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6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第【1】篇〗单元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⑴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⑵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⑶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选做)⑷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选做)⒉过程与方法⑴继续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⑵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
共同制作“班级纪念册”。
⑶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母校、老师和同学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单元教学重点⒈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⒉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母校、老师和同学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单元教学难点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单元教学准备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为母校做有纪念意义的事、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活动板块二依依惜别活动目标⒈知识与能力⑴写临别赠言:回顾学习生活,感谢老师教导,展望美好未来,⑵为母校做点事,给母校或老师写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把对学校的各种建议写成建议书;可畅想20年后每个同学都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为学校再搞一次卫生,再给小树浇浇水;或写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为美化校园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出点力。
⑶筹划一台毕业联欢会,让班上每一个学生在这次联欢会上都有事做,发挥参与者的作用,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
⒉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材料,小组合作,集体参与,成果展示。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抒发惜别之情;赞美同学情谊;表达真诚祝愿。
六年级语文下册《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5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成语、俗语等。
2.学生通过课文阅读,提炼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
三、课堂讲解(20分钟)
5.课后拓展与评价:布置富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有过与好朋友分别的经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依依惜别》,讲述了作者与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5.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去关爱和珍惜身边的人?”将思考结果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作业要求:
1进度,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依依惜别》,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珍贵,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珍视友情。
2.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需要付出和珍惜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2.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分享《依依惜别》这篇课文,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增进亲子沟通。同时,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离别,学会珍惜友谊。
3.收集有关友谊的名言、谚语或诗句,进行摘抄和积累。要求:至少收集5条,并尝试背诵。
依依惜别(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依依惜别(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内容围绕“依依惜别”的主题,通过课文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友情的感悟和表达。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理解“依依惜别”的含义,掌握文章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学会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依依惜别”的深层含义。
2. 学会文章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笔记本、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离别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情感。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画出关键词句。
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文章表达技巧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文章主题,讲解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依依惜别”的深层含义。
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仿写一篇关于依依惜别的短文。
板书设计依依惜别- 主题:离别、友情- 表达技巧:比喻、拟人- 情感:珍惜、不舍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2. 写一篇关于依依惜别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了“依依惜别”的含义,学会了文章的表达技巧。
在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受,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弱,需要加强指导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的掌握与内化。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详解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学生对“依依惜别”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文章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掌握。
这些难点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践练习来突破。
理解“依依惜别”的深层含义“依依惜别”不仅仅是表面的离别,它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不舍。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语文形式,如书信、倡议、诗歌、散文等,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惜别之情。
2、根据学校与班级实际,开展“难忘小学生活”主题活动,为小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预设系列活动框架核心活动:留下最珍贵的回忆——编写《成长纪念册》,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
3、通过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个性化作文,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个性化作文,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2、锻炼学生统筹安排,组织活动的能力,通过分工协作较好地举办毕业联欢会。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板块依依惜别一、认真阅读“阅读材料”内容,复习书信和倡议书的格式、内容和写法,明确写毕业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二、给老师、同学或自己写一封信,给母校写一封信,为母校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说说写临别赠言的目的是什么。
四、学生写《毕业赠言》,要求短小精悍、情真意切,根据不同的对象特点来写。
写好后交流,评一评谁写的最有个性,最风趣,最有文采。
五、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
1、提前两周开讨论会进行策划。
2、选好主题,排好节目单,分配好任务,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人。
学写一封信抒写真情,学会统筹安排,相互协作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1、谈谈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
明确:《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激情满怀的诗。
作者何其芳(1912年~1977年),重庆万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
作者通过“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表达了自己渴望年轻的心情,对新生力量给予了由衷的赞美。
2、说说这首诗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明确:同学们正处于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的大好时期,读着这首诗,心中一定也会充满力量,充满希望,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学习生活,更加热爱眼前的生活,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 依依惜别

依依惜别“依依惜别”这一板块设置了“举办毕业联欢会”和“写信”两项活动,从集体和个人两个角度提供了表达惜别之情的活动平台,为小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1.能围绕活动主题明确活动任务,制订活动计划,并按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2.能策划毕业联欢会,写出策划书,做到主题鲜明,分工职责明确,活动流程清楚。
3.能与人合作,筹备并举办毕业联欢会,表达对师友、对母校的惜别之情。
4.能用书信等形式表达情感,与人交流。
1.引导学生再次浏览这一板块的内容,回顾活动任务;接着围绕“举办毕业联欢会”和“写信”这两个活动展开讨论,交流对两个活动的想法,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等;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制订这一板块的活动计划。
2.先小组讨论交流毕业联欢会的构想,形成小组策划书,再全班交流,选出最优策划方案,全班修改完善,形成班级策划书;学生依据策划书开展活动,教师可协助学生并做必要的指导;举办毕业联欢会当天,从活动前的会场布置到活动结束后的场地清洁,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
3.讨论如何写信以及如何写毕业赠言,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书信以及毕业赠言的内容和基本要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最想说的话,同时提醒学生不要追求豪华时尚的形式,以简单朴素为宜,提倡自己动手制作;如果学生课上没有完成,课后可以继续完成。
写信或写毕业赠言,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活动,也可以与举办毕业联欢会整合成为联欢会活动中的一个部分。
4.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依依惜别”这个板块开展活动的全过程,再围绕每项活动进行总结交流。
1.围绕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制作相关课件,播放歌曲《我不想说再见》。
2.收集一些小学毕业赠言。
3.为筹备毕业联欢会提供各项支持。
4.搜集描写童年的诗歌,准备联欢会节目,参与筹备工作等。
课内4课时,课外1周。
1.明确板块任务,激发学生留恋小学生活,珍惜同窗之情。
2.收集本板块活动的各种资料,通过本板块主题小组合作完成阶段性活动计划。
3.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依依惜别教案(必备新编)

1.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3.指导学生策划并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
4.指导学生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5.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
- 第一课时 -一、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1.教师: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活动,把我们带进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
我们就要毕业分离了,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我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呢?2.学生自由阅读“活动建议”。
3.点名反馈,教师归纳。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策划并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
二、谈话导入。
1.教师:你们观看过哪些晚会?都有哪些节目呢?2.点名说一说。
3.教师:同学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我们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吧!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无论是哪种规模的联欢会,事先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
那么怎样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三、小组交流,选定联欢会的内容。
1.教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节目呢?2.点名说一说。
3.教师小结:节目的类型很多,小品、歌舞、话剧都可以,关键是节目的题材要新颖独特,内容要健康,形式要多样。
4.小组讨论,制作节目单。
四、讨论制订联欢会的方案。
1.引导学生讨论:联欢会的方案应包括哪些部分?点名反馈:联欢会的名称、目的、时间、地点、活动准备、流程。
2.教师:活动的准备要做些什么呢?点名反馈:选好主题、选定节目、撰写主持人台词、布置会场、购买联欢会需要的物品、编排节目单、写活动方案等。
3.引导学生对这些准备工作进行分工。
4.公布分工结果。
五、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何感受?作业布置:写一封信,把你想对母校和老师说的话写下来,诉说自己的心声。
六、写临别赠言。
1.教师:同学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如今我们也将别离,我们可以给老师和同学写写临别赠言来抒发这种不舍之情。
2.师生谈话,拓展思维。
(1)教师:你觉得我们可以表达对老师的什么感情?点名反馈: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依恋、赞扬、祝福。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依依惜别教案.docx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依依惜别教案1.阅读“活动建议” , 了解活动内容。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3.指导学生策划并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
4.指导学生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5.通过读“阅读材料” 中的文章 , 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 , 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
- 第一课时 -一、阅读“活动建议” , 了解活动内容。
1.教师: 以“难忘小学生活” 为主题的综合活动, 把我们带进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
我们就要毕业分离了 , 此时此刻 ,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我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呢 ?2.学生自由阅读“活动建议”。
3.点名反馈 , 教师归纳。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策划并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
二、谈话导入。
1. 教师 : 你们观看过哪些晚会 ?都有哪些节目呢 ?2. 点名说一说。
3. 教师: 同学们马上就要毕业了, 我们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吧! 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进行, 无论是哪种规模的联欢会, 事先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
那么怎样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 ?三、小组交流 , 选定联欢会的内容。
1. 教师 : 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节目呢 ?2. 点名说一说。
3. 教师小结 : 节目的类型很多 , 小品、歌舞、话剧都可以 , 关键是节目的题材要新颖独特 , 内容要健康 , 形式要多样。
4. 小组讨论, 制作节目单。
四、讨论制订联欢会的方案。
1.引导学生讨论 : 联欢会的方案应包括哪些部分 ?点名反馈 : 联欢会的名称、目的、时间、地点、活动准备、流程。
2.教师 : 活动的准备要做些什么呢 ?点名反馈 : 选好主题、选定节目、撰写主持人台词、布置会场、购买联欢会需要的物品、编排节目单、写活动方案等。
3.引导学生对这些准备工作进行分工。
4.公布分工结果。
五、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 , 你有何感受 ?作业布置 : 写一封信 , 把你想对母校和老师说的话写下来, 诉说自己的心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依依惜别》,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离别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依依惜别》的文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 分析《依依惜别》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创意表达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依依惜别》的主旨和情感表达,分析其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创意表达和合作交流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笔记、教学参考书等。
2.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引起学生对离别的情感共鸣,导入本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依依惜别》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依依惜别》,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4. 写作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依依惜别》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和合作交流活动,通过表演、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离别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依依惜别》2. 主要内容:离别、情感表达、写作手法、综合性学习活动等。
3. 关键词:离别、情感、写作手法、创意表达、合作交流等。
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篇关于离别的短文,要求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2. 与同学进行创意表达和合作交流活动,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阅读“阅读材料”中文章。
(2)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3)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也可以写倡议书或建议书。
(4)策划并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
2、过程与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书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意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重难点、关键:1、写好倡议书和建议书。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课时划分:四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2、阅读“阅读材料”中的《给老师的一封信》、《同学录》、《毕业赠言》。
教具准备:收集相关材料。
教学教程:一、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二、阅读《同学录》。
三、阅读《毕业赠言》。
四、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毕业赠言》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赞扬和爱戴之情,《给老师的一封信》赞扬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是爱筑起来的,这样的情谊,我们怎能不难舍难分呢?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给老师的一封信》、《同学录》、《毕业赠言》2、背诵《同学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教具准备:收集毕业赠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引入。
二、谈话,拓展思维。
1、教师:你觉得,我们可以给老师写些什么呢?(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表达对老师的依恋,表达对老师的赞扬,表达对老师的祝福。
)2、指名反馈:可以给同学写些什么呢?(鼓励,回忆,祝福,建议……)3、独立思考写给老师、写给同学的赠言。
4、集体反馈,并评议。
三、动笔,写一写。
四、交流欣赏,互相借鉴。
五、集体交流。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把老师或同学的赠言抄写到书签上,送给老师或同学。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指导学生写倡议书和建议书。
教具准备:收集相关材料,制作《同学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
二、小组内自由地交流。
三、指名说一说。
四、指导写《倡议书》和《建议书》。
1、倡议书的格式。
倡议就是倡导、建议。
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建议性的专用书信。
如,提议开展抢救国宝大熊猫的倡议书;给希望工程捐款的倡议书。
这些号召性的书信或公诸报端,或张贴校园,都是倡议书的范例。
倡议书遵循书信的一般格式,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般而言,分为向谁倡议,倡议什么,谁倡议的,以及倡议日期等几个部分,同一般专用书信差不多。
特点在于第一行不写称呼,而是写倡议题目,如,“关于抢救国宝大熊猫的倡议”“关于成立学雷锋小组的倡议”。
接着在另起一行的顶格处写号召的对象。
但称呼不像书信那么实指,而是泛指。
有时也可以不写称呼,而直接写正文。
2、怎样写建议书。
建议书是针对某项具体工作或规划向领导或个人提出建议的一种专用书信。
它与倡议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倡议书也有“建议”的内容,这一点与建议书类似。
但是倡议书一般是公开宣读、张贴或发表,内容面向公众,属书面号召的性质。
所倡议的内容一般为公众所认同。
而建议书公开宣读、张贴或发表者较少,因为它的内容只是个人见解的陈述,仅供对方参考。
所以,建议书一般取商讨的语气,不像倡议书那么富于鼓动性。
建议书的内容:①摆情况:摆情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注意;②讲理由:申述建议的理由,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思考;③提建议:一般用条款形式提出建议,目的是希望对方如何行动。
前两部分内容为铺垫,第三部分才是主体。
各部分的内容可多可少,可长可短。
为清晰醒目,一般取条款式陈述。
当然如果建议不多,也可以不列条款。
④结尾:一般写些谦虚的话,如,“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⑤开头和署名等与其他专用书信的格式相同。
五、学生动笔写《倡议书》和《建议书》。
六、指名读一读《倡议书》或《建议书》。
七、布置作业。
1、将《倡议书》和《建议书》交流阅读。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策划并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
教具准备:收集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交流,选定联欢会的内容。
1、教师:你们喜欢什么节目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2、教师小结:节目的形式很多,小品、歌舞、话剧等都可以,关键是节目的题材要新颖,内容要健康,形式要多样。
3、小组讨论,指定节目单。
三、讨论,制定联欢的方案。
四、阅读《在小学毕业典礼上讲话》五、学生根据分工,准备联欢会。
六、开展毕业联欢会。
七、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毕业赠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毕业赠言的目的及内容,辨别赠言的优劣,了解赠言的特点。
2、通过说、写毕业赠言,练习用简洁得体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
3、在说、写赠言过程中感受同学间纯真美好的情谊,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赠言的内容及特点,学会说、写赠言。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同学的特点写出风格独特、富有个性的赠言。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离别”的诗句、谚语、名言。
2、学生自己制作或购买一些卡片。
3、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深情回忆,创设情境。
1、欣赏同学们以往在一起学习生活的照片。
(请主角简要讲述当时情景)2、师导入:看着这些照片,听着同学们的回忆,能让我们回想起多少关于校园,关于老师,关于同学的往事啊。
同学们每一张可爱的笑脸,每一个有趣的动作,每一次精彩的发言,都深深地留在了大家的记忆中。
这友谊是多么珍贵啊!再过几个星期,我们就要告别温馨可爱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学生轮流说说自己心中的感受。
)3、师:是呀,在离别之际,大家一定感慨万千,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倾诉给母校,倾诉给老师,倾诉给同学,那么如何把心里话尽情地表达出来呢?写毕业赠言,就可以把你们对老师、同学、母校的留恋、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板书:毕业赠言)齐读课题。
二、诗句引路,激发情感1、师:俗话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离别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古人云:自古多情伤离别,古人在送别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2、交流搜集的资料与同学共享。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送别的诗句、谚语、名言,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资料读出来和大家分享,看看别人是怎么写临别赠言的。
3、老师也把我们比较熟悉的关于“送别”的诗句列出了几条。
①、王维在渭城送元二使安西时曾说——(生接力,说送别诗句。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写道:《送别》【唐】白居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③、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曾说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④、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嘱托道:《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⑤、诗仙李白交友广泛,他在离别汪伦时曾吟诵道:《赠汪伦》【唐】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⑥、李白送别孟浩然后登高远望长江和友人的行舟,写道:《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⑦、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在送别朋友董大时曾乐观的写道:《别董大》(唐)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⑧王观在送鲍浩然之浙东时曾道: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谈读后的感受。
师:读着这些千古名句,你觉得在写临别赠言方面有什么启示?荀子说的好“赠人一言,重于珠玉”。
临别的赠言不但表达了自己的不舍之情,更给朋友以鼓励。
三、辨析赠言,习得方法师:一篇好的赠言应该表达什么主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一)、读书中赠言:下面我们打开书143页,读一读书中的毕业赠言,品味一下每句赠言,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句,多读几遍,一会来说说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1、生自读、汇报。
①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中。
老师,您是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你。
赏析: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老师像春雨一般,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②2老师,当了您六年学生,我明白了:原来阳光是这样照亮人生的,雨露是这样滋润禾苗的。
赏析:作者把老师比作阳光、雨露,哺育自己成长,照亮自己人生的路,这既是作者的内心感悟,也是发自内心的赞美。
③在我小小的心灵里,除父母外便是你;在我的小小的世界里,最了不起的便是您,将来我也做老师,我常常这样梦想——赏析: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以及将来也要做一名老师的愿望。
齐读,小结:这三句都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赞美了师生间的情谊。
板书:感谢师恩赞美情谊④我们曾是并肩生长的两棵小树,我们曾是重唱的两个声部,我们曾是一张课桌上的一对学友。
当我们挥手告别时,请带上我最美好的祝福。
赏析:作者把自己和好友称作“并肩生长的两棵小树”二重唱的两个声部”表明他们彼此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离别情浓,难舍难分。
⑤你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真诚的友情,我将永远珍藏在心里。
赏析:简短的赠言,表达了学友间的纯真的友谊。
⑥童年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里,母校的每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友情,播种着我们的梦想。
赏析:以对校园生活的美好的回忆作为赠言,自然引发学友对昔日美好时光的回忆,体现了同学间深厚的友谊。
齐读小结:回忆美好的校园生活,赞美了同学间的友谊,抒发了依依不舍之情。
板书:回顾生活抒发不舍2、赏析过这些赠言,我们知道了赠言的内容主要包括:(1)回顾生活,抒发不舍(2)感谢师恩,赞美情谊。
3、小结:在赠言的最后,我们免不了要祝愿一下老师和同学的将来,这叫什么?板书:展望未来,表达祝愿。
写赠言时除善用修辞,还可以恰当引用古诗词或名家名言会为你的赠言增色不少。
(二)、课件出示赠言,学生看后辨优劣。
师: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赠言,哪儿来的呢?是老师以前的学生同学录上的,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欣赏一下。
附:赠言(1)我们即将离别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祝愿你未来的日子里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
(2)你的文章“凤头豹尾”令我钦佩不已,相信进入中学以后经过努力,你的口才也能像你的文笔一样清新、流畅。
(3)我送你一个168,祝你财源滚滚,一路发!发!发!(4)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既是往日欢乐的终结,又是未来幸福的开端。
(5)愿你是航船,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愿你是水晶,永远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愿你是雄鹰,经得起生活中狂风暴雨的考验。
(6)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7)祝你笑口常开,笑死活该!2、学生读后评价,辨优劣。
师引:有的同学读着读着就发笑,能问问你们为什么发笑吗?主要针对1、3、6、7句展开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