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政治考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政治学理论历年真题2010-2015

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政治学理论历年真题2010-2015

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政治学理论历年真题2010-2015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政治学理论)2010年考试科目:政治学基本理论一、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1.政治文化2.政治参与二、论述题(2题,每题40分,共80分)1.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奥尔森“利益集团”理论述评考试科目:西方政治思想史与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一、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3.行为主义政治学4.精英主义民主理论二、论述题(2题,每题40分,共80分)1.评析社群主义民主2. 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2011年考试科目:政治学基本理论论述题(2题,每题50分,共100分)3.论述历史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征4.论述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不同模式考试科目:西方政治思想史与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论述题(2题,每题50分,共100分)1.评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基本要义2. 评述二战后政治学规范理论的最新发展2012年考试科目:政治学基本理论论述题(2题,每题50分,共100分)1.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2.试述政治稳定的基本理论。

考试科目:西方政治思想史与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论述题(2题,每题50分,共100分)1.霍布斯自然权利思想述评2. 亨廷顿“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理论评析2013年考试科目:政治学基本理论论述题1.试述国内外学界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主要争论点2.论我国权利运行制约与监督的理论依据和体系建设。

考试科目:西方政治思想史与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论述题1.洛克《政府论》主要思想评析2. 评述罗尔斯《正义论》的主要思想观点2014年考试科目:政治学基本理论论述题1.论我国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2.“新权威主义”政治思潮评析考试科目:西方政治思想史与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论述题1.试述格劳秀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2. 试述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论析的主要内容2015年考试科目:政治学基本理论论述题1.试述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50分)2.试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理论依据和实施路径(50分)考试科目:西方政治思想史与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论述题1.托马斯·街复兴分权制衡思想评析(50分)2. 试述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中关于政治文化分类思想(50分)。

中央党校政治学理论考博真题

中央党校政治学理论考博真题

科目:政治学基本理论2005年一、简述题(20分)简述政治权利的涵义、特点及功能。

二、简论题(30分,两题任选其一)1、简论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2、简论权力制约的权力和功能。

三、论述题(50分)试用政治学理论分析当前中国政治参与的特点和制约因素。

2006年一、简答题(20分)简述政治参与的涵义、特点与功能。

二、简论题(30分,两题任选其一)简论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1、简论政治发展。

三、论述题(50分)论民主实现形式的共性与个性。

2007年试题:(2题,每题50分)1、论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2、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关系。

2008年试题:(3题任选2题,每题50分)1、试论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2、为什么必须把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加以推进?3、试论权力制约理论的历史变革。

2009年一、简述题(2题,每题10分)1、公民社会2、政治家在历史上的作用二、论述题1、论述布坎南的立宪理论2、论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20131、权力制衡理论。

2、协商民主理论科目:西方政治思想史与当代西方政治思潮2005年一、简述题(20分)简述边沁的功利主义政治观。

二、简论题(两题任选其一,30分)1、简论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理论。

2、简论现代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

三、论述题(50分)试评卢梭与熊彼特的政治民主观。

2006年一、简答题(20分)简述洛克的社会契约思想。

二、简论题(两题任选其一,30分)1、评析马基雅维利关于权力的思想。

2、评析新保守主义理论。

三、论述题(两题任选其一,50分)1、论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异同。

2、试评熊彼特的精英主义民主观。

2007年一、简论题(3题任选2题,每题25分)1、简论洛克的分权论与孟德斯鸠的分权论的异同。

2、简论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观点。

3、简论现代西方“多元主义民主”理论。

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题

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题

课堂讨论与作业题
• 38.你是如何看待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 • 39.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是什么? • 40.你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管理最突出的问题 是什么?如何解决? • 41.如何理解近代科技革命与现代科技革命 的关系? • 42.如何评价“历史终结论”? • 43.如何评价“后殖民课
讨论题
课堂讨论与作业题
• 1-32题 见教材 • 33.“中国责任论”的本质是什么?你是如何 看待这一观点的? • 34.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崩溃论”的? • 35.你是如何看待“钱学森之问”的? • 36.你是如何看待“李约瑟难题”的? • 37. “中国为何没有乔布斯” ?你是如何 看待这一问题的?
• • • • • 44.如何理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与道德约束? 45.历史会终结于资本主义吗? 4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因素? 47.学习这门课程,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48.你认为这门课程在哪些方面还可以改进? 请给出你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具体要求
• 请结合你学习这门课的具体情况,任意选 择其中一个问题,撰写课程论文,最后一 次讨论课进行讨论,并交课程作业。 • 要求:言之有理,自成一说; • A4纸,不少于3000字,可以打印。 • 引证规范,不可抄袭! • 最后一次课随即选取10-15人每人做不少于 10分钟发言交流。 • 所有同学课程作业最后一次课上交。

辽宁师范大学往年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生考题

辽宁师范大学往年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生考题

辽宁师范大学往年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生考题1、新民主义革命反对的是()[单选题] *A.官僚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B.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正确答案)C.封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官僚主义D.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2、22.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表现在()。

(1)能够有效整合人民群众中各个阶层和群体的不同利益。

(2)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协调发展。

(3)能够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4)能够促进世界和平。

* [单选题] *A、(1)(2)B、(1)(2)(3)(正确答案)C、(1)(2)(3)(4)D、(2)(3)(4)3、73. 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表示生活绝对贫困。

*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有三大法宝,以下不属于三个法宝的是(? ?)A.统一战线B.实事求是C.党的建设D.武装斗争(正确答案)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单选题] *A.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正确答案)B.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改变C.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成为根本政治制度D.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强国6、一个完整的理性认识过程是()[单选题]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正确答案)C.理论——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7、90. 价值影响价格,供求决定商品的价格。

* [判断题] *对8、4. 过去,我国以“引进来”为主,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日益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

* [单选题] *A、再引进来B、招商引资C、走出去(正确答案)D、全方位开放9、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

[单选题] *A.实践B.内部矛盾(正确答案)C.外部矛盾D.人的主观能动性10、?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了()[单选题]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11、矛盾学说的精髓是()。

博士政治试题及答案

博士政治试题及答案

博士政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阶级斗争论答案:A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所有选项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三权分立制度答案:D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坚持改革开放D. 所有选项答案:D5. 以下哪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A. 宪法B. 民法C. 刑法D. 行政法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7. 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性。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对于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8.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制度,旨在实现法律的普遍适用、公正执行和有效监督。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特征及其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015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班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考试题及答案要点

2015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班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考试题及答案要点

政治考试题及答案要点1.结合世界历史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谈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和当代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的认识。

(20分)A 指在现代生产力中,同其他各构成要素相比,科学技术的比重已上升到第一位,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首先,一部世界经济发展史就是先进生产力替代、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决定这一进程的直接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尤其到了近代,科学技术从生产力的非独立因素变成了相对独立的因素,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其次,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度地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将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

再次,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

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B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

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

博士政治考试-内容参考

博士政治考试-内容参考

一如何认识金融危机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资本家在追逐高额利润动机的驱使下,拼命扩大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市场上的商品找不到销路,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衡引发了经济危机。

因此,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1、基本矛盾的存在原因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其表现为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个别企业的高度组织性、计划性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发展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这种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以及其他社会矛盾,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

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

这样,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控和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的最大限度利润的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

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社会生产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是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考博面试时事政治类题目

考博面试时事政治类题目

考博面试时事政治类题目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体现在()[单选题] *A.发挥国家宏观调控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B.要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成为主导C.我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维护稳定D.要坚持和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答案)2、“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

”这句俗话说的是()[单选题] *A.人的表里总是一致的B.现象未必反映本质C.所有的现象都直接地表现本质D.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正确答案)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 )[单选题] *A.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B.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确答案)C.坚持并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4、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是(? )[单选题] *A.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引(正确答案)B.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C.完成了三大改造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5、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的是(? ?)[单选题]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确答案)B.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牵头人通话C.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D.传承中国和朝鲜友谊,续写时代新篇章6、“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于军队的共产革命形势,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

”这种“战略”是指(? ?)[单选题] *A.无产阶级革命B.农村包围城市(正确答案)C.国共第一次合作D.开展工人运动。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里指的是()[单选题] *A.运动B.实践(正确答案)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是()。

[单选题] *A.地理环境(正确答案)B.人口因素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生产方式9、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是(? ?)[单选题] *A.最重要的推动力量B.决定性作用(正确答案)C.更好的补充作用D.统筹推动作用10、社会意识是人们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士-政治考题参考答案政治考试补充材料(C1班唐鸿生整理,仅供参考)《资本论》思考题1、怎样理解《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是什么?3、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思考题1、如何理解《形态》对共产主义的阐释?以上问题答案在资料中已有,下面的问题请供参考2、如何理解《提纲》、《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提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

具体而言,《提纲》的地位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P23-25,也可以先补充一些《提纲》的主要内容,即P17-23具体而言,《形态》的地位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P35-36,也可以先补充一些《形态》的主要内容,即P28-35《共产党宣言》思考题1、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宣言》中一般原理及其运用的论述,谈谈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来都是着眼于实际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坚决反对教条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反对空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资本论》的写作长达四十年,资产阶级的庸人们曾嘲笑马克思不讲求实际,马克思却说:“我们这些不实际的人却要为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的利益而揭露那些卑躬屈节惟命是听的所谓历史学家们所捏造出来的东西,”“我嘲笑那些所谓‘实际的’人和他们的聪明。

如果一个人愿意变成一头牛,那他当然可以不管人类的痛苦,而只顾自己身上的皮。

但是,如果我没有全部完成我的这部书(至少是写成草稿)就死去的话,我的确会认为自己是不实际的。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是理论上的权威,但仍坚持不断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也虚心听取不同的声音,对于错误或失误之处能够勇于做自我批评,所以才使得其理论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时,马克思真诚地表示:“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

”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共齤产党宣言》的态度亦是如此,他们多次谈到,“《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

(二)、分析社会新变化,坚持理论修正与创新,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理论离不开时代,时代在变,理论也应跟着变化,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终生都在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不断根据时代和条件的变化进行理论上的“修订”、补充和完善。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学人品格。

马克思最喜欢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就是以批判的态度进行理论上的创新。

对此,列宁曾说:“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

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

”马克思为写作《资本论》第二卷有关地租的章节,在疾病缠身的晚年潜心研究人类学,写下了大量的研究笔记——《人类学笔记》,提出了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伟大构想。

恩格斯运用这一研究成果,在1888年英文版的《共齤产党宣言》中对“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加上了“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的批注,使之更为科学。

恩格斯还在1884年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繁衍两种生产作了完整的阐述,对唯物史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三)、坚持基本理论,反对片面歪曲,原则坚定的科学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内核”一直是立场坚定,即使面对各种各样的来自外部、内部的压力和威胁,所以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过程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同各种各样的“反马克思主义”、“假马克思主义”、“修正主义”等进行坚决斗争的过程。

马克思批评拉萨尔的改良主义的《工人纲领》时说:“这东西无非是把《宣言》和其他我们时常宣传的、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口头禅的东西,卑劣地加以庸俗化而已。

”恩格斯在批评左倾“青年派”时引用马克思的话嘲讽道:“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1890-1894年间,恩格斯针对当时把历史唯物主义庸俗化甚至歪曲的现象坦言,在唯物史观创立的初期,由于当时反对唯心史观斗争的需要,马克思和他本人着重论述的是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为了内容方面而忽略了形式方面,即这些观念等等是由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产生的。

这就给了敌人以称心的理由来进行曲解或歪曲,保尔·巴尔特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恩格斯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其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

“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

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

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

(四)、一丝不苟,深思熟虑,审慎严谨的科学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理论一直是谨慎的,对于不清楚、了解不够、理解不到的地方不轻易下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坚持“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1858年11月,马克思在给斐·拉萨尔的信中说:“在我所写的一切东西中,我从文体上感觉出了肝病的影响。

……我必须对党负责,不让这东西受肝病期间出现的那种低沉的呆板的笔调所损害。

”马克思恩格斯对学术创新极其审慎,对动辄就构筑什么“体系”深恶痛绝。

恩格斯对杜林创造的所谓“新体系”不屑一顾:“‘创造体系的’杜林先生在当代德国并不是个别的现象。

……最不起眼的哲学博士,甚至大学生,动辄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

……所谓科学自由,就是人们可以撰写他们所没有学过的一切,而且这被冒充为唯一的严格科学的方法。

杜林先生正是这种放肆的伪科学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

马克思研究经济学几十年严谨如初,《资本论》第一卷直到1867年才得以问世,而第二、三卷则临终也未见到出版。

拉法格曾说:马克思“从来不满足于自己的著作,事后总是要加以修改,并且总是觉得文字的叙述没有达到思想所达到的高度”;“他所引证的任何一件事实或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得到最有威信的人士的证实的。

他从不满足于第二手的材料,总要找原著核对,不管这样做有多麻烦。

即令是为了证实一个不重要的事实,他也要特意到英国博物馆去查阅书籍。

反对马克思的人从来也不能证明他有一点疏忽,不能指出他的论证是建立在经不起严格考核的事实上的”;恩格斯也一样,始终坚持一丝不苟、反复推敲和深思熟虑。

十余年间,他校对了《资本论》第二、三卷以及其他著作数百万字的清样,他说:“我已经很习惯于看两份校样,一份核对一般的意思,另一份校正个别的排印错误”。

他还注意将这种精神和态度传授给年轻人,如他在给拉法格的信中多次指出:“您下一次的答辩,应当更加严谨”,“这本书的文字……可以更严谨些”;如在给布洛赫的信中要求:针对考茨基“在那些自己明知没有把握的领域里下武断的论断”的不良学风,恩格斯严肃地指出:“一般说来,在所有这些范围如此之广和材料如此之多的科学研究中,要取得某些真正的成就,只有经过多年的工作才是可能的。

”针对杜林那种“理解上的完全无能,或者是基于具有伟大风格的历史记述所特有的、通常称作草率马虎的只凭记忆来引证的习惯”,恩格斯表示深恶痛绝。

(五)、克服困难,始终不渝,执着追求的科学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和理论的追求是执着的,即使面对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各种困难和压力,他们都孜孜不倦、始终不渝。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在马克思看来,“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马克思是在常人难以想象、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下进行学术研究的,而恩格斯为了支持马克思,却不得不长期从事那种使他什么也不能干的“该死的”、“可诅咒的商业”。

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广泛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孜孜不倦。

恩格斯称赞马克思道:“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尽管身处困境,但马克思依然乐观与幽默:“未必有人会在这样缺货币的情况下来写关于‘货币’的文章!”由于多种重病缠身,马克思感觉到所剩时间已经不多,更是“发狂似地通宵”工作,他说:“我并不是我的时间的主人,而宁可说是它的奴隶。

给我自己留下的仅仅是夜间的时间,而肝病的经常侵袭与复发,又使这种夜间工作受到妨碍。

”“损失一点时间对我来说都是不可弥补的,因为无论如何我不能中断我的工作。

”深知《资本论》写作艰辛的恩格斯心痛地对马克思说:“使你长期以来呕尽心血的这本该死的书,是你的一切不幸的主要根源”。

(六)、尊重他人,不尚虚名,诚实谦虚的科学态度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们一直保持着诚实谦虚的科学态度。

他们超越了黑格尔,但并不否定黑格尔的历史地位,而是“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模仿者们……把他当作一条‘死狗’”的时候,“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

同样,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也一样,“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

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恩格斯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是人所共知的,《自然辩证法》涉及数学、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

但是在《反杜林论》中,他仍然谦虚地说:“我尽可能地使自己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来一次彻底的……‘脱毛’”,甚至称自己只是“涉猎者”。

马克思逝世后,有人不止一次地善意建议把马克思主义改称为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或者直接称为恩格斯主义,对此恩格斯断然拒绝:“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

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

”并说:“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被指定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还不错。

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

”2、根据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如何看待“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揭示出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