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上物理 5.2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人教版八上物理 5.2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石 5.2生活中的透镜一、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二、学习过程:【课前复习】1、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 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 作用。

2、作出图中三条光线穿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研学问题一】放大镜: 动手实验:1.摸一摸桌面的放大镜,它是________(凸/凹)透镜。

2. 在纸上放一支笔,用放大镜看一看纸上的笔,观察笔通过放大镜 成的像。

3.纸上有没有笔的像?说明它是实像还是虚像?______________【研学问题二】照相机:1.观看照相机成像原理图:(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________(凸/凹)透镜。

(2)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 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利用桌面的凸透镜和纸,组成一个简易照相机,观察照相机所成的像: (1)照相机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物大还是小? (2)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3)思考下照相机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学问题三】投影仪(幻灯机)1. 幻灯机上安装的是什么透镜?2.比较幻灯片上的图片和所成的像哪个大?3. 思考下幻灯机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4. 思考幻灯机上的平面镜有什么作用?【研学问题四】实像与虚像分别作出下图中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得到物体AB 的像,看看有什么不同实像和虚像对比 三、总结:思考:它们都是凸透镜,为什么成像的情况不同?四、巩固练习1、从圆形装水的鱼缸侧面看缸中游动的鱼,所看到的像是( ) A.鱼的放大的虚像 B.鱼的等大的虚像 C.鱼的缩小的实像 D.实际的鱼2、 下列光学仪器的应用,哪个得到的实像比物体大( ) A.放大镜 B.幻灯机 C.照相机 D.潜望镜3、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可以看到指纹(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然后用放大镜观察窗外的树,可以看到树的( )的像。

八上《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通用7篇)

八上《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通用7篇)

八上《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通用7篇)八上《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的特点。

2.理解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教具学具: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导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一)情景导入:让大家欣赏一些运动会时拍摄的照片和一段电影视频。

同学们都喜欢,顺势提问: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 照相机(结合实物、课本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

讨论交流: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②怎样调节,可使胶卷上的像变大?想想做做:结合教材94页,同学们协作动手制作模型照相机。

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把模型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2)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3)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是实际存在的进行判断)2.投影仪(结合实物、课本)了解投影仪的主要构造。

做一做: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并回答:① 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谁小?② 物、像哪个大、哪个小?③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样的关系?④ 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⑤ 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⑥安装上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装上反光镜比较一下)3.放大镜用课桌上的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与其他同学交流)(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归纳: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或缩小)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倒或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一、课前导知透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光学器件。

通过透镜,我们可以实现放大、缩小、矫正视力等功能。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透镜的性质和应用,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与透镜有关的问题。

二、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应用;3.运用透镜的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三、学习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透镜是由光学玻璃或塑料等制成的一类光学器件。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功能,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凸透镜的中央较厚,边缘较薄,两面都是弧形曲面。

凸透镜中间的厚部叫作透镜的中心,凸透镜的两个焦点分别在透镜两面外,两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

凹透镜:凹透镜的中央较薄,边缘较厚,两面都是弧形曲面。

凹透镜的两个焦点分别在透镜两面内,两焦点之间的距离也称为焦距。

2. 凸透镜的性质和应用凸透镜有三个主要性质:焦距、倍率和成像。

我们来逐一了解一下。

焦距:凸透镜的焦距是从透镜的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平行光线在透镜的另一面上汇聚或看来汇聚的位置。

焦距的记号是f。

倍率:凸透镜能够将物体的形象放大或缩小,我们用“倍率”来表示。

倍率的记号是β,β的绝对值越大,物体的形象放大的程度越大。

成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时,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有三种:实像、放大的虚像和缩小的虚像。

当物体位于焦点以外时,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有两种:虚像和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眼镜就是由凸透镜组成的,可以矫正视力;放大镜也是由凸透镜组成的,可以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形象。

3. 凹透镜的性质和应用凹透镜同样有三个主要性质:焦距、倍率和成像。

焦距:凹透镜的焦距是从透镜的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平行光线在透镜的同一面上延长后的轨迹与光轴的交点。

凹透镜的焦距也被称为负焦距。

倍率:凹透镜可以使物体的形象放大或缩小,倍率的记号是β。

凹透镜的倍率是负值。

成像:对于凹透镜,无论物体位于焦点以内还是焦点以外,通过凹透镜成像的都是虚像。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3、学会区分实像和虚像。

二、学习重点1、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三、学习难点1、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知识链接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五、学习过程(一)照相机1、结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3、调节(1)物距:物体到镜头的距离。

(2)像距:像到镜头的距离。

当拍摄远处的景物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镜头应向后缩;当拍摄近处的景物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镜头应向前伸。

(二)投影仪1、结构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平面镜用于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屏幕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投影仪上的投影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调节(1)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2)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把投影仪镜头向下调,同时将投影仪远离屏幕。

(三)放大镜1、原理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要使物体在放大镜的焦点以内,并且眼睛要离放大镜适当的距离才能看清物体。

(四)实像和虚像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物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

例如: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

2、虚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例如:放大镜所成的像。

六、课堂练习1、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实像规律来工作的是()A 放大镜B 照相机C 投影仪D 平面镜2、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的距离应____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像距)应____一些。

5.2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新旧衔接1.透镜分为和。

2.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3.科技与透镜,物理与生活凸透镜、凹透镜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凸透镜。

生活中记录精彩瞬间的照相机的镜头、大家熟悉的摄像头、投影仪的镜头及放大镜都是(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但它们的成像特点却是不同的。

预学新知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胶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的实像。

3.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的实像。

4.物体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的虚像。

素养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重点)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难点)认识实像与虚像的本质区别。

课堂任务1照相机演示实验:制作模型照相机。

制作: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纸筒B的一端嵌上一个凸透镜作为镜头,在另一个稍粗的纸筒A的一端蒙上半透明薄膜作为胶片,然后将纸筒B套入纸筒A内,就做成了模型照相机。

操作: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B,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清晰的像。

解释:(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

(2)照相机成像如图乙所示,观察所成像的特点:(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缩小”)、和物位于透镜的(填“同”或“异”)侧。

如图所示摄像头,其镜头相当于照相机镜头,它正常工作时()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B.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课堂任务2投影仪演示实验: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将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屏幕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解释:(1)平面镜作用:。

(2)投影仪成像特点:、的像。

(3)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正立的像,应该(填“正立”或“倒立”)放置投影片。

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缩小的像课堂任务3放大镜学生实验:如图所示,利用放大镜看邮票,观察放大镜到字的距离的远近变化过程中,看到的字的大小变化情况。

5.2《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5.2《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彭原初中导学案课题生活中的透镜课型新知识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导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特点;知道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能简单描述实像和虚像主要特征。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经历实像和虚像的形成过程,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导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难点: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实像虚像的认识。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镜、纸杯、蜡烛、火柴、塑料薄膜等。

导学流程师生活动补充设计一、情景引入【学情预设】:通过照相得到的。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透镜的知识。

你知道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请举例。

你知道张照片是怎样得到的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是:生活中的透镜。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二、学导并举【学情预设】:自学课本,结合展示,介绍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并观察蜡烛的火焰或者窗户的像。

用课件展示照相机,展示制作的模拟照相机,让学生想想做做,巡视指导,问题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设计意图】:经历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

通过展示照相机部分,提高自信。

【学情预设】:自学课本,结合展示,着重观察镜头,介绍投影仪的构造,观察其成像。

用课件展示投影仪,问题2: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投影仪部分,提高自信。

【学情预设】:放大、正立的,像和物体在同侧。

八年级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照相机成像的特点2、知道投影仪成像的特点3、知道放大镜成像的特点4、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5、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二、学习内容(一)自学与思考请同学们看课本P94-95“照相机”并仔细观察图5.2-1甲、乙,完成下列各题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什么?照相机照相时物体成的像在什么地方?2、由图5.2-1甲可知:成的像和物体相比较是倒立的或是正立的?是放大的或是缩小的?3、我们现在从照相机中看到的像为什么是正立的?4、比较物体和像到镜头的距离,谁到镜头的距离大?5、物体的像为什么能记录在胶片上?6、数码相机是如何记录物体的像的?(二)想想做做用自制示模型照相机,观察室外的景物,完成下列问题。

1、自制相机的一个纸筒内的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另一个纸筒上的半透明薄膜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2、用自制的照相机观察窗外的景物,如果模糊不清因该怎么办?3、当你看清室外景物清晰的像时,像和景物有什么不同?(三)自学与演示观看演示实验并看课本P95投影仪,认真观察图5.2-3回答下列问题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什么?2、由图5.2-3可知:物体在投影仪上成的像和物体相比是放大的或是缩小的?是倒立的或是正立的?像和物体谁到镜头的距离大?3、现在教室里用的投影仪和我们学习的投影仪在原理上相同吗?(四)看看想想1、请同学们利用准备好的放大镜放在课本上,适当调整透镜到课本的距离,你你有什么发现?2、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3、用放大镜看物体,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或是正立的?和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有什么不同?4、如果放大镜离观察的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你看到的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五)自学与思考自学课本P96“实像和虚像”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在小组内展示1、实像是怎样形成的?可以用什么承接?凸透镜成的实像和物体分别处于什么位置?2、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人们是逆着什么方向看到的?凸透镜成的虚像和物体分别在什么位置?三、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练习与拓展一、填空题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一、导入1. 目标•了解透镜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及使用方法•能够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 预习回顾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光的传播规律。

•什么是光的传播方式?•光是如何在直线上传播的?•什么是折射定律?•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二、新课讲解1. 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定义:透镜是由具有一定曲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学界面组成的光学元件。

•分类:透镜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属性进行分类。

2. 凸透镜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特性:凸透镜中心厚, 边缘薄;正面是球面部分,背面是平面部分。

•使用方法:凸透镜可以使光线汇聚到一个点上,称为焦点。

3. 凹透镜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特性:凹透镜中心薄,边缘厚;背面是球面部分,正面是平面部分。

•使用方法:凹透镜可以使光线发散,没有实际焦点。

4. 生活中的透镜应用透镜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是一些例子:•眼镜: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都需要使用凸透镜或凹透镜。

•放大镜:放大镜使用凸透镜来放大物体,使得看起来更清晰。

•照相机:相机中的镜头使用透镜来聚焦光线,以便拍摄清晰的照片。

•望远镜:望远镜使用透镜来放大远处的物体,使其看起来更接近。

三、小结•透镜是由具有一定曲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学界面组成的光学元件。

•根据形状和属性,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可以使光线汇聚到焦点上,而凹透镜可以使光线发散。

•透镜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和望远镜等。

四、作业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眼镜的原理是什么?2.凸透镜的焦点是什么?如何确定?3.请列举几个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拓展在生活中还能发现什么其他的透镜应用呢?请写出你的观察和猜想,并与同学们分享。

六、课堂练习请阅读以下描述并回答问题:A同学拿着镜子走到窗前想照一张自拍照,但发现自己的脸被扭曲了。

他把镜子拿远一些发现自己的脸又恢复正常了。

问题:镜子是什么透镜?被扭曲是因为什么原因?提示:照自拍照时,我们通常使用的是凸透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重点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学具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挂图。

学习过程:
(二)情景导入:
让大家欣赏一些运动会时拍摄的照片和一段电影视频。

同学们都喜欢,顺势提问: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照相机
(结合实物、挂图、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

讨论交流: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调节,可使胶卷上的像变大?
想想做做:结合教材63页同学们协作动手制作模型照相机。

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
筒内。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把模型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
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
2、投影仪
(结合实物、课本)了解投影仪的主要构造。

做一做: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并回答:1、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谁小?
2、物、像哪个大、哪个小?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样的关系?
4、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5、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⑥安装上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装上反光镜比较一下)
3、放大镜 用课桌上的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与其他同学交流)
(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归纳: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 (放大或缩小)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 (倒或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 侧。

联系生活: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举例说明)
4、结合教材65页示意图,了解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情况:
实像总是 立的,虚像总是 立的;
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 侧,虚像和物体在透镜的 侧。

(三)课堂小结
照相机成 像
投影仪成 像
放大镜成 像
(四)达标检测
1、投影仪中投影片上的字或画相当於______,他通过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一个倒立、______的________像.我们所看到的像是正立的,是应为投影片是______(选择"正"或"倒")放的
2、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
“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 .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5、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

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6、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

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7、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