流道,其余部分称之为分流道。
分流道末端通向型腔的节流孔称之为浇口,在不通向型腔的分流道的末端设置冷料井。
3.导向部分为确保动模与定模合模时准确对中而设导向零件。
通常有导向柱、导向孔或在动模定板上分别设置互相吻合的内外锥面,有的注射模具的顶出装置为避免在顶出过程中顶出板歪斜,还设有导向零件,使顶出板保持水平运动。
4.侧向抽芯机构带有外侧凹或侧孔的塑件,在被项出以前,必须先进行侧向分型,拔出侧向凸模或抽出侧型芯,然后方能顺利脱出。
5.顶出机构在开模过程中,将塑件从模具中顶出的装置。
通常由推杆、推杆固定板、推出底板,主流道拉料杆及推出部分的导柱、导套联合组成。
塑料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塑料模具拆装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塑料模具拆装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塑料模具的拆装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模具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加深对塑料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实验器材:塑料模具、扳手、螺丝刀、手套、安全眼镜等。
实验原理:塑料模具用于制造塑料制品,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
拆装模具时,需先了解模具的结构及各部分所起的作用,再按照正确的拆装顺序进行拆装。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确认模具已停止运作,戴好手套和安全眼镜。
2. 拆卸模具固定螺钉:使用扳手或螺丝刀,拆卸模具上的固定螺钉,注意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 分离模具:将塑料模具分离成上、下两部分,注意不要伤害到内部零件。
4. 检查模具零件:拆卸模具后,应检查模具内零件的完整性,确保无遗留问题。
5. 处理模具故障:如遇模具故障,应首先确认故障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维修或更换。
6. 清洗模具:拆卸完毕后,应及时对模具进行清洗,确保模具内部不留有杂质。
实验注意事项:1. 拆卸模具前,需确保模具已停止运作,以免造成危险。
2. 在拆卸模具过程中,需注意不要损伤零部件。
如不确定操作方法,应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3. 拆卸模具后,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模具正常工作。
4. 拆卸完毕后,应及时对模具进行清洗,预防杂质影响模具工作效果。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塑料模具的拆装方法,了解了模具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加深了对塑料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同时,也掌握了模具拆装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为今后模具维护与修理打下了基础。
塑料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塑料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对塑料模具的拆装操作,掌握模具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了解模具的保养及维修。
实验器材:
塑料模具、螺丝刀、扳手、钳子、润滑油、皮带轮。
实验步骤:
1.准备好所需工具和润滑油。
2.对模具进行彻底清洁,确保模具表面无任何杂物。
3.使用螺丝刀、扳手、钳子等工具拆卸模具,注意顺序和方式。
4.在拆卸过程中,将每一步拆卸的零部件放在干净平整的工作
台上,并细心观察和记录,以便将来组装时能够正确的装配。
5.在拆卸过程中,检查每一钢模的损伤情况,如有损伤及时更换。
6.在解除模具时,要注意安装方向和开锁位置,并按照相应的
流程逆序操作,清洗每个被拆卸的部分。
7.涂抹润滑油,以保护和维护每个零件。
8.在组装过程中,按照拆卸的逆序进行组装,在紧固配件前几
号先调整好每个模具的位置。
9.在紧固配件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能过紧或过松,使模具
配合得紧密而不臭气。
10.在组装完成后,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模具使用正常。
实验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掌握了模具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了解模具的
保养及维修。
在拆装模具的过程中,我注意每一步的顺序和方式,清晰地观察并记录了每个被拆卸的部分。
在组装过程中,我按照拆卸的逆序进行组装,并在紧固配件时注意力度适中,确保模具使用正常。
实验结论:
通过加强对塑料模具的学习,我对塑料模具的使用、维护等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掌握了更多实用技能,能够更好地处理模具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
注射模拆装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注射模具的结构和组成。
2. 掌握注射模具的拆装方法及技巧。
3. 提高对注射模具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注射模具是塑料成型加工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其结构复杂,拆装过程较为繁琐。
通过拆装实验,可以了解模具的各个部件及其作用,为模具的维修、保养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注射模具一套2. 拆装工具一套3. 模具润滑油4.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模具准备- 将注射模具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确保模具表面清洁。
- 打开模具的锁模机构,确保模具处于开启状态。
2. 拆装模具- 拆装顺序: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拆装:1. 拆卸顶杆和顶杆固定板。
2. 拆卸冷却水道。
3. 拆卸模具座。
4. 拆卸滑块和滑块固定板。
5. 拆卸模板和模板固定板。
6. 拆卸动模和定模。
- 拆装方法:1. 使用拆装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拆卸模具部件。
2. 在拆卸过程中,注意保护模具表面,避免划伤或损坏。
3. 拆卸过程中,对拆卸下来的部件进行编号,以便于组装。
3. 检查模具- 检查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如顶杆、滑块、模板等。
- 检查冷却水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现象。
- 检查模具各部件的间隙是否合适。
4. 组装模具- 按照拆卸顺序的相反顺序进行组装。
- 在组装过程中,注意润滑各运动部件,确保其正常运行。
- 组装完成后,检查模具是否装配正确,各部件是否运动顺畅。
5. 实验记录- 记录拆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 记录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及维修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拆装过程顺利,未发现异常情况。
2. 模具各部件磨损情况如下:- 顶杆:轻微磨损,需进行磨削处理。
- 滑块:磨损较严重,需更换新滑块。
- 模板:磨损较轻,无需处理。
- 冷却水道:畅通,无堵塞现象。
3. 模具各部件间隙合适,运动顺畅。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注射模具的拆装方法及技巧,提高了对模具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2. 模具拆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模具表面,避免划伤或损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塑料模具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塑料模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2、把握成型零件、结构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3、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塑料注射模具结构的熟悉。
二、实验器材1、双分型面注射模1台;2、内六角扳手、卷尺、木锤等工具一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拆卸前预备认真看看分析预备好的模具,了解各零部件的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2、开始拆卸把握该模具各零部件的结构及装配关系后,接下来开始拆卸模具3、模具外部清理与看看认真清理模具外看的尘土及油渍,并认真看看典型注射外看。
记住各类零部队结构特征及其铝箔,明确它们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向〔位〕。
明确各零部件的位置关系及其工作特点。
4、典型注射模的拆卸工艺过程〔图为双分型面注射模〕〔1〕首先从分型面B-B把模具分为定模和动模局部。
〔2〕定模局部拆卸顺序。
拆卸浇口套15—拆卸限位销钉3——定模座板14-导柱4—定距拉板1-弹簧2-中间板13〔3〕动模局部拆卸顺序拆下推件板5-拆卸型芯固定板〔动模板〕6支承板7和模足8三块板间的紧固螺钉-取下模足8-拆卸推出机构〔拆推板9上紧固螺钉-推板9-推杆11-推杆固定板10-支承板7-动模板6-凸模-导柱125、用煤油、柴油或汽油,将拆卸下来的零件的油污,稍微的铁锈或附着的其它杂质擦拭洁净,并按要求有序存放。
6、典型注射模的组成零件按用途可分为三类:成型零件、结构零件和导向零件,看看的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并记住名称。
〔1〕成型零件:凹模、凸模、型芯、螺纹型芯、螺纹型环等〔2〕结构零件:动模座板、垫块、推板、推杆固定板、动模板、定模板、定模座板、浇口套、推杆、复位杆〔3〕导向零件:导柱、导套、小导柱、小导套7、典型注射模装配工艺过程〔1〕装配前,称检查各类零件是否清洁,有无划伤等,如有划伤或毛刺(特殊是成型零件〕,应用油石油平坦。
〔2〕动模局部装配:将凸模型芯、导柱12等装进型芯固定板〔动模板〕6,将支承板7与动模板6的基面对齐。
将推杆11穿进推杆固定板10、支承板7和动模板5.然后盖上推板9,用螺钉拧紧,再将模足与支承板用螺钉与支模板紧固联接。
最后在动模板上推件板。
〔3〕定模局部装配将浇口套15装进到定模座板14上,然后将弹簧2放进中间板13,将导柱4穿进定模座板14和中间板13,再插进距拉板1,把限位销钉联接到中间板13上。
〔4〕将动模局部与定模局部从分型面B—B合上。
四、实验心得通过塑料模具拆装实验,我熟悉了塑料模结构、各零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
把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
培养了我的实践动力能力。
实验二注射成型实验一、实验目的〔1)分析制品成型工艺条件之间的关系。
〔2〕明确制品工艺分配关系和拟定合理的工艺条件〔3〕查寻导致废品的成型工艺因素,学会调整成型参数;二、实验内容1、实验内容〔1〕看看典型塑料零件注射加工过程,弄清注射周期各步骤状况,包括,预塑、注射、保压、冷却、开模、推出、取件、合模。
在些周期中,冷却时刻与预塑时刻的一段重合。
〔2〕看看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3〕熟悉注射工艺参数温度:注射过程控温局部及原理,温度的设定方法及调节方法、压力对注射产品的妨碍。
压力:注射过程压力操纵部位及原理,压力的设定方法及调节方法、压力对注射产品质量的妨碍。
时刻:注射过程时刻操纵部位及原理,时刻操纵设定方法及调节方法、时刻对注射产品质量的妨碍。
2、实验程序(一)开机与调试翻开电源,预热注塑机。
同时设定料温,让模具试运行,在升温过程中,通过开、闭模具空顶出模具是否安装、调试停当,同时看看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
〔二〕闭模动模快速进行闭合,与定模将要接触时,合模动力系统自动切换成低压〔即试合模压力〕以低速靠拢后,再切换成高压将模具合紧。
〔三〕注射装置前移动和注射确认模具合紧后,注射装置前移,使喷嘴与模具贴合。
液压油进进注射油缸,推动与油缸活塞杆相连接的螺杆,将螺杆头部均匀塑化的物料又规定的压力和速度注进模具型腔,熔料布满模腔的时刻极短。
熔体能否布满与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料温紧密相关。
注射压力使熔体克服料筒、喷嘴、浇注系统流道,模腔等处流淌阻力,以一定的充模速度注射模腔,一经注满,模腔等处的压力即会迅速增大到最大值,而充模速率迅速下落,熔料受到压实。
在其它工世条件不变时,注射压力过高,那么熔料在模腔内充填充填过量;注射压力过低,那么熔料充模缺乏,在制品外看质量和内存性能上都有相应妨碍确定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大小时,需考虑原料、制品、模具、注射机、以及其它条件等情况,参考经验数据,分析成型过程及制品外看,通过实际成型检验,最终确实。
〔四〕保压注射模腔的熔料,由于冷却作用,物料产生收缩,出现空隙,为此须对熔料维持一事实上的压力使之接着注进进行补缩、增密。
这时,螺杆作用面的压力为保压力。
保压时螺杆位置将会少许前移。
保压程序中要紧操纵的工艺条件保压压力和保压时刻。
它们关于提高制品密度,稳定制品外形,改善制品质量均有关系。
保压压力可又等于或低于注射压力,大小又施行压实、补缩作用为量度。
保压时刻维持浇口刚封闭为好。
过早卸压会引起物料倒流,产生制品缺乏的毛病;而保压时刻过长或保压压力过大,过量的填充会使浇口四周而形成内应力,易引起开裂,还会造成脱模困难。
〔五〕冷却和预料完成保压过程,卸除保压压力之后,模腔内的塑料还需要要一段时刻来与模具进行热交换冷却型。
该段冷却时刻的长短与塑料的结晶性能、状态转变温度、制品厚度、刚性、模具冷却效率、模温等有关。
最短冷却时刻应以制品在脱模时,具有抗拒推顶变形的足够刚性为限。
在保证制品质量的前提下,为获得良好的设备效率和劳动效率,要尽量减少冷却时刻和其它程序时刻,又求缩短成型周期。
妨碍冷却过程的重要因素,除了冷却时刻外,还有模温度操纵。
提高模温度不仅是助于维持熔体温度,便于溶体流淌,对充模有益,而且可又调整塑料的冷却速度,使之均匀一致。
模具温度还利于松弛分子取向,减少壁厚或流程长、外形复杂的制品因补缩缺乏、收缩不均、内应力高引起的弊病。
然而,模温高与缩短冷却时刻又是相互矛盾的。
关于结晶性塑料,模温直截了当妨碍其结晶度和晶体构型。
塑料在模腔内冷却定弄的温度上限有成型塑料的玻璃化温度或热变形温度确实。
制品在模内冷却定型的同时,注射机的螺杆在液压马达驱动下带动塑料流淌,由于螺杆头部熔料压力作用,使螺杆在转动的同时又向后退。
〔螺杆后移距离反映出螺杆头部所积存的熔料体积〕,当到达成型制品所需的计量时,螺杆即停止转动和后移,完成塑料程序,预备再次注射。
预塑过程中,螺杆头部熔料压力及注射油缸内液压回泄阻力分不称塑化压力及背压。
提高背压,物料受剪切增强,熔料温度上升,熔粒度的均化程度改善。
然而,螺杆输送能力减少,和螺杆转速低时一样,会延长预塑时刻,低背压一般为注射压力。
关于热稳定性差或者熔体粘度低的材料应该选择较低的背压。
关于热稳定性差或熔体粘度高的材料不适宜选择过程的螺杆转速。
料筒温度可又分为二至五段操纵。
由后段至前段逐渐增加温度,分布差通常在60摄氏度以内。
应防止喷嘴温度过低,发生物料凝聚堵塞喷嘴现象,或喷嘴温度过高,出现“流涎〞现象。
〔六〕注射装置后退和开模推出制品预塑过程完成时,为防止喷嘴与模具长时刻接触散热而形成冷料,可将注射装置后退,让喷嘴脱开模具。
模腔内物料冷却定型后,合模装置即行开模,由推出机构实现制品脱模动作。
并预备再次闭模。
三、原材料:PP四、要紧仪器设备注射成型机HTF90W1注射模〔一模一腔〕游标卡尺〔精确度m〕五、实验方法方法:在原料、注射机、模具不变条件下,仅改变假设干成型工艺条件制取制品。
六、实验记录〔1〕注射制品名称、塑料材料、颜色等。
PP聚丙烯乳白色〔2〕实验过程记录,实验过程分几步,每一步做什么工作。
〔一〕开机与调试翻开电源,预热注塑机。
同时设定料温,让模具试运行,在升温过程中,通过开、闭模具空顶出模具看看模具不否安装、调试停当,同时看看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
〔二〕闭模动模快速进行闭合,与定模将要接触时,合模动力系统自动切换成低压〔即试合模压力〕以低速靠拢后,再切换成高压将模具合紧。
〔三〕注射装置前移和注射确认模具合紧后,注射装置前移,使喷嘴与模具贴合。
液压油进进注射油缸,推动与油缸活塞杆相连接的螺杆,将螺杆头部均匀塑化的物料又规定的压力和速度注进模具型腔,熔料布满模腔的时刻极短。
熔体能否布满与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料温紧密相关。
注射压力使熔体克服料筒、喷嘴、浇注系统流道,模腔等处流淌阻力,以一定的充模速度注射模腔,一经注满,模腔等处的压力即会迅速增大到最大值,而充模速率迅速下落,熔料受到压实。
在其它工世条件不变时,注射压力过高,那么熔料在模腔内充填充填过量;注射压力过低,那么熔料充模缺乏,在制品外看质量和内存性能上都有相应妨碍确定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大小时,需考虑原料、制品、模具、注射机、以及其它条件等情况,参考经验数据,分析成型过程及制品外看,通过实际成型检验,最终确实。
〔四〕保压注射模腔的熔料,由于冷却作用,物料产生收缩,出现空隙,为此须对熔料维持一事实上的压力使之接着注进进行补缩、增密。
这时,螺杆作用面的压力为保压力。
保压时螺杆位置将会少许前移。
保压程序中要紧操纵的工艺条件保压压力和保压时刻。
它们关于提高制品密度,稳定制品外形,改善制品质量均有关系。
保压压力可又等于或低于注射压力,大小又施行压实、补缩作用为量度。
保压时刻维持浇口刚封闭为好。
过早卸压会引起物料倒流,产生制品缺乏的毛病;而保压时刻过长或保压压力过大,过量的填充会使浇口四周而形成内应力,易引起开裂,还会造成脱模困难。
〔五〕冷却和预料完成保压过程,卸除保压压力之后,模腔内的塑料还需要要一段时刻来与模具进行热交换冷却型。
该段冷却时刻的长短与塑料的结晶性能、状态转变温度、制品厚度、刚性、模具冷却效率、模温等有关。
最短冷却时刻应以制品在脱模时,具有抗拒推顶变形的足够刚性为限。
在保证制品质量的前提下,为获得良好的设备效率和劳动效率,要尽量减少冷却时刻和其它程序时刻,又求缩短成型周期。
妨碍冷却过程的重要因素,除了冷却时刻外,还有模温度操纵。
提高模温度不仅是助于维持熔体温度,便于溶体流淌,对充模有益,而且可又调整塑料的冷却速度,使之均匀一致。
模具温度还利于松弛分子取向,减少壁厚或流程长、外形复杂的制品因补缩缺乏、收缩不均、内应力高引起的弊病。
然而,模温高与缩短冷却时刻又是相互矛盾的。
关于结晶性塑料,模温直截了当妨碍其结晶度和晶体构型。
塑料在模腔内冷却定弄的温度上限有成型塑料的玻璃化温度或热变形温度确实。
制品在模内冷却定型的同时,注射机的螺杆在液压马达驱动下带动塑料流淌,由于螺杆头部熔料压力作用,使螺杆在转动的同时又向后退。
〔螺杆后移距离反映出螺杆头部所积存的熔料体积〕,当到达成型制品所需的计量时,螺杆即停止转动和后移,完成塑料程序,预备再次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