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语国家获诺贝尔作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中国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中国作者:滕威来源:《艺术评论》 2014年第7期滕威马尔克斯逝世了,走过了他多姿多彩又风光无限的一生。
不仅对于哥伦比亚,即使对于拉丁美洲,对于西班牙语世界,对于全球而言,都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尽管这一天迟早会来。
而对中国读者与中国文学而言,马尔克斯更是无法被替代的“Maestro”(大师/先生)。
作为中国最早同步译介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对80年代以降中国文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其实早在1982年马尔克斯得奖之前,他已经进入大陆西语文学界的视野。
人民文学出版社于文革中创办的内部刊物《外国文学情况》1975年1月出版了一期拉美文学专辑,其中首次介绍了“哥伦比亚的新流派小说《一百年的孤独》”。
作者称“这是一本所谓‘幻想文学’或‘魔术现实主义’的新流派小说”。
虽然文章也客观描述了《百年孤独》在世界文坛所引起的轰动,但却给予严厉的批判。
不过,这种批判主要不是从小说艺术或作品主题出发,而是因为“苏修紧紧跟随于西方之后,吹捧加西亚· 马尔盖斯的《一百年的孤独》是‘充满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小说”,所以文章将主要精力用于揭露苏联“用卑劣手段拉拢拉丁美洲作家”的目的之上。
1976年2月同一本杂志介绍马尔克斯刚刚出版的新作《家长的没落》时,认为小说没有以政治和阶级观点分析拉美独裁政治的根源,而是用“魔术现实主义”手法将独裁者神奇化了。
“文革”结束后,陈光孚在1979年发表于《外国文学动态》的《拉丁美洲当代小说一瞥》中再次提到了这种被称之为“魔术现实主义”的新流派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虽然意识形态批评的力度有所缓和,但作者还是在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对比中,流露出更加认同于后者的情绪。
1979年第8期《外国文艺动态》发表了林一安的《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 马尔盖斯及其新作〈家长的没落〉》,文章引用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推荐以及拉美文学界的众多褒扬之词,这是大陆第一次正面评价马尔克斯的作品及其创作手法。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览表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览表l 1901年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
《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l 1902年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
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
l 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
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l 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法国诗人。
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
l 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西班牙戏剧家、诗人。
1904年作品《伟大的牵线人》获诺贝尔文学奖。
l 1905年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波兰小说家。
1905年作品《你去什么地方》获诺贝尔文学奖。
l 1906年乔祖埃·卡尔杜齐(1835~1907)意大利诗人、文艺批评家。
1906年作品《青春诗》获诺贝尔文学奖。
l 1907年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
1907年作品《老虎!老虎!》获诺贝尔文学奖。
l 1908年鲁道尔夫·欧肯(1946~1926)德国哲学家。
1908年作品《精神生活漫笔》获诺贝尔文学奖。
l 1909年西尔玛·拉格洛夫(女)(1858~1940)瑞作家典。
1909年作品《骑鹅旅行记》获诺贝尔文学奖。
l 1910年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1830~1914)德国作家。
1910年作品《特雷庇姑娘》获诺贝尔文学奖。
l 1911年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belgium@剧作家、诗人、散文家。
1911年作品《花的智慧》获诺贝尔文学奖。
l 1912年盖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德国剧作家、诗人。
1912年作品《群鼠》获诺贝尔文学奖。
西班牙文学常识

~西班牙文学常识~来源:劉曉DANIEL的日志一,中世纪(EDAD MEDIA)及中世纪后、黄金世纪(SIGLO DE OR O)前1.《熙德之歌(El cantar de Mío Cid)》2.《鲁卡诺尔伯爵(El Conde Lucanor)》3.《塞莱斯蒂娜(La Celestina)》4.《小癞子(El Lazarrillo de Tormes)》二,黄金世纪(SIGLO DE ORO)1.塞万提斯Cervantes(1547-1616)西班牙文学“三巨头”之一2.贡戈拉Góngora(1561-1627)西班牙文学“三巨头”之一夸饰主义诗人《莱尔马公爵颂》3.洛佩·德·维加Lope de Vega(1562-1635)西班牙文学“三巨头”之一戏剧家当时的名声远远超过塞万提斯,被称为“自然界的精灵”、“天才中的凤凰(fénix de los ingenios)” 其创作题材包罗万象,主要门类:古史剧《亚历山大的丰功伟绩》,近史剧《羊泉村(Fuenteovejuna)》,外国剧《奥东帝国》,骑士剧《少年罗尔丹》,袍剑剧(描写人情世故和阴谋诡计)《谨慎的情人》,宗教剧《美丽的以撒》,牧歌剧《真正的爱人》,神话剧《克里特迷宫》,仆人剧《园丁之犬(El perro del h ortelano)》。
4.盖维多Quevedo(1580-1645)警语主义诗人5.莫利纳Tirso de Molina (1583?-1648)戏剧家《塞维利亚的爱情骗子(El burlador de Sevilla)》是《唐璜(Don Juan)》的前身6.卡尔德隆Calderón de la Barca(1600-1681)戏剧家在西班牙剧坛的地位仅次于洛佩代表作《人生如梦(La vida es sueño)》三,19世纪的现实主义(Realismo)和浪漫主义(Romanticismo)20世纪初的98代(Generación del 98),27代(Generación del 27)1.Benito Pérez Galdós, Clarín(Leopoldo Alas),Vicente Blasco Ibáñez2.José de Espronceda, José Zorilla, Gustavo Adolfo Bécquer4.Miguel de Unamuno, Pío Baroja, Azorín, Valle Inclán, Antonio M achado…5.Juan Ramón Jiménez6.Pedro Salinas, Jorge Guillén, Federico García Lorca, Rafael Alber ti, Luis Cernuda四,战后文学及现当代文学现实主义1.贝尼托•佩雷斯·加尔多斯Benito Pérez Galdós (1843-1920)世纪之交西班牙文坛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两个女人的命运(Fortunata y Jacinta)》是其代表作。
历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

历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自1901年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全球文学界最高荣誉之一,每年由瑞典学院授予一位在文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作家。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历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名单。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法国作家、诗人、戏剧家兼小说家雷内·弗朗索瓦·阿拉涅。
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在文学界享有盛誉。
1902年,奥地利作家兼戏剧家克里斯托夫·弗里德里希·冯·斯帕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闻名。
190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丹麦作家兼剧作家卨·希雅斯波尔。
他的作品以其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揭示和对社会问题的探索而受到赞誉。
190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
他的作品以其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而闻名。
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德国作家、剧作家和小说家亨利克·伊布森。
他的作品以其对人性和道德问题的关注而广受赞誉。
1906年,意大利作家格拉齐亚·德莱斯波雷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她以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闻名。
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英国作家卡尔·斯皮特。
他的作品以其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入剖析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而受到赞誉。
1908年,瑞典作家鲁特维克·比约尔纳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以其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入思考而闻名。
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奥地利诗人和剧作家卨·霍夫曼斯塔尔。
他的作品以其对人类内心的揭示和对人性的探索而受到赞誉。
191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瑞典作家卨·保尔·约翰·鲁特斯特朗。
他的作品以其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入思考而广受赞誉。
1911年,意大利作家莫里斯·马特奥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以其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揭示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受到赞誉。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注:“诺贝尔文学奖金”有七个年度末授奖(它们是1914、1918、1935, 1940-1943)。
1989年 西班牙 卡米洛·何塞·塞拉(1916-) 1990年 墨西哥 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 1991年 南非 纳丁·戈迪默 (1923-) 圣卢西 1992年 亚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 1993年 美国 托妮·莫里森(1931-) 1994年 日本 大江健三郎(1935-) 1995年 爱尔兰 山姆斯·希尼(1939-) 1996年 波兰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1923-) 1997年 意大利 达里奥·福(1926-) 1998年 葡萄牙 若泽·萨拉马弋 1999年 德国 君特·格拉斯 2000年 法国 高行健 2001年 英国 维·苏·奈保尔 2002年 匈牙利 伊姆雷·凯尔泰斯
1934年 意大利 路伊吉·皮兰德娄(1867一1936) 1936年 美国 尤金·奥尼尔(1888-1953) 1937年 法国 罗歇·马丁·杜·伽尔(1881-1958) 赛珍珠(泼尔·西登斯屈里克·布克)(1892- 1938年 美国 1973) 1939年 芬兰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1888——1964) 1944年 丹麦 约翰内斯·威廉·杨森(1873-1950) 1945年 智利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889一1957) 1946年 德国 赫尔曼·黑塞(1877-1962) 1947年 法国 安德烈·纪德(1869-1951) 1948年 英国 托玛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 1949年 美国 威廉·福克纳(1897-1962) 1950年 英国 帕特兰·亚瑟·威廉·罗素(1872-1970) 1951年 瑞典 帕尔·费比安·拉格克维斯特(1891-1974) 1952年 法国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 1953年 英国 温斯顿·丘吉尔(1874一1965) 1954年 美国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 1955年 冰岛 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奈斯(1902-1984) 1956年 西班牙 胡安·拉蒙·希门内斯(1881-1958) 1957年 法国 阿尔贝·加缪(1913-1960)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 1958年 苏联 1960) 1959年 意大利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1901-1968) 1960年 法国 圣琼·佩斯(1887-1975) 南斯拉 1961年 夫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 1962年 美国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 1963年 希腊 乔治·瑟弗里斯(1900-197f) 1964年 法国 让一保尔·萨特(1905~1980) 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 1965年 苏联 1984) 1966年 以色列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1888——1970) 瑞典 奈莉·萨克斯(1891-1970) 危地马 1967年 拉 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 1968年 日本 川瑞康成(1899-1972) 1969年 法国 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 1970年 苏联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任尼琴(1918-) 1971年 智利 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 1972年 德国 亨利希·伯尔(1917—1985) 1973年 澳大利 亚帕特里克·怀特(1912——1990) 1974年 瑞典 埃温德·约翰逊(1900~1976) 瑞典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1904-1978) 1975年 意大利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1896-1981) 1976年 美国 索尔·贝娄(1951-) 1977年 西班牙 维森特·阿莱克桑德雷(1898一1984) 1978年 美国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 1979年 希腊 奥季修斯·埃利蒂斯(1911-) 1980年 美国 切斯拉夫·米沃什(1911-) 1981年 英国 埃利亚斯·卡内蒂(I905-) 哥伦比 1982年 亚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 1983年 英国 威廉·戈尔丁(1911-) 捷克斯 1984年 洛伐克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 1985年 法国 克洛德·西蒙(1913-) 尼日利 1986年 亚 沃莱·索因卡(1934-) 1987年 美国 约瑟夫·布罗茨基(年 1902年 1903年 1904年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法国 德国 挪威 西班牙 法国 波兰 意大利 英国 德国 瑞典 德国 比利时 德国 印度 法国 苏利·普鲁多姆 (1839-1907) 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 比昂斯藤·马丁纽斯·比昂逊(1832-1901) 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 弗里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 亨利克·显克微支(1846-1916) 乔祖埃·卡尔杜齐(1835-1907)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 鲁道尔夫·欧肯(1846-1926) 西尔玛·拉格洛夫(1858-1940)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1830-1914)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 盖哈特·霍甫特曼(1862-1946)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 罗曼·罗兰(1866-1944) 卡尔·古斯塔夫·魏尔纳·封·海顿斯坦(1859- 瑞典 1940) 丹麦 卡尔·耶勒鲁普(1857-1919) 瑞士 卡尔·斯皮特勒(1845-1924) 挪威 克努特·哈姆生(1859—1952) 法国 阿纳托尔·法朗土(1844-1924) 西班牙 哈辛托·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1866-1954) 爱尔兰 波兰 爱尔兰 意大利 法国 挪威 德国 美国 瑞典 英国 威廉·巴特勒·叶艺(1865—1939)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1867-1925) 乔治·肖伯纳(1856-1950) 格拉齐亚·黛莱达(1871-1936) 亨利·柏格森(1859-1941) 西格里德·温塞特(1882-1949) 保尔·托马斯·曼(1875一1955) 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 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格(1864——1931)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原因作品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原因作品自1901年设立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已经有许多杰出的作家荣获了这一殊荣。
以下是一些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他们获奖的原因和作品的简要介绍。
1.塞缪尔·贝克特(1969年):贝克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语言著称。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等待戈多》和《忒修斯之船》,这两部作品都展示了他对人性和存在的思考。
2.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年):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深受世界读者的喜爱。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两部作品被认为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渡边淳一(1994年):渡边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而著名。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红》和《权力的游戏》,这两部作品讲述了战争和人性的复杂关系。
4.寄藤树立(2024年):寄藤是韩国的作家,他的作品通常探讨家庭、性别和权力等社会议题。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请你不要浪费你的时间》和《最后一个疯子与他的闻耳男子》,这两部作品都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入的情感描写而闻名。
5.刘震云(2024年):刘震云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和编剧,他的作品主要关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一地鸡毛》和《幸福的飘浮》,这两部作品以其生动的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以上只是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的几位,他们的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但都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对人类经验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通过他们的作品,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我们自己。
诺贝尔文学奖的设立不仅是对这些作家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文学艺术的鼓励和推动。
这个奖项每年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成为了全球文学界备受瞩目的奖项之一。
聂鲁达和他的诗歌分析

聂鲁达和他的诗歌分析作者:孙引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11期摘要:聂鲁达,智利当代著名诗人。
197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不管作为学习西班牙语的人,还是其他的文学爱好者,都知道聂鲁达在诗歌方面的伟大造诣。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富有传奇色彩。
诗歌题材有爱情,有革命,这和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诗人也正是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情感。
本文试图通过叙述聂鲁达的一生来分析对其诗歌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聂鲁达;诗歌;影响一.引言聂鲁达,不仅是诗人,也是政治家。
在其一生撰写的诗篇中,成名作品《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奠定了诗人在文坛的地位;之后,1937年写下《西班牙在我心中》,诗人写作题材的转变和社会现实紧密相关。
聂鲁达的诗两大主题:爱情和政治。
诗歌来源于生活,是从诗者内心散发出来的最自然清新的感悟。
聂鲁达正是如此。
诗人从小酷爱阅读的习惯,让自己的大脑充满了丰富的语言表达;诗人热爱写作的热情,让自己的创作之路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因此,聂鲁达的作品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诗人生平Pablo Neruda(巴勃罗.聂鲁达),1904年7月12日出生于智利中部的一個城市(帕拉尔),1973年9月逝世。
但是聂鲁达并不是他的原名,由于父亲对其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感到不满,聂鲁达以自己所喜爱的捷克诗人(Jan Neruda)的姓氏给自己取了笔名Neruda。
在他刚出生一个月后,母亲因为肺结核离他而去,他也曾回到出生地“寻找”母亲;继母辛勤劳作,精心细致的照顾孩子们,在聂鲁达看来,她并不是继母,而是那么善良、那么守护他的天使,因此,诗人有一部分诗歌是在歌颂自己的继母的,虽然是作为继母的身份,但在诗人看来,她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对自己照顾的非常周到。
诗人经历丰富,曾做过领事、大使、国会议员;也曾流亡国外,去过欧美亚一些国家。
诗人从少年时代就酷爱阅读,正如诗人自己所说“我喜爱书,它是诗歌创作的结晶,是文学的森林;我喜爱书的整体,甚至喜爱书脊,但是我不喜欢各种流派标签。
塞万提斯奖历届获奖作品

塞万提斯奖历届获奖作品摘要:一、塞万提斯奖简介1.奖项背景2.奖项设立目的3.颁奖日期及意义二、历届获奖作品概述1.作品类型及特点2.代表性作品介绍三、部分获奖作品简介1.《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年)2.作品特点及影响3.其他代表性作品正文:塞万提斯奖,被誉为西语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由西班牙文化部于1976年创办,以纪念该国伟大的文学家米盖尔·德·塞万提斯(1547-1616)。
该奖项旨在表彰在西语文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作家,促进西语文学的发展。
每年的4月23日,西班牙国王都会为当年的塞万提斯文学奖获得者颁奖。
这一天不仅是塞万提斯的祭辰,还是莎士比亚的诞辰,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
颁奖仪式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会通宵达旦地朗读《唐·吉诃德》,以此向这位文学巨匠致敬。
历届塞万提斯奖获奖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
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西语文学特点,反映了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下为部分获奖作品的简要介绍:1.《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年):这是一部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
小说通过讲述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反映了拉丁美洲社会的变迁和历史沧桑。
马尔克斯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魅力而又神秘的世界。
2.《唐·吉诃德》(米盖尔·德·塞万提斯,1605年):这部作品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被誉为西班牙文学的瑰宝。
小说通过描绘堂吉诃德和桑丘·潘萨的冒险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帕布罗·卡萨尔斯,1992年):这部作品是西班牙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位音乐家在阿尔罕布拉宫的奇幻冒险。
小说以音乐为线索,展现了西班牙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语国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
1904年,José Echegaray;西班牙戏剧家、诗人;作品(1881年):《El gran Galeoto》(伟大的牵线人)
1922年,Jacinto Benavente;西班牙作家;作品(1913年):《La Malquerida》(不吉利的姑娘)
1945年,Gabriela Mistral;智利作家;作品(1924年):《Desolación》(柔情)
1956年,Juan Ramón Jiménez;西班牙诗人;作品(1903年):《Arias Tristes》(悲哀的咏叹调)
1967年,Miguel Ángel Asturias;危地马拉诗人、小说家;作品(1949年):小说《Hombres de Maíz》(玉米人)
1971年,Pablo Neruda;智利诗人;作品(1924年):诗、散文《Veinte Poemas de Amor y una canción desesperada》(情诗·哀诗·赞诗)
1977年,Vicente Alexánder Melo;西班牙诗人;作品(1944年):诗《Sombra del Paraíso》(天堂的影子)
1982年,Gabriel Gracía Márquez;哥伦比亚记者,作家;作品(1967年):《Cien Años de Soledad》(百年孤独)
1989年,Camilo José Cela;西班牙小说家;作品(1951年):《La Colmena》(蜂巢)
1990年,Octavio Paz;墨西哥诗人;作品(1949年):《Piedra del Sol》(太阳石),选自作品集《Libertad bajo Palabra》
2010年,Mario Vargas Llosa;秘鲁;作品《La Casa Verde》(绿房子),《La Ciudad y los Perros》(城市与狗),《Conversacion en La Catedra》(大教堂中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