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教材试验 历史学科(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历史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答案

一、历史的足迹(共10 分)
1.(4 分) D → B → F → E → A → C
2.(3 分)
实物史料:B、C 文献史料:F
模拟、示意、复原:A、D、E
3.(3 分)
根据基本要素的涵盖度、叙述的完整性、历史语言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分层赋分。
二、中国近代化历程(共10 分)
1.(4 分)
洋务运动( D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A )
新文化运动( B )2.(6 分)
1史料价值最高的是D,理由:D 是研究李鸿章的一手文献史料,直接证据。
2史料价值最低的是A,理由:A 是文学作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可信度低。
(言之成理即可)
(三).复兴之路(共10分)
1.第一次鸦片(1 分)侵略与屈辱;侵略与危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
(2 分)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从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走向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等。
(2 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等。
(任答三条,得5 分)。
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教材试验历史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样卷)

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教材试验历史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样卷)Ⅰ闭卷部分(答题时间:20分钟,满分60分)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经过一学期的历史课学习,小李同学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题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作了初步整理。
以下是他整理的部分内容,有一些地方遗漏了,你能帮他补充完整吗?(共22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炎帝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大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过了1700多年,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朝建立了。
两汉统治结束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时期,直到6世纪末,隋朝才重新建立起全国大一统的局面。
继之而起的是唐朝,它的都城既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两宋的经济持续发展,商业的繁盛使城市人口增加,北宋的都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更辽阔,文化发展上也独具特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达到了成熟阶段。
明朝前期,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清朝前期,统治者实行政策,中国在不知不觉中远远落后于世界了。
古代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闻名于世界的造纸术、、和四大发明。
学这段历史,令人振奋,更提醒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奋发图强。
(二)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
小张同学说:历史教科书上提到了许多少数民族;小赵同学说: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曾出现过一些杰出人物;小王同学说:这些杰出人物中有的还建立了民族政权,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发展作出过贡献。
请你帮助他们把下列少数民族杰出人物前的字母填入相应的“民族”栏和“政权”栏前的括号中。
(共16分)民族杰出人物政权()党项族 A.耶律阿保机()辽()藏族 B.元昊()金()女真族 C.完颜阿骨打()吐蕃()契丹族 D.松赞干布()西夏(三)小李同学在一本课外书籍中看到了下列两段材料:材料1:咸阳人李良20岁时去南方,由于各国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乱,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和咸阳的不一样,一路上给他带来很多不便。
(七年)(历史)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2022—2023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二、材料分析题(其中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计50分)26.(1)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繁荣;文化水平高;开放的对外政策等(任何一点都给2分);玄奘西行或鉴真东渡日本(2分)。
(2)政府鼓励、贸易范围广(2分)。
(3)郑和下西洋(2分)。
(4)闭关锁国政策(2分);闭关锁国政策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分)。
(5)由开放到闭关(2分);开放则强,闭关则弱(含义正确即可得2分)。
27.(1)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使平民可以通过考试实现阶层的跨越2分)。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2分)。
(2)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任何两点4分)。
(3)扩大录取范围,名额增加(2分)。
重文轻武(2分)(4)出题范围,答题标准等固定僵化(或实现八股取士2分)。
八股取士,既脱离实际又禁锢思想。
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2分)。
(5)要注重人才的选拔,完善考试制度,避免考试内容格式化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28.(1)A诗(2分);B曲(2分)。
(2)所处的时代不同(2分)。
(3)关汉卿(2分)。
(4)(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任何两个即可得4分)。
(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看问题含义正确即可得2分)。
(6)国家安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努力等含义正确即可得(2分)。
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教材试验 历史学科(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教材试验历史学科(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Ⅰ闭卷部分(答题时间:20分钟,满分60分)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家史与国史”为主题展开讨论,请你一起来参与。
(共20分)1.历史老师说:“我祖父出生于1915年,祖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年诞生的,父亲出生那天正值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我母亲出生时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以母亲与新中国同龄。
我出生时祖父给我起名叫‘陆文革’。
……”(1)历史老师的祖父与祖母相差_________岁。
(2)历史老师的父亲出生于_________年。
(3)历史老师的母亲今年是_________岁。
(4)历史老师的名字与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______________”运动有关。
2.小李说:“我爷爷1938年在四川出生,那一天医院里的年轻护士都在庆祝青年节;我爸爸1964年出生于上海,那一天医院里的年轻护士也在庆祝青年节。
”小王说:“哦!你的爷爷和爸爸是同一天生日。
”小李说:“不是!我爷爷生日是3月29日,可我爸爸的生日在5月。
”(1)小李爷爷出生时的“青年节”是国民政府为了纪念_________而设立的。
A.中华民国成立B.百日维新C.黄花岗起义D.金田起义(2)小李爸爸出生时的“青年节”是中共为了纪念_________而设立的。
A.土地改革运动B.四五运动C.五卅运动D.五四运动3.小吴说:“我曾祖父快90岁了,他告诉我他的爷爷当年是北洋海军致远舰的水手,和日军作战时与舰同沉,宁死不屈;他的爸爸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追随总理,投身反清事业。
”(1)小吴曾祖父的爷爷战死在_________中。
A.百团大战B.黄海战役C.淮海战役D.淞沪会战(2)小吴曾祖父的爸爸追随的总理是_________。
A.袁世凯B.周恩来C.孙中山D.奕訢4.校长说:“我大伯1948年去了香港,1997年夏天他回到家乡,感慨地说‘回归了!回归了!’,我想这应该归功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上海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闭卷(6)附部分开卷答案资料

上海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闭卷(6)附部分开卷答案资料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闭卷部分)(一)屈辱、抗争、探索——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
(20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近代中国历史,分三个主题出一期板报。
第一个主题可以概括为“欲哭无泪,太悲惨了,看不尽的惨案,满目献血”。
1、19世纪的中国不断遭到列强的侵略,如两次、中法战争、中日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2、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条约的内容总是包括:割地——割占中国辽东半岛和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是《》;赔款——勒索赔款数额最大的是《条约》;开埠——最早在条约中提出开放通商口岸要求的是国;……中国主权遭到践踏。
第二个主题可以概括为“热血沸腾,太壮观了,数不清的英雄,名垂青史。
” 3、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近代中国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
请说出两位你最尊敬的民族英雄名字:、。
第三个主题可以概括为“发人深省,太深沉了,全民族的精华,都在上下探索。
” 4、社会各阶层为摆脱民族危机前赴后继,百折不回。
农民阶级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和运动;官僚阶层进行了寻求自强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救亡图存的变法;资产阶级革命志士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然而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摆脱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最终赢得了民族解放。
(二)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家族的故事”聊了起来……(共10分)1.小赵说:“我的曾祖父留下一本日记,其中有一篇记录着他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这篇日记记录的历史事件发生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
2.小钱说:“我家珍藏着一本1915年出版的《青年杂志》创刊号。
这份杂志的创刊,标志着一场著名运动的开始。
”这场运动是____________运动。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密-------------------------------封------------------------------线------------------------------------------3.小孙说:“民国初年,许多都喜欢京剧,可我的太爷爷却迷上了叫做‘文明戏’的西方剧种。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夏朝的首都是:A. 成都B. 郑州C. 长安D. 洛阳答案:D2. 塑造活动最早出现在以下哪个朝代?A. 新石器时代B. 夏朝C. 商朝D. 汉朝答案:A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是哪一项工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D4. 以下哪位科学家是东汉末年的人物?A. 孔融B. 王充C. 张衡D. 郭守敬答案:C5. 以下哪个朝代统一了中国?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南京是中国的首都.答案:错误2. 福建是中国的一省.答案:正确3. 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渔猎为主.答案:正确4. 秦始皇的长城起点在北京.答案:错误5. 陶器是古代中国人的首要居民.答案:错误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说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重要性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高效和廉价的方式来制作书籍和纸张,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极大地改善了航海技术,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火药革命性地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影响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印刷术使书籍的生产更加高效,造福了更多的人民。
2. 请简要介绍一下汉朝的科技成就。
答案: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汉朝的科技成就包括了制作铁器和陶器的技术,水利工程的开发,天文学和地理学的研究,医药学的进展等。
这些科技成就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还提高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效率。
四、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20分)1. 请阅读以下文字,回答问题。
三国时期,魏国的战略家郭嘉提出了“秉忠而用智”这一战略指导思想,认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应当以忠诚为基础,但在处理事务时需要运用智慧。
郭嘉的这一战略思想在当时的魏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帮助魏国在乱世中稳定了局面,使其成为三国中的强国之一。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
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该工程是忽必烈下令开凿的②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A.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A.创设科举制 B.开通大运河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D.完善科举制3.《贞观政要》记录的是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政绩?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康熙帝4.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缘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A.春秋诸侯争霸 B.汉末军阀割据 C.魏晋北民南迁 D.隋朝暴政而亡5.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在唐朝的是A.唐太宗向蔡襄征询经济问题 B.书生李崇寒窗苦读高中进士C.江南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D.白居易吟诵诗作《新乐府》 6.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
吐蕃位于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7.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A.唐太宗——任用姚崇等人为相 B.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 D.毕昇——编著《天工开物》8.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A.中医思想 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 D.活字印刷9.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和亲”、“鉴真东渡”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0.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台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11.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如下一组图片,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是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12.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人教版历史2024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A. 辽—上京临潢府B. 金—中都C. 北宋—临安D. 西夏—兴庆府14.某同学参加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请根据“元昊”这一关键词回答出与之相应的政权。
正确的回答应是 A. 辽 B. 南宋 C. 大金 D. 西夏15.郭靖和杨康是《射雕英雄传》里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名字与下面哪一事件有直接的联系A. 西夏建立 B. 金灭北宋 C. 澶渊之盟 D. 元朝建立16.南宋初年,率领军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的是 A.曹操 B.霍去病 C.岳飞 D.文天祥17.如下图材料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经济重心南移 B.贞观之治局面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开元盛世局面18.南宋时,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瓦子 B.市舶司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19.进口的泰国米因口感好、味道香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其实,早在宋朝中国就曾引进外国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占城稻引进于A.越南B.朝鲜 C.印度D.泰国20.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1.2021年3月31日,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2周年大会举行。
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是A.西汉时设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C.元朝时设立宣政院D.清政府设立驻藏大臣22.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的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3.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满足了哪一阶层的需求A.士大夫阶层B.农民阶级 C.市民阶层 D.达官贵人24.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
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请问他的代表作是A.《窦娥冤》B.《西厢记》C.《牡丹亭》D.《桃花扇》25.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更换马匹和休息、住宿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教材试验历史学科(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Ⅰ闭卷部分(答题时间:20分钟,满分60分)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家史与国史”为主题展开讨论,请你一起来参与。
(共20分)1.历史老师说:“我祖父出生于1915年,祖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年诞生的,父亲出生那天正值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我母亲出生时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以母亲与新中国同龄。
我出生时祖父给我起名叫‘陆文革’。
……”(1)历史老师的祖父与祖母相差_________岁。
(2)历史老师的父亲出生于_________年。
(3)历史老师的母亲今年是_________岁。
(4)历史老师的名字与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______________”运动有关。
2.小李说:“我爷爷1938年在四川出生,那一天医院里的年轻护士都在庆祝青年节;我爸爸1964年出生于上海,那一天医院里的年轻护士也在庆祝青年节。
”小王说:“哦!你的爷爷和爸爸是同一天生日。
”小李说:“不是!我爷爷生日是3月29日,可我爸爸的生日在5月。
”(1)小李爷爷出生时的“青年节”是国民政府为了纪念_________而设立的。
A.中华民国成立B.百日维新C.黄花岗起义D.金田起义(2)小李爸爸出生时的“青年节”是中共为了纪念_________而设立的。
A.土地改革运动B.四五运动C.五卅运动D.五四运动3.小吴说:“我曾祖父快90岁了,他告诉我他的爷爷当年是北洋海军致远舰的水手,和日军作战时与舰同沉,宁死不屈;他的爸爸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追随总理,投身反清事业。
”(1)小吴曾祖父的爷爷战死在_________中。
A.百团大战B.黄海战役C.淮海战役D.淞沪会战(2)小吴曾祖父的爸爸追随的总理是_________。
A.袁世凯B.周恩来C.孙中山D.奕訢4.校长说:“我大伯1948年去了香港,1997年夏天他回到家乡,感慨地说‘回归了!回归了!’,我想这应该归功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家史真是国史的缩影啊!”(1)改革开放以后,_________(人名)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2)目前,“一国两制”构想除了成功解决香港问题外,还解决了_________问题。
(二)小刘计划以“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为题办一期板报,他没有查找资料,信手写下一段文字,结果其中有5个地方写错了。
请你在原文错误处下方划线,并注上标号,在文后依次改正:(共10分)19世纪60年代,总理衙门为培养洋务人才设立了兴中会。
70年代起,又采纳康有为的建议,派遣学童赴美国留学。
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兴办,清政府颁布“辛丑学制”,奠定了我国近代学制。
1919年前后,面向大众的平民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了倡导和推广,20年代,袁隆平提出改造全国乡村教育的计划。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年动乱结束以后,我国在发展教育事业上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发起实施希望工程等。
1995年,中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迎来了教育事业大发展的春天。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
(三)学校艺术节有一个“革命歌曲联唱”的节目,历史老师认为歌词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四次战争,小王记下了这四首歌词的片段:(共10分)歌词1:“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歌词2:“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歌词3:“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 ——《国民革命歌》歌词4:“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着最后的胜利,向着全国的解放。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你能分别说出四首歌词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哪四次战争吗?歌词1:____________________; 歌词2:____________________;歌词3:____________________; 歌词4: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按这四首歌创作的时间顺序排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__________。
(四)小李、小吴等设想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与它们的发生地点用地图和文字结合的形式展示出来,他们作了如下设计。
(共20分)1.请你将上图A 、B 、C 、D 、E 五个文字说明框内缺省的内容补充完整。
2.小刘认为不用“文字——地图”,用“历史照片——地图”的形式能使版面更生动活泼,他找到了下面两张历史照片,你认为它们分别可作为上图中哪一个城市的说明?(1)照片一可作为在______(城市)的说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照片二可作为在______(城市)的说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吴提议给地图上其余五个城市中发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也配上文字说明。
你能仿照已有的格式,在上面空白的文字说明框内至少写出两个吗?(时间上不要求写出具体的年月,用“……时期”、“……以前”、“……以后”等即可)照片一 照片二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教材试验历史学科(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Ⅱ开卷部分(答题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小刘设计了一份表格,计划对中国近代历史上两个重要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分项进行比较整理,他找到了下面两段文字: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军费2100万银元;海关税须与英方协商制定;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杭州等四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开矿设厂。
你能依据上述文字......,帮助他设计分项的栏目,并填入相应的内容吗?(共10分)《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比较表(二)小王热衷于收集历史题材的邮票,在学习了《新文化运动》一课后,他认为我国邮政部门没有发行过该主题的邮票,真是太可惜了!(共10分)1.假如邮政部门准备发行该主题的邮票(全套暂定四枚),请你帮助制订设计方案:第一枚名称: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枚名称: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枚名称: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枚名称: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该主题邮票全套超过四枚,你还能设计出更多吗?(要求写出名称、理由)(三)小李是一位“张学良迷”,在报纸上看到张学良在美国逝世的消息后,他把以前搜集到的有关材料做了一张目录:①电影《西安事变》(VCD碟片)②小说《少帅张学良》③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合影④《联合报》于1990年对张学良的访谈录音(磁带)⑤公开出版的蒋介石1936年12月的日记⑥《文史资料选编》中关于张学良的史料⑦《中国历史》(七年级第二学期)教科书请你帮助他对上述材料作整理。
(共10分)1.请你对上述七项材料进行分类,并说说你的分类标准和结果。
你的分类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结果(用序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材料①、②、③、④中,哪两项更具有史料价值?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3.小李发现材料⑤中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描写与评价,与材料⑦中反映这一时期张学良活动的表述是不一样的,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四)小吴在《老照片》一书中发现了一幅日本记者于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日军屠杀我国同胞的照片,照片上印有日本新闻审查当局禁止公开发表的“不许可”印章(见图一)。
后来,他在网站上又找到了一幅照片(见图二)及文字说明:“每年12月13日前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来自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们来到这里,悼念被侵华日军杀害的三十万遇难同胞,痛斥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请你看了这两幅照片后,结合所学内容,简单谈谈你的感想。
(共10分)(要求:1.字数150字左右;2.你的看法必须运用这两张照片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以及你所掌握的相关历史材料作证明)图一 图二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教材试验历史学科(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Ⅰ闭卷部分(满分60分)一(每格2分,共20分)1.(1)6 (2)1945 (3)54 (4)文化大革命2.(1)C (2)D3.(1)B (2)C4.(1)邓小平(2)澳门二(每小题2分,共10分)1.改“兴中会”为“同文馆”;2.改“康有为”为“容闳”;3.改“辛丑学制”为“癸卯学制”;4.改“袁隆平”为“陶行知”;5.改“十二年制义务教育”为“九年制义务教育”。
注:每小题划出错处、注上标号即得1分,改正正确再给1分;标号与改正文字不一一对应,最多只能得1分。
三(每格2分,共10分)1.歌词1:抗日战争;歌词2:抗美援朝(朝鲜战争);歌词3:北伐战争(国民革命战争);歌词4:解放战争2. 3、1、4、2四(共20分)1. A:光绪 B:双十协定 C:江南制造局D:毛泽东 E:中华苏维埃(每格2分)2.本小题“理由”部分可不写具体时间,大意正确、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1)北京(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分)(2)上海(1分)《申报》的出版地在上海。
(2分)或填图中任一城市,理由为《申报》的发行(影响)遍及于此。
也可。
3.本小题答案不必写出具体年月,不求面面俱到,言之有理均可得分,每填对1项得2分,若填对5项可得10分。
下列答案仅供参考:西安:七七事变前,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南京: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为通商口岸;或: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四一二事变后,蒋介石成立国民政府/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此展开大屠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武昌: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福州:《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其为通商口岸;虎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林则徐在此销毁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