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研究——京津冀红学高端学术论坛

合集下载

红学

红学
论断是否正确? 1.创作意图:①第2回冷子兴指出贾府“更有一件大 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 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②第1回叙述贾雨村 出身时说:“他出于末世。” ③第5回探春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之语,王熙 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 2.作品内容:贾府虽有过兴盛与繁华,但其衰败结 局与悲凉气氛相同,不可改变。贾府是封建社会的 缩影,这个社会从先秦至清代,走完了漫长的路程, 内部已经腐朽,新机正在发生。作者以独特感知, 超前意识,写出它必然灭亡的趋势。
二、 红学成因 14
第七,研红学者的努力 “五四”以来一批毕生以研究《红》为业的学者, 其劳动及成果为社会所注意,受到尊敬。 学科形成,离不开学者努力。研究对象是客观的, 但不经过研究者的发掘、梳理、提炼、概括,形成 不了一门学问。任何一门科学,总是学科和学者的 名字并存史册。学科因学者的研究而创立和发展; 学者以学科的创立和发展而名世。 红学成为专学,是和大批红学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的,如蔡元培、胡适、顾颉刚、俞平伯、李玄伯、 周汝昌、吴恩裕、吴世昌、冯其庸等,都以治红学 而闻名于世。
他将《红》与《史记》相比: 盲左、班、马之书,实事传神也;雪芹之书,虚 事传神也。然其意中,自有实事,罪花业果,欲 言难言,不得已而托诸空中楼阁耳。 太史公纪三十世家,曹雪芹只纪一世家。太史公 之书高文典册,曹雪芹之书假语村言,不逮古人 远矣。然雪芹纪一世家,能包括百千世家,假语 村言,不啻晨钟暮鼓。 金圣叹:《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 生事。
二、 红学成因 8
人物语言更富特色,充分个性化,有声有色,仿 佛能够从人物身上和故事情节中独立出来,单独 构成欣赏对象。 刘姥姥的酒令: 左边“大四”是个人——是个庄稼人罢! 中间“三四”绿配红——大火烧了毛毛虫。 右边“幺四”真好看——一个萝卜一头蒜。 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红学研究中的泛娱乐化、非文学化、非学术化问题

红学研究中的泛娱乐化、非文学化、非学术化问题

的 《 红楼梦》 “ 研究 ”成 了一部无所不容的奇书、
天书,隐藏 着无穷 的秘密。不仅是一部 曹家的秘 史、李家的秘史、清官的秘史 ,更有其他许多考证 不完 、探佚不尽、索隐不止 的 “ 真事 ” 。对曹雪芹 的研究也越来越离奇 ,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还
“ 发现 ” 的研 究 起 点 和重 要 “ 据 ” 新 根 ,并 由此 生
第 1 第 5期 3卷 21年 l 0】 O月
辽 东学 院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un f at nLann nvr t Sca Si cs ora o s r ioigU i sy( oi ce e) l E e ei l n
Vo _ 3 No 5 ll . Oc. O 1 t2 1
20 年末笔者在铁岭 “ 08 纪念高鹗诞 辰二百五 十周年学术研讨 会” 上的发言 中提出 了当前一些
是一个 “ 奇人” ,甚至是个勇士和阴谋家 ,他 的一 些 “ 亲朋好友 ” ,甚至和他八竿子打不着 的人 ,也 都成 了研 究 对 象。对曹 雪芹 的祖 籍 研 究也 已经 “ 深入” 到他 的祖宗 的祖宗,甚至更远。 “ 大概 ” “ 可能” “ 估计” “ 我想”成为一些红学文章 ( 著 述 )的流行 语。 “x× 红学 ”层 出不穷 ,大言不 惭 ;所谓的新流派、新学说 、新发现 , 目不暇接 , 读 不胜 读 ;红 学分支 的分支 ;考证 的考 证 ……恰 如 天方 夜谭 ,无 奇不有。例如 ,小说 中作者清清 楚 楚 、明明白白介绍的从养生堂抱来 的秦可卿 ,就被 “ 证 ” 出原本是 皇 室 的公 主 ,并 由此 诞 生所 谓 的 考 “ 秦学” ;脂砚斋被考证 出是史湘 云 ,是曹雪芹 的
本 红学 界 内部 的一个 学 术 问题 ,于是 就成 了家喻 户

“红学”的由来与研究范围

“红学”的由来与研究范围

“红学”的由来与研究范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著名的长篇章回小说。

从其问世至今二百多年以来,一直引起读者和文人学者的广泛兴趣。

《红楼梦》在乾隆年间问世后,即被人们视为珍品,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了三十年。

“当时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价,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刻《红楼梦》程伟元序)今存有多种手抄本:较早的手抄本是乾隆十九年(1754)的甲戌本,残存16回;较完整的手抄本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庚辰本,存78回;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甲辰本存80回,书名首次题为《红楼梦》。

至1791年程伟元、高鹗的活字印刷本出版后,《红楼梦》很快流行南北,“士夫几于家有《红楼梦》一书”,“家弦户诵,妇竖皆知”。

(见道光年间《文章游戏》初编卷六《红楼梦歌》后按语)以至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之说,甚至有邹弢和许绍源“论此书,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的情况发生(邹弢《三借庐笔谈》)。

《红楼梦》研究的出现与《红楼梦》的问世几乎同步。

在乾隆年间《红楼梦》尚未完成及以手抄本流传时,脂砚斋等人即对其批注评点,脂砚斋可谓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

此后二百多年来,为此书作序跋评点、进行研究评论者,前呼后拥,代不乏人,有关专著和论文数不胜数,从而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_______“红学”。

“红学”一词最早出现时带有半开玩笑的性质。

清代道光年间有个小有名气的学者朱子美(昌鼎),对乾隆以来文人们所热衷钻研的《易》、《诗》、《书》、《礼》、《春秋》等“经学”不感兴趣,而喜欢看小说,对《红楼梦》更是爱不释手,无比精熟。

有一次,朋友问他:“你怎么不研究‘经学’?”他说:“我也在研究‘经学’,少‘一画三曲’而已。

”友人不解,问他研究的经学少“一画三曲”是怎么回事。

他笑着说:“我研究的‘经学’少‘一画三曲’就是‘红学’呀!”原来,“经”字在当时写作“經”,他研究的“经学”少了“一画三曲”,自然便是“红学”了。

蔡义江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一

蔡义江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一

V0.9 12 NO 6, 0 0 . 2 1
文 章 编 号 :0 6—2 2 2 1 0 10 9 0《 0 0) 6—0 0 0 9~1 1
蔡 义 江 的 红 学 研 究

当代 学人 的红 学研 究综论 之 一
高淮 生
摘 要 : 时期 红 学研 究 最 突 出 的特 征 是 红 学研 究 者 的研 究 成 果 硕 果 累 累 , 其 《 楼 梦 》 究 名 家 的 成 果 以 及 新 尤 红 研
评 红楼 梦》 包括 了“ 校注 ” 的作 品 正文 和 注释 文 字 本 两 大部 分 , 外增加 了每 个 回 目前 的 “ 解 ” 回 目 此 题 和 后 的“ 评 ” 再 加 上 结 合 脂 批 的详 细 评 点 , 分 细 总 , 充
致 地 阐释 了各 个 回 目的原貌 、 目的含 义 , 详细 地 回 并 评 鉴 了每个 回 目的具 体 内容 。另 有 “ 编 ” 附 附有 多 篇专 题文 章 , 系统 地 阐述相 关 重 要 的学 术 问题 。该 著 “ 言 ” : 想 把 自己几 十 年 来 研 究 的 心 得告 诉 前 道 “
实 ” 程 中 全 面 地 呈 现 整 个 现 实 社 会 和 人 生 的 意 过
读 者 , 望他们 能少 受些 迷惑 , 生些误 解 。选题 目 希 少
写 文章 固然也 是办 法 , 总 替 代不 了逐 字 逐 句地 表 但
义, 其最 大 的特色 就是 改 变 历 来 小 说 只着 眼于 故 事
向 , 加 上 1 0回 续 书 因 改 变 作 者 原 意 而 形 成 的 对 再 2
红楼梦 》 中的红学 观点 和红 学 思想 , 联 系 《 楼 梦 并 红
诗 词 曲赋评 注 》 开 较 为 全 面 的评 述 。《 义 江 新 展 蔡

红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红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红学的几个大问题无恙居小识并引言浩淼红楼,真真千年一梦,引多少文人午夜梦回,恶魇重生。

余生也晚,听闻红学一说当是五六年前游学甬上。

是日晴空万里,烈焰当头,余于汗流浃背之时置身学院书楼中,偶拾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冯其庸《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匯校》、吕启祥《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等,始觉红学俨然自成一派,傲立群小之间,倾慕之情由然生矣。

然碍于学业未能细究,殊感遗憾,但觊觎之心已存。

而后数年间百家论坛又兴红学热潮,余亦得多方红学资源以品读,今收文本及电子本不下百余种,且多为显要者,而于琐碎、托名、附会之杂谈大都摒弃。

当今之世红学本应昌盛,然反观现状自觉除刘心武之秦学,红学近三十载未有重大进展,斯可慨叹,悲呼“红学止于汝昌、其庸辈”。

学界虽不乏有识之士,却限于无新证可依,致使邪妄之说并起却无从批驳,至今于诸多大关节仍无定论可言,斯学滥矣。

痛定思痛,亦惟罗列红学之数个大问题及近之论点以志。

嗟夫,生于乱世而滞于盛世,斯独红学之哀乎?此诚国学之衰也,叹叹!无恙居主人翁丁亥元月于甬上一、红学的历史现存《红楼梦》中文字来源最早的手抄本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其底本当成于公元1754(清乾隆十九年甲戌)年,其上的脂批即是最早的《红楼梦》研究。

这是梁归智的观点。

另外根据李放《八旗画录》认为光绪初(应该在1875-1880之间)京朝士大夫已经提到“红学”一词。

民国初(1911-1915年)松江士人朱昌鼎也以拆字的方式提到“红学”。

以上有两层意思,首先红楼梦研究从红楼梦创作时(中后期)就开始存在,其次“红学”一词至少在1880年以前就存在。

从广义上讲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

但这里应当指出,严格而言红楼梦研究并不等于红学,而清末提出的“红学”词汇概念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学”。

当前所谓红学,在我们心中是存有一个朦胧的概念的,但尚缺乏明确的特征性定义。

简单一例,如专门研究红楼梦中花鸟鱼虫、医药的文章就显然不能被视为红学研究,包括用西方哲学、叙事学理论研究红楼梦都不能称为红学研究,而相反如蔡元培、霍国玲、戴不凡、刘心武、土默热等非红学主流学者的研究及其作品却属于红学范畴。

我见其大、继往开来:冯其庸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九

我见其大、继往开来:冯其庸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九

定 了坚实 的物质 基 础 。 吕启祥 说 : 一 九A - “ -年春 ,
人 民文学 出版 社 出版 了 以《 砚 斋重 评 石 头 记 ( 脂 庚 辰秋 月定本 ) 为底 本 , 过 重新 校 订 注释 的《 楼 》 经 红 梦》 。向广 大读者 普及 这样 一 种 类 型 的本 子 , 《 在 红 楼梦 》 本史 上 还 是 第 一 次 …… 可 以 这样 说 , 当 版 在
第3 1卷 21 0 2年 第 3期
河 南 教 育 学 院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J un l f e a s tt o d c t n ( hlsp y a d S c l c n e ) o ra o H n n I tue f u ai ni E o P i o h n o i i cs o aSe
红 学发 展 之 道 路 漫 长 , 经 惟 诚 。 能 弘道 。 取 人
关 键 词 : 其庸 ;《 红楼 梦 思 想》; 冯 论 资本 主 义 萌 芽 ; 朱理 学 ; 程 重议 评 点 派 ; 校 评 批 《 楼 梦》 重 红 作 者 简 介 : 淮 生 , 国矿 业 大 学文 法 学 院教 授 ( 州 2 1 1 ) 高 中 徐 2 l6 。
的 。 心 - 这 部 新 校 注 本 正 因 为 具 有 校 勘 较 为 审 ” 3 嘶
年元月 二 日晚 , 才完成 了《 红 楼 梦思 想 》 篇文 我 论 这
章的写 作 。 ¨ 前 两件 即曹雪 芹 家世研 究 和 《 ” ” 红楼
慎 , 释较 为详 细 , 较多 地保存 了曹雪芹 原著 面貌 注 且
V I3 o.1 N0 3, 0 2 . 2 1
文章 编 号 :0 6— 9 0 2 1 ) 3— 0 1—1 10 2 2 (0 2 0 0 0 7

辨明红学方向、探究红楼艺境:宋淇的红学研究——当代港、台及海外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一

辨明红学方向、探究红楼艺境:宋淇的红学研究——当代港、台及海外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一

辨明红学方向、探究红楼艺境:宋淇的红学研究——当代港、台及海外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一高淮生【摘要】宋淇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集中地体现在他的《红楼梦识要:宋淇红学论集》中,他的红学研究致力于辩明红学方向、探究红楼艺境,由“识小”而“识要”,小中而见大,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并将《红楼梦》置于世界文学之林作比较研究,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新见颇多、启迪颇多,为《红楼梦》的意义阐释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宋淇的红学研究起点高、视野宽、路子正,并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其学风和文风都堪称治学的典范.【期刊名称】《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2)001【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宋淇;《红楼梦识要》;红楼艺境;治学典范【作者】高淮生【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宋淇说:“最可惜的是王国维在文学批评方面建立了桥头堡,后起无人,没有人做更深入的研究。

”[1]6这一“桥头堡”的形象说法出自《红楼梦识要:宋淇红学论集》(中国书店2000年版,以下简称《红楼梦识要》),该“论集”集中地体现了宋淇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

宋淇的《红楼梦识要》最紧要处有两个:一方面辨明红学方向,即对红学格局与方向的辨识;另一方面探究红楼艺境,尤其是《红楼梦》的文学艺术价值。

蔡义江在宋淇的《红楼梦识要》“序言”中说:“好从文学批评的视角看问题,是宋淇红学文章的一个特点。

我想,不忘《红楼梦》本身的文学价值,也许正是他时时能大处着眼,把握方向,步在正道上的一个原因。

”[1]2宋淇的红学研究能小中见大,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置《红楼梦》于世界文学之林作比较研究,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蔡义江说:“宋淇是一位难得的清醒的红学家,研究的路子很正,他从不作那些耸人听闻的新奇的高论;但又言必有物,有自己的新发现,总能给人以许多启迪和裨益。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学术与创作并举 拓新与旁通兼善:周思源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七

学术与创作并举 拓新与旁通兼善:周思源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七

V0 _ l3l
N0 1. 01 . 2 2
文章 编 号 :0 6— 9 0 2 1 ) l一 0 1 1 1 0 2 2 ( 0 2 O 0 0 一l
学 术 与 创 作 并 举 拓 新 与 旁 通 兼 善 :
周 思 源 的 红 学 研 究
— —
当代 学人 的红 学研 究综 论 之 七
么 ’ 而是 主 要 围 绕 着 ‘ 雪 芹 是 怎 么 写 的 , 为 什 , 曹 他 么这 样写 而 不那样 写 ’ 这个 中心研 究 《 楼 梦 》 红 。简
对 传 统 的 现 实主 义理 论 难 以 充 分 解释 《 楼 梦 》 旨和 艺 术 特 征 的 深 度 思 考 , 认 为 《 楼 梦 》 功 地 运 用 了 象征 红 题 他 红 成
主义 , 并创 造 了一 种 我 们 尚 未 认 识 的 “ 义 ” — 象征 现 实 主 义 , 一 新 说 就 为 《 楼 梦 》艺 术研 究 开拓 了新 境 ; 主 — 这 红 周
出: 我们 对 《 楼 梦 》 红 的研 究 , 果从 阐 释 学 角 度研 如 究 主要 是解 决“ 了什 么 ” 是什 么样 ” 问题 , 写 和“ 的 而 不 是揭示 “ 么写 的” “ 什 么这 么 写 ” 那 么 , 怎 和 为 ; 从
创 作论 角度 研究 则重 在揭 示 “ 么写 的” “ 怎 和 为什 么 这 么写 ” 。阐释性 分 析 与从 创 作论 角 度研 究 有 什 么 不 同呢?有 两点 不 同 : 是研 究 者 的角 色发 生 了重 一
关 键 词 : 思 源 ; 作 方 法论 ;人 物 论 ;象 征 主 义 ; 周 创 象征 现 实 主 义
作 者 简 介 : 淮 生 , 国矿 业 大 学 文 法 学 院 教 授 ( 州 2 1 1 ) 高 中 徐 2 16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戌本第一回楔子批语“棠 村”为《风月宝鉴》作序 查阅《正定县志》《墓 志铭》《白云村文集》 知道棠村明末进士,著 棠村词------康熙三十年 八月去世
5
1 《长生殿》剧 本的《例言》 告知:棠村 (梁清标)相 国论此剧-----小红楼梦 长生殿 《风月宝鉴》 (雏形红楼梦)
4
长生殿
第十一回 第十一回
中国红学会长张庆善、副会长孙伟科、赵建忠等主席台就坐
草根红学代表之一:张志坚
在“京津冀红学高端学术论坛”发言最新亮点 : 张志坚大会发言的题目是《简论庚寅本前的‚红楼 梦旨义‛》,她认为天津王超收藏本,即《庚寅本》 继承和发展了甲戌本《凡例》,且脱去《凡例》外衣, 直接将 ‚红楼梦旨义‛(以下简称‚旨义‛)放在首 位,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手抄本。
中国红学会副会长、天津红学会长赵建忠迎红友书法
志坚说:胡适等红学前辈对《凡例》 有所关注,冯其庸、林冠夫先生已经认识 到《凡例》“既不是此书‘编述’体例, 也没有规定出新的评批体例。” 但《凡例》需要进一步更深入的解读 与理解,需要挖掘其奥秘与精髓。
天津许多书法名家、深度红迷前来大会祝贺
张志坚与中国红学会文艺部主任、87版 红楼梦中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会外留影
渔兰梦石快讯第1期
2017年12月16日
中国红学会与天津红学会联合召开
“京津冀红学高端学术论坛”
这是继深圳全国红学会会议后首次学术论坛
(草根代表有张志坚、王巧林、宋健等)
曾出版《感动黄河》诗集、三十五集《河图》电视连续剧、《另说红楼》和 《红楼梦真相揭秘》书。 2012年任运城市红楼梦研究会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 员和中国红楼梦研究协会会员。
张志坚把自己按照“旨义”确定《风月 宝鉴》为“第九回至十二回”的传神内容、 发现棠村考证棠村、考证洪升和《长生 殿》、考证《风月宝鉴》的过程浓缩为 一张 “示意图”展示给大家:
《风月宝鉴》点睛内容:贾瑞 病跛道人持一镜来。
由贾瑞得出第九回至十 二回为《风月宝鉴》内 容。其中,第十一回“凤 姐点<弹词>”是点<长生 殿>剧内容 2 3
红楼梦十二支
9 怎么知道风姐点《弹 词》 词〉是在京城?
1第十回张士友医生入京 给儿子捐官。2十一回四 大郡王、六大公府、八大 诸侯给贾敬祝寿。3贾琏 带黛玉离开京城去扬州苏
四 次 南 巡
(小石头记)
石头记 (红楼梦)
金陵十二钗
6
8 凤姐点《弹词》时间为: 康熙二十七年九月十五日。 风姐在秦可卿病房出来才 去点戏,她对秦可卿说 “现在才九月半”。 7
志坚说:“脂砚斋”编制《凡例》的 目的是保护和藏匿“红楼梦旨义”。
而实际上“旨义”是:脂砚斋留给后人 破解《红楼梦》的最高指导思想和基本 原则。是理顺《红楼梦》源头的法宝。
简单说:旨义是纲,纲举目张。是用 来统领思想、理顺和收复各类幻相的。
中国红学会张庆善会长、江苏红学会副秘书长王宗乾等观看天津王超收藏的庚寅本
世人不解何所事
张 志 坚 的 书 屋
面壁十年独侍君
张志坚应用“旨义”的首段内容,论 述和演绎《红楼梦》 成书过程,并用“旨义”中“三个点睛”,划分出源头(小) 《红 楼梦》和《风月宝鉴》的传神内容;又由传神内容与“棠村为 《风月宝鉴》作序”的脂批相结合,经周密考证与逻辑推理,
最终确定:
为《风月宝鉴》作序的“棠村”正是 康熙二十七年主持《长生殿》出台,康熙 三十年八月去世的《棠村词》《棠村乐府》 作者,即“河北正定相国——棠村梁清标”。
读王士祯门人 《洪升年谱》和 《赵秋谷年谱》 得知《长生殿》 康熙二十七年出 台,二十八年八 月遭祸。
读棠村门人王士祯《渔 洋山人自撰年谱》知道: 真定梁相国清标,主持 《长生殿》出台,具柬者 为益都赵赞善执信(赵秋 谷)。
张 志 坚 与 河 北 作 家 王 建 华 在 会 场 合 影 留 念
张志坚在自己考证“棠村”的过程中发现了与《长生殿》 有着“南洪北孔”姊妹之称的《桃花扇》作者孔尚任院内可以 以望乙已三年春季”的“宝玉石刻“。 正可谓 “立碑为证”。这是跛道人与 脂砚斋特意为后人遗留的历史石证。
下面请看张志坚2005年发现的【宝玉石刻】照片
近年来,红学研究的一个崭新亮点,是 对多年来《红楼梦》研究遭遇瓶颈困难 的重大突破。 而山东峄山【宝玉】石刻的发现, 更加神圣地印证了这一点。
我自信我是草根,草根最接地气,欢迎大家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