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第十八章 电功率《第4节 焦耳定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八章电功率第节焦耳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焦耳定律◇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电流热效应的现象及能量的转变。
2.经过研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要素,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能够利用焦耳定律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利用焦耳定律解说一些生活中简单现象。
4.举例说出生活中利用电热的实例,认识电热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过实验研究,培育学生的实验研究的能力和理论剖析的能力,领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和变换法进行实验。
【感情·态度·价值观】会解说生活中一些电热现象,经过学习电热的利用与防备,学会辩证地对待问题。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焦耳定律、电流热效应的应用、电热的计算。
【教课难点】电热大小的影响要素的猜想和实验设计。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2018年的第一场大雪以后,一些地方的电线上结了厚厚的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多不便,也造成必定的经济损失。
为此,科技人员研究出“直流融冰”技术,使冰融化,防止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你知道这类融冰技术的原理吗?二、教课步骤研究点1电流的热效应[阅读课本]P99“生活中……经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思虑]电饭锅通电后发热用来烧饭,手机长时间使用也会发热,你还可以列举哪些用电器通电后发热的例子?[提示]电水壶通电后会发热,电动机工作时会发热,电脑工作时会发热等。
[概括提高]电流经过导体时电能转变成内能,这类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思虑]导线和电炉丝串连接入电路中,为何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其实不是很热?产生这类现象的影响要素有哪些?[提示]电热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电阻相关。
[思虑]当电路短路时,为何会发热烧毁导线呢?[提示]电热的大小可能与电流的大小相关,电路短路时,电流很大,所以会发热烧毁导线。
[思虑]为何手机用时间久了才会感觉到发热呢?[提示]电热的大小可能与通电的时间相关。
[思虑]阅读P99“图18.4—2”这个实验设计控制了哪些物理量同样,改变了哪个物理量呢?[提示]两电阻丝串连,控制了电流和通电时间同样,改变的是电阻大小。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8、4焦耳定律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8、4焦耳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239798cfdd88d0d233d46add.png)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并能利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大小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2、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大小之间的关系,探究为教学的重点。
2、理解焦耳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为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一、预习1、生活中有许多用电器接通电源后,都伴有热现象的产生。
电流通过导体时,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实验,在1840年最先精确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和因素有关。
3、焦耳定律的内容是,用公式表示为。
4、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电热,请你举一个利用电热的事例:。
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希望用电器的温度过高,请你举一个防止电热的事例:。
二、探究教学点一:电流的热效应带着问题阅读课本中相关的内容实验1:见课本18.54-2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各用一个U形管连通,两个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右边容器中的电阻比较大,将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通电一定时间后,你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1、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变化?两个电阻丝串联起来的目的是什么?小组讨论:1、在焦耳定律公式运用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应如何匹配?2、除例题中的解法外,你还有哪几种方法进行解题?最终应用什么公式来求解。
教学点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小组讨论:1、电视机的外壳和电动机的外壳都有很多孔,且电动机中还配备了一个小型风扇的目的是什么?2、电视机长时间工作,每隔一段时间要停放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但长期停放的电视机每隔一段时间通电一次,这又是为什么?三、精导电路为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放一根电阻丝和一个温度计,根据实验结果回答:1、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可通过什么来反映?2、要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跟电阻大小的关系,两根电阻丝的阻值是否相等,该如何连接。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8章 第4节 焦耳定律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焦耳定律教材分析焦耳定律是重要的物理定律,它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和热能转换中的体现,本节在电学中是重要的概念之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功的概念,知道电功是指电场力对自由电荷所做的功,理解电功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电功率和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推导电功的计算公式和焦耳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进一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公式;焦耳定律、电热功率的概念、公式。
【教学难点】电功率和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学好这节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A.重点:理解电功和电功率和焦耳定律。
B.难点:帮助学生认识电流做功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教学难点,防止学生乱套用公式。
C.关键:本节的教学关键是做好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在得出了焦耳定律以后介绍焦耳定律公式及其在生活、生产上的应用教学方法等效法、类比法、比较法、实验法课前准备灯泡(36 V,18 W)、电压表、电流表、电源、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若干、投影仪、投影片、玩具小电机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教师:用电器通电后,可以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并说明其能量的转化情况。
学生:(1)电灯把电能转化成内能和光能;(2)电炉把电能转化成内能;(3)电动机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4)电解槽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教师:用电器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
电流做功的多少及电流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本节课我们学习关于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1、电功和电功率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电场力的功的定义式是什么?(2)电流的定义式是什么?学生:(1)电场力的功的定义式q(2)电流的定义式t教师:投影教材图(如图所示)如图所示,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为U,由于这段电路两端有电势差,电路中就有电场存在,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I,在时间t内通过这段电路上任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是多少?学生:在时间t内,通过这段电路上任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九年级物理全册18.4《焦耳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教材解析焦耳定律是重要的物理定律,它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和内能变换中的表现,本节在电学中是重要的看法之一。
运用功能关系的思想,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授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变为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知道利用电热和防范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实验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解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感神态度价值观目标】经过电热的利用和防范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是适用的。
◆授课重难点◆【授课重点】经过实验研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授课难点】焦耳定律的计算。
◆ 课前准备◆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多媒体课件。
◆ 授课过程一、新课引入:星期天 , 小明的妈妈出门前嘱咐小明别看电视,得先完成作业,可是小明等妈妈一走,就看起了电视,直到妈妈回来前才开始做作业。
妈妈问小明为什么没有做完作业,小明说作业太难,可是小明妈妈只用了一招就知道小明说了谎,请问,他妈妈是怎样做的?学生:她摸了摸电视机的的散热窗,发现那处还热着呢。
教师:你有近似的经历吗,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二、知识讲解:提问:生活中,好多用电器通电后,都伴有热现象产生。
请举例说明。
教师显现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
让学生从能量转变角度解析,电热器将电能转变为内能。
(一)电流的热效应1、电流经过导体时电能转变为内能,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想想议议:电炉丝和导线经过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2、电热的影响因素提出问题:电流经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想想议议:(1)浴霸灯泡和电线串通在电路中,电流相同,灯泡下面特别热,电线却不怎么热,这是为什么?(2)若是将小功率的浴霸灯泡换成大功率的浴霸灯泡,灯泡下面更热,这又是为什么?(3)浴霸灯泡通电的时间更长,会产生更多的热量,这说了然什么?猜想:电热的大小可能的影响因素——电阻、电流和时间。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8章+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教案+新人教版

《焦耳定律》课题§ 18~ 4焦耳定律本节课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亲自体验。
课程设计依据学生自己的思想矛盾、认知矛盾去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本课运用了大批的教师提问来指引讲堂的推动,每一个重要环节的过分都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来指引、启迪。
设计思想本课要点在于电热与电阻的关系的研究与讲解,而对于电热与电流、时间的定量关系没有在讲堂上过份睁开,使得本课在进行中,有主有次、有条有理、难易清晰。
在知识应用方面的讲解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协助教课,而且在讲课时拆解了生活中常有的小家电——吹风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各个因素已经认识,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生对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很熟习。
本节学情剖析课对“电热影响因素”的研究要点不放在完好的研究环节以及精细的定量丈量上,而是着重浸透物理实验研究方法、着重学生对抽象实验的亲自体验上。
本节共分红三部分内容: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和电热的利用和防备。
焦耳定律是对于电热的规律,是在学生学习了电功率等电学要点难点教材剖析后的一节课,学习难度不大,重在让学生经过实验这类学习方式,获取研究体验,从而提升着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教师自制教具的使用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认识电流的热效应及电能与热能的转变;教课知识与2.理解焦耳定律内容及表达式,并利用其解决有关简单计算;目标技术3.认识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危害防控。
过程与1.经过教师自制学详细验电流热效应,加深对电与热联系的理解;方法2.经过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初步理解焦耳定律。
感情态1.学习科学家焦耳对科学执着研究的精神;度与2.经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价值观教课要点:指引学生研究电热与电阻之间关系,并初步概括其结论。
要点难点:电热与电流为“二次方”关系的得出与理解。
难点教课实验法、察看法、研究法、讲解法方法使用器械“焦耳定律研究仪器”(利用空气热膨胀)、学生电源、镍镉合金丝(大小电阻各一个)、铜丝、细导线、火柴、焦耳定律演示器、教课用电源、调压器、发热电阻多个课时 1 课时教课过程设计教课学生教师活动设计企图环节活动问题引入:◆小魔术:率领学生利用电流热效应使导体丝发热,从而“引爆气球”。
九年级物理 第十八章 电功率《第4节 焦耳定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焦耳定律课标要求从“课程内容”的要求看,本专题涉及如下条目: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例2 电流通过电炉丝,电流做了功,将电能转化成了内能。
课标解读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殷发金本条目涉及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能量”中“电磁能”的内容。
“能量”是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
本条目课程内容涉及认知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个维度。
具体说明如下:“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包含了体验性目标和认知性目标两个目标维度。
从行为动词层次水平看,“探究”属于体验性目标中的“经历”层次水平,“了解”属于认知性目标中的“了解”层次水平,课程标准要求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对焦耳定律进行了解。
学生经历了实验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焦耳定律的研究是从电流热效应开始的,结合实例可以发现,导体电阻的大小对电热有影响,从而提出“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的问题。
在研究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对电热大小影响时,要利用控制变量的物理方法,在研究电热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可以设计成串联电路。
在研究电热与电流关系时,要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电阻相同,要改变电流,可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电热大小的比较是通过转换的物理方法,利用电热器加热物体,物体温度上升的越多,说明电热器产生的热量越多。
通过实验能得出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定性的关系,知道电流越大、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在电阻上放出的热量越多。
焦耳定律是在大量的精确实验的基础总结出来的,它反映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写成公式的形式为Q=I2Rt。
知道电功与电热间的联系与区别,电功是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电热是指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电热是电功的一部分,当用电器把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时,电功就等于电热。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包含了认知性目标这个维度。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八章第4章节焦耳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焦耳定律。
3.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2.难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电源、导线、开关、U形管、橡胶导管、电阻丝(5 Ω两根、10 Ω一根)、红墨水、带接线柱的密闭玻璃容器。
学生:电源、小灯泡、电阻丝、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有一天,孙明放学回家后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嘱咐他好好写作业,不要看电视。
等妈妈下班回家时看到孙明在写作业,电视机也没打开,很高兴。
可妈妈用手摸一下电视机的后盖就发现,孙明没有按照妈妈说的做,看过电视。
你知道孙明的妈妈是根据什么道理判定的吗?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多媒体展示几组用电器图片:通过这些用电器电能的转化,引导学生总结出电流的热效应,引出课题。
【互动新授】(一)电流的热效应1.定义: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分析其能量转化,得出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这个现象叫作电流的热效应。
2.影响电流产生热量多少的因素:探究问题: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里,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
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换句话说,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讨论猜想:(1)跟导体的电阻有关。
(2)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3)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
(4)跟电功率有关……教师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归纳说明,物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电流通过任何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跟通电时间、电流大小、电阻大小有关。
(1)教师演示实验,提出问题:①两电阻的阻值不同,串联在一起,我们探究的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跟哪个因素的关系?②两个透明容器中装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③在此实验中我们控制了什么量不变?学生讨论交流:①电阻丝的阻值不同;②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③实验中控制了电流、通电时间、密封容器中的空气质量不变。
九年级物理全册 18.4 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18.4焦耳定律
一、教材分析
焦耳定律是在学生学习了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相关的内容后学习的定律,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理论基础,现在学习焦耳定律较容易,教材在电功、电功率之后安排焦耳定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另外焦耳定律是初中物理电学的重要定律之一,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与内能之间转化的具体体现,本节由“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和电热的利用与防止”三部分组成,研究电热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焦耳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做好实验及分析实验现象是关键。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生活实例(图片展示),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电热的大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知道焦耳定律。
3.会用焦耳定律进行计算,会利用焦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电热利用与防治。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了解控制变量的物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会解释生活中一些电热现象,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与防止,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并确定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中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及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五、板书设计
第十七单元第四节
一、电流的热效应二、焦耳定律
1、内容
2、公式
三、电热的利用与防止
六、教学过程
电流相同时电阻相同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焦耳定律
课标要求
从“课程内容”的要求看,本专题涉及如下条目: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例2 电流通过电炉丝,电流做了功,将电能转化成了内能。
课标解读
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殷发金
本条目涉及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能量”中“电磁能”的内容。
“能量”是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
本条目课程内容涉及认知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个维度。
具体说明如下: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包含了体验性目标和认知性目标两个目标维度。
从行为动词层次水平看,“探究”属于体验性目标中的“经历”层次水平,“了解”属于认知性目标中的“了解”层次水平,课程标准要求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对焦耳定律进行了解。
学生经历了实验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焦耳定律的研究是从电流热效应开始的,结合实例可以发现,导体电阻的大小对电热有影响,从而提出“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的问题。
在研究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对电热大小影响时,要利用控制变量的物理方法,在研究电热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可以设计成串联电路。
在研究电热与电流关系时,要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电阻相同,要改变电流,可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电热大小的比较是通过转换的物理方法,利用电热器加热物体,物体温度上升的越多,说明电热器产生的热量越多。
通过实验能得出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定性的关系,知道电流越大、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在电阻上放出的热量越多。
焦耳定律是在大量的精确实验的基础总结出来的,它反映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写成公式的形式为Q=I2Rt。
知道电功与电热间的联系与区别,电功是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电热是指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电热是电功的一部分,当用电器把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时,电功就等于电热。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包含了认知性目标这个维度。
从行为动词层次水平看,“说明”属于认知性目标中的“了解”层次水平。
设置本主题的目的是利用焦耳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另一目的是发展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如在生活中导线与用电器是串联在一起的,通过它们的电流是一样的,而用电器的电阻比导线的电阻大的多,根据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的道理,因而用电器耗的电比导线耗的电要多的多。
生活中有的用电器是利用电热的,如电水壶、取暖器、电饭锅等;有的用电器工作时产生的电热是没有用的,甚至会对用电器造成损坏,要采取措施防止电热造成危害,如电视机、电脑等设备都有散热孔,通过分析培养我们要用辩证的态度看待事物。
重难点突破
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殷发金
一、教学内容分析
焦耳定律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是对前面电功、电能理解的提升。
本节通过实例认识电流的热效应,结合实例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实验得出电热的大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得出它们的定性的关系,具体的定量关系就是焦耳定律。
利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电热在实际中的利用和防止。
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并确定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中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是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及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重难点突破
1.通过实验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实验操作中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突破建议:
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生活中的电热器,知道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以生活中使用电炉时,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不怎么热的现象引入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冲动,从而提出问题,经历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几个环节来得出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实验中利用了转换法,把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转换成气体的热胀冷缩的大小,要注意在实验前调整两管中液柱的高度相平。
实验中也可以利用加热液体升高的温度来比较。
在实验中先从电热与电阻的关系入手,因为这个更接近生活实际,并且在设计实验时方法也比较简单,利用串联的方法就可以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
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大小相等,改变电阻中的电流,在同一个电路中设计出来是一个难点。
可以从前面的并联分电流的思路出发,给学生适当的提示。
本实验利用两个电路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利用两个相同的电阻丝,在不同的电路中,电流不相同。
通过实验研究只能得出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无法得出定量关系,它是大量的准确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
2.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及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突破建议:
焦耳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它是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
利用焦耳定律可以计算电流做功放出的热量。
电热与电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功是指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电热是指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电热只是电功的一部分。
当用电器把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时,电热与电功是相等的,它们的计算方法也相同。
但很多用电器并不是把电能仅转化为内能,
还有其它形式的能,如电动机工作时除了转为内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其中电热的大小仍利用焦耳定律计算。
焦耳定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如用电水壶烧水时,电热丝很烫,而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这是因为它们串联,电流相等,导线的电阻比电热丝的电阻小的多,所以相同时间内放出热量也小的多。
对于电阻对电热的影响,根据Q=I2Rt和=得出的结论不同,前者电阻越大,电热越多;后者电阻越大,电热越少。
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实际并不矛盾,因为在分析电阻对电热影响时,要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如前者前提是在电流相同和通电时间相同时,而后者要在电压和通电时间一定时,不能孤立的看待电阻一个量。
要利用辩证的思想来对待电热,生活中的电热器都是利用了电热,也有很多用电器要防止电热造成危害,不能简单说电热是有利还是有害的。
《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殷发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实例,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电热的大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知道焦耳定律。
3.会用焦耳定律进行计算,会利用焦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电热利用与防治。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控制变量的物理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会解释生活中一些电热现象,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与防止,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电热是指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电热的大小与哪些因素这个实验从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几个方进行研究。
重点是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实验中要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研究电热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设计出的电路要使用两个不同的电阻串联。
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的设计是一个难点,电阻相同改变电流,可以利用并联分电流的思想,也可以两个电路来完成。
焦耳定律研究的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的多少,它与电功有联系也有区别。
电功是指电流做功,可以把电能转化为各种形式能,而电热只是电功的一部分。
只有在纯电阻电路中,这两个量才相等。
重点:通过实验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并确定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中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及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
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不同的用电器转化成不同形式的能量。
本节研究的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多少,生活中的用电器工作时都伴有热的现象,用此引入电流的热效应,从电炉丝与连接的导线入手,提出问题,学生也比较容易猜到电阻是影响电热的因素之一。
在设计实验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关系时,要利用到控制变量的方法。
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要比研究电热与电流关系思维难度上略低一些,体现了从简入难的层次性。
设计实验时结合了电路的特点,利用串联电路使两电阻的电流相等,利用分电压的方法使两电阻的电流不相等。
电热与电功的联系与区别,可以通过公式推导的方法得出在纯电阻电路中Q=W,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热只是电功的一部分。
也可以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比较电热与电功,电热是指把电能转化为内能,而电功是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电热只是电功的一部分。
四、教学资源准备
校园局域网、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家庭电路演示板(含电能表)、功率不同的用电器(如热得快和白炽灯)、电源、开关、导线、规格已知的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等。
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