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自己
喜欢的原因。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
此环节设计是为
一种语言,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好在哪 了让学生理解体会谚
里?
语的含义。
小结: 语言表达是否连贯,语意是否清晰,语言是否
精炼。
(板书: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四、日积月累 【出示课件 8】1.小组交流合作,联系生活理解谚语 的意思。 (板书:谚语) 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
新课 教学
很少运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
通过对比不同译者
4.学生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运用 笔下的《汤姆·索亚历
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险记》中的句子,学会
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
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钻扯拉转
2.从老人的
、
、
等动作中,可以看出老人
。
3.选文主要描写了
的情景,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
_的精神。
4.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作品情节 人物描写 多方位
课堂作业新设计
阅读短文
老 人 与 海(节选)
[美]海明威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27页)

第二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课文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排的,是在五年级上册“我爱读书”、下册“中国古典名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提升。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读书的视野,从中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单元选编的3篇文章中,《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节选的片段的编排方式。
《骑鹅旅行记(节选)》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课文主要记叙了小男孩尼尔斯变成拇指般大小后,遭到了院子里昔日被他欺负的禽畜们的嘲笑和起哄等情节,告诉我们做人不能以强欺弱的道理。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主要写了汤姆·索亚和贝琪从山洞中脱险回家后的故事,表现了汤姆·索亚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引人关注。
“口语交际”是让学生一起来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
“习作”部分要求学生选择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板块。
其中“交流平台”讨论的是在阅读名著时怎样评价人物;“词句段运用”则列举文中一些运用了夸张手法的句子,让我们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列举了不同译者对同一句子的不同翻译,让我们感受语言的魅力;“日积月累”部分则要求我们积累一些关于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
“快乐读书吧”一方面意在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们认识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另一方面通过提供阅读名著的方法,引导我们阅读更多的名著。
1.能够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各国多样的文化,关注人物命运,积淀自己的文学素养。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片段欣赏)、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4.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外国名篇名著。
重点1.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注人物命运;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含有设计意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目录第二单元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6* 骑鹅旅行记(节选)7* 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习作:写作品梗概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第二单元本单元有一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单元训练点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首先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就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最后,介绍原著中的其他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篇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4.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5.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自读自悟、浏览并交流精彩片段。
2.熟悉鲁滨逊战胜各种困难的内容,细读精彩片段,体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
)他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作品梗概的含义,掌握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梗概的含义和作用2. 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3. 写作品梗概的步骤和方法4. 作品梗概的写作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学会写作品梗概。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把握作品的主题,提炼出作品的精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作文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对作品梗概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作品梗概的含义、作用和基本结构。
3. 案例分析:分析一篇经典的作品梗概,让学生了解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写一篇作品梗概。
5. 点评与指导:对学生写的作品梗概进行点评,指导他们如何修改和提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作品梗概的写作技巧。
六、板书设计1. 作品梗概的含义和作用2. 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3. 写作品梗概的步骤和方法4. 作品梗概的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写一篇作品梗概。
2. 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能够准确表达作品的精髓。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根据学生的需求,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以上就是我对于《写作品梗概》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单二元教学目标《鲁宾逊漂流记》教学目标(一课时)1.会写“惧、凄”等15个字,会写“流落、凄凉”等20个词语。
1.1通过课前预习、题单检测等方法认识生字。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1课前能通过小标题等方法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鲁宾逊漂流记》教学目标(二课时)1.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1.1能借助表格、图示等方式了解人物和情节。
2.能根据课文内容,体会鲁滨逊的心态变化。
2.1能借助图示描绘出鲁滨逊心态变化。
3.能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骑鹅旅行记》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能说出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
2.能借助目录里的标题,猜想故事情节,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同读一本书(口语交际)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评价。
2、品读夸张的语言,赏析离奇的情节,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写作品梗概(习作)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1.1借助提示,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1.2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1.3自然过渡,适当补充内容,使语意清楚连贯。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1.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1.1 与同学分享、阅读自己的梗概,看他们是否能够明白书的大意。
1.2 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反馈意见,对没有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1.1能够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1.2能够多面、立体地评价人物,角度不单一。
2.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2.1了解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
2.2能够发挥想象,结合“饿”“安静”“厚”“盼望”“喜欢”,用夸张的手法写情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习作课堂是情感的课堂,也是生活化课堂:注重学情调查,捕捉课堂预设素材,激趣切入话题,激发学生愿意表达欲望;努力构建开放的、以生为本课堂格局:让学生畅所欲言,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在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构建健康课堂:围绕写作提纲,恰当地运用一定的表达方法,去感悟、去升华、“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情感,领会清明节民风民俗独特的魅力,以达到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材分析这篇习作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作文,要求写一写自己所要介绍或参与民风民俗。
要求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基于次总目标,整合本单元习作要求,派生了《清明扫墓》习作课题。
三、学情分析为了便于习作顺利地进行,针对我班学生的现状,我有的放矢作了调查,获取了第一手感性资料。
调查问卷说明了:(1)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孩子日益增多,孩子临时监护人大多年迈多病,农事繁忙,家庭负担沉重,没念过多少书,观念老化,对清明节节日内涵把握不准;学校教育流于形式,德育与学生实际脱钩。
学生在精神层面人文关怀亟待加强:学生是非、对错、荣辱、美丑观念不强;法制、伦理、道德观念淡薄;人格扭曲。
(2)监护人、老师“唯分数论”观念,是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格局的罪魁祸首。
(3)学校教育“唯课本、轻生活”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对节日意义定位不准:学生只知道,什么节又到了,又该放假了?至于“这个假日文化内涵是什么?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学生则茫然。
(4)学生“谈虎色变”,畏惧作文。
其原因是当今学生作文“三乏”: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5.鲁滨逊漂流记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你读过的外国名篇名著。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四、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一、回忆人物形象
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第三课时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二、理解字词入文本: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第1课总计2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2年2月28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7.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冒险吗?你有过冒险的经历吗?试着讲一讲。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 同读一本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同一本书,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书中的主要内容,学会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汇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学习倾听、思考、表达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书籍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学内容1. 阅读书籍:学生选择一本共同阅读的书籍,可以是老师推荐的,也可以是学生自选的。
2. 讨论主题:学生围绕书籍的内容、主题、角色、情节等方面展开讨论。
3. 分享感受: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启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书籍的主要内容,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2.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讨论和分享,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倾听、思考、表达和交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书籍、PPT、投影仪。
2. 学具:笔记本、书籍。
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简要介绍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书籍,做好笔记。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4. 汇报: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倾听、思考、提问。
5. 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进行总结,强调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同读一本书2. 内容:书名、作者、主要内容、讨论主题、分享感受。
作业设计1. 写作:学生写一篇关于书籍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2. 讨论: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阅读的感受和见解,练习口语交际。
课后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他们不仅能够理解并概括书籍的主要内容,还能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口语表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表达不清晰、逻辑不严密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立足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内容与表达共欣赏,启发学生学习多元、多面的评价人物,同时关注语言表达的密码。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板块一:揭题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走进一部外国童话小说《骑鹅旅行记》,读读书名,看看封面,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引导学生提出作者是谁?谁骑鹅?为什么骑鹅?去了哪些地方?有了怎样的经历?……)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让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逊的心理活动,大大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3.先请大家浏览“精彩片段”,想想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呢?
预设:在小说的开始部分。因为片段的第2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在岛上待了十一二天以后”,从这儿可以知道这个片段的大概位置是在“梗概”的第6自然段。
4.现在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预设:我觉得鲁滨逊在困难面前态度乐观,能战胜自己。那个“好处坏处对照表”就很精彩。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4.可以讲这些事情试着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吗?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5.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一本书,用梗概的形式变成了一篇文章。怎么写梗概呢?
一“准”,忠实原文;
二“简”,语言简练;
2.认识作者和译者。
(1)指名读作者和译者。
要点:一位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一位是优秀的文学翻译者,他们都值得我们铭记。让我们连起来再读。(题目——作者——译者)
(2)补充介绍。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的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2.尼尔斯是怎么变成小狐仙的?尼尔斯骑上雄鹅后去了哪呢?同学们要想知道这些内容就赶快去读读整部作品吧!你会从一个个小故事中了解到瑞典的自然风光、地理环境、文化历史以及动植物习性,当然你还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尼尔斯,去感悟感悟作者如何将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融于一体的,赶快阅读吧!
第Hale Waihona Puke 2 单元第 7 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板块一:揭示课题,了解作家
1.出示原书,结合本单元人文主题,谈话导入。
2.认识作者和译者,重点了解马克·吐温。
3.你从书名看出这本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历险”这个词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板块二:默读课文,梳理情节
1.结合单元导读和本课阅读提示,出示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选文写了哪几件事?试着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情节,激发学生阅读整部小说的兴趣。
2.通过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品味语言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汤姆聪明机智、勇敢乐观、富有冒险精神,却又顽皮、喜欢吹嘘,使学生明白要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情节,激发学生阅读整部小说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汤姆聪明机智、勇敢乐观、富有冒险精神,却又顽皮、喜欢吹嘘,使学生明白要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人物。
第 2 单元第 5 课《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阅读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学习写作品梗概。
教学重点
阅读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表格,给鲁滨逊带来了什么?
预设一:我想,这个表格给鲁滨逊带来了勇气,他发现情况虽然很糟糕,但是自己还是幸运的,还没有完全处于绝境。
预设二:我认为,这也使鲁滨逊能够知足安命,不再抱怨眼前的一切,接受现实,一心想着往前走。
预设三:对!我觉得他通过对照得到了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
(2)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在书中画出来,从中你看出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3)在汤姆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
2.梳理情节,思维碰撞。
要点:
(1)选文的主要情节:回到村里—讲述历险—看望朋友—告诉秘密。
(2)对照书名,讨论交流:为什么编者没有选择直接描写汤姆历险的章节?
(3)小结,引出对情节、人物的品读。
板块二: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1.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梗概和精彩片段分别讲了什么?
指名概括大意。
2.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圈(juàn)养、处(chǔ)境、畜(xù)养、剔(tī)出来。
(2)理解意思:天涯海角焉知非福
要点: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理解这些词。
预设:我觉得鲁滨逊的语言很精彩,我来读一读:总的来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8.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往往是其中一些语言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
板块三: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②“讲述历险”部分:关注汤姆以7个“怎样(么)”和4个“如何”,夸张地叙述了脱险经过,想象他们在洞中的遭遇,感受历险之紧张与脱险之不易。
③“看望朋友”中,汤姆有些话要和哈克谈,那会叫他很感兴趣,“告诉秘密”中,脸色惨白的汤姆告诉法官,乔埃还在洞里,这两处情节让人疑惑。这是作者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预设三:我发现片段后的的提示语中,提到“鲁滨逊制成一只能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写很细致”,我想了解是怎样的“细致”。
…………
2.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我们还是找到原著读读吧。我想,你一定会被小说精彩的情节所吸引,能解开心中的疑问,还能发现值得珍藏的精彩语言。
板块四:小结课文,拓展阅读
1.鲁滨逊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
三“全”,文章内容、结构完整。
第二课时
板块一:生词听写,复习课文
1.生词听写。
荒岛凄凉恐惧书籍侵袭倾覆聊天栅栏倒霉
2.自行批改订正。
3.指名说说梗概大意。
板块二:阅读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第一课时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在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写得引人入胜。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个精彩片段。
2.快速浏览精彩片段,想想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6.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齐读:在困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7.其实,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就让我们带着所有的好奇走进这部作品,今天我们阅读的是《骑鹅旅行记》的第一部分。
板块二:思维导图,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1.请大家用快速阅读的方法读读文章节选的内容,看看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变成小狐仙→寻找小狐仙讲和→骑上雄鹅去旅行)
2.文本的重点在哪部分?再去默读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的部分,看看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原来被他欺负的小动物现在都来嘲讽报复他。)
板块三:品味人物与情节,交流感受
1.品味情节,交流写法。
(1)讨论:最吸引你的情节是什么?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关注表达特点:
①“回到村里”部分:先“悲”后“喜”,对比鲜明;从对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的细节描写和对村民们欢呼的场面描写,体会人们对汤姆和贝琪的担心、同情,以及看到汤姆二人平安归来后的喜悦,同时也反衬出汤姆的冒险精神、沉着机智。
追问:尼尔斯曾经是怎么捉弄欺负小动物们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预设3:尼尔斯也不全是大家眼中的坏孩子,从尼尔斯看到雄鹅即将飞起时他想到“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以及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最后他还大声喊道:“你可千万不要飞呀!”这样的想法、动作以及语言充分展现了他的勇敢与善良的特点,他又是一个好孩子。
1.故事中的尼尔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大家精读文本重点段落,结合具体的内容来交流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阅读交流。
预设1:尼尔斯非常可怜,值得我们同情。从他遭到麻雀、鸡群、猫咪、群牛的讽刺报复后的神态、语言、动作及心理感受它的无助、沮丧与痛苦。
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预设2:从麻雀、鸡群、猫咪、群牛的讽刺报复他的言行中感受他曾经是多么的顽皮与淘气,捉弄欺负所有的小动物,激怒了大家。
预设4:故事中还在很多地方设置悬念,极大的调动我们阅读的兴趣。
5.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就是这部作品的语言特色,把这些有特色的精彩语句找出来多读几遍,读出你的感悟。
6.这么有趣的故事,这么特点鲜明的语言,是谁带给了我们这么美好的精神大餐呢?(介绍作者)
板块四:故事猜想,引领阅读整部作品
1.故事读到这,你们的疑惑都解决了吗?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教学难点
学习写作品梗概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