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8 塑料注塑成型工艺实验
注塑成型实验

注塑成型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柱塞式和移动螺杆式注射机的结构特点及操作程序;2. 了解注射机加工动作过程;3.了解注射成型工艺条件(温度、压力、时间)与注射制品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注射成型适用于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是高聚物的一种重要的成型工艺。
注射成型的设备是注射机和注塑模具。
它是使固体塑料在注射机的料简内通过外部加热、机械剪切力和摩擦热等作用,熔化成流动状态,后经柱塞或移动螺杆以很高的压力和较快的速度,通过喷嘴注入到闭合的模具中,经过一定的时间保压固化后,脱模取出制品。
注射成型机主要的有杜塞式和螺杆式两种,以后者为常用。
不同类型的注射机的动作程序不完全相同,但塑料的注射成型原理及过程是相同的。
热塑性塑料注射时,模具温度比注射料温低,制品是通过冷却而定型的;热固性塑料注射时,其模具温度要比注射料温高,制品是要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交联固化而定型的。
本实验是以PP/HDPE为例,采用移动螺杆式注射机的注射成型。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l)详细观察、了解注射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安全操作等。
(2)了解PP、HDPE的规格及成型工艺特点,拟定各项成型工艺条件,并对原料进行预热干燥备用。
(3)安装模具并进行试模。
2.闭模及低压闭模。
由行程开关切换实现慢速一快速一低压慢速一充压的闭模过程。
3.注射机机座前进后退及高压闭紧。
4.注射。
5.保压。
6.加料预塑。
可选择固定加料或前加料或后加料等不同方式。
7.开模。
由行程开关切换实现慢速一快速一慢速一停止的启模过程。
8.螺杆退回。
观察注射取得样品的情况,根据产品的缺陷调整工作参数。
(实验报告中请注明如何调整,温度、压力、注射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时间)注意事项:根据实验的要求可选用手动、半自动两种操作方式,进行实验演示。
(1)手动:选择开关在“手动”位置。
每按一钮,就相当完成一个动作,必须顺序一个动作做完才按另一个动作按钮。
一般是在试车、试制、校模时选用手动操作。
塑料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云硕航材控1505U2015112251.预习部分1)塑料注射成型的概念(1)注射成型周期注射成型周期是指模具连续生产时,完成一次注射成型工艺过程所需的时间,它由注射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时间和辅助时间组成。
(2)注射成型的主要缺陷短射(Short shot):短射又称欠注、充填不足、制件不满、走胶不齐等,是指型腔未完全充满,使得制件不饱满、塑件外形残缺不完整的现象。
产生的机理是熔体在流向末端的过程中冷却。
飞边(Flash):飞边又称溢料、溢边、毛边、批锋等,是指在模具的不连续处(通常是分模面、排气孔、排气顶针、滑动机构等)过量充填造成塑料外溢的瑕疵。
产生的机理是注射和保压过程中锁模力不够,或是无法沿分型面将模具锁紧,模板间隙超过了塑料的溢料值。
熔合纹(Weld/meld lines)熔合纹又称熔接痕、熔接不良、熔合缝、缝合线等,是指各塑料流体前端相遇时在制品表面形成的一条线状痕迹,不仅有碍制品的美观,而且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能。
产生的机理是由若干熔体在型腔中汇合在一起时,在其交汇处彼此不能熔合为一体而形成线状痕迹。
翘曲(Warpage)翘曲是指制品产生弯曲或扭曲现象,导致平坦的地方有起伏,直边朝里或朝外弯曲或扭曲,产生的机理是高分子链在成形中产生残余应力,脱模时制品的外部约束去除,残余应力的存在造成不同程度的变形。
还有喷射(Jetting)气穴(Air Traps)滞流(Hesitation)过保压(Overpacking)凹陷/空洞(Sink marks and voids)烧痕(Burn marks)Flow marks)银线痕(Silver streaks)裂纹(Crack)等等。
(3)成型的主要工艺对于缺陷,质量的影响注射速度:主要影响熔体在型腔内的流动行为,通常伴随着注射速度的增大,熔体流速增加,剪切力作用增强,熔体内温度因剪切发热而升高,粘度降低,所以有利于充模。
并且制品的融合纹强度也增加。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1. 引言注射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方法,它具有高效、精确、复杂构型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注射成型过程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该工艺的原理和优势。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注射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观察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成型质量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
3. 实验装置和材料本次实验所用设备包括注射成型机、模具、料斗、加热系统等。
材料选择聚丙烯塑料颗粒。
4. 实验步骤4.1 准备模具:根据所需产品的形状和大小,选择相应的模具,并在注射成型机上安装好。
4.2 加热系统设置:将合适的温度设定在注射成型机上的加热系统中,调试加热管的位置和温度,以确保塑料颗粒能够均匀加热并熔化。
4.3 塑料颗粒准备:将聚丙烯塑料颗粒倒入料斗内,并保证颗粒的充填量和均匀度。
4.4 操作注射成型机:启动注射成型机,将塑料颗粒通过螺杆加热、熔化,并注入模具中。
根据实验要求调节注射速度、注射压力和料斗的温度等参数。
4.5 冷却和脱模:完成注射后,辅助冷却系统将热塑料迅速冷却并固化。
最后,通过脱模系统将成品从模具中取出。
5. 实验结果与分析观察实验得到的成品,评价其质量与各个工艺参数的关系。
分析注射速度、注射压力、冷却时间等因素对成型质量的影响。
6. 注射成型工艺优缺点6.1 优点注射成型工艺可以实现批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注射成型可制作的产品形状丰富,适用范围广泛,可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注射成型过程中,材料利用率高,减少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
6.2 缺点注射成型设备投资较高,需要专业的操作技术和模具制造。
工艺参数的调试相对复杂,对生产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对于特殊材料和大尺寸产品,注射成型工艺的设备和模具尺寸限制较大。
7.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注射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注射成型工艺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产品的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以及材料,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成品。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注射成型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加工方法,通过将熔融的塑料材料注入模具中进行冷却与固化,然后取出成品产品的加工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注射成型实验,掌握注射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实验材料和设备:
1. 注射成型机
2. 塑料颗粒
3. 模具
4. 外文图书
实验步骤:
1. 将适量的塑料颗粒放入注射成型机的料斗中,并根据需要调整注射成型机的温度、压力等参数。
2. 打开注射成型机的加热装置,待塑料颗粒完全熔化后,关闭加热装置。
3. 打开模具的模具腔,将模具放入注射成型机的注射口,并将模具腔与注射口紧密连接。
4. 打开注射成型机的注射装置,并按下注射按钮,使熔融的塑料颗粒注入模具腔中。
5. 关闭注射装置,保持注射成型机的压力,直至塑料颗粒冷却与固化。
6. 打开模具,取出成品产品。
7. 对成品产品进行检查和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注射成型实验,成功制作了一批成品产品。
产品的尺寸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光滑、无气泡和缺陷。
实验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注射成型机的温度和压力设置不当,会导致产品尺寸不准确、表面粗糙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注射成型实验时,需根据具体材料和模具的特性,精确调整注射成型机的参数,以获得满意的成品产品。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注射成型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注射成型工艺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掌握了注射成型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了注射成型工艺的技术水平,在产品加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注射成型实验报告一、引言注射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工艺,通过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然后冷却和固化,最终得到所需的塑料制品。
本实验旨在探究注射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注射成型的基本原理;2. 掌握注射成型实验的操作技巧;3. 分析影响注射成型质量的因素。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模具、准备塑料颗粒、调整注射机参数;2. 开始注射:将塑料颗粒放入注射机的料斗中,启动注射机;3. 调整参数:根据所需制品的要求,调整注射速度、温度和压力等参数;4. 注射成型:注射机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冷却固化后取出制品;5. 检验制品:检查制品的尺寸、外观和质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注射成型制品,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测量。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注射成型的质量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温度:温度是影响注射成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低的温度会导致塑料无法完全熔化,造成制品表面不光滑;而过高的温度则可能引起塑料热分解,影响制品的质量。
因此,合理调节温度对于获得高质量的注射成型制品至关重要。
2. 压力:注射成型过程中的压力也是影响制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适当的注射压力可以保证塑料充分填充模具,避免产生空洞和缺陷。
过高或过低的压力都会影响制品的密实度和外观质量。
3. 注射速度:注射速度是指塑料进入模具的速度。
过快的注射速度可能导致塑料冲击模具,产生短流或气泡等缺陷;而过慢的注射速度则可能导致制品表面不光滑。
因此,选择适当的注射速度对于获得高质量的制品至关重要。
4. 模具设计:模具的设计也对注射成型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模具结构可以保证塑料充分填充,避免产生缺陷和变形。
同时,模具的材料选择和表面处理也会影响制品的外观和质量。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注射成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注射成型的质量受到温度、压力、注射速度和模具设计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塑料成型实验报告

塑料成型实验报告塑料成型实验报告引言:塑料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工艺,用于制造各种塑料制品。
本次实验旨在探索塑料成型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塑料成型过程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塑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了解不同成型方法的特点,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实验材料:聚乙烯(PE)塑料颗粒、聚丙烯(PP)塑料颗粒、聚苯乙烯(PS)塑料颗粒。
2. 实验设备:塑料成型机、热板、模具。
三、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a. 将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颗粒。
b. 预热塑料成型机和热板至适宜温度。
2. 成型实验:a. 将预热的塑料颗粒放入塑料成型机的料斗中。
b. 调节塑料成型机的温度和压力参数,使其适应所用塑料颗粒的熔融温度和成型压力要求。
c. 打开塑料成型机的开关,开始热熔和成型过程。
d.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塑料颗粒完全熔化并填充模具中的空腔。
e. 关闭塑料成型机,等待塑料冷却固化。
f. 打开模具,取出成型的塑料制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的塑料制品。
观察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塑料颗粒的熔融温度和成型压力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2. 成型过程中,塑料颗粒熔化后填充模具的速度和均匀性对成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3. 成型后的塑料制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冷却固化才能取出,以确保其形状和结构稳定。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我们对塑料成型的理解。
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我们了解到塑料成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和调节参数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塑料材料的成型特点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今天的社会中,塑料制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塑料成型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塑料制品的制造过程,并为塑料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展望塑料成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实验报告

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实验报告篇一:材料加工实验报告(注塑成型CAE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注塑成型工艺中各参数如塑件材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因素对其成型质量的影响大小。
2、了解塑件各种成型缺陷的形成机理,以及各工艺参数对各种缺陷形成的影响大小。
3、初步了解注塑成型分析软件Moldflow的各项功能及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UG软件三维建模功能。
5、初步了解UG软件三维模具设计功能。
二、实验原理1、Moldflow注塑成型分析软件的功能十分齐全,具有完整的分析模块,可以分析出注塑成型工艺中各个参数如塑件材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因素对成型质量的影响,还可以模拟出成型缺陷的形成,以及如何改进等等,还可以预测每次成型后的结果。
2、注射成型充填过程属于非牛顿体、非等温、非稳态的流动与传热过程,满足黏性流体力学和基本方程,但方程过于复杂所以引入了层流假设和未压缩流体假设等。
最后通过公式的分析和计算,就可以得出结果。
三、实验器材硬件:计算机、游标卡尺、注塑机、打印机软件:UG软件、Moldflow软件四、实验方法与步聚1、UG软件模型建立和模具设计;2、启动Moldflow软件;3、新建一个分析项目;4、输入分析模型文件;5、网格划分和网格修改;6、流道设计;7、冷却水道布置;8、成型工艺参数设置;9、运行分析求解器; 10、制作分析报告11、用试验模具在注塑机上进行工艺试验;12、分析模拟分析报告; 13、得出结论五、前置处理相关数据 1.网格处理情况1)进行网格诊断,可以看到网格重叠和最大纵横比等问题; 2)网格诊断,并依次修改存在的网格问题; 3)修改完后,再次检查网格情况。
2.材料选择及材料相关参数在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四项材料,弹出如图材料选择窗可直接选常用材料,也可根据制造商、商业名称或全称搜索3. 工艺参数设置双击方案任务视窗里的“成型条件设置”,这里直接用默认值。
注塑成型 实验报告

注塑成型实验报告注塑成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注塑成型实验,深入了解注塑成型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提高对注塑成型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 实验器材:- 注塑机:用于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中形成产品的设备。
- 模具:用于塑料制品成型的工具,包括模具座、模芯、模板等部件。
- 热流道系统:用于控制熔融塑料的流动和冷却,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2. 实验材料:- 注塑用塑料颗粒: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
- 润滑剂:用于润滑模具表面,减少塑料与模具的摩擦力。
- 染色剂:用于给产品上色,增加产品的美观性。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清洁注塑机和模具,确保无杂质。
-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塑料颗粒,并进行称量。
- 准备好润滑剂和染色剂。
2. 调试注塑机:- 打开注塑机的电源,进行预热。
- 调整注塑机的温度、压力等参数,以适应所选塑料颗粒的熔融要求。
3. 安装模具和热流道系统:- 将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并确保模具的位置正确。
- 安装热流道系统,保证熔融塑料的流动和冷却效果。
4. 开始注塑成型:- 将预热好的塑料颗粒放入注塑机的料斗中。
- 启动注塑机,让塑料颗粒经过加热和熔融后,通过喷嘴注入模具中。
- 控制注塑机的温度、压力和注射速度,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5. 冷却和脱模:- 等待注塑成型后,让产品在模具中进行冷却。
- 打开模具,将成型好的产品取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一批注塑成型产品。
经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发现产品的尺寸、表面光滑度以及色彩均符合设计要求。
这表明我们在调试注塑机参数、选择合适的塑料颗粒和进行模具安装时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我们也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注塑机的温度和压力调整需要更加精确,以避免产品出现熔断、热胀冷缩等质量问题。
其次,模具的润滑和冷却效果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塑料注塑成型工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塑料注塑成型的基本原理;
2. 了解注塑机的构成,了解各部分功能;
3. 观测塑料注塑模具结构,了解各部分功能;
4. 掌握温度、压力、速度等工艺参数对塑料之间成型性能和质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塑料注塑成型基本原理:
塑料注塑成型利用塑料的可挤压性和可模塑性,首先将松散的粒料或粉状成型物料从注塑机的料斗送入高温的机筒内加热熔融塑化,使其逐渐熔解,并呈粘流状态,然后在螺杆或柱塞的高压推动下,以很大的流速通过料筒前端的喷嘴将熔体注入到低温闭合的模具中,经一段时间保压冷却定型时间后,开模取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件。
2.注塑机的基本构成
本实验使用的注塑机为TD-800型注塑机,其基本结构如下:
1)注射装置:由料斗、料筒、加热器、计量装置、螺杆及其驱动装置、喷嘴等部件组成,作用是保证定时定量地把塑料均匀地塑化呈熔融状态,并以足够的压力和速度将塑料熔体注入闭合的模具型腔。
2)锁模装置:实现模具的开闭;成型时提供足够的夹紧力使模具锁紧;开模时推出模内制件。
3)液压传动和电器控制:实现注塑机的各种动作以及各种工艺参数的调节和控制。
3.塑料注塑成型模具的基本组成
注塑模由动模和定模两大部分组成,在注塑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
本实验注塑模具的主要结构如下:
1)成型部件:作为制件的几何边界,包容之间,完成塑料之间的结构和尺
寸等的成型,包括型芯和型腔。
2)浇注系统:将塑料熔体由注塑机喷嘴引向型腔的一组进料通道,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等。
3)导向机构:确保动模和定模在合模时能够准确对中,通常是四柱导向。
4)脱模机构(顶出机构):把型腔中定型后的之间及流道内的凝料推出或拉出。
5)温度调节系统:控制模具的温度,是熔融塑料在充满型腔后可迅速可靠定型。
6)排气系统:成型过程中的气体充分排出,常用排气槽排气或间隙排气。
7)分型抽芯机构:为成型之间上的侧凹或侧孔,制件在被顶出之前必须进行侧向分型。
8)标准模架:整个模具的主骨架,通过它将模具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4.注塑成型工艺参数对产品成型质量的影响
对于塑料制品的成型而言,当塑料原材料、注塑机和模具结构确定之后,注塑工艺条件的选择和控制,便是决定成型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讲,注塑成型模具的主要工艺参数为温度、压力和时间。
本实验以温度和压力为例介绍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对产品成型质量的影响。
1)温度对制件的影响
注塑成型的温度通常指料温和模温两个方面。
成型时,如果塑料温度偏高:易分解;易产生内应力;熔体的表观粘度降低,流动性好,对于温度敏感的塑料尤其如此,充模容易,易溢料、溢边等;收缩率加大,易产生凹陷;结晶度下降;取向程度下降等。
塑料温度偏低:不易分解;熔体表观粘度大,流动性差,充模困难,易产生充不满、熔接痕、冷块或僵块等。
塑料温度不均:易产生内应力,如在实际模腔中,各点的温度是不均匀的,熔体的流动属于非等温流动。
2)压力对制件的影响
注塑成型时的压力包括注射压力、保压力(型腔压力)、背压力(塑化压力)。
注射压力与注射速度相辅相成,对熔体的流动和充模具有决定性作用;保压力和保压时间密切相关,主要影响模腔压力和最终的成型质量;背压力影响物料的塑
化过程、塑化效果和塑化能力,并与螺杆转速有关。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设备:TD-800注塑机、塑料杯注塑模具一副。
2.材料:PP聚丙烯颗粒
3.工具:游标卡尺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启动油泵电机。
2.按座退按键将注座退出前模板后停止。
3.关闭安全门,按锁模键直到动模向前移动终止。
4.开启安全门,按调模按钮进入调模状态,调整动模板。
了解注塑机的装模空间,观察定模板上的定位孔,动模板上的顶出孔。
5.实验教师安装模具并讲解模具安装过程。
6.将料筒加热温度设定为所用塑料的合适温度,并等待料温达到设定的温度。
7.按下开模键,作开模和顶出动作。
打开安全门,学生观察开模状态下的模具各个部分的结构。
8.步骤6后大约15分钟打开料斗盖,加入塑料颗粒。
9.根据之间的质量、原料的比重、及其的总注射量,大致设定好熔胶结束的位置、储料的压力、速度和调节好熔胶背压阀的压力;同时设定好注射和保压的相关参数。
10.按电机启动键,启动电机。
11.按住锁模键做闭合模具动作指导锁模结束。
12.按住注射座前进键,是注射座前进,至喷嘴口与模具的主流道入口接触。
13.按熔胶键,螺杆后退熔胶,到设定位置后自动停止熔胶。
14.按住注射键,开始注射动作和保压动作。
15.保压结束后,松开注射键,按熔胶键开始下一次熔胶。
16.熔胶结束后,在冷却时间足够时,按下开模键做开模动作。
17.开模后做顶出动作,打开安全门,取出制件。
18.半自动操作方式,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连续稳定地取出5模以上制件作为第一组实验,然后依次变化料筒温度、注射压力、保压力等参数,重复不走9~17制取第二~六组试样。
19.观察每组试样的质量,记录实验条件不同导致试样外观质量变化的情况。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实验原理及基本步骤。
2.绘制实验用设备(含模具)结构草图,指出各个部位的名称及其作用。
3.写出注塑过程的操作及动作顺序。
4.列表写出各组实验的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描述其对成型工艺和制件质量的关系,简述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