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王英-高密四中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解析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解析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解析第一篇: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解析《想北平》有人曾经问舒乙,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

这几句话微言大义。

人们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是老舍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老城。

杨晓瑜:“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做背景,我不至于害怕。

”老舍先生以北平做背景的小说《正红旗下》、《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还有“捡”说明信手拈来,极其简单,正好与后面“爱北平却说不出”对比。

“躲开”一词也用得形象生动。

师:嗯,很好,杨晓瑜同学抓住小说和散文的不同来比较。

小说来自虚构,北平只是背景,那是“他们的”北平,作者信手就可以拈来。

而散文来自生活的真实,来自自己的血肉体验,是“我的”北平,是最挚爱的北平,所以觉得困难。

潘开心:我有个疑问,既然题目是《想北平》,为什么第一段要反复强调我的北平只能等于牛之一毛?师:发现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潘开心提的问题很好。

谁能够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

刘昕怡:作者反复强调“我的北平”,这是全文的关键,为后文所写的北平划定了一个明确的范围。

点明我的北平,不是区域上的,而是我感情上的。

而这和上文所说的“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所知道的真是太少了”也是一种呼应关系。

蒋一帆:“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一个是我了解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还有就是我自身大概也等于牛的一毛,微不足道,在浩大的北平之中。

这与后文,我的北平是平民眼里的北平,而北平生活中的我是一个穷苦人,也是一种关联。

师:点评得不错,同学们之间形成对话了,这正是学习之道。

还有谁来继续点评。

冷雯璐:第二段多处写自己说不出来,显得朴素而感人,作者没有华丽的排比和优美的词句大力来说,自己有多爱北平,只是直白地说“我真爱北平!”为什么要这样?北平是作者的根,是作者心里最宁静的一个地方,表达的语言越是简单,就越真诚,文中写到母亲,其实就是写北平,作者把对北平的爱类比为对母亲的爱,更加细腻感人。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 想北平》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必修1苏教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 想北平》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必修1苏教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导学案(无答案)苏教必修1苏教想北平课前预习一、背诵吟唱《念故土》念故土念故土念故土故土多可爱天青青风凉凉乡愁阵阵来故土人今如何常念念不忘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我愿意回故土重返旧家园重新又叙日常同享从前乐二、老舍与北京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XXXX〕。

老舍自杀的太平湖现已不在,老舍的儿子舒乙在其文章《爸爸最后的两天》中说过:“太平湖悲剧发生12年后,有一次,我偶然翻开一张解放前的北京老地图,竟一下子找到了父亲去太平湖的答案。

太平湖正好位于北京旧城墙外的西北角,和城内的西直门大街西北角的观音庵胡同很近很近,两者几乎是隔着一道城墙、一条护城河而遥遥相对,从地图上看,两者简直就是近在咫尺。

观音庵是我祖母晚年的住地,她在这里住了近十年,房子是父亲为她买的。

我恍然大悟:‘父亲去找自己可爱的老母了’。

太平湖过去芦苇丛生,充满野趣,后来湖水被填平了,建成了北京地铁修理总厂,今天即使寻得到旧处,也见不到湖面。

〞三、作文例读北京XXXX年高考作文题:《北京的符号》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

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开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存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北京的符号〔高考总分值作文〕——老舍与北京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照应……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

《想北平》教学案例

《想北平》教学案例

《想北平》教学案例作者:陈方敏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0年第01期一、案例背景《想北平》是为参加苍南县全员赛课活动而准备的一节语文公开课。

老舍先生的文章语言质朴、感情却深沉。

作为“月是故乡明”专题下的一篇范文,散文的基本写法充分得以体现:形散神不散。

京味十足的现代著名作家在其老练的文笔下抒发出内心真挚的情感。

洋溢于字里行间的这种深情,细细品味的确能令人感同身受,潸然泣下。

如何让高一新生充分体会到那种游子思乡之情,以及联系作者生平、背景、个性风格等来深刻理解此文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加以注重的两个方面。

《想北平》可以从三个方面或角度来进行解读:为何想北平?想了些北平的什么?以及如何想北平?我尽量围绕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的三种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来开展课堂教学。

二、课程内容说明《想北平》篇幅不长,全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1小节作者交代自己对如何写北平的考虑。

作者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这说明老舍先生实际上对北平相当熟悉,他的许多小说和话剧作品就是以北平生活作为背景的,同时说明老舍先生对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已经二十七年的故乡北平怀着一种真切的情感。

他不想挂一漏万,尽管没去过陶然亭等名胜(这足以说明北平的确够大),但他怀念的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第2、3小节正面指出作者对北平特殊的爱。

作者直接地说出“我真爱北平”,但“我说不出”,这段文字四次重复出现,表达出作者对北平的感情如同对待他的母亲一样:深沉却含蓄,这是一种类比的写作手法。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这种矛盾的心情也就是对“只能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准确注释。

作者眼里心上的现实北平已经内化为心灵的一部分了,因为“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作者把自己假想为诗人,用最美最好的形式(音乐和图画)来颂扬心中的挚爱,要像杜鹃啼血似地表达出对北平的热爱。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训练1.选出以下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A.辜负(gū)菜圃(pǔ)粘贴(zhān)黏合(nián)B.鲜嫩(xiān)廿七(nàn)匀调(tiáo)什刹海(shí)C.愧杀(kuì)悠然(yōu)空矿(kuàng)橘子(jú)D.脐带(jì)归宿(sù)翩翩(piān)眷恋(juàn)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B.韩少功的散文《我心归去》的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的十分透彻,很多说法非常有新意,真可谓别具匠心。

C.老舍的《想北平》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在短短的两千字里对北平的爱真是一言九鼎。

D.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让整个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四川汶川。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时下一些中小学生写作文时,谋篇布局像“八股”叙述、议论说套话,作文好像一头钻进了“套子”里,有关专家对此深感关切。

B.历代思想家在其著作中用古汉语所表述的思想理论和哲学概念,往往艰涩难懂,而重要的论断又不能回避古汉语。

C.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如春风送暖,如雨润万物,让微笑成为一轮暖阳,融化一冬的冰雪;让微笑成为一缕和风,成就万物的欣欣向荣。

D.《财富公式》所推崇的独特的规避投资风险理论,引发的是一个有关智慧型理性投资策略选择的广泛大讨论,对于我国的当前广大民众确定投资策略将起到指导意义。

4.下列空白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平也有__________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__________。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__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__________就够了。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月是故乡明导学案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月是故乡明导学案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月是故乡明专题复习导学案复习篇目:《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复习重点:1、落实基础知识。

2、鉴赏语句。

写在前面的话:故乡似慈母,临别时,给出门的儿女系上一根思念的线,从此,远在异乡的游子便再也挣不断这根柔柔的丝线。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落实基础知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廿.()黏.()合辜.()负翩翩..()起舞蹁.()跹园圃.()别墅.()熠熠..()闪光静谧.()潦.倒()燎.()原瞭.()望嘹.()亮潦.()草撩.()人墟.()场魂牵梦萦.()搭讪.()悠邈.()藐.()视田塍.()低徊.()侘傺..()()诧.()异姹.()紫嫣红谪.()居蛰.()居桑梓.()按捺.()不住方兴未艾.()打夯.()自怨自艾.()什刹.()海刹.()车锁钥.()钥.匙()(二)根据拼音写汉字dì()听取dì()归根结dì() tí( ) 叫逃()()环()念()量悲()()皇()海()茫()顾贫()酒()灯xiè( )灺斑()波()良()美景()光 chuò()泣()学忧心()()拾()点()shā()羽而归()然自得()落iù()误遣()欷()发()慰()迁()烟() wén ()身(三)词义辨析⒈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感悟)到实在,那里不是深谷…⒉我的故乡没有繁酥的都会,没有(静谧/幽静)侵肌的湖泊……⒊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都(溶化/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⒋正义战争的终极目的,正在于以战止战(缔造/营造)和平,而不是以战养战,以暴易暴。

⒌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幽静)的别墅。

⒍人有(克制/控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愿望)。

⒎这个世界充满(艰辛/艰难),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富有刺激性。

在涵泳品味中体认文化、熏染情操 ——《想北平》教学实践与反思

在涵泳品味中体认文化、熏染情操 ——《想北平》教学实践与反思

在涵泳品味中体认文化、熏染情操——《想北平》教学实践与反思有一个非常形象贴切的比喻——“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最后的指纹。

”这“最后的指纹”中包含着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需要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去认同和传承!作为民族语言的维护者和传播者,语文教师该做些什么?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母语教育绝不是识多少字,背多少词,做多少练习,写几篇文章,而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民族文化的教育,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民族情结的感染。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树立对民族语言的深厚感情和正确态度,重铸新世纪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察认同民族文化,使之个人情操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感染呢?笔者在这一方面做了一点有益的实践和思考。

【案例描述】我选择了民族韵味浓厚的散文《想北平》作为教材。

这是老舍先生在离开故乡北平十年之后于青岛写成的一篇怀乡之作。

舒缓平淡的文字中充溢着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京的挚爱和思念。

充满浓郁京味的语言中闪烁着动情的微笑和泪光,在一花一草的记忆里描摹出北平的自然、纯朴、可爱,抒写着去国怀乡,心忧天下的赤子之情。

引导学生体认充满泥土气息的京味文化,感受作者那份浓郁的乡情应该是本文的一大情感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教学目标拟为:1、引导学生抓住文眼,涵咏品读原文,理解作者对北平的独特情感。

2、引导学生体认中国传统文人的乡土情结;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围绕这两大目标,教学流程设计为:导入新课——初读文本、捕捉文眼——涵咏品读、把握情感——激活体验、仿写训练——课堂小结。

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很快找出了本文的文眼:“想北平”、“爱北平”。

“想”和“爱”这两个字是全文的神光所聚,所有的描写、抒情文字都是围绕“想”和“爱”而展开。

抓住这两个文眼,教学目标应该可以迎刃而解。

接下来进入本堂课最为重要的环节——涵咏品读,解读文本。

设想通过学生个性化阅读,在涵泳中咀嚼品味字里行间老舍对北平俄丰富复杂的情感,从而唤醒并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热爱故土热爱民族之情。

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中语文《想北平》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中语文《想北平》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某某省某某四中高中语文《想北平》教学反思新人教版景秀敏我执教的《想北平》课堂上非常平静,没有热烈的讨论,也没有激情的诵读,学生沉入文字感受品味,在高中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讨论广泛而深入。

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恐怕是因为我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到了以下方面:1.用板书呈现学习过程,清晰明确[.]板书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知识重点的强调,这次板书,我保持了一贯工整规X的特点,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按点展现在黑板上,再依据学生们的答案往上面填内容。

纵观整个黑板,它就是我这节课的微型教案,学生能清楚明白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以及重点。

2.提问语言简练、指向性明确上课过程中,提问的不明确往往导致学生的回答偏离方向,所以问题该怎么问,全组老师帮我进行了细致的推敲。

在讲课的时候,由于问题提出明确,学生的回答准确到位,节省了不少时间。

3.把课堂还给学生,及时关注学生动态方法的运用是要照顾到学生的主体的。

也就是说,这是学生在学习,而不是老师在学习。

照顾到学生主体的另一层意思是方法的运用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适应。

学生本就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自己学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这节课,我依然像以往一样,让学生自己来说,他们说出来的就是他们自己的想法,文学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对于学生回答合理的地方,我都是采取支持的态度。

高中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有它的优势,可以实现大面积的生生互动,老师还可以时时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态。

这节课,我通过浏览大家的帖子,及时调整上课内容,看看学生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按需供给”。

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回答的很精彩,在讨论对题目的理解中,学生不仅能回答出“想”带有感情色彩之类的语句,还结合了当时作者的写作背景,考虑的非常准确全面。

整节课,浏览学生的跟帖情况,学生把握情感非常到位,文本意识也很强,还说出了一些我事先没有预想到的答案,通过学生自己的解说,解释的很有道理,我认为是非常可取的。

高密四中征文

高密四中征文

高密四中征文高密四中这几个字对我来说太亲切了,从1968年年底开始,我们一家在四中学校的大院里一直住到1978年的春天,直到父亲和母亲分别调到高密县教育局和高密一中工作为止。

我的父母都是山师大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惠民一中和惠民三中工作。

惠民县属滨州地区,广布盐碱滩,水质含氟量很高。

结婚后,父亲怕高氟地区出生的孩子黄牙,加上我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父亲又是独生子,就申请和母亲一起调到高密四中工作,我就出生在四中的驻地双羊店。

我奶奶说,当时文化大革命闹得厉害,医院都不接生了,她跑到双羊街上找了个稳婆接生了急不可待提前两个多月来到人间的我。

果然,我有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就冲这个,直到今天我也不得不佩服知识分子的父亲有远见。

又过了两年,也是一个春天,我弟弟要出生了。

那阵貌似更乱了,我母亲不得不又降低了一个档次,回父亲老家后屯村找了一个德高望众的稳婆接生下了我弟弟。

回后屯村时有个小插曲,我父亲当时在公社帮工,我母亲在我老家附近的村里教学生农业学大寨,修剪树枝子。

四中的贺惠邦老师跑到我家找我奶奶,告诉她我母亲已经回后屯了,要生孩子了,贺老师陪我小脚的奶奶赶到后屯,要抱着我一起去。

结果我死活不肯跟贺老师,无奈,奶奶只好抱着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那赶,其间路上遇到种树的四中的学子们,他们跟接力似的分别向奶奶传达着我母亲的最新消息。

我路上又哭又闹,一不小心,奶奶和我一块儿掉了沟里去了。

我大声嚷嚷:“掉沟里去了,掉沟里去了。

”奶奶说:“活该,谁让你不跟人的。

”大约掌灯时分,爷爷在前屯那里接上了我们,欣喜地告知奶奶,他们有孙子了。

奶奶后来生气地说,你看把他高兴的,我没闺女,只有一个儿子,有个孙女挺好,生个孙子看把他得瑟的。

哈哈,我不知道这是为了讨好我还是讨好我母亲呢。

但是母亲和奶奶感情一直很好确是真的,奶奶觉得我母亲不远千里来到高密,又从小没娘,一直拿她当闺女待,母亲呢,天性善良,没有城市人的娇气,直来直去,从来也没有瞧不起过奶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
想 北平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恰当选材的特点,学 习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2、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 情.
课前预习检查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廿(niàn) 七 什( shí chà)海 )刹( 黏( nián )合 菜圃( pǔ ) 匀调( tiáo ) 2、根据字形组词。 zhuì ì 惴惴 zhu ( )不安 空kuà ng( chuǎi( 揣 )测 粗 guǎng(
自主学习二:作者说“我真爱
北平”,读1-3段,并思考:作 者对北平的爱是怎样表达的?作 者又说“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 不出的”,文中四次提到“说不 出”,作者是如何解释“说不出” 的原因的? (请用文中语言回 答)
合作探究二:
最后一段 “不再说了吧, 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 呀!”这句话有什么深刻 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课堂小结------学有所获 Nhomakorabea1、手法方面 采用对比衬 托手法突出某一事物特点。
2、取材方面 选取日常生 活中熟悉的小事物表达感 情。
学以致用------当堂训练
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以 “想家”或“想家乡”为话题, 选取你熟悉的一些事物,写一 个100字左右的文段。
谢谢大家!
明确:大处着眼,小处着笔。老舍出身 贫寒,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 京人,他就生活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 同时他太爱北平了,他觉得不能埋没了 北平的种种好处,如果写那些他不熟悉 的事物,可能会显得假大空,因此他就 “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 的”他所写的是“我的北平”,他熟悉 的北平,真实的北平,他从自己身边熟 悉的的普通事物入手,这样更能表达出 作者真实的感情,也更能感动读者,引 起读者共鸣。
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 在北京。那时日本已经加紧了对中 国的侵略,华北危急,北平危急, 国家危急,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 国知识分子,老舍忧国忧民,思今 家乡之情比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 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 心弦。
明确最后一段的作用:
内容上,点明主旨,同时把 “想北平”的情感推向了高 潮。 结构上,与开头“只有独自 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 达出来”的说法相照应,使 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旷) 犷)
自主学习一:
自读4—7段,思考:这几段文字 中作者“想”到了北平的什么? 通过这些写出了北平什么特点? 是用什么手法突出这些特点的?
手法:对比衬托
巴黎热闹——北京动中有静 布置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美国的橘子——北平带霜的玉李 伦敦的工业污染——北平的接近
自然
合作探究一:
要介绍北平,可写的东西很多, 为什么作者专挑老城墙、小蝌 蚪,嫩蜻蜓···写呢?这样写 ··· 有什么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