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人教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二单元课外阅读真题训练 (含答案)人教统编版1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外阅读真题训练得分:_________(一)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何况我住在岛的另一头,魔鬼绝不会头脑如此简单,把一个记号留在我十有八九看不到的地方,而且还留在沙滩上,因为只要一起大风,就会被海潮冲得一干二净。
这一切看来都不能自圆其说....,也不符合我们对魔鬼的一般看法,在我们眼里,魔鬼总是十分乖巧狡猾的……我就这样苦思冥想,花去了许多小时,许多天,甚至许多星期,许多个月。
思考的结果,在当时对我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影响,不能不在这里提下。
那就是:一天清晨,我正躺在床上想着野人出现的危险,心里觉得忐忑不安。
这时,我忽然想到一本书上的话:“你在患难的时候呼求我,我就必拯救你,而你要颂赞我。
”于是,我愉快地从床上爬起来,不仅心里感到宽慰多了,而且获得了指引和鼓舞,虔诚地向老天爷祈祷,恳求他能拯救我。
祈祷之后,我就拿起这本书翻开来,首先就看到下面这句话:“等候老天爷,要刚强勇敢,坚定你的意志,等候老天爷!”这几句话给我的安慰,非语言所能形容。
于是,我放下这本书,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也不再忧愁哀伤,至少当时不再难过了。
1.给短文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圆其说”的“说”在短文中指的是。
3.短文中鲁滨逊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是怎样战胜恐惧的?他的做法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鲁滨逊做罐子我只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搭一个地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木柴底下放上一大堆炭火,然后从四面和顶上点起火来,一直烧到里面的柴子红透为止,而且当心不让它们炸裂。
【单元提优】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四单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测试卷 (含答案)人教统编版1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_________(一)材料一: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凝聚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
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观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
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
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设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二: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摘编自“网易财经”)材料三;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率为1.4~2.5,远超SARS病毒,但在病毒性致死方面要弱一些,在可以人传人的病毒中,我们熟知的SARS病毒的致死率为9.6%,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致死率为34.5%。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
比如,救治感染者,就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
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又如,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源头控制,对车站、机场、码头等重点场所,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采取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必要措施。
无论是个人、社区,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讲究科学方法、注重精准施策,让各项防控举措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摘编自《财经》《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火神山医院的建成于使用完美阐释了“中国速度”,是技术创新和中国力量的体现。
B.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5G网络全覆盖,得益于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专项试题-课内阅读 测试卷(含答案)【精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课内阅读(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七律·长征(16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是________________写的,你还知道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
(4分)2.诗中的“远征”指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3.总括全诗的诗句是什么,用“____”在文中画出。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概。
(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长征途中的两次重大战役: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__________”字表现了红军战士激动高兴的心情,“__________”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分)5.“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诗告诉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
(1分)6.全诗赞颂了红军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精神。
(4分)(二)狼牙山五壮士(节选)(22分)五位壮士(屹立耸立)在狼牙山顶峰,(回望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lòu lù)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感动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suì shuì)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__________,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__________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__________的声音!这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1.将文段补充完整。
【单元提优】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统编版3

【单元提优】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一)最后的时刻罗广斌杨益言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
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
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
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
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
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
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
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同志们,永别了!”“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题目《最后的时刻》本意是指( ),文中是指( )。
A.江姐牺牲前的短暂时刻B.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狱中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说明了敌人的。
4.“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句话是江姐对说的,也是对说的,表达了江姐的崇高革命精神。
5.“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卷面分为5分,共105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10分)弟弟zhǎ bɑ()着眼睛yī wēi()在爷爷的怀里,听他讲ɡé mìnɡ()战争时期的故事。
当讲到地下党被zhíxínɡ()jiǎo xínɡ()的zhānɡ jié()时,爷爷的声音ɡĕnɡ yè()了,他流下了伤心的泪。
弟弟被共产党员háo bú wèi jù()、不怕xī shēnɡ()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二、综合选择。
(每题1分,共8分)1.下列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肿.胀(zhǒnɡ)正.月(zhēnɡ)简陋.(lòu)截然不同B. 刨.土(páo)瞟.见(piáo)宪.兵(xiàn)张灯结采C. 和.面(huò)搪.瓷(tánɡ)抽噎.(yē)焉知非福D. 黑莓.(méi)野蛮.(mán)娴.熟(xián)司空见贯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 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鸿鹄。
)B. 孔子不能决.也(判断,断定。
)C. 及.日中则如盘盂(到,到了。
)D. 虽与之.俱学(他,指三心二意的那个人。
)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时值晌午,但寒风刺骨,人迹寥寥,东西走向的长街显得空空落落的。
B. 他郑重其事的主持风格、幽默的语言、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C.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这样才死得其所。
D.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假日里,老师和蔼的笑容和抑扬顿挫的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响起。
B. 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存在的问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一)长征中的炊事班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dān dàn)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重负担.(dān dàn)呢?我没同意。
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情况越来越严重。
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tiāo tiǎo)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dǎo dào)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
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走。
草地的天气变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支起锅,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
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
他刚把姜汤递给战士,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仅仅半天工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同志,怎能不伤心呢?第五天晚上宿营时,刚到后半夜,老钱就偷偷爬起来为同志们烧开水。
我知道他昨天还发高烧,劝他休息,但他怎么也不肯休息。
于是我便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
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
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
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了他的岗位上——锅灶前。
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
每天宿营,部队还是照常有B.“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一句表现了吉鸿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
C.“‘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一句写出了特务的慌张和胆怯神色。
D.文章是以倒叙写法行文的。
5.标题“死也不倒下”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睡眠最少的人(节选)周恩来去世后,许多身边的同志回忆,认为他是全国睡眠最少的人。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与习作(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2020学年度小学期末专项复习语文学科(六年级下)2020.03阅读与习作适用于使用部编统编教材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27分)(一)游园不值,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1.把古诗补充完整。
(4 分)2.解释词语。
(4 分)不值:柴扉:3.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园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4 分)4.诗的后两句除了写春景外,还蕴含怎样的哲理?(4分)(二)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字词。
(3分)乃:发生:潜:2.作者称赞春雨为“好雨”是因为“”(用原文回答)(3分)3.这首诗中,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的诗句是“,。
”(2分)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二、课内阅读。
(28 分)(一)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
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看,你们都瘦得……”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无力地抚摸我的头。
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失声地叫着。
但老班长,还是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钧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020年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有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读拼音,写词语。
(9分)nuó yí() chóu chànɡ() zhàn fànɡ()dān ɡe() róu cuo() jīnɡ huánɡ()yī wēi() duǒ cánɡ() mínɡ mèi()二、选择题。
(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尽.管(jǐn)徘徊.(huí)薄.雾(bó)B.绊.倒(bàn)急遽.(jù)空落.落(luò)C.唱和.(hè)干涸.(ɡù)默书簿.(bó)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蒸溶赤裸裸伶伶俐俐B.拔弄原谅念念叼叼C.华侨张皇守望相助3.填入句中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光线正无可挽回地________,一派荒凉。
②泪水模糊了眼睛,我看不见同学和张先生的________。
③我会________自己把中国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
A.消逝反应激励B.消失反映激励C.消失反应勉励D.消逝反映勉励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B.那是个早晨的春天,阳光明媚。
C.故乡所有的居民基本都姓谢。
5.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文章是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来写的。
B.《那个星期天》中,“我”的心情经历了“盼望—喜悦—自责—失望—惊惶”的变化。
C.《别了,语文课》一文写告别中国,选取了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这两件事。
6.下面句子与作者内心感受不一致的一项是()A.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无奈与惋惜)B.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
(一)汗水浇灌成功的出路
发明大王爱迪生有句名言:①“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这句话是对成功之路的高度概括。
然而,这么多的汗水,都洒在了攀登“顶峰”的路上吗?不尽然,事实上,所有成功者无不在寻找②“路口”的过程中洒下了大量汗水。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从梯子上摔下来,人们惊慌失措地跑向爱因斯坦,可谁想到,爱因斯坦已经完全忘记了身体上的疼痛,正思考着另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笔直地摔下来?哦,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
”这一小小的事故,为他研究③“广义相对论”带来了很大启发。
也许你同时想起了牛顿与苹果落地的故事,瓦特与蒸汽顶壶盖的故事吧?这三个故事有个共同点,就是有人能对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进行思考,从而有了重大发现和发明。
这三个主人公都被后人称为“科学巨匠”,他们是否天生运气好呢?
一个一心想当飞行员的男孩来找空军上将,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名飞行员。
上将没有回答他,而是带他一起去郊游。
回来后他对男孩说:“我发现四件小事会妨碍你成为飞行员:一是你只知道敲门,没发现有门铃;二是你在车站忘记了车票搁在哪里;三是由你做记录时,你不确定是否带了铅笔;四是你把我家门牌号记错了。
你说人们会把一
架飞机交给一个这样的④‘细心人’吗?”
事实证明,从偶然中发现真理的科学家们并不是运气好,大自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碗水端平的。
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养成留心观察、潜心研究的习惯的人才能够发现成功的“路口”,从而踏上成功之路。
1.文中标序号的引号的用法分别是:①;②;③;④。
A.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讽刺或反语
D.表示特定称谓
2.短文第1自然段中,“顶峰”的意思是,“路口”的意思是。
3.用“”画出文章的观点。
与这句话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B.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4.短文为了说明观点,选择了两类事例,一类是正面的,一类是反面的。
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例子,并在括号里用“正”“反”注明它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事例1: ( )
事例2: ( )
事例3: ( )
事例4: ( )
(二)怀疑与学问(节选)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章句》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章句》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下列是对选文中心论点的把握,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2.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为了证明中心论点选择了哪个事例作为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这样
..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
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
..产生的。
”两句中的两个“这样”指代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A B D C
2.研究的成果研究的问题
3.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养成留心观察、潜心研究的习惯的人才能够发现成功的“路口”,从而踏上成功之路。
A
4.事例1:爱因斯坦不顾从梯子上摔下来的疼痛,一心思考笔直摔下的原因,有了新的发现。
(正)
事例2:牛顿与苹果落地的故事。
(正)
事例3:瓦特与蒸汽顶壶盖的故事。
(正)
事例4:男孩因为不细心而不能做飞行员的故事。
(反)
(二)、1.C 2.引用孟子的话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有力地说明了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3.选择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说明发问求解的重要性。
4.后两句是正面说理,前两句是反面说理。
5.一样。
指代的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