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值是如何计算的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方法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方法。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你想想看,农林牧渔业,那可是咱生活的根基呀!从咱每天吃的粮食、蔬菜,到穿的棉花做的衣服,再到那餐桌上香喷喷的肉蛋奶,哪一样能离得开农林牧渔业呢。
那要怎么算出它们总的价值呢?这就像是给一个庞大的家族算总账一样。
首先呢,咱得把农业的产值算清楚。
农业可不单单是种粮食哦,还有各种经济作物呢!就好比种的那些水果呀,那也是农业的一部分呢。
咱得把种出来的东西,按照市场价格一个一个地加起来,可不能落下一丁点儿。
这就好像你去超市买东西,收银员得把你买的每一样东西的价格都算对了,不能多也不能少。
然后呢,林业也不能小瞧呀!那些大树小树,木材呀,还有各种林产品,都得算进去呢。
就跟你收集宝贝一样,得把每一件都好好地清点一遍。
再说说牧业,那一群群的牛羊猪鸡鸭,它们可都是宝贝呀!它们的价值也得仔细核算。
可不是随便估摸一下就行的,得根据它们的数量、质量还有市场价格来算呢。
这就像你给你的玩具排排队,一个一个地数清楚它们的价值。
还有渔业呢,那些在水里游来游去的鱼儿们,它们的产值也得算进来。
这就好像你在数池塘里有多少条小鱼一样,得认真仔细,不能出错。
那有人可能会问啦,这核算起来是不是很麻烦呀?那当然啦!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呢。
但这很重要呀,就像你要知道你家里有多少财产一样重要。
通过核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咱能更好地了解咱国家的农业发展情况,也能更好地规划未来呀。
你想想,如果没有一个准确的核算方法,那不是乱套了嘛!咱怎么知道农业发展得好不好,怎么去制定政策来支持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呢?所以说呀,这个核算方法可真是太重要啦!咱老百姓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农林牧渔业,那核算它们的总产值,不就是在为咱的生活保驾护航嘛!咱得重视起来,就像重视咱每天的一日三餐一样。
总之呢,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方法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那得认真、仔细、负责任地去做。
这关系到咱国家的农业根基,关系到咱老百姓的生活呢!咱可得好好搞清楚,可不能稀里糊涂的呀!你说是不是呢?。
林业产值计算方法

林业产值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计算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林业产品和服务类型:
1. 第一产业(林业)的产品法或成本费用法:
- 计算公式:总产值= 各类产品产量× 价格(通常是生产单位第一次出售产品时的价格)
- 这种方法适用于计算木材、竹材、林副产品、经济林产品(果实、药材、食用菌等)、森林旅游服务以及其他林业产出的价值。
2. 第二产业(深加工)的工厂法:
- 工业总产值= 成品价值+ 对外加工费收入+ 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计算经过深加工后的产品产值,包括木材加工制造业、人造板制造、家具制造等环节的产值。
在实际操作中,林业产值的计算还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不重复计算原则:在同一企业内部,遵循“工厂法”原则,即以企业作为一个核算单位,不重复计算内部各部门的产值,只计算企业最终产品的产值。
- 完整性原则:涵盖所有的林业产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初级产品和经过深度加工的产品。
- 实际市场价格原则:以实际销售或预期销售的价格为基础计算产值,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另外,针对不同的林业活动,如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特用林和竹林等,可能会有不同的产值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
例如,用材林的产值可能侧重于木材采伐和销售的价值,而经济林则强调林果等产品的经济效益。
同时,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有时还会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方法评估林业的整体产值。
农林牧渔总产值计算公式

农林牧渔总产值计算公式农林牧渔总产值的计算公式如下:农林牧渔总产值 = 农业产值 + 林业产值 + 畜牧业产值 + 渔业产值其中,农业产值是指农作物的生产价值,包括粮食、油料、棉花、糖料、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乘以对应的市场价格;林业产值是指林木的生产价值,包括木材、竹材、木柴等林产品的产量乘以对应的市场价格;畜牧业产值是指畜禽的生产价值,包括肉类、乳制品、蛋类等畜产品的产量乘以对应的市场价格;渔业产值是指捕捞和养殖的渔业产品的生产价值,包括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渔产品的产量乘以对应的市场价格。
农林牧渔总产值的计算公式综合考虑了农、林、牧、渔四个方面的产出,反映了农业经济的整体情况。
农业产值是农业生产的核心部分,其增长主要依靠农作物的丰收和市场价格的变化。
林业产值受到林木种植面积和林产品价格的影响,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林业产值的增长至关重要。
畜牧业产值主要取决于畜禽养殖规模和市场需求,养殖技术的提升和养殖环境的改善对畜牧业产值的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渔业产值受到渔业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渔产品价格的影响,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渔业管理的规范对渔业产值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农林牧渔总产值的计算不仅反映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自然因素是影响农林牧渔总产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水资源、土地质量等自然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作物、林木、畜禽和渔业资源的生长和产量。
其次,政策因素也对农林牧渔总产值产生着重要影响。
政府的农业扶持政策、生态保护政策、市场调控政策等都会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此外,市场因素也是农林牧渔总产值波动的重要原因。
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等都会对农林牧渔总产值产生影响。
农林牧渔总产值是反映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综合考虑了农、林、牧、渔四个方面的产出。
农林牧渔总产值的计算需要考虑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产量和价格等多个因素。
国民经济统计八大产业的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学号416 姓名:覃玉山农业,工业,服务业等8个行业的总产值的核算方法一、现价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就是按行业计算增加值,汇总各行业增加值,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在行业增加值的计算中,可以把生产法和收入法结合起来使用,即部分行业采用生产法,部分行业采用收入法。
我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1、农业(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其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即先计算总产出,再计算中间投入,增加值等于两者的差额。
总产出按产品法计算,即按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产品价格计算。
例如,谷物种植业产出等于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各种主产品产量和秸杆、麦衣等各种副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价格计算;中间投入等于农林牧渔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种子、饲料、肥料、燃料、农药等材料价值与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广告费、科技咨询费、防疫费等服务费之和。
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表,农业现价增加值及四项构成均取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表。
但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总数,要剔除农林牧渔服务业。
2、工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其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
工业总产出等于工业总产值加销项税。
工业总产值是按“工厂法”计算的。
所谓工厂法,就是把一个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的生产成果相加。
例如,一个汽车制造厂,既生产成品汽车,又制造汽车零部件,但这个厂的工业总产值只计算成品汽车的价值和对外提供的汽车零部件的价值,不计算该厂制造并用于生产成品汽车所使用的零部件的价值。
工业总产值包括当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
中间投入包括货物投入和服务投入,货物投入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服务投入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运输、邮电、广告、咨询等服务的费用。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农业总产值是指农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各种农产品的总价值,是反映一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一般是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农业部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来进行计算。
农业总产值计算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农业生产总值。
农业生产总值是指农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总价值,包括农作物、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方面的价值。
第二步,计算各种农产品的产量。
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各种农产品的产量,包括粮食、油料、棉花、糖料、蔬菜、水果等方面的产量。
第三步,确定各种农产品的价格。
根据市场价格或政府定价,确定各种农产品的价格。
第四步,计算各种农产品的总价值。
将各种农产品的产量乘以其价格,得出各种农产品的总价值。
第五步,将各种农产品的总价值相加,得出农业总产值。
总的来说,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是通过统计一定时间内各种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得出各种农产品的总价值,再将各种农产品的总价值相加得出农业总产值。
该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农业经济的总体水平,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统计参考。
森林生态效益测算与评价

林业生态效益测算与评价林业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生态和社会效益,它肩负着向人类提供丰富的林产品,以及维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当前,人们更加关注的问题是林业生态效益究竟有多大,如何用货币化形式正确评价?下面就**省省情与林情实际,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市场价值法对**省林业生态效益进行计量评价,并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林业生态效益内涵森林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效益: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主要表现为截留降水、涵蓄土壤水分、补充地下水、抑制蒸发、调节河川流量、缓和地表径流、改善水质和调节水温变化等。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涵养水源能力,洪水季节可以蓄水防涝、干旱季节可以供水抗旱,故被誉为“绿色水库”。
据研究表明,森林土壤根系空间达1m深时,1hm2森林可贮存水200-2000m3,平均比无林地能多蓄水300 m3。
据日本相关研究,3333 hm2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100万m3的水库。
美国环保署统计资料显示,森林拦截了该国2/3的降水。
据有关调查,25年的天然林,每小时可吸收降雨量150mm,草地及裸露地每小时仅为10mm及5mm。
据不完全统计,林地涵养水源能力为裸露地的7倍。
固土保肥效益:森林保育土壤的效能主要表现为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防沙治沙、防灾减灾(如山崩、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
茂密的森林凭借庞大的树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不但截留天然降水,还可有效地减轻雨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同时,林地下强壮庞大的根系在土壤中形成网络,与土壤牢固地盘结在一起,从而降低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及各种养分损失的固土保肥作用。
据张嘉宾的测定分析,即使是微小的细根,也有很强的固持土壤能力,平均直径只有0.8mm粗的细根,具有固持1.3kg土壤能力。
森林一般可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的70%~80%,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矿物水土流失、肥力下降、水利工程淤积等。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
农、林、牧、渔业的统计范围是:(1)农业包括农作物种植业和其他农业。
农作物种植业包括谷物、豆类、薯类、棉、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药材、瓜类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以及茶园、桑园、果园的生产经营。
其他农业包括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实、纤维、树胶、树脂、油料以及柴草、野生药材、菌类等及农民家庭兼营的商品性工业。
(2)林业包括林木的栽培(不包括茶园、桑园和果园的栽培、管理和收获等活动)、林产品的采集和村及村以下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竹木采伐。
(3)牧业包括除渔业养殖以外的一切动物饲养和放牧以及野生动物的捕猎和饲养。
(4)渔业包括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植物的养殖和捕捞。
从所有制看,包括国有经济的各种专业农(农、林、牧、渔)场以及国家各级机关团体学校、科研机构、部队经营的农业;集体所有制的乡镇村各级办农场;农村各种经济组织经营的农、林、牧、渔业以及工矿企业家属集体经营的农业;农民家庭自营的农林牧渔业及兼营商品性工业等。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
1957年以前的农业总产值中包括了厩肥和农民自给性手工业(如农民自制衣服、鞋、袜,自己从事粮食初步加工等)。
1958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林业中增加了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产值;牧业中取消费厩肥产值;副业中取消了农民自给性手工业产值,增加了村及村以下办的工业产值;渔业中增加了海洋捕捞水产品产值。
1980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在副业中增加了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商品部分的产值。
从1984年起村及村以下办工业产值划归工业。
从1993年起,取消副业。
将野生动物的捕猎划入牧业,野生植物采集和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划归农业。
农林牧渔总产值计算公式

农林牧渔总产值计算公式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各个部门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1.农业总产值计算方法:农业总产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农业部门创造的总生产价值。
农业总产值计算公式通常为:农业总产值=农产品总产量×农产品平均售价其中,农产品总产量是指农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农产品的总生产量。
农产品平均售价是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平均销售价格。
2.林业总产值计算方法:林业总产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林业部门创造的总生产价值。
林业总产值计算公式通常为:林业总产值=林产品总产量×林产品平均售价其中,林产品总产量是指林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各种林产品的总生产量。
林产品平均售价是指林产品在市场上的平均销售价格。
3.牧业总产值计算方法:牧业总产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牧业部门创造的总生产价值。
牧业总产值计算公式通常为:牧业总产值=养殖业总产值+畜产品总产值养殖业总产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养殖业部门创造的总生产价值。
养殖业总产值计算公式通常为:养殖业总产值=养殖产品总产量×养殖产品平均售价畜产品总产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畜产品的总生产价值。
畜产品总产值计算公式通常为:畜产品总产值=畜产品总产量×畜产品平均售价4.渔业总产值计算方法:渔业总产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渔业部门创造的总生产价值。
渔业总产值计算公式通常为:渔业总产值=渔获物总产量×渔获物平均售价其中,渔获物总产量是指渔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各种渔获物的总捕捞量。
渔获物平均售价是指渔获物在市场上的平均销售价格。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农林牧渔总产值。
为了提高计算准确性,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可行业务损失、生产成本、质量变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产值是如何计算的
销售额为x,总产值是x、2x、3x?
----产值是如何计算的
近来,林业产值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一地林业产值究竟有多少,各有说辞,有的说统计多了,有的说统计少了,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林业行业的统计范围、二是林业产值的计算方法、三是统计取数的渠道及全面性,对产值计算方法的不了解是人们对产值统计说辞不一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认为产值等于销售额,有人说产值应该是销售额的二倍,也有的说产值应该一产、二产、三产产值各计算一次,是销售额的三倍,那么产值究竟是如何计算的呢?以香榧产值的计算为例,假设2010年某农户采得香榧青蒲5000公斤,其中4500公斤直接出售给香榧加工厂,每公斤售价25元,500公斤经堆沤、去皮、晒干、炒制等工序处理后,加工成香榧100公斤卖给经销商,每公斤售价145元,经销商以平均价165元出售给消费者。
香榧加工厂将购得4500公斤香榧青蒲加工成香榧900公斤,以每公斤155元批发给经销商,经销商又以平均价180元出售给消费者。
通过生产、加工、消费整个流程,香榧的产值是多少呢?第一产业产值:农户直接出售林产品或经粗加工后出售产品产值,等于
4500*25+100*145=127000元。
第二产业产值:加工企业产值,等于900*155=139500元。
第三产业产值:经销商销售产品毛利,等于100*(165-145)+900*(180-155)=24500元。
从生产、加工到消费,香榧的产值=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
=127000+139500+24500=291000元。
一、产值的计算方法第一产业:按产品法或成本费用法,当年生产的各种产品,无论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都要计算产值总产值=产品产量×价格(生产单位第一次售出产品时的价格)第二产业:工厂法
工业总产值=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应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工厂法”原则: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基本核算单位,按企业的最终产品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分厂)生产的成果相加。
但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问题。
最终产品原则:本企业生产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企业中间产品不重复计算。
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半产品)对外销售,那么对外销售的中间产品也视作企业的最终产品。
工业生产原则: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都算工业总产值内,凡不属于本企业生产的产
品,均不计入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
不计入工业总产值的项目有:非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如购自厂外在本企业内未经任何加工又转售的产品价值;本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出售的价值;本企业非工业活动单位的非工业产品价值和收入(农、牧场、运输部门的运输收入等)。
第三产业:(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
按业务收入法计算总产出=营业收入批发零售贸易业产值=毛利=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价支出,为避免流通过程的重复计算,需要扣除外购的运费和装卸费。
(二)、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按事业支出法计算总产出=经常性支出+固定资产虚拟折旧经常性支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各种设备、交通工具及图书资料购置费-助学金-抚恤和生活补助-就业补助费+收支结余×[(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本年收入合计] 固定资产虚拟折旧=固定资产原价×折旧率
二、产出核算的基本原则1、在地统计原则指常住单位的统计范围一般是生产活动发生在哪里,就统计在哪里2、不重不漏原则指常住单位的统计数据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3、产量确定原则当期实际收获或生产的有效产量。
实物数量非计划数、估算数;符合规定质量标准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破坏性试验品
不算)4、核算时间确定原则——权责发生制(当期生产、当期投入)经济价值在被创造、转换、交易、转移或消失时记录交易,也就是常说的当期发生制。
总产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时候记录,中间投入在进入生产过程的时候记录。
5、定价原则(1)货物和服务产出——采用生产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即生产单位第一次售出产品时的价格,统计部门无法获取生产者价格或无交易的可按市场贸易价格,也可以按生产成本推算。
生产者价格:指生产者销售一单位产出向购买者收取的价值,包括产品税或应得到的补贴,不包括应交增值税及货物离开生产单位后发生的运输费和商业费用。
对工业品来说生产者价格就是出厂价格。
(2)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如中间消耗)——采用购买者价格购买者价格:指购买者购买一单位产出所支付的费用,等于生产者价格加上商业流通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