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八类污染物

合集下载

水源八大污染

水源八大污染

水源八大污染1、工业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个城市都有很多的工业区,工厂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

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种类数不胜数这都是因为工厂生产的产品类别不同而造成的。

工业排出各类的废水,如:造纸废水、电镀废水、印染废水、食品加工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2、农业污染农业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除草剂污染。

中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同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农药化肥残留在土壤中,最终渗入土壤或者流入江河湖海,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3、生活污染生活污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的洗涤废水、粪尿污水和医院废水等,一般固体物质小于1%,并多为无机盐类、需氧有机物类、病原微生物类及洗涤剂。

生活污水的最大特点是含氨、氮、磷、硫等化合物较多,污水中并携带着大量的细菌、病毒。

主要的危害是会引起肠道传染病和流感性疾病。

4、管道污染管道污染是指从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合格水质,向用户供水过程中,由于管道中含有铁锈、青苔、红虫等污染物二次污染水质,导致供给用户的水质不合格(或水质明显下降)的现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36个城市的调查表明,自来水出厂水经管网输送到用户,水质合格率下降可达20%左右。

许多的城市,自来水管道都已经有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历史,在潮湿的环境中,管道内壁十分容易滋生细菌污染水质形成二次污染。

5、酸雨污染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排放的硫氧化物、燃烧石油及汽车尾气释放的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

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

还会破坏生态系统导致农业减产,导致土壤酸化等。

6、自然污染自然污染是指非人为因素向环境中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或危害。

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五日发布)一、为控制水污染物的排放,防治水质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条例》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本市范围内一切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

三、根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条例》对地表水体的分类,排入本市地表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划分为三级。

1.各类地表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第一类水体主要包括:潮白河向阳闸以上,永定河三家店拦河闸以上,京密引水渠,永定河引水渠,南旱河,拒马河;第二类水体主要包括:潮白河向阳闸以下,永定河三家店拦河闸以下,长河,温榆河,清河,坝河,护城河,河,错河,大石河马各庄桥以上,市区其他风景观赏水体;第三类水体主要包括:凉水河大红门闸以下,凤港碱河,港沟河,北运河,大石河马各庄桥以下,小清河,天堂河,龙河。

2.各类地表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在第一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内,向《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和《官厅水系水源保护管理办法》规定的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的水污染物执行一级标准;向一、二级保护区外的其它第一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排放的水污染物执行二级标准。

向第二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和向通惠河、莲花河、凉水河排放的水污染物执行二级标准。

向第三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排放的水污染物执行三级标准。

3.标准值排入地表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为造纸制浆、纸板、制革、纤维板热压水排水执行的标准。

**为水力冲灰和尾矿水排水执行的标准。

***为电影洗印每次1,000米35毫米胶片平均用水量为5吨时排放的浓度。

四、排入城市下水道(市政管理部门管理的下水道)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A标准和B标准。

(1)下水道最终出口排出的污水不能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执行A标准。

水氮璘超标科普

水氮璘超标科普

水体中氮、磷超标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它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农业活动、工业废水排放和生活污水排放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的氮、磷含量超标。

水体中氮、磷超标的危害很多。

首先,它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当水体中的氮、磷含量过高时,会导致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此外,大量的氮、磷还会促进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其次,氮、磷超标还会影响水体的酸碱度,使水体PH值失衡,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此外,氮、磷超标还会导致水体的温度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为了解决水体中氮、磷超标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其次,要加强水体的监测和治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氮、磷超标的问题。

此外,还应该推广环保意识,加强公众对氮、磷超标的认识和关注。

总之,水体中氮、磷超标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环境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氮、磷的排放,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八大公害与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八大公害分别是什么) 环境史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指什么

八大公害与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八大公害分别是什么) 环境史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指什么

八大公害与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八大公害分别是什么) 环境史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指什么首页>生活常识 >正文八大公害与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八大公害分别是什么) 环境史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指什么发布日期:2023-06-06 18:58:05 '八大公害'与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八大公害事件: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八次较大的轰动世界的公害事件。

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

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

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

1972年该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八大公害事件1.马斯河谷事件——时间:1930年12月1~5日;地点: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简介: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过高,并伴有氟化物污染。

不少人出现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有60多人死亡。

造成5911人生病,17人死亡。

空气中尘粒浓度和二氧化硫的浓度都远远超过标准,并伴有酸雾。

四天中,死亡约4000人。

据统计,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镉中毒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八大公害”与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八大公害事件: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八次较大的轰动世界的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

1、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 12月1~5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

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2、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该镇处于河谷, 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

环保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保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保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引言水污染是世界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文将着重探讨环保行业中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期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并促使各行业更加积极参与到水污染治理工作中。

二、社会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产生规模迅速扩大,导致水体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剧。

水污染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饮水安全,还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各行业都必须制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便规范排放行为,保护水资源。

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和交通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其中工业废气排放是重中之重。

根据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必须实施一系列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同时,工业企业还需要配备必要的污染治理设施,如烟气脱硫设备、烟气脱硝设备等,以确保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四、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标准农业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农业面源污染特点是面积分散、成因复杂,而且排放量巨大。

针对这一问题,农业部和环保部联合制定了《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标准》。

该标准要求农业生产者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并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氮、磷等养分的流失。

此外,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标准还规定了农业废水的处理要求,确保农田排水符合国家水质标准。

五、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对象。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必须实施污水处理工艺,确保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要求,包括日常运维、数据监测和设备维护等方面。

此外,标准还要求污水处理厂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定期向环保部门上报排放数据,以保证排放达标。

六、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园区是水污染的高发区域,因此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第八节-有机污染物的测定课件

(环境监测)第八节-有机污染物的测定课件
测定方法:TOD测定仪。
TOD值能反映几乎全部有机物质经燃烧后变成 CO2、H2O、NO、SO2等所需要的氧量。它比BOD5、 COD和高锰酸盐指数更接近于理论需氧量值。但它 们之间也没有固定的相关关系。有的研究者指出, BOD5/TOD=0.1~0.6;COD/TOD=0.5~0.9,具体 比值取决于废水的理化性质。
3
1.重铬酸钾法
(1)测定原理
在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 K2Cr2O7; 在一定条件(强酸性、 加热回流2小时、Ag2SO4 作催化剂)与水中的有 机物相互作用; 剩余的K2Cr2O7用硫酸 亚铁铵Fe(NH4)2(SO4)2 滴定。
氧化回流装置示意图
4
(2)滴定过程
指示剂:试亚铁灵
实验的结果:溶液颜色由黄经绿、灰兰到最后的棕红色
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5mg/L。
O2 水样 高温炉 CO2
低温炉 CO2
水样
冷却 冷却
TC
TOC
流路切换
IC
总有机碳分析流程
红外线 分析仪
28
29
五、总需氧量( Total Oxygen Demand,TOD)
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 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 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最后用高锰酸钾反滴定多余的
自身指示剂);
耗氧量。以mg/L计;
根据用去的高锰酸钾量计算出
- 、Fe2+、SO 2- 、S2-等,
2
3
水中如存在还原性无机物,如N的O方法:在不加热煮沸的情 也要消耗高锰酸钾。消除干扰色,测定时扣除此部分。
况下,用高锰酸钾滴定至粉红
13
(1)水样不经稀释 (2)水样经稀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宣讲提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宣讲提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宣讲提纲2009年3月一、《水污染防治法》颁布的背景首部《水污染防治法》是1984年颁布的。

1996年5月,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

修正后的《水污染防治法》于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公布。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2000年3月,国务院令第284号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废止了1989年7月发布的《细则》。

此后国家又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如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及指导目录》、《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一五”规划等,旨在防治水污染。

1999年11月,我省发布了《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2000年12月,又发布了《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

二、水污染概述(一)水污染的含义《水污染防治法》中所称的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体:是指水的积聚体,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底泥和水生物等。

地下水体: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空隙、裂隙和洞穴中的各种不同形态的水体。

(二)水污染的来源1、点源污染:指大、中企业和大、中居民点在小范围内的大量水污染的集中排放。

2、面源污染:指分散的小企业和分散的居民在大面积上的少量水污染的分散排放。

3、内源污染:又称二次污染,是指江河湖泊水体内部由于长期污染的积累产生的污染再排放。

(三)水污染物的种类对水体污染有较大影响的污染物主要有:1、需氧污染物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碳水倾斜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有机化合物可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

有些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被称之为需氧污染物。

2、植物营养物主要是指氮、磷、钾、硫及其化合物。

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

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

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随社会的发展,环境科学也成为了一个范围较广、涉及学科较多的学科,其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前者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后者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因此,通常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是指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的污染主要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其他污染如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电磁、生物等。

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科学同样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方面的问题。

在食品安全危险性分析中,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来自食品添加剂、化学污染、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因素五大方面安全隐患。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及生物污染上,相应地,这三种环境污染在食品安全问题体系里,主要是化学污染物和农药残留及生物因素所导致的。

本文对食品安全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讨论,以揭示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之间的关系。

一、环境污染的来源1、水污染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曾把水中的污染物大体划分为八类:耗氧污染物、致病污染物、合成有机物、植物营养物、无机及矿物质、由土壤、岩石冲刷下来的沉积物、放射性物质、热污染。

按物质成分和理化性质,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无机无毒物质:酸、碱、无机盐类。

酸主要来源于矿山排水及许多工业废水,如化肥、农药、粘胶纤维、酸法造纸等工业废水。

(2)无机有毒物质:重金属毒性物质,汞,主要来自生产汞的厂矿、有色金属冶炼以及使用汞生产部门排出的工业废水。

镉,工业含镉废水的排放,大气镉尘的沉降和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铅,矿山开采、金属冶炼、汽车废气、燃煤、油漆、涂料等。

(3)有机无毒物:需氧有机物。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木质素等。

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牲畜污水及食品、造纸、制革、印染、焦化、石油化工等工业废水。

(4)有机毒物:农药,主要为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体污染物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

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

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
(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
(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

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

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

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

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

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

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

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

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

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
生物所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到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因此,水体富营养化后,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水平。

水体富养化严重时,湖泊可被某些繁生植物及其残骸淤塞,成为沼泽甚至干地。

局部海区可变成"死海",或出现"赤潮"现象。

●有毒污染物
有毒污染物指的是进入生物体后累积到一定数量能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化和生理功能的变化,引起暂时或持久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如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等。

污染物的毒性与摄入机体内的数量有密切关系。

同一污染物的毒性也与它的存在形态有密切关系。

价态或形态不同,其毒性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如Cr(Ⅵ)的毒性比Cr(Ⅲ)大;As(Ⅲ)的毒性比As(Ⅴ)大;甲基汞的毒性比无机汞大得多。

另外污染物的毒性还与若干综合效应有密切关系。

从传统毒理学来看,有毒污染物对生物的综合效应有三种:(1)相加作用,即两种以上毒物共存时,其总效果大致是各成分效果之和。

(2)协同作用,即两种以上毒物共存时,一种成分能促进另一种成分毒性急剧增加。

如铜、锌共存时,其毒性为它们单独存在时的8倍。

(3)拮抗作用,两种以上的毒物共存时,其毒性可以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

如锌可以抑制镉的毒性;又如在一定条件下硒对汞能产生拮抗作用。

总之,除考虑有毒污染物的含量外,还须考虑它的存在形态和综合效应,这样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污染物对水质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有毒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重金属。

如汞、镉、铬、铅、钒、钴、钡等,其中汞、镉、铅危害较大;砷、硒和铍的毒性也较大。

重金属在自然界中一般不易消失,它们能通过食物链而被富集;这类物质除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疾病外,某些金属还可能促进慢性病的发展。

(2)无机阴离子,主要是NO2-、F-、CN-离子。

NO2-是致癌物质。

剧毒物质氰化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排放。

(3)有机农药、多氯联苯。

目前世界上有机农药大约6000种,常用的大约有200多种。

农药喷在农田中,经淋溶等作用进入水体,产生污染作用。

有机农药可分为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氯农药。

有机磷农药的毒性虽大,但一般容易降解,积累性不强,因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明显;而绝大多数的有机氯农药,毒性大,几乎不降解,积累性甚高,对生态系统有显著影响。

多氯联苯(PCB)是联苯分子中一部分氢或全部氢被氯取代后所形成的各种异构体混合物的总称。

多氯联苯剧毒,脂溶性大,易被生物吸收,化学性质十分稳定,难以和酸、碱、氧化剂等作用,有高度耐热性,在1000~1400℃高温下才能完全分解,因而在水体和生物中很难降解。

(4)致癌物质。

致癌物质大体分三类:稠环芳香烃(PAHs),如3,4-苯并芘等;杂环化合物,如黄曲霉素等;芳香胺类,如甲、乙苯胺,联苯胺等。

(5)一般有机物质。

如酚类化合物就有2000多种,最简单的是苯酚,均为高毒性物质;腈类化合物也有毒性,其中丙烯腈的环境影响最为注目。

●石油类污染物
石油污染是水体污染的重要类型之一,特别在河口、近海水域更为突出。

排入海洋的石油估计每年高达数百万吨至上千万吨,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千分之五。

石油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排放,清洗石油运输船只的船舱、机件及发生意外事故、海上采油等均可造成石油污染。

而油船事故属于爆炸性的集中污染源,危害是毁灭性的。

石油是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混合物,进入水体后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如在水上形成油膜,能阻碍水体复氧作用,油类粘附在鱼鳃上,可使鱼窒息;粘附在藻类、浮游生物上,可使它们死亡。

油类会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严重时使鸟类大量死亡。

石油污染还能使水产品质量降低。

●放射性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是放射性物质进入水体后造成的。

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核动力工厂排出的冷却水,向海洋投弃的放射性废物,核爆炸降落到水体的散落物,核动力船舶事故泄漏的核燃料;开采、提炼和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放射性污染。

水体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可以附着在生物体表面,也可以进入生物体蓄积起来,还可通过食物链对人产生内照射。

水中主要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有40K、238U、286Ra、210Po、14C、氚等。

目前,在世界任何海区几乎都能测出90Sr、137Cs。

●酸、碱、盐无机污染物
各种酸、碱、盐等无机物进入水体(酸、碱中和生成盐,它们与水体中某些矿物相互作用产生某些盐类),使淡水资源的矿化度提高,影响各种用水水质。

盐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工矿废水以及某些工业废渣。

另外,由于酸雨规模日益扩大,造成土壤酸化、地下水矿化度增高。

水体中无机盐增加能提高水的渗透压,对淡水生物、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在盐碱化地区,地面水、地下水中的盐将对土壤质量产生更大影响。

●热污染
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它是工矿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造成的。

一些热电厂及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冷却水,若不采取措施,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均可使水温升高,水中化学反应、生化反应的速度随之加快,使某些有毒物质(如氰化物、重金属离子等)的毒性提高,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加速某些细菌的繁殖,助长水草丛生,厌气发酵,恶臭。

鱼类生长都有一个最佳的水温区间。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不适合鱼类生长,甚至会导致死亡。

不同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

如热带鱼适于15~32℃,温带鱼适于10~22℃,寒带鱼适于2~10℃的范围。

又如鳟鱼虽在24℃
的水中生活,但其繁殖温度则要低于14℃。

一般水生生物能够生活的水温上限是33~35℃。

除了上述八类污染物以外,洗涤剂等表面活性剂对水环境的主要危害在于使水产生泡沫,阻止了空气与水接触而降低溶解氧,同时由于有机物的生化降解耗用水中溶解氧而导致水体缺氧。

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有明显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