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 )象限.A. 一B. 二C. 三D. 四2.4的平方根是( )A. 2B. ±2C. 2D. 2± 3.实数﹣2,0.31••,3π,0.1010010001,38中,无理数有( )个 A. 1 B. 2 C. 3 D. 4 4.如图,已知160∠=︒,260∠=︒,368∠=︒,则4∠等于( )A 68︒ B. 60︒ C. 102︒ D. 112︒5.如图,在48⨯的方格中,建立直角坐标系()1,2E ﹣﹣,2(2,)F ﹣,则点坐标为( )A. ()1,1﹣B. (2,1)﹣﹣C. ()3,1﹣D. (1,)2﹣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0,1,点的坐标()3,3,将线段AB 平移,使得到达点()4,2C ,点到达点,则点的坐标是( )A. ()7,3B. ()6,4C. ()7,4D. ()8,4 7.如图,AB∥CD ,BC∥DE ,∠A=30°,∠BCD=110°,则∠AED 的度数为( )A. 90°B. 108°C. 100°D. 80°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4=2±± B. 64算术平方根是4 C. 330a a +-= D. 110x x -+-≥,则x =19.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轴上跳动,第一次它从原点跳到(0,1),然后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0,0)0,11,()()1,)0(1→→→→……,每次跳一个单位长度,则第2020次跳到点( )A. (7,45)B. (6,44)C. (5,45)D. (4,44)10.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个①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平分线平行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 0B. 1C. 2D. 3二、填空题11.2-的绝对值是________.12.、是实数230x y +-=,则xy =________.13.已知,(0,4)A ,0()2,B ﹣,1(3,)C ﹣,则ABC S =________.14.若23n ﹣与1n ﹣是整数的平方根,则x =________.15.在平面坐标系中,1(1,)A ﹣,(3,3)B ,M 是轴上一点,要使MB MA +的值最小,则M 的坐标为________.16.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1l ,2l 相交于点,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若,分别是点M 到直线1l ,2l 的距离,则称(,)p q 为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________个.三、解答题17.计算:(13316648-(2)333521|1228- 18.求下列各式中的值(1)()216149x += (2)3()81125x ﹣= 19.已知是不等式组 513(1)131722a a a a ->+⎧⎪⎨-<-⎪⎩ 的整数解,、满足方程组 27234ax y x y -=-⎧⎨+=⎩,求22x xy y -+的值 20.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21A -,、1(3)B ,、(23)C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在坐标系内描出点、、A B C 的位置:(2)求出以、、A B 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3)在轴上是否存在点,使以A B P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0,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1)如图1所示,O是直线AB上一点,OD平分∠AOC,OE平分∠BOC,求证:OD⊥OE;(2)如图2所示,AB∥CD,点E为AC上一点,∠1=∠B,∠2=∠D.求证:BE⊥DE.22.某公司装修需用A型板材240块、B型板材180块,A型板材规格是60cm×30cm,B型板材规格是40cm×30cm.现只能购得规格是150cm×30cm的标准板材.一张标准板材尽可能多地裁出A型、B型板材,共有下列三种裁法:(如图是裁法一的裁剪示意图)裁法一裁法二裁法三A型板材块数 1 2 0B型板材块数 2 m n设所购的标准板材全部裁完,其中按裁法一裁x张、按裁法二裁y张、按裁法三裁z张,且所裁出的A、B两种型号的板材刚好够用.(1)上表中,m= _____,n= ____;(2)分别求出y与x和z与x的函数关系式;(3)若用Q 表示所购标准板材的张数,求Q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当x 取何值时Q 最小,此时按三种裁法各裁标准板材多少张?23.(1)①如图1,//AB CD ,则B 、P ∠、D ∠之间的关系是 ;②如图2,//AB CD ,则A ∠、E ∠、C ∠之间的关系是 ;(2)①将图1中BA 绕点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交CD 于Q (如图3).证明:123BPD ∠=∠+∠+∠②将图2中AB 绕点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交CD 于 (如图4)证明:360E C CHA A ∠+∠+∠+∠=︒(3)利用(2)中结论求图5中A B C D E F G ∠+∠+∠+∠+∠+∠+∠的度∠+∠+∠+∠+∠+∠+∠=数.A B C D E F G2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在坐标轴上,其中A(0,a) ,B(b, 0)满足| a - 3 |+4b-= 0.(1)求A 、B 两点的坐标;(2)将AB 平移到CD ,A 点对应点C(-2,m) ,CD 交y 轴于E ,若≥ABC 的面积等于13,求点E 的坐标;(3)如图2,若将AB 平移到CD ,点C、D 也在坐标轴上,F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不包括点A ,点B) ,连接OF 、FP 平分 BFO , BCP = 2 PCD,试探究 COF, OFP , CPF 的数量关系.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 )象限.A. 一B. 二C. 三D. 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判断其所在象限,四个象限的符号特征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故点A(2,-3)位于第四象限,故答案选D . 考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2.4的平方根是( )A. 2B. ±2C.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2)2=4,∴4的平方根是±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题目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定义.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3.,0.31••,3π,0.1010010001中,无理数有( )个 A. 1B. 2C. 3D. 4 [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无理数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在实数2-(无理数),0.31••(有理数),3π(无理数),0.1010010001(有理数),382=(有理数)中,无理数有2个,故选:B . [点睛]此题考查了无理数,弄清无理数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4.如图,已知160∠=︒,260∠=︒,368∠=︒,则4∠等于( )A. 68︒B. 60︒C. 102︒D. 112︒[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1=∠2,得a ∥b ,进而得到∠5=3∠,结合平角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160∠=︒,260∠=︒,∴∠1=∠2,∴a ∥b ,∴∠5=368∠=︒,∴∠4=180°-∠5=112︒.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平角的定义,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48⨯的方格中,建立直角坐标系()1,2E ﹣﹣,2(2,)F ﹣,则点坐标为( )A. ()1,1﹣ B. (2,1)﹣﹣ C. ()3,1﹣ D. (1,)2﹣ [答案]C[解析][分析] 直接利用已知点得出原点位置进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G 点坐标为:(-3,1).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正确得出原点位置是解题关键.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0,1,点的坐标()3,3,将线段AB 平移,使得到达点()4,2C ,点到达点,则点的坐标是( )A. ()7,3B. ()6,4C. ()7,4D. ()8,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A 和C 的坐标可得点A 向右平移4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点B 的平移方法与A 的平移方法相同,再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可得点D 的坐标.[详解]解:∵点A (0,1)的对应点C 的坐标为(4,2),即(0+4,1+1),∴点B (3,3)的对应点D 的坐标为(3+4,3+1),即D (7,4);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关键正确得到点的平移方法.7.如图,AB∥CD ,BC∥DE ,∠A=30°,∠BCD=110°,则∠AED 度数为( )A. 90°B. 108°C. 100°D. 80°[答案]C[解析][分析] 在图中过E 作出BA 平行线EF ,根据平行线性质即可推出∠AEF 及∠DEF 度数,两者相加即可.[详解]过E 作出BA 平行线EF,∠AEF=∠A =30°,∠DEF=∠ABC AB ∥CD,BC ∥DE,∠ABC=180°-∠BCD =180°-110°=70°,∠AED=∠AEF+∠DEF=30°+70°=100°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4=2±±B. 64的算术平方根是4C. 330a a -=D. 110x x --≥,则x =1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对选项逐一判定即可.[详解]A .4=2±±,正确;B .64的算术平方根是8,错误;C 330a a -,正确;D 110x x --≥,则x =1,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理解概念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9.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轴上跳动,第一次它从原点跳到(0,1),然后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0,0)0,11,()()1,)0(1→→→→……,每次跳一个单位长度,则第2020次跳到点( )A. (7,45)B. (6,44)C. (5,45)D. (4,44)[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跳蚤运动的速度确定:(0,1)用的次数是21(1)次,到(0,2)是第8(24)次,到(0,3)是第29(3)次,到(0,4)是第24(46)次,到(0,5)是第225(5)次,到(0,6)是第48(68)次,依此类推,到(0,45)是第2025次,后退5次可得2020次所对应的坐标.[详解]解:跳蚤运动的速度是每秒运动一个单位长度,(0,1)用的次数是21(1)次,到(0,2)是第8(24)次,到(0,3)是第29(3)次,到(0,4)是第24(46)次,到(0,5)是第225(5)次,到(0,6)第48(68)次,依此类推,到(0,45)是第2025次.2025142020,故第2020次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4,44).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读懂题意,能够正确确定点运动的顺序,确定运动的距离,从而可以得到到达每个点所用的时间.10.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个①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 0B. 1C. 2D. 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公理、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判断即可.[详解]解: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故①是真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故②是假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③是假命题;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④是假命题;故正确的个数只有1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的公理和应用,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二、填空题11.的绝对值是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实数的绝对值永远是非负数,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即可得解.[详解]解:根据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得=.[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绝对值的意义,熟练掌握,即可解题.=,则xy=________.12.、是实数0[答案]-6[解析][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即可求出与的值.y-=,[详解]解:由题意可知:20x+=,30y=x2∴=-,3xy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13.已知,(0,4)A ,0()2,B ﹣,1(3,)C ﹣,则ABC S =________.[答案]11[解析][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减去三个小三角形面积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示,根据(0,4)A ,0()2,B ﹣,1(3,)C ﹣三点坐标建立坐标系得: 则1115524351511222ABC S .故答案为:11[点睛]此题考查利用直角坐标系求三角形的面积,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减去三个小三角形面积解答.14.若23n ﹣与1n ﹣是整数的平方根,则x =________.[答案]1[解析][分析]分类讨论:当231n n ,解得2n =,所以22(1)(21)1x n ;当2310n n ,解得43n =,所以241(1)(1)39x n . [详解]解:因为23n ﹣与1n ﹣是整数的平方根,当231n n 时,解得2n =,所以22(1)(21)1x n ; 当2310n n ,解得43n =,所以241(1)(1)39x n . x 是整数, 1x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应用,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那么这个数叫的平方根,记作(0)a a ±.15.在平面坐标系中,1(1,)A ﹣,(3,3)B ,M 是轴上一点,要使MB MA +的值最小,则M 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32, [解析][分析]连接AB 交轴于M ,点M 即为所求; [详解]解:如图示,连接AB 交轴于M ,则MB MA +的值最小.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根据坐标1(1,)A ﹣,(3,3)B , 则有331k b k b +=⎧⎨+=-⎩, 解得23k b =⎧⎨=-⎩,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23yx ,令0y =,得到32x, 32(M ,故本题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6.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1l ,2l 相交于点,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若,分别是点M 到直线1l ,2l 的距离,则称(,)p q 为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________个.[答案]4[解析][分析]到1l 的距离是2的点,在与1l 平行且与1l 的距离是2的两条直线上;同理,点M 在与2l 的距离是1的点,在与2l 平行,且到2l 的距离是1的两直线上,四条直线的距离有四个交点.因而满足条件的点有四个.[详解]解:到1l 的距离是2的点,在与1l 平行且与1l 的距离是2的两条直线上;到2l 距离是1的点,在与2l 平行且与2l 的距离是1的两条直线上;以上四条直线有四个交点,故“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4个.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三、解答题17.计算:(13316648-(2)333521|1228- [答案](1)12;(2)2.[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性质化简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以及立方根的性质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3316648-44248=+12=;(2)333521|12|28 3322122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18.求下列各式中的值(1)()216149x += (2)3()81125x ﹣= [答案](1)12311,44x x ==-;(2)32x =-. [解析][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性质,直接开方,即可解答;(2)根据立方根,直接开立方,即可解答.[详解]解:(1)216(1)49x 249(1)16x 714x , 12311,44x x ==-. (2)38(1)125x 3125(1)8x 512x 32x =-. [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立方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立方根的相关性质.19.已知是不等式组 513(1)131722a a a a ->+⎧⎪⎨-<-⎪⎩ 的整数解,、满足方程组 27234ax y x y -=-⎧⎨+=⎩,求22x xy y -+的值 [答案]7[解析][分析]本题应先解不等式组确定a 整数值,再将a 值代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求解,最后求得22x xy y -+的值.[详解]解:解不等式513(1)a a ->+得:a >2 解不等式131722a a 得:a <4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a <4所以a 的整数值为3.把a=3代入方程组27234ax y x y ,得327234x y x y解得12x y =-⎧⎨=⎩, 所以222212112472x xy y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特殊解、代数求值的综合运用,熟悉基本运算方法、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0.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21A -,、1(3)B ,、(23)C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在坐标系内描出点、、A B C 的位置:(2)求出以、、A B 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3)在轴上是否存在点,使以A B P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0,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5;(3)存在;点的坐标为(0,5)或(0,3)-.[解析][分析](1)根据点的坐标,直接描点;(2)根据点的坐标可知,AB∥x轴,且AB=3-(-2)=5,点C到线段AB的距离3-1=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3)因为AB=5,要求△ABP的面积为10,只要P点到AB的距离为4即可,又P点在y轴上,满足题意的P点有两个,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1)描点如图:(2)依题意,得AB∥x轴,且AB3(2)5=--=,∴S△ABC1525 2=⨯⨯=;(3)存在;∵AB=5,S△ABP=10,∴P点到AB的距离为4,又点P在y轴上,∴P点的坐标为(0,5)或(0,-3).[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能根据点的坐标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并求三角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21.(1)如图1所示,O是直线AB上一点,OD平分∠AOC,OE平分∠BOC,求证:OD⊥OE;(2)如图2所示,AB∥CD,点E为AC上一点,∠1=∠B,∠2=∠D.求证:BE⊥DE.[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证明∠COD+∠COE=90°即可.(2)证明∠1+∠2=90°即可.[详解]证明:(1)∵OD平分∠AOC,OE平分∠BOC,∴∠COD=12∠AOC,∠COE=12∠COB,∴∠DOE=∠COD+∠COE=12(∠AOC+∠COB)=90°,∴OD⊥OE.(2)∵AB∥CD,∴∠A+∠C=180°,∵∠1=∠B,∠2=∠D,∠A+2∠1=180°,∠C+2∠2=180°,∴∠1+∠2=90°,∴∠DEB=90°,∴DE⊥BE.[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某公司装修需用A型板材240块、B型板材180块,A型板材规格是60cm×30cm,B型板材规格是40cm×30cm.现只能购得规格是150cm×30cm的标准板材.一张标准板材尽可能多地裁出A型、B型板材,共有下列三种裁法:(如图是裁法一的裁剪示意图)裁法一裁法二裁法三A型板材块数120B型板材块数2m n设所购的标准板材全部裁完,其中按裁法一裁x张、按裁法二裁y张、按裁法三裁z张,且所裁出的A、B两种型号的板材刚好够用.(1)上表中,m= _____,n= ____;(2)分别求出y与x和z与x的函数关系式;(3)若用Q表示所购标准板材的张数,求Q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当x取何值时Q最小,此时按三种裁法各裁标准板材多少张?[答案](1)m=0,n=3;(2)y=120﹣12x,z=60﹣23x;(3)Q=180﹣16x;当x=90时,Q最小,此时按三种裁法分别裁90张、75张、0张.[解析][详解](1)按裁法二裁剪时,2块A型板材块的长为120cm,150﹣120=30,所以无法裁出B型板, 按裁法三裁剪时,3块B型板材块的长为120cm,120<150,而4块B 型板材块长为160cm >150cm ,所以无法裁出4块B 型板;∴m=0,n=3;(2)由题意得:共需用A 型板材240块、B 型板材180块,又∵满足x+2y=240,2x+3z=180,∴整理得:y=120﹣12x ,z=60﹣23x ; (3)由题意,得Q=x+y+z=x+120﹣12x+60﹣23x . 整理,得Q=180﹣16x . 由题意,得11200226003x x ⎧-⎪⎪⎨⎪-⎪⎩, 解得x≤90.[注:0≤x≤90且x 是6的整数倍]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x=90时,Q 最小.由(2)知,y=120﹣12x=120﹣12×90=75, z=60﹣23x=60﹣23×90=0; 故此时按三种裁法分别裁90张、75张、0张.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23.(1)①如图1,//AB CD ,则B 、P ∠、D ∠之间的关系是 ;②如图2,//AB CD ,则A ∠、E ∠、C ∠之间的关系是 ;(2)①将图1中BA 绕点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交CD 于Q (如图3).证明:123BPD ∠=∠+∠+∠②将图2中AB 绕点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交CD 于 (如图4)证明:360E C CHA A ∠+∠+∠+∠=︒(3)利用(2)中的结论求图5中A B C D E F G ∠+∠+∠+∠+∠+∠+∠的度数. A B C D E F G ∠+∠+∠+∠+∠+∠+∠=[答案](1)①B D P ∠+∠=∠,②360A E C ∠+∠+∠=︒;(2)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3)540︒.[解析][分析](1)①如图1中,作//PE AB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②作//EH AB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①如图3中,作//BE 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②如图4中,连接EH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3)利用(2)中结论,以及五边形内角和540︒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①如图1中,作//PE AB ,//AB CD ,//PE CD ∴,1B ∴∠=∠,D 2∠=∠,12B D BPD .②如图2,作//EH AB ,//AB CD ,//EH CD ,1180A ∴∠+∠=︒,2180C , 12360A C , 360A AEC C .故答案为B D P ∠+∠=∠,360A E C ∠+∠+∠=︒.(2)①如图3中,作//BE CD ,3EBQ ,1EBP EBQ ,2132BPD EBP .②如图4中,连接EH .180C CEB CBE,A AEH AHE,180A AEH AHE CEH CHE C,360A AEC C AHC.360(3)如图5中,设AC交BG于.AHB A B F,∠=∠,AHB CHG在五边形HCDEG中,540CHG C D E G,A B F C D E G540[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变换、规律型问题、平行线的性质、多边形内角和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平行线解决问题,学会利用结论解决问题.2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在坐标轴上,其中A(0,a) ,B(b, 0)满足| a - 3 |+4b-= 0.(1)求A 、B 两点的坐标;(2)将AB 平移到CD ,A 点对应点C(-2,m) ,CD 交y 轴于E ,若≥ABC 的面积等于13,求点E 的坐标;(3)如图2,若将AB 平移到CD ,点C、D 也在坐标轴上,F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不包括点A ,点B) ,连接OF 、FP 平分 BFO , BCP = 2 PCD,试探究 COF, OFP , CPF 的数量关系.[答案](1)A (0,3),B (4,0);(2)E 的坐标为(0,72-);(3)∠COF+∠OFP=3∠CPF . [解析][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分别求出a 、b,得到答案; (2)构造矩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是13,利用割补法求出m,再根据平移的性质,求出直线DC 的解析式,则可求出点E 的坐标;(3)作HP ∥AB 交AD 于H,OG ∥AB 交FP 于G,设∠OFP=x,∠PCD=y,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a-3=0,b-4=0, 解得,a=3,b=4, 则A (0,3),B (4,0); (2)如图1所示,∵∆ABC 的面积等于13,根据A,B,C 三点的坐标, 可得:111324232422413222m m ,(m<0) 解得,m=-2,则点C 的坐标为(-2,-2),根据平移规律,则有点D 的坐标为(2,-5),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cx+d ,2225cd c d ,解得3472c d , ∴CD 的解析式为:3742yx , ∴CD 与y 轴的交点E 的坐标为(0,72- ); (3)如图2所示,作HP ∥AB 交AD 于H ,OG ∥AB 交FP 于G ,设∠OFP=x,∠PCD=y,则∠BFP=x,∠PCB=2y,∵HP∥AB,OG∥AB,∴∠HPC=∠PCD=y,∠OPF=∠OFP=x,∴∠CPF=x+y,又∵∠COF=∠PCB +∠CPF +∠OFP =2y+(x+y)+ x =2x+3y,∴∠COF+∠OFP=3x+3y=3∠CPF.[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非负数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关系、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2=±B 3=-C2=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是分数B .227是无理数C .π-3.14是有理数D .3是有理数3.如图,象棋盘上,若“将”位于点(3,﹣2),“车”位于点(﹣1,﹣2),则“马”位于A .(1,3)B .(5,3)C .(6,1)D .(8,2)4.如图,直线12l l //,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 在直线1l 上,一锐角顶点B 在直线2l 上,若0135∠=,则2∠的度数是A .65B .55C .45D .355.如图,△ABC 沿BC 方向平移得到△DEF ,已知BC=7,EC=4,那么平移的距离为A .2B .3C .5D .76.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同位角相等;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不重合的三条直线a、b、c,若//a b,//b c,则//a c.A.1个B.2个C.3个D.4个7.点P为直线l外一点,点A,B在直线l上,若5cmPA=,7cmPB=,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A.等于5cm B.小于5cm C.不大于5cm D.等于6cm 8.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 CD的是()A.180∠+∠=︒B.BAC ACDD BAD∠=∠C.CAD ACB∠=∠∠=∠D.B DCE9.如图,这是小明学校周边环境的示意图,以学校为参照点,儿童公园,图书市场分别距离学校500m、700m,若以(南偏西30°,500)来表示儿童公园的位置,则图书市场的位置应表示为()A.(700,南偏东45︒)B.(南偏东45︒,700)C.(700,北偏东45︒)D.(北偏东45︒,700)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智能机器人接到的指令是: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长度,其移动路线如图所示,第一次移动到点1A,第二次移动到点2A……,第n次移动到点n A,A的坐标是()则点2021A .()1010,0B .()1010,1C .()1011,0D .()1011,1二、填空题11325-3-.(填“>”“<”或“=”)12.根据如表回答下列问题:x 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x 533.61538.24542.89547.56552.25556.96561.69566.44571.21满足23.623.7n <<的整数n 有________个.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有一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4,到y 轴的距离为5,则点M 的坐标为_____.14.如图,四边形ABCD 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2,8-、()11,6-、()14,0-、()0,0,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__.15.如图所示,//AB CD ,EC CD ⊥.若28BEC ∠=︒,则ABE ∠的度数为_______.三、解答题16.(12-(2)求下列式子中x 的值:()229x -=17.根据要求,画图并回答问题:(1)如图,点P 在AOC ∠的边OA 上.①过点P 画OA 的垂线交OC 于B ;②过点P 作直线//PM OC ;(2)表示点О到直线PB 的距离的线段是__________;(3)直接写出所作图中与O ∠互余的角(可以表示出来的角).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为()0,4,线段MN 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点M 的坐标为()3,1--,点N 的坐标为()3,2-.(1)将线段MN 平移得到线段AB ,其中点M 的对应点为A ,点N 的对应点为B .点M 平移到点A 的过程可以是:先向____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长度,再向__________平移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②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2)在(1)的条件下,若点C 的坐标为()4,1,连接AC ,BC ,求ABC ∆的面积.19.如图,已知∠1=∠2,∠3=∠4,∠5=∠A ,试说明:BE ∥CF .完善下面的解答过程,并填写理由或数学式:解:∵∠3=∠4(已知)∴AE ∥()∴∠EDC=∠5()∵∠5=∠A (已知)∴∠EDC=()∴DC ∥AB ()∴∠5+∠ABC=180°()即∠5+∠2+∠3=180°∵∠1=∠2(已知)∴∠5+∠1+∠3=180°()即∠BCF+∠3=180°∴BE ∥CF ().20.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点,∠AOC 与∠AOD 的度数比为4:5,OE ⊥AB ,OF 平分∠DOB ,求∠EOF 的度数.21.(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计算上面各式的值,你发现:对于任意有理数a=__________.(2)利用所得结论解决问题:若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b-.22.如图1,AB∥CD,E是射线FD上的一点,∠ABC=140°,∠CDF=40°(1)试说明BC∥EF;(2)若∠BAE=110°,连接BD,如图2.若BD∥AE,则BD是否平分∠ABC,请说明理由.23.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个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如图1),其中30∠=︒,A∠=︒,4560B∠=∠=︒.D E(1)若112∠的度数;BCD∠=︒,求ACE(2)试猜想BCD∠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与ACE(3)若三角板ABC保持不动,绕顶点C转动三角板DCE,在转动过程中,试探究BCD∠等于多少度时,//CD AB?请你直接写出答案.参考答案1.D 2.D 3.C 4.B 5.B 6.A 7.C 8.C 9.D 10.B 11.>【详解】解:因为-25>-27,3-,故答案为:>.12.5【详解】解:∵23.62=556.96,23.72=561.69,∴556.96561.69n <<∴满足23.623.7<<的整数n 有5个,故答案为:5.13.()5,4-【详解】解:∵点M 在第四象限,∴点M 的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负,∵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4,到y 轴的距离为5,∴点M 的坐标为()5,4-,故答案为:()5,4-.14.80【详解】解:(1)如图所示:过点A 作AE ⊥x 轴于点E ,过点B 作BF ⊥x 轴于点F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12×(14-11)×6+12×(6+8)×(11-2)+12×2×8,=9+63+8,=80;故答案为:80.15.118︒【详解】解:过点E 作EG ∥AB ,则EG ∥CD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GEC =90°,所以∠GEB =90°-28°=62°,因为EG ∥AB ,所以∠ABE =180°-62°=118°.故答案为:118°.16.(1)63(2)1x =-或5【详解】解:(1()238127232---93232=--+63=-;(2)∵()229x -=,∴23x -=±,∴1x =-或5.【详解】解:(1)如图所示,(2)∵OP ⊥PB∴线段OP 的长为点O 到直线PB 的距离故答案为:OP .(3)∵OP ⊥PB ∴∠OPB =90゜∴∠O +∠PBO =90゜即与O ∠互余的角为PBO ∠∵PM ∥OC ∴∠BPM =∠PBO∴∠O +∠BPM =90゜即与O ∠互余的角为BPM∠∴与O ∠互余的角为PBO ∠,BPM ∠.18.(1)①右,3,上,5(或上,5,右,3均可以);②()6,3;(2)7【分析】(1)①由点M 及其对应点的A 的坐标可得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即可;②根据①可得点N 的对应点B 的坐标;(2)割补法求解可得.【详解】解:(1)①∵点A 的坐标为()0,4,点M 的坐标为()3,1--,∴点M 移到点A 的过程可以是: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也可以是:先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②由①得:将N (3,-2)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坐标是(6,3),∴点B 的坐标为(6,3);(2)如图,过点C 作CF y ⊥于点F ,过点B 作BE CF ⊥交FC 延长线于点E ,过点A 作AD y ⊥轴交EB 的延长线于点D ,则四边形AFED 是矩形,∴3AF =,4CF =,2CE =,2BE =,1BD =,6AD =,∴矩形AFED ABC Rt AFC Rt BCE Rt ABDS S S S S =--- 111634322617222=⨯-⨯⨯-⨯⨯-⨯⨯=.19.答案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灵活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逐步可求解.试题解析:解:∵3=4∠∠(已知)∴AE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ED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5=A ∠∠(已知)∴EDC ∠=A ∠(等量代换)∴DC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05180AB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0523180∠+∠+∠=∵1=2∠∠(已知)∴0513180∠+∠+∠=(等量代换)即03180BCF ∠+∠=∴BE ∥CF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0.50°.【详解】解:设∠AOC =4x ,则∠AOD =5x ,∵∠AOC +∠AOD =180°,∴4x +5x =180°,解得x =20°,∴∠AOC =4x =80°,∴∠BOD =∠AOC =80°,∵OE ⊥AB ,∴∠BOE =90°,∴∠DOE =∠BOE ﹣∠BOD =10°,又∵OF 平分∠DOB ,∴∠DOF =12∠BOD =40°,∴∠EOF =∠EOD +∠DOF =10°+40°=50°.21.(1)4;13;0;3;5;1;a 或()()00a a a a ⎧≥⎪⎨-<⎪⎩;(2)a b-+【详解】(1)4;13;0;3;5;1;a 或()()00a a a a ⎧≥⎪⎨-<⎪⎩(2)解:由数轴知:21a -<<-,01b <<,∴0a b +<,0a b -<,a b -()()a b a b a b =-++--a b =-+.22.(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证明:∵AB ∥CD ,∴∠ABC+∠BCD =180°,∵∠ABC =140°,∴∠BCD =40°,∵∠CDF =40°,∴∠BCD =∠CDF ,∴BC ∥EF .(2)解:结论:BD 平分∠ABC .理由:∵AE ∥BD ,∴∠BAE+∠ABD =180°,∵∠BAE =110°,∴∠ABD =70°,∵∠ABC =140°,∴∠ABD =∠DBC =70°,∴BD 平分∠ABC .23.(1)68°;(2)180BCD ACE ∠+∠=︒,理由见解析;(3)当120BCD ∠=︒或60︒时,//CD AB .【详解】解:(1)∵90BCA ECD ∠=∠=︒,112BCD ∠=︒∴1129022DCA BCD BCA ∠=∠-∠=︒-︒=︒.∴902268ACE ECD DCA ∠=∠-∠=-︒=︒.(2)180BCD ACE ∠+∠=︒,理由如下:∵90BCD ACB ACD ACD ∠=∠+∠=︒+∠,90ACE DCE ACD ACD ∠=∠-∠=︒-∠,∴180BCD ACE ∠+∠=︒.(3)当120BCD ∠=︒或60︒时,//CD AB .如图2,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当180B BCD ∠+∠=︒时,//CD AB ,此时180BCD ∠=︒-18060120B ∠=︒-︒=︒;如图3,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当60B BCD ∠=∠=︒时,//CD AB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 教 版 数 学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 4·a 3=a 7B. a 4·a 3=a 12C. (a 4)3=a 12D. a 4+a 3=a 72.计算32()()x x -÷-的结果是( )A. x -B. xC. 5x -D. 5x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和垂直B. 平行和相交C. 垂直和相交D. 平行、垂直和相交 4.如图,已知a ∥b ,165∠=︒,则2∠的度数为( )A . 65︒B. 125︒C. 115︒D. 25︒ 5.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DAB 与∠B 是内错角B. ∠EAB 与∠B 是同旁内角C. ∠CAB 与∠B 是同旁内角D. ∠C 与∠B 是同位角 6.在圆的周长公式C=2πr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π,r 是变量,2是常量B. C ,π是变量,2,r 是常量C. 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D. 以上都不对 7.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30,则长方形的面积y 与长方形一边长x 的关系式为( )A. y=x(15-x)B. y=x(30-x)C. y=x(30-2x)D. y=x(15+x)8.如图,AB∥CD,若∠ABE=120°,∠DCE=35°,则∠BEC= ()A.78°B. 95°C. 155°D. 85°9.已知x2+16x+k是完全平方式,则常数k等于【】A. 64 B. 48 C. 32 D. 1610.我国古代数字的许多创新和发展都位居世界前列,如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术》一书中,用如图的三角形解释二项和(a+b)n的展开式的各项系数,此三角形称为“杨辉三角”,根据“杨辉三角”请计算(a+b)20的展开式中第三项的系数为()A. 2019B. 2018C. 191D. 190二、填空题1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0079=_____________12.若2x=1,则x=___________13.已知∠α补角是130°,则∠α=__________度.14.如图,计划在河边建一水厂,可过C点作CD⊥AB于D点.在D点建水厂,可使水厂到村庄C的路程最短,这样设计的依据是________.15.已知a m=4,a n=3,则a m+2n=__________.16.将图1中阴影部分的小长方形变换到图2的位置,你能根据两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得到的数学公式是_____.17.如图,在△CDE 中,∠CED =90°,点E 在AB 边上,AB ∥CD ,若∠AEC =30°,则∠D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 .18.已知x +y =5 ,xy =6 ,则x 2 + y 2=_______.三、解答题19.计算(1)2123122124-⨯(用整式乘法公式计算)(2)()021262π--++- (3)()()222232232x y yx ---. (4)()22963x y xy xy -÷ (5)()()2132m m --- (6)()33222ab abc a c - 20.先化简,再求值: (a +2b)(a -2b)+(a +2b)2-4ab ,其中a =1,b =110. 21.已知∠α,∠β,求作一个角∠AOB ,使它等于∠α与∠β的和.(要求:不在原图上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2.推理填空.如图,已知∠1=∠2,∠B =∠C ,可推得AB ∥CD ,理由如下:解:因为∠1=∠2(已知),且∠1=∠4( )所以∠2=∠4(等量代换)所以CE ∥BF ( ) 所以∠ =∠3( )又因为∠B =∠C (已知),所以∠3=∠B ( )所以AB ∥CD ( )23.如图,直线AB //CD ,BC 平分∠ABD ,∠1=54°,求∠2的度数.24.先化简,再求值:已知代数式2(3)(24)ax x x b -+--化简后,不含有x 2项和常数项. (1)求a 、b 的值;(2)求2()()()(2)b a a b a b a a b ---+---+的值.25.如图,小彬和爸爸一起去车站接从外地学习回来的妈妈,在去的过程中,小彬坐在汽车上看着时速表,用所学知识绘制了一张反映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1)在上述过程中,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2)小车共行驶了多少时间?最高时速是多少?(3)汽车在哪段时间保持匀速运动?速度是多少?(4)汽车在哪段时间内速度在增加?哪段时间内速度在减少?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 4·a 3=a 7 B. a 4·a 3=a 12 C. (a 4)3=a 12 D. a 4+a 3=a 7 【答案】C【解析】【分析】由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 、437a a a -•=-,故A 错误;B 、437a a a •=,故B 错误;C 、4312()a a =,故C 正确;D 、43a a +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D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乘,合并同类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进行判断. 2.计算32()()x x -÷-的结果是( )A. x -B. xC. 5x -D. 5x【答案】A【解析】【分析】先计算乘方,然后计算同底数幂的除法,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3232()()x x x x x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以及乘方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运算法则进行解题.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和垂直B. 平行和相交C. 垂直和相交D. 平行、垂直和相交 【答案】B【解析】【分析】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情况,平行或相交.【详解】解: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即平行或相交,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注意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不能单独作为一类.4.如图,已知a∥b,165∠=︒,则2∠的度数为()A. 65︒B. 125︒C. 115︒D. 25︒【答案】C【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相等,即可求出2∠的度数.【详解】解:如图:a b,∵//∠+∠=︒,∴23180∠=∠=︒,∵3165∠=︒-︒=︒;∴21806511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对顶角相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DAB与∠B是内错角B. ∠EAB与∠B是同旁内角C. ∠CAB与∠B是同旁内角D. ∠C与∠B是同位角【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对各个选项判断即可.【详解】解:A:∠DAB与∠B是内错角,正确;B:∠EAB与∠B是同旁内角,正确;C:∠CAB与∠B是同旁内角,正确;D:∠C与∠B是同旁内角,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知识,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6.在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π,r是变量,2是常量B. C,π是变量,2,r是常量C. C,r是变量,2,π是常量D. 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分析】常量就是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量,变量是指在变化过程中变化的量.【详解】解:C,r是变量,2、π是常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常量,变量的定义,是需要识记的内容.7.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30,则长方形的面积y与长方形一边长x的关系式为( )A. y=x(15-x)B. y=x(30-x)C. y=x(30-2x)D. y=x(15+x)【答案】A【解析】【详解】∵长方形的周长为30,其中一边长为x,,∴该长方形的另一边长为:15x∴该长方形的面积:(15)y x x=-. 故选A. 8.如图,AB∥CD,若∠ABE=120°,∠DCE=35°,则∠BEC= ()A. 78°B. 95°C. 155°D. 85°【答案】B【解析】【分析】先过点E作EF∥AB,由平行线的传递性可得EF∥CD,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过点E作EF∥AB,由平行线的传递性可得EF∥CD∵EF∥AB,∵∠FEB=180°-∠ABE=60°,∵EF∥CD,∠DCE=35°,∴∠FEC=∠DCE=35°,∴∠BEC=∠FEB+∠FEC=60°+35°=95°.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即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及内错角相等.9.已知x2+16x+k是完全平方式,则常数k等于【】A. 64B. 48C. 32D. 16【答案】A【解析】【详解】∵x2+16x+k是完全平方式,∴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x2+16x+k=0根的判别式△=0.∴△=162-4×1×k=0,解得k=64.故选A.也可配方求解:x2+16x+k=(x2+16x+64)-64+k= (x+8)2-64+k,要使x2+16x+k为完全平方式,即要-64+k=0,即k=64.10.我国古代数字的许多创新和发展都位居世界前列,如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术》一书中,用如图的三角形解释二项和(a+b)n的展开式的各项系数,此三角形称为“杨辉三角”,根据“杨辉三角”请计算(a+b)20的展开式中第三项的系数为()A. 2019B. 2018C. 191D. 19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形中的规律即可求出(a+b)20的展开式中第三项的系数.【详解】解:找规律发现(a+b)3的第三项系数为3=1+2;(a+b)4的第三项系数为6=1+2+3;(a+b)5的第三项系数为10=1+2+3+4;不难发现(a+b)n的第三项系数为1+2+3+…+(n-2)+(n-1),∴(a+b)20第三项系数为1+2+3+…+19=190,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1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0079=_____________【答案】7.9 ×10-7【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大于10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小于1时,n 是负数.【详解】解:0.00000079=7.9 ×10-7.【点睛】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的方法是:(1)确定a :a 是只有一位整数的数;(2)确定n :当原数的绝对值≥10时,n 为正整数,n 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为负整数,n 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前零的个数(含整数位数上的零).12.若2x =1,则x=___________【答案】0【解析】【分析】直接利用零指数幂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解:因为2x =1,所以x=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零指数幂的性质,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13.已知∠α的补角是130°,则∠α=__________度. 【答案】50【解析】【分析】根据互补两角之和为180︒求解即可.【详解】解:130A ∠=︒,A ∴∠的补角180********A =︒-∠=︒-︒=︒.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了补角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互补两角之和为180︒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计划在河边建一水厂,可过C 点作CD⊥AB 于D 点.在D 点建水厂,可使水厂到村庄C 的路程最短,这样设计的依据是________.【答案】垂线段最短【解析】根据垂线段最短解释即可.【详解】由作法可知,CD 是点C 到AB 的垂线段,所以这样设计的依据是:垂线段最短.故答案为垂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的实际应用,熟记垂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已知a m =4,a n =3,则a m +2n =__________.【答案】36【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运算法则逆变形,把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解:4m a =,3n a =,∴2m n a +()224336m na a =⋅=⨯=,故答案为:36.【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运算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者的变形/ 16.将图1中阴影部分的小长方形变换到图2的位置,你能根据两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得到的数学公式是_____.【答案】(a+b )(a-b )=a 2-b 2【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两个图象面积相等,(a+b )(a-b )=a 2-b 2.17.如图,在△CDE 中,∠CED =90°,点E 在AB 边上,AB ∥CD ,若∠AEC =30°,则∠D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0︒【解析】根据平角等于180︒求出BED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解答 .【详解】解:90CED ∠=︒,30AEC ∠=︒,180180903060BED CED AEC ∴∠=︒-∠-∠=︒-︒-︒=︒,//AB CD ,60D BED ∴∠=∠=︒.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 平角的定义, 是基础题, 熟记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18.已知x +y =5 ,xy =6 ,则x 2 + y 2=_______.【答案】13【解析】【分析】先把所求式子变形为完全平方式,再把题中已知条件代入即可解答.【详解】解:由题可知:22x y +2222x y xy xy=++-2()2x y xy =+-,∵x +y =5 ,xy =6 ,∴原式2512=-13=.故答案为:13. 【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熟记公式的几个变形公式对解题大有帮助.三、解答题19.计算(1)2123122124-⨯(用整式乘法公式计算)(2)()021262π--++- (3)()()222232232x y yx ---. (4)()22963x y xy xy -÷(5)()()2132m m ---(6)()33222ab abc a c -【答案】(1)1;(2)74;(3)10x 2-9y 2;(4)3x -2y ;(5)-6m 2+m +2;(6)-2a 8b 4c 5. 【解析】【分析】 (1)原式变形为,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利用绝对值、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法则分别化简再计算即可得到结果;(3)原式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4)根据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计算即可;(5)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6)先计算积的乘方,再根据同底数幂乘法计算即可.【详解】解:(1)2123122124-⨯()()212312311231=--⨯+()221231231=--1=;(2)()021262π--++- 11124=++ 74=; (3)()()222232232x y y x ---. ()()22226364x y y x =---22226364x y y x =--+()()22226436x x y y =+-+22109x y =-(4)()22963x y xy xy -÷229363x y xy xy xy =÷-÷32x y =-;(5)()()2132m m ---26432m m m =-+-+262m m =-++;(6)()33222ab abc a c - 23632ab abc a c =-11631232a b c ++++=-8542a b c =-.【点睛】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0.先化简,再求值: (a +2b)(a -2b)+(a +2b)2-4ab ,其中a =1,b =110. 【答案】2a 2,2【解析】【分析】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计算,进一步合并化简,再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原式=a 2-4b 2+a 2+4ab +4b 2-4ab=2a 2当a =1时,原式=2×12=2 【点睛】此题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注意正确利用乘法公式先计算化简,再代入求得数值即可. 21.已知∠α,∠β,求作一个角∠AOB ,使它等于∠α与∠β的和.(要求:不在原图上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答案】图见解析.【解析】【分析】先作AOB α∠=∠,然后在AOB ∠的外部作BOC β∠=∠,则AOC αβ∠=∠+∠.【详解】解:解:如图:①作AOB α∠=,②作BOC β=,即:AOC αβ∠=∠+∠.∴AOC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杂作图,主要利用了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是基本作图,需熟练掌握.22.推理填空.如图,已知∠1=∠2,∠B =∠C ,可推得AB ∥CD ,理由如下:解:因为∠1=∠2(已知),且∠1=∠4( )所以∠2=∠4(等量代换)所以CE ∥BF ( )所以∠ =∠3( )又因为∠B =∠C (已知),所以∠3=∠B ( )所以AB ∥CD ( )【答案】对顶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析】【分析】首先确定14∠=∠是对顶角,利用等量代换,求得24∠∠=,则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得://CE BF ,又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证得角相等,易得:BFD B ∠=∠,则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得://AB CD .【详解】解:12∠=∠(已知),且14∠=∠(对顶角相等)24∴∠=∠ (等量代换)//CE B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B C ∠=∠(已知),3B ∴∠=∠(等量代换)//AB CD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如图,直线AB //CD ,BC 平分∠ABD ,∠1=54°,求∠2的度数.【答案】72°【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ABC=54°,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ABD=108°,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 ∠CDB=72°,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求得∠2=72°. 【详解】∵ AB//CD,∠1=54°, ∴ ∠ABC=∠1=54°, ∵ BC 平分∠ABD,∴ ∠ABD=2∠ABC =2×54°=108°, ∵ AB//CD,∴ ∠ABD+∠CDB=180°, ∴ ∠CDB=180°-∠ABD=72°, ∵ ∠2=∠CDB,∴ ∠2=72°.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先化简,再求值:已知代数式2(3)(24)ax x x b -+--化简后,不含有x 2项和常数项.(1)求a 、b 的值;(2)求2()()()(2)b a a b a b a a b ---+---+的值.【答案】(1)1;122a b ==-;(2)-6 【解析】【分析】(1)先算多项式乘多项式,再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出关于a 、b 的方程,求出即可;(2)先化简原式,然后将a 与b 的值代入求出即可.【详解】解:原式=2ax 2+4ax-6x-12-x 2-b=()()22a 1x 4a 6x 12b -+-+--, ∵代数式(ax-3)(2x+4)-x 2-b 化简后,不含有x 2项和常数项.,∴2a-1=0,-12-b=0,∴ 1a 2= , b 12=-; (2) 解:∵a=12 ,b=-12, ∴(b-a )(-a-b )+(-a-b )2-a (2a+b )=a 2-b 2+a 2+2ab+b 2-2a 2-ab=ab=12×(-12) =-6. 【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和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整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 25.如图,小彬和爸爸一起去车站接从外地学习回来的妈妈,在去的过程中,小彬坐在汽车上看着时速表,用所学知识绘制了一张反映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1)在上述过程中,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2)小车共行驶了多少时间?最高时速是多少?(3)汽车在哪段时间保持匀速运动?速度是多少?(4)汽车在哪段时间内速度在增加?哪段时间内速度在减少?【答案】(1)时间、速度;(2)21分,80千米/时;(3)3分—9分,80千米/时;(4)0分—3分和18分—21分在加速,9分—15分和21分---24分在减速【解析】【分析】(1)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定义求解;(2)(3)(4)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图象来求解.【详解】解:(1)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速度.(2)根据速度与时间图象的横坐标可知:小车共行驶了24-3=21分钟,最高时速是80千米/时;(3)由图像可知:3分钟到9分钟保持匀速,达到80千米每小时;(4)由图像可知:0分—3分和18分—21分在加速,9分—15分和21分---24分在减速.【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的图象,结合图形进行求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如果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x是a的算术平方根,根据此定义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解:A、 ,故本选项错误;
B、 ,故本选项正确;
C、 ,故本选项错误;
D、 ,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数中, ,无理数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由此可得出无理数的个数,因此,由定义可知无理数有:0.131131113…,﹣π,共两个.故选B.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3.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有( )
A.0,1B.-1,0,1C.0,D.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立方根性质可知,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实数0、1或-1.
【详解】解:∵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实数0、1或-1.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立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称为a的立方根,例如:x3=a,x就是a的立方根;任意一个数都有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到x﹣2=0,y+1=0,则可确定点P(x,y)的坐标为(2,﹣1),然后根据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x﹣2)2 0,∴x﹣2=0,y+1=0,∴x=2,y=﹣1,∴点P(x,y)的坐标为(2,﹣1),在第四象限.

完整版人教(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百度文库

完整版人教(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百度文库

完整版人教(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百度文库一、选择题1.116的平方根是() A .14 B .12 C .±14 D .±12 2.在以下现象中,属于平移的是( )①在荡秋千的小朋友的运动;②坐观光电梯上升的过程;③钟面上秒针的运动;④生产过程中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移动过程.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③④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0A -在( ) A .x 轴的正半轴 B .x 轴的负半轴 C .y 轴的正半轴 D .y 轴的负半轴 4.下列六个命题①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⑤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⑥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5.直线//AB CD ,直线EF 与AB ,CD 分别交于点E ,F ,EG EF ⊥.若155∠=︒,则2∠的度数为( )A .25︒B .35︒C .45︒D .55︒6.对于有理数a .b ,定义min {a ,b }的含义为:当a <b 时,min {a ,b }=a ,当b <a 时,min {a ,b }=b .例如:min {1,﹣2}=﹣2,已知min 30a }=a ,min 30b }30a 和b 为两个连续正整数,则a ﹣b 的立方根为( )A .﹣1B .1C .﹣2D .2 7.如图,直线AB ∥CD ,BE 平分∠ABD ,若∠DBE =20°,∠DEB =80°,求∠CDE 的度数是( )A .50°B .60°C .70°D .80°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 出发,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1A ,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2A ,再向左平移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3A ,再向下平移1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4A ,再向右平移1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5A ……按此规律进行下去,该动点到达的点2021A 的坐标是( )A .(3030,3030)--B .(3030,3033)-C .(3033,3030)-D .(3030,3033)二、填空题9.已知x y 、是实数,且()2230x y -+-=,则xy 的值是_______.10.若点()3,P m 与(),6Q n -关于x 轴对称,则2m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在ABC 中,40B ︒∠=.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 ∠=_____度.12.如图,直线//a b ,//AB CD ,160∠=︒,则4∠=________.13.如图,将△ABC 沿直线AC 翻折得到△ADC ,连接BD 交AC 于点E ,AF 为△ACD 的中线,若BE =2,AE =3,△AFC 的面积为2,则CE=_____.14.对于有理数x 、y ,当x ≥y 时,规定x ※y =y x ;而当x <y 时,规定x ※y =y -x ,那么4※(-2)=_______;如果[(-1)※1]※m=36,则m 的值为______.15.()2260a b ++-=,则(),a b 在第_____象限. 16.如图,长方形BCDE 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 轴或y 轴,物体甲和物体乙分别由点A (4,0),沿长方形BCDE 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4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21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___.三、解答题17.计算(每小题4分) (1323(3)29()--(2)2335(3)20203|2|8(1)---.(44﹣2 | + ( -1 )201718.求下列各式中的x 值(1)()216149x +=(2)3()81125x ﹣= 19.完成下列证明:已知: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E 为线段BA 延长线上一点,G 为BC 边上一点,连接EG 交AC 于点H ,且∠ADC +∠EGD =180°,过点D 作DF ∥AC 交EG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E =∠F .证明:∵AD 平分∠BAC (已知),∴∠1=∠2( ), 又∵∠ADC +∠EGD =180°(已知),∴EF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 ).∴∠E = (等量代换).又∵AC ∥DF (已知),∴∠3=∠F ( ).∴∠E =∠F (等量代换).20.已知()0,1A ,()2,0B ,()4,3C .(1)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描上各点,画出三角形ABC ;(2)将ABC 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111A B C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写出1A 、1B 、1C 的坐标.21.阅读下面的文字,解答问题:22的小数部分我们不可能全部地写出来,于是小明用21-来表示2的小数部分,你同意小明的表示方法吗?事实上,小明的表示方法是有道理的.因为2的整数部分是1,将这个数减去其整数部分,差就是小数部分.根据以上内容,请解答: 已知103x y +=+,其中x 是整数,01y <<,求x y -的值.22.某市在招商引资期间,把已倒闭的油泵厂出租给外地某投资商,该投资商为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将原来的400m 2的正方形场地改建成300m 2的长方形场地,且其长、宽的比为5:3.(1)求原来正方形场地的周长;(2)如果把原来的正方形场地的铁栅栏围墙全部利用,围成新场地的长方形围墙,那么这些铁栅栏是否够用?试利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3.如图1,点E 在直线AB 、DC 之间,且180DEB ABE CDE ∠+∠-∠=︒.(1)求证://AB DC ;(2)若点F 是直线BA 上的一点,且BEF BFE ∠=∠,EG 平分DEB ∠交直线AB 于点G ,若20D ∠=︒,求FEG ∠的度数;(3)如图3,点N 是直线AB 、DC 外一点,且满足14CDM CDE ∠=∠,14ABN ABE ∠=∠,ND 与BE 交于点M .已知()012CDM αα∠=︒<<︒,且//BN DE ,则NMB ∠的度数为______(请直接写出答案,用含α的式子表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开平方求解即可;【详解】解:∵11416⎛⎫±= ⎪⎝⎭, ∴116的平方根是14±;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计算,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B【分析】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作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据此解答.【详解】解析:B【分析】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作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据此解答.【详解】①在荡秋千的小朋友的运动,不是平移;②坐观光电梯上升的过程,是平移;③钟面上秒针的运动,不是平移;④生产过程中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移动过程.是平移;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而误选.3.B【分析】根据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对点A(-1,0)进行判断.【详解】解:∵点A的纵坐标为0,∴点A在x轴上,∵点A的横坐标为-1,∴点A在x轴负半轴上.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在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在y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记住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4.C【分析】利用实数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答案.【详解】解: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符合题意;②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符合题意; 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④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 ⑤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符合题意;⑥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符合题意,假命题有4个,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实数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等知识,难度不大.5.B【分析】由对顶角相等得∠DFE =55°,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EF =125°,即可求出2∠的度数.【详解】解:由题意,根据对顶角相等,则155DFE ∠=∠=︒,∵//AB CD ,∴180DFE BEF ∠+∠=︒,∴18055125BEF ∠=︒-︒=︒,∵EG EF ⊥,∴90FEG ∠=︒,∴2125903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正确的求出125BEF ∠=︒.6.A【分析】根据a ,b 的范围即可求出a −b 的立方根.【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 b∵25<30<36,∴56,∵a 和b 为两个连续正整数,∴a =5,b =6,∴a ﹣b =﹣1,∴﹣1的立方根是﹣1,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用新定义解决数学问题及无理数的估计,立方根的求法,正确理解新定义是求解本题的关键.7.B【分析】延长DE ,交AB 于点F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已知条件可得20EBF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求EFB ∠,最后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延长DE ,交AB 于点F ,BE 平分∠ABD ,20DBE ∠=︒,20EBF DBE ∴∠=∠=︒,DEB DFB EBF ∠=∠+∠,∠DEB =80°,802060EFB DEB EBF ∴∠=∠-∠=︒-︒=︒,//AB CD ,60CDE EFB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C【分析】求出A1(3,0),A5(9,-6),A9(15,-12),A13(21,-18),•••,探究规律可得A2021(3033,-3030),从而求解.【详解】解:由题意A1(3,0解析:C【分析】求出A 1(3,0),A 5(9,-6),A 9(15,-12),A 13(21,-18),•••,探究规律可得A 2021(3033,-3030),从而求解.【详解】解:由题意A 1(3,0),A 5(9,-6),A 9(15,-12),A 13(21,-18),•••,可以看出,9=1532+,15=2732+,21=3932+,得到规律:点A2n+1的横坐标为()32136622n n+++=,其中0n≥的偶数,点A2n+1的纵坐标等于横坐标的相反数+3,2021210101=⨯+,即1010n=,故A2021的横坐标为61010630332⨯+=,A2021的纵坐标为303333030-+=-,∴A2021(3033,-303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规律型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探究规律的方法,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二、填空题9.6【解析】【分析】根据平方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出x、y的值,代入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得,x−2=0,y-3=0,解得,x=2,y=3,xy=6,故答案为:6.【点睛解析:6【解析】【分析】根据平方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出x、y的值,代入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得,x−2=0,y-3=0,解得,x=2,y=3,xy=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非负数的性质,掌握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是解题的关键.10.0【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的特点进行解题即可.【详解】∵点与关于轴对称∴∴,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解析:0【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 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的特点进行解题即可.【详解】∵点(3,)P m 与(,6)Q n -关于x 轴对称∴36n m =-=-,∴262(3)0m n -=--⨯-=,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轴对称,熟练掌握相关点的轴对称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分析】如图,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1+∠2的度数,再求出∠DAC+∠ACF 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3+∠4的度数,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B=40°,∴∠解析:【分析】如图,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1+∠2的度数,再求出∠DAC +∠ACF 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3+∠4的度数,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B =40°,∴∠1+∠2=180°-∠B =140°,∴∠DAC +∠ACF =360°-∠1-∠2=220°,∵AE 和CE 分别是DAC ∠和ACF ∠的角平分线, ∴113,422DAC ACF ∠=∠∠=∠, ∴()113422011022DAC ACF ∠+∠=∠+∠=⨯=,∴()1803418011070E ∠=-∠+∠=-=.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整体的数学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2.120°.【分析】延长AB 交直线b 于点E ,可得,则 ,再由,可得 ,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延长AB 交直线b 于点E ,∵,∴,∴ ,∵,,∴ ,∴.故答案为: .【点睛】解析:120°.【分析】延长AB 交直线b 于点E ,可得//AE CD ,则4180AED ∠+∠=︒ ,再由//a b ,可得1AED ∠=∠ ,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延长AB 交直线b 于点E ,∵//AB CD ,∴//AE CD ,∴4180AED ∠+∠=︒ ,∵//a b ,160∠=︒,∴160AED ∠=∠=︒ ,∴4180120∠=︒-∠=︒AED .故答案为:12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3.【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以及翻折的性质,先求得S 四边形ABCD ,根据S 四边形ABCD ,即可求得,进而求得【详解】∵AF 为△ACD 的中线,△AFC 的面积为2,∴S △ACD =2S △AFC =4,∵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以及翻折的性质,先求得S 四边形ABCD ,根据S 四边形ABCD =12AC BD ⨯⨯,即可求得AC ,进而求得CE【详解】∵AF 为△ACD 的中线,△AFC 的面积为2,∴S △ACD =2S △AFC =4,∵△ABC 沿直线AC 翻折得到△ADC ,∴S △ABC =S △ADC ,BD ⊥AC ,BE =ED ,∴S 四边形ABCD =8, ∴182AC BD ⨯⨯=, ∵BE =2,AE =3,∴BD =4,∴AC =4,∴CE =AC ﹣AE =4﹣3=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翻折的性质,利用四边形ABCD 的等面积法求解是解题的关键.14.或.【分析】根据新定义规定的式子将数值代入再计算即可;先根据新定义的式子将数值代入分情况讨论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4※(-2)=;(-1)※1=[(-1)※1]※m=解析:6m =-或38m =.【分析】根据新定义规定的式子将数值代入再计算即可;先根据新定义的式子将数值代入分情况讨论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42>-∴4※(-2)=()42=16-; 11-<∴(-1)※1=()11=2--∴[(-1)※1]※m=2※m=36当2m ≥时,原式可化为236m =解得:6m =±6m ∴=-;当2m <时,原式可化为:236m -=解得:38m =;综上所述,m 的值为:6m =-或38m =;故答案为:16;6m =-或38m =.【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的运算,读懂新定义的式子,将值正确代入是解题的关键.15.二【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方程求出a 、b 的值,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详解】解:由题意得,a+2=0,b-6=0,解得a=-2,b=6,所以,点(-2,6)在第二象限;故答解析:二【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方程求出a 、b 的值,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详解】解:由题意得,a +2=0,b -6=0,解得a =-2,b =6,所以,点(-2,6)在第二象限;故答案为:二【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16.【分析】利用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根据矩形的边长为8和4,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求得每一次相遇的地点,找出规律即可解答.【详解】解:矩形的周长为,所以,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秒,此时,解析:(2,2)--【分析】利用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根据矩形的边长为8和4,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求得每一次相遇的地点,找出规律即可解答.【详解】解:矩形的周长为2(84)24⨯+=,所以,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24(24)4÷+=秒,此时,甲走过的路程为428⨯=,相遇坐标为(2,2)-,第二次相遇又用时间为428⨯=(秒),甲又走过的路程为8216⨯=,相遇坐标为(2,2)--,∵3824=÷,∴第3次相遇时在点A 处,则以后3的倍数次相遇都在点A处,∵202136732,∴第2021次相遇地点与第2次相遇地点的相同,∴第2021次相遇地点的坐标为(2,2)--.--.故填:(2,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变化规律以及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及按比例分配的运用,通过计算发现规律就可以解决问题,解本题的关键是找出规律每相遇三次,甲乙两物体回到出发点.三、解答题17.(1)0;(2);(3)1;(4)3.【分析】(1)先算根号和平方,再根据实数的加减运算计算即可得出答案;(2)先去绝对值,再根据实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出答案;(3)先算绝对值、立方根解析:(1)0;(23)1;(4)3.【分析】(1)先算根号和平方,再根据实数的加减运算计算即可得出答案;(2)先去绝对值,再根据实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出答案;(3)先算绝对值、立方根和乘方,再根据实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出答案;(4)先算根号、绝对值和乘方,再根据实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原式=-3+4-3=-2(2)原式=(3)原式=2+(-2)+1=1(4)原式=2+2-1=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运算,难度不大,需要熟练掌握实数的加减运算法则. 18.(1);(2).【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性质,直接开方,即可解答;(2)根据立方根,直接开立方,即可解答.【详解】解:(1),.(2).【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立方根,解析:(1)12311,44x x ==-;(2)32x =-. 【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性质,直接开方,即可解答;(2)根据立方根,直接开立方,即可解答.【详解】解:(1)216(1)49x 249(1)16x 714x ,∴12311,44x x ==-. (2)38(1)125x3125(1)8x 512x32x =-. 【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立方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立方根的相关性质. 19.角平分线的定义;A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1=∠2,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证得EF ∥AD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得到∠E =∠3,解析:角平分线的定义;A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1=∠2,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证得EF ∥AD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得到∠E =∠3,继而由AC ∥DF 证出∠3=∠F ,从而得到最后结论.【详解】证明:∵AD 平分∠BAC (已知),∴∠1=∠2(角平分线的定义),又∵∠ADC +∠EGD =180°(已知),∴EF ∥A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E =∠3(等量代换).又∵AC ∥DF (已知),∴∠3=∠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 =∠F (等量代换).故答案为:角平分线的定义;A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熟练地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20.(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依据A (0,1),B (2,0),C (4,3),即可画出△ABC ;(2)依据△ABC 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即可得到△A1B1C1,进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12,1A --,()10,2B -,()12,1C【分析】(1)依据A (0,1),B (2,0),C (4,3),即可画出△ABC ;(2)依据△ABC 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即可得到△A 1B 1C 1,进而得到点A 1,B 1,C 1的坐标.【详解】解:(1)如图,三角形ABC 即为所画,(2)如图, 111A B C ∆即为所画,1A 、1B 、1C 的坐标 :()12,1A --,()10,2B -,()12,1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平移变换作图,作图时要先找到图形的关键点,分别把这几个关键点按照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对应点后,再顺次连接对应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21.同意;【分析】找出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然后再来求.【详解】解:同意小明的表示方法.无理数的整数部分是,即,无理数的小数部分是,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大小.解题解析:同意;123-【分析】 3x y -.【详解】解:同意小明的表示方法.1110312<+∴无理数10311,即11x =,∴无理数103(10311 31-,即1y =,)11112x y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大小.解题关键是确定无理数的整数部分即可解决问题. 22.(1)原来正方形场地的周长为80m ;(2)这些铁栅栏够用.【分析】(1)正方形边长=面积的算术平方根,周长=边长×4,由此解答即可; (2)长、宽的比为5:3,设这个长方形场地宽为3am ,则长为解析:(1)原来正方形场地的周长为80m ;(2)这些铁栅栏够用.【分析】(1)正方形边长=面积的算术平方根,周长=边长×4,由此解答即可;(2)长、宽的比为5:3,设这个长方形场地宽为3am ,则长为5am ,计算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可知长方形周长,同理可得正方形的周长,比较大小可知是否够用.【详解】解:(1(m ),4×20=80(m ),答:原来正方形场地的周长为80m ;(2)设这个长方形场地宽为3am ,则长为5am .由题意有:3a ×5a =300,解得:a ,∵3a 表示长度,∴a >0,∴a∴这个长方形场地的周长为 2(3a +5a )=16a (m ),∵∴这些铁栅栏够用.【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实际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3.(1)见解析;(2)10°;(3)【分析】(1)过点E 作EF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结合已知条件,得出即可证明;(2)过点E 作HE ∥CD ,设 由(1)得AB ∥CD解析:(1)见解析;(2)10°;(3)18015α︒-【分析】(1)过点E 作EF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CDE DEF ∠=∠结合已知条件180DEB ABE CDE ∠+∠-∠=︒,得出180,FEB ABE ∠+∠=︒即可证明;(2)过点E 作HE ∥CD ,设,,GEF x FEB EFB y ∠=∠=∠= 由(1)得AB ∥CD ,则AB ∥CD ∥HE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0,DEF D EFB y ∠=∠+∠=︒+再由EG 平分DEB ∠,得出,DEG GEB GEF FEB x y ∠=∠=∠+∠=+则2DEF DEG GEF x y ∠=∠+∠=+,则可列出关于x 和y 的方程,即可求得x ,即GEF ∠的度数;(3)过点N 作NP ∥CD ,过点M 作QM ∥CD ,由(1)得AB ∥CD ,则NP ∥CD ∥AB ∥QM ,根据14CDM CDE ∠=∠和CDM α∠=,得出3,MDE α∠=根据CD ∥PN ∥QM ,DE ∥NB ,得出,PND CDM DMQ α∠=∠=∠=3,EDM BNM α∠=∠=即4,BNP α∠=根据NP ∥AB ,得出4,PNB ABN α∠=∠=再由14ABN ABE ∠=∠,得出16,ABM α∠=由AB ∥QM ,得出18016,QMB α∠=︒-因为NMB NMQ QMB ∠=∠+∠,代入α的式子即可求出BMN ∠.【详解】(1)过点E 作EF ∥CD ,如图,∵EF ∥CD ,∴,CDE DEF ∠=∠∴,DEB CDE DEB DEF FEB ∠-∠=∠-∠=∠∵180DEB ABE CDE ∠+∠-∠=︒,∴180,FEB ABE ∠+∠=︒∴EF ∥AB ,∴CD ∥AB ;(2)过点E 作HE ∥CD ,如图,设,,GEF x FEB EFB y ∠=∠=∠=由(1)得AB ∥CD ,则AB ∥CD ∥HE ,∴20,,D DEH HEF EFB y ∠=∠=︒∠=∠=∴20,DEF DEH HEF D EFB y ∠=∠+∠=∠+∠=︒+又∵EG 平分DEB ∠,∴,DEG GEB GEF FEB x y ∠=∠=∠+∠=+∴2,DEF DEG GEF x y x x y ∠=∠+∠=++=+即220,x y y +=︒+解得:10,x =︒即10GEF ∠=︒;(3)过点N 作NP ∥CD ,过点M 作QM ∥CD ,如图,由(1)得AB ∥CD ,则NP ∥CD ∥AB ∥QM ,∵NP ∥CD ,CD ∥QM ,,CDM α∠=∴PND CDM DMQ α∠=∠=∠=,又∵14CDM CDE ∠=∠, ∴33,MDE CDM α∠=∠=∵//BN DE ,∴3,MDE BNM α∠=∠=∴34,PNB PND BNM ααα∠=∠+∠=+=又∵PN ∥AB ,∴4,PNB NBA α∠=∠= ∵14ABN ABE ∠=∠, ∴44416,ABM ABN αα∠=∠=⨯=又∵AB ∥QM ,∴180,ABM QMB ∠+∠=︒∴18018016,QMB ABM α∠=︒-∠=︒-∴1801618015NMB NMQ QMB ααα∠=∠+∠=+︒-=-.【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构造相等的角,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来计算和推导角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人教(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人教(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人教(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16的算术平方根是()A .4B .4-C .2D .2- 2.如图所示的图案分别是四种汽车的车标,其中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 A . B . C . D . 3.在下列所给出坐标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是( )A .(0,3)B .(-2,1)C .(1,-2)D .(-1,-2)4.下列四个命题,①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②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线段AB 的延长线与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D 所截,//AB CD ,1140∠=︒,则D ∠的度数为( ).A .40°B .60°C .45°D .70°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9的平方根是3±B .16的值是8C .127的立方根是13D .38-的值是2- 7.将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靠在直尺上,且斜边与这根直尺平行,那么,在形成的这个图中与α∠互余的角共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8.如图,长方形BCDE 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2,0A 同时出发,沿长方形BCDE 的边做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21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A .()1,1--B .()2,0C .()1,1-D .()1,1-二、填空题9.若8x -+2y -=0,则xy =__________.10.若()1,1A m n +-与点()-3,2B 关于y 轴对称,则()2019m n +的值是___________; 11.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的角平分线和高,∠B=60°,∠C=70°,则∠EAD=______.12.如图,已知直线EF ⊥MN 垂足为F ,且∠1=138°,则当∠2等于__时,AB ∥CD .13.如图①是长方形纸带,DEF α∠=,将纸带沿EF 折叠成图②,再沿BF 折叠成图③,则图③中的CFE ∠的度数是________.14.对于这样的等式:若(x +1)5=a 0x 5+a 1x 4+a 2x 3+a 3x 2+a 4x +a 5,则﹣32a 0+16a 1﹣8a 2+4a 3﹣2a 4+a 5的值为_____.15.P (2m -4,1-2m )在y 轴上,则m =__________.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智能机器人接到如下指令,从原点O 出发,按向右、向上、向右、向下…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图所示,第1次移动到A 1,第2次移动到A 2,…第n 次移动到A n ,则A 2021的坐标是_____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1)3-(-5)+(-6)(2)()211162--⨯ 18.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1)4x 2=64;(2)3(x ﹣1)3+24=0.19.阅读下列推理过程,在括号中填写理由.已知:如图,点D 、E 分别是线段AB 、BC 上的点,AE 平分BAC ∠,BED C ∠=∠,//DF AE ,交BC 于点F .求证:DF 平分BDE ∠.证明:AE ∵平分BAC ∠(已知)12∠∠∴=( )BED C ∠=∠(已知) //AC DE ∴( ) 13∠∠∴=( )23∴∠=∠(等量代换)//DF AE ( )25∴∠=∠( )34∠=∠( )45∴∠=∠( )DF ∴平分BDE ∠( )20.在下图的直角坐标系中,将ABC 平移后得到A B C ''',它们的各顶点坐标如下表所示:ABC(),0A a ()3,0B ()5,5C A B C ''' ()4,2A ' ()7,B b ' (),C c d ' (1)观察表中各对应点坐标的变化,并填空:ABC 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长度,再向_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A B C ''';(2)在坐标系中画出ABC 及平移后的A B C ''';(3)求出A B C '''的面积.21.任意无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构成的.已知一个无理数a ,它的整数部分是b ,则它的小数部分可以表示为-a b .例如:469263<<6262.根据上面的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11m 5n 5m n +(2)若7142x ,小数部分是y ,求142x y -+ 22.学校要建一个面积是81平方米的草坪,草坪周围用铁栅栏围绕,现有两种方案:有人建议建成正方形,也有人建议建成圆形,如果从节省铁栅栏费用的角度考虑(栅栏周长越小,费用越少),你选择哪种方案?请说明理由.(π取3)23.问题情境:如图1,AB ∥CD ,∠PAB =130°,∠PCD =120°.求∠APC 的度数.小明的思路是:过P 作PE ∥AB ,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APC =∠APE +∠CPE =50°+60°=110°.问题解决:(1)如图2,AB ∥CD ,直线l 分别与AB 、CD 交于点M 、N ,点P 在直线I 上运动,当点P 在线段MN 上运动时(不与点M 、N 重合),∠PAB =α,∠PCD =β,判断∠APC 、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 在线段MN 或NM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请直接写出∠APC 、α、B 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3,AB ∥CD ,点P 是AB 、CD 之间的一点(点P 在点A 、C 右侧),连接PA 、PC,∠BAP和∠DCP的平分线交于点Q.若∠APC=116°,请结合(2)中的规律,求∠AQC 的度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求解即可.【详解】解:16的算术平方根为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C【分析】根据平移变换的定义可得结论.【详解】解:由平移变换的定义可知,选项C可以看作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平移设计图案,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平移变换解析:C【分析】根据平移变换的定义可得结论.【详解】解:由平移变换的定义可知,选项C可以看作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平移设计图案,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平移变换的定义,属于中考基础题.3.B【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逐项分析即可.解:A.(0,3)在y轴上,故不符合题意;B.(-2,1)在第二象限,故符合题意;C.(1,-2) 在第四象限,故不符合题意;D.(-1,-2) 在第三象限,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正确掌握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是解题关键.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为(+,+),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为(-,+),第三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为(-,-),第四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为(+,-),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4.B【分析】利用直线和射线的定义、以及线段的性质和两点之间距离意义,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①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故此选项错误.②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故此选项正确.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此选项正确.④线段AB的延长线是以B为端点延长出去的延长线部分,与射线BA不是同一条射线故此选项错误.综上,②③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和两点之间距离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定义.5.A【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D,进而利用邻补角得出答案即可.【详解】解:如图,∵AB∥CD,∴∠2=∠D,∵∠1=140°,∴∠D=∠2=180°−∠1=180°−140°=40°,故选:A.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答.6.B【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得.【详解】A、9的平方根是3±,此项说法正确;B、16的值是4,此项说法错误;C、127的立方根是13,此项说法正确;D、38-的值是2-,此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7.B【分析】由互余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利用等量代换求解即可.【详解】解:∵斜边与这根直尺平行,∴∠α=∠2,又∵∠1+∠2=90°,∴∠1+∠α=90°,又∠α+∠3=90°∴与α互余的角为∠1和∠3.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对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目的是找出与∠α和为90°的角.8.A【分析】根据两个物体运动速度和矩形周长,得到两个物体的相遇时间间隔,进而得到两个点相遇的位置规律.【详解】解:由已知,矩形周长为12,∵甲、乙速度分别为1单位/秒,2单位/秒则两个物体解析:A【分析】根据两个物体运动速度和矩形周长,得到两个物体的相遇时间间隔,进而得到两个点相遇的位置规律.【详解】解:由已知,矩形周长为12,∵甲、乙速度分别为1单位/秒,2单位/秒则两个物体每次相遇时间间隔为12142秒,则两个物体相遇点依次为(-1,1)、(-1,-1)、(2,0),∵2021=3×673+2,∴第2021次两个物体相遇位置为(-1,-1),故选:A.【点睛】本题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动点坐标规律探究题,解答关键是找到两个物体相遇的位置的变化规律.二、填空题9.16【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求解.【详解】∵+=0,∴x−8=0,y−2=0,∴x=8,y=2,∴xy=.故答案为16.【点睛】解析:16【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求解.【详解】∵,∴x−8=0,y−2=0,∴x=8,y=2,∴xy=8216⨯=.故答案为16.【点睛】性:(1)被开方数a 是非负数,即a ≥0;(2. 10.1【分析】根据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m 、n 的值,代入计算可得答案.【详解】由点与点的坐标关于y 轴对称,得:,,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解析:1【分析】根据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m 、n 的值,代入计算可得答案.【详解】由点()11A m n +-,与点()32B -,的坐标关于y 轴对称,得: 13m +=,12n -=,解得:2m =,1n =-,∴20192019()(21)1m n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11.;【详解】解:由题意可知,∠B=60°,∠C=70°,所以°,所以°,在三角形BAE 中,°,所以∠EAD=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属于对角平分线和角度基本知识的变换求解.解析:5︒;【详解】解:由题意可知,∠B=60°,∠C=70°,所以18013050A ∠=-=°,所以25BAD ∠=°,在三角形BAE 中,906030BAE ∠=-=°,所以∠EAD=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属于对角平分线和角度基本知识的变换求解.12.48°【分析】先假设,求得∠3=∠4,由∠1=138°,根据邻补角求出∠3,再利用即可求出∠2的度数.【详解】解:若AB//CD ,则∠3=∠4,又∵∠1+∠3=180°,∠1=138°,解析:48°【分析】先假设//AB CD ,求得∠3=∠4,由∠1=138°,根据邻补角求出∠3,再利用EF MN ⊥即可求出∠2的度数.【详解】解:若AB //CD ,则∠3=∠4,又∵∠1+∠3=180°,∠1=138°,∴∠3=∠4=42°;∵EF ⊥MN ,∴∠2+∠4=90°,∴∠2=48°;故答案为:4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垂直,平角定义,解题思维熟知邻补角、垂直的角度关系.13.180°-3α【分析】由AD∥B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BFE和∠CFE的度数,再结合∠CFG=∠CFE-∠BFE及∠CFE=∠CFG-∠BFE,即可求出∠CFE的度数.【详解】解:∵A解析:180°-3α【分析】由AD∥B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BFE和∠CFE的度数,再结合∠CFG=∠CFE-∠BFE 及∠CFE=∠CFG-∠BFE,即可求出∠CFE的度数.【详解】解:∵AD∥BC,∴∠BFE=∠DEF=α,∠CFE=180°-∠DEF=180°-α,∴图②中∠CFG=∠CFE-∠BFE=180°-α-α=180°-2α,∴图③中∠CFE=∠CFG-∠BFE=180°-2α-α=180°-3α.故答案为:180°-3α.【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牢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14.-1.【分析】根据多项式的乘法得出字母的值,进而代入解答即可.【详解】解:(x+1)5=x5+5x4+10x3+10x2+5x+1,∵(x+1)5=a0x5+a1x4+a2x3+a3x2+解析:-1.【分析】根据多项式的乘法得出字母的值,进而代入解答即可.【详解】解:(x+1)5=x5+5x4+10x3+10x2+5x+1,∵(x+1)5=a0x5+a1x4+a2x3+a3x2+a4x+a5,∴a0=1,a1=5,a2=10,a3=10,a4=5,a5=1,把a0=1,a1=5,a2=10,a3=10,a4=5,a5=1代入﹣32a0+16a1﹣8a2+4a3﹣2a4+a5中,可得:﹣32a0+16a1﹣8a2+4a3﹣2a4+a5=﹣32+80﹣80+40﹣10+1=﹣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求得a0,a1,a2,a3,a4,a5的值.15.2【分析】根据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是0列式计算即可得到m的值.【详解】∵点P(2m-4,1-2m)在y轴上,∴2m-4=0,解得m=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点的坐标,熟记y解析:2【分析】根据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是0列式计算即可得到m的值.【详解】∵点P(2m-4,1-2m)在y轴上,∴2m-4=0,解得m=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点的坐标,熟记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是解题的关键.16.(1011,0)【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4次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点A2021的坐标.【详解】解:A1(1,0),A2(1,1),A3(2,1),A4(2,0),A5(3,0),A6(3,解析:(1011,0)【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4次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点A2021的坐标.【详解】解:A1(1,0),A2(1,1),A3(2,1),A4(2,0),A5(3,0),A6(3,1),…,2021÷4=505•••1,所以A2021的坐标为(505×2+1,0),则A2021的坐标是(1011,0).故答案为:(1011,0).【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规律变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象,得到点的变化规律,难度一般.三、解答题17.(1)2;(2)-1【分析】(1)利用加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先算乘方和平方根,再算乘法,最后进行加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1)解:3-(-5)+(-6)=3+5-6解析:(1)2;(2)-1【分析】(1)利用加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先算乘方和平方根,再算乘法,最后进行加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1)解:3-(-5)+(-6)=3+5-6=2(2)解:(-1)21 2=1-4× 1 2=1-2=-1【点睛】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8.(1)x=±4;(2)x=-1【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2)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4x2=64,∴x2=16,∴x=±4;(2)3(x-1)解析:(1)x=±4;(2)x=-1【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2)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4x 2=64,∴x 2=16,∴x =±4;(2)3(x -1)3+24=0,∴3(x -1)3=-24,∴(x -1)3=-8,∴x -1=-2,∴x =-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和立方根,解题时注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不要漏解. 19.见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填写理由即可.【详解】证明:平分(已知)(角平分线的定义)(已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量代换)(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填写理由即可.【详解】证明:AE ∵平分BAC ∠(已知)12∠∠∴=(角平分线的定义)BED C ∠=∠(已知)//AC D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3∴∠=∠(等量代换)//DF AE (已知)2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5∴∠=∠(等量代换)DF ∴平分BDE ∠(角平分线的定义)【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20.(1)上,2,右,4 ;(2)见解析;(3)7.5【分析】(1)利用根据A,B两点的坐标变化:A(a,0),A′(4,2);B(3,0),B′(7,b),即可得出A,B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解析:(1)上,2,右,4 ;(2)见解析;(3)7.5【分析】(1)利用根据A,B两点的坐标变化:A(a,0),A′(4,2);B(3,0),B′(7,b),即可得出A,B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4 个单位长度,即可得出图形.(2)根据(1)中图象变化,得出△A′B′C′;(3)利用S△ABC=S△A′B′C′=12AB×y c得出即可.【详解】解:(1)根据A,B两点的坐标变化:A(a,0),A′(4,2);B(3,0),B′(7,b);△ABC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4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A′B′C′;(2)如图所示:(3)S△ABC=S△A′B′C′=12AB×y c=12×3×5=7.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变换的性质与作法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根据A,B两点坐标变化得出图象平移变化位置是解题关键.21.(1)0;(2)【分析】(1)仿照题例,可直接求出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代入计算;(2)先求出的整数部分,再得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代入计算.【详解】解:(1)∵,∴,∴的整数部分是解析:(1)0;(2)112 【分析】(1(27【详解】解:(1)∵∴34<, ∴3,即m=3, ∵∴23<<,∴2,即n=2,∴;(2)∵< ∴10711<, ∴710,即2x=10,∴x=5, ∴77103,即3,∴2x y -)532-112.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整数和小数部分.看懂题例并熟练运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理由详见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圆的半径,求出圆的周长,比较大小得到答解析: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理由详见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圆的半径,求出圆的周长,比较大小得到答案.【详解】解: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理由如下:设建成正方形时的边长为x 米,由题意得:x 2=81,解得:x =±9,∵x >0,∴x =9,∴正方形的周长为4×9=36,设建成圆形时圆的半径为r 米,由题意得:πr 2=81. 解得:81π=±r , ∵r >0.∴81π=r ,∴圆的周长=812627ππ⨯≈, ∵5276<<, ∴3062736<<,∴建成圆形草坪时所花的费用较少,故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的应用,掌握算术平方根概念是解题的关键.23.(1)∠APC=α+β,理由见解析;(2)∠APC=α-β或∠APC=β-α;(3)58°【分析】(1)过点P 作PE ∥A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即可求解;(2)分点P 在线段MN 或NM 的延长线解析:(1)∠APC =α+β,理由见解析;(2)∠APC =α-β或∠APC =β-α;(3)58°【分析】(1)过点P 作PE ∥A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即可求解;(2)分点P 在线段MN 或NM 的延长线上运动两种情况,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角的和差即可求解;(3)过点P ,Q 分别作PE ∥AB ,QF ∥A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角的和差即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2,过点P 作PE ∥AB ,∵AB∥CD,∴PE∥AB∥CD,∴∠APE=α,∠CPE=β,∴∠APC=∠APE+∠CPE=α+β.(2)如图,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线段MN的延长线上运动时,∵AB∥CD,∠PAB=α,∴∠1=∠PAB=α,∵∠1=∠APC+∠PCD,∠PCD=β,∴α=∠APC+β,∴∠APC=α-β;如图,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线段NM的延长线上运动时,∵AB∥CD,∠PCD=β,∴∠2=∠PCD=β,∵∠2=∠PAB+∠APC,∠PAB=α,∴β=α+∠APC,∴∠APC=β-α;(3)如图3,过点P,Q分别作PE∥AB,QF∥AB,∵AB∥CD,∴AB∥QF∥PE∥CD,∴∠BAP=∠APE,∠PCD=∠EPC,∵∠APC=116°,∴∠BAP+∠PCD=116°,∵AQ平分∠BAP,CQ平分∠PCD,∴∠BAQ=12∠BAP,∠DCQ=12∠PCD,∴∠BAQ+∠DCQ=12(∠BAP+∠PCD)=58°,∵AB∥QF∥CD,∴∠BAQ=∠AQF,∠DCQ=∠CQF,∴∠AQF+∠CQF=∠BAQ+∠DCQ=58°,∴∠AQC=58°.【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添加辅助线将两条平行线相关的角联系到一起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人 教 版 数 学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如图,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2.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x 6÷x 3=x 2B. 2x 3﹣x 3=2C. x 2•x 3=x 6D. (x 3)3=x 9 3. 把0.000001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815610⨯B. 715.610C. 1.56×10-5D. 61.5610-⨯ 4. 一个角度数是40°,那么它的余角的补角度数是( )A. 130°B. 140°C. 50°D. 90°5.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它的周长 ( )A. 17B. 22C. 17或22D. 216. 下列乘法中,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的是( )A. ()()x a x a +-B. ()()a b a b +--C. ()()x b x b ---D. ()()b m m b +-7. 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能得出A O B AOB '''∠=∠的依据是( )A. SASB. SSSC. ASAD. AAS 8. 在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3cm ,5cm ,8cmB. 8cm ,8cm ,18cmC. 1cm , 1cm ,1cmD. 3cm ,4cm ,8cm 9. 已知a+b=﹣5,ab=﹣4,则a 2﹣ab+b 2=( )A. 29B. 37C. 21D. 3310. 某人骑车上路,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路时间,于是就加快了车速.如图s 表示此人离家距离,t 表示时间,在下面给出的四个表示s 与t 的关系的图象中,符合以上情况的是( ) 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 计算(-2a 2b)(3ab)=____________________.12. 对于圆的周长公式c=2πr ,其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13. 如图,在△ABC 中,∠A=40°,点D 是∠ABC 和∠ACB 角平分线的交点,则∠BDC 为________14. 一辆汽车以3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S (千米)与行驶时间t (时)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 15. 如图,已知AB=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能利用“SSS”判定△ABC ≌△ADC 的是_____.16. 若102m =,103n =,则210m n +=_________.17. 若226m n -=,且3m n -=,则m n +=___.18. 观察下列等式①223415-⨯=,②225429-⨯=,③2274313-⨯=,…根据上述规律,第n 个等式是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三、解答题19. 如图,在ΔABC 中,D 是AB 边上一点.(1)求作:∠ADE=∠ABC ,交AC 边于点E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DE 与BC 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20. 计算:(1)022120182()2-+- (2)()()32231223a b ab a b -÷-⋅ (3)()()()2122m m m m -+-- (4)()()22a b a b +++-21. 一个角与它的补角的度数之比为1:8,求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22. 请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已知:∠1=∠E ,∠B =∠D . 求证:AB ∥CD证明:∵ ∠1=∠E ( 已知 )∴ ∥ ( )∴ ∠D +∠2=180°( ) ∵ ∠B =∠D ( 已知 )∴ ∠B + ∠2= 180°( ) ∴ AB ∥CD ( )23. 如图表示玲玲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她9点离开家,15点回到家,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玲玲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她离家多远?(2)她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多长时间?(3)第一次休息时,她离家多远?(4)11点~12点她骑车前进了多少千米?24. 如图,AB=DE,AC=DF,点E、C在直线BF上,且BE=CF.试说明AB∥DE.25. 已知如图,A、E、F、C四点共线,BF=DE,AB=CD.(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DEC≌△BFA;(2)在(1)基础上,求证:DE∥BF.26. 如图:BD平分∠ABC,∠ABD=∠ADB,∠ABC=50°,请问:(1)∠BDC+∠C 度数是多少?并说明理由.(2)若P点是BC上的一动点(B点除外),∠BDP与∠BPD之和是一个确定的值吗?如果是,求出这个确定的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27. 如图1是一个长为2m、宽为2n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按图2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1)你认为图2中的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多少?(2)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观察图2你能写出下列三个代数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代数式:(m+n)2,(m-n)2,mn.(4)根据第(3)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决如下问题:若a+b=7,ab=5,则(a-b)2的值是多少?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如图,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进行判断: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依次判定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 A.∠1与∠2有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条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对顶角;B.∠1与∠2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只有一个公共顶点,是对顶角;C.∠1与∠2有两个公共顶点,不是对顶角;D. ∠1与∠2有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条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对顶角;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定义,对顶角是相对与两个角而言,是指的两个角的一种位置关系..它是在两直线相交的前提下形成的.2.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x 6÷x 3=x 2B. 2x 3﹣x 3=2C. x 2•x 3=x 6D. (x 3)3=x 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合并同类项,只把系数相加减,字母与字母的次数不变;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对各选项计算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A 、应x 6÷x 3=x 3,故本选项错误;B 、应为2x 3﹣x 3=x 3,故本选项错误;C 、应为x 2•x 3=x 5,故本选项错误;D 、(x 3)3=x 9,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熟练掌握运算性质和法则是解题的关键.3. 把0.000001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815610⨯B. 715.610C. 1.56×10-5D. 61.5610-⨯[答案]D[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详解]0.0000015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6位得到1.56,所以0.000001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56×10-6,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4. 一个角的度数是40°,那么它的余角的补角度数是( )A. 130°B. 140°C. 50°D. 90° [答案]A[解析][分析]若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依此求出度数.[详解]40°角的余角是:90°−40°=50°,50°角的补角是:180°−50°=130°.故选:A.[点睛]考查余角与补角的相关计算,掌握余角与补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5.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它的周长 ( )A. 17B. 22C. 17或22D. 21 [答案]B[解析]由题意分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分别为4和9两种情况结合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然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由题意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当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时,因为4+4<9,围不成三角形,所以这种情况不成立;(2)当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9时,因为4+9>9,能够围成三角形,此时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9+9+4=22. 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2.故选B.点睛:当已知等腰三角形其中两边长,求第三边长或周长时,通常要分“已知两边分别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两种情况,结合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进行讨论.6. 下列乘法中,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的是( )A. ()()x a x a +-B. ()()a b a b +--C. ()()x b x b ---D. ()()b m m b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的特点: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解答.[详解]解:、、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故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两项都互为相反数,故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故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的结构.注意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并且相同的项和互为相反数的项必须同时具有.7. 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能得出A O B AOB '''∠=∠的依据是( )A. SASB. SSSC. ASAD. AAS[答案]B我们可以通过其作图的步骤来进行分析,作图时满足了三条边对应相等,于是我们可以判定是运用SSS ,答案可得.[详解]解:作图的步骤:①以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 、OB 于点、;②任意作一点,作射线O A '',以为圆心,OC 长为半径画弧,交O A ''于点;③以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D ';④过点D '作射线O B ''.所以AOB ∠'''就是与AOB ∠相等的角; 在OCD ∆与△OCD ''',O C OC ''=,O D OD ''=,C D CD ''=,OCD ∴∆≅△()O C D SSS ''',AO B AOB ∴∠'''=∠,显然运用的判定方法是SSS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由全等得到角相等是用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 在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3cm ,5cm ,8cmB. 8cm ,8cm ,18cmC. 1cm , 1cm ,1cmD. 3cm ,4cm ,8cm[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详解]A 、 3+5=8 ,不能组成三角形;B 、 8+8<18,不能组成三角形;C 、 1+1>1 ,能组成三角形;D 、 3+4<8 ,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般用两条较短的线段相加,如果大于最长那条就能够组成三角形. 9. 已知a+b=﹣5,ab=﹣4,则a 2﹣ab+b 2=( )A. 29B. 37C. 21D. 33 [答案]B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再代入求出即可.[详解]∵a+b=−5,ab=−4,∴a2−ab+b2=(a+b)2−3ab=(−5)2−3×(−4)=37,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能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是解此题的关键.10. 某人骑车上路,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路时间,于是就加快了车速.如图s表示此人离家的距离,t表示时间,在下面给出的四个表示s与t的关系的图象中,符合以上情况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修车时,路程没变化,可得答案.[详解]∵停下修车时,路程没变化,观察图象,A、B、D的路程始终都在变化,故错误;C、修车是的路程没变化,故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象,观察图象是解题关键,注意修车时路程没有变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 计算(-2a2b)(3ab)=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6a3b2[解析][分析]根据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2a2b)(3ab)=-6a3b2.故答案为-6a3b2.[点睛]本题考查单项式乘单项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12. 对于圆的周长公式c=2πr,其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答案] (1). r (2). c[解析]试题解析:∵圆的周长随着圆的半径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圆的周长公式2πC r ,其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故答案为,.r C13. 如图,在△ABC 中,∠A=40°,点D 是∠ABC 和∠ACB 角平分线的交点,则∠BDC 为________[答案]110°[解析][分析]由D 点是∠ABC 和∠ACB 角平分线的交点可推出∠DBC +∠DCB =70°,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DC 的度数.[详解]解:∵D 点是∠ABC 和∠ACB 角平分线的交点,∴∠CBD =∠ABD =12∠ABC ,∠BCD =∠ACD =12∠ACB , ∵∠A=40°,∴∠ABC +∠ACB =180°−40°=140°,∴∠DBC +∠DCB =70°,∴∠BDC =180°−70°=110°,故答案为:11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4. 一辆汽车以3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S (千米)与行驶时间t (时)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答案]S=35t[解析][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出函数关系式即可.[详解]解: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汽车所走的路程S (千米)与所用的时间t (时)的关系表达式为:s=35t . 故答案为:S=35t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关系式,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路程=速度×时间,据此表示出关系式.15. 如图,已知AB=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能利用“SSS”判定△ABC ≌△ADC 的是_____.[答案]CB =CD[解析][分析]要判定△ABC ≌△ADC ,已知AB =AD ,AC 是公共边,具备了两组边对应相等,则由题意根据SSS 可添加CB =CD .[详解]已知AB =AD ,AC 是公共边,具备了两组边对应相等,则由题意根据SSS 能判定△ABC ≌△ADC ,则需添加CB =CD ,故答案为:CB =C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SSS ). 16. 若102m =,103n =,则210m n +=_________.[答案][解析]∵10m =2,10n =3,∴10m+2n =10m •102n =2×32=18.故答案是:18.17. 若226m n -=,且3m n -=,则m n +=___.[答案]2[解析][分析]将m 2−n 2 利用平方差公式变形,将m-n=3代入计算即可求出m+n 的值.[详解]解:∵m 2-n 2=(m+n)(m-n)=6,且m-n=3,∴m+n=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熟练掌握公式及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8. 观察下列等式①223415-⨯=,②225429-⨯=,③2274313-⨯=,…根据上述规律,第n 个等式是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答案](2n+1) −4×n=4n+1.[解析][分析]由①②③三个等式可得,被减数是从3开始连续奇数的平方,减数是从1开始连续自然数的平方的4倍,计算的结果是被减数的底数的2倍减1,由此规律得出答案即可.[详解]由题意知, ①223415-⨯=,②225429-⨯=,③2274313-⨯=,则第④个等式为9−4×4=17,故第n 个等式为(2n+1) −4×n=4n+1左边=4n+4n+1−4n=4n+1=右边,∴(2n+1) −4×n=4n+1故答案为(2n+1) −4×n=4n+1.[点睛]此题考查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找到规律. 三、解答题19. 如图,在ΔABC 中,D 是AB 边上一点.(1)求作:∠ADE=∠ABC ,交AC 边于点E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DE 与B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答案](1)见解析;(2)DE 平行BC.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题意作∠ADE=∠ABC ,DE 与AC 边交于点E ,即可得到图形;(2)根据同位角两直线平行进行判定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作∠ADE=∠ABC ,DE 与AC 边交于点E ,如图所示:∠ADE 即为所求;(2)DE 平行BC.理由:由(1)可知∠ADE=∠ABC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DE 平行BC.[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和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作图基本方法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0. 计算:(1)022120182()2-+- (2)()()32231223a b ab a b -÷-⋅ (3)()()()2122m m m m -+-- (4)()()22a b a b +++-[答案](1)1;(2)43a 7b 5;(3)-m ²+3m−2;(4)a ²+2ab+b ²-4; [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以及零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2)先算括号里面的,再根据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然后合并同类项即可;(3)根据多项式乘多项式和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并合并同类项计算即可;(4)把a+b 当成一项,根据平方差公式计算,在展开合并化简即可. [详解](1)原式=1+14−14=1; (2)原式=-8a 6b 3÷(-2ab)13a ²b 3=43a 7b 5; (3)原式=m ²−m−2−2m ²+4m=-m ²+3m−2;(4)原式=(a+b)²-4=a ²+2ab+b ²-4.[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混合运算,熟练掌握整式的混合运算是解题的关键,计算时要注意符号的正确处理. 21. 一个角与它的补角的度数之比为1:8,求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答案]70°[解析]分析]设这个角是x ,表示出它的补角为(180°−x ),然后列出方程求出x ,再根据余角的定义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设这个角是x ,则它的补角=180°−x ,根据题意得,x ∶(180°−x)=1∶8,解得x =20°,90°−20°=70°.答:这个角的余角是70°.[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熟记定义并表示这个角的补角,然后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2. 请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已知:∠1=∠E,∠B=∠D.求证:AB∥CD证明:∵∠1=∠E(已知)∴∥()∴∠D+∠2=180°()∵∠B=∠D(已知)∴∠B+ ∠2= 180° ( )∴AB∥CD()[答案]∵∠1=∠E(已知),∴AD∥B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D(已知),∴∠B+∠2=180°(等量代换)∴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解析][分析]根据∠1=∠E可判定AD∥BE,可得∠D和∠2为同旁内角互补;结合∠B=∠D,可推得∠2和∠B也互补,从而判定AB平行于CD.[详解]证明:∵∠1=∠E(已知),∴AD∥B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D(已知),∴∠B+∠2=180°,∴AB∥C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同学们要熟练掌握.23. 如图表示玲玲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她9点离开家,15点回到家,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玲玲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她离家多远?(2)她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多长时间?(3)第一次休息时,她离家多远?(4)11点~12点她骑车前进了多少千米?[答案](1) 30千米;(2)10时30分,休息了半小时;(3) 17.5千米;(4) 12.5千米.[解析]试题分析:(1)(3)小题,观察图象,结合题意即可得到对应的答案;(4)观察图象可得:11点时,玲玲距家17.5km,12点时玲玲距家30km,由此可得1112点玲玲骑车前进了30-17.5=12.5(km).试题解析:(1)观察图象可得:玲玲是在12点时到达距家最远的地方的,此时她距家30km;(2)观察图象可得:玲玲10点30分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30分钟;(3)观察图象可得:玲玲第一次休息时,距家17.5km;(4)观察图象可得:11点时,玲玲距家17.5km,12点时玲玲距家30km,∴11点12点,玲玲骑车行驶了:30-17.5=12.5(km).点睛: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有以下两点:(1)弄清图象中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量的意义;(2)弄清图象中各个转折点(如图中的点C、D、E、F)的意义.24. 如图,AB=DE,AC=DF,点E、C在直线BF上,且BE=CF.试说明AB∥DE.[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证明△ABC ≌△DEF 得到∠B=∠DEF ,即可推出AB ∥DE.[详解]∵BE=CF ,∴BE+CE=CF+CE,即BC=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 AC DF BC EF =⎧⎪=⎨⎪=⎩,∴△ABC ≌△DEF,∴∠B=∠DEF ,∴AB ∥DE.[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证得△ABC ≌△DEF 是解题的关键. 25. 已知如图,A 、E 、F 、C 四点共线,BF=DE ,AB=CD .(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DEC ≌△BFA ;(2)在(1)的基础上,求证:DE ∥BF .[答案](1)添加的条件为:AE=CF (答案不唯一);(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添加的条件AE=CF ,因此可得AF=CE ,即可证明△DEC ≌△BFA ;(2) 由(1)知△DEC ≌△BFA ,得到∠DEC=∠BFA ,根据直线平行的判定,即可证明;[详解]解:(1)添加的条件为:AE=CF ,证明:∵AE=CF ,∴AE+EF=CF+EF ,即:AF=CE ,又∵BF=DE ,AB=CD ,∴在△DEC 和△BFA 中,AB CD BF DE AF CE =⎧⎪=⎨⎪=⎩∴△DEC ≌△BFA (SSS );(2)由(1)知△DEC ≌△BFA ,∴∠DEC=∠BFA(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DE ∥B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直线平行的·判定,掌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解题的关键.26. 如图:BD 平分∠ABC ,∠ABD=∠ADB ,∠ABC=50°,请问:(1)∠BDC +∠C 度数是多少?并说明理由.(2)若P 点是BC 上的一动点(B 点除外),∠BDP 与∠BPD 之和是一个确定的值吗?如果是,求出这个确定的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答案](1)∠BDC+∠C=155°,理由见解析,(2)∠BDP 与∠BPD 之和是一个确定的值,∠BDP+∠BPD=155°,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BD 平分∠ABC ,∠ABD=∠ADB ,可得出AD ∥BC ,在△BCD 中,∠DBC=25°,从而可得答案,(2)因为∠DBC 大小固定,ADB ∠的大小就固定,所以无论P 点如何移动,∠BDP 与∠BPD 之和为一定值.[详解]解:(1)∠BDC+∠C=155°. 理由如下:∵BD 平分∠ABC ,∠ABC=50°,∴∠ABD=∠CBD=25°; 又∠ABD=∠ADB=25°,∠BDC+∠C=180°-∠CBD=155°.(2)是确定的值. 理由如下:∵∠ADB=∠CBD ,∴AD∥BC,∴∠ADP+∠BPD=180°;∴∠BDP+∠BPD=180°-∠ADB=15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7. 如图1是一个长为2m、宽为2n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按图2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1)你认为图2中的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多少?(2)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观察图2你能写出下列三个代数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代数式:(m+n)2,(m-n)2,mn.(4)根据第(3)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决如下问题:若a+b=7,ab=5,则(a-b)2的值是多少?[答案](1)m-n;(2)(m-n)(m-n)=(m-n)2,(m+n)2-4mn=(m-n)2;(3)(m+n)2-4mn=(m-n)2;(4)29[解析][分析](1)观察得到长为m,宽为n的长方形的长宽之差即为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边长;(2)可以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长方形的面积得到图2中的阴影部分的正方形面积;也可以直接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3)利用(2)中图2中的阴影部分的正方形面积得到(m+n)2-4mn=(m-n)2;(4)根据(3)的结论得到(a-b)2=(a+b)2-4ab,然后把a+b=7,ab=5代入计算.[详解]解:(1)观察图形可得正方形的边长=m-n;(2)方法一:(m-n)(m-n)=(m-n)2 ;方法二:(m+n)2-4mn=(m-n)2 ;(3)利用(2)中的方法二可得:(m+n)2-4mn=(m-n)2 ;⨯=.(4)根据(3)的结论可得:(a-b)2=(a+b)2-4ab=27-4529[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从几何的图形来解释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解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的分析图列,找到组成图形的各个部分,并用面积的两种求法作为相等关系列式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不等式组111324(1)2()x x x x a -⎧-<-⎪⎨⎪-≤-⎩有3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65a -≤<- B .65a -<≤- C .65a -<<- D .65a -≤≤-2.某校为了了解家长对“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这一规定的意见,随机对全校10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这一问题中样本是( )A .100B .被抽取的100名学生家长C .被抽取的100名学生家长的意见D .全校学生家长的意见3.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b c a b c a -----的结果是( )A .a –2cB .–aC .aD .2b –a4.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 ∥b ( )A .∠2=∠4B .∠1+∠4=180°C .∠5=∠4D .∠1=∠35.今年一季度,河南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14.7亿元,数据“214.7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2.147×102B .0.2147×103C .2.147×1010D .0.2147×10116.若A =(2+1)(22+1)(24+1)(28+1)+1,则A 的末位数字是( )A .2B .4C .6D .87.下列各组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4cm、4cm、5cm B.4cm、6cm、11cmC.4cm、5cm、6cm D.5cm、12cm、13cm8.已知多项式2x2+bx+c分解因式为2(x-3)(x+1),则b,c的值为().A.b=3,c=-1 B.b=-6,c=2C.b=-6,c=-4 D.b=-4,c=-69.已知:如图,∠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 B.BD=CD C.∠B=∠C D.∠BDA=∠CDA10.如图,已知直线a∥b,则∠1、∠2、∠3的关系是()A.∠1+∠2+∠3=360°B.∠1+∠2﹣∠3=180°C.∠1﹣∠2+∠3=180°D.∠1+∠2+∠3=18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531xa x-≥-⎧⎨-<⎩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如图1,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E点在边AD上,F、G分别在边AB、CD 上,分别以EF、EG为折痕进行折叠并压平,点A、D的对应点分别是点A′和点D′,若ED′平分∠FEG,且'ED在A EF∠'内部,如图2,设∠A′ED'=n°,则∠FE D′的度数为_____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若点P (2x ,x-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为5,则x 的值为____________.4.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是a +6和2a ﹣15,则这个数为________.5.为了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某班计划购买甲、乙两种体育用品(每种体育用品都购买),其中甲种体育用品每件20元,乙种体育用品每件30元,共用去150元,请你设计一下,共有________种购买方案.6.如图,两个大小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沿着点B 到点C 的方向平移到△DEF 的位置,AB =10,DH =4,平移距离为6,则阴影部分面积是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解下列方程:(1)(1)2(1)13x x x +--=-;(2)30564x x --=; (3)3 1.4570.50.46x x x --=.2.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523(1)138222x x x x a +>-⎧⎪⎨≤-+⎪⎩有四个整数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3.如图是一个长为a ,宽为b 的矩形,两个阴影图形都是一对底边长为1,且底边在矩形对边上的平行四边形.(1)用含字母a ,b 的代数式表示矩形中空白部分的面积;(2)当a =3,b =2时,求矩形中空白部分的面积.4.如图,已知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与AB,CD相交于点O,M,射线OP在∠AOE的内部,且OP⊥EF,垂足为点O.若∠AOP=30°,求∠EMD的度数.5.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资源的丰富,在线学习已成为更多人的自主学习选择.某校计划为学生提供以下四类在线学习方式:在线阅读、在线听课、在线答题和在线讨论.为了解学生需求,该校随机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了“你对哪类在线学习方式最感兴趣”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本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求扇形统计图中“在线讨论”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该校共有学生2100人,请你估计该校对在线阅读最感兴趣的学生人数. 6.杭州地铁5号线全长48.18公里,投资315.9亿元,规划建设预期2014-2019年,杭州工程地铁队负责建设,分两个班组分别从杭州南站外香樟路站和余杭科技岛站同时开工掘进.已知甲组比乙组平均每天多掘进2.4米,经过5天施工,两组共掘进了110米.(1)求甲、乙两个班组平均每天各掘进多少米?(2)为加快工程进度,通过改进施工技术,在剩余的工程中,甲组平均每天能比原来多掘进1.7米,乙组平均每天能比原来多掘进1.3米.按此施工进度,能够比原来少用多少天完成任务?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B2、C3、C4、D5、C6、C7、B8、D9、B10、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a ≥22、1804n ︒-︒3、2或2-34、815、两6、48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1)1x =-;(2)30x =;(3)0.7x =-.2、-3≤a <-23、(1)S =ab ﹣a ﹣b +1;(2)矩形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为2;4、60°5、(1)90人,补全条形统计图见解析;.(2)48︒;(3)560人.6、(1)甲班组平均每天掘进12.2米,乙班组平均每天掘进9.8米.(2)少用262.2天完成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数学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左侧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请考生按要求将所有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卷上.
第I 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 选择题(104'⨯)
1.实数3
1、3、14.3-π、25中,无理数有······· ( ) A .1个 B .2个 C.3个 D.4个
2.已知a b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A. c b c a ->- B. c b c a +<+ C. bc ac > D. c
b c
a >
3.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 A. 743x x x =⋅ B. 632)(x x = C. x x x =÷33 D.844216)2(y x xy =- 4.化简
b
a b
b a a +--的结果是·························( ) A. 2222b a b a -+ B. 222)(b a b a -+ C. 2222b a b a +- D. 2
2
2)
(b a b a -+ 5.下列各式中,与2)1(+-a 相等的是···················( ) A. 12-a B .12+a C. 122+-a a D. 122++a a
6.把23ab a -分解因式,正确结果是···················( ) A. )2)(2(b a b a -+ B. )(22b a a - C. ))((b a b a a -+ D. 2)(b a a -
7.无论x 为任何实数,下列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 A.
21x B. x 31 C. 31+x D. 1
1
2+x
8.分析下列说法,选出你认为正确的一项·············( ) A.两个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图形可以看成其中一个是另一个平移得到的
B.由平移得到的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C.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一定可看成是由平移得到的
D.图形平移后对应线段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9.如图,已知AB OC ⊥,OD 平分AOC ∠,D 、O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AOE ∠等于····················( ) A. ο45 B. ο50 C. ο135 D. ο155
10.下列运动属于平移的是(
A .电风扇扇叶的转动
B .石头从山顶滚到山脚的运动
C .缆车沿索道从山顶运动到山脚
D .足球被踢飞后的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填空题(104'⨯,共40分)
11. 2. 12.不等式2734x x +>+的正整数解是_____. 13.分解因式:3x x -=__________.
14、若∠1和∠2是对顶角,∠1=25°,则∠2的余角是_______
C
D
O
B
A E
15.人体内有种细胞的直径为0.000000000000105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为 米。

16.如图,∠1 = 55°,a ∥b , 则∠2 = 度。

17. 在实数—
2
π,12,16 ,3
27-,7
22 ,
3.14 , 0.3030030003 , 0.10101010 无理数有______ 个。

18、代数式2x -3小于5且大于或等于-3,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9、计算1
20
1(1)5(2004)2π-⎛⎫-+-÷- ⎪⎝⎭
的结果是_________.
20、经过平移得到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____________,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上的对应点连接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40分)
21 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52()5(2332xy y x -•- (2)计算:1
221)13(2-⎪⎭
⎫ ⎝⎛+--
22、解分式方程(10分):
4122
x x
x x -=+--
23. 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30千米,A 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先走,40分钟后,B 骑摩托车从甲地出发,结果同时到达。

已知B 的速度
2
1 a b
是A的速度的2倍,求两车的速度。

(10分)
24.(10分)我市某校对九年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的结果为A(优)、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

现从中抽测了若干名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级作为样本进行数据处理,并作出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四个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4:9:6:1,评价结果为D等级的有2人。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⑴共抽测了多少人?
⑵样本中B等级的频率是多少?C等级的频率是多少?
⑶如果要绘制扇形统计图,A、D两个等级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
的圆心角分别是多少度?
⑷该校九年级的毕业生共300人,只有“综合素质”等级为A或B
的学生才能报考示范高中,请你计算该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可
以报考示范高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