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箭》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诸葛亮的才干表现在哪些方面?四字)
五、课外延伸,链接名著
1、这样一个熠熠生辉的人物出自哪一部作品呢?(介绍《三国演义》)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了,追也来不及了。
(画路线图)
(三)、识人心
师:大家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 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
(1)“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口答: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师: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不敢轻举妄动,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英雄本色)
(2)“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深入研读,领悟“神妙”
教师引入:那么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
部编新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课件

问题二:诸葛亮是如何化解周瑜的刁难的?
知人善用
课文哪些 句子体现出了 这些特点?
了解人心
草船借箭
通晓天文
善于谋划
知人善用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 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 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 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 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妒 忌曹督委鲁 遮寨擂呐插
5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 无惧刁难
三天时间,诸葛亮居然真的“造”好了 十万支箭,果真是神机妙算。今天就让我们 走进课文,一起去看一看他“造”这十万支 箭的具体过程吧!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开门见山,点明故事起因
妒忌诸葛亮的周瑜想到了什么计谋来 陷害诸葛亮?读第2自然段。
明知故问,用心险恶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 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这里的“船轻水急”显示出 了什么?
显示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 地理知识。由此可见诸葛亮谋划之 周密,安排之巧妙。
诸葛亮借箭的结果是怎样的?他完成任务了吗?
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 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 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 不上他!”
本文名为《草船借箭》,请大家说一说 是谁找谁借的箭?他为什么要找他借箭? 诸葛亮找曹操借的箭。 原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 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于是诸葛亮用妙计向 曹军借来了箭。
遮蔽
擂鼓
妒忌 保护 炉火
水寨
妒忌
水寨 堵塞 赛跑
呐喊
委托
呐喊 收纳 木讷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任务群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任务群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任务一:单元导读,明确要素1.请学生自学单元导读页。
课 题5 草船借箭 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学习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3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学习 重难点 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兴趣比较浓厚,学习起来积极性较高。
且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特别是如何通过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分析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1)读一读四句话,想一想:分别介绍了哪一部名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每一句话都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名著的特点,让我们明白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名著之旅。
(3)找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回顾迁移:大家思考一下,自己有哪些阅读名著的经验和方法?(学生自由交流)预设:(1)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我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需要第一遍泛读,大致了解这本名著的基本内容如作者基本情况、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人物和情节的关系、艺术风格等等。
这些基本的内容清楚后然后再慢慢读,可以细致的阅读和理解。
(2)把握情节。
我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要把握好基本情节,如开始、发展、高潮、结束。
(3)把握人物形象。
名著描写的人物不但形象性格鲜明丰富而且有层次感。
我们可以通过场景、人物语言对白、环境描写等多方面体会感知人物形象。
任务二:激趣导入,解题质疑【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渲染气氛,接着创设情境,然后再引出主题。
因此,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先设置悬念,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y

子,并写下你的体会。
(二)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小学高段的教学应更多
知天文
的立足于篇章的教学,所以教
句子一(展示课件第六屏)
学设计应从全局着眼,防止支
1.自由读句子。
离破碎。在此教学环节中以孔
3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8 孔明借箭
2.这句话是抓住孔明的什么进行描写? 明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
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
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8 孔明借箭
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8 孔明借箭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课 文:28 孔明借箭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孔明借箭》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 奇谋孔明借箭,献密技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 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什么意思吗?
4. 用这两个字练习扩词。
(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借助字典
等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文言文词句。
1.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交流,
帮助理解。
2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8 孔明借箭
2. 小结: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感觉到
了,这篇课文和我们原来学习过的课文有很大
2023年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2023年《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023年《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它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以造箭为名陷害他,诸葛亮识破诡计,运用计谋,从敌人那里借来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养成了较好的预习习惯,第一课时中已对__热熔和人物特点有了具体的了解,已完成课后练习题,因此熟读课文后,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习作训练将作为本课重点。
[设计理念]注重教授抓住人物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的读后感写作方法,尊重学生感受和个性选择,培养学生的短时习作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合理见解。
[教学目标]1.能抓住细节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提高学生的课堂习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顾全文,体会人物。
1.三分天下,烽火硝烟,多少豪杰令后人赞叹;一部演义,嬉笑怒骂,无数英雄随你我评说。
同学们,看到这几幅图画,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段故事吗?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默读课文,回顾__主要内容。
看来同学们对本课印象深刻,那就让我们回到文中,回顾__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借造箭为名除掉他,结果被诸葛亮识破,利用自己的神机妙算从敌人曹操那儿借了十万支箭,让周瑜自叹不如。
)3.__中斗智斗勇的主要人物是谁?(诸葛亮和周瑜)诸葛亮何等人也?(神机妙算有胆有识)周瑜何等人也?(嫉贤妒能)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这样的人?(找出文中的依据)(二)习作。
1.三国人物风貌大家已经了解,接下来让我们记录下你对他们的印象和认识,好吗?(出示写作要求)2.指读要求,其他人跟读。
3.对于习作的要求,你能否为大家的写作做以解读?(第一部分要简写;第二部分要抓住一个人的一个特点,点到即止;第三部分要细写,抓住具体字、词、句来分析;第四部分应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来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 草船借箭【教学精品课件】

选自“课前预学单”第3题
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1.我会读。
yú dùjì cáo
dū wěi
周瑜 妒忌 曹军 都督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lǔ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按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将 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1、2自然段 借箭的起因
第3~9自然段 第10自然段
草船借箭的经过 借箭的结果
比较阅读,激发兴趣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 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 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 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 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 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 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
2.圈画重点语句阅读法。抓住关键语句,及时地圈点 勾画,有助于品读人物形象。
3.借助相关资料阅读法。课前我们搜集了四大名著的 大量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课 文,认识书中的人物。
4.批注阅读法。阅读时在关键词句旁边及时写下自己 的感受。
阅读《三国演义》原著, 了解“诸葛亮三气周瑜” 的故事。
5 草船借箭
第1课时 第2课时
激趣导入
第1课时
仔细观察这张图片, 图上的两个人物, 大家认识吗?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3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3一、素质教育目标㈠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
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㈡能力训练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渗透点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㈣美育渗透点体会古典故事的民族文化美。
二、学法引导㈠教师教法:谈话法,演示法,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㈡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㈢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㈠教师活动设计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㈠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
(出示课题后齐读)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孔明借箭 优秀原创教学设计

孔明借箭优秀原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提出疑问,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
(2)在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的基础上,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文章的线索,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读故事,能对故事中的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重难点(1)借助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2)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
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
1.师: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你一定知道关于他的许多故事。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故事。
(学生应该会说出“空城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故事。
)2.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哪个名著呢?(《三国演义》)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节选自我国最早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3.板书课题。
二、咬文嚼字,初读课文。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师: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感觉到了,这篇课文和我们原来学习过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文体叫做文言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古文。
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可以知道许多精彩的故事。
文言文语言简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琅琅上口。
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上有收获。
2.学生分小组学习。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文言文词句。
学生能通过自己学习和小组交流理解课文中的文言词语的意思。
在该环节,教师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并指导学生交流。
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方式是选择某个小组讲述故事的某个部分,可以是选一个代表说,其余同学补充;也可以是小组学生一人说一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28.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半晌擂鼓隐讳少顷支吾幸勿推却不解其意”理解“措办欣然而至不解其意诈乎见委少顷慨然隐讳”等词语。
2. 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 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
4.通过对“借箭经过”的阅读感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及其他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借箭经过”的阅读感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通过文中人物语言、神态描写,结合不同方式读文体会文中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半晌擂鼓隐讳少顷支吾幸勿推却不解其意”理解“措办欣然而至不解其意诈乎见委少顷慨然隐讳”等词语。
2. 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 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
一、激趣导入
1. 教师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入情入境欣赏音乐。
2. 教师:同学们,听完了音乐,谁能说说你对这首歌都有哪些了解?
3. 学生:我知道这首歌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4.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积累量还是很丰富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自这部名著的一篇课文《孔明借箭》。
(板书课题:孔明借箭)
二、认识名著: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
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
孔明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孔明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和书上的注释,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 反馈自学成果:
①教师出示生词,检查读音:半晌擂鼓隐讳少顷支吾幸勿推却不解其意
②教师出示生词,检查词义:措办欣然而至不解其意诈乎见
委少顷慨然隐讳
3. 接下来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借”写了哪些内容?反馈学习结果:草船借箭的原因(1~3)、经过(4~7)、结果(8)
4. 现在谁能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时小结:草船借箭故事内容我们理清楚后,下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走进文本,认识其中人物。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借箭经过”的阅读感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通过文中人物语言、神态描写,结合不同方式读文体会文中人物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借箭经过”的阅读感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通过文中人物语言、神态描写,结合不同方式读文体会文中人物性格。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教师出示“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的图片。
(二)回顾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这几个人物(出示人物图片: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这些人物中你们最喜欢谁?(学生:诸葛亮板书:诸葛亮)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诸葛亮的形象,你想用什么词呢?
(板书:神机妙算)
2. 指导学生理解“神机妙算”。
(三)精读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 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草船借箭的结果是诸葛亮成功地借到了十万支箭,这与他的神机妙算有着必然的联系,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画出来,同桌读文交流:诸葛亮在借箭的前后都算到了什么?
2.交流汇报
体现一:大雾——通天文:师:“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通晓天文。
”
(指名回答: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说说你的体会。
师: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
学生自由读,谈体会。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
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
到船里。
”而是先写第一天、第二天都没有动静?(组织学生议论: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师: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好一个通天文的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会有这场大雾的。
(引导学生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体现二:水的流向——晓地理
师:这部分内容,你还能从哪些词句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出示:
①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②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③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
20 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
师: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好一个晓地理的诸葛亮!(引导学生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体现三:知道曹操谨慎多疑,鲁肃忠厚守信义——知人心
曹操:谨慎多疑
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课件出示:“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
②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了解曹操是怎么做的、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再读周瑜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鲁肃:忠厚守信
诸葛亮不仅算了曹操的性格,他还算了其他人的性格,你能找出对应的句子说说体会吗?
①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枝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 诸葛亮明明知道鲁肃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体会诸葛亮对鲁肃的为人了如指掌。
)指导朗读。
②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诸葛亮不让告诉都督,结果鲁肃果然就没有告诉借船的事,证明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
)指导朗读
体现四:心中有数,做事周密——巧安排
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
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
”
②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
③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
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3. 观看视频,让我们来更直观的感受一下孔明借箭的过程。
4. 运用你学过的成语夸夸诸葛亮。
5.小结:
(指板书)诸葛亮一算到了天,二算到了地,三算到了人,他把“天、地、人”进行巧妙地安排,这些因素缺一不可,最终成就了他的“神机妙算”。
(四)体会周瑜的性格特点过渡:同学们都喜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有的同学喜欢忠厚、守信义的鲁肃,那么对于周瑜你们是怎样评价的呢?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周瑜为什让诸葛亮造箭?造箭的要求是什么?
从中你能体会到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A:师:十天能造好十万支箭吗?诸葛亮明知道不能为什么还答应三天造好?并立下军令状?体会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要立军令状?(在军队下的状书,不能做到就要受到军法处置。
一是诸葛亮是为了顾全大局,二是诸葛知向曹操“借箭”,已“胸有成竹”。
)师:立下军令状就意味着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的话,脑袋就要搬家。
想象:周瑜看着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他是什么心情?(学生先默读思考,然后四人小组相互讨论)
体会周瑜的阴险狡诈。
(周瑜设造箭之计陷害诸葛亮。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出十万
枝箭,还愿立下军令状,周瑜认为诸葛亮中了计。
所以“很高兴”。
)
(五)品读周瑜的话,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当周瑜正满心欢喜的准备杀诸葛亮时,却不料诸葛亮已经完成了任务。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于是周瑜长叹一声说:“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那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智商、胸襟、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学完了课文,同学们想对文章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我想对诸葛亮说:
我想对周瑜说:
我想对鲁肃说:
我想对曹操说:
(七)选择性作业设计(其中1 题为必做题2、3任选一题完成)
1. 搜集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2. 课后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更多的三国人物。
3. 复述故事,讲给朋友或家人听。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